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油田基础知识

1、地层静压全称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 2、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在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3、静水柱压力: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4、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主要是用它来判别地层压力是否异常的一个主要参数。但是有人说用1来做标准就笼统了,不同的区块有不同的常压值,一般油田都是0.8-1.2是正常值,小于则是低压区,大于则是高压区。它对钻井、修井、射孔等工程有重要作用,油层高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过程中要加大压井液的密度,防井喷;低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时,要相应降低压井液的密度,防止井漏,污染地层。地层压力系数也是确定开发层系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同压力体系的地层可以用同一套井网开发,不同压力体系的地层需要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否则层间干扰太大,不能有效发挥地层产能,有时可能造成井下倒灌现象的发生。 5、原油体积系数:是指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6、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面的体积与地下体积的比值。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的区别 (1)深、浅侧向分别测量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因为存在裂缝时泥浆侵入对深、浅侧向的影响不同,用其幅度差判断裂缝:通常正差异一般为高角度缝,负差异为低角度缝,无幅度差就没缝或者是非渗透层; (2)微电极系测井测量得到微梯度、微电位电阻率,微梯度一般反映泥饼、微电位一般反映冲洗带,二者之差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渗透性地层,裂缝发育时地层渗透性较好,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用微电极反映出来的。但因为二者测量探测深度都非常浅,对裂缝不够敏感,用得少。 (3)如果地层基质物性较好,即使没有裂缝发育,同样会造成深浅侧向差异,因此反映裂缝并不准。通常常规测井曲线判断裂缝很难。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大全

1.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是: 用分阶段的是的生存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严格实施的产品控制; 采用现代程序技术; 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开发小组的成员应该少而精;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的必要性。 2.良好的编码风格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应具备以下条件: (1)使用标准的控制结构; (2)有限制地使用GOTO语句; (3)源程序的文档化(应具备以下内容) ①有意义的变量名称——“匈牙利命名规则”。 ②适当的注释——“注释规范”。 ③标准的书写格式: ——用分层缩进的写法显示嵌套结构的层次(锯齿形风格); ——在注释段的周围加上边框; ——在注释段与程序段、以及不同程序段之间插入空行; ——每行只写一条语句; ——书写表达式时,适当使用空格或圆括号等作隔离符。 (4)满足运行工程学的输入输出风格。 3.简述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 答: (1) 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 (2) 提高开发效率 (3) 作为开发人员阶段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4) 记录开发过程的有关信息便于使用与维护; (5) 提供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有关资料; (6) 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性能。 4.可行性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1)经济可行性:是否有经济效益,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 (2)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本系统,现有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资源能否满足; (3)运行可行性:系统操作在用户内部行得通吗? (4)法律可行性:新系统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是否违反国家法律。 5.结构化的需求分析描述工具有哪些? 答:有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语言(PDL)、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控制流图(CFD)、控制说明(CSPEC)、状态转换图(STD)和实体—关系图(E—R)等。 6.一般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的工具(图形)有哪些?

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试油资料包括、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 2、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实施的核心,是实现方案目标的重要。 3、采油工程配套工艺包括解堵工艺措施、、防蜡工艺方案、油井堵水工艺方案、等。 4、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水敏、盐敏、、酸敏评价实验,以及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损害评价实验等。 5、完井工程和完井对油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又决定性的影响。 6、防砂管柱的设计包括缝隙尺寸设计、、筛管长度设计、、光管的设计和扶正器设计。 7、碳酸盐岩油层的酸化常用的酸有、、多组分酸、乳化酸、稠化酸、泡沫酸和土酸。 8、酸处理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选用适宜的酸化技术、及施工质量等。 9、压裂液类型有、、泡沫压裂液等。 10、双液法可使用的堵剂有、凝胶型堵剂、、胶体分散体型堵剂。 11、按实测井口压力绘制的,不仅反映油层情况,而且还 与井下配水工具的有关。 12、注水井调剖封堵高渗透层的方法有和。 13、分层吸水能力可用、、视吸水指数等指标表示,还可以用相对吸水量来表示。 14、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主要是由液马达、和三个部分组成。 15、当潜油离心泵的所需功率确定后,选择电机功率时,还应考虑和的机械损耗功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 分) 1、示踪剂: 2、注水井调剖: 3、泡沫流体: 4、抽汲 5、替喷法: 6、酸敏性: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Vogel方法对油气两相的流入动态曲线的计算时的假设要求是什么? 2、气举法排液的方式有哪几种? 3、采油工程方案编制的要求是什么? 4、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射孔液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6、PKN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四、计算题:(10分) 某注水井分三个层段注水,已测得层段指示曲线。正常注水井口压力为8.5MPa,目前全井注水量为230m3/d,三个层段目前的日注水量的分配如下:层段 1 2 3 4 注水量/(m3.d-1) 88 51 81.5 220.5 ㎡相对注水量/% 39.9 23.1 37.0 100 试求每段层的注水量。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教材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的生命周期 一个软件产品从构想到不再使用,期间会经历若干阶段,我们称其为软件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生命周期中的3个主要阶段是:开发阶段(development),使用阶段(use)和维护阶段(maintenance)。通常情况是:客户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者就构思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并藉此获得酬劳。新的软件是在开发阶段建立的。 软件开发完毕之后就交付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都会发现各种问题(错误)及提出各种修改建议。这些信息都会反馈给开发者,这就进入了维护阶段. 在软件维护阶段中,软件中的错误被修改(标识),功能被增强。如果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通常会开发一个新版本的软件并发布和使用。 当一个软件的维护费用过于昂贵时,开发者就考虑不再使用该软件,也不再发布新的版本。 软件开发阶段是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如果一个软件开发得好,后续的维护将十分容易,相应的也就节约维护成本。

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工程师通常将软件的开发阶段分为下面4个子阶段: ●分析阶段 ●设计阶段 ●实现阶段 ●测试和调试阶段 分析阶段 分析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在这一步中。您需要做以下事情: ●全面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理解问题需求,包括程序是否需要和用户进行交互,是否操纵数据,是否有输出结果以及输出结果的格式等等。举一个列子,如果您需要编写一个自动取款机(ATM)的程序。在分析阶段,您要给出该ATM机可以进行的操作,如:取款,存款,转账及余额查询等等。您会和使用该ATM机的客户进行讨论,理解他们的需求,增加必要的操作,以便是您的程序是用户友好的。 ●如果程序需要对数据进行操作,开发人员必须了解数据类型及它们的表示方法。这时候可能会接触一些样本数据。如果程序有输出信息,必须确定它们所生成的结果及输出格式等。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油藏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5套油藏工程技术方法,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油藏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油藏工程技术发展阶段 一、探索、试验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当时共有生产井48口,年产原油6. 9×104t,再加上延长15口井和独山子11口油井,全国年产原油总计7. 7×104t。1950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玉门油田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开始油井都靠天然能量开采,压力下降,油井停喷, 1953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了老君庙第一个顶部注气、边部注水的开发方案。为砂岩油藏配套开采上述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成为全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陆相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彼此差异大、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这些特点,玉门局和克拉玛依油田对分层注水、分层多管开采进行了探索。60年代大庆油田根据砂岩油藏多层同时开采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整套以分层注水为中心的采油工艺技术。 1、分层注水

大庆采用早期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采用笼统注水时因注入水沿高渗透层带突进,含水上升快,开采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同井分层注水技术。 2、分层采油 发挥低渗透层的潜力进行自喷井分采,可分单管封隔器、双管分采和油套管分采三种形式。 3、分层测试 研究发展了对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注入剖面进行分层测试、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油水界面测试及有杆泵井下诊断、无杆泵流压测试等技术。 4、分层改造 压裂酸化工艺是油田增产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70年代到80年代) 1、复杂断块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根据复杂断块油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断层上下盘互相分隔构成独立的开发单元等特点,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注水及油层改造因地制宜,达到少井多产,稀井高产,形成了复杂断块配套的工艺技术。 2、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采技术 潜山油藏以任丘油田为代表,与砂岩油藏完全不同,油气储存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中,下部由地层水衬托,成为底水块状油藏。以任丘奥陶系、震旦系油藏为主,初产高、递减快,油田开采中形成了碳酸盐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报告 课程钻井课程设计 题目一口井的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主要内容: (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 (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 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 1.1油藏构造特征 (2)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 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 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 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 2.3渗流物理特性 (8) 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 3.2 油藏温度系统 (13) 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 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 4.3最终计算N、 Gs (18) 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 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 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 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 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 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2902 学分:5(7留学生)实践周数:5(7)上机学时:适用专业:石油工程 大纲执笔人:步玉环于乐香孟红霞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 一、课程目标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 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会编写简单的油田开发方案; 2.学会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 3.学会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 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 5.掌握完井方法、生产管柱尺寸及射孔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法; 6.掌握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工艺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综合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以下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测井资料、取心资料、试采、开发试验等动静态资料;以及井别、井深、地质概况、油层位置、完井方式、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温度、流压及对应产量、饱和压力、套管直径、含水、生产气液比、原油密度、水密度、天然气相对密度、出砂情况、结蜡情况等,完成以下设计内容: (一)油藏工程设计 1.5周 1.开发方式确定 溶解气驱,水驱,溶解气驱转水驱等。 2.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原则、层系综合评价等。 3.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确定 注水方式及井网类型、井网密度及注采井距等。 4.开发指标预测 (1)排状注水(2)面积注水 开发年限,无水采油期,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注水量,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注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等。 5.经济指标概算与方案优选 经济指标概算方法、可行性研究、方案优选方法等。 6.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写 油田概况,油藏描述,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及完井、采油和地面工程设计要求,经济评价,方案实施要求等。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1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4 注水式(开采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5 油藏的压力系统:对于每口探井和评价井,准确确定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图。 6 油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也可称静温梯度图。 7 重力驱:靠原油自身的重力驱油至井的驱动。 8 储量丰度:单位面积控制的地质储量。 9储采比(储量寿命):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 10 原油最终采收率: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11 采出程度:到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2 采油速度:指油田或气田年产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3划分开发层系:把储层和流体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 14 边缘注水:指注水井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油水边界附近进行注水的一种布井形式。 15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地分布在开发区,常作为其它注水式的一种补充形式。 16 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17 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18 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9 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20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21 详探阶段的任务: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3、储量估算-油田建设规模4、天然能量评价-天然能量的利用、转注时机5、生产能力(含吸水能力)-井数、井网 22 生产试验区的主要任务:1、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2、研究井网;3、研究生产动态;4、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 23 油田开发案编制步骤1.油藏描述2.油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24 油田开发案编制容:1油田地质情况2流体物性3储量计算(指开发储量及其核实情况)4油田开发原则5油藏驱动类型6油藏温度压力系统7开发层系、井网、开采式、注采系统8钻井工程和完井法9采油工艺技术10油气水的地面集输和处理11开采指标12经济分析13实施要求。 25 弹性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26 溶解气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变化剧烈,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27 刚性水驱生产特点: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层压力不变,井底流压不变,压降越大,采油量越大,压降不变,采液量不变;油井见水后产油量急剧下降;生产气油比始终不变(开采过程中气全部呈溶解状态)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

油藏工程复习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 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和三个阶段。2.常见的注水方式有、、。 3.当封闭油藏系统中一口井压力传播到边界,渗流达到拟稳态时,井底压力和成直线关系,一般根据此关系可求得。 4.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 5.油藏中常见的天然能量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储量。 7.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 8.试井中探边Y函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 。9.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阶段可分为、、 。 10.水侵系数的含义是。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弹性产率 2. 底水锥进 3. 驱动指数 4. 单储系数 5. 面积波及系数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叙述MBH 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2. 试写出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关系式,并简述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试绘图并说明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 4. 试分析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5. 试画出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的井网示意图,并写出各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四、应用题(共40分) 1.推导天然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及驱动指数表达式。(8分) 2.一维油水两相非活塞式水驱油,当出水端含水饱和度为we S (wf we S S )时,利用图解法确定此时油层内平均含水饱和度w S ,并用公式表示此时油藏的采出程度。(岩石孔隙体积为p V ,束缚水饱和度为wc S )。(8分) 3.某油田地质储量为N ,开发到T 0时刻,累计生产原油N P0,产量为Q 0,此时油田产量开始以初始递减率为D 0的指数递减规律递减,到T 1时刻产量递减到0.5Q 0,此后又按调和递减规律递减,求到 T 2时刻油田的产量和采出程度。(12 分)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 第一章 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 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1、油气藏描述 2、油气藏工程研究 3、采油工程研究 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 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 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 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

计算机二级考试复习软件工程基础

第3章软件工程基础 经过对部分考生的调查以及对近年真题的总结分析,笔试部分经常考查的是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调试的基本概念,读者应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详细重点学习知识点: 1.软件的概念、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各阶段所包含的活动 2.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概念、模块独立性及其度量的标准、详细设计常用的工具 3.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4个步骤、 4.软件调试的任务 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考点1 软件定义与软件特点 考试链接: 考点1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考核的几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应该识记软件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 软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的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可见,软件由两部分组成: (1)机器可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2)机器不可执行的,与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使用等有关的文档。

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2)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可进行大量的复制; (3)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 根据应用目标的不同,软件可分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小提示: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 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支撑软件是介于两者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性软件。 考点2 软件工程过程与软件生命周期 考试链接: 考点2在笔试考试中,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应该识记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主要活动阶段及其任务。 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如图3-1所示。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感悟(刘吉喆)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感悟 一、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问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自从1968年提出“软件工程”这一术语以来,研究软件工程的专家学者们陆续提出了100多条关于软件工程的准则或信条。美国著名的软件工程专家 BOehm 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并总结了TRW公司多年的开发软件的经验,于1983年提出了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 (一)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这一条是吸取前人的教训而提出来的。统计表明,50%以上的失败项目是由于计划不周而造成的。在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漫长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许多性质各异的工作。这条原理意味着,应该把软件生命周期分成若干阶段,并相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进行管理。 Boehm 认为,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应指定并严格执行6类计划:项目概要计划、里程碑计划、项目控制计划、产品控制计划、验证计划、

运行维护计划。 (二)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错误是在编码之前造成的,大约占63%;错误发现的越晚,改正它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要差2到3个数量级。因此,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结束之后再进行,应坚持进行严格的阶段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错误。 (三)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开发人员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改动需求。但是实践告诉我们,需求的改动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也就是要采用变动控制,又叫基准配置管理。当需求变动时,其它各个阶段的文档或代码随之相应变动,以保证软件的一致性。 (四)采纳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从六、七时年代的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到最近的面向对象技术,从第一、第二代语言,到第四代语言,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方法大似气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即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又可以减少软件维护的成本。 (五)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软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产品。软件开发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可见性差,难于评价和管理。为更好地进行管理,应根据软件开发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尽量明确地规定开发小组的责任和产品标准,从而使所得到的标准能清楚地审查。

油藏工程技术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功不可没的。如今,石 油的开采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这也给油藏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在油藏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了其中。有储层精细描 述技术、储层自动识别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描述 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规划方案优化技术。本文主要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 术为主,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主要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 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 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 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 。 发展前景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 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 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 动下,精细 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现状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①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 模型; 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 2 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 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 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在沉积学方面国内外研究水平大致相当,但由于中国油气田以陆相储集层为主,在湖盆沉积 学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沉积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并在石油行业制定了油藏描述沉积学 研究规范,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在地质学定量研究方面,国内外水平接近,都建立了几个定量地质学与原型模型研究基地,国 外以美国Gyp sy 剖面为代表,国内以滦平扇三角洲和大同辫状河露头为代表,通过定量地质 知识库的建立,为在更精细的尺度上描述和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3 ] 。 在测井技术方面,国外公司在测井系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占有领先地位,而国内主要是 引进和开发利用国外测井技术。近几年来,国内在利用常规测井解决裂缝问题、进行水淹层 和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 ] 。 在开发地震技术上,国外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预 测精度上仍然存在技术瓶颈,特别是对薄层的预测较难。国内仅部分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对6m 以下的薄储集层还难以准确预测。 地质建模中的随机算法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外已经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算法体系,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性软件,国内则以引进应用为主。

软件工程复习 ()

1.什么是软件工程?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2)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2. 是什么导致了软件工程? 主要是软件危机的出现导致了软件工程 3. 通常我们所见的软件工程模型有哪些? 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渐增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21.软件危机的现象: 1)经费超出预算,项目一再拖延。 2)不重视需求,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项目成功率低。 3)没有规范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可维护性差,软件质量差,可靠性差。 3)开发工具落后,手工方式,开发效率低。 22.软件工程的三要素 1)“过程”是软件产品加工所经历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保证能够合理、高质量开发出软件。 2)“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如何做”的技术。它涵盖了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系统程序()实现、测试与维护灯一系列活动的做法。 3)“工具”可为过程和方法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支持。这些工具既包括软件,也包括硬件,软件工具包括编程、建模、管理等开发工具。通过网络环境把这些软件工具集成起来搭建一个能够支持团队开发的平台,称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即CASE。CASE集成了软件、硬件和()存放开发过程信息的软件工程数据库,形成了一个软件工程环境。 23.简述软件工程的目标,过程和原则 1)目标、过程和原则是一切工程的三维框架,,这里是以工程的观点来看待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的目标:降低成本,及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实现目标的过程即完成产品加工的过程:包括: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 进行过程应遵守的原则:原则就是过程中的轨道约束,包括:选取适宜的开发范型、适合的设计方法、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重视开发过程的管理。 24.对比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 1)瀑布模型:主要体现了分阶段、有控制的思想。活动间强调按顺序、文档化;存在的问题是过于理想化,每一步的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工作 2)原型模型:需求分析入手快速、表达直观、容易交流。重点解决瀑布模型的需求分析入手难的问题。 3)增量模型:对于需求复杂的系统,采用分块开发、逐步集成的开发策略。增量体现了演进、迭代思想,每一块就是一个增量。每个增量试一次迭代。增量模型的新版本叫做“极限编程 (XP)”。 4)螺旋模型:融合了上述3种模型,融进了循环往复、强化了演进迭代的思想,增加了风险控制环节。但是,风险分析的正确性是左右软件演进的关键因素。 25. 当需求不能一次搞清楚,且系统需求较复杂时应选用什么模型? 开发模型不是孤立或排斥的,他们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和参考。螺旋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模型,适合于鼻尖复杂的系统。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 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 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模板

油藏工程常见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表皮系数分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水驱曲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 5、表皮系数分解 (4)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 9、水驱曲线 (16)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 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 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 12、A RPS递减分析 (23) 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 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 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 15.1稳定流法 (27) 15.2非稳定流法 (27) 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 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 *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 ?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 o J -采油指数,? ?? ? ??+-= S r r B Kh J w e o o o 5.0ln 543.0μ;R p -平均地层压力(关井静压),MPa ; FE -流动效率,wf R p p mS FE -- =87.01; o o o Kh B q m μ12.2= 。 油嘴产量公式一(类达西定理推导):()h t o p p c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二(管流推导):h t o p p a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三(试验+经验):5 .02GOR d bp q t o = t p -油压,MPa ;h p -回压,MPa ;d -油嘴,mm ;GOR -气油比,m 3/m 3。参 数c ,a 和b 可以通过拟合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