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鸳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我党历来把文化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安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辈出的城市,创造和发展了戏剧文化、陶瓷文化、禅宗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和谐文化等一大批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样式,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安定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加快高安市文化强市建设,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最根本的途径是,在巩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文化,着力构建设和谐文化,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一、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安文化发展新活力

1、重振采茶戏文化。高安采茶戏是江西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源于隋唐,兴于元明,盛于当代,曾三度晋京上庐山一展风采,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赞誉。其中《南瓜记》、《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等经典剧目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采茶戏在高安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市成立了市采茶剧团,有一支专业的演出队伍,在乡镇还活跃着12支农民业余剧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安采茶戏也出现剧目老化、新创剧目质差量少、演艺术人才断档断线等问题。我们积极推进采茶戏文化事业改革,把剧团干职工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解决演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与宜春学院高安校区联合办班培养后备人才;鼓励市采茶剧团走出去闯市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举办采茶戏艺术节,重奖新创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通过一系列举措,高安采茶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涌现了《拐杖情》、《孙成打酒新传》、《寒儒求监》、《四季花香》等10多个新创剧目,获得江西玉茗花戏剧等众多大演,一批表演新秀脱颖而出。

2、做大陶瓷文化。高安的陶瓷文化可以上溯到宋朝。那时就开始了以日用瓷、工艺瓷为主的陶瓷生产。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安市元青花和元青花釉里红等国家一级文物的出土,使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的馆藏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从而奠定了高安陶瓷文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几乎与此同时,高安的建筑陶瓷产业异军突起,创下了我国建筑陶瓷八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2007年初,我们抢占“南瓷北移”先机,创建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新中源、新明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入

驻。为了提升高安陶瓷文化的影响力,与佛山陶瓷文化交融互通,我们先后在在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窖藏国宝》和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播放《青花谜踪》等系列专题片,举办陶瓷文化论坛,创建陶瓷文化创意园,在央视投放陶瓷文化宣传片,不断做大做深高安市陶瓷文化内涵,从而不断提升我市陶瓷文化品味。

3、做精教育文化。高安素有“文化之乡”、“才子之乡”、“教育大市”美誉。“盛读书之风,重教育之举”,是高安人民的优良传统。早在唐朝时期,国子监祭酒幸南容创办了华林桂岩书院,开创了江西办书院的先河。据史料记载,唐代江西65名进士中,高安就有5名;宋代江西取进士5442人,高安有139人。改革开放以来,高安的教育更是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恢复高考后,培养了5万多名大学生,在国内外的博士达900多人。高安中学在全国享有盛誉。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合力推进素质教育,高安教育事业不断彰显新活力。

4、挖掘名人文化。高安自古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唐代国子监祭酒幸南容,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音韵学家周德清,明代史学家陈邦瞻,清代三朝“帝师元老”、文华殿大学士朱轼,近代诗人白采,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都是高安人

民的骄傲。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祖籍也在高安。与高安有密切过往的历史名人也不乏其人。贬为高安盐酒税的苏辙,来看望他的哥哥苏轼,做过瑞州知州的文天祥,当过筠州知州的杨万里等,都在高安工作和生活过,他们都留下了相当时题咏和趣闻轶事。我们下一步将挖掘和整理名人史料和轶事,编著成册,向外推介,大力提升我市对外文化交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大力扶持和引导新兴现代文化,鼓足高安文化发展新动力

1、大力发展旅游文化。高安风光秀美、生态良好。高安境内有华林山、上游湖等自然景观和大观楼、朱轼陵园、来苏古渡、岳飞点将台、桂岩书院遗址、水口塔、七星堆古墓葬群、中国最早造纸作坊遗址、畲山贾家古村落群、耀邦故里蔡溪胡村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我市将旅游文化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了华林山文化风光游、上游湖运动休闲游、贾家古村乡村风情游等三大旅游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高安市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8万多人,每年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

2、着力扶持文学艺术创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我市文艺创作呈现加快发展,日益繁荣的喜人景象。文学、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摄影等一大批艺术

门类人才辈出,各类文艺兴趣小组、协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类文艺精品不断产生。长篇小说《幸福弯弯》、《乡官》入选全国、全省“农家书屋”;长篇小说《烽火华林寨》荣获首届宜春文学奖;《拐杖情》和《孙成打酒新传》荣获第四届江西艺术节暨第八届玉茗花戏剧优秀剧目奖、编剧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舞美二等奖、音乐二等奖等多项大奖。电影文学初步得到发展,先后拍摄了《青花运》、《赣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和《鹭语》等三部电影。书法艺术长足发展,我市有高安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八人,目前正在进行“中国书法之乡”的申报工作。摄影艺术优势明显,有2人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多项作品获国际、国家大奖。

3、重点打造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是高安市委、市政府主抓文化产业的大制作、大手笔。该园选址在高安市大城镇,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园区规划面积为140平方公里,集中规划了农耕文化展示园、陶瓷创意园、森林文化园、中华养生文化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画家村和体育文化园等七大板块集群。目前,通过园区的不懈努力和运作,已有职业学院教育园、中国艺术家部落、陶瓷创意园落户其中,初步拉开了我市文化产业集中建设的序幕。园区发展成熟后,将成为立足江西省,辐射长三角、珠三角,集商务、观光、旅游、体育、休闲、渡假、养生、培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创意产业特色并在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

三、持续开展和深化和谐文化建设,增添高安文化发展

新魅力

1、深入挖掘民间优秀文化。高安民间文化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喜爱。新街、上湖、灰埠等乡镇的铜锣戏,杨圩、龙潭等乡镇的道情,灰埠、相城、上湖、石脑等乡镇的唢呐,蓝坊、上湖、太阳等乡镇的武术,黄沙岗镇的碗灯舞,独城、建山等乡镇的龙灯舞狮,蓝坊、独城等乡镇的板凳龙,大城镇涂家村、祥符镇土城村的斗牛,瑞办凤凰村、筠办南门村、石脑高沙村等乡村的龙舟,荷岭镇的影雕,汪家圩乡燕溪村的石雕等各有千秋,独具特色。我市通过几年来的农村和谐文化“一村一品”建设活动,打造了石脑镇赤岸村、新街镇景贤村等一大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创立和保护了戏曲、唢呐、舞龙、腰鼓、斗牛等各类文化品牌66个,培植唢呐、二胡、笛子、摄影、剪纸、石雕、绘画、书法等各类乡土文化人才48名,初步建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体系,受到文化部、省和宜春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不断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市在城区先后建设了凤凰湖大型文化广场和7个中小型休闲文化广场,广场建有文化娱乐设施,各乡镇集镇都普遍建成了文化广场,使群众休闲娱乐有去处。积极争取资金,加大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吴有训科教馆的改扩建力度,加强了乡镇文化站所

的修缮和建设。广泛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和落实。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市以群众文化为突破口,以艺术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为目的,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品位越来越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原“周末大舞台”为基础,在文化广场创办了“凤凰大舞台”,每周末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演出,极大活跃了高安市群众文化活动氛围;每逢春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举办大型专场文艺晚会,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湘江论坛 岳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品牌良好。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强力推进以“文明岳阳”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岳阳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好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观鸟之都和“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称号,并入选60个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文化作为竞争实力,提升产业文化含量。文化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文化繁荣”列为富民强市六大目标之一,把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领域,把文化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是注重把岳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 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企业管理中,开 发了洞庭湖牌、岳阳楼牌、君山牌、屈 原牌等一批品牌产品,提升了产业和 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了产业升级, 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近6年 全市GDP年均增长13.2%,城市综合竞 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二是以文化优势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引进资金130 多亿元,建设岳阳楼新景区、屈子文化 园、汨罗江龙舟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文 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汨罗江国际龙 舟节、岳阳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国(湖 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2009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比2003 年增长4倍。张谷英村被评为“中国生 态文化村”,得胜南路湖鲜美食街被授 予“中国湖鲜美食文化街”称号。三是 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 育,突出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出版、文 化娱乐等业态,抓好以岳阳楼景区为 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汇泽影城为 平台的电影放映产业、以图书城为平 台的书刊营销产业,以文化艺术会展 中心为平台的演艺博览产业。汇泽文 化广场被文化部定为首批“国家文化 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 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 税收6.2亿元。 把文化作为城市灵魂,提升城市 发展品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 们按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张扬城市 文化个性、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 市文化品位”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 规划和建设城市,先后建成岳阳楼新 景区、洞庭风光带、文化艺术会展中 心、环南湖走廊等城市文化重点工程。 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岳阳楼新景区按 照“建新如旧、尊重历史”原则,新增了 33个景点,景区面积扩大了7倍,被誉 为“洞庭湖畔的文化长廊”。投资3亿多 元建设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占地 13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汇人 文景观精品、高雅艺术殿堂、艺术培训 园地、文化产业品牌、国际会展和文化 交流中心于一体,成为岳阳文化的靓 丽名片。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对岳阳的 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创新,物化到城市 建筑和山水园林中,在洞庭风光带建 设了高品位的楹联园,在南湖大道、青 年中路等主要街道建设楹联街,在岳 阳楼新景区建起千米诗廊。同时对庙 前街、渔巷子、慈氏塔等历史文化街区 和老字号店铺、街坊进行整修,做到一 片景区一个特色、一座建筑一个风格、 一条街道一个景观。历史文化与城市 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 品位。 把文化作为民生保障,提升群众 生活质量。文化是群众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 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 几年共投入10多亿元,构建覆盖城乡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大批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 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易炼红 19

传承红色文化 打造文化强市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文化强市 作者:王红英娄海波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要:石家庄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资源,追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历史,探讨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创新发展思路,对我们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强市做大做强 红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培育石家庄城市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创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现代化新石家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讲,传承红色文化、挖掘其厚重内涵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是石家庄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红色文化,使传统得以继承,使记忆得以延续,使凝聚民族意志的精神支柱得以巩固,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有形的东西,让我们仿佛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心灵重新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那个激情岁月的陶冶。敢闯敢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回顾发展历程,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在现实中与时俱进的升华,才催生了群众所熟知的“省会意识”、“ 石家庄速度”,所有这些,本身也是一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红色文化是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撑 红色文化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丰富生动的革命教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红色文化现在已经成为石家庄市的文化之基和力量之源,在这种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下,石家庄市人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感恩之情等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相结合,开创了一条非比寻常的城市文化建设思路,造就了我市红色文化的独特风格。我市可以从城市精神着手,融合红色文化之精髓,通过建立人格文化,依靠文化的凝聚、带动作用,明确发展目标,建立行为准则,塑造城市灵魂,履行好工作职责。 红色文化是成就一个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可以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文化,其理论精髓,更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执著,是对“金钱至上”“物质主义”等浮躁文化的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文化是超越政治的,能够用来指导经济建设,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分析,正确面对和积极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实

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 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

高安市情简介

高安市情简介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面积2439.33平方公里,人口83万,下辖22个乡镇(街道)。高安位置优越,市区距省会南昌仅60公里,是西入南昌的"咽喉要地",南接新余、樟树,东北面是世界著名风景区庐山,320国道横贯境内,赣粤、沪瑞高速公路途径境内,浙赣铁路接轨境内,滔滔锦河流经市区直下赣江,水陆交通十分便捷。高安历史悠久,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历为州府治所、昌明繁庶之地,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高安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人中之杰,仅宋代高安就有进士139名,宋代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刘恕、元代语音学家、戏剧家周德清、明代史学家陈邦瞻、清代"三朝帝师元老"朱轼等名儒学者光照史册,当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原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更是高安人的骄傲。到现代,遍布海内外的高安籍博士多达900余人。高安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地下矿产甚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基础扎实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安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开明开放、诚实守信的高安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

始终保持"两位数,二打头"的增长势头,夺取了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的新胜利。 工业经济高歌猛进。以清华泰豪、中国龙工为龙头的机电产业,以红狮集团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中瑞、大盛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以上海元盛为龙头的牛产品加工产业,以三爱尔医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制药产业等一批新兴支柱产业迅速崛起;以改制后的新红梅、吉尼斯和新引进的美康陶瓷为主的陶瓷产业,以瑞酒集团为主的酿酒业在改革发展中重振雄风,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轻纺、化工、机电等为主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特别是2001年7月正式动工开发兴建的高安市新世纪工业城,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七通一平"工作全部到位,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全面完成,落户企业达102家,投产企业有58家,一个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产业集聚、特色鲜明、规模宏伟的新兴工业园区已经形成。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以汽运产业为龙头,以各类大中型商贸城为载体的商贸流通日益繁荣,目前,全市拥有大吨位货运汽车达8000多辆,发展汽运公司120多家,在全国各地设立货运网点3000多个、中转站50多个,培育各类民间流通组织460多个,从事流通业的经纪人突破9000多人,高安是全国汽运产业四强县市之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汽运城、江南摩托车城、瑞州商贸广场、朝阳门商贸城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市场繁荣活跃,中山商贸城、锦江外滩步行街等一批新建项目初显成效。

打造文化强市经验交流材料(多篇范文)

打造文化强市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了“文化**”建设。 坚持靠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强化“文化兴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突出一个“学”字,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扬州市委有关加强文化大市建设的精神,制定并部署了“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一个“邮”字,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以“邮”为文化品牌,注重挖掘龙虬文化、尧文化、运河文化和乡土文化,集传统、特色于一体,相继推出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大舞台、秦邮文化讲坛、百姓学堂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羽绒服装节、四届邮文化节暨双黄鸭蛋节、三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活动。紧扣一个“实”字,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坚持文化项目点面结合。城区启动建设了集商务、研发和会展为一体的邮都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蝶园、海潮等综合性市民广场;各乡镇、社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菱塘回民文化广场、八桥农民广场等。坚持多项活动全民参与。在每年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中,都尽量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坚持工作成效群众评判。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都多渠道收集信息,虚心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诤言,确保特色活动效果逐年提高。

坚持靠主题活动牵引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举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去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以“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形势、现状、目标及举措等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行“永远的汪曾祺”系列纪念活动。今年5月16日是**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适时筹划了永远的汪曾祺专题讲座、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征文、颁发汪曾祺文学奖、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等十多项纪念活动。活动中,得到了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先生等全国20多位名家的支持和参与,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了全程报道。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今年4月到7月,我市举办了以“读书、求知、守信、文明”为主题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经典回响———大型美文诵读”,“十佳藏书家庭”评选,“快乐书海”———xx**市首届读书节书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推介展评等。目前,该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反响。办好社区艺术节。依托蝶园市民广场,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由家庭才艺表演、《争做好市民》dv短片大赛、送图片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糅合在内的社区艺术节。今年的艺术节围绕“和谐家庭、

关于建设文化的强区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强区的几点思考 党十七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如党十七大报告所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说: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应该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和政府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 早于2001年,我们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还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我们苏州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个《规划纲要》,我们吴中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名区”,打造“人文吴中”的文化发展目标与要求。我认为: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建设“文化强区”是我们更新的目标和要求,这一重任也已历史地、必然地摆在了我们吴中区人民的面前。尽管本人从事区文化行政管理工作不到一年,但作为吴中区人的一分子,面对建设“文 - 1 -

化强区”的目标与重任,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对此去作一些关于理念上的思考和工作上的探讨。 思考一:如何来正确理解“文化强区”的概念与内容? 当我讲起我们吴中民进要对建设吴中文化强区进行调研并举办专题论坛时,有领导提醒我,调研这个必须先搞清什么是文化强区(市、省、国)的概念,它有哪些主要的标准?我认为这确实很有必要。我个人认为,“文化强区”的“强”字既可以把它作为“强大”这个形容词来理解,更可以把它作为“做强”这个动态词来理解。“强”为形容词时的“文化强区”是指一种在同一个时间层面上状况、现象,也就是说“文化强区”要达到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遗产保护有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地保障和满足、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强”为动态词时的“文化强区”则是一个通过发展文化来推进一个地区为达到上述文化目标和加强整个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来说,这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过程。 大家知道,吴中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聚集有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朝名人名迹的历史文化和以《孙子兵法》名扬中外的兵圣文化、以道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因康熙改名而扬名的碧螺春茶文化、以香山帮为代表的古建营造技艺文化、以玉、石、核、澄泥等为主材质的各种雕刻文化等等, - 2 -

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初稿)

武威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研究小组组长:张蓉 研究小组成员:张倩李志兴田颖田泰山单美娟赵建岗 研究指导教师:马国文 【引文】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必然对城市管理工作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正文】 一、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1.城市文化与经济。现代社会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而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任何文化都是“源”与“流”的结合,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基点。二是横向的文化借取,即城市文化的开放、兼容。文化碰撞与融合是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通过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新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创造,体现出文化不断进化、不断优化的发展趋势。城市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就自然显得重要而必要。 2.文化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建设往往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文化管理工作,则是长期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文明、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文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城市管理是一项反复性的工作,城市文化管理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长期保持和维护好城市良好的市容、井然的秩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更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带倾向性的疑点问题,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文化管理也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城市文化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江西省高安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 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西省高安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西省高安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西省高安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西省高安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江西省高安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山市委文件 中委…2008?1号 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2008年2月3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现就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 1.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城市之魂。随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是我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

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建设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创新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点,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3.目标任务。全面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2009年底前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形成更为高度自觉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中山建设成为孙中山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更加深厚,城市人文精神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文化与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全面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_年)》201101

《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 年)》20110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城市的灵魂。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具有2200 多年历史的城市文明,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广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城市的价值观念、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和城市凝聚力日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今后10 年,是广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作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有竞争力、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特质,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与活力、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作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广州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紧紧抓住文化发展良机,牢牢把握文化科学发展规律,不断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扎扎实实向着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为此, 特制定《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 一2020 年)。》本纲要所指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新兴媒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部分涉及城市规划和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内容。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一2020 年)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 》一2020 年)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探索文化科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中共济南市委、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文号:济发(2008)7号 发文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中共济南市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美丽城市景观、浓厚创意氛围”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基本建成与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相适应的文化名城、美丽泉城、创意新城,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活力全面凸现,文化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现代文化名城魅力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得到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深度发掘,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传承,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整合省市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发展一批新兴创意产业,城市现代创意氛围更加浓厚;创作生产一批具有泉城地域风格的文艺精品,争创一批体现文明程度、展现城市活力的城市荣誉,城市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普遍均等、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成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

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文化强 市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24号)和《中共xx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发…2012?11号)、《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阜发…2012?11号)及《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五个配套文件(阜办发…2012?14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XX市第四次党代会和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保护和传承好具有xx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激发全市上下“爱家乡、建xx”的热情,为实现xx“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奋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目标,建设实力xx、繁荣xx、幸福xx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目标思路。按照建设文化强市要求,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更快地出精品、

出人才、出效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级文化先进县。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基地)建设,创建XX市级文化产业园(基地),争创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建好一批文化阵地。重视加强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 ——壮大一批文化企业。重视引导产业发展,扶持民间演艺、书画、剪纸和非遗传承等文化团体,建设农村文化特色专业村,扶持彩陶烧制、工艺品制作、彩色印刷、数字影院等骨干文化企业,全力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发展。 ——打造一批文化品牌。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办好xx特色的各项文化活动和赛事,打造一系列展现xx形象的文化品牌。 ——建设一批文化景点。重视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建设沙北“人文景观带”、沙南“生态景观带”、城区“休闲景观带”,发展历史文化、生态和休闲旅游产业。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3.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理论武装,深化中心组学习,加强社科理论研究,建设市乡村三级宣讲员队伍,办好“xx大讲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学习雷锋精神贯穿于道德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发现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探索开展评选“xx好人”,开设“道德讲堂”,扬善溢美、引领风尚。以“中华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为平台和载体,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扫黄打非”,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以“五创”(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平安文明村)活动为抓

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 (1) 第二节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江西省高安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西省高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江西省高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西省高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西省高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江西省高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安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鸳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我党历来把文化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安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辈出的城市,创造和发展了戏剧文化、陶瓷文化、禅宗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和谐文化等一大批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样式,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安定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加快高安市文化强市建设,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最根本的途径是,在巩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文化,着力构建设和谐文化,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一、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安文化发展新活力 1、重振采茶戏文化。高安采茶戏是江西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源于隋唐,兴于元明,盛于当代,曾三度晋京上庐山一展风采,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赞誉。其中《南瓜记》、《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等经典剧目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采茶戏在高安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市成立了市采茶剧团,有一支专业的演出队伍,在乡镇还活跃着12支农民业余剧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安采茶戏也出现剧目老化、新创剧目质差量少、演艺术人才断档断线等问题。我们积极推进采茶戏文化事业改革,把剧团干职工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解决演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与宜春学院高安校区联合办班培养后备人才;鼓励市采茶剧团走出去闯市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举办采茶戏艺术节,重奖新创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通过一系列举措,高安采茶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涌现了《拐杖情》、《孙成打酒新传》、《寒儒求监》、《四季花香》等10多个新创剧目,获得江西玉茗花戏剧等众多大演,一批表演新秀脱颖而出。 2、做大陶瓷文化。高安的陶瓷文化可以上溯到宋朝。那时就开始了以日用瓷、工艺瓷为主的陶瓷生产。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安市元青花和元青花釉里红等国家一级文物的出土,使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的馆藏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从而奠定了高安陶瓷文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几乎与此同时,高安的建筑陶瓷产业异军突起,创下了我国建筑陶瓷八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2007年初,我们抢占“南瓷北移”先机,创建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新中源、新明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入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 [浅谈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强市建设]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 [浅谈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强市建设] **市在大巴山脉南麓,属**东北部,坐落于陕西、湖北、重庆3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辖7个县市区。位处长江上游北部嘉陵江流域,巴河、州河、前河、中河、后河等多条河流从境内穿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水、热、光、土、山、壑、林等自然条件生态配合较好。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z巴人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自然景观、人文景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是一片急需开发发展的文旅处女地。 说道文旅,必然先说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良性发展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文旅本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互鉴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进行布局,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与文化密不可分。为此,**把“四个坚持”作为基本方略,狠抓青山绿水,挖掘地方特色,整理地域风俗,猛攻文旅上档升级,对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战略调整,出台文件,落实举措。 一、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升华是大势所趋

**优势独特、大有发展前景。巴风z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独特的大巴山风情。这里人文荟萃,诞生了战国四君子之首的春申君黄歇、功勋卓著的汉将军冯绲、抗清名将兵部尚书李长祥、建立大成国的李雄等历史英豪; 有家风传承优良的阁老卫承芳、佛门巨匠一代禅师破山和尚; 还有板凳蛮前歌后舞助武王伐纣的英勇史记、张飞大战八魃降纳衿娲说、徐庶隐居花萼山的铁骨轶闻、李太白杜甫题赞巴渠的不朽诗篇、建文帝魂归中山寺的疑云。古有八位丞相从**走上政坛的史迹,今有朱德、陈毅、刘伯承三元帅川东播火的伟绩; 更有徐向前、李先念等将军征战大巴山的赫赫战功,神威火箭从这里飞出的破天荒记录……。巍巍大巴山,处处皆锦绣; 悠悠**市,无处不英豪! 这里,创造了神秘璀璨的巴渠文明,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沉睡五千年,一醒惊天下,就是见证; 孕育了茶文化、菌文化、竹文化、丝麻文化、药材文化,雀舌富硒茶、精美竹编、野生木耳、五百岁桑树、六百岁乌梅、纤维质量全国第一的苎麻、中华药材宝库等,就是物证。巴蜀文明符号性文化丰厚而多样,生态淳朴、旅游景点原始而精萃。而今跨进新时代,大力发展文旅,适逢其时。 **,自然文化遗存丰富璀璨。嘉山秀水遍布,凤凰山、八台山、花萼山、黑宝山、峨城山、翠屏山、玉印山、莲花湖、宝石湖、巴山大峡谷等相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