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指南汇编

“◎”为委托课题,“★”为重点资助课题,“●”为重点自筹课题、“■”为一般资助课题,其他为一般自筹课题。

2007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55)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3、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5、主流意识形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

6、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7、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功能整合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学转换(教材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学生认知体系)能力研究★

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案与优秀教学片的研制★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评定方法与手段研究■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13、广东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

14、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5、大班额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6、大班额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1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的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1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纪律与学术自由的关系研究●

2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专门化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规律研究●

22、通识教育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三观”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25、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外部环境研究■

26、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研究■

2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研究

2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与体系结构研究

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与哲学原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分配与整合研究

3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与评述

34、国外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研究

35、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富创造与分配

36、新课程体系下经典原著选读的形式安排与结果检查的方法研究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思想逻辑关系研究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研究

3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研究

40、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41、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与发展的内容研究

43、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与重要意义研究

4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

45、党的理论创新与《概论》课程开放性特点的内在关系研究

46、《基础》课程中法治教育与德育整合研究

47、课堂教学中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评述的视角与方法研究■

48、《纲要》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

49、《纲要》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50、现代化的主题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5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5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与解释研究■

53、学生评教系统的指标设计与统计模式研究

54、基于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模型构建研究■

5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合研究■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19)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2、“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研究■

3、“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职业化、专门化研究●

4、“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研究

5、“形势与政策”课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

6、“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7、“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地位及其作用研究

8、“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0、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实效性研究■

11、广东社会经济形势教育专题研究●

12、就业形势教育研究

13、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14、“三农”政策教育研究

15、广东省省情教育研究

16、国际形势热点问题教育研究

17、国家安全形势教育研究

18、台、港、澳形势专题教育研究

19、境内高校港、澳、台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研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45)

1、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4、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5、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6、案例的意义分析与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7、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

8、中、外(国外、境外)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

9、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10、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

11、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12、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研究

14、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

15、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研究★

16、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研究■

18、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19、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21、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

2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研究●

23、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24、高校辅导员队伍继续教育专门化研究■

25、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综合功能研究

26、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研究★

27、高校学生宿舍(公寓)育人功能优化研究

28、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

29、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教育引导研究

30、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31、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32、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内容、方法创新研究●

3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定位与及其实效性研究

3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37、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38、中、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40、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与障碍的疏导对策研究

4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疏导对策研究

42、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归因分析与疏导对策研究■

4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

44、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防治方法研究

4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12)

1、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研究●

3、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研究

4、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5、高校新闻宣传与构建和谐校园研究

6、高校校园媒体效能实践策略研究■

7、高校宣传资源整合与大宣传格局构建研究●

8、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功能研究

9、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创新研究

10、高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研究■

11、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征研究

1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硬化环境建设研究

五、学生资助工作(4)

1、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2、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突发事件的政策研究

3、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奖学助学工作绩效评估研究★

六、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8)

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对策研究

2、高校安全稳定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3、高校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的对策研究●

4、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发展规律研究★

5、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与安全保卫机制对策研究

6、高校警务室与保卫工作机制研究

7、高校科技创安与安全防范的研究

8、广州大学城安全稳定工作机制研究●

2008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6项)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点内容与实施路径研究★

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

4、新方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投入的使用范围与效益评估研究★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与机制研究★

8、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及其特点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研究★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机制研究●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意义研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内容分布研究●

13、科学发展观融入教学体系的路径研究●

14、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与经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15、岭南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6、新一轮解放思想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中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18、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预判性与教师的有效引导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运用得准确性研究■

20基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方法与路径研究■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研究■

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文化研究■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研究■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在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分布研究■

25、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中的运用研究■

26、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纲要》教学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研究■

27、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29、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工作的经验与问题研究■

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恋爱观、婚姻观的影响分析■

3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32、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标准研究■

33、“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功能互补研究■

3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生存与思想状态调查与分析

3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研究

36、基于“05方案”的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37、影视作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价值研究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分析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讲授重点分析

41、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功能划分研究

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研究

4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应对及化解作用研究

4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把握与实际案例运用研究

4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框架与解释方法研究

47、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8、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经验总结

49、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51、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52、“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53、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与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方法研究

54、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调查分析

5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

56、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实效性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31项)

1、改革开放30年广东高校学生思想变化特点研究★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3、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4、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5、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研究●

7、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8、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9、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

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11、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1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的协调工作研究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14、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15、社会经济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研究

16、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其特点研究

18、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19、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

20、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研究

23、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24、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5、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研究

26、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7、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

28、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引导研究

29、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0、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3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15项)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模式研究★

2、基于教师系列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研究★

3、高校优秀辅导员培养机制研究●

4、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估研究●

5、高校优秀辅导员评选制度研究●

6、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研究■

7、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点问题研究■

8、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结构研究■

9、高校辅导员工作动力系统分析与构建研究■

10、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高校辅导员培养方向硕士、博士课程建设研究

11、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12、高校辅导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研究

13、高校辅导员队伍继续教育专门化研究

14、高校辅导员科研项目管理研究

15、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16项)

1、大学生专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实践★

2、大学生心理咨询方法的创新研究★

3、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归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5、广东高校本土化的心理咨询模式研究●

6、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8、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9、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内容、方法创新研究

10、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1、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防治方法研究

1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13、高校心理咨询督导工作研究

14、中国特色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研究

15、中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的比较研究

1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研究

五、高校宣传思想工作(11项)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4、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问题对策研究●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高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研究■

7、广东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的构建与监控制度研究建设■

8、高校校园媒体效能实践策略研究■

9、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功能研究

10、广东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方法研究

11、广东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及其发展特征研究

六、高校就业指导工作(20项)

1、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与机制的构建研究★

2、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研究★

4、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机制研究●

5、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对策研究●

6、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7、研究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8、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系统研究■

9、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可持续发展探索与研究■

10、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11、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

12、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13、高校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15、广东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6、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7、大学生职业规划理论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1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研究

19、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机制研究

20、大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研究

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4项)

1、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2、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研究

4、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八、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12项)

1、高校安全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2、高校安全稳定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新时期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及其发生路径研究●

4、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构建及评价机制研究■

5、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渠道及反馈途径研究■

6、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律与特征研究■

7、高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研究

8、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9、高校内保与警方联动机制研究

10、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对安全保卫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11、高校科技创安与安全防范的研究

12、广州大学城安全稳定工作的经验、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09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49项)

1. 当代社会思潮变化与影响研究★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思潮关系研究●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政治思潮关系研究●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经济思潮关系研究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文化思潮关系研究■

6. 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与多样文化关系研究★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众文化关系研究■

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科技文化关系研究

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宗教文化关系研究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践性研究★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物质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1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1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1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1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

1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改革开放理论关系研究■

2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研究■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

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和谐社会理论关系研究;

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2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关系研究★

2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关系研究●

2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关系研究■

2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关系研究■

2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人文思维关系研究

2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创造个性关系研究

3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3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智育关系研究★

3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智育人文导向关系研究●

3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智育人文动力关系研究■

3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智育人文关怀关系研究

3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智育人文渗透关系研究

3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途径与方式创新研究★

3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语言载体研究

3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研究

3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络载体研究■4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

4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互动方式研究■

4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比较方式研究●

4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示范方式研究

4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综合教学研究

4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案例教学研究■

4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专题教学研究

47.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体系研究★

48.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构建研究◎

4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民族教育关系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60项)

1.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调查研究★

2. 当代大学生法制观调查研究●

3.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研究●

4. 当代大学生人才观调查研究■

5. 当代大学生学习观调查研究■

6. 当代大学生职业观调查研究■

7.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

8. 当代大学生休闲观调查研究

9.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10.当代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

11.当代大学生团组织建设研究■

12.当代大学生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

13.当代大学生骨干培训研究■

14.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民主建设研究

15.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制度建设研究

16.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自教自律研究●

17.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研究★

18.当代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19.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20.当代大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21.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

22.当代大学生学习综合化研究★

23.当代大学生开放观念研究●

24.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

25.当代大学生环境选择研究

26.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27.当代大学生社会活动研究■

28.当代大学生社区活动研究

29.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研究

30.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31.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32.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研究

33.当代大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研究★

34.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35.当代大学生满意感调查研究

36.当代大学生归属感调查研究●

37.当代大学生责任感调查研究■

38.当代大学生文化生活研究★

39.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40.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调查研究■

41.当代大学生心理调节调查研究●

42.当代大学生心理适应调查研究

4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4.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45.当代大学生心理治疗研究

46.当代大学生心理测试研究■

47.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研究

48.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49.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研究★

50.当代大学生婚恋状况与影响研究

51.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调查研究●

52.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

53.当代大学生网络实践调查研究

54.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研究■

55.高校网络舆情及引导研究●

56.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57.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

58.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指导研究★

59.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60.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研究★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项)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及长效机制研究★

2.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

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4.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系统建设研究

5.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研究■

6.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念及机制研究

7.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实现方式研究

8.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9.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0.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12.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3.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研究

1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

15.高校辅导员招聘考核体系研究

16.高校辅导员个体专业化发展和团队专业化建设研究●17.“80后”辅导员的思想行为特点与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18.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与提高研究★

19.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与提高研究●

20.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9项)

1. 高校师生政治思想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2. 高校宣传思想路径拓展与形式创新研究★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与应对研究●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研究

5. 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及其引导研究●

6. 高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研究■

7.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构建研究■

8.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功能研究

9. 高校校园媒体效能实践策略研究

五、高校就业指导工作(16项)

1.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研究★

2.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研究★

3.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4. 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5.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6. 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行业就业创新研究●

7. 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工作创新研究●

8. 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研究●

9.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社会因素研究■

10.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研究■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化研究■

12.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1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研究

14.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15.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

16高校毕业生个性化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六、高校学生助学工作(6项)

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2.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设计与完善研究●

3. 贫困生心理特征分析与资助方式研究

4. 国家助学贷款与生源地贷款比较研究●

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研究

6.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法律问题研究

七、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8项)

1.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2. 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及干预机制研究●

3. 高校学生家乡观念的表现特点及其管理措施研究■

4. 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紧急预案及其实施研究■

5. 基于高校周边环境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研究

6. 新形势下高校政治保卫的特点及其应对研究

7. 高校假期校园安全保卫的新形势及其应对研究

8.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方向研究

2010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40项)

1.中西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2.道德贫困及其治理研究★

3.道德化的生活方式研究●

4.教育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5.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前提研究■

7.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研

究●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内容设计研究■

9.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

设与改革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涵研究■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在关系研究★

12.学习型政党要求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教育新

体系构建研究●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

困研究

14.马克思主义市场与资本理论的当代理解与现实价值

研究

15.社会主义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其演进规

律研究

16.马克思主义对货币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7.消费社会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意义研究

18.现代科学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研究

19.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与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比较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

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内容整合研究●

22.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课程的社会实践内容与路径研究

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性与理论性结合的方

法研究■

2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切入点与途

径研究

25.影视材料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研究

26.道德叙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

27.《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范化研究

28.《形势与政策》课动态化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的逻辑

研究■

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语境下的马克思主

义三大组成部分授课规律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32.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现状及培养机制改革研

究★

33.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

34.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间内容重复问题研究

35.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式的合理性研究

36.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叠加

教学研究

37.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3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

3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规律与特点研

究■

40.坚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

法与路径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52项)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轨迹与基本经

验研究★

2.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

3.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特点研究■

4.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

5.当代大学生契约与诚信意识及行为研究★

6.当代大学生民主观研究●

7.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研究

8.当代大学生表达与言说方式特点研究

9.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

10.当代大学生道德标准调查研究■

11.当代大学生婚姻恋爱观调查研究●

12.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及其引导对策研究

13.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

14.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与教育引导研究

15.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研究★

16.当代大学生权利义务观调查研究

17.当代大学生宗教观调查研究●

18.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19.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影响研究●

20.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21.大学生上网的动机与上网内容调查研究

22.社会负面新闻增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研究

23.提高面对复杂社会现象理论解释力的路径与方法研

究★

24.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

25.偶像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研究

26.物质贫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研究

27.贫富分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研究●

28.当前广东大学生学风的调查研究★

29.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其成因研究■

30.面向学生需要的人性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1.大学生心理与精神疾病矫治的责任主体与过程研究

32.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

研究■

3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与长效机制研究●

34.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研究

35.社会工作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3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的开发研究★

3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开发研究●

38.高校学生违纪惩戒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39.海外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其应用研究●

40.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41.师生远距离居住对大学生思想、学业的影响研究■

4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

43.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

究●

44.研究生党支部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45.广东高校研究生学习动机状况调查研究■

46.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47.学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有效衔接研究★

48.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

4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涵养养成研究

50.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

养研究■

5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52.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实

现研究◎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20项)

1.基于辅导员工作效果的学生成长指标体系研究

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

3.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研究

4.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优体系研究■

5.高校辅导员工作效果研究●

6.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研究●

7.高校辅导员选拨任用条件、程序研究

8.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

9.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10.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11.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研究

12.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13.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研究

14.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研究

15.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状况跟踪研究

16.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17.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18.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高职高专、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20.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与机制研究■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12项)

1.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总体状况调查研究★

2.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调查研

究●

3.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4.社会风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

5.学术自由与政治核心价值的关系研究■

6.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与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7.网络媒体强势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定位与优势创新研

究■

8.网络媒体强势背景下校园广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9.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研究●

10.高校宣传工作与媒体互动研究★

11.高校突发性事件媒体应对研究■

12.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五、高校就业指导工作(14项)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稳定与发展研究★

2.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与测评研究★

3.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4.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队伍现状与职业发展研究

6.高校开展职业咨询的对策研究■

7.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8.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教育创新研究●

9.大学生社会化与就业教育研究●

10.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1.大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研究

12.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研究

1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

14.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估研究

六、高校学生助学工作(5项)

1.新形势下高校奖学助学的标准及其实施研究●

2.高校奖学助学过程中的诚信教育研究●

3.毕业后就业还贷的可行性与实施研究

4.奖学助学对象的筛选方式与路径研究

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研究

七、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7项)

1.传销对校园的渗透及其治理研究

2.高校突发性治安案件的处理预案研究

3.高校治安保卫队伍建设研究

4.基于开放性校园的保卫工作机制研究●

5.校园安全稳定综合因素评价研究●

6.高校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防范机制研究

7.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 究文献综述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近几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一些研究大都是散落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之中,很少有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出版的专着微乎其微。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很多。如列宁指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1]他还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根据列宁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提出,“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3]并且吴潜涛教授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朱桂莲在其所着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相关论述,朱桂莲认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界定,至少应涵盖以下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爱国主义与祖国关系的层面,二是爱国主义与世界关系的层面。”[4]并且提出了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界定,“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革命军人,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第四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中,贯穿到完成多

样化军事任务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效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发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具有的特殊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官兵在完成任务中培育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 (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吸纳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第五条 总政治部主管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总政治部宣传部归口承办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各级政治机关主管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司令、后勤(联勤)、装备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各级政治机关宣传部门归口承办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第六条 各级党委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议教制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确定重要教育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委书记是管思想、抓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七条 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处)主任应当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调查研究,精心部署安排,进行授课辅导,深入实际指导,切实抓好落实。 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官兵思想,认真备课施教,指导官兵讨论,组织教育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doc

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华侨中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一些思考。 将生命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以“进化与适应观”为例:在教学中渗透进化与适应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种的产生、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理解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历程,从而形成科学的进化发展观。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优胜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个体,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观点都能让学生积极应对生活,应对学习,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倍增的选择转向主动的适应,使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价值。 第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4]。 以“模型与建模”为例,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教师提供磁性教具,让学生主动建构有丝分裂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模型,讨论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有丝分裂核心概念。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5]。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理性思维驱动下完成,一般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若论证错误,则需要重新“猜想与假设”。 以“实验设计”为例,在实验“探索酶的最适温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出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红色影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红色影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 文献综述 一、引言 影视作为一种传播思想、文化、价值与意义的媒介体系,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与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红色影视”是指一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从广义上认为,凡是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斗,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影视作品。从狭义上说,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先进事迹的作品称为“红色影视”。近年来,红色影视一直占据着荧幕的重要位置,大批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人们在享受影视带来的愉快感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形塑自己的思想,建构自己的价值观。由此,红色影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研究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表现在:一是通过把握红色影视社会的具体方式、路径与过程,我们能够深化红色影视社会影响规律的认识,为中共掌握宣传工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规律借鉴。二是通过对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学理上把握红色影视的政治教育功能序列,从理论上把握红色影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条件、路径、过程与功能障碍。三是通过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认识,尤其是影视媒介的认识,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校发挥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等,但反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难发现高校相当部分学生思想等存在较大反差,充分地反映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瓶颈和学生红色思想观念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学者写文章来论述红色影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研究如何运用红色影视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提高,这表明该类研究已备受关注,这次,我们结合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受红色影视影响的情况,参考相关文献,促成了本次的研究。 二、正文 本次文献查找主要是一些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以及一些网络文献,分析总结这些文献资料后,我们发现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影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立足于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功能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内容的研究。 关于利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中,现有的成果,大多数立足于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功能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内容,主要的代表成果如下: 胡梦恒对在《论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中对红色影视下了定义:“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形式,提出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充分把握红色影视的当代教育价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陈刚通过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申请者: 单位部门: .专业资料.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专业资料.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专业资料.

一、简表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专业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来,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现状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研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这几种观点。刘海春从需要论角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体属性满足社会与人需要的一种关系范畴”[1](P.19)。沈晓梅从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它通过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两个层面体现出来。”[2](P.77)李江凌将其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意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提出、倡导、组织和实施者的利益和需要的功能和效益,能够促进主体所统治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3](P.74)。武云虹、季泽军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出发认为:“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是其在其实践活动中合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只有在主体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实现。”[4]虽然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义的厘定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被认为最为权威的表述是项久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他从哲学角度进行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5](P.46)目前理论界大都引用了这一提法。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划分标准 从价值主体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区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具体来看,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条件和依据分,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角度来看,有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2)从价值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保证价值、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调节价值、转化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实践价值;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时代价值功能。(3)从价值的性质来看,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4)按效果显现来看,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5)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献综述当今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震撼着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对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的影响日益深化。总结分析新世纪以来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现状、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历史脉络 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客、即时通讯、P2P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引导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亦保持了与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相继性,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逐步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涌现。 (一)萌芽阶段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rn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ll reach every com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 (二)始建阶段 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06570377.html,)是植根于学生党员、党课学习小组和入党积极分子,面向广大同学的群众性理论学习网站,是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网络性协会组织,与TMS 协会、求是学会、业余党校协作(“两会一刊一站”),一起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这个由大学生创办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被当代大学生誉为网络思想政治状况晴雨表,也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在此期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作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3年设立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学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为研究生创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了 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及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联合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学习以课程学习、自学研修、专业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和学科组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身体健康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生态文明教育。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1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学分基本要求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毕业论 文开题之前全部完成。凡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31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本小组成员 组长:余平 组员:薛亮吴婧芸郭丹英林芳张秀平 张晓俞陈小芳陈婷婷林苏娟 本课题内容以及人员分配 一、余平:开篇引导以及贯穿全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从环境的因素出发) 纵轴:郭丹英、吴婧芸: ①时代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 横轴:②三种社会领域环境的转变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不同张秀平、林芳:经济环境 林苏娟、陈婷婷:政治环境 张晓俞、陈小芳:文化环境 三、薛亮: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具体内容: 一:开篇引导: (余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应该承认,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活动的名称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各异。它通过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它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教育介体制约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占据很大部分。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小组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谈谈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两个不同时期的比较,以及从这两个不同阶段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郭丹英、吴婧芸:) 二、环境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标语口号的演变 宣传政治反映国情从标语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式作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也就是标语口号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用简短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标语口号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万岁!”等慷慨激昂的标语漫天飞舞。尤其在“毛主席思想”方面下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随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把人们带进了大跃进时期。 最值得纪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就是1962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这两则标语至今还激荡这不少斗志昂扬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标语可谓丰富多彩,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从“打倒一切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到“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从“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大学生思想教育文献综述1

大学生思想教育文献综述 陆志梅经管系07级信息管理班20071111115 提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知识队伍,时代当潮流,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聪明的头脑,和为社会服务的满腔热血,他们走在人们的前面,然而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社会需求国家号召和集体利益较少考虑;有人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大部分大学生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因此研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非常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问题解决 一、前言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全面顾及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使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矛盾和功利性矛盾突出。 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跟上新科技发展速度,尤其是网络科技发展速度,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机制。 四、总结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背景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可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社会需求国家号召和集体利益较少考虑;有人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大部分大学生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 虽然这些现象是少数的,可这些问题也不可忽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原因,如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危机,他们的个人利益价值取向的功利化,道德意识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如市场经济的考验,社会转型期的威胁,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传播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理论基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和拓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式与方法,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榜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 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一、简表 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名称 研究期限2010年 10 月至 2011年 9 月 姓名吴文斌年龄42技术职务讲师 项目 负责已获学位硕士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学生辅导员18 年 姓名年龄技术职务已获学位专业现工作岗位 周展46副教授学士高校管理分党委副书记主 要 邱国良32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 研 究 周巍31讲师硕士法学主任辅导员人 员 贺佐杰28研究实习员硕士政治经济学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27助教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辅导员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主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 要 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研 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内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容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 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社会需求国家号召和集体利益较少考虑;有人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大部分大学生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因此研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非常必要。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背景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可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社会需求国家号召和集体利益较少考虑;有人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大部分大学生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 虽然这些现象是少数的,可这些问题也不可忽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原因,如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危机,他们的个人利益价值取向的功利化,道德意识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如市场经济的考验,社会转型期的威胁,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传播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理论基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和拓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式与方法,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榜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我国高校围绕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由于一些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中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的重点内容 1、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观点 当前,国内的一些专家与学者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并对一些重要的领域给予了科学的归纳: ⑴、华东政法学院朱秀蓉教授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首先,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附件1: 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共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高校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研究 申请者:吴政清 单位部门: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 邮政编码:410127 联系:00(办) (宅) (手机)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中共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五、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请单独装订。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项目研究意义 1、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影响力大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随着办学历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方法和容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按照原有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沿袭不变,必须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结合高校校园文化自身特点,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切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迫切要求。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年发展规划》,部署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框架。教育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演化为一场革命。通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校化信息化在硬件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现状与国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与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与高校改革与建设事业发展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与师生对校园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等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也迫切地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入推动,并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3、适应学生主体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