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学与发展》

D、《教育学》

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蔡元培

C、王国维

D、陶行知

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

A、教学方法不当

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

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

D、都不是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

A、1993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3年

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

A、素质教育

B、大众教育

C、网络教育

D、终身教育

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

A、知识的积累

B、人际关系

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D、上级领导的重视

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朱熹

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斯宾塞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

A、马斯洛

B、萨特

C、海德格尔

D、布贝尔

13、任何教育都是( )的结合。

A、功用性和理想性

B、功利性和育人性

C、协作性和教育性

D、教育性和时代性

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

A、要形成教学意识

B、要了解学生

C、编写教材

D、形成课程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B、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

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

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

5、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

A、以学生为本位

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

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

D、以大众

教育为本位

6、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

A、高科技经济

B、道德经济

C、创新经济

D、全球化经济

7、教育理想的种种思想包含()教育观。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社会理想主义

D、浪漫主义

8、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

A、明了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三、判断题

1、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

3、研究性教学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因而是无计划的。( )

4、发展性是科学的本质。( )

5、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

6、本质上讲,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

7、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

8、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

9、只要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并不与升学矛盾。( )

1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

四、简答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

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6、谈谈你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五、论述题

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到题目中的括号里。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提出来的。

A、杜威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布鲁纳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C、重视问题解决

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

A、客观性

B、规定性

C、不确定性

D、永恒性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

A、实践能力

B、分析能力

C、综合能力

D、创新思维

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

A、特长突出

B、富有个性

C、均衡

D、一致

6、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7、()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

B、信息能力

C、综合能力

D、动手能力

8、“和谐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孔子

D、亚里士多德

9、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的教育。

A、创造人格

B、自尊

C、品德

D、知识

10、罗杰斯提出了()教学法。

2

“三新一德”全员培训《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3 A 、发现 B 、接受 C 、非指导性 D 、程序

二、判断题(请将您的答案判断填入括号内,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

2、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3、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

4、简而言之,课程意识就教什么的意识,教学意识就是怎么教的意识。( )

5、课程教学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关键。( )

6、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考试。( )

7、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强调人的个性化。( )

8、杜威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 )

9、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

10、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上创新。( )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2、简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马斯洛的教育思想与罗斯杰的教育思想的异同。

2、新课程改革中有人认为知识最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更不能忽略知识教学;有人认为能力培养最重要,因为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请结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30分)

材料:一天下午,前进中学办公室接到市教育局打来的电话。下面是通话中的具体对话(市教育局简称市局,前进中学简称中学):

市局:前进中学吗?

中学:是啊。

市局:我是市教育局办公室。明天上午市人大去你们学校检查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请作好准备。

中学:我们学校上午都在上课,检查素质教育请下午来吧,我们的活动都在下午。

请结合这则材料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

一、正误判断题

1、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

2、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应是一成不变的。( ) 3、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能力,因此,“中国制造”等同于“中国创造” ( ) 4、创造性并不神秘,它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

5、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

6、“去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实际上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

7、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的差生。( )

8、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应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 9、“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

10、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

11、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不必要追究它的过程。更不能持怀疑的态度( )。

12、世界是综合的,知识也是综合的,人为地将知识割裂开来,将专业分得越细,越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

13、在各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

14、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教师的专业化。( )

15、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在高中阶段才能进行,不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倡。( )

16、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答案的,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

17、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

18、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因此,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

19、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容不得跳跃。为了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我们不得跳格。()

20、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提倡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21、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22、散点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23、“人生有限,学海无边。”我们提倡直线教学。()

24、散点教学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25、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26、前沿性、跳跃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27、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

28、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29、“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指的是美术课、音乐课。()

30、学科知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

1、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A、课堂教学

B、活动课

C、综合实践课

D、体育课

E、艺术课

2、、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A、应试能力

B、问题意识

C、问题能力

D、适应能力

E、表达能力

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

A、综合知识的水平

B、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C、教师的学历

D、教学技能

E、教师的学识

4、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知识的割裂

B、理科综合

C、文科综合

D、过分强调理科教育

E、过分强调文科教育

5、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的学习相结合,不断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A、合作式

B、探讨式

C、跳跃式

D、探究式

E、研究式

6、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A、科学精神

B、科学知识

C、科学方法

D、科学态度

E、科学意识

7、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

A、知识

B、程序

C、假设

D、方法

E、结果

8、信息、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从以摄入为主转向以对知识的、、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主。

A、分析

B、判断

C、选择

D、接受

E、掌握

9、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即、、、、的高考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

A、多种专业

B、多种标准

C、多种形式

D、多种时间

E、多种机会

10、我们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A、智力

B、思想

C、情感

D、意志

E、个性

三、简答题

1、你怎么理解“业有所专,学有所长”与综合性教学?

2、你怎么理解“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与散点教学?

3、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

1、“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4

“三新一德”全员培训《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5 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不久前听一位老师上课,看到这位老师因为一道例题的编写不当而连连向学生道歉,却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极好机会。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时,你是否“将错就错”地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请从“去问题”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

2、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精心呵护

每天放学小明爸爸都会来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为有事没来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张不按原来那条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迟来的父亲见不到儿子很生气,他一方面批评学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骂小明“小小年纪,胆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请用现代的教育观去分析这父子俩的行为。

五、论述题

1、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处理渐进与跳跃、前沿性与基础性、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之间的关系的?

2、从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中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3、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信息技术使这一追求成为真正的可能。但有人说“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不要教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论述。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四、简答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P14

(答案要点: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P24—25

(答案要点: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62--63

参考答案:(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

(3)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P101?

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的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P144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作概括和结论;

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6、谈谈你对校园文化的理解(P69-172)?

答:第一,学校文化首先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

第二,要把办学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要求,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内化。

第三,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四,形成办学特色。

五、论述题

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32-93

答案要点:(1)分析学科的基本性质;

(2)反思该学科教育的基本现状;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自己该学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的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因此,注重学科的交*,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要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知识,要有现代的国际观念,比如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等。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模拟题参考三答案

三、1、你怎么理解“业有所专,学有所长”与综合性教学?

答:各行各业确实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从形势发展看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以适应各种不同领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过去大学里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合乎考生的“胃口”,但从就业的角度看所谓专业不对口者大有人在,这些人运用综合知识根据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而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受重视,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你怎么理解“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与散点教学?

答: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我国在基础教育重视“双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最个性化的知识——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竞争需要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散点式教学的目的也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学完全人类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性的转化知识。

4、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答: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

四、案例分析1、“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不久前听一位老师上课,看到这位老师因为一道例题的编写不当而连连向学生道歉,却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极好机会。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时,你是否“将错就错”地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请从“去问题”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

答:这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的话表达了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惟恐不及,在学生面前出现“错误”觉得很没面子,不懂得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探究“错误”的存在之处。

6

“三新一德”全员培训《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7 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长期以来我们受“去问题”教学的危害,缺乏问题意识,怪不得人家会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应该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逢勃生机与活力。

2、每天放学小明爸爸都会来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为有事没来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张不按原来那条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迟来的父亲见不到儿子很生气,他一方面批评学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骂小明“小小年纪,胆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请用现代的教育观去分析这父子俩的行为。

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名家长应学会启发、引导、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明的父亲每天能来接孩子,关心与爱护孩子其本意是好的,但不应该随意打骂孩子。增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捏着怕死,放了怕飞。”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五、论述题(答案参见单元训练)

1、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处理渐进与跳跃、前沿性与基础性、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之间的关系的?P27~19

2、从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中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关系。P23~24

3、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信息技术使这一追求成为真正的可能。但有人说“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不要教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论述。P64~65

(一)

一、单项选择题

A C D D

B B B D

C A B A A D

二、多项选择题

(AD),(BCD),(AB),(ABC),(ABCD)(ABCD),(BC),(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7 .√8.√9.√10.×

(二)

一.1、正;2、误;3、误;4、正;5、正;6、误;7、误;8、正;9、误;10、正;11、误12、正;13、正;14、误;15、误;16、正;17、正;18、误;19、误;20、正;21、正22、误;23、误;

24、正;25、正;26、正;27、正;28、正;29、误;30、误

二、1、A;2、B、C、3、A、B;4、A;5、C;6、D;7、A、B、D;8、A、B、C、;9、B、C、D;10、B、C、D、或E

8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或多选择者,该题无分。 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2.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3.弗洛伊德把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为 【D】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4.皮亚杰认为【B】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5.【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6.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 种产生印刻。这说明印刻【C】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7.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 一般特点包括:发展速度、【A】、顶点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A.时间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8.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9.【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10.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A.心脏B.胃C.脑

D.肺 11.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这种现象说明【D】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12.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内容更感兴趣【C】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13.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14.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其中【A】指相互信赖、不可分离的朋友。A.挚友B.伙伴C.好友D.朋友 15.人生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阶段。A.观察B.定向C.探索D.确立 16.若某个高中生对“现实的我”过高地估计,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同时“理想 的我”也是虚假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是【D】A.自我肯定型B.自我矛盾型C.自我萎缩型D.自我扩张型 17.加涅认为,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的学习属于【B】A.语言的联合B.多重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18.布卢姆等将【D】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态度领域D.情感领域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发现学习 20.主张将“S—R”改为“S一O一R”的是【A】A.联结一认知理论B.生成学习论C.人本主义D.认知结构一同化理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 《教育新理念》简述题、论述题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何为真实的问题? 答:设计问题情境; 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作概括和结论; 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 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 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 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不同价值和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的不同。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文科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这就是说,科学教育也有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为了提供一种工具,是启智的过程。文科教育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工具,但它更是目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与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与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与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与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就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与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与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与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就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 ) A.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与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与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就是(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新教育理念培训测试题

新教育理念培训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提出来的。 a.杜威 b. 陶行知 c.陈鹤琴 d.布鲁纳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c.重视问题解决 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 a.客观性 b. 规定性 c.不确定性 d.永恒性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 a.实践能力 b.分析能力 c.综合能力 d.创新思维 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 a.特长突出 b.富有个性 c.均衡 d.一致 6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7.()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 b.信息能力 c. 综合能力d动手能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2.简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c 4. d 5. b 6. a 7. a 二.简答题 1.①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的矛盾②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2.①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②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③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一.判断题 1.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2.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4.简而言之,课程意识就教什么的意识,教学意识就是怎么教的意识。()5.课程教学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关键。 () 6.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考试。() 7.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强调人的个性化。() 8.杜威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9.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10.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上创新。() 二.简答题 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评价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评价学》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和运用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 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 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运用教育评价,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 CIPP模式 CIPP模式由美国的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提出的,这一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方面,它强调这四种评价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 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主要是指评价者在与评价对象的日常工作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来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是指评价者通过相对规范的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通过专门组织的评价活动来了解评价对象的一种评价方式。 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最基本的涵义是突出评价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体包括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重视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内容等方面。 评价的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应在教育工作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注重鉴定和拔功能;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总结。 评价的伦理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是指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必须坚持正当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对评价对象的态度、处理和使用评价信息的方式以及正确履行评价者的权力和义务等方面。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按一定的层次而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即为指标体系。 期望评语标准 期望评语标准是对每项末级指标的要求作出最理想的说明,这个说明就是评价的标准。 效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指由专家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或能力水平的测验。由于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适用的范围和时限也较宽广。 指标量化考评法 指标量化考评法是指根据数量化(或等级化)的考评指标,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定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试题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何为真实的问题? 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 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 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 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思想性和时代性。 7、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 答: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念,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8、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 答: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不断创新的知识,将知识与经济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为什么? 答: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在这样的经济面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奋斗的勇气、集体协作的精神;需要精确的数字、创新的意识。这些,构成了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 10、什么是“践行模式”。 答: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式称为“践行模式”。 11、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答: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人们常常狭隘地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终身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和一般制度化教育提出的批评。传统的学校体制很难适应日益迅速的变化,无法应付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教育必须不停顿地进行革新。终身教育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 12、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答: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教育观:①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②重视知识的掌握、现象的研究,强调人自身力量的实现;③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科学知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 13、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答:成功智力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其测验结果的严肃剖析。其次,斯腾伯格有力证明了人生的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分析性智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结合。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他的聪明程度有关,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智慧也不等于成功。成功还与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意志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有关。第三,成功智力的理论更明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若干获得成功的例证。 14、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层面? 答:第一个层面:课程支配权力的变化,第二个层面: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结构逐渐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第三个层次: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 15、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第—、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茅盾。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16、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新概念试卷81-90测试

81-90 lesson 测试题 考试时间:分数:(总分120) 一、根据汉语意思写出单词(10*0.5=5分) 1.几乎,将近 6.城市 2.值……钱7.早饭 3.离开8.洗澡 4.从来没有9.手提箱 5.包装,打包,装箱10.英镑 二、写出下列单词的汉语翻译(10*0.5=5分) 1. mess 2. repair 3. because 4. haircut 5. garage 6. lamp-post 7. attendant8. crash 9. roast10. retire 三、写出下列各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20*1=20分) 1. go 2. leave 3. tell 4. make 5. sweep 6. do 7. have 8. get 9. meet 10. buy 11.see 12.bring 13.hear 14.lose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3087999.html,e 16.rise 17.speak 18.cut 19.shut 20.eat 四、单项选择(20*1=20分) 1. ----Where’s Tom? ----He . A. upstairs B. is upstairs C. is upstair D. is in upstairs 2. We to a restaurant yesterday. A. go B. goes C. went D. did went 3. ----What’s in the cinema? ----“Paris in the Spring.” A. on B. in C. have D. play 4. I was in Beijing May. A. / B. on C. at D. in 5. I believe that this house is sale. A. for B. at C. in D. with 6. I’ve been here three times years ago. A. at B. for C. since D. in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Word版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学与发展》 D、《教育学》 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蔡元培 C、王国维 D、陶行知 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 A、教学方法不当 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 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 D、都不是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 A、1993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3年 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 A、素质教育 B、大众教育 C、网络教育 D、终身教育 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 A、知识的积累 B、人际关系 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D、上级领导的重视 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朱熹 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斯宾塞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 A、马斯洛 B、萨特 C、海德格尔 D、布贝尔 13、任何教育都是( )的结合。 A、功用性和理想性 B、功利性和育人性 C、协作性和教育性 D、教育性和时代性 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 A、要形成教学意识 B、要了解学生 C、编写教材 D、形成课程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B、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 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 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 5、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

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