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正式)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正式)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023-75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 雷电理论

1.1 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级性的电荷

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 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

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 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2 雷电的危害性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不同特点,一般将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几种。其中雷电感应和雷电侵入波是造成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

2.1 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

2.1.1 静电感应

当建筑物顶部或其他导体处于雷云与大地间所形成的电场中时,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就会积聚与雷云下部电荷极性相反的大量电荷。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突然消失,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的电荷来不及立即流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位,这个对地电位差称为“静电感应电压”。

雷击时,除建筑物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外,在输电线路、通讯线路上同样会发生这种现象。由于感应电压,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聚积到一段线路上,成为束缚电荷。当雷云与放电体放电时,雷电通道中的电荷猛烈中和,线路上的束缚电荷变为自由电荷,向导线两边流动,形成感应过电压波。据有关资料介绍,高压输电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可达300~400kV;一般配电线路和通讯线路,虽然悬挂高度较低,漏电较大,

但感应过电压仍可达几十千伏。

2.1.2 电磁感应

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幅值和陡度,在放电通道周围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电磁场。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如果回路中有些地方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局部发热或放电,电磁感应现象还可以使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对设备或建筑物等造成损害。

2.2 雷电侵入波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所产生的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地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据有效资料反映,雷电侵入波造成的事故在雷电事故总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3 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

人们从开始认识雷电起,就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止它的危害。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控制雷电灾害的方法,但是通过安装一些避雷、消雷装置与设施,可以大大减少雷击的损失。

3.1 防雷电感应措施

为防止静电感应,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筑物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外皮、钢屋架、钢门窗等较大构件)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②屋面周边金属物每隔约20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③现场浇制或预制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或电气闭合回路,并应每隔约20m采用引下线接地。

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构架、电缆外皮等,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30m用金属线跨接。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其接地阻值不应大于10Ω,并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同(其地阻值应取其二者低值),但此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3.2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入户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全线采

用电缆有困难,而采用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架空线时,应使用一段长度不少于50m的金属铠装电缆直接埋地引入,并将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用于通讯和有线电视系统的架空电缆,每隔一定距离,选适当位置将托挂电缆的钢铰钱做接地处理。

3.3 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查

为保证防雷设施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每年应在雷雨季节之前按期做好检查、测试,及时掌握各类防雷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状况,装置运行是否良好。对检查出的不合格项目,应及时整改,杜绝隐患,从而减少雷击事故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保护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中国农村目前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中国农村目前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摘要】通过分析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防御重点,就房屋建设的选址、房舍外部防雷装置的安装、太阳能、强弱电系统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相应的防雷措施,并提出应着力加强农村的防雷意识和雷电灾害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雷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防雷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加快建设农村雷击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解决雷电灾害频发的问题。目前,各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够,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尚不强。如果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防雷措施不健全,势必会埋下较大的防雷隐患,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并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的防雷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做好新农村防雷工作,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根据 2、农村雷电防御主要措施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复杂多样,要想实现全面、系统、完善的防雷措施,不仅资金需求大,而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只有掌握了农村雷电存在的主要隐患、发生的主要规律、入侵的主要途径等,抓住重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作用大,遵循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才能使防雷工作在农村得到普及、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措施。 选址应远离雷电高发区 雷击具有选择性,因此新农村建设选址前期最好请有防雷资质的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使新农村的选址远离雷击高发区。从地形上看,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从地质上看,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如特别潮湿的河床、沼泽、苇塘等,或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和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等都是雷击的高发区。远离雷电高发区是现代防雷技术中最先考虑的,也是非常经济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大大降低防雷的难度及成本,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雷电灾害的威胁,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农村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农村建筑物的典型结构一般有2种:一种为1层尖顶或平顶房;另一种为2层或2层以上砖混结构的楼房。对于第1种房屋,由于其高度较低,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小,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对于第2种类型的农村建筑物,凡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应做好接地处理,即用扁钢或圆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全部焊接在一起,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 m),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接地极可采用简易做法,但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 ω。如果此类建筑物处于雷电多发区,应严格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的要求设计施工,以提高安全系数,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电源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首先,应按照《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从源头上做好农村总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这是确保农村用电安全和防雷的关键。其次,做好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由于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为架空引入到户,这些线路暴露在户外,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如果雷电感应电压沿电源线路传入室内,极易造成电器设备损坏及人员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有1/3雷电灾害是由进出线缆引起的。因此,对于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

雷电的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21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预防措施正式样 本

雷电的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电闪雷鸣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雷电的分布特点 是:夏季多于春秋季,陆地多于海洋,山区多于平 原,南方多于北方。雷电的电压很高,瞬时电流强度 很大,因此,一次雷电的放电时间虽然只有0.01S 左右,但其释放出的能量却大得惊人。雷电放电时, 可使电气设备 绝缘击穿,建筑物造成破坏,家用电器击毁,人 体及牲畜死亡或受伤等。 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雷云对地面 物体或人畜直接放电的现象叫直接雷击;架空电缆或 室外天线被空中带电云放电形成的强电场的感生电动

势冲击家用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现象叫感应雷击。避雷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 1 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般民宅和小型建筑物可安装避雷针。一方面将地面感生电荷通过尖端放人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人地,可避免雷击。 超高建筑和山区建筑物,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较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可以直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中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来防雷。 工业建筑物人户处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邻近100m内,每25m左右接地一次,各冲击接地电阻均不大于20Ω;民用建筑物入户处绝缘子铁脚接地,冲击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除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30日,或低压线不高于周围的建筑物,或线路接

雷电有哪些危害

1.雷电有哪些危害 答案:雷电放电过程中,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于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性。 (1)雷电的电磁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击点主放电的过程中,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过电压的伏值一般可达几十万伏,它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 络或击穿,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2)雷电的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实践证明,在雷电流的作用下,会使导体熔化。在实际 运行中观察到的送电线路接闪线的断股现象,与雷电流的热效 应有关。 (3)雷电的机械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的机械效应表现为击毁杆塔和建筑物,劈裂电力线路的电杆和 横担等。 此外,由于雷电流的伏值很大,所以雷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所造成的电压降可能达到数十万伏至数百万伏。此外,接地装置相连接的电气设备外壳、杆塔及架构等处于很高的电位,从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发生闪络,通常称为反击。 为了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应对电气设备和建筑物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2.简述屋面彩灯,航空障碍灯的防雷设计要点。 答案:(1)屋顶彩灯防雷:①彩灯一般都安装在建筑物最上部和

建筑物外侧边缘的轮廓线上,如果建筑物没有接闪带,它实际上会起接闪带的接闪作用。无论采取哪种安装方法,当雷击接闪带时,雷击点附近10m左右的灯泡都可能损坏,穿在铁管中的线路可以得到保护,而不穿铁管的明装线或穿入非金属管的线路,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在彩灯上面安装了接闪带,彩灯电源仍有受到雷击电波破坏的危险。因此,对彩灯的电源,必须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②对于采用暗装接闪网作为防雷装置的高层建筑物,可将彩灯的配电线路用铁管或铅皮电缆敷设,电缆的外导体在上端与接闪网就近接连,下端与共用的接地系统连接。应在建筑物上部将彩灯的芯线和电缆外导体之间接以电涌保护器或放电间隙,借以控制放电部位,减少线路损坏。 ③此外,最好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如不用隔离变压器,则低压配电柜要加装SPD保护,并加强进线端的保护措施。 (2)航空障碍灯的防雷:①航空障碍灯的金属配管应与接闪带相连,且金属配管进入室内后应断开,避免把雷电流引入室内;②安装接闪杆保护;③若航空障碍灯的电源线需考虑防雷时,只要在电源线上装设SPD,SPD的接地端与接闪带相连。 当航空灯采用光导纤维传送光时,则不必采取上述措施。 3.加装SPD为什么要采用多级 答案:要点:(1)防雷分区要求;(2)逐级分流,降低残压 4.接地电阻就是接地极电阻,这种讲法是否正确 答案:电流从接地极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土壤呈现的电阻成为接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

·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或叫感应雷击)。雷电一般分为直接雷和感应雷,建筑物外安装的避雷针只能防止直击雷,而感应雷则通过外部相连的线路危害室内的家用电器。直接雷击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地表物体放电与雷云间导通,被击中处流过巨大电流,从而产生巨大的电动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破坏被击中的物体。雷电击中某处后,激起的电磁波又会向外传播,破坏或影响附近的电气设备。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反应装置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雷击发生后产生的高电位还会沿附近的电线进入附近的建筑物,损坏与其相连的电器。那么如何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呢?各种建筑物根据其性质、重要性安装避雷设施,是防雷电灾害的基础一环。平时在建筑物间拉电线,或建立通讯、电视联系而需连接导线时,应该将导线埋入地下防止间接雷的引入。在打雷时应该关掉电器,并断开与外来电源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避雷针”可防避“直接雷击”,而防避“感应雷击”却无能为力。 ·在野外遇上雷雨时,不能为了躲雨而跑到大树底下,因为大树突出地表,易被雷电击中。可以找有避雷措施的场所或山洞,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在外旅游,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 ·遇到雷雨时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江河、湖泊、池塘、坑边等处钓鱼、划船或游泳。(3)不要站在高处,如山顶、楼顶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而要站到地势比较低的不宜导电的地方。 (5)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6)户外行走时,要远离树木和桅杆,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外墙等易导电的物体。 (7)驾车遭遇打雷时,不要将头伸向车外,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双脚应同时离地或离车。 人在户外碰到雷雨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 ●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场所,但应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 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不要停留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停留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 ●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 ●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停留在汽车里应关好车门车窗。 ●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高压电线遭雷电击落地面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电击。逃离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雷电灾害调查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广东地方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雷电灾害调查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分工等)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广东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6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定立项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6〕982号)要求编制的,立项名称为《雷电灾害调查规程》。 (二)协作单位和分工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广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共同承担,由广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0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敏辉、曾阳斌、陈易昕、周彦斌、安宁、徐海秋、邹毅、韦智嘉、范伟建、彭凯、邱波、殷启元、吴坚。 (1)黄敏辉、徐海秋确定标准制定原则,全面负责资源的调配、方案的审定及全面组织实施。 (2)曾阳斌、陈易昕、安宁、吴坚负责编制标准编制说明、标准技术内容和标准文本,处理专家征求意见,报送送审稿。 (3)陈易昕、周彦斌、邹毅、韦智嘉、范伟建负责调研、资料收集并提供第4章、第5章、附录E的技术内容。 (4)曾阳斌、周彦斌、邱波、殷启元负责提供第6章、第7章、附录A、附录C、附录D的技术内容。 (5)曾阳斌、吴坚、安宁、彭凯负责提供第8章、第9章及附录B的技术内容。 二、立项的必要性,标准拟解决的问题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现代化信息事业的

日益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雷暴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雷电灾害给全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鉴定,可以通过雷电灾害事故实例,分析灾害共性因素,找准灾害防御切入点,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建立更完善的机制,为政府指挥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是气象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需要按照广东实际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操作规程,使得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作为气象防雷社会服务体现其科学性、权威性和公益性,服务广东社会人民的气象安全保障需求。 通过制定我省雷电灾害调查地方标准,规范调查、鉴定的操作规程,整合应急处置、事故调查、鉴定基本业务、操作流程,管理权限、资料收集、处理以及根据事故开展区域雷电防御指引、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系统地建设雷电灾害调查的整套应急处置公共服务机制体制,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增强时效性和准确率,并结合推动区域灾前发布预警、灾中动态监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和安全气象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框架和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遵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其规范,并结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的特点来编制。 标准内容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雷电电灾害等级、基本要求、调查流程、调查内容、资料归档等8章内容,附录A~附录G7个附录。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流程、现场调查、气象资料分析、灾害分析和判定、调查报告、资料移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判定。 (二)关于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雷电灾害”、“雷电灾害调查”、“雷击点”、“雷电定位系统”、“雷电防护装置”、“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和“雷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编号:SM-ZD-93504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基础知识 点击数:366 Ⅰ.雷电概述 人们通过模拟地球原始大气在密室中进行放电的实验,结果由无机物合成了11种氨基酸。这些物质的出现,是生命起源的基础,因此,一些生命起源学说认为,是雷电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同理,地球上空有一层电离层,它是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该电离层起着防止太阳和宇宙空间各种有杀害生命作用的射线进入地面,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这电离层,即使地球上本来已经有的生命,也会被来自太空的各种射线杀死,地球不可能出现现在的繁荣和文明。但是电离层的正电荷以平均约1800A的电流强度向大地放电,可想而知,如果得不到补充,电离层的电荷恨快便会放尽。由于雷电不断补充电离层放电失去的电荷,保持电离层总电荷量大体平衡,使这层生命的保护屏障得以保存,使地球上的生命不致被宇宙射线灭绝。因此,可以说,是雷电促使地球成为文明的星球。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有今天的文明应该感谢雷电。 由于雷击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人类很早就与雷害进行斗争。其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有18世纪中叶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Franklin)M·B·罗蒙诺索夫(JIOMOHOCOB),L·B·黎赫曼(PHXMAH)。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建立了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云层中大量阴电荷和阳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并且创立了避雷理论,发明了避雷针。他们取得的这些科学成就,已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古籍中,有关雷电理论和避雷实践的记载十分丰富。例如东周时《庄子》上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这些学说与现代的雷电学说是如此相似,不过它比现代雷电学说要早2000多年。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又有盛弦之《荆州记》中记述:“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了,重母畏雷,为立石室,以避之,悉之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书中谈及的白石、文石,据分析应该属于绝缘性能较好的石块。至于宋、元、明、清代的建筑物多用“雷公柱”(宋代称枨杆)等措施以避雷。 在古籍中有关雷击的事故的记述就更多了,例如: 《续晋阳春秋》:“太元五年,霹雳含殿四柱,杀内侍二人。” 《晋安帝记》:“义熙三年六月,震太庙鸱尾,彻壁柱,若有文字。” 《晋中兴书征祥说》:"元兴三年,永安王皇后至住巴防,将设威仪入宫,天大雷震,人马多死。" 《沈括·梦溪笔谈》:“内侍李舜举家为暴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默。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铝者,银悉容流在地,漆器不燃灼。有一宝刀,极坚刚,就刀室中容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烁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 《齐书·五行志》:“永元三年正月,豫章郡,天火烧三千余家。”该天火,到底是一般雷击,还是球形雷?未加考证。以上只是我国古籍关于雷记载中的点滴摘录,当然它与现代雷电理论和避雷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么早的年代里就创造出那样完整的雷电理论,并且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这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历史的一页。 Ⅱ.雷电成因 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 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厘米的镀锌钢绞线。并且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来确定。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也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接地装置主要是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及引下线泄入大地。接地装置制作时采用圆钢的最小直径为10mm、扁钢的最小厚度为4mm,最小面积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最小厚度为4mm,钢管的最小壁厚为3.5mm。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电放电和一般电容器放电本质相同,所不同只是这个电容器两块极板,并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两块极板有时是两块云块,有时一块是云块、另一块则是大地或地面上凸出的建筑物。并且这两块极板间的距离比电容器大得多,有时可达数公里。因此,可以说雷电是一种特殊的电容器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汽,由于气候的变化,发生上升或下降的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摩擦和碰撞,水蒸汽凝结成的水滴就被压分解成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大量的水滴聚积成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随着电荷的积聚,雷云的电位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块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时,两块雷云间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其间的空气绝缘被击穿,引起两块雷云间的击穿放电;当带电荷的云块接近地面时,由于静电感应,使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当带电云块对地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周围空气绝缘被击穿,雷云对大地发生击穿放电。放电时出现强烈耀眼的弧光,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闪电,闪电通道中大量的正负电荷瞬间中和,造成的雷电流高达数百千安,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主放电时间仅30-50μs,放电波陡度高达 50KA/μs,主放电温度高达20000℃,使周围空气急剧加热,骤然膨胀而

发生巨响,这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雷声。闪电和雷声的组合我们称为雷电。 由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频率高、时间短。 二、雷电的分类 (一)直击雷 雷云对地面或地面上凸出物的直接放电,称为直击雷。也叫雷击。直击雷放电过程的展开图见图8-22。 雷云放电过程的展开图可以这样解释:当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开始出现先驱放电,放电电流比较小,一经到达地面,就开始主放电,主放电由地面开始沿着先驱放电的通道直到云端,放电电流迅速增大。主放电时间很短,电流迅速衰减,以后是余光放电,电流变小。 由于雷云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电荷积聚中心,当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放电后,其电位迅速下降。第二个电荷集聚中心向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位置移动,并沿着上一次的放电通道开始先驱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紧接着再来第三次、第四次放电。我们平时看到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就是这个原因。 当直击雷直接击于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雷电流通过设备或线路泄入大地,在设备或线路上产生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二)感应雷击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_刘佼

第33卷 第4期气象与环境科学 V o.l 33N o .42010年11月 M eteo ro l og ical and Env iron m enta l Sc i ences N ov .2010 收稿日期:2010-06-25;修订日期:2010-10-29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14)资助 作者简介:刘佼(1985-),女,新疆哈密人,硕士,主要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研究.E -m ai :l w enw en li u jiao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1743065.html,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刘 佼1,2 ,肖稳安1,2 ,陈红兵 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3.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摘 要: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a 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为雷灾的高发期。我国雷灾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电力业。近年来因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供电故障、火灾爆炸事故次数之间的整体比例为9B 5B 3,建筑物损害的事故发生最多,但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我国近年来所发生雷灾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1B 1。利用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关联法,预测2009-2012年间我国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年均40591153万元。 关键词:雷灾;雷灾经济损失;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P429;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10)04-0021-06 引 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 计其数。因此,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认识大气中雷电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十几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及其雷电灾害和雷电防护作了大量的研究,马明等 [2] 在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和星载闪电探测数据 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的特征, 进而更好地揭示了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易燕明等 [3]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雷电灾害对国民 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基本特征,指出雷电灾害已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点。本文从近11a 来我国雷灾变化的时空特征、行业分布特征、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1-4年雷灾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预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来源和处理 本文雷灾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4] 。雷电灾害汇编记录了全国各省市雷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灾发生地类型以及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的行业、设备(设备损失件数)、供电故障、火灾爆炸、建筑物损害、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各方面情况。 依据上述雷灾资料的分类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省份包括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行业部门分为通信业、电力业、广电、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制造业、仓储业、旅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经济保险业、政府部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设备损害包括家电损害、电力电子系统设备损害、电力电子系统以外的设备损害;雷电灾害按发生地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雷灾经济损失以万元为统计单位。 由于统计时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并对不规范记录作了剔除处理,因此本文得到的结果也是1998-2008年全国雷灾的不完全统计结果。

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也比谷地易遭雷击。直接被雷电击中会受伤害,但有时,即使未被雷电直接击中,由于离雷击点很近也会造成事故。这是因为强大的雷电电流向地里泄放时,由于地电阻的存在,使近雷击点处的电压值要比远离雷击点处的电压值大得多。因此,人若两脚分开站立,一脚离雷击点近,另一脚离雷击点远,就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常说的“跨步电压”。一部分雷电电流由于“跨步电压”而流过人体,同样会造成伤害。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 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 雷电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5、雷电流电磁感应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交变电磁场,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

2014年广东雷电灾害实例汇编

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实例汇编 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编印 二○一五年二月

目录 前言 (1) 广州市 (4) 深圳市 (10) 珠海市 (11) 汕头市 (13) 佛山市 (15) 韶关市 (21) 湛江市 (26) 肇庆市 (30) 江门市 (33) 茂名市 (37) 惠州市 (39) 梅州市 (42) 汕尾市 (52) 河源市 (53) 阳江市 (56) 清远市 (57) 东莞市 (62) 中山市 (71) 潮州市 (72) 揭阳市 (74) 云浮市 (76)

前言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气象防雷主管部门认真履行防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开展全省气象灾害防御暨防雷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执法检查,加强防雷安全科普宣传,全省防雷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去年全年相比,因雷击引发人身伤亡事故减少26%,经济财产损失减少408万元。 目前,我省防雷减灾工作呈现稳定好转的态势,但防雷减灾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方面,广东自然条件复杂,雷暴日多,是世界上雷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雷灾调查统计,2014年全省因雷击造成的灾害实例640起,其中农村雷灾事故70起;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宗,建(构)筑受损44起,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491起,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45起,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雷击损坏3906件,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0.52亿元。另一方面,我省仍然存在较多的防雷安全生产隐患。部分单位和个人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雷电灾害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

建设、轻安全的思想,没有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大量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因忽视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导致雷灾事故频发;较多农村私人住宅没有防雷装置,导致雷灾事故多发;部分群众雷电灾害防护意识依然十分薄弱,人身伤亡事故较重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是目前我省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灾害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加强和创新防雷社会管理,依法依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全省各级气象防雷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中心汇总形成了《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实例汇编》,希望该手册的印制能够有助于更好地总结防雷减灾的经验和方法,科学防雷,趋利避害,同时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掌握雷电灾情和科学制定应对防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2015年2月

防雷击预防措施

防雷击预防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可以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 一、雷电基本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可分四种: (1)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2)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雷电灾害调查报告

XX镇雷击事件调查报告 2012年9月13日,XX镇政府办公大楼出现雷电灾害。我局接到报告后,于9月14日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 一、现场调查情况 据反映,9月13日下午出现雷雨天气,约15时10分,一声响雷后,发现办公楼大量用电设备被雷击打坏,包括Moden、路由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一台,电源开关一处,电视机数台。顶层一宿舍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无人身伤害事故。 现场可见到,顶层宿舍正对楼顶避雷高针底部的天花板,出现一个约20cm×20cm的大洞,裸露出楼板钢筋。该办公楼天面安装有两支避雷高针作防直击雷设施,避雷针接地电阻 6.8欧姆。电源线路未见安装电源避雷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共用线槽敷设。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天花板混凝土剥落,是因为底座固定避雷针的钢筋与楼面钢筋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直击雷在该避雷针接闪时,强大的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底座钢筋,底座钢筋和板筋间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炸烂该处的混凝土,致使该处出现孔洞。 2、电脑等电器设备被雷击打坏,是因为发生雷电接闪时,闪电电磁效应在导线上感生高电压。其高电压远远超过电器设备的耐压能力,将电器打坏。

三、整改措施 1、将楼顶避雷针改为避雷带,可减少雷电在该处接闪的概率。同时,避雷带多点接地,可分散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降低雷击对建筑物的危害。 2、在电源线路进入建筑物处,安装第一级电源避雷器,在各楼层安装第二级电源避雷器,需要重点保护的设备前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避雷器。信号线进出建筑物处安装信号避雷器,可有效减少雷电流对电器设备的冲击。 3、将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分开布线,分别用金属槽进行屏蔽,金属槽良好接地,减少闪电电磁效应在导体线路上感生的高电压。 4、形成良好的防雷安全意识和习惯。家用电气设备没有使用时,要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在雷电临近时,停止使用非必须使用的办公设备,及时拔下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切断办公设备与外界的导线连接。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年)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34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2021年)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气象部门备案。 四、防雷使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按规定立即向上级安委会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气象部门报告,不拖延

隐瞒,不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私自处理。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 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 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1998年6月30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农民受雷击身亡;次日江苏大丰滩涂的雷击事故中2人死亡、7人受伤;7月10日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50多名农民在临街新建的砖房中避雨时遭受雷击,造成14人当场死亡、42人受伤的惨剧;这几起雷击事故都是因直接雷造成的。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例如,十年前震惊中外的山东黄岛油库大火就是由感应雷引起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 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1994年5月广州市《南方日报》社近百台微机被雷击毁就是因为雷电波侵入所致。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雨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预防雷击事故的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 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其次,要用自已已掌握到的防雷知识,宣传教育身边的人;雷雨期内,在野外行走时,要尽量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跑到低洼处或干脆趴下,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架铁塔、烟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