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从肝辨治通窍法.脑病

脑鸣从肝辨治通窍法.脑病

脑鸣在中医学中属眩晕症的范畴。一般发作时,病人自觉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伴头昏头痛、胸胁隐痛、耳鸣耳背。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脑鸣是由肾虚引起的,多从肾虚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经从头而过,脑鸣与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因此从肝辨证论治脑鸣,每获奇效。

疏肝行气

肝性刚,喜条达,主疏泄。肝伤则会气机逆乱,容易郁滞隐隐作痛,或失其所养,风邪内动,上扰巅顶,而诱发头痛,脑鸣耳鸣。

患者陈某,41岁,来院时头痛脑鸣、诉有近5年发作史,最近频频发作,发作时头痛如裹,脑鸣不止,时如蝉鸣,时如雷鸣,呃逆嗳气,实受病困侵扰。多方医治,效果不显,2009年8月来院求诊。

查其病历,以前多诊为肾阴亏损,脑髓失充为治、未见好转。

刻诊:头痛昏重、胸胁胀闷、精神烦躁、嗳气呃逆,自诉脑鸣如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

初诊:认为:证属肝失疏泄,上犯清窍。

治则:疏肝行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0g,半夏10g,当归10g,郁金15g,龙骨20g,牡蛎20g,甘草5g。服药两个疗程,共12服。

服药后病情显著缓解,脑鸣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嗳气呃逆停止。

复诊在上方基础上加白术10g、枸杞10g、川楝15g,再服一疗程,病人自诉康服。

益肝补血

肝之虚,肾水不能涵而血少也,症状表现为两胁疼痛、目眩目干涩、眉棱骨疼痛、烦躁不安、发热头痛。

李某,50岁,自诉长期头昏头痛、脑鸣不止,多方医治无效。来本院医治。查看以往病历,患有肝脾综合征。

经查:面色萎黄、肌肤泛黄无润泽、眼睛干涩无神,爪甲苍白。自诉头昏头痛,四肢无力,烦躁不安。舌质淡、脉眩细数。

初诊认为:证属肝血阴虚,水不涵木,脑海失充。

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5g,熟地30g,白芍30g,川芎6g,党参20g,炒白术15g,木香5g,茯苓15g,柴胡10g,甘草5g。服药两疗程,共12服。脑鸣显著减轻,其他症状亦有很大改善。复诊如上方,去熟地、木香,加健脾理气药淮山药、麦芽各10g,再进12服。

服药后经随访,脑鸣康复,未见复发。

经验所得,治病一定要辨证审因,不诸一格,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张觉人通窍法.脑病:

张师提出“清阳之府’’邪易蒙,即邪气易于蒙蔽清窍,在临床上脑病的发病情况也证明这个理论。而实际上建立在“五脏"理论核心的基础上的中药、方剂决定了在心窍和脑窍问题上历代绝大多数医家的以心代脑,即无论心窍闭阻还是脑窍被蒙均以辛香开窍之品开通心窍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基本特点和规律。治法的实质意义就是在准确辨明病因病机病证的前提下为遣药组方设计合理的方针方案。那么邪闭心窍(神昏)我们运用开窍(醒神)法,邪蒙脑窍则应当运用通窍法。通窍法是指运用具有轻清芳香、辛散走窜、升阳益气、祛风化痰(湿)、理气化痰等性质色药物通行脑窍以治疗邪毒壅滞、脑窍闭塞的多种脑病。由于邪阻脑窍的原因很多,故通窍法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祛风通窍

是指运用性味辛温或辛凉具有发散透达,祛风散邪作用的药物,用以祛除因风寒或风热之邪阻滞脑窍所致的头痛、项强等病。具体可包括辛温通窍和辛凉通窍,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辛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等;代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及银翘散加菖蒲等。

(2)化浊通窍

是指运用宣化湿浊、醒脾通滞的药物,化浊除湿、开通窍闭的方法,适用于湿浊内阻中焦、运化失司、上犯清窍之眩晕,头痛头重,耳鸣诸病证。常用药物:半夏、南星、旋覆花、贝母、瓜蒌、竹茹、天竺黄等等;代表方荆半夏白术天麻汤。

(3)升阳通窍

是指用具有升举阳气,透邪通窍作用的药物,以升阳益气,透邪宣窍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气虚而清阳不升,外邪滞留,上扰于清阳而致眩晕、耳鸣等病证。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等。

(4)理气宣窍

理气宣窍法是通过理气行气开窍通闭的治疗方法。本法适用于肝失疏泄条达,气郁于脑络而致头痛、偏头痛者,常用逍遥散加辛夷花等。

(5)化瘀通窍

是应用具有活血通络、化瘀通窍的药物,以祛瘀通络、通窍开闭的治疗方法,本法适用于血瘀脑络,清窍不通的头痛、中风,偏瘫等病证。代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

(6)豁痰开窍

豁痰开窍法是指化痰而通闭开窍的一种治法,本法通过荡涤痰浊,使痰浊除而脑窍开,元神不蔽。本法运用时,随证亦有所变化:痰浊上扰之健忘,宜降逆化痰开窍,用温胆汤加菖蒲、郁金;中风之痰湿内闭,宜急用苏合香丸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风;若痰热蒙窍,宜涤痰汤合安官牛黄丸;若痰热盛而腑气不通者,宜佐以苦寒泻下,方用通腑化痰方;中风风痰上阻,舌络失和,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用解语丹加减;癫证之痰闭脑窍者,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予苏合香丸,继用四七汤加胆南星、郁金、葛蒲、远志等。

临证验案

1,李某,男,57岁。95年7月12日就诊。因精神刺激患精神

分裂症。刻下诊见:颜面恍白,微有浮肿,言语可对答但无伦次,诉有头晕,胆怯,时感耳边有人讲话,大便干结。家人代诉患者时有双目上翻,全身发抖,脏言秽语,时有大声吵闹,痰多,多食懒动,嗜睡。脉促,舌淡边有齿印。证属痰蒙脑窍,治当涤痰通窍,但考虑其久病,暂宜缓图。处方:茯苓12克,姜夏9克,陈皮9克,枳壳6克,姜竹茹9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甘草5克;二诊:面色转红润,未见颜面浮肿,精神症状较前好转,自诉夜寐梦多,舌质胖嫩,苔中黄腻。

脉细滑。痰结未开,处以十味温胆汤化裁。处方:党参12克,茯苓、姜夏、炒枣仁、枳壳、石菖蒲各9克,远志、陈皮各6克,白芍6克,姜竹茹9克,淮小麦30克;三诊:前方迭服半年余,患者神志思维完全恢复正常,并于同年9月恢复工作,患者不能停药,一旦停药则病情反复,性情急躁,易发脾气,在家经常与人争吵,工作时尚可控制情绪,脉弦细滑,舌苔转干燥。考虑痰热郁结,津液蒸熬。予甘麦大枣汤为基础,合温胆汤加白芍、郁金等调理,迄今旧病未复发,智力如常人。

按:痰浊阻滞脑窍,故见痰多,嗜睡,意识不清,风阳上扰清空则见四肢发抖,两目上视,故予涤痰熄风,又因外感,表邪未去,入里化热,痰热互结,故又加以清热化痰药。诸邪皆去,病告痊愈。

2,吉某,男,43岁,1987年5月15日初诊。去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突然晕倒,四肢抽搐,无口吐白沫,喉中无痰鸣。起初1-2月发作一次,后逐渐加剧,每2-3天发作一次,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目前见神疲乏力,头昏,目干涩,视物不清,夜寐不安,多梦易醒,纳呆。舌苔腻,脉弦滑。脉症合参,病属厥证,为风阳上扰,痰浊内蒙,治拟平肝潜阳,化痰通窍。处方:珍珠母30克,生铁落60克,白蒺藜、胆南星、石菖蒲各9克,夜交藤30克,决明子15克,蝎蜈片3克。二诊:服上方5剂后,未发昏厥、抽搐,头晕视物不清

有显著改善,饮食亦有改善,精神较前清爽,苔腻渐消,脉象弦滑,前方去珍珠母,服用10剂,后经随症加减治疗一月,诸证悉除,

随访4年未复发。

按:本案病虽不同,但证同上案,皆因痰浊蒙窍,所谓异病同治即是此理。

3,李某某,男,58岁,1981年4月17日初诊。9年前出现头晕,如作舟车,感觉周身环境转动,呕吐,低血压,耳鸣如蝉声,经西医检查有内耳平衡失调,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近2月来感头昏头晕,不可长时间看书,稍久则头痛头晕加重,胃部不适,恶心欲吐,摇晃欲倒,食纳减退,嗳气,大便正常,皮肤发痒,西医诊为荨麻疹,睡眠欠佳,噩梦连连,有少许痰,小便稍频,乏力,有时脱肛,脉弦细无力,舌淡无苔。依据脉症,为中虚脾弱夹痰,清阳不升,治以升阳益气,透邪宣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炙黄芪12克,党参9克,柴胡6克,升麻6克,白术9克,当归9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茯苓12克,炒远志6克,法夏6克,生姜3片,大枣3枚。隔天一剂;二诊,服上方5剂,诸证减轻,大便时有干燥,近两日大便尚调,脉迟滑,舌正中苔黄腻,任拟前法,原方黄芪改为6克,加枣仁6克,焦楂3克;三诊:服药9剂后,食欲及睡眠好转,二便调,精神转佳,看书写字也可持续较久,脉虚,舌淡红无苔。予补中益气丸善后,诸证悉除,看书写字也可持续较长时间。

按:本案为脾虚夹痰,清阳之气不得上升则见眩晕,脑窍被邪所阻,不通则痛,故见头痛,固定不移,神明失用,则健忘。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阳气得升,邪气得以宣透,即升阳通窍则诸证悉除。

4.黄某,女,54岁,1986年1O 月14日诊。患者高血压病史1O 年,半月前突然类中。经中西医结合抢救好转。刻下诊见:神志时清时昧,右半身偏身不利,言语謇涩,大便秘结,脉弦小,舌红少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夹痰热内阻。上蒙清窍。治以豁痰开窍。处方:生地18克,沙参18克,麦冬15克,石斛18克,远志9克,竹茹l O 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天竺黄9克。服6剂后再诊,患者神志已清,右半身稍能活动,进食转佳,但语言仍謇涩,舌淡苔白腻,属痰结未去,前方加用白术12克,姜夏9克,橘红9克。

三诊见右侧偏身活动障碍日渐好转,言语亦日渐清晰,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舌淡苔薄微腻,脉弦滑,继服前方2O 余剂,言语基本正常,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满意,可扶杖行走,嘱服前方巩固。

按:《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治法急则先用开关,继则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经隧之药……则病可痊愈”。痰浊内阻,清窍被蒙,豁痰开窍。

5,张某某,女,26岁,1982年5月12日就诊。患反复发作周期性偏头痛2年余,初起发作较稀,近期发作为密,约一周一发,每发头痛偏于一侧,左右不一,牵延眉棱骨及后颈侧痛,多呈胀痛,痛甚则呕吐,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痛后嗜睡,痛解如常人。伴情怀不畅,胸闷太息,胁肋作胀,舌微显紫色,脉象弦涩。综析本案头颞、额、目眶及后项均为足厥阴肝经及与之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所循行分布,情绪不畅,肝失疏泄,气郁脑络一侧,故致偏头痛。治以理气宣窍。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薄荷3克,蔓荆子9克,菊花12克,辛夷花9克,红花6克,生甘草8克。服药5剂,偏头痛诸证悉除。守方迭进5剂,复诊诉偏头痛未发。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停药观察半月,病未反复。

按: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达则情怀不畅,胸闷太息,胁肋作胀,气郁脑窍则牵延眉棱骨及后颈侧痛,胀痛,治以理气宣窍,肝气条达,气机畅通,通则不痛。

6,王某某,女,52岁。1985年5月19日就诊。患者诉有头晕2年余,近两日突然加重。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能站立,站则欲倒,耳中鸣鸣,蕴蕴欲吐,纳差,多睡嗜卧,舌苔白腻,脉濡滑。五官科检查提示:双耳鼓膜内陷,光锥差,考虑为耳源性眩晕。脉证合参系痰浊蒙蔽清阳,治以升阳通窍。处方:石菖蒲12克,天麻15克,姜夏12克,橘红9克,云苓18克,二术各l O 克,广郁金10克,葱白3根。守方迭进20剂,病除未再复发。

按:痰阻清阳,阳气不得上升,痰浊滞留故见眩晕,治以升阳通

窍,阳气得升,眩晕得止。

7,马某某,男,38岁,1979年4月15日就诊。2o年前曾有脑外伤史,后常发偏头痛,起初约半年一发,现在则每半月一次,每发与气候、情绪、睡眠有关。发作时头左颞侧呈抽掣样痛,固定不移,其势难挡,非服去痛片2片而不得缓解。发作间歇期则头部如常。其面色晦滞,脉沉涩,舌质紫暗,脉证合参,当为血瘀脑络,治以化瘀通窍。处方:川芎9克,柴胡lO 克,生地12克,桃仁12克,红花8克,枳壳9克,川牛膝9克,赤芍9克,桔梗9克,甘草6克,丹参12克,丝瓜络lo克,伸筋草lO 克,全蝎3克。服药5剂而痛已。守方20剂,未见反复。停药观察2年,疗效稳定

按:瘀阻脑窍,不通则痛,故见头左颞

侧呈抽掣样痛,固定不移,其势难挡。治以化瘀通窍,瘀去窍通则痛止。

8,黄某某,女,58岁,1991年7月20日就诊。患者记忆力明显减退3年余。于1991年7月12日在市某医院做脑cT诊断“轻度脑萎缩”。外出坐车常迷失方向,计算障碍思维常无故中断,健忘,反应迟钝,面部表情呆板。诉头重如蒙如裹,有梗塞感,身困嗜卧,舌质淡紫,舌苔白厚腻,脉象弦滑。证系风痰上扰,窍闭神蒙。治拟化痰熄风,开郁透窍。处方医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菖蒲郁金汤加味:天麻lO 克,白术1o克,橘红1o克,姜半夏lO 克,茯苓lO 克,甘草8克,石菖蒲lO 克,郁金l O 克,远志l0克,杏仁lO 克,大贝lO 克,白芷lO 克,藁本lO 克,益智仁lO 克,丹参18克。日一剂,每剂服3次,守方3个月,患者表情不再呆板,诉头部感觉清爽,记忆力、计算力增强,未出现外出迷路现象,舌苔转薄白。嘱服天麻丸巩固善后。

按:脑窍空虚,风痰上扰,窍闭神蒙,神机失用,如痴如呆,治以化浊通窍。痰浊去则神明复周,智力得以改善。

9,夏某,男,56岁,1991年5月8日就诊。患者头晕头重,言语謇涩,右半身麻木1年余。在某医学院做脑CT提示:“脑萎缩及右侧内囊前肢腔隙性脑梗塞’’。诊见颜面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步履艰难,言语不连贯,家属诉其健忘,计算力丧失,书写障碍,嗜卧厌动,自诉头闷重如裹,夜寐无梦,想问题常阻塞,右侧上下肢活动欠灵活。脉弦滑,舌淡紫,苔白厚腻。证系风痰久居,痰瘀脑络。处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化裁。处方如下:天麻1O 克,白术12克,姜半夏1o克,茯苓20克,黄芪18克,赤芍1O克,川芎lO 克,当归12克,地龙l O 克,桃仁lO 克,红花6克,石菖蒲lO 克,郁金1O 克,炒水蛭5克,僵蚕1O 克,益智仁1O 克,远志9克。日一剂,每煎服3次,守方迭进4月,患者智力增强,就诊时可计算3位数乘除法,反应亦较前灵敏,诉其夜寐有梦,头部感觉轻松,右半身麻木感消失。其妻代诉其记忆力也较前增强。舌质淡苔薄白。嘱继服天麻丸、复方丹参片,巩固治疗。

11,段某,男,69岁1984年11月6日就诊。中风( 脑血栓形成) 经治愈3年。因病人好静少动,嗜食肥甘,致形体日丰。近半月来,神情痴呆,沉默不语,动作闲静,生活懒散,饮食少思,呕吐痰涎,舌淡水滑,苔白腻,脉滑。证系痰气上逆,神志迷蒙。治拟化痰开窍。方用顺气导痰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处方:法夏1o克,橘红10克,胆南星lO 克,广木香9克,石菖蒲1O 克,香附10克,郁金9克,枳实6克,茯苓12克。守方连服30剂,精神、饮食恢复正常。嘱忌过劳逸,宜适当活动,戒肥甘,以防止痰湿再起。

按:痰多怪证,百病痰作祟。肥人多痰涎,神情呆滞治以化浊开窍。

12,王某,男,42岁,1999年8月12日就诊。近感舌强,言语困难,少言懒动,嗜睡,痰涎量多,睡觉有鼾且声大如雷鸣。经某院头部ct检查提示轻度脑萎缩,脑梗死。当时见证:表情呆滞,颜面微肿,言语謇涩,口眼正型,四肢活动无障碍,病理征阴性,

脉象弦滑,舌质稍紫,苔白厚腻,证属风痰阻窍,治拟化痰开窍。处方:菖蒲lO 克,郁金9克,橘红1O 克,天麻9克,法半夏12克,茯苓18克,枳壳10克,苍术10克,藿佩各9克,远志9克,浙贝母1O 克,丹参15克,三七9克,僵蚕6克。每日一剂,每日服三次,共进40余付,嗜睡,舌强等症悉除,精神较前明显好转。

按:呆证多痰,本案则有风、痰并见,两者互结则治以化痰熄风通窍。

13,江某某,男,62岁1988年5月5日初诊。其妻代诉:患者眩晕( 高血压病) 2o余年。近3年来智力逐渐减退,迟钝,行走不稳,蹒跚如醉,小便失禁,常常尿湿裤子,夜间尿频。尤其是近年来表情痴呆、淡漠,外出迷路,失语失认,忘记钟点,固执己见,无故吵闹,致家人苦不堪言。诊见:面色晦滞微肿,痰涎较盛,语言謇涩,困倦嗜卧,呵欠时作,舌淡微紫、苔腻,脉滑。血压180/100m m Hg.脑CT提示:1.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2.正常颅压性脑积水。综合脉症,病由痰湿郁闭清窍,元神受蒙而神志混淆所致痴呆诸证。据证拟案,治以化痰降浊,解郁开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味。处方:天麻、浙贝母、橘红、苍术、白术各10克,石菖蒲、远志、法半夏、僵蚕各9克,郁金8克,丹参15克,茯苓、续断各12克。日一剂,5月25日复诊,服上方10剂后,不再整日嗜睡,呵欠次数减少,惟步履维艰,蹒跚如醉,仍需家人搀扶,尿频。表情痴呆淡漠,舌脉同前。血压:180/120m m H g。治仰原法,上方加钩藤( 后下) 15克。6月8日再诊,服药10剂,面能露笑容,言语吐词较前清楚,精神转佳,不再嗜睡,家人诉其记忆增强,外出能识路,问诊答问切题,尿能自控。惟步履不稳,面色晦滞,舌淡微紫、腻苔稍退。血压:150/100m m H g。予上方加桃仁、红花各6克,以加强化瘀解郁通窍之力。6月25日四诊。服上方15剂,面色转红润,其妻诉其不再糊涂,未再出现失认和外出迷路现象,可独自步行,舌质转红润。上方去桃仁、红花,加薏苡仁15克,杜仲10克迭服,以杜绝痰源,增强脚力。守上方又进30余剂,痴呆面容消失,面色红润

光泽,记忆增强,言不謇涩,小便正常;步履稳健,舌淡红苔薄白,脉乃和缓。血压:160/90m m H g.脑cT扫描复查: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明显吸收好转。此系痰湿已化,郁解窍开,元神主位故痴呆告愈。

按:清.陈士铎认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盖深究痴呆,“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辨证录》)。痰浊上郁清窍,元神受蒙而神志混淆,故痴呆诸证由生。本案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浊,菖蒲郁金汤解郁开窍,异方守法,渐使胃健气通,痰逐郁开,进而窍宣、神醒、智益、脑健丙痴呆告愈。

张教授认为脑为清阳之府,位高气清是脑的生理特性之一。脑之清窍,易被邪蒙是脑的病理特征之一。一旦邪气蒙蔽则清窍失灵,神机失用,且从临床实践看来多为风、痰、瘀三者上犯、化热或相互夹杂致病。病类涉及中风、痫证、呆证、眩晕、偏头痛等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故临床上研究探讨通窍法的运用,具有很实际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耳鸣

耳鸣 医药数据库中心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 tinnitus 拚音 ERMING 别名神经性耳鸣,中医:聊啾,耳啸,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为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亦可出现于内、外、神经、精神等科的疾病中,耳鸣重者扰人不宁,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释名本病是耳鸣指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 西医病因绝大多数耳鸣属耳源性,少数则属非耳源性,如血液、内分泌、肾脏或血管等病变也可引起耳鸣;耳鸣还与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索及体质条件等有关。中医病因本病病因复杂,风温毒邪侵袭,耳窍脉络受损,可致耳鸣耳聋;肝郁化火,肝火上扰清窍,或脾运失健,聚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上扰清窍亦可致耳鸣耳聋;他如肝肾阴亏,髓海不足,或肺脾气虚,上气不足,或心脾血虚,均可致耳窍失却温养而鸣。耳鸣病久者,亦与气血不和,经脉运行不畅,日久耳窍脉络痹阻帘切相关。 季节 地区 人群耳鸣的高发年龄在41~70岁,青年人较少,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耳鸣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临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85%, 发病机理沿听觉中枢传导径路出现的自发性神经细胞活动、内外淋巴、钾、钠离子失衡等可能是产生耳鸣的机理,但尚不明确。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本节仅就属虚及病久之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肺脾气虚、心脾血虚及瘀血阻络各型辨治详加阐述。 1.肝肾阴虚 证候:耳鸣、耳聋,鸣声尖细。入夜尤甚,听力渐减,房劳则重。伴头晕眼花,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耳鸣耳聋,鸣声尖细,房劳则重,头晕眼花,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精血亏虚,肝肾不足,耳窍生养,故耳鸣,听力渐减;入夜阴气主事,阴虚则阳旺,病于阴虚,阳气盛上而跃,故鸣声尖细,入夜更著;房劳耗精,故鸣聋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精血不足,肝肾亏虚,髓海不充,虚热内生之象。 2.肾阳亏虚 证候:久病耳鸣、耳聋,鸣声细弱,入夜明显。并见腰痛或腰膝痠软乏力,面色淡白或晄白,畏冷肢凉,阳萎或阴寒,月事不调,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尿有余沥。舌质淡胖,脉沉迟。

脑鸣治疗的秘方

脑鸣治疗的秘方 方名:益肾调肝宁脑汤。 组成:生、熟地各30g, 山萸肉30g, 泽泻10g,怀山药30g,丹皮30g,白茯苓30g,茯神30g,石菖蒲10g,生龙、牡各20g,蔓荆子30g,龙齿30g,磁石30g,水蛭3g,土鳖3g,全蝎2g,蝉衣6g,路路通10g。 功效:益肾调肝,宁脑止鸣。 主治:脑鸣。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制丸服。 方病述略:脑鸣是指头脑中有声响的自我感听。属西医学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和癔病范畴,亦有少数因高血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小灶性脑梗塞或颅内肿瘤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或因痰湿阻滞所致。 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治疗较为棘手。 以髓海空虚用左归丸合河车大造丸化裁、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味、湿热上壅用内疏黄连汤加味、肝胆气滞和心气不舒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分型治疗,但有时症出多歧,定型不切,用药疗效不甚理想。 又有报道重用蔓荆子愈此,余也曾用过50g入方,并未有明显效果。 由此表明,纯以分型用药或以某一专药治疗本病,亦非上乘,重要的还必须把握发病机理。近年来,在本病治愈的20例中,病机依然以肝肾不足或失调、内夹痰瘀为主,且功能性障碍为多,器质性病变较少,又有往往因耳鸣引为幻想。 脑鸣20例中,男女各1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0岁,平均46.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5.2年,由此可见,本病无性别之差,病程较长,多为中年以上,且接近更年期。 其中兼有头昏、头痛、目眩、少寐11例,耳鸣、耳胀、耳聋7例,此外,还伴有抑郁、惊悸、精神涣散、咽堵等症;而血压偏高、脑动

脑鸣从肝辨治通窍法.脑病

脑鸣从肝辨治通窍法.脑病 脑鸣在中医学中属眩晕症的范畴。一般发作时,病人自觉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伴头昏头痛、胸胁隐痛、耳鸣耳背。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脑鸣是由肾虚引起的,多从肾虚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经从头而过,脑鸣与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因此从肝辨证论治脑鸣,每获奇效。 疏肝行气 肝性刚,喜条达,主疏泄。肝伤则会气机逆乱,容易郁滞隐隐作痛,或失其所养,风邪内动,上扰巅顶,而诱发头痛,脑鸣耳鸣。 患者陈某,41岁,来院时头痛脑鸣、诉有近5年发作史,最近频频发作,发作时头痛如裹,脑鸣不止,时如蝉鸣,时如雷鸣,呃逆嗳气,实受病困侵扰。多方医治,效果不显,2009年8月来院求诊。 查其病历,以前多诊为肾阴亏损,脑髓失充为治、未见好转。 刻诊:头痛昏重、胸胁胀闷、精神烦躁、嗳气呃逆,自诉脑鸣如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 初诊:认为:证属肝失疏泄,上犯清窍。 治则:疏肝行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0g,半夏10g,当归10g,郁金15g,龙骨20g,牡蛎20g,甘草5g。服药两个疗程,共12服。 服药后病情显著缓解,脑鸣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嗳气呃逆停止。 复诊在上方基础上加白术10g、枸杞10g、川楝15g,再服一疗程,病人自诉康服。 益肝补血 肝之虚,肾水不能涵而血少也,症状表现为两胁疼痛、目眩目干涩、眉棱骨疼痛、烦躁不安、发热头痛。 李某,50岁,自诉长期头昏头痛、脑鸣不止,多方医治无效。来本院医治。查看以往病历,患有肝脾综合征。

经查:面色萎黄、肌肤泛黄无润泽、眼睛干涩无神,爪甲苍白。自诉头昏头痛,四肢无力,烦躁不安。舌质淡、脉眩细数。 初诊认为:证属肝血阴虚,水不涵木,脑海失充。 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5g,熟地30g,白芍30g,川芎6g,党参20g,炒白术15g,木香5g,茯苓15g,柴胡10g,甘草5g。服药两疗程,共12服。脑鸣显著减轻,其他症状亦有很大改善。复诊如上方,去熟地、木香,加健脾理气药淮山药、麦芽各10g,再进12服。 服药后经随访,脑鸣康复,未见复发。 经验所得,治病一定要辨证审因,不诸一格,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张觉人通窍法.脑病: 张师提出“清阳之府’’邪易蒙,即邪气易于蒙蔽清窍,在临床上脑病的发病情况也证明这个理论。而实际上建立在“五脏"理论核心的基础上的中药、方剂决定了在心窍和脑窍问题上历代绝大多数医家的以心代脑,即无论心窍闭阻还是脑窍被蒙均以辛香开窍之品开通心窍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基本特点和规律。治法的实质意义就是在准确辨明病因病机病证的前提下为遣药组方设计合理的方针方案。那么邪闭心窍(神昏)我们运用开窍(醒神)法,邪蒙脑窍则应当运用通窍法。通窍法是指运用具有轻清芳香、辛散走窜、升阳益气、祛风化痰(湿)、理气化痰等性质色药物通行脑窍以治疗邪毒壅滞、脑窍闭塞的多种脑病。由于邪阻脑窍的原因很多,故通窍法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祛风通窍 是指运用性味辛温或辛凉具有发散透达,祛风散邪作用的药物,用以祛除因风寒或风热之邪阻滞脑窍所致的头痛、项强等病。具体可包括辛温通窍和辛凉通窍,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辛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等;代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及银翘散加菖蒲等。

脑鸣的中医药治疗

脑鸣的中医药治疗 【关键词】脑疾病中药治疗综述文献 脑鸣系中医学病名,最早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古医籍中多称之为天白蚁。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多为持续性,影响思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脑鸣的发生多因肾虚、心脾两虚致脑髓失养,或因火郁、痰蒙、气滞、瘀阻致清窍被扰所致,其中肾虚脑髓空虚为主因。 1.1 虚证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说明脑鸣与肾虚密切相关。刘康[1]认为脑与精神活动密切有关,气血、精髓为其物质基础,若因思虑劳倦过度, 损伤心脾, 以致气血不运, 不能上荣清窍, 则出现脑鸣眩晕诸症。 1.2 实证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脑之清窍易为病邪所蒙,《医碥·头痛》曰:“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董延芬等[2]指出,人有七情六欲、忧思烦恼、精神紧张等,均可伤及气血, 致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或气虚血瘀, 脑髓失养则脑鸣。王昆文[3]认为,此病有类似于雷头风的表现,但不头痛,也不头面起核,是一个不典型的雷头风,其病机也属湿热夹痰上冲,风阳上扰。 2 辨证论治 2.1 虚证 2.1.1 肾精亏虚 脑鸣与肾虚脑髓空虚有关者居多,故临床上选用补肾生髓益脑之

方获效者常见。葛明等[4]采用 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 牡丹皮、生龙骨、生牡蛎、楮实子 治疗证属肾阴亏损,髓海空虚,阴虚火旺,扰乱神明而脑鸣1例,服药1个月而病愈。 杨士珍等[5]将左归丸改为汤剂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炙甘草、 茯苓、山茱萸、知母、龟版胶、鹿角胶 治疗证属肾阴不足型脑鸣1例,疗效显著。杜春有等[6]用左归饮加减治愈脑鸣1例。 颜邦华[7]以补肾益精法(基本方: 熟地黄、山茱萸、龟版、枸杞子、 麦门冬、山药、杜仲、炙升麻、炙甘草 治疗脑鸣5例,取得一定疗效。 2.1.2 阴虚阳亢 郑义枝[8]采用滋阴潜阳平肝法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 天麻、牛膝、龙骨、牡蛎、石膏、 青蒿、天门冬、白芍药、钩藤、川楝子。 2.1.3 心脾两虚 刘康[1]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升举中气之方 党参、大枣、白术、茯苓、当归、 炒酸枣仁、柴胡、炙甘草、龙齿、 炙远志、升麻、黄芪 治疗脑鸣1例,疗效显著。 2.2 实证 2.2.1 风寒外袭 吴燕燕等[9]以搜风宣窍祛邪为主法,佐以填精补肾之品 当归、川芎、荆芥、全蝎、钩藤、

治疗脑鸣的方法

治疗脑鸣的方法

治疗脑鸣的方法

治疗脑鸣的方法 脑鸣是指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那么怎样治疗脑鸣呢?我带您去看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鸣的治疗方法: 1、调达情志,怡养;心神。形体肥胖者适当活动、节食、减轻体重。 2、体针疗法:取穴肾俞、厥阴俞、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太冲、神门等,3~4穴/次,平补平泻法。 3、单方验方; 1蝉衣10g、全蝎3g、菖蒲6g、荷叶6g,水煎服,1剂/日。 2礞石滚痰丸,6g/次,2~3次/日,口服。 3鲜萝卜汁加冰片少许,滴鼻中。 4、辨证论治

肾虚髓亏证:脑鸣,耳鸣,健忘,肢体软弱,腰膝酸痛,或精少质稀,性欲低下,舌淡,脉弱。补肾益髓。 气郁化火证:脑鸣,耳鸣,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口苦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清宣郁热。 痰湿内阻证:脑鸣,耳鸣,身体肥胖,疲倦嗜睡,肢体沉重,恶心欲呕,胸闷咯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 使用中医治疗的患者,建议平常保持心情愉悦,并且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对于病情的恢复都是非常有利的。中医中采用医圣张仲景的名方“首重通窍,次则就近,三为分途”为基础,采用以以栀子为首,辅以黄连、黄柏等多种药物具清热泻火、利湿通便之功效,深层清理损伤耳神经的多种毒素,石菖蒲等醒神通窍,当归养血生血,滋养神经,路路通经活络,引诸药上行于耳,制成的针对于治疗脑鸣的纯中药。 温馨提示:如果发生在年龄比较大或有高血压的病人,则多数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脑鸣、头晕和记忆下降,结合年龄,考虑脑供血方面存在不足、脑功能活动降低,在睡眠不足、用脑过多及劳累时,就会诱发以上症状。需要检查一下引起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功能,也可以检查一下经颅多普勒以了解脑血管状况。平时需经常监测血压、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劳逸结合。

脑鸣临证诊治五法

脑鸣临证诊治五法 在神经内科临床中常遇到无实质性病变且不明原因性脑鸣, 主诉或如虫鸣, 或如蝉叫, 或如雷轰, 经年不止, 影响生活, 西药难效。笔者以中医分型诊治, 疗效明显, 举案论述。 1 益肾填精补髓法病后精血衰少, 或恣情纵欲, 以致耗伤肾精, 肾主骨生髓, 脑为髓之海, 肾精损耗, 髓海空虚, 不能上营清窍, 复加无根之火上浮, 引起脑中鸣响, 即《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 则脑转鸣耳”。症见脑鸣, 面色潮红, 腰膝酸软, 头昏眼花,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或数。为肝肾阴虚, 精髓亏空为本, 虚火上炎为标, 治当大滋肾阴, 填精补髓, 宜六味黄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案例 1 李某, 男, 52 岁, 农民。2000 年 5 月首诊。丧偶多年, 有手淫及遗精史 5 年, 近 2 年来每逢劳累或遗精次日, 脑中嗡嗡作响如蝉鸣, 从 1月 1 次到本周 3d1 次, 持续时间由 0. 5h 至 1d 不等, 面色潮红, 夜寐不安, 腰酸乏力, 头昏眼花, 有时盗汗, 舌质红、苔少, 脉细无力。证属肝肾阴虚,精髓亏少, 清窍失养。治则养肝滋肾, 填精补髓。拟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 生地、熟地、山萸肉、牡丹皮各10g, 女贞子、枸杞子各 15g, 制首乌、山药、炙鳖甲各 12g, 鹿角霜 6g。每日 1 剂, 加水 1000m l 浸泡 2h, 文火煎, 取汁 300m l, 于饭后 1h 分 2 次口服, 连服 5 周, 脑鸣明显减轻, 余症逐渐消退, 改服中成药浓缩六味地黄丸 20g, 紫河车粉 9g, 每天 2次, 连服 2 月余, 脑鸣尽去。 按: 平素手淫遗精伐精伤血, 劳累复耗伤气血, 精血同源, 髓海无源, 脑中作响; 肝肾阴虚, 腰膝酸软, 头昏眼花; 肾为阴阳(水火) 并存之脏, 肾阴虚则阳易亢, 而面色潮红, 盗汗, 夜寐不安, 皆为水亏火旺之像。以六味地黄补肾生精血, 清虚热。方中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 鳖甲不仅滋阴补肾且能清热潜阳; 诸药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之功。方中有补有泻, 泽泻配熟地, 泻肾降火; 丹皮配山萸清泻肝火; 茯苓配山药, 渗脾湿; 鹿角霜益精血, 补肾阳, 以防补阴清热太过而救命门之火。全方大开大合, 滋化源, 奉生气, 天葵居其所矣, 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2 疏肝解郁泻火法七情失常, 肝气失于疏泄 , 郁而化火, 或暴怒

失眠、盗汗、脑鸣、耳鸣医案

失眠、盗汗、脑鸣、耳鸣医案 朱良春:从气阴两虚论神经性耳鸣耳聋 朱良春归纳其学术思想,有7方面内容: 其一,经典理论深厚, 博采诸家之长 其二,急性热病之“先发制病”论;期,临证倡辨证辨病,中西结合; 四,在中医诊法上的创见,如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 五,顽痹从肾论治;期慢性杂病培补肾阳论;七,痛风之“浊瘀痹"论。 何任:神经性耳鸣耳聋从心肾两虚论治 熊某男, 36岁。患者耳鸣眼花,悸忡,夜寐易醒,纳尚常,午后神疲倦乏。证属心肾两虚。 处方: 砂仁2.4g ,熟地黄12g ,牡丹皮4.5g,泽泻、白芍6g,党参、鳖甲、龟板、山药、茯神、补骨脂各9g , 4剂。 复诊:药后精神好转,耳鸣目花减轻。以原意续进:砂仁3g,补骨脂、的、鳖甲略9g,熟地黄、龟板、茯神各12g ,牡丹皮4.5g ,泽泻6g。5剂而愈。按:本例患者病机主要从心肾两虛,虚火上扰,窍功能失利认识。方中砂仁拌熟地黄(滋阴而不腻滞)、山药、牡丹皮、补骨脂、泽泻滋阴补肾;白芍养血补肝;党参益气;鳖甲、龟板滋阴降火;茯神养心安神。鈁合用,共奏滋阴降火,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参考文献:何任何任医案选[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 178 干祖望: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 1、湿浊蒙蔽清窍案 赵某,男,40岁。1992年7月3日就诊。患者右耳失听10多年,左耳踵进而聋1个月,根据表现,纯音听力损失当在90dB之上。经多种疗法治疗(包括高压氧),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察其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处方:升麻3g,柴胡3g,石菖蒲3g,苏子10g,天竺黄3g,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医案集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医案集 干祖望:从痰、湿、瘀、虚、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 本节选录耳鼻咽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医案九则。其中痰湿上蒙,耳鸣耳聋案四则,治法各不相同;心血亏损耳鸣不止案一例,用四物汤加味以养血宁心;气血亏虚,瘀阻耳窍,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气滞血瘀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活血化瘀;心火上扰,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清心为主;心肾不交耳鸣不止案一例,治以泻离填坎。此九例医案以耳鸣居多,干氏论治自成一统,法有定数,药无成方,不拘一格,信手拈来。 1、湿浊蒙蔽清窍案 赵某,男,40岁。1992年7月3日就诊。患者右耳失听10多年,左耳踵进而聋1个月,根据表现,纯音听力损失当在90dB之上。经多种疗法治疗(包括高压氧),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察其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处方:升麻3g,柴胡3g,石菖蒲3g,苏子10g,天竺黄3g,麻黄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已6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1992年7月10日):服药后,听力有些回聪迹象,咽鼓管已有通畅之感,舌薄苔,脉平。僻药奇方,竟然有柳暗花明之效,良以升清而去浊,三拗汤宣通笼葱,幸无不良反应,步迹原旨。处方:麻黄3g,石菖蒲3g,杏仁10g,路路通10g,防己6g,升麻3g,柴胡3g,青皮6g,桔梗6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1992年7月21日):服上方7剂后木然无反应,能闻到声音,但内容难以辨别。察其鼓膜同上诊,耳咽管通而不畅,舌薄苔,脉平。继进21剂。再服上方21剂后,鸣声仍然高亢,外来噪音能接受,睡眠已好些,舌薄苔,脉平偏细。试扶正尚无确效,唯外来噪声未能全部接受,则不妨佐以清心。处方:熟地黄10g,山药10g,牡丹皮6g,茯苓10g,泽泻6g,白茅根10g,连翘6g,竹叶

耳鸣,脑鸣(中医食疗法)

耳鸣,脑鸣(中医食疗法)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听力下降的病症。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耳鸣和耳聋常同时并见,且病因病理及辨治原则基本相似,故在此合并讨论。现代医学的神经性耳鸣、突发性耳聋、传染病源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等疾病,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辩证食疗。 一、病因病机 耳聋、耳鸣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肝火、痰湿、瘀血等实邪蒙蔽清窍所致;虚者多为脾肾虚损、心血不足而清窍失养所致。 二、辩证要点 分清虚实。实证者,病情突发,以单侧为重,耳鸣呈低音调,听力下降,或完全失听;虚证者,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以双侧为多,耳鸣呈高音调,夜间加重,听力逐渐下降,以致完全失听。 三、食疗原则 痰、热实邪为患者,宜食疏风化痰之品,如菊花、芹菜、梨等,忌食龙眼、荔枝、羊肉等;气血瘀滞者,宜食活血散瘀之品,如木耳、大蒜、山楂、鱼等,忌食蚕豆、肥肉、巧克力等;气血两亏、肾精不足者,宜食枸杞子、黑米、红枣等,忌食辣椒、烟、酒等。 四、辩证食疗 (一)外邪侵袭 【证候】突发听力下降,耳胀闷不适及耳鸣如吹风声,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晕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上扰,蒙蔽清窍 【食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食材】菊花、薄荷、荆芥、桑叶、苦丁茶、金银花、番茄、橙子等 (二)肝火上扰 【证候】耳聋时轻时重,伴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每于情志郁怒后加重,伴有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胸胁胀痛,

夜寐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清窍 【食疗方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推荐食材】芹菜、番茄、苦瓜、龙胆草、苦菜、梨、李子、绿茶、西瓜等 (三)痰火郁结 【证候】耳鸣如蝉,或“呼呼”作响,耳中闷胀,伴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淡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火郁结,蒙蔽清窍 【食疗方法】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推荐食材】菖蒲、磁石、川贝、秋梨、枇杷、冬瓜、丝瓜、冰糖等 (四)气滞血瘀 【证候】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病程可长可短,全身无明显其他症状,曾有情志郁结或紧张状态,或有爆震损伤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证机概要】气血郁结,塞经阻窍 【食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推荐食材】柘根、菖蒲、鲤鱼脑、玫瑰花、山楂、金橘、萝卜、柚子等。 (五)肾精亏损 【证候】耳鸣如蝉,静时尤甚,听力渐降,或伴头眼昏花,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夜尿频多,发脱齿摇,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肾精不足,耳窍失养 【食疗方法】补肾填精,滋耳复聪 【推荐食材】枸杞子、羊肾、菟丝子、粟米、桑椹、海参、桃核、芡实等 (六)气血亏虚 【证候】耳鸣耳聋日久,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

验案精选案六:脑鸣(神经性脑鸣)

验案精选案六:脑鸣(神经性脑鸣) 心脑病证 脑鸣(神经性脑鸣) 病例 梁某,女,55岁。 初诊 (2015年3月10日) 主诉:脑鸣,伴心悸、恶心半年。 现病史:脑中鸣响,外院诊断为神经性脑鸣。现每次脑鸣发作引发心慌甚则腿软、恶心,现服富马酸比索洛尔以降低心率,服心可舒以缓解心慌,但仍时时心中惕怵,伴头皮发麻,偶有针刺感。胃纳欠佳,不欲饮食,二便尚可,夜寐可,但梦多,醒后精神尚可。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故来寻中医药治疗。舌红瘦,苔薄白腻,脉弦细。 既往史:心动过速、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诊断:脑鸣。 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肝郁脾虚,痰热蒙窍。 西医诊断:神经性脑鸣。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解郁,化痰通窍。 处方:六味地黄汤、调神解郁汤、温胆汤加减。 生地12g,牡丹皮6g,茯苓12g,怀山药12g,山茱萸6g,泽泻9g,灵磁石20g先煎,柴胡6g,白术9g,当归9g,赤芍6g,忍冬藤30g,制半夏9g,陈皮4.5g,淡竹茹9g,枳实9g,炙甘草4.5g,麦冬12g,炒酸枣仁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2015年3月24日) 脑鸣范围缩小,程度减轻。现前额连头顶处脑鸣、头胀、头皮麻,

头皮针刺感及头部压迫感已消除。现其他药已停用,未发心慌。胃纳好转,二便可,夜寐安。舌红,苔薄白腻,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10日方去麦冬、酸枣仁,加石菖蒲6g、白芷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 (2015年4月7日) 脑鸣明显减轻,发作频率、程度均减,脑鸣以两侧太阳穴及前额较甚。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10日方去麦冬、酸枣仁、淡竹茹、枳实,加白芷6g、羌活4.5g、葛根6g、蔓荆子9g、石菖蒲6g。处方如下。 生地12g,牡丹皮6g,茯苓12g,怀山药12g,山茱萸6g,泽泻9g,灵磁石20g先煎,柴胡6g,白术9g,当归9g,赤芍6g,忍冬藤30g,制半夏9g,陈皮4.5g,炙甘草4.5g,白芷6g,羌活4.5g,葛根6g,蔓荆子9g,石菖蒲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 (2015年4月21日) 脑鸣好转,昨晚进食不洁食物后,引发急性胃肠炎,发热、呕吐、腹泻,现热退,大脑前部如有重物压迫。纳一般,大便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3月10日方,去麦冬、酸枣仁、淡竹茹、枳实,加白芷6g,制厚朴6g,蔓荆子9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 (2015年5月19日) 脑鸣减轻,以眉棱骨上方为甚,左肩稍冷,左中指麻。纳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