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即等高、共线)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等高、共线;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倒立/正

立 放大/缩小 虚像/实像 同侧/ 异侧 应用 u>2f f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①特点:大小分界点 ②测焦距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f 不成像 虚实分界点 u

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4.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 实像总是异侧倒, 虚像总是同侧正;像儿跟着物体跑,像的大小像距定。 理解: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⑷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5.实像:一定是异侧,且倒立的;虚像:一定是同侧,且正立的;

6.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像”同向而行

7.①v <u ,成倒立缩小实像;②v >u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③v=u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8..成像特点: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照到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它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屏上像的亮度会变暗。

9.实验规律:向上移动物体,像下运动;向左移动物体,像向右运动(显微镜)。

向上移动凸透镜,像向上运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像向左运动。

10.透过凸透镜看二倍焦距之外的钟表,秒针的像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倒着看仍是正常的方向,所以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11.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可以呈在光屏上,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而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注意: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凸凹透镜成像光路图规律总结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实像可用承接物接收到,虚像承接不到,只能眼睛看到。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 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2、u=2f f u2 v , = 2= >,f < v f 2< f f u2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2f>u>f 4、u=f f v f u f 2,2><< 5、u<<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 = 不成像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2、u=2f f v f f u2 2< < >,f v f u2 , 2= =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2f>u>f 4、u=f f v f u f2 , 2> < < f v f u f2 , 2> < <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不成像

5、u2f 2、u=2f f u< 2 v =, >, f v f 2f u< 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练习题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7.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8.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9.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速很大 10.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 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

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规律方法指导: 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诀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放大倍数: κ =初中阶段不必掌握,但应知道:①、当ν>μ时,成放大的像;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虚像越大。 经典例题透析: 凸透镜的应用 1、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类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5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f﹤v﹤2f 照相机 4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v=2f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v﹥2f 投影仪 2 u=f 不成像--------- ---------- 1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练习题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小明将蜡烛的 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在右面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 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探照灯 测焦距

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 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 距离______,像________。(均选填“变大”或“不 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我 的 反 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电视台推出“扫二维码,抢红包”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屏幕上的二维 码(如图)可成像在部的识别模块上实现登录,获得红包.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确的是()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 C.二维码成虚像D.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 2.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围 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 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4.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5.“共享单车”低碳环保,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假日期间,小强和爸爸 决定骑单车外出游玩,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 B.单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行时,小强看见树木向后退是以他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3.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倒立像: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f成等大的实像。 5.成实像时:u减小 v增大像变大;u增大 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 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一倍焦距处越近,像越大。 6.一倍焦距处,u=f不成像。因为光线从一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经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无法汇聚成一点,所以无法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 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或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2f f2f 像移动距离,大于物移动距离。 例: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V2。 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v)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f=u/2=v/2

3、物距(u)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 规律:像距(v)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5、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虚像。 应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看物体,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实像 ;一 倍焦距到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等高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只作了解)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异侧时要带上正负号) 物体靠近凸透镜过程中[2F外→F),像距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最后靠到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物体远离凸透镜过程中(O→2F外],像距越来越小,像越来越大。 凹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很复杂,故在此不介绍。 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 一.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面镜是反射成像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类】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 律专题练习【最全分 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 (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像。在经 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 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 是、、,判断的依据 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

专题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练习及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 一、 复习目标 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 二、 知识储备 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二、典型例题解析: (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针对性训练】 1、三个焦距都是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 例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针对性训练】 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 透镜 像的性质 甲 放大 倒立 实像 乙 缩小 倒立 实像 丙 放大 正立 虚像 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 B 、f 丙>f 甲>f 乙 C 、f 甲f 丙>f 甲 (三)镜的调节问题 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1、 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及其对光线的作用.,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3、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的能力。. 2.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复习。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给学生发放课前复习提纲,让学生提前回家将知识梳理归纳,复习回顾。 2、让学生将知识容四个板块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自己将知识提纲充完整,还可以到将黑板上的容写得不全面的容补充完整。 3、让学生将不同板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回顾。 二、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对于不同板块的容,教师对重点容进行强调、补充,给予适当的对应练习。 1、认识透镜 学生讲解:透镜的种类及对光线的作用。 教师补充:①、提问判别透镜种类的方法,学生总结。

②引导学生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共三种,后两种引导学生得出。 2、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总结凸、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的光路图的区别。 传播方向不改变。 ⑴学生总结过后,老师对规律进一步将强理解、记忆,分析形成口诀。

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移动蜡烛分析像的变化与物距的关系。 形成口诀: 2012-2-7蜡烛焰、凸透镜(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的像 4、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以内时,又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再观察像的特点。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选择题(共21 小题) 1.( 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 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 2f。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 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 错误; 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 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 光线提前会聚,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 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40cm 处移到 2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 像变大。 故选: A。 3.(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蜡烛从如图所 示的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 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 透镜种类 物的位置 (物距u) 像的位置 (相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凸透镜 u→∞v f →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 u f >2f v f >>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2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 2 f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 =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 u f <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 3、凸透镜成像实验: (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 ③光具座不够长 (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 (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投影片(或幻灯片)上 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被观察的物体 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

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A.5cm B.10cm C.15cm D.30cm 3.如下中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 4.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下右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5.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6.“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左 /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 (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_________(左/右)移.

专题0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专题(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一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 1.[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刻度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这时刻度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刻度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如图ZT2-1甲所示的方式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图ZT2-1 (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烛焰清晰的像。 2.[2019·攀枝花]如图ZT2-2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景。 图ZT2-2 (1)若光屏上清晰像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2)蜡烛发出的光在光屏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为了模拟人眼成像特点,有同学提议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你认为可行吗?。 3.[2019·威海]如图ZT2-3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T2-3 物距u/cm 60 50 35 30 20 19 像距v/cm 12 12.5 14 15 20 21.1 物距u/cm 18 17 16 15 14 12 像距v/cm 22.5 24.3 26.7 30 35 60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2)当u=25 cm时,像距v应该在(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cm 范围内;当u'=60 cm时,光屏上成(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3)LED光源的高度h=10 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得到像高h'与物距u的数据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h'与u 的关系图像。 类型二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 4.移动蜡烛或透镜,改变物距问题[2019·荆州]用如图ZT2-4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T2-4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 cm刻度线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5.[2018·荆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