(库存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作者:马士华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

管理模式的差别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本节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一、VMI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

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一)VMI的基本思想

传统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所以需要库存,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的。例如,一个供应商用库存来应付不可预测的或某一用户不稳定的(这里的用户不是指最终用户,而是分销商或批发商)需求,用户也设立库存来应付不稳定的内部需求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虽然供应链中每一个组织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供应链的各个不同组织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导致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而发生需求扭曲。VMI库存管理系统就能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

VMI是一种很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关于VMI的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

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关于VMI也有其他的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该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V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

(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费,要花费多少等问题都要回答,并且体现在框架协议中。

(4)连续改进原则。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用户外还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

(二)VMI的实施方法

实施VMI策略,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建立基于标准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首先,供应商和批发商一起确定供应商的订单业务处理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一种订单的处理标准模式,如EDI标准报文,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一边。

库存状态透明性(对供应商)是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关键。供应商能够随时跟踪和检查到销售商的库存状态,从而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企业的生产(供应)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此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使供应商和用户(分销、批发商)的库存信息系统透明连接的方法。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供应商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为此,必须:(1)保证自己产品条码的可读性和惟一性;(2)解决产品分类、编码的标准化问题;

(3)解决商品存储运输过程中的识别问题。

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MRPII或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些软件系统都集成了销售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扩展,可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销售商(批发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如EDI或Internet)等。

第四、组织机构的变革。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VMI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过去一般由会计经理处理与用户有关的事情,引入VMI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负责用户库存的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

一般来说,在以下的情况下适合实施VMI策略:零售商或批发商没有IT系统或基础设施来有效管理他们的库存;制造商实力雄厚并且比零售商市场信息量大;有较高的直接存储交货水平,因而制造商能够有效规划运输。

(三)VMI的支持技术

VMI的支持技术主要包括:EDI/Internet、ID代码、条码、条码应用标识符、连续补给程序等。

1. ID代码

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用户的库存,必须对用户的商品进行正

确识别,为此对供应链商品进行编码,通过获得商品的标识(ID)代码并与供应商的产品数据库相连,以实现对用户商品的正确识别。目前国外企业已建立了应用于供应链的ID

代码的类标准系统,如EAN-13(UPC-12)、EAN-14(SCC-14)、SSCC-18以及位置码等,我国也建有关于物资分类编码的国家标准,届时可参考使用。

供应商应尽量使自己的产品按国际标准进行编码,以便在用户库存中对本企业的产品进行快速跟踪和分拣。因为用户(批发商、分销商)的商品有多种多样,有来自不同的供应商的同类产品,也有来自同一供应商的不同产品。实现ID

代码标准化有利于采用EDI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传送,提高了供应商对库存管理的效率。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商品代码标准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共同编制的全球通用的ID代码标准。

2. EDI/Internet

EDI是一种在处理商业或行政事务时,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完成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关于EDI的详细内容可参考本书第六章的有关内容,这里就不作介绍。我们主要介绍EDI如何应用到VMI方法体系中,如何实现供应商对用户的库存管理。

供应商要有效地对用户(分销商、批发商)的库存进行管理,采用EDI进行供应链的商品数据交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

法。为了能够实现供应商对用户的库存进行实时地测量,供应商必须每天都能了解用户的库存补给状态。因此采用基于EDIFACT标准的库存报告清单能够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每天的库存水平(或定期的库存检查报告)、最低的库存补给量都能自动地生成,这样大大提高供应商对库存的监控效率。

分销商(批发商)的库存状态也可以通过EDI报文的方式通知供应商。

在VMI管理系统中,供应商一方有关装运与发票等工作都不需要特殊的安排,主要的数据是顾客需求的物料信息记录、订货点水平和最小交货量等,需求一方(分销商、批发商)惟一需要做的是能够接受EDI订单确认和或配送建议,以及利用该系统发放采购订单。

3. 条码

条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是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别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与数据采集的"瓶颈",为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提供了有力支持。表8-1为ID代码与条码的对应关系。

条码是目前国际上供应链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为有效实施VMI管理系统,应该尽可能地使供应商的产品条码化。条码技术对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是非常显著的,是实现库存管理的电子化的重要工具手段,它使供应商对产品的

库存控制一直可以延伸到和销售商的POS系统进行连接,实现用户库存的供应链网络化控制。

4. 连续补给程序

连续补给程序策略将零售商向供应商发出订单的传统订货方法,变为供应商根据用户库存和销售信息决定商品的补给数量。这是一种实现VMI管理策略的有力工具和手段。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降低库存"的要求,供应商通过和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主动提高向用户交货的频率,使供应商从过去单纯地执行用户的采购订单变为主动为用户分担补充库存的责任,在加快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的速度同时,也使用户方减少了库存水平。

二、联合库存管理

(一)基本思想

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它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可以从分销中心的联合库存功能谈起。地区分销中心体现了一种简单的联合库存管理思想。传统的分销模式是分销商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向工厂订

货,比如汽车分销商(或批发商),根据用户对车型、款式、颜色、价格等的不同需求,向汽车制造厂订的货,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因为顾客不想等待这么久的时间,因此各个推销商不得不进行库存备货,这样大量的库存使推销商难以承受,以至于破产。据估计,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销售500万辆轿车和卡车,平均价格是18 500美元,推销商维持60天的库存,库存费是车价值的22%,一年总的库存费用达到3.4亿美元。而采用地区分销中心,就大大减缓了库存浪费的现象。图8-6为传统的分销模式,每个销售商直接向工厂订货,每个销售商都有自己的库存,而图8-7为采用分销中心后的销售方式,各个销售商只需要少量的库存,大量的库存由地区分销中心储备,也就是各个销售商把其库存的一部分交给地区分销中心负责,从而减轻了各个销售商的库存压力。分销中心就起到了联合库存管理的功能,分销中心既是一个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同时也是需求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枢纽。

从分销中心的功能我们得到启发,我们对现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拓展和重构,提出了联合库存管理新模式-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

图8-7 有地区分销中心的销售模式

近年来,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中,更加强调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联合库存管理就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

型企业合作关系。

传统的库存管理,把库存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库存模式来进行管理。相关需求库存问题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处理,独立需求问题采用订货点办法处理。一般来说,产成品库存管理为独立需求库存问题,而在制品和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库存控制问题为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如图8-8所示为传统的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作为独立的企业,其库存(即其产品库存)为独立需求库存。制造商的材料、半成品库存为相关需求库存,而产品库存为独立的需求库存。分销商为了应付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也需要库存,其库存也为独立需求库存。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

独立库存运做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图8-8 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

图8-9 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

图8-9为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2)减少了供应链中的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3)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4)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5)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

(二)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1. 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需双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需协调管理的机制,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为供应链的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图8 - 1 0为供应商与分销商协调管理机制模型。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用户满意度、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控制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这些内容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

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4)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2. 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应充分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两种资源管理系统:MRPII和DRP。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应采用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而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则应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这样在供应链系统中把两种资源计划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

3. 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快速响应系统是在80年代末由美国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目的在于减少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用户过程的时间和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来年的运作效率。快速响应系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链管理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商品条码化,通过对商品的标准化识别处理加快订单的传输速度;第二阶段是内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采用自动补库与EDI

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第三阶段是采用更有效的企业间的合作,消除供应链组织之间的障碍,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如通过供需双方合作,确定库存水平和销售策略等。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QR系统应用已到达第三阶段,通过联合计划、预测与补货等策略进行有效的用户需求反应。美国的Kurt Salmon协会调查分析认为,实施快速响应系统后供应链效率大有提高:缺货大大减少,通过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联合协作保证24小时供货;库存周转速度提高1~2倍;通过敏捷制造技术,企业的产品中有20%~30%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制造的。快速响应系统需要供需双方的密切合作,因此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建立为快速响应系统发挥更大的

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技术手段。TPL也叫做物流服务提供者(Logistics ServiceProvider. LSP),它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产品运输、订单选择、库存管理等。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产生是由一些大的公共仓储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演变而来,另外一种产生形式是由一些制造企业的运输和分销部门演变而来。把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

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企业获得诸多好处(见图8-11):

图8-11 第三方物流系统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减少成本;

◇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

◇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获得一流的物流咨询;

◇改进服务质量;

◇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取消

了各自独立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并且能够大大改善供应链的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三、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

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

理策略,是对供应链的局部优化控制,而要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则必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因此,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供应链资源的全局性优化。

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是在单级库存控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级库存系统根据不同的配置方式,有串行系统、并行系统、

纯组装系统、树形系统、无回路系统和一般系统。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各个阶段的库存最小,但是,现行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是从单一企业内部的角度去考虑库存问题,因而并不能使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

多级库存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中心化(分布式)策略,另一种是中心化(集中式)策略。非中心化策略是各个库存点独立地采取各自的库存策略,这种策略在管理上比较简单,但是并不能保证产生整体的供应链优化,如果信息的共享度低,多数情况产生的是次优的结果,因此非中心化策略需要更多信息共享。用中心化策略,所有库存点的控制参数是同时决定的,考虑了各个库存点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的办法获得库存的优化。但是中心化策略在管理上协调的难度大,特别是供应链的层次比较多,即供应链的长度增加时,更增加了协调控制的难度。

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控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库存优化的目标是什么?成本还是时间?

传统的库存优化问题无不例外地进行库存成本优化,在强调敏捷制造、基于时间的竞争条件下,这种成本优化策略是否适宜?供应链管理的两个基本策略,ECR和QR,都集中体现了顾客响应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施供应链库存优化时要明确库存优化的目标是什么,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是库存控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在现代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仅优化成本这样一个参数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时间(库存周转时间)的优化也作为库存优化的主要目标来考虑。

2. 明确库存优化的边界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边界即供应链的范围。在库存优化中,一定要明确所优化的库存范围是什么。供应链的结构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全局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个部门;有局部的供应链,分为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在传统的所谓多级库存优化模型中,绝大多数的库存优化模型是下游供应链,即关于制造商(产品供应商)-分销中心(批发商)-零售商的三级库存优化。很少有关于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之间的库存优化模型,在上游供应链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关于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3. 多级库存优化的效率问题

理论上讲,如果所有的相关信息都是可获的,并把所有的管理策略都考虑到目标函数中去,中心化的多级库存优化要比基于单级库存优化的策略(非中心化策略)要好。但是,现实情况未必如此,当把组织与管理问题考虑进去时,管理控制的幅度常常是下放给各个供应链的部门独立进行,因此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好处也许会被组织与管理的考虑所抵消。因此简单的多级库存优化并不能真正产生优化的效果,需要对供应链的组织、管理进行优化,否则,多级库存优化策略效率是低下的。

4. 明确采用的库存控制策略

在单库存点的控制策略中,一般采用的是周期性检查与连续性检查策略。在周期性检查库存策略中主要有(nQ, s, R)、(S,R)、(s, S, R)等策略,连续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s, Q)和(s, S)两种策略。这些库存控制策略对于多级库存控制仍然适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多级库存控制,都是基于无限能力假设的单一产品的多级库存,对于有限能力的多产品的库存控制是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的难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从时间优化和成本优化的角度分别探讨多级

库存的优化控制问题。

(一)基于成本优化的多级库存优化

基于成本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实际上就是确定库存控制的

有关参数:库存检查期、订货点、订货量。

在传统的多级库存优化方法中,主要考虑的供应链模式是生产-分销模式。也就是供应链的下游部分。我们进一步把问题推广到整个供应链的一般性情形,如图8-12所示的供应链模型。在库存控制中,考虑集中式(中心化)和分布式(非中心化)两种库存控制策略情形。在分析之前,首先确定库存成本结构。

图8-12 多级供应链库存模型

1. 供应链的库存成本结构

(1)维持库存费用(Holding Cost)Ch。在供应链的每个阶段都维持一定的库存,以保证生产、供应的连续性。这些库存维持费用包括资金成本、仓库及设备折旧费、税收、保险金等。维持库存费用与库存价值和库存量的大小有关,其沿着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如图8-13所示。图8-13 供应链维持库存费用的累积过程

hi为单位周期内单位产品(零件)的维持库存费用。如果vi 表示i级库存量,那么,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维持费用为:如果是上游供应链,则维持库存费用是一个汇合的过程,而在下游供应链,则是分散的过程。

(2)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Ct。即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谈判要价、准备订单、商品检验费用、佣金等。交易成本随交易量的增加而减少。交易成本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关。通过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3)缺货损失成本(Shortage Cost)Cs。缺货损失成本是由于供不应求,即库存Vi小于零的时候,造成市场机会损失以及用户罚款等。

缺货损失成本与库存大小有关。库存量大,缺货损失成本小,反之,缺货损失成本高。为了减少缺货损失成本,维持一定量的库存是必要的,但是库存过多将增加维持库存费用。

在多级供应链中,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增加供需双方的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减少缺货带来的损失。

总的库存成本为:C= Ch+Ct+Cs多级库存控制的目标就是优化总的库存成本C,使其达到最

小。

2. 库存控制策略

多级库存的控制策略分为中心化控制策略和非中心化策略,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中心化库存控制目前关于多级库存的中心化控制的策略探讨不多,采用中心控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能够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中心化控制是将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业上,由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库存进行控制,协调上游与下游企业的库存活动。这样核心企业也就成了供应链上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担负着数据的集成、协调功能,如图8-14所示。图8-14 供应链中心化库存控制模型

中心化库存优化控制的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低,即:

理论上讲,供应链的层次是可以无限的,即从用户到原材料供应商,整个供应链是n个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模型,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k级供应商,然后到核心企业(组装厂);分销商也可以是多层次的,分一级分销商、二级分

(仓库管理)存货属性设置仓库

2009-06-22 10:35 星期一 存货属性 存货档案MPS/MRP 如果是工业账套,则需要显示并输入存货档案MPS/MRP页的相关信息资料。 ?成本相关:表示该物料是否包含在物料清单中其母件的成本累计中。在存货档案中该栏位值,成为物料清单维护中子件设定为是否成本累计的默认值。 ?是否切除尾数:一种计划修正手段,说明由MRP/MPS系统计算物料需求时,是否需要对计划订单数量进行取整。选择"是"时,系统会对数量进行向上进位取整,(切除尾数的例子:计算出的 数量为3.4,选择切除尾数后,MPS/MRP会把此数量修正为4) ?是否令单合并:当供需政策为LP时,可选择同一销售订单(相同行号)的净需求是否予以合并。 ?例如:有两个产品A及F,其物料清单如下,括号内为全部提前期。 ? ? ?销售订单#1订购A,另一销售订单#2订购F,在B、C、E的不同提前天数之下,B会有4个不同需求日期,假设如下: ?(1)7月20日100件销售订单#1 ?(2)7月15日150件销售订单#1 ?(3)7月12日 80件销售订单#2 ?(4)7月8日200件销售订单#2 ?(1)若B的供需政策为LP,并选择令单合并,则上述4项需求并成二:7月15日250件、7月8日280件。

?(2)若B的供需政策为LP,而不选择令单合并,则上述4项需求维持不变。 ?(3)若B的供需政策为PE,而供应期间为10天,则上述4项需求并成二:7月8日430件、7月20日100件。 ?(4)若B的供需政策为PE,而供应期间为5天,则上述4项需求并成三:7月8日280件、7月15日150 件、7月20日100件。 ?是否重复计划:表示此存货按重复计划方式还是按离散的任务方式进行计划与生产管理:选择" 是"时,MPS/MRP将重复的日产量方式编制计划和管理生产订单。若不选择此选项,系统则以传统的离散计划方式来管理。只有自制件才可以设置为重复计划。 ?MPS件:本栏位用于区分此物料是MPS件还是MRP件,供主生产计划系统和物料需求计划之用,可选或不选择。若选择,则表明此存货为主生产计划对象,称为MPS件(MPS Items)。列入MPS 件范围的,通常为销售品、关键零组件、供应提前期较长或占用产能负荷多或作为预测对象的存货等。MPS件的选择可按各阶段需要而调整,以求适量。若不选择,则不列为主生产计划对象,即为MRP展开对象,也称为非MPS件。未启用主生产计划系统之前,可将全部存货定为非MPS 件,即将全部存货列为MRP计算对象。在启用主生产计划或需求规划系统之前,本栏位可不理会。?预测展开:可选择是/否。选项类、PTO模型属性的存货默认为是不可改,ATO模型、计划品属性的存货默认为是可改,其它属性的存货默认为否不可改。设置为是的存货,在产品预测订单按计划、模型或选项类物料清单执行预测展开时,将视为被展开对象。关于产品预测展开,详细请参照《主生产计划》或《需求规划》中"产品预测订单输入"说明。 ?允许BOM母件:如果存货属性为'计划品、ATO、PTO、选项类、自制、委外件'时,该属性默认为'是'可改,如果该存货为'外购件',则该属性默认为'否'可改,其它存货属性一律为'否'不可改。?允许BOM子件:'计划品、ATO、PTO、选项类、自制、委外件、外购件'默认为'是'可改,其它存货属性一律为'否'不可改。 ?允许生产订单:'自制'属性默认为'是'可改;'委外、外购'属性默认为'否'可改;其它存货属性一律为'否'不可改。 ?关键物料:是指在交期模拟计算时是否考虑该物料。 ?生产部门:该自制存货通常负责的生产部门,为建立该存货生产订单时的默认值。 ?计划员:说明该存货的计划资料由谁负责,须首先在职员档案建档。 ?计划方法:可选择R/N。R表示此存货要列入MRP/MPS计算的对象,编制MPS/MRP计划;N表示该存货及其以下子件都不计算需求,不列入MRP/MPS展开。如量少价低、可随时取得的物料,可采用再订购点或其它方式计划其供应。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当系统没有协调时,供应链各成员自身优化而行动,结果只是局部最优,这导致重复建立库存,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 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成员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这种双赢的伙伴关系,为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提供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下面介绍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 在采用VMI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供应商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

VMI是建立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 VMI的特点是: 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与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 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实施VMI有很多优点。 首先,供应商拥有库,对于零售商来说,可以省去多余的定货部门,使人工任务自动化,可以从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控制步骤,使库存成本更低,服务水平更高其次,供应商拥有库存,供应商会对库存考虑更多,并尽可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通过协调对多个零售生产与配送,进一步降低总成本。 此外,供应商能按照销售时点的数据,对需求做出预测,能更准确地确定客货批量,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安全库存量,命名存储与供货成本更小,同时,供应商能更快响应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用户的库存水平也降低。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作者: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且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它同传统的库存管理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本章论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从系统理论、集成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的库存管理策略与方法。这些策略与方法集中地体现了这么一种思想: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这些方法与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思想,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章第一节介绍一些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节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出现的新问题;第三节按照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度演变发展过程分别提出几种库存管理的

方法和策略,如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第四节提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新理念:工作流管理,它是使供应链真正实现无缝连接的战略性措施。 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库存",在英语里面有两种表达方式:Inventory和Stock,它表示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暂时处于闲置状态。一般情况下,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就象水库里储存的水一样。另外,它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用户订货需求的作用。在企业生产中,尽管库存是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而存在,但是库存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已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手段,也是因为人们无法使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才产生一些人们并不想要的冗余与囤积-不和谐的工作沉淀。 在库存理论中,人们一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这种需

(库存管理)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作者:马士华 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由于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因此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库存决策的内容集中于运行方面,包括生产部署策略,如采用推式生产管理还是拉式生产管理;库存控制策略,如各库存点的最佳订货量、最佳再订货点、安全库存水平的确定等。 绝大多数制造业供应链是由制造和分销网络组织的,通过原材料的输入转化为中间和最终产品,并把它分销给用户。最简单的供应链网络只有一个节点(单一企业):同时担负制造和分销功能。在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中,不同的管理者担负不同的管理任务。不同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包括输入的原材料和最终的产品,都有复杂的关系。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先进的商业建模技术来评价库存策略、提前期和运输变化的准确效果;决定经济订货量时考虑供应链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体现出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的库存角度看,这种库存管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目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大类:信息类问题;供应链的运作问题;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 这些问题可综合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的节点绩效,但是各个部门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与使命。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因此,这种各行其道的山头主义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的低下。 比如,美国北加利福尼亚的计算机制造商电路板组装作业采用每笔订货费作为其压倒一切的绩效评价指标,该企业集中精力放在减少订货成本上。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不妥,但是它没有考虑这样做对整体供应链的其他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影响,结果该企业维持过高的库存以保证大批量订货生产。而印第安那的一家汽车制造配件厂却在大量压缩库存,因为它的绩效评价是由库存决定的。结果,它到组装厂与零配件分销中心的响应时间变得更长和波动不定。组装厂与分销中心为了满足顾客的服务要求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库存。这两个例子说明,供应链库存的决定是各自为政的,没有考虑整体的效能。 一般的供应链系统都没有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应该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2. 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用户来评价,或者用对用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但是,对用户

安全库存管理制度最新版

安全库存管理制度 1、目的 为防止可知和不可知因素的影响,设定安全库存,以保证生产的如期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需主要原辅材料和其他一般性耗材(包括辅助用品、设备配件、办公用品等)的物料储备。 3、术语 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采购周期:采购周期是指采购方决定订货并下订单-供应商确认-供应商生产-发运到货(有时为第三方物流)的整个周期时间。 4、职责 (1)库房负责录入各类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为采购部做关于安全库存的各种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对安全库存的设置进行计算;负责每月/每季度①组织生产部、销售部、采购部对安全库存的设置进行更新;负责监控设置了安全库存物料的库存情况; (2)采购部负责根据库房提供的和自身记录的各类数据,根据请购单实施采购活动; (3)其他部门负责根据生产任务、销售预测等需求提出安全库存需求; (4)生产经理负责对安全库存的设定进行监管。 5、工作流程 (1)库房按照现有数据对部分库存物料设置安全库存; (2)库房及时、准确录入各类数据; (3)库房根据一段时期内(一般以月度/季度为周期)的物料使用情况、公司各部门的预测或申报(如销售部的市场预测、工程部对设备零配件的需求等)对安全库存的限额进行调整,并报送副总经理审核; (4)副总经理审核;

(5)执行批准后新的安全库存标准,并重复第2-6项工作。 6、安全库存制定标准 (1)标准计算方法为: 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前置期标准差 (2)受实际情况限制,我司目前暂时采用以下计算方法: 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采购周期×调整系数 其中:日平均消耗量由库房提供数据;采购周期、调整系数由采购部测算。 7、安全库存物料项目的增加和删减 (1)安全库存物料项目的增加 当某一物料连续3个月的使用量递增或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时,库房填写《安全库存物料变更表》,提出将此物料的安全库存限额提高或由非安全库存物料变为安全库存物料的建议,以下为审批流程: (2)安全库存物料项目的删减 当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由库房填写《安全库存物料变更表》,提出将此物料安全库存额度降低或由安全库存物料转为按需采购物料的建议:某一物料连续3个月的使用量递减或很小; 生产、技术、工程、行政等部门对某一物料给出使用量减小或停止采购的正式指令(可以是书面指令、腾讯通对话等,口头通知无效); 以下为审批流程: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分析 姓名:XXXXX 班级:12 级物流管理 学号:xxxxxxxxxxxx

时间:2014 年4 月16 日 目录 一、库存管理方法-------------------------------------------------------- 3 (一)------------------------------------------------------------- 定义: 3 (二)------------------------------------------------------------------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 3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类型 ---------------------------------------------------- 3 (一)----------------------------------------------------------- VMI 管理 3 (1)定义:---------------------------------------------------- 3 (2)VMI模式特点: ----------------------------------------------- 3 (3)VMI管理优点:---------------------------------------------- 4 (二)---------------------------------------------------------------- 联合库存管理(JMI ) 4 (1)定义:-------------------------------------------------- 4 (2)JMI模式特点: ---------------------------------------------- 4 (3)联合库存管理(JMI )优点:------------------------------------ 4 (三)多级库存优化控制----------------------------------------------- 5 (1)定义:-------------------------------------------------- 5 (2)控制策略:------------------------------------------------ 5 (3)模式优点:------------------------------------------------ 5 三、供应链库存管理类型间的不同--------------------------------------------- 5 (一)------------------------------------------------------------------- VMI应注意以下几点的问题: ---------------------------------------------------------------- 5 (1 )信任问题------------------------------------------------ 5

设备管理制度与表格范本

SBGL-07-01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1.目的 为规范设备管理与维护,保持其精度与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辖设备。 3.实施程序 3.1.设备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与完善 3.1.1.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设备类型建立“机械设备保养标准”,重点机械设备操作说明及“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并根据其运作情况进行完善。 3.1.2.各相关单位应对重点且难以维修的设备,初次维修后应建立其维修作业技术资料,以便再次维修使用。 3.2日常保养作业 3.2.1权责区分 (1)执行者:设备当日派工的操作者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方可上岗操作。 (2)监督者:各生产车间班、组长及课(副)长。 3.2.2日常保养的执行 (1)操作者每班依“机械设备保养标准”或“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对所辖设备仔

细进行日常保养。 (2)每班保养完毕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应如实填写“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 (3)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停机向部门主管报告,该主管以维修通知单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表”。 3.3 设备异常处理 设备维护人员接到维修通知单后,尽快组织人员前往处理。 3.4 二、三级保养作业 3.4.1权责区分 (1)执行者:本厂设备维护人员。 (2)监督者:设备单位主管。 3.4.2 二、三级保养执行方法 (1)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及生产状况拟定“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按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每月拟定______月保养计划表确定具体保养时间,由机电主管签核,各相关单位主管会签后生效。且在生产计划中排出该设备保养时间。 (2)二、三级保养执行时间进行前二天,设备所属单位应对所保养之机台进行彻底的清洁。 (3)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该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内容及其保养标准之要求认真完成其保养,保养结束后,如实填写“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经设备所属单位及本部门主管签核后,由机电存档。 (4)若因生产较紧且设备状况较好之情形下,不能按计划实施保养时,可调整为其它设备进行保养,而该设备必须在一个季度内重新列入计划实施保养。 3.5 设备配件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

?mmstyy 1楼? VMI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一种在用 户和供应商之间地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地成本优化产 品地可能性,在一个相互同意地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 地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地环境. 1.VMI管理系统地原则: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 (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 (4)连续改进原则. 2.VMI地实施 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地合作框架协议. 第四,组织机构地变革. 3.VMI地支持技术 (1)ID代码. (2)EDI/Internet. (3)条码. (4)连续补给程序. (二)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地相互独立库 存运作模式导致地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地同步化地一种有效方 法. 联合库存管理地实施: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地作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地作用. 一、JIT库存控制 (一)JIT地原理 JIT(JustInTime)意为及时或准时,也有译为精练管理.它是20世纪 70年代日本创造地一种库存管理和控制地现代管理思想,在日本丰 田集团得到广泛实施,并取得巨大地成效. JIT是一种倒拉式管理,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 →产成品→组件→配件→零件或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 具备地条件: (1)完善地市场经济环境,信息技术发达. (2)可靠地供应商,按时、按质、按量地供应,通过电话、传 真、网络即可完成采购. (3)生产区域地合理组织,制定符合逻辑、易于产品流动地生 产线. 2011-02-14 19:03

供应链上的存货管理

供应链上的存货管理 摘要 关键字供应链存货管理 一、供应链与存货管理 供应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一条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贯穿上下游企业的链条,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多赢的效果,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还贷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1。 存货管理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应链与存货管理的关系存货管理侧重于从企业内部优化成本,即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角度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角度看,这种存货管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供应链角度看,一个行业存在着众多的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各自采取着不同的存货管理模式,使得整个供应链上大量积压着重复存货。多于实际需求的库存虽然可以降低缺货成本,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存货的数量大大高于真实的需求。存货远高于实际需求会极大地降低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存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存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存货成本,以合理的库存量控制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摘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优化库存控制的实施方法、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等措施,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优化,达到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库存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无国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之下,供应链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顾客服务等内容。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以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供应链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供应链网络上各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其中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左右供应链效益的关键。因此,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于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1.供应链管理概述 1.1基本概念 库存是指企业用于未来的生产、服务或销售但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储存物品或商品。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产品等三大类。对企业来说,库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占有了资金,减少了企业利润,甚至导致竞争性亏损;另一方面它能改善客户服务,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时甚至还有投机功能,为企业盈利。 库存管理: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定货,即为库存。 供应链库存管理:就是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状况制定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以达到合理地确定库存量以及合理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库存管理的目标有四个:一是降低库存成本,

生产企业安全库存管理制度

安全库存量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计划顺利实施,确保销售产品品及时供应,有效控制存货周转率,特制订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销售品种(不含停产或新上市品种)及其所需生产物料的管理。 1.3销售系统、计划管理部门、采购部、储运部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此制度实施负 责。 2.成品安全库存量的制订程序 2.1计划管理部门计划管理员(以下简称计划员)依据销售系统确定的各品规年度、月度销量计划,于每年十二月份制订下一年度成品安全库存量,原则上不超过1.5个月的月均销售量,其低限为1个月的月均销售量,每年春节、大修前备货时以及阶段性生产品种,高限不超过3个月的月均销售量。成品安全库存量制定后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经理、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2已停产品种不纳入安全库存量之列;新上市或复产品种待上市或复产一年后再补充至安全库存量制度中。 2.3每年七月份由计划管理部门计划员对成品安全库存量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销量变化较大的品种,销量基本稳定的新品种。 3.物料安全库存量制订程序 3.1计划管理部门计划员依据公司年度销售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各品规月度最大生产量,每年12月份制订下一年度物料安全库存量,物料安全库存量制定后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3.1.1原则上其低限为1个月销量所需的物料量或半月最大生产量(如1月销量不足1个生产批量的按1个生产批次计),高限不超过两个月销量所需的物料量; 3.1.2每年春节、大修前备货时以及阶段性生产品种,高限不超过三个月各品规销量所需的物料量。 3.1.3对于年度用量小于最小包装量的物料,按最小包装量采购;年度采购金额小于1000元,检测成本高的的低值物料,根据生产计划及该物料有效期每年度进行1-2次性采购。

供应链中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从库存的功能可知,库存是用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如需求变化、定货提前期、货物运输情况,生产时间等,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库存经常处于合理水平,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减少资金占用,使库存总成本最低,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牛鞭效应——供应链上库存管理的新问题 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商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变动不大,但是上游供应商往往比下游供应商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是由宝洁公司在调查其产品“尿不湿”的定货情况时发现的。该产品的零售数量较稳定,波动不大,而分销商向宝洁公司定货时,其定单的波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宝洁公司向其供应商定货时,定单的变化量更大了。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 一般情况下,零售商按照自己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向批发商订货,由于存在订货提前期,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库存,这样使得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性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大。批发商接到零售商定单再向制造商订货,如果批发商不能获知顾客需求的实际数据,它只能利用零售商已发出的订单进行预测,这样批发商在零售商平均订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由于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明显大于顾客需求变动,为了满足与零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批发商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以此类推,到制造商或供应商处波动幅度就越来越大。虽然最终产品的顾客需求较稳定,但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的定购量变动性却越来越大,造成过大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使供应与需求很难匹配,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的目标。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下库存管理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创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办法才能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措施来减少牛鞭效应: 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牛鞭效应主要是供应链各阶段按定单而不是按顾客需求进行预测造成的,而供应链的唯一需求是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如果零售商与其他供应链成员共享POS 数据,就能使各成员对实际顾客要求的变化做出响应。因此,在供应链上实行销售时点数据(POS)信息共享,使供应链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要求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变动性,减少牛鞭效应。同时,实行共同预测和共同计划,保证供应链各阶段的协调;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设计零售商的库存补充控制策略,由于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的购买有关,关键在于补充零售商的库存,常用VMI策略和连续补充策略。 改善操作作业。改善操作作业,缩短提前期和减少定购批量来减少牛鞭效应。通过实行牛模和其他先进的通信技术缩短定单处理和信息传输的信息提前期,通过直接转运缩短运输提前期,通过柔性制造缩短制造提前期,通过实行事先送货预告缩短定货提前期。提前期缩短了,需求的变动性相对减少了。要减少定购批量就要减少与固定定购费用有关的运输、定购、验收的费用,利用电子定货系统(CAD)和EDI减少定购费用,定购批量减少可以降低供应链上相邻两阶段积累起来的变动量,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五金仓库管理及表格

原辅包材,五金材料仓储及发放 管理流程 起草年月日部门审核年月日使用单位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

文件修订履历表

原辅包材,五金材料仓储及发放 管理流程 1、目的: 规范原辅包材,五金材料的入库、仓储、发放、退库管理,杜绝差错发生。 2、依据: 《厦门恒瑞元工贸有限公司基本管理流程》 3、适用范围: 本管理流程适用于原辅包材,五金材料的入库、仓储、发放、退库管理。 4、责任: 公司物资管理工作部,采购工作部,库管员对本管理流程的实施质量负责。 5、制度细则: 5.1原、辅、包材,五金材料入库: 5.1.1原辅包材,五金材料入库前,库管员应对照物资供应部的《采购订单》、来货清单认真核对。核对内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外观目测检查有无破损和污染,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采购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5.1.2到库的原、辅、包材、五金材料按规定进行分类;按《原、辅料入库检验流程》

《包装材料,五金材料入库检验流程》要求,填写《请检单》质检部现场QA人员进行入库前物资的质量检验和质量鉴定。原辅包材的质量检验由公司质管部负责质量检验;五金材料由申购部门负责人进行质量鉴定。 5.1.3到库原辅包材,五金材料应分批、分品种堆码,并做好明显的待检标识。标识内容:物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申购部门。 5.1.4库管员收到质检部合格《入库物资检验报告单》后,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入库手续。入库手续内容:填写原、辅、包材,五金材料《入库单》;《物资入库分类台账》。入库单、台账按期交付公司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5.1.5因破损、污染、变质或中心化验室检验不合格的原辅包材,品质达不到申购要求的五金材料,库管员应拒绝办理入库手续,对不合格物资做好不合格标识,并即时通知采供部进行处理。采供部对不合格物资处理时限期限,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 5.2原辅包材仓储: 5.2.1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原辅包材,五金材料按产品的分类要求进行仓储管理,保管人员应对物资金存放位置应记录明细,不得出现物资存放悬空,不知去向的事件出现。 5.2.2对于仓储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物资,必须按储存的要求进行处理,比如对于有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的物资,必须按规定进行存放,严禁随意存放特殊物资的事件出现。 5.2.3对于有使用有效限期的物资,必须制作特别记录,在临近效期3个月的时间,应书面向公司生技部报告,对于超过有效期的物资,应申请质检部进行复检。在复检结论合格的同时,要求质检部签订新的有效期,并在相关台账上做好记录。对于复检合格物资在生产领用时必须最先发放。 5.2.4复检不合格、过失效期的原、辅料及因储存时间过长而破损、污染或因标准变更后不能继续使用的原辅包装材料应登记《库存不合格品台帐》,并按质检部《不合格

在供应链环境下对库存管理问题的分析

在供应链环境下对库存管理问题的分析 一、传统库存的概述 库存,顾名思义,就是存于仓库内的资源。这些资源是闲置着的,存放在仓库内以供企业在货物紧张时候来缓解当前资源不足问题的一种途径,也就是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在现代这个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已经有别于传统的库存管理的定义了。 现代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库存问题有着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都是在时代的环境的改变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对库存管理的影响。传统的库存管理就是进行优化单纯的单一的成本,只是从储存和订货出发,考虑顾客的订购量和订货地点这些最基本的方面,这是比较保守的一种管理。当然,这些单一的库存管理还是要取决于当时时代进步程度和管理思想。虽然这些管理的思想在现在看来很不成熟,也没有很深的意义在里面,但是在那时这些还是有实用性的。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只有这一种库存的管理方式是不够的。 二、现代环境下库存管理的不足 时代在进步,环境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理论的不断完善,管理的全面发展,思想也跟随着步伐迈入了这个以信息和数据说话的时代。就现在供应链环境而论,库存管理作为其中之一但必不可少,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库存管理还有着三大不足:1、信息类的处理不当,2、缺乏供应链和库存的相对观念3、库存控制策略的简单化,4、缺乏合作和协调性。 (一)信息类的处理 身处在现代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是具有很多的未知的挑战,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就必须搜集有利于我们的情报,吸取失败的教训,引以为戒。还要向走在前面的那些前辈们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让自己强大起来,不断的超越自己完成蜕变,从而变得完美。 在供应链管理中,各个节点之间企业的需求情况、库存状况、生产计划等都可以给供应链管理提供很多重要数据,要做到快速有效的响应每个用户的需求,就必须把这些重要的数据实时的传递。为此,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模式需要做非常大的改变,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发展虽然很快,他们的信息系统发展的恨不健全,这就造成了当供应商了解到用户有什么需求时得到的常常是不够准确的或者是延迟的信息。导致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有很多漏洞和隐患。(二)供应链和库存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管理,它其中有很多方面都是相互冲突,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然库存管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供应链就像是一个整体,库存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高中时候我们就学过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就没有所谓的部分,部分是要服从整体的,但有时关键部分也会主导整体。这就要求库存要遵循供应链的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 1.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每个事物都在进行着改变来迎合周围的环境,以求得不被淘汰。在慢慢改变着,越来越优的供应链管理下,供应链整体的功能已经逐渐适应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了。库存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库存的优化必须要根据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作调整,不但要考虑供应链的整体性还要考虑和各部门互相协作的关系。但是库存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直接通过核心考虑整体进行优化控制是很难的。所以要立足与整体,把整体当做是一个基础,调整好自己优化的方向,统筹全局,充分利用环境的改变来进行自我的改变。 2.每件事都会有轻重缓急之分,这好像成为了世间的一个不变的规则,像金字塔一样,要通过低层次的来影响高层次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之中库存可谓是较低层次的了,从它分析研究甚至通过库存做各方面的研究,然后再上升到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分析和优化。当然,这并不是企业唯一划分的依据,供应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需要企业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来进行自我定位。

设备管理规定与表格

设备管理规定与表格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1.目的 为规范设备管理与维护,保持其精度与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辖设备。 3.实施程序 .设备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与完善 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设备类型建立“机械设备保养标准”,重点机械设备操作说明及“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并根据其运作情况进行完善。 各相关单位应对重点且难以维修的设备,初次维修后应建立其维修作业技术资料,以便再次维修使用。 日常保养作业 权责区分 (1)执行者:设备当日派工的操作者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方可上岗操作。 (2)监督者:各生产车间班、组长及课(副)长。 日常保养的执行 (1)操作者每班依“机械设备保养标准”或“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对所辖设备仔细进行日常保养。 (2)每班保养完毕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应如实填写“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

(3)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停机向部门主管报告,该主管以维修通知单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表”。 设备异常处理 设备维护人员接到维修通知单后,尽快组织人员前往处理。 二、三级保养作业 权责区分 (1)执行者:本厂设备维护人员。 (2)监督者:设备单位主管。 二、三级保养执行方法 (1)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及生产状况拟定“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按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每月拟定______月保养计划表确定具体保养时间,由机电主管签核,各相关单位主管会签后生效。且在生产计划中排出该设备保养时间。 (2)二、三级保养执行时间进行前二天,设备所属单位应对所保养之机台进行彻底的清洁。 (3)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该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内容及其保养标准之要求认真完成其保养,保养结束后,如实填写“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经设备所属单位及本部门主管签核后,由机电存档。 (4)若因生产较紧且设备状况较好之情形下,不能按计划实施保养时,可调整为其它设备进行保养,而该设备必须在一个季度内重新列入计划实施保养。 设备配件管理 设备所需配件由设备单位列出清单,机电组请购。设备到位后由机电人员与车间使用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并填写好“设备明细表”及制造设备管理台账。 设备配件管理作业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供应链管理(双语) 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专班系物流学院业物流工程级物工(1) 学生姓名毕晓雨 学号1221220002 任课教师陆华 2016 年 1 月4 日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摘要:库存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供应链中的各种实体物质都有可能形成库存。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业而言,生产过程存在零部件繁杂,体积较大等特点,库存费用往往占到了20%~40%甚至更多,库存常常是降低整个生产成本的关键点。库存管理策略就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其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结构。供应链就像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整条供应链的基本流程 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 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 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2.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库存管理 一个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有三个: (1)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 (3)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错误成本和异常事件的消除)。 其中的库存(Inventory)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 备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3.库 存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库存使企业各个经济环节的独立运行成为可能。它把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 个部门环节连接起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具体在企业经营中可分为以下五个作用:(1)供应链中库存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供给和需求的缓冲作用是通过调节库存储备来 实现的,库存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不确定的顾客需求。 (2)平滑对生产能力的要求。 (3)缓解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 (4)利用数量折扣和订货周期,以此降低单位订购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 (5)适当囤积,避免价格上涨。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摘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过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优化库存控制的实施方法、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等措施,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优化,达到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库存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无国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之下,供应链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顾客服务等内容。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以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供应链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供应链网络上各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其中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左右供应链效益的关键。因此,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于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1.供应链管理概述 1.1基本概念 库存是指企业用于未来的生产、服务或销售但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储存物品或商品。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

品、产品等三大类。对企业来说,库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占有了资金,减少了企业利润,甚至导致竞争性亏损;另一方面它能改进客户服务,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时甚至还有投机功能,为企业盈利。 库存管理: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定货,即为库存。 供应链库存管理:就是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状况制定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以达到合理地确定库存量以及合理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库存管理的目标有四个:一是降低库存成本,获取规模经济;二是提供平衡供给与需求的途径;三是改进物料搬运活动,实现作业的安定化;四是为不确定需求提供保障,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 牛鞭效应:指沿着供应链上游移动,需求变动程度不断增大的现象。从而导致安全库存大量增加。 除了批量订单产生“牛鞭效应”外,供货提前期、价格波动也对“牛鞭效应”有贡献。由于各级需求变化的不断放大,导致了安全库存沿供应链向上游增大而累积了大量超过市场需求的库存。控制“牛鞭效应对大幅度减少库存(安全库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2库存的分类 按经营过程的角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