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下坡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措施(优.选)

长大下坡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措施(优.选)
长大下坡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措施(优.选)

2 综合治理措施

2.1 设置反坡路段

对于高速公路连续长坡行车安全问题,最大纵坡、最大坡长、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都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值。长坡特别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上坡会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行车安全性降低;而下坡会使制动过热、制动效能减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局部路段不得已设计连续长坡时,设计人员应尽量考虑在有地形条件的地方设置反坡,将连续长坡分成数段,设置反坡的纵坡建议应在1.5%左右,坡长也不宜过小,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宁武高速公路K71+258反坡段(-1.5%/958m)设计情况见图1。

2.2 设置避险车道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是提高连续长大下坡段行车安全有效的工程措施。在恰当位置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其它车辆的干扰,又可以让驶入避险车道上的失控车辆安全减速、平稳停车,减少了伤亡及车辆的损坏程度。国内目前已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使用效果表明,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可有效降低或消除刹车失灵等失控车辆(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事故危险程度。为防止车辆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宜考虑在长、陡下坡路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位置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避险车道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图1共设置的4处避险车道。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应注意:

(1)紧急避险车道的线形应采用直线,入口前应保证足够视距,保证车辆能高速安全驶入。避险车道长度必须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要求的规定值。

(2)避险车道路面材料全段应采用等粒径材料(砂或者碎砾石均可)路面,路侧和车道末端的砂堆采用袋装砂或用废轮胎堆放,并在路面下设置排水盲沟和土工织物等排水设施,以使砂床保持干燥,保证消能效果。

(3)避险车道右侧应设置专用的救援车道,以提高故障车撤离的速度避免二次甚至三次事故的发生。

(4)在连续下坡路段的起点处设置避险车道的告示牌,在紧急避险车道前至少设置两处预告标志。

2.3 强制休息区(服务区、停车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位置应结合当地路网规划,相邻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沿线人文景观等条件确定。停车区建议在长下坡路段坡顶设置一个,若坡长太大,必须在长下坡中间有条件的地方增设停车区,如图1 西铭停车区。处在长下坡路段的服务区、停车区内除了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餐饮与小卖部等常规配套设施外,还必须在服务区、停车区内设置降温水槽,让已经发热的刹车片冷却,迅速降温。对进入服务区、停车区的所有大货车进行刹车检查,有存在隐患的必须排除或修理后方可进入连续下坡路段。

同时应在服务区、停车区内的醒目位置设立静态或动态的宣传栏,告知前方长下坡路段的长度、坡度、事故多发段的位置、前方避险车道位置及、大小车型分道行驶、限速等情况,通报一些事故资料、图片等以达警示作用,这样使外地司机提前了解路况,提醒他们谨慎驾驶。

2.4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2.4.1 设置护栏

路侧护栏的设置依据在于“以人为本”,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及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因此护栏的使用以路侧具体的因素与条件为基础。若一辆车驶出车道后比撞到护栏上更危险,则应该设置护栏。例如道路的一侧是悬崖、深沟等路侧危险等级非常高,则应设置护栏。一般情况下,车辆越出桥外的事故严重程度比越出路基外的事故严重得多,所以处于长下坡路段的桥上防撞护栏应提高防撞等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三角区,应设置防撞垫块,降低车辆正面碰撞的危害程度,有效提高交通安全性。

2.4.2 设置紧急出口

高速公路相邻两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较大,特别是长坡路段或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应在高速公路旁有地方公路网且能修建较短简易便道就能与地方公路网相接的地点,设置一处以上紧急出口,以供消防、急救、管理等特定车辆在发生特殊交通安全或紧急事件情况下的疏散、撤离、抢险、救援等紧急状况下使用。

2.4.3 设置交通标志

(1)在不改变高速公路线形的前提下,通过完善交通标志,给驾驶人员提供必要的交通安全信息,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交通标志在设置时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充分考虑驾驶人员的行为特性,向驾驶人员提供及时、足够、准确的道路交通信息。由于公路上的驾驶人员不仅仅有职业驾驶员,而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非职业驾驶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驾驶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交通安全安全信息标志时,要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或对该道路不熟悉的驾驶人员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为依据。给驾驶人员提供的安全信息,要准确无误、简洁明了,既易观察又不增加视觉负担,最大限度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

(2)在距坡顶之前一定距离必须设置安全标志,显示长下坡道的整体信息(如坡长、坡度、前方避险车道位置、服务区、停车区位置等)。使驾驶人员车辆到达在长下坡前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准备,主动采取一定措施,比如提前减速、使用辅助制动等。另外,如果重型车辆的比例较大,可以考虑强制要求重型车必须采用低档(如Ⅱ档)下坡。

在坡顶设置限速标志提供预警信息。现在的车辆性能越来越好,高速公路的线形标准也较高,大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多数都超过公路的设计速度,为了防止车辆在行车途中很快把车速“提起来”,在坡道中可以设置驼峰式减速路障或减速带。为防止驾驶人员突然发现路障来不及制动而使车辆严重颠簸或出现误操作,应在路障前100m 设置警示标志。驾驶人员经过隧道时视力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进入隧道时车速过快,特别是在有长纵坡的隧道,驾车人员在短时间内由于视力难以适应而易发生危险,为防止个别车辆在进入隧道前车速过快,不仅要在隧道口设置隧道标志,而且要在隧道口前一定距离设置提示隧道标志及限速标志,这样驾驶人员心理有所准备,可以提前选择合理的车速。

长下坡路段坡顶高程一般都较高,异常气候(降雨、降雪、结冰、大雾等)是影响交通安全的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山区高速公路上,受天气影响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此,为驾驶人员提供天气的预警信息非常重要,尤其是外地的驾驶人员。为了使驾驶人员在经过因天气异常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时提高警惕,在危险路

段处设置固定的预警交通标志,同时最好在加油站、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也设置折叠式交通标志,诸如“大雾天气,减速慢行”、“积雪结冰、注意防滑”等交通安全标志。提醒驾驶人员前方道路出现的异常情况,让驾驶员做到心中有数,谨慎驾驶。

3结束语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长下坡路段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段,超速、超载引起的制动性能不足甚至失效是目前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运营阶段的管理,加强对长下坡路段的路面巡查,加大对超载车辆及在长下坡路段超速行驶车辆的处罚力度;做好异常气候时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或进行交通管制。

目前国内治理长下坡行车安全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大多数都已经应用在长下坡路段工程实践中,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改善措施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其针对性、系统性、配套性、综合性,发挥各项措施的正面作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连续长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长大下坡路段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措施

2 综合治理措施 2.1 设置反坡路段 对于高速公路连续长坡行车安全问题,最大纵坡、最大坡长、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都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值。长坡特别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上坡会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行车安全性降低;而下坡会使制动过热、制动效能减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局部路段不得已设计连续长坡时,设计人员应尽量考虑在有地形条件的地方设置反坡,将连续长坡分成数段,设置反坡的纵坡建议应在1.5%左右,坡长也不宜过小,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宁武高速公路K71+258反坡段(-1.5%/958m)设计情况见图1。 2.2 设置避险车道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是提高连续长大下坡段行车安全有效的工程措施。在恰当位置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其它车辆的干扰,又可以让驶入避险车道上的失控车辆安全减速、平稳停车,减少了伤亡及车辆的损坏程度。国内目前已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使用效果表明,在长、陡下坡路段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可有效降低或消除刹车失灵等失控车辆(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事故危险程度。为防止车辆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宜考虑在长、陡下坡路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位置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避险车道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图1共设置的4处避险车道。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应注意: (1)紧急避险车道的线形应采用直线,入口前应保证足够视距,保证车辆能高速安全驶入。避险车道长度必须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要求的规定值。 (2)避险车道路面材料全段应采用等粒径材料(砂或者碎砾石均可)路面,路侧和车道末端的砂堆采用袋装砂或用废轮胎堆放,并在路面下设置排水盲沟和土工织物等排水设施,以使砂床保持干燥,保证消能效果。 (3)避险车道右侧应设置专用的救援车道,以提高故障车撤离的速度避免二次甚至三次事故的发生。 (4)在连续下坡路段的起点处设置避险车道的告示牌,在紧急避险车道前至少设置两处预告标志。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1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高速公路,部分地区称为快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2条车道以上、双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较高的行驶道路。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高速、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起步建设阶段(1988年~1997年)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大陆建设长距离高速公路的先河。 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 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 199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公里,10年间平均增长477公里。 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高速公路进入大发展期。 2003年8月建成通车的榆靖高速公路,填补了我国沙漠高速公路建设的空白。 2005年12月崇遵高速公路的开通标志着“西南动脉”的打通。 在2007年9月,国内首条穿越秦岭高速公路——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胜利通车。 200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截止201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25万公里。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只用了4年时间,从2万公里到突破3万公里只用了两年时间。中国的高速公路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着。 图1对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增长做了详细的统计:

地铁隧道距离下穿建筑物保护

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的实施及控制要点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07-26 16:29:00 ]阅读:85作者:王涛编辑:studa20 摘要:在以往公路与铁路工程相交时,多采用公路上跨或下穿铁路方式,某隧道受地形和路线纵坡限制,采用暗挖和护拱盖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超前支护、施作护拱和路面钢筋混凝土搭板等技术手段浅埋穿越了施工中的离军高速公路。本文结某遂道的施工实例简单介绍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铁路隧道;下穿;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述 某隧道位于山西省,该隧道在改DK186+295~隧道出口为5‰的上坡,在改DK186+385191下穿施工中的离军高速公路(公路里程K2+273106),离军高速公路与铁路隧道的平面夹角为146°56′30″,下穿处高速公路路面设计高程914.80,铁路路肩设计高程900.54,高差14.26m ,运营时隧道净埋深4.73m ,目前隧道实际开挖埋深仅为1.79m。因该段高速公路为半填半挖路基,隧道与之小角度相交,分别在填方和挖方边坡出现了明显的偏压现象,也加长了下穿段长度,经准确测量下穿段里程为DK186+315~DK186+440 。隧道下穿施工中的高速公路线段地质条件较差,均为V级加强围岩,围岩为新黄土,软弱浅埋,自承能力极差,隧道部分段落要从施工中的高速公路路基填方中穿过,同时受在高速公路上施工机械、通行车辆的影响,洞身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更差,且高速公路运营后,多为载重煤炭运输车辆,为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地表沉降,必须采取较为稳妥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高速公路正常施工及行车安全。 二、施工方案的实施及控制要点 2.1 暗挖段施工和控制要点 2.1.1 超前支护施工 一般隧道施工中,仅在洞口施作大管棚,洞内即使设计了,多以小导管代替,考虑到浅埋实际情况,该隧道坚持采用了超前管棚方案。超前大管棚与钢拱架组合的棚架作用,可以避免隧道拱部坍塌,并能有效抑制高速公路地表沉降。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拱部设置Φ159大管棚,管棚长度18m(分节长度9m),环向间距3根/m,搭接长度3m。由于隧道覆盖层较薄,在管棚施工时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一般控制在1°~3°。以防止穿顶。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大管棚的两个钢管之间加设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并进行注浆加固地层。小导管采用Φ42钢管(t-3.5mm) ,环向间距3根/m,外插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路面类型选择分析及建议

关于隧道路面类型选用分析 作者:rblfluo 2016/11/14 公路路面的技术状况、行车性能直接关系到隧道交通安全。由于公路隧道洞内空间狭窄,通风困难,视线差、汽车尾气污染,隧道内路面维修较洞外困难,往往容易造成交通阻断,相对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整条公路的正常通行。因此,对隧道内的路面要求不仅有良好的平整度、抗滑性、低噪音,而且要有长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且要便于维护。这是对隧道路面功能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从提高隧道路面的行车安全性目的出发,在路面的耐久性、抗滑性、排水机理,以及施工工艺、维修技术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国内外目前对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路面在隧道中使用仍然各有优缺点,有不同的适应条件和使用范围。就我国来讲,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占绝大多数,接近90%。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其特点是整体刚度大、路面板强度高,水泥混凝土相对沥青路面黑色路面属于“白色路面”,在隧道内照度高,同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长,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一般为30年,属于“长寿命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实际使用过程,考虑道路使用环境条件、超载等不利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达到十年左右不用大修。维护间隔时间长,因而养护费用少。

然而,根据国内外近些年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对行车速度较快的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行车安全性问题,导致容易产生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不足: (1)行车视觉亮度差异。高速公路隧道外道路路面一般采用沥青混合料路面,当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由于两种路面的颜色反 差很大,在长隧道进出口和中短隧道多的路段,道路显著的亮度 差异对驾驶员的眼睛刺激很大。 (2)噪音大。研究表明,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比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要高6~7个分贝,加上隧道周边空间封闭性,加剧噪 音对人的刺激,噪音分布性的差异性容易导致驾驶员操作反应产 生偏差。 (3)震动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刚度相差较大,加上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短距离(约3~5米)横向缩缝,所以使 得进出隧道时的车辆产生明显的振动,路感显著不同,驾驶员在 方向盘操控感觉差别较大,对安全行车不利。 (4)抗滑性能差。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路表的磨擦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有雨时,洞外路面雨水被汽车轮胎带进 隧道路面,造成洞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摩擦系数明显减低。 有资料表明,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潮后,其摆值摩擦系数由 80减少到32,是原来的40%,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25%。 同时,长期交通运营积累在洞内路面汽车尾气沉淀物也迅速降低 路面的抗滑性能,容易导致汽车侧向滑溜,带来很大的交通事故

漳龙扩容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方案应用

漳龙扩容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方案应用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的长大下坡路段在实际运营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在公路的设计中,应合理掌握坡长与坡度的关系,通过合理的下坡展线,适当增加路线里程,减小纵坡坡度,可化长大下坡为长缓坡,为公路的行车安全提供保障。文章依托厦蓉线漳龙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中的长下坡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长大下坡;展线;方案设计 八闽大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地之称,我省已建及在建的高速公路多为山区高速公路。在建设初期,由于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区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采用长大纵坡。对于这些路段,虽然运营期间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如避险车道、加水区以及警示标志等,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公路下坡路段的事故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上坡路段,特别是在长下坡路段,所以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长陡下坡的界定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做出了界定标准,如表1所示。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平均纵坡的路线长度大于表1中的值时为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其长度按以下原则确定: ①平均纵坡小于2%时,不限坡长,称为长缓坡。 ②当连续下坡中出现长度较短的反坡或缓坡时,仍作为一个连续长陡下坡路段。 ③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两端的延长线平均纵坡应小于2%。 2 现有漳龙高速公路的状况 和溪至乌石山隧道进口路段长14.6 km,属于长、大纵坡路段。根据交通调查,该段货车比例较高,且略高于其他路段,2008年达76.15%;该路段事故频发,2004~2008年共发生事故 1 090起,死亡人数达32人,是漳龙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黑点”路段。厦蓉线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段急需进行扩容,重要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解决该路段的事故黑点问题。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写综述之类可供参考)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艰难的起步——高速公路最初的年代 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同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车辆的增长,我国主要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堵塞日益严重,车辆行驶速度只有经济时速的一半,交通事故急剧增加。为此,交通部开始汇集和研究世界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料,并对我国部分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纸上的70年代 交通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在交通流量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1970年,交通部编制公路科技发展规划时,公路局几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根据交通流量,应在北京-天津-塘沽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并安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研。 1975年,由王展意、李劲、沙庆林等六人组成的公路代表团应邀赴日本访问,重点考察了高速公路。1977年7月,在全国公路基本建设会上,交通部提出了新建高速、快速公路,以利于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初步规划;同年,交通部又提出要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设想三年内建成通车,并要通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积累经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1978年5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战线学大庆会议上,交通部将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问题提交代表们讨论。6月,交通部党组在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汇报提纲》中,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五五”后三年开始修京津塘高速公路,“六五”建成;并着手修建南京-杭州-宁波的高速公路;将沈阳-大连的公路改造成高速公路。虽因种种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最终只是停留在纸上,未能如期实施,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准备工作开始列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 口水中的“汽车专用” 与此同时,公路交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如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至天津塘沽港口的103国道,虽经几次改扩建提升为二级公路,但由于交通量快速增长,经常出现严重交通堵塞现象,年交通事故超过1000起。166公里长的公路,汽车正常行驶需要6个多小时,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重要公路通道上,交通拥挤现象也日益加剧。国道307线石家庄至太原段、国道107线北京至石家庄段、国道104线北京至天津段等都曾经发生过交通瘫痪长达7天以上的严重堵车事故。 当时,《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先后发表了《高速公路与现代化》、《世界的高速公路》等文章,普及了高速公路的知识,也反映了社会对高速公路的呼唤。 于是,在广泛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交通部确定了第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其中有北京-天津-塘沽、广州-深圳、上海-嘉定-南京、沈阳-大连、西安-临潼等。

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旺牛村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旺牛村隧道全长2932m,进口里程DK607+965,出口里程DK610+897,双线隧道,设计为12‰单面上坡。全隧除DK607+965~DK608+642.197段位于半径R=2804.326右偏曲线上,DK610+630.602~DK610+897段位于半径R=3500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出口紧邻小炳别双线中桥,全隧最大埋深约245m。 隧道洞身DK608+005~DK608+080段下穿高速公路,埋深约30m。DK608+005~DK608+080下穿高速公路段拱墙采用I20b型钢钢架(间距0.5m/榀),φ76中管棚、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Ⅴd型复合衬砌的支护体系。 施工时采用控制爆破,爆破震动速度不得大于5cm/s,并对该段地面及建筑物进行监测,以策安全。该段于隧道中线左右侧各25范围设置监测网,网格间距5m。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沉降监测,若发现路面出现较大沉降,立即加强支护,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以便处理。 二、施工方法 隧道下穿高速公路DK608+005~DK608+080段采取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施工, I20b型钢钢架间距0.5m/榀。DK608+005~DK608+050段隧道顶拱部120°范围采用Φ76mm(壁厚6mm)钢管,中管棚内填充水泥浆;DK608+050~DK608+080段隧道顶拱部120°范围采用Φ42mm(壁厚3.5mm)热轧无缝钢管,小导管内填充水泥浆。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中管棚施工(小导管施工)→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一)超前支护 1、超前中管棚施工 (1)注浆加固范围及中管棚布设。在DK608+005~DK608+050段隧道的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76mm的中管棚 ,每根长 10m,环向间距 0.4m,每 7m一环 ,搭接长度为 3m,每环52根。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69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标准版本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 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字:高速公路连续下坡交通安全保 障坡长坡度 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

的限制,在一些特殊困难路段不得不采用连续长下坡。从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运营情况来看,连续长坡对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行车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据相关资料表明,近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攀升,远高于普通公路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长下坡路段往往是重大、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多发段。因此,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难点,合理掌握技术标准,灵活设计、创作设计,使公路设计融入自然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功能、服务水平及行车安全性,也充分展示高速公路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1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1.1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 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与其所处的地理条件有很大的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技术分析

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8T11:59:15.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卢国军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等交通设施越来越多。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等交通设施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利用城市交通用地,公路和铁路项目的交叉口出现了,因此建设情况更加复杂。正常情况下,建设单位会选择穿越公路或穿越铁路的方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施工形式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从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从事铁路建设的人员提供一定过得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技术分析 1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是一种隧道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地表附近进行各类地下洞室的地下开挖施工。浅埋开挖主要适用于以下环境:主要适用于不适宜采用掏挖覆盖和盾构法的情况,如埋深(最小跨度比可达0.2),地层岩性差(通常为第四系软弱地层);地层岩性相对较差,有地下水。周围的环境更加复杂。在市中心或特殊的地质区域,那里的人口、交通和管道很少,或者建筑物密集地区,比如北京长安街下的地铁修建工程,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随着浅埋暗挖的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了应用范围,现在适应的地质环境范围越来越广,到非第四纪地层、超浅埋(埋深已缩小到0.8m)、大跨度、上软下硬、高水位等复杂地层及环境条件下的地下工程中都能适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浅埋地下开挖方法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浅埋地下开挖技术兼容性强,可与其他施工技术相结合。目前,浅埋暗挖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在施工中优化了设计,实现了不坍塌、沉降少、施工安全等。,提高施工质量和速度,减少地层流失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等环境问题,并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这种施工方法为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施工方法,不仅在地铁修建中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在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中也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适用范围 对于浅埋地下开挖技术,是指离地表不远的不同类型地下洞室的地下开挖施工。在以下环境中,更适合浅埋和地下开挖施工:(1)地层岩性差,有地下水;(2)周边施工环境相对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3)当切割和覆盖或屏蔽方法都不合适时。随着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适用的地质环境也越来越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浅埋地下开挖施工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同时,浅埋地下开挖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很好地结合。目前,在实际施工中,浅埋开挖技术可以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的基础上,确保安全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同时可以减少地层流失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等一系列问题。浅埋暗挖施工模式是城市地下工程设计的优秀设计和施工模式,在穿越高速公路的铁路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3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施工步骤 3.1超前支护 在一般隧道施工中,将在隧道入口处安装一个大管棚,在少数情况下,将在隧道中安装一个小管来代替大管棚。由于浅埋的各种因素,隧道施工中选择了先进的管棚方案。超前大管棚与钢拱架组合后,形成棚架,可防止隧道拱坍塌,有效控制高速公路地表沉降。隧道下高速公路段,拱部设置一个φ159 mm、长18m的大型管棚,密度为每米3根,搭接长度不小于3m。管棚施工过程中钻孔外插角控制在2°左右,避免因隧道覆盖层厚度较小而穿顶。在设置大管棚的过程中,在其两个钢管之间加强设置Φ42的超前小导管,强化支护力度,再实施注浆,加固地层。 3.2开挖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开挖下部时,应与上导开挖拱架间距,进行控制。开挖仰拱之前,需要考察地质、测量监控等,一次开挖长度控制在三米内。对中间支护系统进行拆除时,如果能够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保持围岩的变形,再确认安全性后,可进行拆除,同时开展后续作业。若围岩的稳定性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可一次性拆除临时支撑。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使用风镐逐个拆除各个钢支撑间喷射混凝土,其中包括连接初期支护结构位置的喷射混凝土,以及附着于临时支护中钢架的喷射混凝土。 4 明挖段施工技术 4.1开挖高速公路路基 隧道中心下方约1.5m的位置可设定为灌注桩顶面的标高,从桩顶面的位置,即垂直于隧道轴线的方向进行开挖,开挖宽度通常设定为18.67 m..至于开挖边线的设置,应根据高速公路路基中1:0.5的坡度比例来设置合适的开挖边线。在混凝土开挖中,为了便于后期护拱的挂模施工操作,需要预留一定量的核心土,也可以作为护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临时支撑点,每次开挖进度需要控制在7m左右。 4.2临时施工平台的设置 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必要设施,临时施工平台也可用于施工完成后的各种后续工程,如顶梁施工和桩基施工。施工平台应保证紧凑,自然沉降时间短。本工程施工采用密排碾压法,挖掘机进行碾压、瓶料、板材等。单点碾压次数控制在20次以内,确保压实度,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避免平台明显不规则沉降。如果没有专业的压实设备,就会存在一定的压实限制,继而出现沉降,对此,将一定的沉降量,预留于填筑平台的顶面。 4.3桩基施工 为了防止各种因素影响桩基的扩孔和孔偏差,最好在施工前准确测量桩位。测量桩位时,应适当增加到隧道轴线的距离,桩长应与桩顶标高和原始地面标高相结合,注入桩的稳定性测定应与原状土深度相结合。钢筋搭接和损耗需要足够的钢筋材料。主筋与箍筋的距离为20 cm,预留钢筋搭接长度以保证焊接质量。 4.4压顶梁 压顶梁即为条形承台基础煤气施工工艺类似与桥梁承台的施工。基本流程为先测量防线,再开外基坑并剔凿桩头,进行浇筑混凝土垫层,实施钢筋绑扎,并架立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成型后,后期还需要注意保湿养护。压顶梁属于隧道初期支护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进

长大高速公路隧道通风与运行安全分析_邓长平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022******* 长大高速公路隧道通风与运行安全分析 收稿日期:2009209214 作者简介:邓长平(19742),男,硕士,工程师,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江西南昌 330025 邓长平 摘 要:对影响隧道安全等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分段纵向通风理论模型中通风动力可控制、阻力可预测、环路单 一的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分段纵向通风模式可最大程度地解决山岭高速公路隧道正常运行与防火减灾的统一问题。关键词:隧道,安全等级,纵向通风,防火减灾中图分类号:U453.5文献标识码:A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有限土地资源的战 略指导下,公路隧道的建设任务必然越来越重,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空间环境狭窄、光线变化大、视野不清,存在潜在的交通事故危险。因此采取合理的通风模式,实现长大高速公路隧道的正常运行与防火减灾是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和运营者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 隧道安全等级的影响要素1.1 隧道长度 依据公路隧道长度分类,确定隧道防火等级的最低长度为0.5km ,不同等级划分的特征长度分别为1.0km ,3.0km ,5.0km ,10.0km 。 1.2 平纵面线形 隧道内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应慎重。车速80km/h 时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m ,车速100km/h 时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m ,才能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隧道内最小停车视距。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会在隧道内产生较大的路面超高横坡,从而影响隧道结构断面的变异。隧道内平曲线半径必须保证隧道路面不加宽。尽量避免在洞口设置缓和曲线,隧道洞口段应采用直线段或采用同一半径的平曲线,曲线段的路线转角应大于7°。对于长度大于2km 的隧道,纵坡宜控制在2.0%~2.5%以下;对于1km 以下的山区公路隧道,由于车辆单向行驶产生的活塞风和自然风就足以稀释隧道内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一般不需要机械通风。 1.3 交通流量 断面交通量按照高速公路的最低要求为10000veh/d 。小于 10000veh/d ,以隧道长度分级;大于10000veh/d ,以隧道长度和 交通量的乘积大小分级。不同等级划分的特征交通流量为10000veh/d ,20000veh/d ,30000veh/d ,40000veh/d 。显然交通量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隧道通风模式选择2.1 常见通风模式 目前,国内外关于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方式,一般分为全横向、半横向、分段纵向和混合式。上述通风方案各有利弊。最新动态显示,双洞单向交通,分段纵向通风,在欧洲各国也逐渐增多[2]。 我们国内的通风方式也经历了由最初的全横向、半横向向分段纵向逐渐过渡的过程。目前,关于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形式,采用双洞单向交通,分段纵向通风已经达到普遍共识。 2.2 纵向通风技术 [4] 纵向通风采用临界风速设计。临界风速的影响因素颇多,包括火灾强度、燃料类型、隧道坡度、断面形状、送风温度等。1)与火灾强度相比,送风温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2)当Q ≤30MW 时,临界风速对Q 反应敏感,随着Q 的增大显著增加;当40MW ≤Q ≤80MW 时,模拟风速变化明显趋于缓慢。 2.3 纵向通风理论模型建立 2.3.1  隧道通风阻力模型[5]隧道本身具有的通风阻力可分为两类:1)沿程阻力;2)局部 阻力。由于隧道长度、截面积、湿周对于建成的隧道是固定不变的。当流体运动进入完全紊流状态时,沿程阻力系数仅取决于隧道内壁的相对光滑度,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故沿程阻力系数可视为常数。局部阻力系数的主要差别在于不同类型的局部阻力 [3] 王 民,伍朝晖,张 峰,等.Eliminator 防水体系在钢桥面 铺装中的应用[J ].中国建筑防水,2008(11):31233.[4] 张 寒,卢国彪,马春艳,等.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 应用研究[J ].吉林交通科技,2008(1):30233. [5] 梅秀荣.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抗滑性能研究[J ].山 西建筑,2008,34(15):3252326.[6] 王笑风,卢飞宇,任军锋.钢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处理技术 [J ].桥梁机械与施工技术,2006(9):39241. The interformational treat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haotianmen Yangtse River bridge pavement NIU Shi 2chao FENG H ong 2yao Abstract :Based on steel bridge pavement disease ,the interformational treating technology of Chaotianmen Y angtse River bridge paving plan 2ning was analyzed ,in which the interformational treatment of paving down layer and steel were introduced critically.The diseases provoked by interformational bonding worse were listed ,the paving down layer and steel bridge plate interformational treating new material over Chaotian 2men Y angtse River bridge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accumulate related treating experience. K ey w ords :interforma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y ,bridge disease ,anti 2corrosion layer ,bonding layer ? 313? 第36卷第2期2010年1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6No.2Jan. 2010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48002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安全措施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字:高速公路连续下坡交通安全保障坡长坡度

(发展战略)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规划布局主要可划分为: ①首都放射线7条: 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②南北纵向线9条: 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③东西横向线18条: 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④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1.7万公里。 当环岛高速行驰于脚下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鼓舞人心的每一个时刻吧。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3.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城市,是当时公路建设项目中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程,开创了我国建设长距离高速公路的先河,为90年代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4.山东会议。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国道主干线任务。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京津塘、济青、京石、首都机场、太旧、郑开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5.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42公里,时速120公里,设置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服务设施。通过这条路的修建,我国制定了第一个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西起济南,东至青岛,全长31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 7.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8.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江泽民同志题写路名。公路全长2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9.福州会议:1997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决策,决定在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交通部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到2000年,“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中的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线贯通,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1998年一年,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6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全长2932m,进口里程DK607+965,出口里程 DK610+897,双线隧道,设计为12‰单面上坡。全隧除 DK607+965~DK608+642.197段位于半径R=2804.326右偏曲线上,DK610+630.602~DK610+897段位于半径R=3500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出口紧邻小炳别双线中桥,全隧最大埋深约245m。 隧道洞身DK608+005~DK608+080段下穿高速公路,埋深约30m。DK608+005~DK608+080下穿高速公路段拱墙采用I20b型钢钢架(间距0.5m/榀),φ76中管棚、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Ⅴd 型复合衬砌的支护体系。 施工时采用控制爆破,爆破震动速度不得大于5cm/s,并对该段地面及建筑物进行监测,以策安全。该段于隧道中线左右侧各25范围设置监测网,网格间距5m。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沉降监测,若发现路面出现较大沉降,立即加强支护,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以便处理。 二、施工方法

隧道下穿高速公路 DK608+005~DK608+080段采取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施 工, I20b型钢钢架间距0.5m/榀。DK608+005~DK608+050段隧道顶拱部120°范围采用Φ76mm(壁厚6mm)钢管,中管棚内填充水泥浆;DK608+050~DK608+080段隧道顶拱部120°范围采用Φ42mm(壁厚3.5mm)热轧无缝钢管,小导管内填充水泥浆。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中管棚施工(小导管施工)→台阶临 时仰拱法施工。 (一)超前支护 2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专项施工方案 1、超前中管棚施工 (1)注浆加固范围及中管棚布设。在DK608+005~DK608+050段隧道的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76mm的中管棚 ,每根长 10m,环向间距 0.4m,每 7m一环 ,搭接长度为 3m,每环52根。 ( 2)安装导向管。管棚施工前 ,在管棚工作室掌子面洞身开挖轮廓线上方架设一榀拱架 ,用锚杆锁定 ,将φ108 mm×1m的管棚导向钢管焊在拱架背部。然后挂网喷浆封闭掌子面 ,只露出导向管端头。考虑到下一循环管棚的开挖及钻具下垂等因素 ,导向管要加大外插角2°~5°(不包括线路纵坡 )安装。安装时用经纬仪测量定位。

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设施系统的探讨

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设施系统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高速公路长下坡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系统设计为研究目的,通过设置安全设施标志、安全设施标线及紧急避险车道等手段,提高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安全设施;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飞速前进,高速公路也日益增多。但由于高速公路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特殊路段无法避免的采用了连续长坡的设计。一些路段纵坡坡长达5km以上,坡度也都在3~5%左右,由此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因此,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设施系统,对行车安全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常见措施分析总结,对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设施系统进行探讨。 1 设置安全设施标志 1.1 设置长度预告与路况标志 要设置连续长下坡长度预告标志,设置长度预告,能够为司机提供连续下坡道路的特征和路段的实际长度。即:在距离下坡变坡点前1km 时,设置一块“前方1 km,长下坡,检查刹车”的预告标志,及时提醒司机在长下坡前对有充分时间对车况进行检查;对于超过3 km 以上的连续长下坡,在该路段上应逐级设置“下坡剩余长度X公里,禁止空挡行车”的标志,还要结合监控设施进行静动态标志相互配合设置,使司机能够充分掌握长下坡的具体信息。在长下坡结束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下结束标志。此外,在驶入服务区、停车区匝道入口侧,应增置“路况描述标志”,要标出以下信息:所处连续下坡的具体位置、陡坡及避险车道等设施分布的地点桩号、连续下坡的总长度以及剩下长度。这样能够让司机有足够时间接收标志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并能够事先熟悉路况,以便适时采取正确的操作方式及提前做好预判。 1.2 设置提示操作行为标志 司机在连续下坡路段采用空挡行驶时,因为重力分力的作用,车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司机便经常制动来控制速度,但由于导致制动器温度增加或至极限,将有可能发生车辆失控,从而酿成交通事故,这也是此长下坡路段的安全隐患之一。所以,为了规范行车行为,在连续下坡路段要增设“严禁空挡行车”的标志,以警告司机应采用抵挡行驶通过连续下坡,防止事故的发生。 1.3 局部路段增设限速标志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563-65 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交通安全保障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字:高速公路连续下坡交通安全保障坡长坡度 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一些特殊困难路段不得不采用连续长下坡。从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运营情况来看,连续长坡对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都有很大影响,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