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试验实验报告

金相试验实验报告
金相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名称: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样品制备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4.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对着金相试样的透镜称为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称为物镜。借助于物镜与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是物体放大到很高倍数。其光学原理如图所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下式来确定:

M=M

物·M

=L/f

·D/f

式中:M—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M

物——

物镜的放大倍数;

M

目——

目镜的放大倍数;

f

物——

物镜焦距;

f

目——

目镜焦距;

L—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即目镜与物镜的距离);

D—明视距离(250mm)。

2)显微镜的鉴别率:

光学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它能清晰的分辩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越小,鉴别率就越高。鉴别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它可由下式求得:

d=λ/(2N·A)

式中 d—物镜能分辩出的物体相邻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即鉴别率);λ—入射光线的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

数值孔径越大时,d值也就越小。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数值孔径大的

物镜的聚光能力强,能吸收更多的光线,使物像更加明显。数值孔径可用下式求得:

N?A=n?Sinφ⑶

式中:n—物镜与物体间介质的折射率;

φ—物镜孔径角的一半。

进入物镜的光线所张开的角度称为物镜的孔径角,其半角为φ,如图1-2所示。

图1-2 孔径角

当n与φ值越大时,则数值孔径值就越大,物镜的鉴别能力也就越高。

3)透镜成像的质量

单片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使映像变的模糊不清或发生变形迹象,这种缺陷称为相差。形成象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透镜本身存在有球面象差和色象差等缺陷。

如图1—3(a)所示球面象差的产生是因为透镜的表面呈球形,当来自A点的单色光,即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使光线不能交于一点,而分成几个交点前后分布,导致放大后的象模糊不清。

降低球面象差的办法,除了制造物镜时采取不同透镜的组合进行必要的校正外,在使用显微镜时也刻采取调节孔径光栏,适当控制入射光束粗细,减少透镜表面面积等方法,把球面象差降低到最低程度。

图1-3 透镜产生象差的示意图

图1—3(b)为色象差示意图,当来自A点的白色光通过透镜后,由于各单色光的波长不同,折射率不一样,使光线折射后不能交于一点。其中紫色光线的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在离透射镜最近处成像;红色光线的波长最长,其折射率最小,在离透射镜最远处成像。其余的有色光线(如:黄、绿、蓝色)的成像,则在它们之间。色象差的处在会降低透镜成像的清晰度,应予以校正。

4)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XJB—1型光学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如图1—5所示。现分别介绍各部件

的功能与作用。

左图 XJB-1型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右图 XJB-1型光学显微镜的

外形结构图1-灯泡;2-聚光透镜;3-聚光透镜组; 1-载物台;2-物镜;3-转换

4-平反射镜;5-辅助透镜;6-物镜组; 4-转动轴;5-粗调调焦手轮

7-反光镜;8-孔径光栏;9-视场光栏; 6-微调调焦手轮;7-电源;8-底盘10-辅助透镜;11-棱镜; 9-样品;10-目镜;11-目镜筒12-棱镜;13-场镜; 12-固定螺钉;13-调节螺钉;

14-目镜 14-视场光栏;15-孔径光栏

金相显微分析镜就是利用显微镜的光学理论借助试样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特点来进行的。为了对金相显微组织进行鉴别和研究,需要将所分析之金属材料制备呈一定尺寸的试样,并经磨制抛光与腐蚀等工序,最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来观察和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状态及分布情况。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包括:取样、镶嵌、磨制、抛光、浸蚀等五个步骤。

1. 取样

取样是进行金相显微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显微试样的选取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取其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试样的尺寸通常采用直径为Ф12~15mm,高度(或边长)为12~15mm圆柱或方形试样。磨面要倒角。

2. 锒嵌

对于尺寸过于细小,如丝、片、带、管等形状不规则,以及有特殊需要(观察表层组织)的试样可以进行锒嵌,锒嵌方法很多,如低熔点合金的锒嵌、塑料锒嵌、环氧树脂锒嵌、夹具夹持法等。

3. 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与细磨。目的是为了获得平整光洁的表面。为抛光做准备。

4.抛光

试样的抛光是最好一道磨制工序。其目的是取出试样表面上的磨痕,达到光亮而无磨痕的镜面。试样的抛光一般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

5、浸蚀

必须使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进行“浸蚀”,才能清楚地显示出显微组织。化学浸蚀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浸蚀剂对试样表面所引起的化学溶解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即微电池原理)来显示金属的组织,它们的浸蚀方式则取决于组织中组

成相的性质和数量。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1、实验内容及步骤

①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

②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显微镜的主体结构。

③要求每个学生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

数;

2、实验所用设备:①XJB—1型光学显微镜;②金相样品。

实验二:

1、试验所用设备及材料

⑴金相显微镜;⑵砂轮机;⑶抛光机;⑷吹风机;⑸试样;⑹不同型号的砂纸;⑺玻璃板;⑻抛光粉悬浮液;⑼酒精;⑽3~4%硝酸酒精溶液;⑾棉花;⑿竹夹子。

2、试验内容及步骤

⑴用砂轮打磨获得平整磨面;

⑵使用金相砂纸按照先粗后细,依顺序进行磨制;

⑶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获得光亮镜面;

⑷用浸蚀剂浸蚀试样磨面;

⑸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中所见现象,用误差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最后用肯定语言进行概述,作出论断)

七参考文献(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单位等列出).

1.《金属学》石德珂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 1995年

2.《物理冶金基础》曹明胜上海交大出版社 1988年

八你的建议(对实验情况及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实验名称:

实验二、典型二元及三元合金显微组织观察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掌握利用相图分析二元合金在平衡及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结晶组织的方法。

2.熟悉典型共晶系二元合金平衡组织及非平衡凝固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差异。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相:是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同一性质、并与其他部分在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相哾:是研究不同成分合釁相平衡关系的一种图形。廄织:用肉眼或显微镜所观察到的不同组成相的形状,分布及各相之间的组合状态。平衡组织:合金经缓慢冷却后具有的显微组织。非平衡竄织:合金经快冷后具有的显微组织。二元合金:由两种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二元合金。固溶体:以合金某一组元为溶剂,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它组元原子(溶质?所组成的异类原子混合的结晶相,结构保持溶剂元素的点阵类型,其实质是固态溶液。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共晶转变:具有E点成分的液相,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即M点成分的α相与N点成分的β相。包晶转变:由一个固相与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包晶转变。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在一个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晶内偏析。离异共晶:当不平衡共晶体量很少时,其中与初生晶体相同的相,常与初生晶体连成一片,不能分辩,而共晶体的另一相则留在枝晶间,这种形式的共晶组织称离异共晶。伪共晶: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在快冷时,初生晶体数量减少,共晶体的实际成分偏离原共晶点,形成伪共晶,成分靠近共晶点的合金,快冷时,甚至来不及析出初生晶体即发生共晶反应,得全部共晶体。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而获得全部共晶体的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脱溶:由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种固相的过程,称脱溶,

表示

一般脱溶相称为次生相或次生固溶体,以β

1. 固溶体合金的显微组织

具有匀晶转变的合金,如图2—1所示,在平衡冷却条件下,其室温组织均为单相固溶体。其显微组织形态表现为一个个的晶粒及晶界。但在非平衡冷却时,固相成分来不及扩散均匀,在凝固过程中各温度的固相平均成分将偏离原平衡相图上固相线的位置,如图2一2所示。

2.二元共晶系合金显微组织

具有共晶反应的二元合金系有:Pb-Sb、Pb-Sn、Al-Si,Al-Cu、Cu-O、Zn-Mg 等。

根据合金在相图中的位置,可分为端部固溶体、共晶、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来研究其显微组织特征。

位于二元相图中共晶点成分的合金平衡结晶时发生共晶反应,得到共晶体组织。共晶体是由两种一定成分的固相(α、β)组成,两相的本质和成分可由相图上得知。如Pb一Sn合金的共晶体中两个相的本质分别为以铅和锡为基的固溶体α和β,在共晶温度时,α和β相中锡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和97.5%而在Pb一Sb合金中,由于铅在锑中的固溶度很小,β相的成分接近纯锑,故其共晶体由α和锑组成。这两个合金系的共晶体组织

冰醋酸硝酸水溶液 200×冰醋酸双氧水 82×图2-10 Pb-Sn 合金的共晶体图2-11 Pb-Sb 合金的共晶体

3. 二元包晶系合金的组织

由相图可知,具有包晶成份的合金,在平衡冷却条件下,其初生相应在转变中全部耗尽,成为均匀的单相固溶液体。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冷却较快,包晶反应常常不能充分进行。以至于合金的显微组织达不到平衡状态,在平衡凝固完成之后,便不存在α相。但如果是不平衡结晶则在β相中心仍保留一些残留的α相,且β相本身的成份也是不均匀的,呈枝晶偏析。又如图2—3所示的Cu—65%Sn的合金冷却到415℃时要发生 L + ε → η的包晶转变,剩余的液相L到227℃又会发生共晶转变,所以在平衡凝固时最终组织应由η相和共晶体(η+θ)组成。而实际的不平衡组织却保留相当数量的ε相(灰色),包围它的是η相(白色),在外面的则是黑色的共晶组织。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材料及设备

1.选定合金的金相试样;

2.金相显微镜;

3.所观察的合金显微组织照片。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中所见现象,用误差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最后用肯定语言进行概述,作出论断)

七参考文献(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单位等列出).

1.《金属学原理》李超主编哈工大出版社 1996年

2.《金属学》马泗春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

八你的建议(对实验情况及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实验名称:

实验三、显微摄影与暗室技术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初步了解显微摄影的操作

2.掌握底片冲洗和印相的暗室技术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经过显微分析后,可用现微摄影的方法把需要的典型组织拍摄下来供研究和保存用,将这种经过显微放大的组织拍摄下来的过程称为显微摄影。

1.用XJG—05型卧式显微镜进行底片暴光操作

(1)首先在明场观察,选择试样中有代表性的视场;

(2)按照倍类表选择好放大率,照相时转动微调,使物象调到最清晰为止。即可取下毛玻璃,插入底片盒进行拍照。

2.底片的显影

底片经过暴光后,感光乳剂膜上有“潜影”,显微的目的就是使潜影转变为可以看见的映像。

底片放入显影液中,受光化作用的银盐被还原成细小的黑色银粒,感受越多的部位银粒析出越密,映像也越黑,没有感光的部位无银粒析出,仍是白色,经显影后底片成为黑白二色的映像。常用的显微粉D72配方,显微时间3-5分钟左右。

3.底片的定影

底片定影的目的:将没有感光的银粒溶解掉,而将受感光后析出的银粒保留在底片上。普通的定影液为酸性定影液F-5,定影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

4.底片的冲洗与凉干

冲洗的目的是将不必要的药物冲洗掉,否则底片很快就会变质、退色。冲洗大约30分钟,最后在阴凉处凉干,这样获得一个完整的负片。

5.印相

底片(负片)凉干后,即可晒印成正片,操作步骤为:

(1)在印相机上将印相纸紧盖在底片的药面上进行暴光(或将底片安装在放大机上投影暴光),暴光时间要根据光源的亮度即底片的反差来决定。

相纸分为放大纸和印相纸。放大纸感光速度快,印相纸感光速度慢。

相纸分为1#、2#、3#、4#、5#号,号数越大,反差越大。一般印资料用3#、4#,印人像用2#。

(2)相纸在显影液(D72)中显影,显影时间为2分钟左右。

(3)水洗后在定影中定影,定影时间为15分钟左右。

(4)用流动水冲洗30分钟以上。

(5)在上光机上进行烘干上光。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3、试验所用设备及材料

⑴金相显微镜;⑵砂轮机;⑶抛光机;⑷吹风机;⑸试样;⑹不同型号的砂纸;⑺玻璃板;⑻抛光粉悬浮液;⑼酒精;⑽3~4%硝酸酒精溶液;⑾棉花;⑿竹夹子。

4、试验内容及步骤

⑴用砂轮打磨获得平整磨面;

⑵使用金相砂纸按照先粗后细,依顺序进行磨制;

⑶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获得光亮镜面;

⑷用浸蚀剂浸蚀试样磨面;

⑸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中所见现象,用误差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最后用肯定语言进行概述,作出论断)

七参考文献(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单位等列出).

1.《金属学》胡庚祥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年

2.《金属学教程》卢光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

八你的建议(对实验情况及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实验名称:

实验四、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组织观察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了解滑移带、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金相形貌;

2.了解冷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了解加热温度对冷变形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了解变形量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冷变形金属在热力学上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力求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加热会提高原子的活动能力,促进由不稳定状态恢复到稳定状态过程的进行。加热温度由低到高,其变化过程大致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一、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由图3—6可见,当加热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组织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但由于晶内缺陷(主要是点缺陷)密度减小,电阻和内应力明显下降。当温度达到再结晶温度时,在变形比较严重的区域(如晶界,形变带、夹杂物附近等)优先形成再结晶核心,并以畸变能为驱动力逐渐长大。当被拉长的晶粒完全由细小等轴晶粒代替时,再结晶过程结束。如果进一步提高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将以界面能减少为驱动力不断合并长大,进入第三阶段。关于不同阶段材料强度及硬度的变化:回复阶段强度几乎不变,即将进入再结晶阶段时才略有下降。在再结晶阶段,强度明显下降,直到再结晶结束强度基本恢复到变形前数值。这说明,再结晶后的金属完全消除了加工硬化现象。变形量50%的工业纯铁经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组织如图4-7所示。

图3-6 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

二、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通过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形核及长大取代原变形晶粒的过程,称为再结晶。在变形金属发生再结晶时,力学性能显著变化,金属恢复到软化状态,变形储存能得到充分释放,而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

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再结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变形量以及变形前原始晶粒度等都有关系,为了说明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将一组变形量各不相同的铝片放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再结晶退火,结果晶粒大小相差很大,如图4-8所示。

当变形量很小时,由于晶内储存的畸变能不足以进行再结晶而保持变形前状态。(图3—8a)当达到某一变形量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图3—8b)。这个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度。金属在临界变形度下,只有少数晶粒发生明显变形具备形成再结

(a) (b)

(c)

a300℃ b500℃ c600℃ 加热时间:30 min 100

图4—7 变形量50%的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时显微组织的变化

晶核心的条件,而其余绝大多数晶粒几乎未发生变形不具备形核条件,因此所形成的再结晶核心数目必然很少,由它们长大而成的晶粒(无畸变区)靠吞并周围晶粒迅速长大,其结果造成晶粒特别租大。当变形量超过临界变形度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变形的均匀程度也增加,再结晶退火后的晶位也逐渐细化,如图3—8c、d、e所示。

a2% b3% c6% d9% e12% f15%

图3-8 不同变形量对纯铝片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1:1)

这里有必要指出,除特殊需要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铁约为2~10%;钢约为5~10%;铝约为2~5%;铜及黄铜约为5%)加工,以免形成粗大晶粒使性能恶化。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1.材料

①不同变形量的工业纯铁(或低碳钢)金相试样一套;

②同一变形量不同温度下退火的金相试样一套;

③观察滑移带、变形孪晶和退火孪晶的试样一套;

④测定晶粒大小试样一套。

2.设备

金相显微镜。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

述实验中所见现象,用误差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一步从

理论上加以分析,最后用肯定语言进行概述,作出论断)

七参考文献(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单位等列出).

1.《金属学》赵品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金属学原理》刘国勋主编工业冶金出版社 1980年

八你的建议(对实验情况及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实验名称: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及分析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的基础。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Fe-Fe3C相图(图3-1)进行。亦即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

图3-1 Fe-Fe3C相图

如图3-1所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只是因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因以及布情况各有所不同,因而呈不同的组织形态(表3-1)。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铁素体(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HB60-90)。用3-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多边形晶粒;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表3-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类型含碳量C% 显微组织浸湿剂工业纯纯铁〈0.02 铁素体4%硝酸酒精溶液

碳钢亚共析钢0.02-0.77 铁素体+珠光体4%硝酸酒精溶液共析钢0.77 珠光体4%硝酸酒精溶液过共析钢0.77-2.11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4%硝酸酒精溶液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0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

4%硝酸酒精溶液共晶白口铸铁 4.30 莱氏体4%硝酸酒精溶液过晶白口铸铁 4.30-6.69 莱氏体+二次渗碳体4%硝酸酒精溶液

2.渗碳体(Fe3C)是铁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9%,硬度为HB750-820。当用3-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纳溶液侵蚀,则渗碳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亮白色。由此可以区别铁素体与渗碳体。此外,按铁碳合金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呈现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直接由液体中析出,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记着Fe3CⅠ),二次渗碳体(次生相)从奥氏体中析出,成网络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记着Fe3CⅡ);在727℃以下,由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三次渗碳体(记着Fe3CⅢ);经球化退火,渗碳体呈颗粒状。

3.珠光体(P)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侵蚀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1)片状珠光体它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交替形成的层片状组织。硬度HB190-230。经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不同特征的层片状组织。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看到朱光体重平行相间的款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就只能看到一条黑线。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更低时,朱光体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2)球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体组织的特征是在亮白色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白色的渗碳体颗粒,其边界呈暗黑色。硬度HB160-190。

4 .莱氏体(L'd) 室温时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它是由含碳量为4.3%的液态共晶白口铸铁在1147?C共晶反应所形成的共晶体(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其中奥氏体在继续冷却时析出二次渗碳体,当冷却到727?C是奥氏体分解为珠光体。因此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是在亮白色的渗碳体基底上相间的分布着暗黑色斑点级细条状的珠光体。

根据组织特点及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可分为:工业纯铁、钢和铸铁三大类。

1. 工业纯铁

含碳量﹤0.02%的铁碳合金通常称为工业纯铁,既有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组成。亮白色基体是铁素体的不规则等轴晶粒晶界上存在少量三次渗碳体,呈现出白色不连续网状,由于量少,有时看不出。

2. 碳钢

①亚共析钢亚共析钢的含碳量在0.02-0.77%范围内,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

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珠光体的数量则相应的增多。亚共析钢县委组织中,亮白色为铁素体,暗黑色为珠光体。两者的相对量可由杠杆定律求得,例如:含碳量为0.45%的钢(45钢)其珠光体的相对含量为P(%)=(0.45/0.77)×100%=58%,铁素体的相对含量为F(%)=[(0.77-0.45)/0.77] ×100% =42%。

另外,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珠光体和铁素体各自所占面积百分数,可近似地计算出钢的含碳量。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50%的面积为珠光体,50%的面积为铁素体,则此钢含碳量C%=(50×0.77 )/100 =0.4(室温下铁素体含碳量极微,约为0.0008%,可忽略不计)即相当于40钢。

②共析钢含碳量为0.77%的碳钢称为共析钢。由单一珠光体组成。

③过共析钢含碳量超过0.77%的碳钢称为过共析钢,它在室温下的组织有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钢中含碳量越多,二次渗碳体数量就越多。含碳量为 1.2%的过共析钢县委组织。组织中存在片状珠光体和网络状二次渗碳体,经侵蚀后珠光体呈暗黑色,而二次渗碳体则呈白色网状。

若要根据显微组织来区分过共析钢的网状二次渗碳体和亚共析钢的网状铁素体,可采用苦味酸钠溶液来侵蚀,这样,是二次渗碳体就被染色呈黑色网状,而铁素体和珠光体仍保留白色颗粒。

3.铸铁

(1)亚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4.3%的白口铸铁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在室温下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用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黑色枝晶状的珠光体和斑点庄莱氏体,其中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2)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4.3%,它在室温下的组织由单一的共晶莱氏体组成。经侵蚀后,在显微镜下,珠光体呈暗黑色细条及斑点状,共晶渗碳体呈亮白色。

(3)过共晶白口铸铁含碳量﹥4.3%的白口铸铁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组织有一侧渗碳体和莱氏体组成。用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暗色斑点状的莱氏体基体上分布着亮白色的粗大条片状的一次渗碳体。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1.实验设备及材料

①金相显微镜;

②金相图册;

③各种铁碳合金的显微样品(表3-2)。

2.实验内容及步骤

(1)验前学生应复习讲课中的有关内容和阅读实验指导书,为实验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表3-2铁碳合金标准试样的平衡组织,识别钢和铸铁组织形态的特征,根据Fe-Fe3C相图分析各合金的形成过程;建立成分、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表3-2铁碳合金标准试样的平衡组织

编号材料处理状态侵蚀剂放大倍数

1 工业纯铁退火3-4%硝酸酒精溶液450×

2 45 退火3-4%硝酸酒精溶液450×

3 T8 退火3-4%硝酸酒精溶液450×

4 T12 退火3-4%硝酸酒精溶液450×

5 亚共晶白口铁铸造3-4%硝酸酒精溶液450×

6 共晶白口铁铸造3-4%硝酸酒精溶液450×

7 过共晶白口铁铸造3-4%硝酸酒精溶液450×

(3)绘出所观察的显微组织示意图,画时抓住组织形态的典型特征,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4)根据显微组织近似确定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C%= (P×0.77)/ 100 + (F×0.0218)/100,

式中:P和F分别为珠光体和铁素体所占面积(%)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中所见现象,用误差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最后用肯定语言进行概述,作出论断)

七参考文献(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单位等列出).

1.《金属学教程》赵品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2.《金属学教程习题与解答》赵品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

八你的建议(对实验情况及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报告 报告题目: 金相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机械111 姓名:邓永明 学号: 1107XX14 组别:第六组 指导老师:胡一丹 完成日期: XX.10.18 一. 热处理工艺分析 1. 正火 (1)工艺内容:正火(英文名称:normalizing),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 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 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 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 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

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根本目的是去 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为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2)工艺特点: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 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 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 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 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 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 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 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 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

工,一 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 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 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 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 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 准备。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 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 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 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 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 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

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二、金相样品制备的基本方法: 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镶嵌、粗磨、细磨、抛光和腐蚀步骤。虽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样品制备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有预磨机、自动抛光机等,但目前在我国手工制备金相样品的方法,由于有许多优点仍在广泛使用。 (1)常用金相样品制备的要点如下: 1)取样时,按检验目的确定其截取部位和检验面,尺寸要适合手拿磨制,若无法做到, 可进行镶嵌。并要严防过热与变形,引起组织改变。 2)对尺寸太小,或形状不规则和要检验边缘的样品,可进行镶嵌或机械夹持。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热镶嵌或冷镶嵌与机械夹持。 3)粗磨时,主要要磨平检验面,去掉切割时的变形及过热部分。同时,要防止又产生过热。并注意安全。 4)细磨时,要用力大小合适均匀,且使样品整个磨面全部与砂纸接触,单方向磨制距离要尽量的长,更换砂纸时,不要将砂粒带入下道工序。 5)抛光时,要将手与整个样品清洗干净,在抛光盘边缘和中心之间进行抛光。用力要均匀适中,少量多次地加入抛光液。并要注意安全。 6)腐蚀前,样品抛光面要干净干燥,腐蚀操作过程衔接要迅速。 7)腐蚀后,要将整个样品与手完全冲洗干净,并充分干燥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与分析工作。 表1-1 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设备 抛光机、吹风器、样品、不同号数的砂纸、玻璃板,抛光粉悬浮液、4%的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棉花等。 四、实验内容 1.阅读实验指导书上的有关部分及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内容等的介绍。 2.每位同学领取一块样品,一套金相砂纸,一块玻璃板。按上述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注意每一步骤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金相样品的制备步骤。 2.分析自己在实际制样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金相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步骤及原理 1 (一)磨样1方式 1 工序 1 磨制方法 2 (二)抛光2机械抛光2 1. 原理 2 2.分类 3 3.操作 3 (三)腐蚀 4 1.概述 4 2.目的 4 3.化学侵蚀法的原理 4 4.进一步腐蚀的方法 5 5.操作步骤 5 (四)拍照5 二、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 5 1、原理 5 2、构造 6 3、使用 6 (五)硬度测试 7 1.硬度 7 2.洛氏硬度 7 3.布氏硬度 8 4.显微硬度 8 三.实验结果 9 (一)金相照片 9 (二)硬度值 9 四.参考资料来源 10 一、实验步骤及原理 磨样---抛光---腐蚀---拍照---分 析 观察宏观硬度HB,HRC 观察显微硬度 (一)磨样

●方式: 手工磨和机械磨 ●工序: 粗磨和细磨 粗磨—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 细磨—消除磨痕 A: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为了整平试样,并磨成合适的外形。粗磨一般在砂轮机上进图1. 试样磨痕示意图(1) 行。对很软的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使用砂轮机粗磨时,必须注意接触压力不可过大,若压力过大,可能使砂轮碎裂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同时极易使磨面温度升高引起组织变化,并且使磨痕加深,金属扰乱层增厚,给细磨抛光带来困难。粗磨时需冷却试样,防止受热而引起组织变化。粗磨后需将试样和双手清洗干净,以防将粗砂粒带到细磨用的砂纸上,造成难以消除的深磨痕。 B:常规细磨方法 细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磨痕,为下一个工序——抛光做准备。常规的细磨有手工磨光和机械磨光两种方法。手工磨光是用手握持试样,在金相砂纸上单方向推移磨制,拉回时提起试样,使之脱离砂纸。细磨时可以用水作为润滑剂。我国金相砂纸按粗细分为01号、02号、03号、04号、05号等几种(表2-2)。细磨时,依次从粗到细研磨,即从01号磨至05号;每次换下一道砂纸之前,必须先用水洗去样品和手上的砂粒,以免把粗砂粒带到下一级的细砂纸上去。同时要将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即本道磨制方向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以便观察上一道磨痕是否全部消除。 图2. 磨样操作图(1)为加快磨制速度,减轻劳动强度,可在转盘上贴有水砂纸的预磨机上进行机械磨光。水砂纸按粗细有200号、300号、400号—900号等。磨制时由200号开始,逐次磨到900号砂纸,磨制时要不断加水冷却。每换一道砂纸,必须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并将磨制方向调 换90°。 ●磨制方法 ●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得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得 1、了解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得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得制备过程与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得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得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与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得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得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得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得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得放大倍数就是有限得,为此,要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得象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得象。金相显微镜就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得。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得一组透镜为物镜,靠近观 察得一组透镜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得光学原理图1如图所示。 物体AB置于物镜得一倍焦距F1与二倍焦距 之间,它得一次象在物镜得另一侧二倍焦距 以外,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得实象A′B′;当 实象A′B′位于目镜得前一倍焦距F2以内时 则目镜复又使映象A′B′放大,而在目镜得前 二倍焦距 2 F2以外,得到A′B′得正立虚象 A″B″。因此最后得映象A″B″就是经过物镜、 目镜两次放大后所得到得。其放大倍数应为 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物体AB经物镜第一次放大得倍数: M物=A′B′/ AB=(Δ+f1′)/ f1 式中f1、f1′—-物镜前焦距与后焦距 Δ—-显微镜得光学镜筒长 与Δ相比,物镜得焦距f1′很短,可略, 所以M物≈Δ/ f1 象A′B′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得倍数: M目= A″B″/A′B′≈D/ f2 式中f2——目镜得前焦距 D——人眼明视距离,D≈图1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250㎜。 所以显微镜得放大倍数应为: M=M物·M目=(Δ/ f1)·(D/ f2) 当显微镜得机械镜筒长度等于光学镜筒长度时,M= M物·M目;而当这二者不等时,M= M物·M目·C,C就是与机械镜筒长、光学镜筒长有关得系数,一般为1,有时为0、63,其C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各个主要部件的效用。 2.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操作及维护方法。 3.观察几种式样的金相组织 二、实验概述 (一)金相显微镜的知识及正确使用 1.显微镜放大原理: 利用透镜将物体的像放大,单个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一般在20倍以下),因此要考虑用另一透镜组将第一次放大的像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更清晰放大倍数的像,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一需求设计的。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为物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称为目镜,但实际上显微镜采用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复杂的透镜组组成。图1-1为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图1-1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若将试样AB 置于物镜之前距其一倍焦距(F1)略远一些的位置,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物镜折射后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在目镜上观察时,经物镜放大的倒立实像A′B′落在目镜焦距F2内( 在设计时安排好使目镜的焦点位置在F2以内) ,目镜又将A′B′再次放大,人眼在(250mm)的明视距离处,看到一个经两次放大的倒立的虚像A″B″就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的物象。总的放大倍数 为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M总=M 物×M 目 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既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下面简单分述其主要构件的功能与特性。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它的性能包括数值孔径和分辨率,有效放大倍数及像差校正程度。 A:数值孔径:物镜的数值孔径(N.A)表示物镜的收集光线的能力,增强物镜的聚光能力可使成像的质量提高,它的大小通常以进入物镜的光线锥所张开的角度,既孔径角的大小,公式表示为: N.A=n.sinθ 式中n—物镜与观察物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θ—为物镜的孔径半角 因此提高数值孔径有两个途径: a.增大透镜的直径或减小物镜的焦距。实际上sinθ的最大值只能0.9左右,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识别铁碳和金(碳素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铁碳合金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3)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状态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组织与成分关系的重要工具,了解和掌握状态图,对于制定钢铁材料的各种加工工艺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缓慢的条件下冷却到室温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缓慢冷却到室温得到的组织,它们是(特别是碳钢)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三、使用的仪器设备 金相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步骤 (1)实验前,阅读实验指导书,为实验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 (2)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好金相显微镜; (3)在金相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工业纯铁、20钢、45钢、65钢、T8钢、T12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等9种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识别钢和铁的组织形态的特征;根据相图分析各合金的形成过程;建立成 分,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4)画出所观察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所观察并画出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在图中标出组织,在图下标出:含碳量、组织、放大倍数、侵蚀剂。

样品名称:1.2%碳钢 状态:退火 显微组织:珠光体和网状渗碳体放大倍数:500倍 侵蚀剂:3%硝酸酒精溶液

样品名称:共晶白口铁 状态:铸造 含碳量:4.3% 显微组织:莱氏体 放大倍数:400倍;侵蚀剂:3%酒精溶液 样品名称:工业纯铁 含碳量:C%小于0.02% 状态:退火 显微组织:铁素体 放大倍数:500倍;侵蚀剂:3%硝酸酒精溶液 (2)根据观察的组织,说明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大致规律 含碳量越高,强度,硬度越高,而塑韧性变差,反之,强度,硬度越低,塑韧性越好。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依次有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形态。并且,碳含量的微小变化也会对某组织产生影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工业纯铁中的三次渗碳体的量增加;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量减少;过共析钢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量增加;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量

金相试样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试样制备试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原理,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试样制备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和浸蚀五个步骤。 1.取样 从需要检测的金属材料和零件上截取试样称为取样。取样的部位和磨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分析要求而定。截取方法有多种,对于软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方法;对于硬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或线切割机等切割的方法,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的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轻因塑性变形或受热引起的组织失真现象。试样的尺寸并无统一规定,从便于握持和磨制角度考虑,一般直径或边长为15~20mm,高为12~18mm比较适宜。对那些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和需要保护边缘的试样,可以采取镶嵌或机械夹持的办法。 金相试样的镶嵌,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以及冷凝性塑料(如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填料进行的。前两种属于热镶填料,热镶必须在专用设备一镶嵌机上进行。第三种属于冷镶填料,冷镶方法不需要专用设备,只将适宜尺寸(约φl5~20mm)的钢管、塑料管或纸壳管放在平滑的塑料(或玻璃)板上,试样置于管内待磨面朝下倒入填料,放置一段时间凝固硬化即可。 2.粗磨 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修整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 2)磨平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3)倒角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黑色金属材料的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试样牢牢地捏住,用砂轮的侧面磨制。在试样与砂轮接触的一瞬间,尽量使磨面与砂轮面平行,用力不可过大。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往往出现试样磨面的上半部分磨削量偏大,故需人为地进行调整,尽量加大试样下半部分的压力,以求整个磨面均匀受力。另外在磨制过程中,试样必须沿砂轮的径向往复缓慢移动,防止砂轮表面形成凹沟。必须指出的是,磨削过程会使试样表面温度骤然升高,只有不断地将试样浸水冷却,才能防止组织发生变化。 砂轮机转速比较快,一般2850r/min,工作者不应站在砂轮的正前方,以防被飞出物击伤。操作时严禁戴手套,以免手被卷入砂轮机。 3.细磨 粗磨后的试样,磨面上仍有较粗较深的磨痕,为了消除这些磨痕必须进行细磨。细磨,可分为手工磨和机械磨两种。 (1)手工磨 手工磨是将砂纸铺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在砂纸上作单向推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分许多种,其规格可参考表2-1。 表2-1 常用金相砂纸的规格 金相砂纸编号 粒度序号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 组织观察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和 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全部 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如果 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金相试样制备试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原理,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试样制备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和浸蚀五个步骤。 1.取样 从需要检测的金属材料和零件上截取试样称为"取样"。取样的部位和磨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分析要求而定。截取方法有多种,对于软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方法;对于硬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或线切割机等切割的方法,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的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轻因塑性变形或受热引起的组织失真现象。试样的尺寸并无统一规定,从便于握持和磨制角度考虑,一般直径或边长为15~20mm,高为12~18mm比较适宜。对那些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和需要保护边缘的试样,可以采取镶嵌或机械夹持的办法。 金相试样的镶嵌,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以及冷凝性塑料(如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填料进行的。前两种属于热镶填料,热镶必须在专用设备一镶嵌机上进行。第三种属于冷镶填料,冷镶方法不需要专用设备,只将适宜尺寸(约φl5~20mm)

的钢管、塑料管或纸壳管放在平滑的塑料(或玻璃)板上,试样置于管内待磨面朝下倒入填料,放置一段时间凝固硬化即可。 2.粗磨 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修整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 2)磨平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 3)倒角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黑色金属材料的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试样牢牢地捏住,用砂轮的侧面磨制。在试样与砂轮接触的一瞬间,尽量使磨面与砂轮面平行,用力不可过大。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往往出现试样磨面的上半部分磨削量偏大,故需人为地进行调整,尽量加大试样下半部分的压力,以求整个磨面均匀受力。另外在磨制过程中,试样必须沿砂轮的径向往复缓慢移动,防止砂轮表面形成凹沟。必须指出的是,磨削过程会使试样表面温度骤然升高,只有不断地将试样浸水冷却,才能防止组织发生变化。 砂轮机转速比较快,一般2850r/min,工作者不应站在砂轮的正前方,以防被飞出物击伤。操作时严禁戴手套,以免手被卷入砂轮机。 3.细磨 粗磨后的试样,磨面上仍有较粗较深的磨痕,为了消除这些磨痕必须进行细磨。细磨,可分为手工磨和机械磨两种。 (1)手工磨 手工磨是将砂纸铺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在砂纸上作单向推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分许多种,其规格可参考表2-1。 表2-1 常用金相砂纸的规格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样品的制备实验报告

金相显微摄像 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普通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三)学习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砂轮机、抛光机、吹风机、玻璃板、培养皿、镊子。材料:金相试样、砂纸一套(800,1000,1200 )、抛光液(Al2O3)、腐蚀剂(4% 硝酸酒精溶液)、药棉、酒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1)用机械抛光和化学侵蚀的方法制备金相样品 (2)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并绘制组织图。 试验步骤:(1)金相样品的截取及镶嵌 (2)金相样品磨光 (3)金相样品的抛光 (4)金相样品的化学侵蚀 (5)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四、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的成象放大部分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而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将物体放大到较高的倍数 五、简述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有摄影装置 (一)金相显微镜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要由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简、物镜转换器及调焦装置等。它是支持放大、照明部分的支架、具固定与调解光学镜头,固定和移动标本作用。 二)金相显微镜放大部分 放大部分包括接物镜和接目镜。 (三)金相显微镜照明部分 照明部分包括反光镜、滤光镜、虹彩光圈和聚光镜等 六、金相制样的基本过程包括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各是哪些? 制备显微试样包括取样、磨光、抛光及浸蚀四个步骤 1、取样 取样时应根据被分析材料或零件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试样最适合的尺寸是直径为12mm,高为10mm的圆柱体或面积为12*12㎜2,高10mm的长方体。根据材料性质不同,可用手锯、用车床切削、用锤子击碎以及用砂轮切割等方法截

实验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了解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概述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作金相显微分析时,必须首先制备金相试样,我们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是靠光线从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来实现的。若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光能进入物镜。我们就可以从目镜中观察到反射的象,否则就观察不到。 图2-1 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情况 由图2-1所示可见,未经制备的试样的表面相当于无数多个与镜筒不垂直的平滑表面,这是不能成象的。因此,我们要先把试样观察面制备成光滑平面。但是光滑平面在显微镜下只看到光亮一片,而不能看到显微组织结构特征,故还须用一定的浸蚀剂浸蚀试样观察面,使某些耐浸蚀弱的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浸蚀而呈现微观察的凸凹不平。这些区域的反射光线被散射而呈暗色。由于明暗相衬,在显微观察中就能表示试试样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了。 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试样的切取、镶嵌、磨制抛光、锓蚀等五个步骤。 1. 取样 试样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在有代表的位置上截取。一般地说,取横截面主要观察:1、试样边缘到中心部位显微组织的变化。2、表层缺陷的检验、氧化、过滤、折叠等。3、表面处理结果的研究,如表面淬火、硬化层、化学热处理层、镀层等。4、晶粒度测定等。通过纵截面可观察:1、非金属夹杂;2、测定晶粒变形程度;3、鉴定带状组织及通过热处理消除带状组织的效果等。试样一般可

用手工切割、机床切割、切片机切割等方法截取(试样大小为φ12×12mm圆柱体或12×12×12mm的立方体)。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2. 镶嵌 当试样的尺寸太小(如金属丝、薄片等)时,直接用手来磨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及聚合树脂等)中,如图2-2所示。 图2-2 试样的镶嵌(见实验室挂图) 3. 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 a. 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钢铁材料试样的粗磨可用锉刀锉平,也可在砂轮机上磨制。但应注意:试样对砂轮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很深的磨良,增加精磨和抛光的困难,要随时用水冷却试样,以免受热引起组织交化;试样边缘的棱角若无保存必要,可先行磨圆(倒角),以免在细磨及抛光时撕破砂纸或抛光布,甚至造成试样从抛光机上飞出伤人。 b. 细磨:经粗磨后试样表面虽较平整,但仍还存在有较深的痕(如图2-3)所示。细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些磨痕,以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好准备;将粗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擦干后就开始进行细磨,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度不同的金相少纸上,由粗到细依次顺序进行的。细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扳上,手指紧握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向前推行磨制。在回程时,应提起试样不与砂纸接触。以保证磨面平整面不产生弧度,每更换一号砂纸时,须将试样的研磨方向转90°,即与上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将上一号砂纸所产生的磨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 金属材料的使用通常遵循着“成分—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铸造情况等。 二试验设备: 1. 金相试样切割机 2. 砂轮机 3. 镶嵌机 4. 预磨机 5. 抛光机 6. 腐蚀液 7. 金相显微镜 8. 摄影系统及电脑 三试验原理: 金相试验是将欲检验之试片表面经言磨抛光(或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至一定的要求光滑后,以特定的腐蚀液于以腐蚀,利用各相或同一相中方向不同对腐蚀程度的不同而能表现出各相之特征,并利用显微镜放大倍率观察判断之。

四试验方法: 1.试片之准备: 为使试片能合乎观察的要求必须以如下之步骤处理之。 (1)取样(SAMPLING): 取样必须考虑其整体或研究的主题的代表性,如材料属方向性者则应依各方面皆取样观察:如品管检查则可随机取样如破坏原因分析可取性质较差的材料以凸显破坏原因以利观察等等。 (2)切割(SECTIONING): 如材料硬度低则可直接用锯子予以切割,如硬度较高则可使用砂轮切割,但必须慎选砂轮,且切割时须冷却以避免因切割过程所产生的热对材料组织的影响。 (3)粗磨(COARSE GRINDING): 用砂轮机去除试片的毛边,并用较粗的砂纸(#80左右)或沙袋机磨平且可除去可能因切割所产生的变态层。 (4)嵌模(MOUNTING): 嵌模之目的为使试片握持方便或保持试片边缘之完整,如不考虑这两种因素,则此步骤可省略 嵌模的方法有两种,即热嵌模(Hot Molding)及冷嵌模(Cold Molding)。热嵌模亦称为加压嵌模(Compression Molding),方法为将试片表面朝下置于金属磨中(一般内径为111/4及11/2等三种)再填以适量之树脂,如酚树脂(如电木粉、Bakelite),预热至60~80℃后即加压至4,200PSI左右之压力,并继续加热至130~140℃,持热

金相实验报告(成分组织观察分析)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材料11(1) 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 小组组长: 仇程希 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 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 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 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

金相实验报告

实验五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 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 实验器材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四.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 ) 是碳溶入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2.渗碳体(Fe 3C ) 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 )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a (15000×) b (400×) 图2-1 不同放大倍数下珠光体的显微组织

观察以下铁碳合金组织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中含碳量的不同,其组织也不同,钢又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三种。 1)亚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0.77%范围内,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逐渐减少,珠光体数量增加。见图 3-3 。白色有晶界的为铁素体,黑色层片状的组织为珠光体。 在显微镜下,可根据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估计出亚共析钢的碳的质量分数: Wc ≈Wp%×0.77% Wc –碳的质量分数 Wp –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 2) 过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77~2.11%范围的碳钢为过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 为层片状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见图 3-4。 用4%硝酸酒精浸蚀,二次渗碳体呈白色网状分布在珠光体周围。用碱性苦味酸钠溶液热蚀后,渗碳体呈黑色。 图 3-2 工业纯铁显微组织 a 用4%硝酸酒精浸蚀 b 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 图 3-4 T12钢显微组织 20钢 45钢 70钢 图 3-3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金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一 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 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 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 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 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

磨制方法 ●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 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方式重复进行。

显微组织。 右图为单相组织和 双 相组织的显微组织图 实验概述: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金相分析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 光学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电吹风机等。 ?实验材料有: 低碳钢试样,工业纯铁、20钢、T8钢、亚共晶白口铸铁等显微组织样品,金相砂纸,抛光粉,硝酸酒精溶液(含4%HNO3),酒精,脱脂棉等。 实验一金属的显微分析法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内容; ?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操作规程; ?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学生每人一块试样,进行试样制备全过程的操作,直至制成合格的金相试样;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制备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并用摄像机拍照存盘。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三、实验目的 1.掌握铝合金的制备过程和抛光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认识铝合金的金相组织; 4.结合理论,理解铝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实验要求1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了解相关材料常规的金相组织,对有关名词、概念有清楚地认识,了解观察显微组织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22对操作技能与仪器设备的要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砂纸的型号和使用,熟悉抛光机和显微镜的使用,会判断试样制备的好坏。仪器设备:砂轮机、砂纸、抛光机、金相显微镜等。 33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记录实验过程; 2.根据金相照片分析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关系; 3.要求用正规实验报告纸,书写清晰。 五、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材料 1.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 2.各号金相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试样(成分:xxxxx)。 六、实验步骤(1)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取样、磨制、抛光和浸蚀等步骤。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磨制抛光浸蚀观察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浸蚀剂吹吹风酒精清洗水清洗水清洗吹干显微镜磨制抛光浸蚀镶嵌取样 1.取样试样的选取应根据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取其有代表性的部位。例如研究零件的失效原因时,应在失效部位取样,并在完好部位取样,以便对比分析。对于铸造合金,考虑到组织的不均匀性,应从表层到中心各个部位进行选取。对于轧材,研究表层缺陷和夹杂物的分布时应横向取样;研究夹杂物类型、形状、变形程度、带状组织时应纵向取样。对一般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组织均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北京工业大学 实验报告 模块(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学号:08090206 姓名:左迎雪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4种加工条件对铝合金的组织特征的影响; ⒉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 深入了解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实验内容 1. 铝合金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后金相组织的观察; 2. 不同工艺处理后铝合金静态拉伸实验; 3. 实验报告撰写。 三、实验过程 1. 制样 每一位同学根据名单选取相应工艺的样品,根据《光学技术实验平台》中对于金相样品制备的学习,按照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要求进行。磨光过程经历200、400、600、800等四种牌号的水砂纸,然后抛光、腐蚀。 制样的要点: A 缩短在砂纸上停留的时间(包括全过程及每次接触) B 挡水盘距离盘面1cm,请节约用水 C 样品抛光前必须在粗砂纸上修出倒角 D 抛光膏的使用原则是微量、多次;注水少量、恰当 E 抛光时,用力避免过大,应当适中,可以任意方向抛光 2. 组织观察

3. 结果分析 (1)请同学写出自己制备样品(铸造、固溶、轧制或轧制时效处理)的简要生产工艺过程; (2)观察图片,分析铸造、固溶处理、轧制、轧制时效工艺处理后,形成的组织的特点、原因(注意放大倍数的影响); (3)分析自己制备样品的质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固溶体 与晶界上和枝晶间的低熔点共晶组成。晶粒基本 呈等轴状,在晶界处和晶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第二 相颗粒,并且在晶界上还能看到存在一些显微疏松组织,可能是由于铸造过程中的收缩或气体含量过高造成的。此外, 由于铸造过程中的过冷度很大,成分偏析十分严重,这种偏析在会在晶 界处富铸造组织50× 集,越靠近晶界附近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区域偏析越严重。晶粒细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固溶处理组织,可以明显看出合 金晶粒粗化,再结晶组织增多,粗大的第二相组织 基本溶解。同时成分偏析得到一定消除,组织趋于 均匀。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的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和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的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的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为此,要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的象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的象。金相显微镜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为物镜,靠近观察 的一组透镜为目镜。Array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图1如图所示。 物体AB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F1与二倍焦距 之间,它的一次象在物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 以外,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象A′B′;当 实象A′B′位于目镜的前一倍焦距F2以内时则 目镜复又使映象A′B′放大,而在目镜的前二 倍焦距2 F2以外,得到A′B′的正立虚象A″B″。 因此最后的映象A″B″是经过物镜、目镜两次 放大后所得到的。其放大倍数应为物镜放大 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体AB经物镜第一次放大的倍数: M物= A′B′/ AB=(Δ+f1′ )/ f1 式中f1、f1′——物镜前焦距与后焦距 Δ——显微镜的光学镜筒长 与Δ相比,物镜的焦距f1′很短,可略, 所以M物≈Δ/ f1 象A′B′经目镜第二次放大的倍数: M目= A″B″/A′B′≈D/ f2 式中f2——目镜的前焦距 D——人眼明视距离,D≈250㎜。 图1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为: M= M物·M目=(Δ/ f1)·(D/ f2) 当显微镜的机械镜筒长度等于光学镜筒长度时,M= M物·M目;而当这二者不等时,M= M 物·M目·C,C是与机械镜筒长、光学镜筒长有关的系数,一般为1,有时为0.63,其C值标在金相显微镜上。

金相观察实验报告版

金相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三、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是碳溶入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C)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2.渗碳体(Fe 3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

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观察以下铁碳合金组织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 1.工业纯铁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

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金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示分析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晶粒度样品的显示方法与晶粒度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方法 2.熟悉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设备:XJP—6A金相显微镜一台,T12钢试样,浸蚀剂 实验概述: 晶粒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定材料内在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工程中的钢铁材料,在热处理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获得奥氏体,其晶粒的大小影响着随后的冷却组织粗细。 1.起始晶粒度是指钢铁完成奥氏体化后的晶粒度。 2.实际晶粒度是指供应状态的材料和实际中使用零部件所具有某种热处理条件 下的奥氏体晶粒度。 3.本质晶粒度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并保温足够的时间后具有的晶粒 度。 实验内容: 1.按实验指导书中表5-1中的配方配制好腐蚀剂。 2.把样品轻度抛光,冲洗后用苦味酸腐蚀30s左右,再用镊子取出样品冲洗。 3.上述第二步骤重复两到三次,再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 T12(780℃淬火)试样腐蚀后的组织示意图:

T12(780℃淬火)腐蚀剂:2%苦味酸 经比较法,样品的晶粒度级别为4级 简述晶粒度样品的制备方法: 1.配置腐蚀剂,即2%苦味酸和4%硝酸溶液。 2.将已制备好的金相样品进行细磨、抛光处理,使其观察表面光亮,无划 痕。 3.将抛光后的样品清洗后,观察面向上置在苦味酸中进行腐蚀。腐蚀时间 约为30s左右。 4.观察样品腐蚀情况,当表面局部颜色变黑时取出样品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5.重复上述抛光腐蚀操作两到三次,之后拿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简述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及在本次实验中的应用: 晶粒度的测定方法有比较法、截点法、面积法,最常用的是比较法。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的级别,方法是将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全面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评级图比较,当他们之间的大小相同或接近时,即样品上的级别就是标准评级图的级别。具体算法如下: n = 2G-1 G=lgn/lg2+1 其中G为晶粒度级别指数;n为645.16mm2内所包含的晶粒数。 当要评定的晶粒度大小与标准评级图在100倍以下不一致时,可以选用合适的放大倍数进行评定,此时晶粒度指数为: 1.放大倍数大于100:G1=G+M1/100 2.放大倍数小于100:G1=G-100/M1 M1为实际所使用的其他放大倍数。 截距法:晶粒度级别按晶粒的平均截线长度来分,在放大100下,当晶粒的平均 截线长度为32毫米时,晶粒度G等于0。不同截线长度的晶粒度级别按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