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附件1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受理号: 专题编号: 专题名称: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中心名称:(体现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细分行业特征、特性) 研究开发方向:(填写《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一、二级领域)所属领域:(填写《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三级领域) 申请单位: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13年1月制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申请单位 法人代表法人代码主管部门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传真单位性质 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经济类型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职工总数 工程技术人员数(专职+兼职) 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批准成立时间批准成立名称获得资助金额 企业其他研发机构建设 情况 市重点实验室 市企业技术中心 省重点实验室是()成立时间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成立时间否()其他

二、年研究开发经费情况(此为评价重要指标,建议填写详细) 项目单位数额 单位经济效益 全年总产值万元 其中:新产品产值万元 销售额万元 其中:新产品销售额万元 全年总出口额万美元 其中:新产品出口万美元 研究开发经费情况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企业税前从销售额中提取万元提取额占全年总销售额比重% 政府拨款万元横向合作万元其他万元上年度结转万元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合计万元 经费支出基建投入万元人才培养万元仪器设备购置万元试验测试费用万元知识产权万元委托研究开发万元管理费万元其他万元

三、研究开发人员情况表(此为评价重要指标,建议填写详细) 项目人数 职工总数()职称: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其他 研究开发人员情况 专职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数量 ()职称: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其他 兼职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数量 ()职称: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其他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引领中心建设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落实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是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主线。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落实既是国家需求、问题导向的体现,也是核心协同单位能力和地位的体现,更是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和条件。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组织和完成的质量、水平与贡献,是评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效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依据。 (二)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凝练、落实和完成,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汇聚队伍、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的根本方式。要以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中国特色的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和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认定与管理方式 坚持把质量作为“2011计划”实施的核心,建立健全评审认定、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按照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重实效的认定标准,择优择强,宁缺毋滥,严控认定数量。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符合“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

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认定名单

2016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认定名单 广州(109家) 序号工程中心名称依托单位 1广东省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交通信息化建设投资营运有限公司2广东省云数据中心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广东省交通电子支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华工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4广东省环保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港鑫科技有限公司 5广东省智慧校园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联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6广东省操作系统与集群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新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7广东省国产服务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广东省校园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广东省明动智慧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明动软件有限公司 10广东省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软件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盈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广东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2广东省B2B电子商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一呼百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3广东省智慧银行安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履安实业有限公司 14广东省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5广东省电子通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16广东省电信增值业务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17广东省物流供应链与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8广东省移动通信网络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广东省金融社保卡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德生科技有限公司 20广东省施工仿真和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1广东省“互联网+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三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2广东省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23广东省天讯智慧社区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讯瑞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4广东省船舶通信和信息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中海电信有限公司 25广东省高清多媒体人机交互(水晶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6广东省户外数字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南方新视界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7广东省特种软光缆组件和通信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关键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8广东省多媒体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真迪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9广东省分布式音视频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魅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广东省自行车结构化及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31广东省压塑成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晶品智能压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广东省日立电梯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33广东省柔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34广东省模塑成型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35广东省船载设备互联与信息智能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 36广东省玺明自动化设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玺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37广东省诗尼曼定制绿色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诗尼曼家居有限公司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和要素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界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形成和发展,直至协同创新概念正式提出后助力其升级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1 年4 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讲话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这是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并不矛盾,而是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延伸发展,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和深化,反映了当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 通过高校与其他相关单位比如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有影响力学术组织的交流、结盟或联合,构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科技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要求创新主体和要素之间实现跨一级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科研组织之间的壁垒,反映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实现横向联合发展的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动态性、多元化、融合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世界上各个科技强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向跨学科和区域化、国际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各级各类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涌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逐渐起步并缓慢推进,经历了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阶段后,发展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相对应,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要求,鼓励产学研各方特别是高等学校探索建立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合作模式。 (1)从主导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政府推动型协同创新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重视并强化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地方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为了一定目的,比如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者仅仅为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过合作、委托开发等方式吸引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过程,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其研发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范围由企业决定并支付费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又称为学研主导或者联合开发模式,是学研两方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建立研究实体或者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研发和经营管理,风险和收益共担,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学习体会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关志强 2012年8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也提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党和国家在战略高度上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期待。2012 年5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应用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战略、“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社会化,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战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一、协同创新是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性院校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性院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广东省管理之前,一直由国家石油化工主管部门

或由行业集团公司管理。在长期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主要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链进行专业群设置,逐渐形成了与石油化工产业链对接的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鲜明的行业背景、行业特色、行业声誉和行业资源,在深入开展面向石油化工产业的协同创新中拥有行业办学积聚形成的先天优势。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由国家部门(行业集团)划转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两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体制划转克服了传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学校也面临着体制划转后的转型定位问题。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发展趋势同步进行的。行业划转地方的高校与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并行发展与协同互动,是学校获得最佳发展的必要条件。显然,体制划转和合并升本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既是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学校,也是地方性院校,推动学校与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学校必然的战略选择。当前,广东省打造世界级华南石油化工产业带,茂名市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不言而喻,学校服务地方与服务行业两者的定位是一致的。基于上述背景,学校的办学定位应是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发扬服务石油化工行业传统的基础上,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拓展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好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与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谋求两者的统一。因此,学校党代会提出的服务地方和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定位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这是学校参与和开展面向行业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先决条件。

《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稿)》

广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2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简化并规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登记、公示和评价管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据《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关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办法》(粤经信创新〔2011〕803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技术中心,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行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主要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 第三条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市有关部门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在行业或区域内具有较好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公示。 第四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指导,并牵头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登记、公示和评价的具体组

织和管理工作。 各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企业的登记申请、材料初审及评价管理等相关工作。市、区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好配合工作。 第二章登记公示 第五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凡自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企业,可自愿向注册所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申请,经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初核后,每年分两批上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对企业填报的登记信息作符合性审查及涉税违规核查后,向社会公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名单。 第六条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设立1年以上,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包括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 (二)企业已建成企业技术中心(或专门的创新管理研发机构),并正常运作1年以上。 (三)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规划目标明确,产学研合作稳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具备较好的政策研究、市场分析、知识产权管理及生产对接能力。 (四)技术中心具备较完善的研究、开发及试验条件,有稳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格式(试行)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格式(试行)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中心名称 中心类型□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 推荐部门(可多个) 牵头单位情况单位 名称 牵头 人 姓名年龄 职务/ 职称联系电 话 电子邮箱 主要参与单位

培育组建情况包括:协同创新体构建与分工、已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资源汇集与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限500字内) 起止时间 下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新的机制体制改革重点、可新增资源与支持情况、人才引进与聘任以及主要研究计划等(限500字内) 拟申请国家政策与专项经费支持计 划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附件1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高价值专利培育及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工作方向 一、项目名称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三)(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类)知识产权贯标培训项目 (四)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贯标推进项目 二、项目目标 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粤府〔2016〕5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6〕49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粤府办〔2017〕56号)、《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粤府〔2015〕70号)精神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政府高层次会商合作工作部署,推动我省知识产权质量及数量双提升,抓源头抓产出,加快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高质量专利,提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及掌握核心专利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三、项目任务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通过两年时间,着力推动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产学研高价值

专利育成中心,围绕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价值专利,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心要成立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议事机制,负责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专利布局、研发方向确定、创新资源投入等重大事务的决策协商,努力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参与建设的企业、省内高校或科研院所,积极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2.开展专利微导航,加强专利前瞻性布局。建立中心创新发展专利微导航机制,开展中心重大研发项目专利导航分析;依据专利微导航分析结果,确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策略和路径,前瞻性部署专利申请。全面采集并定期更新团队研发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全球专利信息,组织开展专利信息专业化梳理和利用,形成中心内部共享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 3.强化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按照专利布局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建立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体系;定期对研发过程中新增专利申请进行分析评判,并及时调整优化研发策略及路径;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组织专家对研发成果市场需求、商业风险、专利授权前景等进行评估,优化专利申请方案。 4.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形成高质量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和科技文献,理解发明技术内容实质及创新点,优化权利要求配置,切实提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保障专利保护范围合理,专利权利稳定,将高水平创新技术用高质量专利申请加以有效保护。 5.产出若干个核心专利,形成技术专利组合。围绕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培育产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形成产业技术领域专利组合,助推我省企业提升竞争力,产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255 —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 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促进与规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中心是在企业投资决策层组建的综合性机构,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体系建设,并为董事会重大投融资决策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它位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第三条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与技术分离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和决策咨询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四条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1)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2)组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技术投资决策与咨询;(3)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互动;(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5)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6)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第五条企业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的建设经

费由企业提供。鼓励技术中心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和行业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条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1、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2、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3、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年度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4、技术中心应聘请企业内外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立、重大技术问题、投融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咨询评估,为决策服务。 5、技术中心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程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选项原则,在对研发项目进行市场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投融资评估等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6、技术中心应逐步增加中长期研究开发课题的比例,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并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中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和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是指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等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或产业共性需求,整合互补性资源开展协同合作的多方参与、多资源集成的创新组织。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按其功能定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研发型协同创新中心。指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牵头或政府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前沿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为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服务和产业技术引领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二)面向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的服务型协同创新中心。指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主体,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我市专业镇、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服务共性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开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产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三)面向产业核心力提升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指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深度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建设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条市科技局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协同创新中心由在我市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单位牵头申报,并具备以下条件: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促进与规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中心是在企业投资决策层组建的综合性机构,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体系建设,并为董事会重大投融资决策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它位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第三条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与技术分离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和决策咨询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四条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1)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2)组织基于企业

发展战略的创新技术投资决策与咨询;(3)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互动;(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5)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6)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第五条企业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鼓励技术中心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和行业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条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年度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技术中心应聘请企业内外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立、重大技术问题、投融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咨询评估,为决策服务。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 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粤教高函[2013]170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3.12.11 【实施日期】2013.12.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 (粤教高函〔2013〕170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科学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等文件要求,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校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反映。

广东省教育厅 2013年12月11日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 一、总则 1.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实现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要点。 2.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改革思想,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二、教学管理组织架构 3.学校应健全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体制和教学工作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4.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政府部门代表、高等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家长、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教学管理决策和咨询指导机构,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咨询、决策。 5.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由教务处、教学系(二级学院、部)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保证教学运行稳定有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务处在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协调、组织、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技术研讨会通知及日程安排 各位师生: 兹定于2016年3月31日~4月1日由西北大学组织召开“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 研讨会将就能源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欢迎校内外各位师生、同行参会。 会议时间:2016年3月31日~4月1日 会议地点: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文化遗产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 联系人:徐龙,电话: 附: 1、研讨会日程 2、报告人简历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3月30日

1、研讨会日程:

2、报告人简历: 李大鹏高级工程师介绍: 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专家,中国石化行业碳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煤化工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先后任职于陕化集团、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主管化工生产、科技研发及发展规划等工作40余载。领衔开发了5000吨/天新型超大型流化床气化(KSY)技术、粉煤快速加压热解与焦末制合成气一体化(CCSI)技术和油气煤综合利用项目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能源化工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工业化试验,获得石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主要发明人申报专利50余项。2015年10月,获第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 张世刚总工程师介绍: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工业催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陕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甲醇转化制大宗化学品的催化材料研究和开发工作。参与完成工业化开发技术项目4个,申报发明专利12件。 ----------------------------------------------------------------------------------------------------------------------- 孙启文博士简历: 孙启文,男,1958年5月4日出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89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关于认定第十三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通知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税局广东省地税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关于认定第十三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的通知 【标 签】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企业名单,省级企业 【颁布单位】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文 号】粤经信创新﹝2011﹞723号 【发文日期】2011-09-05 【实施时间】2011-09-05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其他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委)、国税局、地税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财税局,省内各直属海关: 按照《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第13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粤经信创 新﹝2011﹞236号)的要求,根据《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经审定,确认广州慧谷化学有限公司等92家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名单见附件)为第13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附件:第13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附件: 第13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广州慧谷化学有限公司 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市高士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自动化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广东新昇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 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 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阳晨厨具有限公司 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广东新劲刚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佛山新长盛塑料薄膜有限公司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 梅州博敏电子有限公司 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惠州市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虎彩印刷有限公司 东莞市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保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盈拓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投标技术方案

目录 4-1产品简介 (2) 4-2货物详细技术性能 (3) 8、资格证明文件 (14) 8-9投标人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文件 (14) (1)产品介绍 (14) 9、售后服务承诺书 (16) 9-1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承诺 (16) 9-2保障措施 (21)

4-1产品简介 在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反复的调研后,我方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开发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实用性,为广大的研究人员提供实证研究的便利。数据内容涵盖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期货、金融衍生品、宏观经济、财经新闻等领域, 中汇睿智经济研究数据库系统同时以数据为起点,紧密跟随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新的产品和服务战略不断在延伸。 通过中汇睿智经济研究数据库系统,能够为我们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帮助。 (一)减少实证研究在数据找寻上的时间,提高研究效率 研究的最大成本就是时间,通过研究数据库提取所需数据可节省研究者收集数据、验证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宝贵时间,大大提高研究效率。研究者手工收集数据,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验证工具,极易造成数据不准确,甚至数据错误,使数据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二)开拓研究思路 运用研究性数据库的专业数据,研究者可以对经典文献、经典模型进行方便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偏差”和不同市场的特色,从而构建自己的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尝试,拓展研究思路。 (三)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可运用研究性数据库的数据对各种理论、模型进行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4-2货物详细技术性能 (一)、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 1、提供沪深两市所有股票交易数据及相关数据。 2、支持价格的可比性以及多种回报率,分两种情况提供可比价格,借鉴CRSP的专业调整技术,计算个股回报率、市场回报率、综合市场回报率、指数回报率等。 3、包含详细的股本变动情况,如配股上市、新股上市、配股除权并上市等。 (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 1、包含深交所和上交所历年财务报表会计科目的所有历史数据。通过保险业务收入、质押贷款净增加额、融资租赁固定、存货净额、存放同业款项、资产等数据信息体现财务报表完整的数据内容。 2、按照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历史数据进行了重新整合调整,重新进行数据的对应以及添加。 (三)、股指期货数据库 1、包含了股指期货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股指期货市场统计信息、标的指数信息、ETF/LOF/封闭式基金信息等数据。 2、包含样本权重、封闭式基金数据及LOF、ETF基金标的指数样本变更数据等。 (四)、美国股票市场数据库 1、包含美国股市个股交易、指数交易等数据。 2、包含交易额、最高指数、最低价、均价、平开盘指数、等数据。 (五)、世界经济景气指数研究数据库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辽宁2020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模板)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申报书 中心名称:(请使用仿宋3号字) 依托主体学科:(填写一级学科) 牵头高校: (公章) 中心主任: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公章) 2020年5月

一、中心情况和现实需求(2000字) 1.发展历程(简要介绍组织形式、研究方向、主要协同单位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2.综合实力(具体介绍中心运行管理、科研条件、人才团队、科研任务、成果贡献、行业产业社会影响力等总体情况) 3.现实需求(简要分析经济社会、行业产业重大现实需求,满足需求的途径,政策环境,科技形势等) 二、省级认定后取得的标志性成果(5000字) 具体介绍不超过5项在重大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政策建议与咨询报告、机制创新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或案例,以体现创新贡献和协同增效,突出服务需求、支撑发展、传承文化、支撑决策等方面的主要贡献和重要意义。 三、未来四年发展规划(3000字) 1.发展目标 2.重点任务 3.实施计划 4.保障措施 5.预期成效 四、中心自我评价 简述存在问题、改进措施,面临挑战、应对思路等。 中心主任(签名)

五、牵头高校推荐意见及支持保障措施 (盖章) 六、地方推荐意见及经费投入承诺 (盖章) 七、附件 1.省级认定支持相关佐证文件(包括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文件、专项资金投入证明材料等) 2.协同创新中心相关佐证材料(包括骨干人员名单、10项以内重要科研成果或领导批示清单、中心发布的规章制度清单及证明材料等) 3.牵头高校相关佐证材料(包括对牵头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双一流”建设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的相关材料,学校出台支持中心建设的规章制度清单及证明材料等) 4.产学研协同能力佐证材料(包括协同单位参与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原始协议以及本次参与共建的知情同意书,其它有关单位对中心建设支持投入证明,行业产业委托任务、共建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市场企业用户评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