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知识点储备,推荐文档

(完整)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知识点储备,推荐文档
(完整)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知识点储备,推荐文档

第一章:概述

1、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2、算法的几个基本特征:能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第二章:数据结构

1、逻辑结构: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据模型。

2、物理(存储)结构: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可分为以下四种: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空间连续)、链式存储结构、索引结构、散列结

3、数据结构的运算是指对数据结构中的结点进行操作的集合,包括插入、删除、更新、检索、排序等。

4、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5、有时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数据的属性)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项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不可分割

6、顺序存储结构:通常定义一维数组来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空间

7、顺序表的插入

异常处理:(m为线性表的空间大小,n为线性表的长度<=m,插入的位置为i,i表

示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

⑴当存储空间已满(即n=m)时为上溢错误,不能进行插入,算法结束;

⑵当i>n时,认为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即第n+1个元素之前)插入;

⑶当i<1时,认为在第1个元素之前插入

函数的代码实现:

void insert(int *v,int m,int n,int i, int b)

{

int k;

if(n==m) cout<<”出现上溢错误!”<

if(i>n) i=n+1;

if(i<1) i=1;

for(k=n;k>=i;k--)

{

v[k]=v[k-1];

v[i-1]=b;

n=n+1;

}

}

8、顺序表的删除

异常处理:

⑴当线性表为空(即n=0)时为下溢错误,不能进行删除,算法结束;

⑵当i<1或i>n时,认为不存在该元素,不进行删除。

函数的代码实现:

void delete(int *v, int m,int n, int i)

{

int k;

if(n==0) cout<<”出现下溢错误!”<

if((i<1)||(i>n)) cout<<”线性表里不存在该元素,不进行删除操作!”<

v[k-1]=v[k];

n=n-1;

}

9、栈(相当于一个井)的相关概念

⑴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⑵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

⑶栈底不允许插入与删除

10、队列(相对于排队买饭)的相关概念

⑴先进先出

⑵队尾允许插入

⑶对头允许删除

11、链式存储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域和指针域

12、单链表的插入函数实现

在包含元素x的结点前插入新元素b

void insert(int x,int b)

{

node *p,*q;

p=new node;

p->number=b;

if(head==NULL)

{

head=p;

p->next=NULL;

}

if(head->number==x)

{

P->next=head;

Head=p;

}

q=head;

while((q->next!=NULL)&&(((q->next)->number)!=x)) q=q->next;

p->next=q->next;

q->next=p;

}

13、单链表的删除函数实现

删除包换元素x的结点

void delete(int x)

{

node *p,*q;

if(head==NULL) cout<<”没有要删除的元素!”<

if((head->number)==x)

{

p=head->next;

delete head;

head=p;

}

q= head;

while(((q->next)!=NULL)&&(((q->next)->number)!=x))

q=q->next;

if(q->next==NULL) cout<<”没有要删除的元素!”<next;

q->next=p->next;

delete p;

}

14、循环链表的插入函数实现

在包含元素x的结点前插入新元素b

void insert(int x,int b)

{

node *p,*q;

p=new code;

p->number=b;

q=head;

while((q->next!=NULL)&&(((q->next)->numbe)r!=x))

q=q->next;

p->next=q->next;

q->next=p;

}

15、循环链表的删除函数实现

删除包含元素x的结点

void delete(int x)

{

node *p,*q;

q=head;

while((q->next!=NULL)&&(((q->next)->number)!=x))

q=q->next;

if(q->next==head) cout<<”没有要删除的元素”<

p=q->next;

q->next=p->next;

delete p;

}

16、单链表与循环链表的区别

⑴单链表的头指针指向线性表第一个元素的结点;而循环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表头结点的指针域指向链表的第一个结点。

⑵单链表的最后结点的指针域为空;而循环链表最后结点的指针域指向表头结点.

17、下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以行为主压缩)

(以列为主压缩)

18、对称矩阵的压缩

19、索引存储的方式

顺序—索引—顺序、顺序—索引—链接、链接—索引—顺序、链接—索引—链接

20、二叉树的性质

⑴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⑵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深度即为层数)

⑶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⑷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21、满二叉树是指每层的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满的不行不行的了,完全二叉数是指最后一层必须是从左至右的顺序断了线的,其余层都是满的。

22、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续遍历(前中后对应的是根结点的访问顺序)

前序遍历:先根结点,再左再右

中序遍历:先左,再根结点,再右

后续遍历:先左,再右,再根结点

23、若给出三种遍历中的任意两种遍历,要求写出第三种遍历,思路如下:

先正确画出对应的二叉树,根据已给条件进行验证,最后写出第三种遍历

24、三种遍历的程序实现

⑴前序遍历

void qian_ma()

{

node *p;

p=BT;

pre(p);

cout<

}

static qian(node *p)

{

if(p!=NULL)

{

cout<number<<””; qian(p->lchild);

qian(p->rchild);

}

}

⑵中序遍历

void zhong_ma()

{

node *p;

p=BT;

zhong(p);

cout<

}

static zhong(node *p) {

if (p!=NULL)

{

zhong(p->lchild);

cout<number<<””; zhong(p->rchild);

}

}

⑶后续遍历

void hou_ma()

{

node *p;

p=BT;

hou(p);

cout<

}

static hou(node *p)

{

if (p!=NULL)

{

hou(p->lchild);

hou(p->rchild);

cout<number<<””;

}

}

25、有序树转二叉树最最简便的方法

对于有序树中的每一个结点,保留与其第一个子结点(即最左边的子结点)的链接,断开与其他子结点的链接,且将其他子结点依次链接在第一个子结点的右边。

26、private后边的叫数据成员(私有变量),public后边的叫成员函数,其中函数名与类名完全相同,并且无返回值(void也不能加)的叫构造函数,这个知识点老师说占4分的分值,而且老师还说一打眼就可以看出答案来的,方法我都告诉小超了呢。

第三章:查找与排序

1、无序表只能用顺序查找,有序表可用对分查找,分块查找时,各子表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互相不等,但要求后一个子表中的每一个元素均大于前一个子表中的所有元素。

2、查找效率比较:顺序查找<分块查找<对分查找<哈希表查找

3、有序表的插入函数

void insert(int *v,int m,int n, int x)

{

int k;

if(n==m) cout<<”出现上溢错误!”<

k=n-1;

while(v[k]>x)

{

v[k+1]=v[k];

k=k-1;

}

v[k+1]=x;

n=n+1;

}

4、有序表的删除函数

void delete(int *v, int m,int n, int i)

{

int k;

if(n==0) cout<<”出现下溢错误!”<

if((i<1)||(i>n)) cout<<”线性表里不存在该元素,不进行删除操作!”<

v[k-1]=v[k];

n=n-1;

}

5、有序表的对分查找函数

int search(int x,int n)

{

int i,j,k;

i=1;

j=n;

while(i<=j)

{

k=(i+j)/2;

if(v[k-1]==x) cout<

if(v[k-1]>x) j=k-1;

else i=k-1;

}

return(-1);

}

6、冒泡排序的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原理:相邻两个元素比较大小,要是大,往后移,要是小,不要动,这样每进行一次就可以把最大的那个移到末尾了

程序实现:

void maopao(int *s,int n)

{

int i,j;

int temp;

for(i=1;i

for(j=0;j

if(s[j]>s[j+1])

{

temp=s[j];

s[j]=s[j+1];

s[j+1]=temp;

}

}

7、快速排序的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原理:我明白快速排序了,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已经明确说了将第一个元素作为关键字,所以这样的话,将第一个元素设为p(k),并将p(k)的值赋给T,然后设置两个指针i和j分别指向表的起始与最后的位置。反复作以下两步:

⑴将j逐渐减小,并逐次比较P(j)与T,直到发现一个P(j)

⑵将i逐渐增大,并逐次比较P(i)与T,直到发现一个P(i)>T为止,将P(i)移到P(j)的位置上。

上述两个操作交替进行,直到指针i与j指向同一个位置(即i=j)为止,此时将T移到P(i)(即P(j))的位置上。

程序实现:

void quick(int *p,int n)

{

int m,i;

int *s;

i=split(p,n);

quick(p,i);

s=p+(i+1);

m=n-(i+1);

quick(s,m);

}

static int spilt(int *p,int n)

{

int i,j,k,l;

int T;

i=0; j=n-1;

T=p[0];

while(i!=j)

{

while((i=T))

j=j-1;

if(i

{

p[i]=p[j];i=i+1;

while((i

i=i+1;

if(i

{p[j]=p[i];j=j-1;}

}

}

p[i]=T;

return(i);

}

8、简单插入排序的原理及程序实现

原理:就是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往前插到它应该在的位置就好啦,还是蛮实用的嘛程序实现:

void insert(int *p,int n)

{

int j,k;

int t;

for(j=1;j

{

t=p[j];

k=j-1;

while((k>=0)&&(p[k]>t))

{p[k+1]=p[k];k=k-1;}

p[k+1]=t;

}

}

9、希尔排序的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原理:每间隔一定数量的元素之间进行比较和互换,慢慢减小这个间隔,直到间隔为1时,进行一次插入排序就搞定了。

程序实现:

void shel(int *p,int n)

{

int k,j,i;

int t;

k=n/2;

while(k>0)

{

for(j=k;j<=n-1;j++)

{t=p[j];i=j-k;

while((i>=0)&&(p[i]>t))

{ p[i+k]=p[i];i=i-k;}

p[i+k]=t;

}

k=k/2;

}

}

10、简单选择排序的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原理: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需要扫描n-1遍,每一遍扫描均从剩下的子表中选出最小的元素,然后将该最小的元素与剩余子表的第一个元素进行互换。

程序实现:

void select(int *p,int n)

{

int i,j,k;

int d;

for(i=0;i

{

k=i;

for(j=i+1;j

if(p[i]

if(k!=j)

{d=p[i];p[i]=p[k];p[k]=d;}

}

}

11、堆排序的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这个有点复杂,你只需要记住两句话就可以啦,一是堆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二是堆中所有根结点一定是大于其对应的叶子结点的。

12、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及特性

概念: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不小于根结点的值。特征:中序遍历二叉排序树即可得到有序数列。

13、给定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

第1个你就放在根结点就可以啦,然后放第二个的时候你就看如果是大于根结点的话放在右子树,如果是小于根结点的话就放左子树,整体如此,局部也是一样,最后还要检查一下哦,按照一定的顺序检查,还是很好玩的呢。

14、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方法:给你一个数,怎么在二叉排序树中找到它呢?从上往下比较呗,真的很神奇呢,啦啦啦

第四章:资源管理技术

1、多道程序设计: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2、相对地址(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概念

相对地址: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

绝对地址:即为物理地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地址

3、虚拟存储的意义:扩大逻辑内存

第五章:数据库

温馨提示:该部分因为考点较为明确,所以不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考题类型进行整理。本章考题占20分,分为两个题型,对表的操作、对表中数据的操作。

一、对表的操作

例:创建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年龄,所在系),学号为字符类型,8个字符长,学号为该表关键字;姓名为字符类型,10个字符长;年龄为整型,可以不输入值;所在系为字符型,12个字符长,允许不输入值

CREAME TABLE S(

SNO CHAR(8) PRIMARY KEY,

SNAME CHAR(10) NOT NULL,

AGE INT,

DEPART CHAR(12)

);

例:学生信息表S没有记录学生性别,修改表结构,增加“性别”列SEX,此列为字符型,长度为2

ALTER TABLE S ADD SEX CHAR(2)

例:将学生表S姓名SNAME列字符长度修改为20

ALTER TABLE S MODIFY (SNAME CHAR(20));

例:删除S表

DROP TABLE S

二、对表中数据的操作

有如下表

Employee(emp_id, name, dept, salary, skill)

雇员(雇员编号,姓名,所属部门,工资,技能)

雇员编号为关键字,写出满足下面要求的SQL语句:

1)查询全部雇员所属部门的信息;

SELECT dept FROM Employee;

2)查询工资在2000-3000范围内雇员的姓名和所属部门以及工资数

SELECT name,dept,salary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BETWEEN 2000 AND 3000

3)查询“销售”部门雇员的姓名和技能

SELECT name,skill FROM Employee WHERE dept=”销售”;

(4)统计雇员总数

SELECT COUNT(*) FROM Employee;

5)多表联合查询

SELECT [ DISTINCT ] 列名[, 列名]

FROM 表名1 [ JOIN 表名2 ON 连接条件 ]

[ WHERE 行选择条件 ]

[ GROUP BY 列名 ] [ ORDER BY 列名ASC(升序)或 DESC(降序)

6)更改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

更改:例:将9811102同学的J03课程成绩加5分

UPDATE SC SET G=G+5 WHERE SNO=‘9811102’ AND CNO=“J03“;

插入:例:向课程表中增加一条新的课程记录

INSERT INTO C VALUES(“J05“,”C语言“);

删除:例:删除C表中的“数据库”课程记录

DELETE FROM C WHERE CNAME=“数据库”;

第六章:编译技术

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

词法分析程序

语法分析程序

加工程序

优化修饰部分

装配程序或链接程序

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 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 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 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 z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事实性。 2.等级性。 3.可压缩性。 4.可扩散性。 5.可传输性。 6.共享性。 7.增值性和再生性。 8.转换性。 1.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具有记忆的能力。 3.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1.5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人员 2.数据 3.设备 4.程序 5.规程 1.6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 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 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 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 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 系班级姓名成绩 得分评卷 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数据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 的、存储结构以及 三方面内容。 2.当对一个线性表经常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 宜采用存储结构;而经常进行的是访问操作,而很少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宜采用存储结构。 3.在线性结构中,首结点有个前驱结点, 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个前驱结点。4.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 除的线性表称为;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称为。 5.一个8阶的下三角矩阵B按行优先顺序压缩存储 第2页,共19页

6. 第3页,共19页

7. 8.操作系统通过记载、跟 踪、控制进程的执行,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作业调度程序是从处于状态的作业中选取一个作业并把它装入主存。 12A.软件生命周期瀑布模型一般可分为问题分析、、、 和软件维护五个阶段。 , 得分评卷 人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int *p=&x; B. int *p=x; C. int p=&x; D. int *p=*x; 2. int a[ ]={1,2,3,4,5},b[5],*p; 则下列语句中不 正确的语句是()。 A. p=b+1; B.p=&a[3]; C. p=a; D.b=a; 3. 设有以下说明语句 struct node{ int a;float b;};struct node node1,node2,*pnode; 则下列语句中正确是()。 A. node1=node2; B. 第4页,共19页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后题答案

数据结构习题答案 第一节概论 一、选择题 1.要求同一逻辑结构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 A.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的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2.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 (1) )以及它们之间的( (2) )和运算的学科。 (1) A.操作对象 B.计算方法 *C.物理存储D.数据映像 (2) A.结构 *B.关系 C.运算 D.算法3.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是( (1) )的有限集合,R是D上( (2) )的有限集合。 (1) A.算法 *B.数据元素 C.数据操作D.逻辑结构 (2)A.操作 B.映像 C.存储 *D.关系4.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部结构和外部结构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取 B.顺序存取 C.索引存取 D.Hash 存取 6.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7.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1) ),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2) )等五个特征。 (1) 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某一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8.线性表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要求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必须是连续的 C.一定是不连续的 *D.连续不连续都可以 9.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式存储结构*B.二维数组是它的每个数据元素为一个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10.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以下四类基本的逻辑结构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工厂供电知识点总结

填空 1、工厂供电就要满足: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等基本要求。 2、表征电能质量的几个指标有:电压、频率、供电连续可靠及谐波等。 3、工厂供电中的电压除了380/220V以外,还有:660V、3kV、6kV、10kV等电压。 4、低压配电系统,按其保护接地型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 5、短路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原因:电气绝缘损坏、误操作、鸟兽害和其它等。 6、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有:欧姆法、标幺制法、短路容量法 7、产生电弧的游离方式有:热电子发射、强电场发射、碰撞游离和热游离。 { 8、交流电弧的特点是:每半周电弧过零点一次,即电弧自动熄灭一次。 9、在电缆线路中的校验项目中,电缆是不要校验动稳定,这个由厂家来保证。 10、发电厂是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的工厂。 11、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短路等几种形式。 1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_两_个独立电源供电外,还须备有应急电源_ ,并严禁其他负荷接入。 13、各种高低压开关属_一_次设备。 14、跌落式熔断器属于_非限流式__熔断器。 … 15、防雷装置所有接闪器都必须经过_引下线_与__接地装置__相连。 16、真空_断路器适用于频繁操作、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 17、在三相短路电流常用的计算方法中,标幺制法_适用于多个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 18、在工厂电路中,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电流互感器_和_电压互感器_完成的。 19.我国规定的“工频”是50Hz,频率偏差正负,电压偏差正负5% 。20.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主要有电压、频率和波形。 21.高压断路器具有能熄灭电弧的装置,能用来切断和接通电路中正常工作电流和断开电路中过负荷或短路电路。 ( 22.短路的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发生单相短路可能性最大。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最大,因此造成的危害最大。 23.在三相四线制的接地中性线上,不允许装接熔断器。 24.变压器的零序过流保护接于变压器中性点的电流互感器上。 25.任何运用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均视为带电设备。 26.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侧空载时,变压器铁心所产生的损耗叫空载损耗,又称铁损。 27.电压互感器能将高压变为便于测量的100 V电压,使仪表等与高压隔离。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栈是特殊的线性表,须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存储其元素。() 3、引入虚拟存储技术后,逻辑内存总容量是由地址总线的位置确定的。() 4、编译程序是一种常用应用软件。() 5、顺序文件和链接文件的长度都可以动态变化。() 6、在文件系统中采用目录管理文件。() 7、允许多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系统。() 8、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是构成一个进程的三要素。() 9、黑盒测试时,既要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又要考虑其外部特性。() 10、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都要用PAD图形工具。() (参考答案:1~10:ABABB ABAB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 A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C网络操作系统D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配到必要资源并获得了处理机时的进程的状态称为()。 A就绪状态B执行状态C等待状态D阻塞状态 3、利用通道技术可以在()之间直接交换数据。 A内存与CPU B 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设D内存、CPU和外设三者4、以下的准则中哪个不是软件设计的准则()。 A编程语言选择准则B信息屏蔽准则 C结构化和模块化准则D抽象准则 5、有一数列:97657613294958经过一趟排序后得到: 65971376294958请问使用的是何种排序方法?() A简单插入排序B冒泡排序C2路归并排序D快速排序 (参考答案:DBCAC)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十九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目前,用于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软件测试。() 2、使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期间不需要CPU干预。() 3、线性顺序队列会产生“假溢出”,而线性循环队列则不会。() 4、对同一种算法,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运行速度快。() 5、在线性表中,数据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和链接两种。() 6、进程由程序块、文件控件块和数据块三部分组成。() 7、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派生类只能从一个基类产生。() 8、操作系统是用户和硬件的接口。() 9、个人计算机中可配置的最大内存容量受地址总线位数的限制。() 10、软件维护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软件配置不全。() (参考答案:1~10:A、A、A、B、A、B、A、A、A、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软件技术基础重点总结

第一章 1.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要做哪些事(算法对数据的操作)二是决定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控制结构) 2.算法的基本特征:(1)能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评价的标准(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5.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6.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与问题规模相关 7.对于一个固定规模,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可能与特定的输入有关用①平均性态(平均时间复杂度)②最坏情况复杂性(最坏时间复杂度)来描述 第二章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①分析数据的特征②选择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③在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2.数据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前后件的关系,与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3.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 4. 5. 6.线性表:n(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线性表特点:均匀性 有序性除了第一个元素, 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除了最后一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后继 7.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线性表中的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 8.顺序表:将线性表中的元素相继存放在一个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存储结构:数组;特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逻辑上相邻,物理上相邻;存取方式:随机存取。 9.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表尾称为栈顶(top),表头称为栈底(bottom)。 10.栈的物理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 11.队列:一种特殊的线性表,遵守FIFO(First In First Out)规则。队列的数据元素重视从表末尾加入,从表头取出。队列的物理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用链式存储结构。 12. front 13.循环队列区分队空队满长采用两种方法①增加一个标志位S;S=0 队空 S=1且rear==front 队满 14.程序中front==(rear+1)%MAXSIZE来判断队满 15.二叉树的性质:①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i≥1)②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 -1个结点(k≥1)③对任何一颗二叉树T,如果其叶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④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 n+1⑥在编号完全的完全二叉树中,编号为i的结点,若存在做孩子,则其编号为2i;若存在有孩子,则其编号为2i+1;若存在父结点,则其编号为i/2 16.图是对结点的前驱和后继个数不加限制的数据结构。有向图:图中每条边都是顶点的有序对。无向图:图中每条边都是顶点的无序对。 17.顶点间的关系边可描述为顶点的偶对,边是无序的。弧:顶点间的边是有序的。弧头:弧的终点(方向前方)。弧尾:弧的起始点称为弧尾(方向后方)。Vx(弧尾)→Vy弧头 18.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是以该顶点为一个端点的边的条数。有向图中有入度和出度。 19.路径:从顶点Vx到顶点Vy的顶点序列称为从Vx到Vy的路径。路径的长度是该路径上边或弧的数目。 20.连通图:在无向图中,若每一对顶点间都有路径,称此图是连通图。 第三章 1.平均查找长度(ASL):与关键字进行比较的平均次数。它是用来评价一个算法好坏的一个依据。顺序查找优点对结点的逻辑次序和存储结构无要求;缺点ASL较长。 2.二分查找的先决条件是查找表中的数据元素必须有序。优点:ASL≤log2 n;缺点:因要求有序,所以对所有数据元素按大小排序是非常费时的操作。 3.分块查找又称索引顺序查找,这是顺序查找的一种改进方法。优点:插入、删除操作方便;只要找到对应的块,在块中任意位置操作均可。缺点:索引表增加了辅助存储空间。 4.哈希查找也成为散列查找,哈希查找则是通过计算存储地址的方法进行查找的。 在哈希元素(地址)求解过程中,不同关键字值对应到同一个存储地址的现象称为冲突。即关键字K1≠K2,但哈希函数值H(K1)=H(K2)。处理冲突的方法:开放定址法Hi=(H(key)+di) MOD m,再哈希法,链地址法。线性探测再散列di=1,2,…m-1 二次探测再散列di=1^2,-1^2,2^2,…+k^2,-k^2(k≤m/2) 5.快速排序法又被称为“分区交换排序”。按某种方法选取一个元素K,以它为分界点,用交换的方法将序列分为两个部分:比该值小的放在左边,否则在右边。形成{左子序列}K{右子序列}再分别对左右两部分实施上述分解过程。 6.插入排序基本思想:边插入边排序,保证子序列中是排好序的。每次处理将无需数列的第一个元素与有序数列的元素从后往前逐个进行比较,找出插入位置,将该元素插入到有序数列的合适位置中。插入算法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约为n^2/2,因此其时间复杂度为O(n^2),该算法基本稳定,数据基本有序,插入排序速度块。 7.希尔排序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改进方法。排序间隔n/2^k k=1,2,…… 8.选择排序:每次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有序的记录序列的最后(或最前)面,直到全部数列有序。9.堆定义:hi≥h2i,hi≥h2i+1 hi≤h2i hi小于等于h2i+1从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开始往前逐步调整,让每个双亲不大于(或不小于)子女,直到根结点为止。 10.二分法查找效率高,顺序法可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操作灵活,最好是既有二分法的高效率,又有链表灵活性的查找方法。解决之道:二叉排序树。 11.二叉排序树:二叉树为空,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如根结点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所有结点是值均小于根结点值;如根结点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所有结点是值均小于根结点值;根结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排序树。 第四章 1.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响应速度而设计的一套程序的集合。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 2.程序是为解决某个问题用计算机语言或命令设计、编写的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 3.进程就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元。进程的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等待状态。①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一旦分配到CPU,就转为运行状态。 ②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当需要等待某个时间发生才能继续运行时,则转为等待状态;或者由于分配给它的时间片用完,就让出CPU而转为就绪状态。③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如果它等待的时间已经发生,即条件得到满足,就转为就绪状态。 4.线程是一个程序内部的顺序控制流(独立执行的流)。但线程并不是程序,它自己并不能运行,必须在程序中才能运行。 5.存储器(Memory)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并能根据命令提供这些数据的装置。 第五章 1.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特点: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数据结构是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数据操作是在数据结构之上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包括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数据完整性约束是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3.ER图中的四个基本成分:矩形框,表示实体类型;菱形框,表示联系类型;椭圆形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下划线表示键);直线,联系类型与其涉及的实体类型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端部标上联系的种类(1:1, 1:N, M:N) 4.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完整约束条件是数据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数据库中数据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实体完整性: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参照完整性(引用完整性):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元组;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域完整性) 5.视图的作用? ①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②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③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⑤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6.数据库设计步骤? ①需求分析②概念结构的设计③逻辑结构的设计④物理结构的设计 7.sql语言 ①建立一个“学生选课”表SC,它由学号Sno、课程号Cno,修课成绩G组成,其中(Sno, Cno)为主码。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5) , Cno CHAR(3) , G int, Primary key (Sno, Cno)); ②增加列基本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ADD 列名类型; ALTER TABLE S ADD ADDRESS V ARCHAR (30) 修改列基本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MODIFY 列名类型; ALTER TABLE S MODIFY SA SMALLINT; 删除列基本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DROP 列名; ALTER TABLE S DROP UNIQUE(Sn); ③DISTINCT短语的作用范围是所有目标列 查询选修课程的各种成绩SELECT DISTINCT Cno,Grade FROM SC; ④查询所有(不)姓刘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 SELECT Sname,Sno,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NOT)LIKE ‘刘%’; ⑤使用谓词IS NULL 或IS NOT NULL,“IS NULL” 不能用“= NULL” 代替 查询缺少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⑥使用ORDER BY子句可以按一个或多个属性列排序升序:ASC;降序:DESC;缺省值为升序 查询选修了3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降序排列。 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3 ' ORDER BY Grade DESC; ⑦查询有3门以上课程是90分以上的 学生的学号及(90分以上的)课程数 SELECT Sno, COUNT(*) FROM SC WHERE Grade>=90 WHERE是选择记录的条件; GROUP BY Sno HA VING是选择分组的条件,且 HA VING COUNT(*)>=3; 必须和GROUP BY一起使用 ⑧求学生学号、姓名、选修课程名、成绩。 SELECT Student.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c19842544.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c19842544.html,o;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四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顺序表和线性链表的物理存贮形式都是顺序存贮。( 1 ) 2. 数据类型是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2 ) 3. 如果通过软件测试没有发现错误,则说明软件是完全正确的。( 3 ) 4. 快速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4 ) 5. 不同进程之间的动作在时间上不能重叠。( 5 ) 6. 分区式存储管理能够进行存储空间共享。( 6 ) 7. 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都可以非连续存放。( 7 ) 8. 中断处理一般分为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两个步骤。前者由软件实施,后者主要由硬件实施。( 8 ) 9. 在C++语言中,“重载”表达了最简单的多态性。( 9 ) 10.进程调度根据一定的调度算法,从等待队列中挑选出合适的进程。( 10 ) (参考答案:1~10:ABBAB BABAB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在数据结构中,一个存储结点存放一个(11 )。 11 (A) 数据项(B) 数据元素(C) 数据结构(D) 数据类型 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存储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12 )。 12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3.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13 )分配。 13 (A) 虚拟(B) 共享(C) 独占(D) 物理 4. 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14 )。 14 (A) 分时操作系统(B) 实时操作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D) 批处理操作系统 5.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15 )。 15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时间片用完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等待某一事件 (参考答案:BBADB)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三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数据在计算机内在中的表示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 1 ) 2. 能影响中断响应次序的技术是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屏蔽。( 2 ) 3. 链表可以随机访问任意一个结点,而顺序表则不能。( 3 ) 4. 作业与进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由用户提交,后者是由系统自动生成。( 4 ) 5. Windows、OS/2、Linux微机操作系统都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5 ) 6.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 6 ) 7. 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都以字符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取。( 7 ) 8. 不定长文件是指字段的长度不固定。( 8 ) 9. 软件工程的三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环境。( 9 ) 10.软件结构是以指令为基础而组成的一种控制层次结构。( 10 ) (参考答案:1~10:AABAB ABBB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若进栈序列为1,2,3,4,且进栈过程中可以出栈,则不可能出栈的序列是 ( 11 ). 11 (A) 1,4,3,2 (B) 2,3,4,1 (C) 3,1,4,2 (D) 3,4,2,1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300084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 40 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先修课程:《C语言》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 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学时) 1)C程序设计(4学时) (1)C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2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时)。 2)数据结构(20学时)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 学时); b.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2学时); c.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 (2学时);

d.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掌握链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学时); e.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1学时)。 (3)非线性数据结构(5学时):了解典型非线性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存储和访问方式。 a.理解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学时); b.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法、树和二叉树的转换方法(2学时); c.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图存储方式(2学时)。 (4)结构查找和排序(4学时):理解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种查找(顺序、二分、分块)和三种排序(简单插入,简单选择和冒泡)方法和实现。 3)操作系统(8学时)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发展的历 程和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2)处理机管理(4学时);理解进程、进程的状态、描述方式、进程控制的手段, 进程的同步和互斥,进程通信和死锁等基本概念,理解进程调度的相关方法。 (3)作业管理(2学时):理解作业、作业的状态、描述方式、作业控制的手段,等 基本概念,理解作业调度的相关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理解一个用户作业提交给计算机之后,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来执行该用户作业的基本流程。 2、实验安排(8学时) 共设置5组实验,分为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上机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课外实验包括3个实验,详细实验内容见实验教学大纲。 三、考核方式 课程最后成绩构成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 实验部分的考核包含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成绩采用实验出勤、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实验程序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软件技术基础》,黄迪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参考资料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试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试题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优点是 CD 。 A. 所有的操作算法实现简单 B. 便于随机存取 C. 便于插入和删除 D. 便于利用零散的存储器空间 2.线性表是具有n 个 C 的有限序列。 A. 表元素 B. 字符 C. 数据元素 D. 数据项 E. 信息项 3.若长度为n 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 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C 。(1≤I ≤n+1) A. O(0) B. O(1) C. O(n) D. O(n 2 ) 4.设A 是一个线性表(a 1,a 2,…,a n ),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则在等概率的前提下,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B ,平均每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A ;若元素插在a i 与a i+1之间(0≤I ≤n-1)的概率为 ) 1() (2+-n n i n ,则平均每插入一个 元素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C ; A. 21 -n B. 2n C. 3 12+n D. 4 13+n 5.下列函数中,按它们在∞→n 时的无穷大阶数,最大的是 D 。 A. log n B. nlog n C. 2n/2 D. n!

6.将下图所示的s所指结点加到p所指的结点之后,其语句应为: D 。 A. s->next=p+1; p->next=s; B. (*p).next=s; (*s).next=(*p).next; C. s->next=p->next; p->next=s->next; D. s->next=p->next; p->next=s; 7.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归并为一个有序表时,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 A 。 A. n B. 2n-1 C. n-1 D. 2n 8.下面的程序段是合并两个无头结点链表(ha和 hb)为一个无头结点链表ha的过程,作为参数的两个链表都是按结点的data域由大到小链接的。合并后新链表的结点仍按此方式链接。请填写下述空框,使程序能正确运行。 1. #define NULL 0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linklisttype; void combine(linklisttype *ha, linklisttype *hb){ linklisttype *h, *p; h = (linklisttype *)malloc(sizeof(linklisttype)); h->next = NULL; p = h;

工厂供电知识点笔记

工厂供电知识点笔记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控制器件和联结导线等四个部分; 2.电路有通路、开路、短路等三种状态。 3.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 4.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即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5.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直流电流。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则称为交流电流。 6.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 、B 之间的电位差,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 点移动到B 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7.电功率是电路元件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发出的电能,P = UI 。 吸收或发出:一个电路最终的目的是电源将一定的电功率传送给负载,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工作所需要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即电路中存在发出功率的器件(供能元件)和吸收功率的器件(耗能元件)。 习惯上,通常把耗能元件吸收的功率写成正数,把供能元件发出的功率写成负数,而储能元件(如理想电容、电感元件)既不吸收功率也不发出功率,即其功率P = 0。 通常所说的功率P 又叫做有功功率或平均功率。 9.电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路元件或设备吸收或发出的电能量,W = P · t =UIt 1度(电) = 1kW · h = 3.6 ? 106 J 。 10.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和电路元件能够长期安全地正常工作,规定了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等铭牌数据。 额定电压——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 额定电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额定功率——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消耗的功率,即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额定工作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也称满载状态。 轻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低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轻载时电气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过载(超载)状态——电气设备或元器件在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过载时电气设备很容易被烧坏或造成严重事故。 11. 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件,电阻定律为S l R ρ =。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一般与温度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C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即 ) (1211 2t t R R R --= α 。 1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关系服从欧姆定律,即U = RI 或 I = U/R = GU 。 其中,电阻R 的倒数G 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13.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为Q = I 2 Rt (焦尔定律)。 14. r R E I += 负载R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 = r ,此时负载的最大功率值为R E P 42 max =。 15.电池组:n 个相同的电池相串联,那么整个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E 串 = nE ,等效内阻r 串 = nr 。 n 个相同的电池相并联,那么整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动势E 并 = E ,等效内阻r 并= r /n 。 16.电阻的串联 16.1.等效电阻: R = R 1 + R 2 + … +R n 16.2.分压关系: I R U R U R U R U n n ===???==2211 16.3.功率分配: 22211I R P R P R P R P n n ===???== 17.电阻的并联 17.1. 等效电导: G =G 1 + G 2 + … + G n 即 n R R R R 1 11121+ ???++= 17.2. 分流关系: R 1I 1 =R 2I 2 = … = R n I n = RI = U 17.3. 功率分配: R 1P 1 = R 2P 2 = … = R n P n = RP = U 2 18.万用表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基础之上的。一般的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交流电压等。 19、电阻的测量 19.1.直接测阻法 采用直读式仪表测量电阻,仪表的标尺是以电阻的单位(Ω、k Ω 或M Ω)刻度的,可以直接读取测量结果。例如用万用表的 Ω 档测量电阻,就是直接测阻法。 19.2.比较测阻法 采用比较仪器将被测电阻与标准电阻器进行比较,在比较仪器中接有检流计,当检流计指零时,可以根据已知的标准电阻值,获取被测电阻的阻值。 19.3.间接测阻法 通过测量与电阻有关的电量,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例如得到广泛应用的、最简单的间接测阻法是伏安法。它是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被测电阻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19.4惠斯通电桥法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电阻,电桥平衡时,被测电阻为312R R R R =。惠斯通电桥 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是一种滑线式电桥,被测电阻为R l l R 1 2x = 。 20.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 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即U A = 0。电路中某一点M 的电位U M 就是该点到电位参考点A 的电压,也即M 、A 两点间的电位差,即U M = U MA 。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00084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 40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 学期 先修课程: 《C 语言》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 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 学时) 1) C 程序设计(4 学时) (1)C 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 2 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学时)。 2)数据结构(20 学时)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 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 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 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 学时); b. 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 2 学时); c. 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 (2 学时); d. 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掌握链 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 学时); e. 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1 学时)。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作业

第二章数据结构概述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A )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取B.顺序存取C.索引存取D.Hash存取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C ),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B )等五个特征。 (1) 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某一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4.线性表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D )。 A.必须是连续的B.部分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不连续都可以 5.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以下四类基本的逻辑结构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 A.集合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有逻辑关系但组织形式松散B.线性结构中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形成一条“锁链”C.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其形态有点像自然界中的树D.图状结构中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二、判断题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数据结构、数据元素、数据项在计算机中的映像分别称为存储结构、结点、数据域。 ×4.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5.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户按使用需要建立的。 √6.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在计算机中实际的存储形式。 ×7.算法和程序没有区别,所以在数据结构中二者是通用的。 三、填空题 1.所谓数据的逻辑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____逻辑关系_____。 2,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______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对数据施加的操作_。3.数据的逻辑结构包括__集合结构___、_____线性结构___、____树型结构_____和__图状结构_____四种类型。 4.在线性结构中,开始结点_____没有______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一个______个前驱结点。 5.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是__可行性___、___确定性___、___有穷性___、___输入__、___输出__。 6.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_____O(n)____。 for (i=1;i<=n;i++) A[i,i]=0; 7.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_____物理______实现。

工厂供电知识点问答第三章

工厂供电知识点问答第三章—1 1、什么叫短路?短路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短路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危害? 短路就是指不同的电位的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部分对地之间的低阻性短接。 短路的原因:绝缘损坏、过电压、外力损伤、违反操作规程、动物造成等。 短路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很高温度、元器件损坏;电压骤停、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停电、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不平衡电流、不平衡逆变磁场、电磁干扰等出现。 2、短路有哪些形式?哪种短路形式的可能性最大?哪些短路形式的危害最为严重? 短路的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发生单相短路可能性最大。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最大,因此造成的危害最大。 3、什么叫无限大容量的电力系统?它有什么特点?在无限大容量系统中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将如何变化?能否突然增大? 无限大容量的电力系统,是指供电容量相对于用户供电系统容量大得多的电力系统。特点是,当用户供电系统的负荷变动甚至发生短路时,电力系统变电所馈电母线上的电压能基本维持不变。在无限大容量系统中发生短路时,由于负荷阻抗和部分线路阻抗被短路,所以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要突然增大。但是由于电路中存在着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因而引起一个过度过程,即短路暂态过程。最后短路电流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4、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各是如何产生的?各符合什么定律?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是因短路后电路阻抗突然减小很多倍,而按欧姆定律应突然增大很多倍的电流。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是因短路电路存在电感,而按楞次定律产生的用以维持初瞬间电路电流不致突变的一个反向抵消i np 且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的电流。 5、什么是短路冲击电流i sh ?什么是短路次暂态电流I"?什么是短路稳态电流I ∞? 短路后经半个周期,i k 达到最大植,此时的短路全电流即短路周期电流。 短路次暂态电流有效值,即短路后第一个周期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i p 的有效值。 短路稳态电流是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完毕以后的短路全电流。 6、什么叫短路计算电压?它与线路额定电压有什么关系? 由于线路首端短路时其短路最为严重,因此按线路首端电压考虑,即短路计算电压取为比线路额定电压U N 高5% 7、在无限大容量系统中,两相短路电流和单相短路电流各与三相短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866.02/3/)3()2(==K K I I ∑ ∑∑++=321)1(3Z Z Z U I K ? (有正序、负序、零序阻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