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摘要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副伤寒甲、乙等。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合温度为37℃。乳与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等食品引起。下面,我以我县发生的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加以论证。

关键词沙门氏菌;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62-01

2007年7月10日17时45分,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中路村有87名村民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并伴有头痛、乏力。他们被及时送入医院接受治疗,无人员死亡。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场卫生学的调查、临床症状的表现以及实验室的检验,确定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这次发生的集体疑似中毒事件为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村民中毒经过2007年7月10日中午12时,由于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中路村236名村民参加了村民马明清家中例行的宴席会餐,主要食用了煮熟的牛肉、肉馅包子等。下午的16时~17时左

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Q/XXX-XXXX XXX公司企业标准 Q/XXX-XXXX-XXXX-008-2012 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2012-06-30发布 2012-07-01实施 XXX公司发布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1 2 概况 (1)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3.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1) 3.2 指挥部人员职责 (1) 3.3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2) 3.4 应急救援队组成及职责 (2) 3.5 应急通讯 (2) 3.6 危急事件预防 (2) 3.6.1 可能导致危急事件的因素 (2) 3.6.2 预防措施 (3) 4 应急处置 (3) 4.1 应急处置方案启动 (3) 4.2 危急事件应对 (4) 5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4)

前言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本企业突发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部门:安全生产部。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审定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批准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应急处置方案2010年首次发布。

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为保障变电站员工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生产稳定,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XXX公司安全生产危机事件管理工作规定》有关精神,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2)本应急处置方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 概况 恶性集体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集体饮用被污染的水或同时在集体食堂或饭店就餐食用了有毒食品,使三人以上人员出现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烧甚至昏迷或死亡的事故。 食物中毒按病原分为四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3)化学性物品中毒;4)真菌毒素中毒。 XXX变电站,一期单机容量2.0MW,共24台机组,总容量48MW。主变为一台100MVA变压器,采用220kV单母线接线方式,经单回线路(红前线)送至前进变电站,距离28.15公里,冬季较长且常有暴风雪天气(俗称白毛风),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左右。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成员: 3.2指挥部人员职责 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恶性集体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值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恶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

附表1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致病原沙门菌属 副溶血性弧 菌(嗜盐菌) 葡萄球菌 肉毒梭菌 致泻性大肠埃 希菌潜伏期临床特点诊断参考常见中毒食品肉、禽、蛋、鱼、奶类及其制品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便中有时带脓血和粘液,高热,大于38℃,食品、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血6-72h(一 清学型别相同的沙门菌般12-36h)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昏迷 恶心、呕吐次数不多、腹痛,多在脐部,呈阵发性胀痛或绞痛,腹泻,无里急后重,食品、容器、呕吐物、粪便中8-12h水样或洗肉水样便,少数便中有粘液,可能发热38℃-40℃,重者脱水、虚脱、血压下降。病程2-3d检出生物学特征或血清型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食品中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食品、呕吐物和粪便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血液、粪便中检出肉毒毒素,食品检出肉毒梭菌海产品、卤菜、咸菜等突然恶心、反复剧烈呕吐、上腹痉挛性疼痛、腹泻呈水样便,一般不发热,常因剧一般2-4h, 不超过6h烈呕吐导致失水和休克。病程1-3d 头晕、无力、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张口或伸舌困难、咽喉阻塞奶、蛋及其制品、糕点、熟肉等发酵豆、谷类制品(面酱、臭豆腐)、肉制品、低酸性罐头等1h-7d 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病死率较高产肠毒素型ETEC:水样腹泻、腹痛、恶心、低热;肠道侵袭型EIEC:发热、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与痢疾相似;肠道致病型EPEC:发

热、呕吐、6-72h腹泻,粪便中有大量粘液但无血,有类似感冒症状;肠道出血型EHEC:潜伏期长,3-10d,食品、呕吐物和粪便检出血清突发性腹部痉挛,类似阑尾炎的疼痛,水样便继而转为血性腹泻,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型相同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死率高;肠聚集性粘附型EAEC:成年人中度腹泻,病程1- 2d、婴幼儿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 食品、粪便检出产气荚膜梭熟肉制品、蛋及其制品、奶、奶酪、蔬菜、水果、饮料等产气荚膜梭菌8-24h腹痛和腹泻菌,粪便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肉类、水产品、熟食、奶等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等含水量高的食品、熟食品,冷盘和凉拌菜等蜡样芽孢杆菌8-16h呕吐型:恶心、呕吐伴头晕、四肢无力等;腹泻型:腹痛和腹泻为主。病程8-36h食品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相同型菌株剧烈腹痛、呕吐和频繁地腹泻、水样便混有血液或粘液,并有里急后重,寒战、高热,食品、呕吐物分离出志贺氏志贺菌 单增李斯特10-24h 8-24h体温达40℃,重者会出现痉挛菌,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比初期明显升高初期为一般胃肠炎症状,重者可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等,有时引起心内膜炎,孕妇食品和粪便检出单核细胞增禽蛋类、奶、肉及菌可发生流产或死胎多性李斯特菌期制品、水果、蔬菜等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凉拌菜等食品、粪便检出血清型相同的变形杆菌5-18h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38℃-39℃)。病程1-3d变形杆菌;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12-15d后)的血清凝集效价有4倍增高椰毒假单孢 菌酵米面亚 种 其他致病性 弧菌(河弧 菌、创伤弧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9T11:48:36.01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周凌军[导读] 食物中毒为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食物中毒。 临武县疾控中心检验科湖南郴州 424300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选取食物中毒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8日至2016年3月10日,对100例食物中毒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以革兰阳性菌较为常见,构成比为30.00%,其次为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20.00%,而不动杆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小,在中毒患者中,采集样本为1200份,其中餐具涂抹物样本有350份、剩余食物样本30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55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检出率较高、为58.18%,餐具涂 抹物样本检出率较低、为5.71%。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真菌、革兰阴性菌以及革兰阳性菌为主,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不动杆菌较少,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情况,基层疾控中心应做好检验和采样工作,能显著减少食物中毒情况。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 食物中毒为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污染性食物中毒等,以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不断增加,基层疾控中心是负责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同时检测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1],因此,本次研究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进行分析,为预防以及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有利依据,见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食物中毒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8日至2016年3月10日,对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100例患者均符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食物中毒患者;年龄:患者年龄在15岁-60岁,平均年龄(37.21±1.02)岁,性别:50例女性患者、50例男性患者。 1.2方法 (1)基层疾控中心在发现食物中毒情况后(细菌性),应在中心建立食物中毒的检验计划,做好其材料以及样品收集工作,制定规章和制度,进行仪器设备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或者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2)准备好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的相关材料,(3)基层疾控中心应对检验人员实施培训,加强每位检验人员自身学习知识,要求每位检验人员对食物中毒情况(细菌性)各项基本资料完全掌握,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 现场调查:在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各项情况后,每位检验人员应进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原菌、自身临床症状以及可疑食物,对每位患者实施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检验,判断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以及病原菌。样品采集:检验人员应对中毒患者呕吐物、剩余食物进行收集,若在现场无剩余食物或者患者未发生呕吐情况,应将餐具进行收集,采集每位患者静脉血样,若患者的培养结果是阴性,应采集每位患者多个部位,在采样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情况。检验方式:1增菌是指培养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呕吐物以及剩余食物,将其涂抹在平板之上,2对液体样品实施图片处理,若样品是固体,应使用生理盐水实施处理,最后涂片,在显微镜下分析以及观察细菌,详细记录染色的反应、形态以及数量,3在进行分离培养过程中,应遵循我国相关规定,若其分离效果不显著,采用血浆凝固酶平板分离,4使用数码法实施细菌检验,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和细菌鉴定系统。 1.3 观察指标 分析食物中毒患者致病菌种类。 2.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其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品。 临床上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临床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排水样便,可带少量粘液,重者可休克。本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集体发病,及时治疗疗效佳。病死者多为病情重,伴有脱水、休克而未及时入院治疗者。因此及时诊断治疗是关键。 菌痢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腹痛、呕吐、腹泻,便次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血水便(副溶血弧菌),可带少量粘液。 2.部分畏寒、发热、乏力。 3.重者脱水、酸中毒、休克。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小时内曾进食可疑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同食者于短期内同时或先后发病,于1-2天内达高峰,多在夏秋季发生。 2.临床特点:发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便次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可带少量粘液,偶带脓血。 3.实验检查:取可疑食物及吐泄物培养,生长同一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腊样杆菌等,或获得葡萄球菌肠毒素。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4.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5.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蜡样牙孢杆菌食物中毒 7.韦氏梭菌食物中毒 8.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食物中毒 9.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10.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11.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类型及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毒素(肠毒素)型、感染(细菌侵入)型和混合型三类。 食品中污染了病原菌后,这些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因食用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病源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人体摄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由毒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此外,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引言 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爆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重视。患者食用了携带有致病菌的食物,就会引发集体中毒[1]。食物中毒事件一方面涉及面广,往往是多人中毒甚至群体中毒,另一方面发病迅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很快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直接导致患者脱水、乏力,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多种严重病症,严重食物中毒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在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迅速准确的找到致病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只有找到致病菌,才能够对症治疗。微生物检验是当前用来寻找致病菌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将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发生的6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展开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60例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食用的剩余食物展开检验,包括:19例肉类食物,18例瓜果蔬菜类食物,11例饮料类食物以及其他12例其他类型食物。同时,还对全部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实施检查;另外对31例与中毒事件相关的厨师、食品售卖者的手拭子实施检查。另外,在48例事件相关的操作间采集样本实施检查。 1.2 检查所用的仪器和试剂 所有检验使用的仪器包括如下:显微镜、电子天平、细菌生化鉴定仪分析系统、恒温水浴、菌落计数器、酶标仪以及荧光定量PCR仪。 使用的全部试剂如下:T-PCR检测试剂、3%双氧水溶液、各类检测所需的营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汇编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少华 学习目的: 1. 了解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3.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方法; 4. 提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课时 培训方法:讲解、演练、讨论 参考文献 1. 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 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卫生部第8号部长令(1999.12.24):《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5.9)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1.1)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 第四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 附件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食物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能够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主。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10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简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经过,了解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报告程序,提出问题。 《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重要内容;同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政府需要作出应急处置。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四级) :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一般(IV级)。注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分级一经确认,必须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二、食物中毒事件只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个级别,无特别重大(I级),即: ·重大(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I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中毒30—99人,并有9例及以下死亡)。

食物中毒的总结大全

食物中毒的总结大全 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等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食物中毒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食物中毒的总结1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的总结2 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 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 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4.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 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 一、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制度 1、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现人依次应为:班级午餐当日管理人,班主任,及午餐后按序任课的教师。 2、一旦发现学生有中毒迹象,发现人应立即通知学校当日值日行政或校长本人,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 3、值日行政或校长在得知消息后,应迅速通知全校各年级各班、校医务室和伙食团已发现的情况,并迅速采取措施一面做恰当的应急处理,一面注意观察中毒的学生面积与中毒的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4、各班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一面注意观察中毒的学生范围与中毒的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 5、伙食团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迅速回收已发出的食品,保护食品,以备检查。 6、校医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分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初步救护措施,减少伤害。 7、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有关责任人必须在3小时之内报告重庆市渝中区基建保卫科。 二、学生食物中毒决策预设 1、通过观察分析,确认中毒学生属个别情况,首先应并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同时一边通知该生家长,一边

责任班主任与校医迅速将该生送往最近处的正规医院治疗。 2、通过观察分析,确认中毒学生范围较大,首先应迅速通知120紧急救护;迅速通知110采取措施,实施紧急保卫,以免引发社会恐慌;并采取措施作中毒应急处理,减少伤害。 3、学校保卫人员要迅速控制校大门,严防别有用心者进一步扩大事态。 三、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注意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变化;保障营养、水分供应,催吐,可刺激患者咽喉部催吐,并及时送至医院。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变质蔬菜中毒: 中毒后应及时引吐,口服硫酸镁导泻,尽量排泄毒物;置中毒者于通风良好处,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鼓励中毒者多饮水,有紫绀和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严重者送医院。 ◆毒蕈蘑菇中毒: 催吐、洗胃或服用活性炭或浓茶水。无腹泻者口服硫酸镁导泻。同时可服用肝泰乐、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保肝药;出血者采用维生素K、止血定、维生素C等控制出血;送往医院救治。 ◆四季豆中毒: 首先立即引吐,尽量吐出部分含毒物的食物和胃内容物,必要时洗胃、导泻;严重者送往医院。

【K12学习】《预防食物中毒》教学设计

《预防食物中毒》教学设计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设计 涪城区金峰小学江章富 【教学内容】地质版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第11课“预防食物中毒”P40---43。【设计意图】近年来,中小学特大群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育部专门对各学校提出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做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范工作。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哪些东西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并掌握预防食物中毒方法及中毒后应急处理常识。【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鉴别能力; 2、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常识和方法,学习处理食物中毒的简单方法; 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1、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准备】 有毒食物的图片或实物、案例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案例、症状、后果 1、介绍了我国20XX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2、利用卡通图介绍食物中毒后在医院处理的情形。 3、适当播放一些网络上报道过的一些食物中毒重大事件。二、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以上教师点拨即可。三、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分组讨论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40-41的卡通图片和刚看的视频案例查找原因。、全班互动交流食物中毒的原因1、食品加热不充分或未煮熟烧透; 1 2、本身具有毒性; 3、半成品放置时间太长; 4、误食混入农药的食品和有毒动植物食品; 5、生食未洗净的食品。、师生进一步归纳食物中毒的原因 1、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加工不当或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食物本身是具有毒性的”,‘‘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归纳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食用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以外,还有哪些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09:20:29.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包睿媛[导读] 摘要:食物中毒发生后,采样是否及时和完整,是否有代表性,是影响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实验室能力和效率是影响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关键。 兴安盟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摘要:食物中毒发生后,采样是否及时和完整,是否有代表性,是影响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实验室能力和效率是影响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关键。为了提高食物中毒原因的查明率,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基于此,本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进行分析。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研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食物中毒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普通大众的身体健康。食物中毒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人们食用了本身携带致病性病原菌的食物,从而引起的一种机体中毒事件。作为一种广泛性、迅速性的现象,如果人们在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出现了食物中毒的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果患者出现食物中毒之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脱水症状,并且随着中毒程度的逐渐深入,脱水症状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帮助人们减少食物中毒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必须做好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以帮助患者寻找出出现食物中毒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而进行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其最主要的关键因素,就是必须进行大量的检测工作,以保证取样的普遍性。简而言之,就是检测人员需要进行检测的相关物品要越多越好,只有这样,能够覆盖所有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病菌和因素,不能放过任何可能。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中心参与处置的细菌性食物中毒(23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学历分布:10例患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18例患者为大专学历,13例患者为高中学历,21例患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食物中毒的时间分布:12例患者于第一季度发病,16例患者于第二季度发病,24例患者于第三季度发病,10例患者于第四季度发病,其中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5例和27例,年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分别为67岁和15岁,均值是(31.52±2.15)岁。 1.2检验方法 1. 2.1建立应急预案,准备各项材料应预先对实验室的食物中毒检验员进行建立,准备采集样品所需的材料,对常用的培养基、生化管及常用的血清准备齐全。 1.2.2现场调查患者应该对《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里的各项内容进行填写,对于发病较早或较为严重的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观察其是否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同一时间就餐但未中毒的患者也进行调查,进而排除别的中毒原因;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询问,注意治疗结果是否出现异常。 1.2.3样品采集找到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对中毒现场进行检查,评价是否还有残余的中毒食物,并进行采样;其中液体样品进行涂片,固体样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涂片,进行染色;在镜下观察染色情况或动力情况,判断其属于哪种细菌。 1.2.4增菌增菌可将样品中菌量较少的病原菌检出,也可以使服药患者样品中被抗生素抑制的细菌获得复苏和达到增加菌量的作用。在处置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际工作中,肛拭子稀释液可以略过增菌而直接涂抹平板,以缩短检验周期。呕吐物、剩余食品病原菌相对较少,其增菌后再检验对提高检出率是有必要的。 1.2.5优势菌的观察对采集的液体样品直接涂片、固体样品用生理盐水磨匀后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下观察染色反应、形态一致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细菌;同时暗视野下观察动力。根据形态、染色反应、动力可初步判断属哪类细菌,对下一步确定检验思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粪便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的理想样本,由于病原菌含量多,直接选用选择性培养基也可较易分离到病原菌,在次日的第一时间观察结果。呕吐物、剩余食品杂菌含量多,病原菌菌落在平板上相对较少,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粪便培养结果,确定可疑典型菌落。 生化试验传统的生化鉴定采用双歧索引法,该法较烦琐、检测周期长,不能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现多采用数码法,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用的有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弧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和rRNA第Ⅰ超科细菌数值编码鉴定系统(Rr1-11)等。 1.2.6血清学凝集试验在血清学凝集实验中,确保血清的有效性十分关键,一旦效价不佳或者吸收不充分便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出错。如果血清不凝或是凝集的结果不符合判定的应符合某一细菌的形态、培养、生化时,这时不可轻易对结论进行否定,而是应通过其它批号或其它生物制品所的血清进行对照。值得一提的是,在鉴定副溶血弧菌及志贺氏菌的过程中应该对K抗原的阻断凝集予以特别关注,除了比较熟悉的K抗原与Vi抗原之外,M抗原和O5抗原在沙门氏菌的鉴定中具有阻断凝集作用。 1.3统计分析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构成比,数据应用SPSS13.0处理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具有由专人收集并于SPSS18.0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借助均数加减平方差表述,并利用t值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借助率(%)表述,并利用值进行检验,最终检验结果显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2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16.13%,由志贺菌引起的患者有3例,所占比例是4.84%,由变形杆菌引起的患者有5例,所占比例是8.0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是9.68%,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患者有5例,所占比例是8.06%,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患者有15例,所占比例是24.19%,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患者有7例,所占比例是11.29%,其他11例患者引起原因尚不明确。通过检验可知,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 3讨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者熟食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食用后引起中毒。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 1、引起沙门菌中毒的食物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畜肉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家畜、家禽在宰杀前感染了沙门菌,使肌肉和内脏含有大量活菌,是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主要来源。家畜、家禽在宰杀后其肌肉、内脏接触含沙门菌的粪便、污水、容器或带菌者也会感染沙门菌。蛋类可因家禽带菌而感染;患有沙门菌的奶牛其奶中可能带菌,而健康奶牛的奶在挤出后也可受到带菌奶牛粪便或其它污染物的污染。水产品可因水体污染而带菌。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4-48小时,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1日数次至10余次,腹痛多在上腹部或脐周绞痛。一般预后良好,老弱儿童及重症者如不及时救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 3、防治措施 对中毒病人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补液,重症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采用镇静、升压或抗休克等特殊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烹调食物要烧熟煮透,肉块不宜过大;禽蛋须煮沸8分钟以上以杀死沙门菌;加工冷荤熟肉时要生熟分开;食品应低温冷藏;不购买及食用来源不明或病死的牲畜肉。 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目前由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水产品污染在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中呈上升趋势。该菌不耐热,95℃加热1分钟即可死亡;对酸敏感,用食醋处理5分钟可将其杀灭。 1、引起中毒的食物 夏秋季节尤其是7-9月份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易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及其盐渍食品、禽蛋等,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带菌生食品、带菌容器等的污染。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可随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内生长繁殖,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20小时。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其后腹痛加剧,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特点,并出现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常出现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畏寒、发热;病程一般为3-4天,预后良好。

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论文

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 【摘要】目的:对1起由多细菌性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 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受检者46人,其中6份肛拭中4份及拌牛百页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30份剩余的熟食卤菜中14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4份副溶血性弧菌、12份溶藻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病原菌;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 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93- 01 to search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multiple pathogen yang ying(anyue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chuan anyue 64235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1 case the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multiple pathogen with epidemiology.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foodborne disease investigation and registration form and gb / t4789” method”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results the subjects of 46 people, of which 6 anal swab in 4 and mixed the ox tripe in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0-04-09T06:41:53.34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0期作者:陈相君[导读] 在发生患者食物中毒之后,检查人员不仅需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及治疗对策,还需要第一时间找出中毒的原因。 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 636350在发生患者食物中毒之后,检查人员不仅需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及治疗对策,还需要第一时间找出中毒的原因。而正确、高 效的出具检验报告,就能够给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将传染源进行有效的切断,对于及时预防以及治疗有重要作用。所以,做好快速检验就很重要,本文就分析了快速检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检验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要确保快速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对检验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的各个环节和基本技术,还需要及时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以及方法。在工作中要思路清楚,能够随时进行快速检验工作。检验人员还需要对不同食物中毒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比如,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引起中毒常见可疑食品和预防对策,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达到快速检验的目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基层医务工作者因为检验能力的限制,在工作中就需要坚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让他们的快速检测能力可以得到加强。 2、实验室的日常准备工作 食物中毒是一种突发性的事件。所以,检验人员就需要注重做好平日里的准备工作,这样在出现食物中毒事件之后才能够随时出发应对。检验人员要依据所在地区食物中毒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准备好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检测所需要的相关采样仪器、器材、物品等,如,镊子、增菌培养基、诊断血清、培养瓶、生理盐水等。 3、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样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还有检出率的高低,所以,在快速检验中就需要遵循整体原则,即“及时、有效、全面、无菌”,检验人员需要和流行病学医生共同进入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现场,对引起这种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以及原因进行分析,采集有关的有效样本。一般经常见的样本如盛装食品容器、呕吐物、加工食品环境、大便、水样、肛拭子等。只有确保及时的采样,才可以提升检出率,要是采集不到需要的样本或采样,那么自然就检测不出致病菌。患者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后,几乎不会在肛拭子中检查出致病菌。检验人员在接到中毒报告之后就需要马上赶到现场,全面的进行样本采集。对于样本的保存也很重要,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致病菌,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采集保存方法,包括:第一,呕吐物、剩余食品、大便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无泄露,然后放到无菌容器中实施冷藏保存。有一些食品样本需要作为活菌计数以及分离培养。还应该在现场接种有关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增菌液。尤其是食物中毒出现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如果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在采样和现场调查处理之后在回到实验室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多个小时。使用现场接种的方法,在返回到实验室后增菌和分离培养的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时就能够进行快速的分离以及鉴定操作,这样和常规检验流程相比,出具的报告效率会更快,能够节省一天时间。第二,肛拭子。使用该方法采集样本,要确保准确性就需要依据原则进行,要实施直接分离和增菌双重培养。如果无法明确是何种细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就需要选择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在他们服药之间重复进行肛拭子采集,并且将采集到的样本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平板和增菌液中,防止产生漏检的问题。如果没有采集到剩余食品,那么这种情况下肛拭子标本就有重要作用,如,食品的加工环境、盛放容器,需要进行及时的采集。 4、致病菌分离、鉴定方法 在检验致病菌时,运用的方法通常都是国家标准方法或被广泛认可的成熟的方法,依据相应的原则,通过多种检验思路和方法,对各种细菌进行同时检测。实验室的条件要是允许,可以运用仪器进行操作,比如,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这样就可以自动的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今年食物中毒的事件越来越少,人们对这方面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食物中毒的时候,并不会立马表现出来。都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会慢慢的出现头晕发热的症状。一旦有这种情况就要立即送到医院救治,不要以为只是单纯的身体不适。救治的过程是不能耽误任何时间的,否则会错过最佳的营救时间。 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判断,这起中毒属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判断依据: 1、潜伏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短的在4小时,长的可在48-72小时发病。上述病历,发病基本上都在12-24小时。 2、发病表现。发生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脱水等这是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胃肠炎性的典型症状。 3、发病情况。就餐者均发病,为就餐者未发病。属于食物中毒的特点,呈爆发性。 4、生化检验情况。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二是控制细菌繁殖,三是杀灭细菌。 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

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食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弧菌。 (2)将分离的菌体与6名中毒病人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其滴定度仅为10~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 (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mL的生理盐水,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一节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 WHO指出:凡是通过摄入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二、食物中毒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2)发病与食物有关。 (3)中毒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中毒食品 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2)真菌性中毒食品 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动物性中毒食品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4)植物性中毒食品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大麻油等)。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 (5)化学性中毒食品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2008年,卫生部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5.8%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和食物: 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梭菌(发酵制品、肉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水产品、乳制品、冷藏食品)、大肠杆菌O157:H7(肉制品)等。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2、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以5~10月较为多发,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 3、动物性食品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禽肉、鱼、乳、蛋类。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则易出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全国6类食品中三种致病菌连续监测阳性率变化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2、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有繁殖的机会 3、食用前未加热或未彻底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