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做好读志用志

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做好读志用志
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做好读志用志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地方】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关键字】地方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郡志、州志、府志、路志、省志、道志、卫志、县志;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从专业性质角度看,历史上地方志还有山志、水志、寺庙志、园林志、艺文志、风土志、人物志等;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志书种类外,由于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专业志种类更趋丰富,有地理志、文化志、教育志、煤炭志、电力志、财政志、金融志等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书,还有行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学校志、医院志等。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这次进行第二轮修志,主要是记载和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这就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 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清末曾在全国范围内号召编写乡土志作为中小学生的乡土教材,我省就存有《山西乡土志》和《山西风土记》。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文艺界有句熟语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学艺术,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中,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才可能大放异彩。 其实,将这句话移植到我们地方文献工作方面也非常恰切。 地方文献资源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资源,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非它性。 近几年来,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受到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格外重视,其力量之源正在于此。 突出馆藏特色,强调特色服务,关注地方文献工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山西地方文献资源有着许多别省所不具备的鲜明特色,努力地经营它们,山西的地方文献工作一定大有可为。 1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可资开发利用的巨大空间11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的独特优势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山西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西侯度村、丁村、许家窑等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三晋大地,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 就连传说中的尧、舜、禹,其故乡与故事也都发生在山西这块土地上。 晋与韩、赵、魏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割据一方的霸主,侯马盟书正是这一时期的历

史见证,它的发掘出土震惊了海内外,是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明清之际的山西商人称雄商界达500年之久,他们开商号,办银行,足迹遍天下。 清季的山西票号不仅执全国金融之牛耳,而且汇通天下,如此等等,这就是历史对山西的恩典,它为独具特色的山西地方文献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进入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山西的地方文献资源更显得得天独厚、风格独具。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阎锡山时期,一个是根据地时期。 民国山西的历史是与阎锡山这个人紧密相关的,阎锡山是民国政坛上一位极其复杂又特殊的人物,他统治、影响下的民国山西也显得复杂而独具特色。 在整个民国时期,山西、阎锡山都是全国瞩目的一个焦点,民国年间的山西地方文献于是充满着特殊的吸引力。 比如阎锡山所创立的一系列实用理论;他的颇具特色的名人名言;他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从而独掌山西政权达38年之久;还有窄轨铁路、土地村公有、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等等许多颇有影响又颇多争议的举措,这些都是别省绝无的东西,它的价值自然非同寻常。 根据地时期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创建了几块抗日根据地,它们对抗日战争以及中国革命的不朽功绩和深远影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地文献无疑是山西地方文献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别的省份在这一点上很难与山西比肩。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

弘扬方志文化:关于建设陕西文化大省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这是我省文化建设史上的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际部署和重大举措。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其深层原因,就在于陕西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编修地方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方志文化的特征 地方志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其历史之悠久、涵盖之广阔、品类之繁多、卷帙之浩繁、内容之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一绝。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种连续、广泛的方志资料,是其他任何一种著作都无可比拟的。方志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使得地方志长期以来被人们誉为“博物之书”、“一方之总览”、“一方之百科全书”。 第一,方志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历史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特色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地方志记载的是某一地方发生的人和事,是本土文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之一。陕西方志与秦腔、秦人一样有着天然的本地化特色,凸显陕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陕西建设文化大省核心就是发展三秦文化,与陕西地方志工作有着相同的目标指向。 第二,方志文化具有广泛性特征,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之一。内容上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取材上有文字材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声像资料。而且地方志本身就记述了不同的文化类别,如陕西的陕南文化、关中文化、陕北文化、周秦汉唐文化等等,这进一步推动了陕西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方志文化具有连续性特征。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 “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广东修志的历史,从东汉杨孚的《交州异物志》算起,也有1900多年,至今保留的旧志有400多种。这些连绵不断的志书,对当代人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而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从历史学的角度,也为寻找广东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方志在文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数千年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构成了这个地区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质。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的主旋律。汤因比的一段话上古时期的世界六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下来以外,其他五大文明都先后中断或衰亡,很多国家的历史由于没有文献记载而失传,与世界各国相比,方志文化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为保存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地方志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 党的三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

一、风电前期开发工作流程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程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根据国家风电开发相关管理规定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有关管理办法、公司前期工作相关管理办法,制定本流程。 第二条本流程主要包括风电场宏观选址、风资源测量、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项目核准等前期开发的全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公司全资、控股企业的风电项目开发工作。 第二章风电场宏观选址流程说明 第四条流程总说明 (一)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

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二)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三)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于200W/m2;盛行风向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风切变较小;湍流强度较小;无破坏性风速。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年平均风速从6~7米/秒不等。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3、满足联网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

地方志的体例及文风

地方志的体例、语言及文风 编史修志讲体例、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方志名家特别讲究和看重的大事,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续修新志启动之后,各级做了大量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谋篇布局,但是,在编写过程中,如果体例把握不住,语言和文风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很难编出一部好志。因此,要使你笔下的文稿成为一部良志佳作,首先要有得体的结构,精当的语言和朴实的文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你的框架设计得再高明,你的篇目搞得再精细,你的门类排得再严整,也将会成为空楼一座,或许出现满楼垃圾,资料泥沙俱下,志体似象非象,层次杂乱无章,修志将毁于一旦。相反,如果你能驾驭语言,精于编写,那么,框架、篇目、门类、章节、语言就会相得益彰,使人展卷便得一方之史情,使我们的志书成为经的住时代风雨剥蚀的佳志良作。因此,方志的语言文风比之于体例,是肌肤与骨骼的关系。孰不知:无有坚实的砖瓦,哪有巍峨的建造?无有琳琅的商品,哪有满载的货架?无有丰满的血肉,何谈健美的躯体?血肉不存,骨之安在?世人皆知:丰神炯异者,方显骨骼不凡;体瘦如柴者,其必萎靡不振;体态不丰者,显为残疾之人,谈不上健美。所以,志书的体例、语言与文风,形同骨肉,类似上比。它是根基所在、生命之源,也是资料之基,是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故而为成书之本、全书之根,须下大力而为之。 一、志体的体例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不同于论文,不同于公

文,也不同于新闻。因此,必须努力辨析,找出异同,才能把握文体,用好语言,修好志。“方志”作为短语始见于《周礼》,“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成书于战国之后,如《鲁之春秋》、《吕氏春秋》等。释义于秦后汉初,汉朝郑玄作注曰:“方者四方也,志者记也”。“方志”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历朝历代的文学、历史、地理等著作都大量征引、取材于地方志书,并把修志视为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和官府行为。既然“方志”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和题材出现于社会,那么,它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的品位又是如何呢?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得非常精辟:“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也主张,方志记述,不仅要做到“简”、“严”、“核”,还要做到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汇精品。 (一)志体与史体语言 志有志体,史有史体,尽管是同类项,但却是两码事,绝不能混为一谈。史书是述史、志书是存史。因此编修手法也不相同。志书与史书除了在统纂的目的与任务、记述的方法与体裁、搜集资料的范围等方面的大相径庭、大有不同外,在语言表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史书重在论述,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语言的表述是十分明确的。论述事实,阐明事理,反映得失成败,褒贬功过是非,都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表述清楚,直接表明著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而志书的记述,方志的体例虽然分述、记、志、传、图表、录6大块,但特别强调要述之当头,特别在语言表述上要求始终坚持述而不议、

精心组织勇于实践-北京地方志

精心组织、锐意进取,认真做好地方志工作 丰台区地方志办公室 各位领导,大家好! 2010年,我区地方志工作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志书编纂、乡镇志和村志编纂等方面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交给的工作任务。下面,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高质量做好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按照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为二轮修志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轮修志工作坚持了“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计划之中,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健全的修志机构、稳定的参修人员、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实现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二轮修志启动之初,我区重新调整完善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机构人员,各单位成立了修志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丰台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施方案》和《丰台区志1991-2010》篇目框架;编制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为全区各单位做好工作提供指南;去年3月召开了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动员大会。至此,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为加强二轮修志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区地方志办公室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之前的区档案局局长兼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调整为地方志

办公室单独设立主任,原专职副主任改任调研员,专门负责主编工作,去年又增加了1名人员编制,经费也得到增加,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 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归根结底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自二轮修志以来,我们始终强化精品意识,注重把好用人关和培训关,将提高修志人员素质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针对二轮修志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人员相对不足的特点,区地方志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都分别选聘部分人员充实到修志队伍中。在选聘中,我们注重把好用人关,要求选聘的撰稿人必须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工作情况,且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和写作水平、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要保证撰稿人在志稿撰写阶段的相对稳定。我们地方志办公室选聘了5人,分别是在我区体制改革、财政、社会治安、党史、地方志编纂等部门工作多年的领导同志。 在把好选人关的同时,对撰稿人组织了两期多种内容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参修人员掌握系统的方志编纂知识和一定方志基本理论。结合二轮修志实际,编写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地方志工作文件、领导讲话和志书编纂业务知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与研讨相结合、讲课与座谈相结合等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结合今年资料长编和志书初稿撰写完成的实际,3月份还将组织几次分散培训,以保证关键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着力提高二轮志书的编修质量 资料是志书的细胞,资料工作是志书编纂的基础,一部合格的志书,不仅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篇目,更要有丰富和高质量的入志资料,同时

广东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广东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立项表 项目名称 成果形式 项目实施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印制- 1 -

填表说明 1.本表须用计算机填写。请严格按照本“填表说明”要求进行操作。 2.《立项表》填好后,请用A4纸打印一式3份,左侧装订,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论证立项后,市、县两级地方志机构各存档一份,一份由省地方志办备案。 3.“项目组成员”栏所填人员必须是真正参与本项目的人员。 4.“成果形式”选填“专题调研报告、专项建设规划建议、著述、展览、数字产品、音像制品或其他”。 5.填写完《立项表》,按《广东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所规定程序,报送省地方志办论证立项。 6.本表格复印有效,也可登陆到广东省情信息网下载打印。 - 2 -

项目负责人(一) 性 别 年龄民族 职务 职称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工作单位 通信地址 邮编E-mail 传真 项目负责人(二) 性 别 年龄民族 职务 职称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工作单位 通信地址 邮编E-mail 传真 联系人性 别 年龄民族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电 话办公:手机: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E-mail 参 与 项 目 主 要 人 员 姓名年龄职务、职称学历项目分工成果形式 A. 专题调研报告; B. 专项建设规划建议; C.著述; D.展览; E.数字产品; F.音像制品; G.其它() - 3 -

项 目 主 要 内 容 、 特 色 、 意 义 及 可 行 性 - 4 -

实 施 计 划 及 资 料 基 础 (可另附页) 具体科目金额 经 费 预 算 合计(大写): - 5 -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趁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而在利用性质上,又

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常识(标准版)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常识(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常识(标准版) 起重吊装是指建筑工程中,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设施来完成结构吊装和设施安装。其作业属于危险作业,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 1、作业前应根据作业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参加作业人员进行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2、作业时周边应置警戒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村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特别危险处应设监护人员。 3、起重吊装作业大多数作业点都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业;属于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作业人员应现场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的位置作业。要卷扬机与地滑轮穿越钢丝绳的区域,禁止人员站立和通行。 5、吊装过程必须设有专人指挥,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起重指挥不能兼作其他工种。并应确保起重司机清晰准确和听到指挥信号。 6、作业过程必须遵守起重机“十不吊”原则。 7、被吊物的捆绑要求,按第一节塔式起重机中被吊物捆绑作业要求。 8、构件存放场地应该平整坚实。构件叠放用方木垫平,必须稳固,不准超高(一般不宜超过1.6m)。构件存放除设置垫木外,必要时要设置相应的支撑,提高其稳定性。禁止无关人员在堆放的构件中穿行,防止发生构件倒塌挤人事故。 9、在露天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 10、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和吊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人从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载运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俞慧军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李铁映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笔者认为,撰修方志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桑梓。修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资料服务社会的过程,志书编成出版后,方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志书,使志书进入社会,进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以笔者浅见,在新时期,方志和地方志机构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中有六大功能。 一、服务政治的功能 方志要服务好政治,成为本地党政领导管理一方的参考书。“资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大传统功能。新方志所记述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有助于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1992年1月,《沙洲县志》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年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出版后,成为张家港市历届党政领导了解全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政地情书。首先,《沙洲县志》主要记载本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活动情况,并对1962年建县至1985年历届人代会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这给历届党政领导在政策的制订时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提供了参照,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而促进全市(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其次,《沙洲县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沙洲县志》除了记载机构设置演变的情况及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情况外,还着重记载了各个时期干部的编制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工龄情况、文化程度、调动和分配情况、退职和离退休情况等,这些为总结干部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资料,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机构的自身建设。再次,司法、执法的民主化,是小康社会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沙洲县志》所记载的刑事、检察、民事调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执政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司法、执法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度。新方志服务政治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二轮修志的实践中,二轮修志中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构、司法和执法机关、政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客观记载,对一个地方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多年来,在历届新任市领导上

竣工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工作流程

第一章建设单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流程 10.1 成立验收工作组 建设单位组织成立的验收工作组可包括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编制机构、验收报告编制机构等技术支持单位和环保验收、行业、监测、质控等领域的技术专家。技术支持单位和技术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尽量足够支撑验收组对项目能否通过验收做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10.2 现场核查 验收工作组现场核查工作的目的是核查验收监测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定,补充了解验收监测报告中反映不全面或不详尽的内容,进一步了解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等。现场核查是得出验收意见的必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现场核查要点可以参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及审查要点的通知》(环办〔2015〕113号)执行。 10.3形成验收意见 验收工作组可以召开验收会议的方式,在勘查现场和对验收监测报告内容核查的基础上,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和审批决定等要求对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形成科学合理的验收意见。验收意见应当包括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变动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验收存在的主要问题,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验收意见中还应明确具体且具可操作性的整改要求。 10.4 公开验收报告 除按照国家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其网站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1)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后,公开竣工日期; (2)对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前,公开调试的起止日期;

对开发利用山东旧方志的思考

对开发利用山东旧方志的思考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素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历经沧桑,造就了蕴藏丰富的地方志文化。山东旧方志中,辑存着大量我省各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资料信息,是山东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丰富的资料宝库,是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然而,要使旧方志资料信息资源服务社会需要,就应该对其合理地开发利用。 一、山东旧方志的基本概况 山东地方志渊源可上溯到鲁之《春秋》。据悉,山东现存地方志尚有597种(其中通志、府州县志495种),占全国现存方志百分之七,名列前茅。据张国淦著的《中国古方志考》记载,元代以前,山东地方志有名可考者就有36种,幸存者仅有《齐乘》。《齐乘》修于元代,于钦撰,有元、明、清三种不同刻本。是山东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为全国名志之 全省597种方志中,除10种是全省的通志外,余下按区域来讲,是分布在全省各府州县和镇乡等117个行政单位范围内。这些方志,大都是明代弘治至民国年间(1488~1936)所修纂的。山东的方志,明代时期仅存73种。清代乃编修方志鼎盛时期,现存清代省通志、府州县志338种,占全省现存方志总数的68%。这一时期,山东地方志似众星捧月,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方志,如马(马肃)主修,顾炎武参修的康熙《邹平县志》,周永年、李文藻主修的乾隆《历城县志》等等。民国时期,由于科技的发展(如绘图、摄影、印刷等),编纂方志与清代相比,有所进步。这时期共修志84种。于民国十七(1928)铅印本,由赵琪修、袁荣叟纂的《胶澳志》(即记录青岛市的方志),就是这一时期修志的很好代表。 山东省图书馆有着较丰富的馆藏文献,目前藏书已达410万余册,包括山东旧地方志文献(旧方志为1949年以前的)528种,其中旧志书善本58种。藏有山东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 自古至今,志和史这两种著作一直是同源异流,殊途同归,同时并存,共同发展,不能强求合并,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地方志和地方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盛世修史、懿年纂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编史修志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隋唐时期就确立了史志官修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中共党史和地方志机构。我国官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编史修志的延续不断。在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胡锦涛同志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足以说明地方志和地方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地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都有资政教化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为史提供资料,史又为志提供资料,但史、志又有别,不能以史代志。两者都要记载历史事实,都要服务当代。本文试从地方志和地方史(中共地方史)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来探讨两者的关系。 一、地方志与地方史的联系 1、两者互为借鉴。地方志虽以记述本行政区域的历史

与现状为范围,但包罗万象,以其翔实、典型的地情资料,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丰实而具体的内容,验证当代史研究的规律和成果,为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地方历史面貌。地方志是地情书,以特定区域为记述空间范围,以特定地情为研究对象,记一方之史,言一方之事,综合记述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涵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各门类应有尽有,甚至一些细小而有趣的奇闻逸事也有收录。资料性是地方志作为一种著述的本质属性,地方志汇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地情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史料正是历史学的研究基础,历史研究之所以有价值,最关键的就是靠史料说话。地方志为编修地方史保存了大量一手地情资料,而且资料鲜活准确,“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无疑有助于当代人治当代史,有助于地方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2、两者具有共同的对象。两者的共同点是记载对象的一致性,都是要记述以往和既发的事物、事件、人物。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地方史主要是记述过去人类社会的活动,包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变化发展,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变化,阶级斗争开始转化为人民的内部矛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的内部矛盾更为明显。什么是地方志?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和地方史虽互有联系,但又各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宏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图解

风电场宏观选址流程说明 一、流程总说明 1.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3.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

于200W/m2;盛行风向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风切变较小;湍流强度较小;无破坏性风速。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秒不等。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3)满足联网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 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村志编写的一般原则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把握重大事件,鉴别历史资料,科学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要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 4、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二)必须严守志体 一是记述要真实,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妄加分析。在一些方志初稿中,当记述某一事件时,首先分析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条件,再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写成了史体。 二是要反映规律,但不要总结规律。只以科学的方法,把各行业各事物的原本始末记述清楚,其中就包含了规律,即使所谓寓规律于记事之中。研究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志书的任务,而是专门学科、专门论著的任务。 三是只记事业本身,不作专业知识介绍。编写地方志只需把每一行业、每项事业的发展脉络记述清楚即可,即使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业,也不必作专业知识介绍。 四是重在自身行业或事业记述,不记或尽量少记有间接关系的事物。 五是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即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不能把事物记成死的静态的东西。 六是要采取点面结合的记述方法,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对公路桥染的记述,先对总的建设情况作全面记述,再分别对一些有特点的桥梁予以介绍。 七是要图文并茂。 (三)必须采用史笔 史笔也称秉笔直书,是史志家直言记载史实的一种笔法。采用史笔主要应注

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摘要地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大宗,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本文即以旧志与新编的中国地方志为研究对象,举出例证,以论述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和如何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地方志史料价值利用 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对文献有所认定,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就开始探讨文献足征与否的问题。地方文献是文献总类中的一支,据今人的考订,认为地方文献最早受到重视,是1941年图书馆界前辈杜定友先生在韶关任广东图书馆馆长时。他规定地方文献应包括史料、人物、出版三方面,这一说法不太准确,因为这三方面的文献不一定都具有地方文献的内容与性质。所以我认为,只要是反映本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碑帖、手迹、学术著作等,即使是零篇散页,都应归入地方文献。所以地方文献包罗宏富,门类众多,如地方志,宗谱,私人笔记,名人手稿墨迹,铺户账簿等皆是,其中以地方志为大宗。 中国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续久、类型全、数量多而享誉于世界,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统计,仅保存至今的宋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264种,11万余卷,占中国古籍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实际数字尚不止于此,除原未计入的山水寺院志外,在历年编修新志过程中和普查后所知,尚有不少遗漏。粗略了解,旧志的总数已达万种。近半个世纪的首届新志编修事业,可称成绩斐然,成果丰硕。据一种官方数字宣布,截至2000年11月,已出版面世的新编三级志书,有4000余部。如果加上近四年陆续出版的首届新志和第二届续志的成书以及三级志以外的一些部门志、行业志、山水志等,估计也在万种左右。合新旧志的总量,当在20000种以上。因此中国地方志无疑是地方文献中的大宗,它既具有丰富坚实的史料基础,更具备取之不尽,足资参证的史料价值。 一、旧志的史料价值 旧志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所编纂的地方志书。旧志中记载着大量的有关当地的历史沿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景物资源、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可以发掘出无穷尽的有价值的史料。对旧志史料给以极大重视并因之撰著传世名著的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顾炎武在整理研究地方志的基础上。撰著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大名著。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是顾炎武呕心沥血,博览群书,花费了20年心血,收集了全国各地有关地形、关隘、赋役、水利、交通、物产、农业、手工业、倭寇等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资料,于康熙元年(1662年)汇编而成的。该书考证精详,征引浩繁,共征引了千余部地方志,占全部资料来源的三分之一,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经世致用之作。旧志中可供采摭的史料,俯拾皆是,如从《上元县志》中可以了解南京丝织业的生产组织、生产概况以及丝织品种。在浙江的《桐庐县志》中曾有一段描写一洞前村的景象说:“洞口阔二丈许,梯级而下,五丈余。有崖、有地、有潭、有穴。壁有五彩状,若云霞锦绮。泉有八音,声若金、鼓、笙、琴。人语犬声,可惊可怪。……唐宋以来,题词尚存。元末,乡人徐舫避住于此,有《瑶琳杂咏》一卷”。可惜这段珍贵史料未能早为后人所用,致使“瑶琳仙洞”胜景沉睡多年,令人遗憾。旧志中的某些史料往往又会转变一地的经济生活,如山东枣庄市齐村区,相传有一种能“咬人”(一触碰就能中毒伤人)的怪树,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砍伐殆尽。后从志书中查知,这是当地古来就有的一种优质漆树,于是受到重视。经过精心培养,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发展到20多万株,成为该地的重要财源 有些中外学者感到难以确认的史实往往从地方志中求得答案。如宋代是否在上海设立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