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人

唐朝名人
唐朝名人

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

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

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

卢照邻(632年-695年)

骆宾王(约627—约684)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

张九龄(678-740)

王维(701年-761年)

孟浩然(689-740)

王昌龄(公元690年-公元756年)

常建(708-765?)

岑参(约715年—770年)

韦应物(737~792)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

孟郊(公元751年-公元814年)

韩愈(768~824)

白居易(772年~846年),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

高适(700—765)

杜审言(约645-708)

宋之问(656年?~712年)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

刘长卿(709~约786)

司空曙(约720-790?)

刘禹锡(772-842)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许浑(约791~约858)

温庭筠(约812—870)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

元稹(779-831)

王之涣(688-742)

贾岛(779-843)

张旭(675-750?)

裴行俭(619——682)

尉迟恭(585——658)

狄仁杰(607——700)

薛仁贵(614——683)

杨玉环(716——756)

李林甫(683-752)

隋唐五代曹姓名人大事记

隋唐五代曹姓名人大事记 1、曹宪(约541-645),唐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南朝及隋唐著名学者。隋为秘书学士,唐贞观中拜朝散大夫。 2、曹海凝(543——614年),谯郡临涣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也,曾祖家瑯瑘郡(今青岛琅琊镇),太守银青光禄大夫,祖宝南青州刾史,金紫光禄大夫,父仁州(今安徽固镇县新马桥镇仁和集)都主薄。 3、曹妙达,北朝至隋时(6世纪下半叶)的宫廷音乐家。曹国人。祖父曹婆罗传艺于子曹僧奴,再传于孙辈妙达及昭仪兄妹,号称"四曹"。 4、583年12月21日,隋遣兼散骑常侍曹令则、通直散骑常侍魏澹聘于陈,置仓储粟。 5、617 年,曹珍荐李轨称王于天下,李轨称帝,建立纪元年号为安乐,曹珍为尚书左仆射。 6、618年1月12日,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曹武彻举兵反隋,建元通圣,是为通圣主。 7、618 年,隋西戎使者曹琼据甘州(即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为李轨所灭。 8、窦建德(573-621年),祖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贝州漳南(河北故城县,另一说山东武城县)人。妻子曹氏,妻兄行台曹旦。 9、619年,行台曹旦(即曹氏夫人的哥哥)等带兵五万渡过黄河,620年,曹旦攻取济州返回洺州(河北故城县或山东武城县)。 10、621年7月,唐高祖下令将窦建德斩首,又强征窦建德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人到长安。 11、623 年,突厥大臣曹般出使唐朝。 12、643 年,曹三良在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役中,系江夏王李道宗统帅的前锋部队军官,任职折冲都尉。 13、648 年,骁卫将军曹继叔(金乡人今属山东)大败龟兹军队,655年,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子曹怀舜。 14、676年正月癸未,左金吾将军曹怀舜(金乡人今属山东)等分往河南、北募猛士681年,唐高宗命右武卫将军曹怀舜等率军进击突厥,战于横水,败绩。免死,流岭南。 15、687 年,桂州司马曹玄静率兵入安南讨伐,擒杀丁建、李思慎等起事者。 16、696年,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等二十八将讨伐契丹。 17、757 年,宦官将军曹日升冒死入城慰问将士,曹日升率十骑杀开血路进入南阳。 18、761 年,史思明在鹿桥驿,命令心腹曹将军率军值宿警卫,史朝义召见曹将军等人商议谋杀史思明。 19、曹霸(约704~约770),唐玄宗时期著名画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764年,杜甫与之在四川成都相遇,并写下名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 20、曹士为,唐代中期的历法家,著有《符天历》。生卒年不详,曾任大中大夫职位,活动于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 21、781年,李元忠原本姓曹,名令忠,出任北庭节度使 22、783 年,李希烈的将领曹季昌以随州降,寻复为其将康叔夜所杀。 23、784 年3月,邠宁节度使韩游瑰派部将曹子达率兵三千配合浑瑊军,曹子达与吐蕃大将论莽罗抵达,大破韩旻于武亭川(今陕西武功)。 24、787年,申蔡留后吴少诚,缮兵完城,欲拒朝命。事泄,少诚杀常、冀、伯元。大将宋旻、曹济奔长安。

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三省六部制形成的过程 所谓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尚书,本是秦汉九卿之一的少府属下的一个小机构,主管收发和保管文书,到西汉武帝继位后,参用宦官为中书谒者,掌上书之职,武帝用其收纳章奏,到了西汉成帝时,建立了尚书台,执掌图书秘籍、章奏等事宜。到了东汉武帝时,尚书渐次超越收发文件的职能,扩大到“出纳王命,辅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2]至曹魏时,尚书台脱离了少府的机构,成为完全的独立机构。其长官成为皇帝之下的握有重权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宰相,仆射则相当于副相,尚书属下各曹则则成为主管全国事务的行政机构,西晋时尚书台则成为“朝政之本”,南朝刘宋时,孝武帝曾领召称:尚书,百官之元本,庶政之枢机。这就是隋唐三省中的尚书省之源流。 中书官名,起于西汉,初由宦官担任,汉武帝在后宫游宴时,使阉宦“典事尚书”,称为中书谒者,简称“中书”,署令和仆射;成帝时,废仆射,改中书谒者为中书者令,让世人担任,均属少府管辖。东汉时,不置中谒者令。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将原来的秘书令改为中书省,设中书监、令为其长官。因中书省接近皇帝,执掌机密,地位日渐显赫,逐渐取代尚书台的重要地位,而成为国家的机枢机构。如西晋时,荀彧由中书监迁尚书令,实则明升暗降,因此当时有人相贺时,他说:“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5]及至南朝,中书监、令成为清流美职,中书舍人地位渐高,往往全权负责中书监事。北周改中书为内史,隋承袭之,唐复设为中书省,此即为中书省之源流。 门下省的主官是侍中,侍中即侍于宫中。作为皇帝顾问机构的门下省,是由皇帝的文武侍从们中衍生出来的。在秦汉时期,侍中本无官署,是来往于殿内奏事的小官。东汉时设立侍中寺,成为正式的皇帝顾问处,门下组织雏形初具。曹魏代汉后,继承汉制,置侍中寺为定制,其长官为中和给事黄门侍郎,设侍中四人,侍中比二千石,第三品。入侍帷幄,出拥华盖,与皇帝亲近。给事黄门侍郎四员,秩六百石,第,五品,与侍中同掌奏文案,赞相威仪。西晋时改侍中寺为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三篇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三篇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篇一】 一位老人在迎来他的百岁生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八一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的程开甲。 1918年,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一户商人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程开甲。程家祖上经商,家境还算富裕,然而在程开甲7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也被迫离开了家,从此,程开甲成了无父无母的苦命孩子。后来,程家家道中落,程开甲的生活变得更加贫苦。 不过,贫苦的生活并未消磨程开甲的意志,他从小就有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儿。刚上中学,他的成绩平平无奇,但他知道,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谋求远大前程。于是他发愤图强,悬梁刺股,无数个夜晚,当别的同学已经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甜甜睡去的时候,他却在楼梯走道的路灯下看书,在厕所里看书,一看就看到

夜里十一二点。等到初中毕业时,程开甲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浙江大学。然而,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程开甲大学生涯的第一学期还没上完,上海失陷了。浙江大学不得不搬迁到江西吉安,程开甲开始了长期“流动”的生活。 就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程开甲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当初考入浙江大学时,学校答应给程开甲发放公费补贴,帮助他完成学业。然而因为战争等原因,这笔钱迟迟发不下来,程开甲山穷水尽,最后甚至连蔬菜都吃不上了。 班里有位同学十分同情程开甲,于是主动请程开甲出去大吃了一顿。谁料到,由于长期没进过什么油水,突然吃了大量肉食,程开甲的肠胃承受不了这份“厚爱”,从肠炎到痢疾,把程开甲折磨得只剩皮包骨头。这时候,学校即将进行学期考试,程开甲只能坚持拖着病躯参加了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了,从此更加关心、爱护他。 在四处搬迁的日子中,程开甲总是用瘦弱的身躯背着一个巨大的行李包,里面装满了沉重的书籍。有人劝他丢掉一部分书,减轻行李的重量,他却舍不得。谁料,在迁移到宜山时,一把火将他多年积累的书籍烧了个精光,程开甲痛心疾首。

唐朝姓氏

唐朝姓氏 唐朝的陇西、赵郡李姓,清河、博陵崔姓,范阳卢姓,荥阳郑姓和太原王姓 杨李王窦裴秦程罗薛伍方魏徐单武郭 宇文公孙尉迟独孤拓跋 写的这些只是记忆中唐初的, 还有中期后期有很多的姓氏的包括很多的复姓如欧阳等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东闻喜人。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 温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彦弘,太原祁(山西祁县东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绩(585——644),唐朝文学家。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 柴绍(?——638),唐初将军。字嗣昌,临汾人。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贵(614——683),唐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宋之问(?——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张守圭(?——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701——760),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卢纶(748——约800),唐朝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德宗时进士,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称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三省六部制

2012-10-03 19:02 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②作用: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①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 ③隋唐时,科举制建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垄断特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总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 6特点:君主主宰国家;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并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7.评价 (1)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独立与领土完整。 ③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公共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不利:①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其积极面为主流。但在下降时期,消极作用明显,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新邵三中:邓丑生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唐朝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而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以宠之,遂授尚书令。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掌草拟诏命。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臣。

1、秦朝 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2、汉朝 汉武帝夺外朝(以丞相为主的正式的政府机关)权,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时设置尚书台,统领百官政事,长官称尚书令。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 东汉末设侍中寺,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置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学识的士人充任,为一时清选。 3、魏晋南北朝 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按:东汉时虽有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毕竟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 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置中书监、令各一人,以中书监为长官。 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4、隋 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其中,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长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中国历史上的40个名人常识,考了200多次了!

中国历史上的40个名人常识,考了100多次了! 1.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 2. 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 虽寿》。 3. 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4. 曹植: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洛神赋》、《白马篇》。 5.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 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6. 陶渊明: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7.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代 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 8.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代表作有《凉 州词》、《登鹳鹊楼》。 9.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别》、《使至塞上》。 10.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11.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1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 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13.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 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14.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等为其代表作。 15.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 16.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 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捕蛇者说》。

中国历史上的40个名人

中国历史上的40个名人 1.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2. 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3. 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4. 曹植: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5.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 6. 陶渊明: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7.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8.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 9. 王维: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别》《使至塞上》。 10.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 11.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12. 李白:诗仙,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13. 杜甫:诗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许多诗流传千古。 14. 白居易: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 15. 韩愈: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中公网校归纳整理

16. 柳宗元: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捕蛇者说》。 17. 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等为其代表作。 18. 岑参: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 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乌衣巷》《陋室铭》。 20.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21.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22. 苏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23.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24. 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 25.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存诗9300多首。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26.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27. 文天祥: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28.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代表作有《雨霖铃》《少年游》。 29.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代表作有

简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与作用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和作用 (一)隋朝三省六部制。 (1)职能。在中央设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省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三省职同秦汉时代的丞相,历史上一般称为三省制度。内史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包括仆射)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2)作用。三省分权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状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职能。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职掌与隋制同。尚书省下设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职掌亦与隋制相同。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故习称唐代是三省六部。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

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共同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参议国政,政事堂会议也成为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光宅元年(684年),裴炎为中书令时,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又奏改政事堂之名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堂后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 (2)作用。唐朝宰相的权力分于三省,又由品级较低的官吏担任宰相,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同时也更便于发挥整个统治集团的作用。 [参考资料] 杨友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李琪:《中国古代行政中枢的沿革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蒋建新、周宝砚:《唐王朝中央行政体制的构成及其效能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河南籍名人一览表

河南籍名人一览表 许世友麻城乘马岗区(今属新县)一代名将 李德生新县陈店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有"骁将"之称, 原党中央副主席 曹刚川舞钢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卫留成驻马店泌阳人海南省省委书记 吉炳轩洛阳孟津人黑龙江省省委书记 张春贤河南禹州人湖南省省委书记 陈全国河南平舆人河北省代省长 朱军祖籍河南洛阳,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现主持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艺术人生》 李瑞英河南清丰人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组组长 陈鲁豫河南人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海霞郑州市人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 张泽群郑州市人中央电视台著名青年节目主持人 邓颖超河南省光山县周恩来夫人, 原全国政协主席 邓亚萍郑州市乒乓球世界冠军,现任北京市团市委副书记 王永民河南南召县人享誉世界的"五笔字型"的发明者 魏青刚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三次跳入狂风巨浪的大海救人 洪战辉周口人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背着拣来的妹妹上大学 李隆郑州人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出生入死的消防战士,四川5。12抗震英雄 孙天帅郑州市人“不跪的人”1995年珠海,独其一人坚决不跪,遭到韩国女老板的辱骂和解聘,硬汉 刘国栋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刘国梁新乡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现国家乒乓球男队总教练 白居易新郑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桦信阳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今夜星光灿烂》); 白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人,以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白寿彝开封市人著名史学家,曾总主编了《中国通史》 百里奚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比干河南人 秉志开封市人动物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毕生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柏杨辉县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 蔡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 蔡琰:字文姬,河南尉氏县人,东汉才女。蔡邕之女。著有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蔡邕尉氏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左中郎将 曹谨沁阳人抗英保台 曹靖华卢氏县人著名翻译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俄语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世界文学》主编。 岑参新野人唐代著名诗人 常香玉巩县(今郑州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 小香玉郑州市人著名豫剧演员 陈明洛阳《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为你》《快乐老家》 陈胜登封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平河南原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谋略家 陈星聚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台北知府,光绪年间台北抗法保卫战 陈中焦作市人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跆拳道冠军

绍兴名人

绍兴名人 绍兴名人 点击认领 开放分类: 明星 绍兴人 绍兴名人。绍兴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治水",是绍兴历史上最早的辉煌篇章。春秋时期卧薪尝胆、图强兴国的越王勾践,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东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圣王羲之,兴建鉴湖水系,泽被後世的马臻,唐代诗歌旷达、诙谐,诗篇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人贺之章,南宋的"马上击狂胡,马下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陆游,"明代第一才子"艺术大师徐渭,毕业穷困潦倒,却能撰著与车尘马足之间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以及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绍兴是我国文化革命旗手鲁迅的故乡,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祖居。这些伟人的丰功伟绩彪炳於中华民族的史册,他们的浩然之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 编辑摘要目录1 绍兴名人 2 人物介绍 绍兴名人- 绍兴名人 绍兴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治水",是绍兴历史上最早的辉煌篇章。春秋时期卧薪尝胆、图强兴国的越王勾践,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东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圣王羲之,兴建鉴湖水系,泽被後世的马臻,唐代诗歌旷达、诙谐,诗篇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人贺之章,南宋的"马上击狂胡,马下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陆游,"明代第一才子"艺术大师徐渭,毕业穷困潦倒,却能撰著与车尘马足之间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以及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绍兴是我国文化革命旗手鲁迅的故乡,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祖居。这些伟人的丰功伟绩彪炳於中华民族的史册,他们的浩然之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美国三权分立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美国三权分立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异:A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不同部门,达到防止专制权力相互制衡的一种方式,使近代民主政治的体现。 B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国家加强专制皇权下的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目的是加强皇权,分割相权。 同: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中国政体变化: 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 (秦至清)(戊戌变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专制----民主----主权在君----主权在民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的比较 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终身制 执政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对谁负责选民议会 与国会或议会的关系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国会可依 法弹劾总统,二者平行,但互 相制约首相可以解散议会,议会也能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 2雅典农耕面积少,不适合农业的发展,希腊的航海业,造船业,工商业发展。希腊人具有自由,平等的思想。 选民(646个选区)—保守党或工党(或自民党等议院)=议院(下院)=获多数席位的政党=(政党首领)组织内阁 (首相任命各部大臣,组织内阁即政府,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 项目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君主立宪 制法国共和制(总统议会制) 国家元首总统英王德意志皇帝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民选产生世袭世袭由国民议会多数 票选出 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终身制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力掌握国家实权“统而不治”的 虚君掌握国家的实权没有掌握国家实 权(行政权)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首相总统 政府首脑的产生总统任命首相组阁由皇帝任命由总统任命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皇帝和首相议会 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总统为首的政府 与议会是分权制 衡的关系 政府对议会负责政府不对议会负 责 对议会负责 法律依据《权力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 法》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 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 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 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 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 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 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 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 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 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 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

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 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 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 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 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 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 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 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 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 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 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 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 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之评价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的三声六部制不同,这里主要谈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三省六部的长官及职责: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3、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中国古代历朝以来都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自秦始皇设丞相以来,丞相一人大权独揽,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的势力。故而,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皇帝都有一个使命,就是加大皇权、削弱相权。所以,明朝的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中国古代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皇权的趋势是加强、相权的趋势是削弱直至消失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它的一个作用也是分割宰相的权利、最终集权于皇帝,同样,它也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以积极为主,但是也有消极影响。 ①积极作用: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②消极作用: 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有消极影响。它的设置造成了部门重叠、机构倾轧,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皇权不断集中,宰相权利不断受到削弱,这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衰落。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春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战国: 屈原(约公元前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汉族,出生于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并在夷陵(今宜昌)焚烧楚先王陵墓。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阶段评价检测(三) 中华文明的繁荣——隋唐时期

阶段评价检测(三)中华文明的繁荣——隋唐时期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唐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唐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不是行政机关的翰林院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与行政决策无关,排除A项;中书负责决策,材料表明中枢决策权转移到翰林院,是冲击了三省六部制,排除C 项;唐朝后期政局动荡的原因是地方藩镇割据,排除D项。 2.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了,唐朝() A.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社会阶层日益固化 C.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官僚体制渐趋成熟 解析:选C科举制选拔人才促使士族地主地位下降,庶族地主地位提高,故选C项;材料强调唐朝宰相及高级官员科举出身的人日益增多,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等促使唐朝宰相权力削弱,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材料强调官员的科举出身为选官制的推动而非官僚体制,排除D项。 3.(2019·滨州二模)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利于防止决策失误D.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选C根据材料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这一做法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专制皇权,与材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枯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恩泽后人。布朗族《祖先歌》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每年农历六月初七日,布朗族人和傣族都要在一棵大茶树下,祭祀茶祖叭岩冷。 陆羽:传奇“茶圣”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有了陆羽,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间”和茶道的本质“天人合一”才被广为流传。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陆

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卢仝:“七碗”茶诗茶史留名 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皎然: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是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白居易: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后来迁居陕西境内。白居易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

三省六部制演变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 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 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 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 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 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三省: 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 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 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唐朝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尚书 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 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而以尚 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 以宠之,遂授尚书令。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中书省内设中书舍 人若干,掌草拟诏命。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 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六部 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论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论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摘要: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关键字: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一、隋朝之前的发展 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汉朝时期,汉武帝夺外朝权,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到东汉时设置尚书台,统领百官政事,长官称尚书令。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东汉末设侍中寺,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置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学识的士人充任,为一时清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东汉时虽有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毕竟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到曹丕时期,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置中书监、令各一人,以中书监为长官。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二、隋唐时期的确定和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十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见卿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是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唐太宗贞观八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