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文化

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文化
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文化

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文化

一、历史溯源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繁,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现在的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

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在永定区域内现存有23000多座土楼,建于清朝以前的8000多座,被誉为“福建土楼之都”。无论是数量、品质、组群、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永定客家土楼都有独特优势。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经考察提出: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

.

二、气候特征

永定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而不酷热,冬短而无严寒,雨量相对集中,干湿

季节分明。但因受地形地势的制约,境内气候垂直差异较大,对大风、暴雨、雷电、冰雹和霜雪等局部气象要素的形成、移动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以气温最低的12~2月为冬季,以冷暖交替,雨水较多的3~6月为春季,以日照充足,晴热高温的7~9月为夏季,以气候转向温凉,降雨减少的10~11月为秋季。

最佳旅游时间:一进入土楼,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旅游。

.

三、文化遗产

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奇葩,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它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客家文化内涵,成为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居民建筑艺术的典范。

一座座土楼,无不洋溢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和神秘的民俗风情。

1、客家语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粤西片、桂东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广西东部(即与广东交界的市县)等8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2、节日庆典

土楼过年的韵味

从旧历十二月二十开始,土楼人就进入了过年倒计时,随便走进一座土楼,你就会发现到处是繁忙的景象,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廿三是“神上天”,灶王爷要返回向玉帝汇报本年度工作,各家各户自然希望灶王爷多说好话,不免要点燃香烛,呈上供品,灶王爷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当然要“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这年的第一关,过得轻松愉快。看来,天界与人间一样,也不能免俗。廿五就是入了年界,家家户户蒸年糕、炸圆子、买鱼买肉、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除夕,对联在大楼门贴出来了,各家各户分别在自家贴春联,之后到祖祠祭祀祖先。土楼人敬祖宗胜于敬神,过年时节更是频繁。土楼人大多是客家子民,来自遥远的中原。氏族传宗观念在他们心里极具分量,再者他们认为先祖也

是神,俗称神祖。家境好者,当然是先祖神灵庇佑了,家境贫寒者,则祈求先祖来年赐福。

子时,也就是新旧年交接的时刻,土楼里的长辈率领全楼男丁,庄重肃穆地站在大门内,供桌上摆满供品,大米上面插着12双筷子、12根大蒜,放着黄纸钱、橘子、柚子等,有的还放上银元,取“有财有食”之意;有的加插“岁饭花”,寓意“来岁和花发”。长辈边念念有词说着吉利的话,边打开大门。开门后在门前摆上祭品,选定吉祥方向,大家一起焚香敬神,为全楼祈福。天亮后,长辈在祖堂摆设香案,挂出历代祖宗画像,带领全楼子孙给祖宗拜年。祖宗画像平时由长辈珍藏,春节才挂出。长辈必定要说起祖宗筚路褴褛、艰苦创业的故事,久远的历史让子孙们觉得好奇,有时不免问些可笑的问题,长辈总是认真地回答,这是一堂生动的楼情教育课,极大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最勤快的人,这一天什么也不干,只管高高兴兴地吃、喝、玩、乐,探亲访友。从初一到十五,是土楼人在一年里最轻松最欢喜的日子了。

土楼人家过年,最快乐的是孩子,他们穿戴一新,尽情地玩乐;最辛苦的是妇女,工作量徒然增大,既要做好吃的,又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最舒服的是男人,吃好喝好又不用干活;最风光最实惠的是老人,祭祀场面上的事他们说了算,又能赚到不少红包。

过年,对土楼人来说,意味着团圆和欢乐,从物质到精神,双重的惬意。

土楼人家“作大福”

10月12日至18日,是土楼之乡永定县湖坑镇李氏“作大福”的日子。湖坑“作大福”起源于明末驱赶瘟疫的民间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为三年一次的“作大福”。

“作大福”创立至今,已是第72届。每一次“作大福”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湖坑“作大福”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篮球比赛、放电影、猜对联、现代管乐队和集体绸带舞等悄然融入了其中,为传统的民俗活动增添了不少现代文化的成分。“作大福”也从原始的“屈魔除病、祈风祷雨”演变为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崇正义、提倡真善美、加强乡亲联宜和鼓励勤劳致富等,内涵越来越丰富。湖坑“作大福”能在民间流传200余年,与此演变不无关系。

.

3、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

坎市“打新婚”

福建永定坎市打新婚是客家人表孝义、图吉利、维系亲友感情的一种民俗活动,在众多客家风俗活动中实属罕见。这种习俗由来已久,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打新婚”活动,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日举行,活动场所选在“林婆太”坟墓前。下午2时许,唢呐、管弦齐奏,“打新婚”活动的第一个节目“新婚祭”正式开始。主祭是上年的“新婚头”(即第一个结婚的后生),其后齐刷刷地分行站立着参加祭礼的新郎官。土铳炮声响起后,新郎官纷纷向老祖宗频频跪拜。忽然,一个鸣锣的人从左边的祠堂里快步跑

出来,两个壮汉搀扶着一个“酒醉公”紧跟其后走出来。只见,“酒醉公”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帽檐下压着一张神符般的“血纸”,右手擎起一根纸做的红滚筒,俗称“面棰”,上面写着“早生贵子”四个字,满面通红、醉态可掬、踉踉跄跄地走着,样子滑稽可笑。“酒醉公”在林婆太坟前叩头作揖,兜一个小圈之后,绕过祭坛来到跪在祭坛前的主祭新郎官身旁,举起“面棰”,对着新郎官,从左肩到右肩上下不停地“打”起来,一边“打”,一边念念有词:“早(左)生贵子,又(右)生贵子。”接着从他的脊梁自上而下又“打”一遍,口念“双生贵子”。就在“酒醉公”打新郎官之时,五六个后生早把几箩筐鞭炮搬到林婆太的坟地上头,几串几串联起来不断燃放,震耳欲聋,把“打新婚”活动推向高潮。整个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才告结束。

“打新婚”民俗活动,参加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卢姓人都可参加。这一天,北自高陂、虎岗,南自抚市、龙潭,东自培丰、田地,西自堂堡、合溪的乡邻,很多人都会到坎市做客的,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祥和的气氛,成为当地百姓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重要载体。

.

新生礼仪

催生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回门

“回门”是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与以后的回娘家有着完全不同

的意义,因为此次回娘家须有新郎同回,以表谢意。谢什么,当然是谢岳父母家养大了一个好闺女。婚前新郎未必了解新娘,是好是歹,一要揭了盖头才知道,二是要过了洞房花烛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厨做了事才知道。哪个新郎要是通过这三关,知道妻子是个漂亮、贤惠、贞洁、能干、知书达理的好女人,那不知会有多高兴。由此可见,回门对于女婿或岳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客家的“回门”又称为“回红”,一般在婚后第三天上午由新郎陪同新娘带一壶猪肉、鸡肉和鸡蛋做的汤一同往岳家。也有的地方有送猪头的规矩。不过过去客家女子最怕的也是这一点。按当地传统,对于女子的贞操看得特重,这也是古代“初夜权”的遗痕。故女子在出嫁前,就要在娘家私下准备一方洁白的帕子(或手绢)为初夜之用。到了第二天便要将那帕子挂出厅堂,来给众亲友看。如果帕子染有鲜红的处女证据,那么,不但男家觉得光荣体面,就是众亲友也会觉得很高兴。到了“三朝回门”的日子,男家便要用“三牲礼架”抬个猪头送新娘一同回娘家贺喜,女家由此可大吃猪头肉。要是帕子上无鲜红的证据,那男家顿时无趣,新娘也有口难辩。那回门时的猪头也就不见了。少吃一个猪头没什么了不起,可娘家的名声就不好了。所以,新娘回门有没有猪头就成为大问题。与其说男家对此事认真,倒不如说女家更重视。自闺女出嫁,娘家就惴惴不安地等待女儿回门这一天,如见女儿回门抬着猪头而回,那才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女儿女婿回门有许多讲究。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辈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还要亲手蒸一碗酒娘蛋给女婿吃。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贵宾待遇。因为是上宾女家众家族亲友都来敬酒,以示上宾之礼,所以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女家怕男的“好赢”,故在喝酒上精心应对,多邀集族中能喝善饮之人陪酒,尽力使新郎一醉。

按规矩女儿“回门”不能夜宿娘家,必须在当天返回。此时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娇妻在旁,两眼微嗔,面带娇羞,而男人趁着酒劲愈发爱意朦胧,醉眼含春,一对新人相携相扶,一路趑趋趔趄,一路交头接耳,摩摩索索回转家去,别有一番风致。

“上门”,新婚后第一个春节,新娘夫妻必须到娘家去看望岳父岳母或舅姨等,曰:“上门”。姑婿为“生客”又称“上新客”,礼仪特隆重,必须住三天三夜。俗话谓“新姑丈讲价,三天睡三夜。”做生客期间,除丈母娘要亲手烹酒娘蛋给女婿吃外,几乎每天都是五餐款待,多的达到六七餐,除早、中、晚三餐外早晨要过朝、中午要过午、下午过满,有的晚上还要吃夜点心。除此之外,女家的家族邻里和附近的亲友也会轮番来请,礼节繁琐,极尽盛情。客家人的规矩吃东西讲究一个“满”字,如吃酒酿蛋三个中必须吃完两个,而吃“满碗”则要求新郎全部吃完。喝水酒一般用碗,吃得越多东家越高兴认为看得起有面子。不吃或少吃则会认为被嫌弃得罪东家。新女婿往往招架不住,必须懂得推脱或者耍滑头特别在喝酒方面得会一点小动作且不能被对方发现,实在承受不了的只有靠女家的父母、兄弟或其他内亲来说情解脱。

上新客做过之后,临别时还有一项重要的礼数,就是请岳父岳母全家人到女婿家去做客。两家相会,两亲家共叙亲谊,同夸攀亲之好。

4、客家的宗教禁忌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的渊源有关。而在自然崇拜中的石崇拜是闽西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不管是在乡间的小路,还是在田头地尾,常见有伯公坛。在大石头上,在大树底下,用三块石头垒起来,就成了人们烧香祈拜的场所。

田头伯公多安放在田头、路旁,俗称“保禾苗”的“田头伯公”。撑腰伯公又称石古大王,多奉在崎岖的山路或石岩缝中,传说患腰椎病者前往烧香,向石缝中插木枝后可治……与公王、伯公相联系,客家人对石头的崇拜尤为热诚。在上杭官庄坝的镇龙庵里,供奉着一个大石头,据说它是定光佛的化身,用它来求雨甚灵。当地老百姓还传说,这个石头菩萨原

来是放在回龙的龙山上的,清末有个疯子把它推了下来,后来被官庄人找到了,就把它供奉在镇龙庵里。每逢天旱无雨,当地老百姓就要把它抬出来巡游打醮,有时放在太阳底下曝晒,有时放到河里浸泡,很快就会下雨。据说以前共有三个石头菩萨都很灵验,其中一个在官庄坝,是用来求雨的;另一个在朱堡村,是求晴的,还有一个在江西,是求风的。后来,其余两个菩萨都不见了,只有官庄这个在“文革”期间被保护了下来,因而流传至今。

客家人对石崇拜的表现,还可以举出许多事例。如以前上杭的紫金山上有一座麒麟殿,殿前的天井边竖有一块“摸子石”,高约80厘米,直径约20厘米,呈圆柱形。当地把它视为吉祥物。每当暮色苍茫的时刻,殿内显得肃穆朦胧,更呈神秘色彩,这时,常会有一两个少妇悄悄地来到“摸子石”边,解开衣服,露出肚皮,在“摸子石”上轻轻地摩擦几下,尔后扣好衣服,满意而面带羞色地离去。

长汀县近郊风景区的朝斗岩,有一尊石雕的裸体男童神,名为“吉祥哥”。不少信女登山进香,母女在拜过观音、弥勒后,便来到“吉祥哥”前,虔诚膜拜。拜毕,女儿站在一旁面颊飞上红云,母亲就代为祈祷,口念:“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定多;请您勿在厅中坐,保佑伢女生个靓阿哥。”边念还边伸手触摸“吉祥哥”的“雀雀”,刮下一些石粉末,像包珍珠宝贝般用红纸裹着带回冲茶给女儿饮服,据说从此会生育。

5、永定客家土楼民间艺术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山歌音调高昂、优雅、豪放,具有博大、宽广的自然特点和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特别是其中的对歌,它是客家人最乐意参加的一种娱乐形式,走路的时候前一拨与后一拨对,这个村和那个村也可以对,男人和女人对,曲调各异,丰富多彩。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的部分。

二、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三、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性的态度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放任起来了。

民间器乐

包括丝弦、民间大锣鼓,八音,十班和吹鼓手,最主要的是以丝竹乐器为主的丝竹乐、丝弦乐和经唢呐,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两大类。十班又称为十番、十般、十欢,由10个人使用10件乐器组成的班子演奏传统名曲。在大型的活动中,十班通常与大锣鼓、八音、吹鼓手等互相配合,场面更加气派、热闹、更加动人心弦。

汉剧

永定县最流行的剧种。上世纪50年代末以前,永定县有不少村落自发办起了汉剧团,谓之业余剧团。经费由华侨资助或乡亲们集资,演职员均为本村具有一定演技的热心人士。上世纪90年代后,不论哪个地方逢到重要节日、庆典或迎神赛会,都会请外地的汉剧团来演几个晚上,由此可见,汉剧在土楼客家人中扎根之深。

.

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在永定县流行了近200年,至今仍为土楼客家人所喜闻乐见。许多村落每逢迎神赛会,都会请提线木偶戏团到村里演出传统的古装戏。提线木偶剧团人数少、台面小、费用低廉。土楼内的祖堂面积较大,布置一番便成了舞台,观众则分布在天井、厅堂、廊道等处,甚至连二楼的内通廊道也容纳了不少观众。楼内演出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用担心下雨,二是回音效果好,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

舞龙舞狮

土楼客家人每逢传统重要节日、喜庆,一般少不了舞龙、舞狮。舞龙、舞狮继承了中原汉族的艺术传统,又由于它与土楼客家人其他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合了本地待有的风格,所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般与武术表演结合在一起,更显现了土楼客家人的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产。

工艺美术

永定县的工艺美术,主要流传与土楼建筑的雕梁画栋和门神、屏风、牌匾、楹联的雕刻、泥塑、陶瓷工艺,以及迎神赛会、灯会的花灯、剪纸、面塑,走古事的造型、装饰,等等。

土楼客家人的剪纸,一方面传承了古代中原民间艺术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浓郁的客家地方韵味,拙朴明快,异彩纷呈。岁时、吉知剪纸几乎全用红纸,寓意吉祥如意。表达了

土楼客家人的美好心愿,反映了土楼客家人的纯朴的审美情趣。

打乐组合绝技

一人同时吹打二三种乐器的艺术,在永定县古已有之。但是一人同时使用6种乐器,即身背打击乐器、口吹唢呐、脚弹扬琴的组合演奏的绝活是2000年9月以后的事。演奏者李福渊,湖山乡人,常年在土楼景区内为游客演奏,他多次在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或地区才艺绝活比赛中夺魁,是土楼景区中一道难得的风景。

四、历代名人

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不仅可以游览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结构奇巧、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土楼,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山歌大王”李天生、“演奏绝艺王”李福渊、“薄片材料吹奏王”阮宏昌等土楼民间“名人”的精彩表演。

“名嘴”林日耕

“振成楼”参观,许多游客都点名要林日耕这个农民做导游。这位广受欢迎的土楼“名嘴”时常说:“参观土楼主要看两大奇观,一是土楼建筑,二是客家文化。振成楼建筑很美,可用眼观察,但振成楼的文化更美,要用心体会……”

57岁的林日耕人称阿耕,虽然只念过小学,但他秉承土楼人家的好学传统,常问常思,学以致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和游客跋山涉水来看土楼,让生于斯、长于斯的阿耕惊讶不已,他秉承“来者就是客”的祖训,带客人参观,请他们吃客家菜、喝客家酒,客人们指点土楼,妙语如珠,让阿耕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不断向专家和游客学习,编写出倍受欢迎的导游词——《振成楼探秘》。

如今,黝黑的阿耕成了“行走的土楼”,每到一处,他都能讲出一段掌故、一段历史、一段哲理,他的“客家风味”普通话、他的机智和诙谐,让来土楼参观的游客更觉得他的导游“原汁原味”。20多年来,阿耕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一家人还在土楼里办旅馆、开饭店、卖纪念品和土特产,过上了小康生活。

“名唱”李天生

到土楼旅游,一个吸引游客的亮点就是听“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唱山歌。李天生不但曾为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演唱,还将客家山歌唱到了美国、日本。在1956年的第一届中国音乐周期间,李天生和其他演员一起走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唱了客家情歌《八月十五唱月光》和客家小调《摇桑曲》等,至今他回忆起往事依然十分激动:“当时我才20多岁,心扑通扑通直跳,既紧张又兴奋。”

2000年春天,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厦门爱乐乐团的郑小瑛女士来到客家土楼采风,没想到郑小瑛的此次土楼之行竟成了改变李天生人生的一个转机。当时,郑小瑛正准备为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会创作一曲交响乐,她试图将现代交响乐和古老的土楼文化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她到乡间寻找最原始的乡间音乐素材时,大家向她推荐了李天生。于是,在当年的世界客属恳亲会上,李天生和郑小瑛同台演出交响乐《土楼回响》,李天生演唱了《阿哥出门往南洋》全场轰动,他的歌声牵动了许多在场的海外客家游子的心,牵动着无数海外客家人的亲情。此后,李天生便随着厦门爱乐乐团前往世界各地演唱。

“名奏”李福渊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民间艺人李福渊,是我省首位获得艺术专业中级职称的农村乡土特殊人才,荣获了福建省“民间绝技表演艺术家”称号。

李福渊13岁开始先后学会了二胡、扬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16岁登台表演。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二胡演奏水平已达到专业九级。他开发出身背4件打击乐器、口吹唢呐、脚弹扬琴的组合演奏绝艺后,一人可以同时手弹、脚击、嘴吹喇叭、扬琴、堂鼓、钹、碗锣、铜锣、木鱼、小鼓等8种乐器,成了个人乐队版本,给游客带来意外的乐趣。

2004年,李福渊参加全国民间艺术表演获得银奖;2005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南北民间表演绝艺王擂台赛”上,李福渊表演身背锣鼓钹、口吹唢呐、脚弹扬琴演奏名曲《苏武牧羊》及反弹扬琴演奏名曲《梁祝》两个节目,一举夺得音乐类“中国绝艺王”的称号。在2005年一年中,他先后11次亮相广东、湖南、浙江、山西及福建的电视频道,不仅广泛宣传了永定客家土楼,而且提高了土楼的知名度。

“名吹”阮宏昌

一片树叶、一段绸布、一张薄膜……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到了永定民间艺人阮宏昌的嘴里,就成了一件件神奇的乐器。在永定土楼景区,阮宏昌不时用树叶、绸布、薄膜等薄片材料吹奏乐曲,让不少游客禁不住想跟他学上几手。

阮宏昌十三四岁便跟随父亲在田里劳动,休息时他的一位堂哥总喜欢随手从野地里摘一片树叶放在嘴上吹起山歌给大伙娱乐。阮宏昌在堂哥的指点下,也常把树叶装在口袋里,白天在地里吹,晚上在谷坪吹,甚至把树叶放在枕边,睡在仓库里吹。训练一、两个月后,他居然也能吹出些曲调了。

现在,阮宏昌能用树叶、塑料、花瓣、名片、照片、胶卷、布料、丝绸、食品袋、易拉罐等10多种薄片材料吹奏乐曲,经常在永定客家土楼景区为游人献艺,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2007年,阮宏昌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授予“薄片材料吹奏数量之最”称号。2008年9月26日,阮宏昌应邀参加CCTV—3《想挑战吗?》栏目进行薄片材料吹奏展示,不但挑战成功,而且以现场最高支持率获得了“挑战英雄”称号。

.

余秋雨考察永定客家土楼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他的近作《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文学”的新体裁,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世界十大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余秋雨在参加永定土楼时对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永定客家土楼赞叹不已。余秋雨说,永定客家土楼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愧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村民居建筑”。

五、建筑文化

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奇葩,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史实证明,它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闽西之后将远古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是客家智慧的结晶。

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五凤楼

五凤楼是一种“三堂两横式”的组合楼房,在永定比较突出的有裕隆楼、福裕楼等10多座。它们的构造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前、中、后堂与轴线两翼横楼连成一体,前低后高。楼顶歇山从后到前,呈五个层次,层层迭落。屋角飞檐,形如鸟翅,所以称五凤楼。整楼构造体现了强烈的主次等级观念,比一般的方楼更显得气势轩昂、典雅高贵。

圆楼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这种圆楼大部分分布在金峰溪流域的乡镇。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

永定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而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初溪土楼群由数十座土楼组成。建于1419年的单元式的集庆楼等5座圆楼与其它土楼依山势而建,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湖坑镇,土楼种类繁多,土楼群体更为壮观。南溪土楼群错落有致地布局在一条小河两岸的狭长地带,贯穿6个行政村,除环极楼、衍香楼、振福楼等圆楼外,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椭圆形、前圆后方形等100多座大型方圆土楼。它们与秀丽的山河景色互为映衬,充分表现了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美食文化

闽西地区聚居客家人,这里的饮食风味以客家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为主。客家食物宜温热、忌寒凉,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饮食口味略偏“咸、油”。

此外,客家还融合了各地菜肴的特点,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区的辛辣,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这使得客家饮食文化更加多姿多采。长汀的白斩河田鸡、连城的涮九品、永定的菜干扣肉以及新罗城区内各式各样的小吃,让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

菜干扣肉

永定名菜。用三层肉或少量瘦肉与永定菜干烹制而成,气味浓香,肉酥菜嫩,鲜香醇厚。

.

永定芋子包

用红芋薯粉制皮,用肉、菇、冬笋为馅制成包,蒸食。鲜香滑软,冷热均宜。

卷饼

卷饼的做法类似于北方人吃的烙饼,但更复杂些,这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先用面粉摊成大大的薄饼,之后将冬笋丝、香菇丝、肉丝、菜心丝、豆芽炒成美味可口的菜肴,用面饼将菜卷起来后放入花生油中炸到酥脆就能吃了。

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客家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草药。将原料置入钵中擂成酱状茶泥,冲入开水,撒些碎葱便好了。这种饮料不但解渴,又可充饥。

在当地,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擂茶中,豆米花生、粉条干果、菇笋、肉类、芝麻、米花等都是擂茶的好原料。客家人热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见者有份,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豆腐饺

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将五厘米见方的豆腐从水中捞出,用刀横向切下薄薄的一层,轻摊在纱布上,再把瘦肉、香菇、冬笋、葱头等剁成的馅子放在豆腐片的中央,将纱布连同豆腐提起,对角压紧。先用蒸笼蒸十分钟左右,使其定型并去掉豆渣味,最后加水入锅煮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及思路

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商品开发运营及发展思路 一、客家土楼旅游工贸公司发展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工贸有限公司为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全资子公司,总公司对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前身为客家土楼公司工贸部,系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性质,注册资金330万元(实际到位资本金45.8万元)。截止至2014年7月份,公司总资产837万元。目前,公司在职人员28人(因高北店面运营,预计将扩招至35人)。 公司系闽西特色旅游商品专业开发商、营销商,产品开发包括上杭古田、连城冠豸山等地元素,销售区域覆盖闽西地区,为龙岩市直及各县直机关和多个大中型企业提供过各类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公司为福建省旅游商品重点骨干企业,福建省旅游商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建省竹业协会、竹制品工艺协会副会长单位。多次代表福建省旅游局及龙岩市旅游局参加全国相关展会、两岸交流会议。公司年最高营业额为800万元,年最高纳税额103万元;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近3000万元(2013年营业额为580多万元)。

(二)开发运营情况 按照“建立全国知名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弘扬客家土楼文化品牌”发展目标,公司以“土楼元素和客家文化”为创意主题,致力于客家土楼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建立了集设计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运作模式。 1、商品创意开发 2014年前,公司商品开发模式为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2014年,公司尝试创新新的产品开发模式,由公司授权产品贴牌,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产品开发成本、风险共担,共同进行市场销售,景区及本地的市场总代理由工贸公司承接。公司开发旅游商品近1000多种(目前已淘汰300多款),其中有设计专利6项。公司开发的产品可以分为:中高端商务礼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专项活动纪念品系列、土楼个性化实用日用品系列、土楼品牌土特产品系列。按照材质分则竹木系列、水晶系列、骨雕系列、树脂系列、陶瓷系列、金属系列。 公司产品在全国各种会展、大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多次奖项。其中,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201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公司选送的作品获得铜质(飞马)奖,实现了福建土楼旅游商品在国家级大赛上零的突破;2011年5月举行的福建省“争艳杯”工艺精品大赛中,公司选送的作品获得多个铜奖;2011年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大赛中,公司选送的作品获得银质(飞马)奖;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12月联考物理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 12月联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体温B.永定区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C.1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2. 夏天使用电风扇,人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使室内温度降低 C.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 D.电风扇能很快将人身上的温度传递给周围的空气 3.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打开冰箱飘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挂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山上的雾淞越来越多 4.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空气开关跳闸时,应先使空气开关复位,再进行检修 B.遇到有人触电时,先将人拉开进行抢救,后切断电源 C.家用电器起火时,先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一定要接地 5. 如图所示,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锯木材锯子发烫

D.钻木取火 6. 峰尾镇五里海沙风景秀丽,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海边的沙子上感觉烫脚,而同一时间站在海边的浅水处却感觉到凉爽。这主要是由于() A.沙子的密度小,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热容小,海水的比热容大 C.沙子的密度大,海水的密度小 D.沙子的比热容大,海水的比热容小 7. 如图中,电源电压为3.5V,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 A.L 1两端的电压为1.5V B.L 2 两端的电压为1.5V C.L 1两端的电压为3.5V D.L 2 两端的电压为5.5V 8. 带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要求洗衣和烘干均能独立进行.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 A.B. C.D. 9. 下列家用电器中,功率最接近1kW的是 A.台灯B.液晶电视

前往客家永定土楼的交通大全

总体交通 航班 永定距连城机场190公里,距厦门机场200公里,距梅州机场120公里。 乘坐飞机到厦门高崎机场,然后从厦门乘大巴到龙岩市,从龙岩市再换乘龙岩—土楼大巴至永定客家土楼景区。 “连城——福州——北京”航线开通后,可以从北京乘坐飞机到连城机场,然后从连城乘坐汽车到龙岩,从龙岩再换乘大巴至永定客家土楼景区。 每周四班,班期为每周一、三、五、日。 铁路 龙梅铁路贯穿全境,深圳—福州、广州东—厦门、厦门—昆明的列车均停靠永定站。 线路一:厦门火车站下车后乘大巴至龙岩市,在龙岩市换乘大巴至永定客家土楼景区。 线路二:龙岩火车站下车后直接乘大巴到永定客家土楼景区 线路三:永定火车站下车后直接乘班车到永定客家土楼景区 公路 公路四通八达,省道纵贯南北,广州、深圳、汕头、梅州、大埔、福州、厦门、漳州、三明、龙岩等地每天均有班车往返永定,永定至土楼旅游景区所在乡(镇)的班车,每隔15至20分钟就发一班。的士、摩托车更是往来穿梭于县城与土楼之间,随叫随行。 自驾车 1、从厦门出发,走高速、过漳州,在适中出口下高速,经过适中镇、龙潭镇、陈东乡、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镇,全程240公里。 2、从龙岩市区出发,经过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镇,全程80公里。 3、从永定县城出发,经过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镇,全程40公里。 4、从广东梅州、大埔方向进入永定境内,经过下洋镇、岐岭乡、大溪乡和湖坑镇,全程120公里。 5、上海方向到景区,上海-沪宁高速-沈海高速-宁波绕城高速-甬台温高速-福宁高速-罗宁高速-沈海高速-漳龙高速-319国道-606县道-203省道-620县道-309省道-湖坑镇-永定洪坑景区,全程:1204公里。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 福建土楼夜景(20张) 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 永定岩太土楼群 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永定土楼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一、随车导游解说词 各位嘉宾:上午好!(致欢迎辞) 首先,让我代表------旅行社,欢迎诸位前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旅游。 我叫------,很荣幸为各位嘉宾导游,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不高,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原谅,祝各位身体健康,旅途愉快,谢谢!(发宣传册)。 永定土楼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楼(永定下洋)旅游风景区,途经红坊镇、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下洋镇等七个乡镇,全程约80公里。现在我用客家方言说一名、句“欢迎各位嘉宾光临永定客家土楼”。 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县境内共有23018座土楼,其中圆土楼有362座。永定土楼最先建军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说起土楼旅游,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某超级大国的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的西部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他们怀疑可能是核反应堆,也可能是导弹发射井,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引起该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于是派遣特工人员以记者的身份前来

探个究竟,结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楼民居建筑。虽然虚惊了一场,但是却为土楼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到目前为止,永定土楼已接待了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万中外游客。 应该说永定的圆土楼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永定最大的圆土楼共四层,有400多个房间,可住六七十户人家约五、六百人。圆土楼内有水井、浴室、厕所、磨房、猪舍、花园、学校等设施,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说她象个小城市一点都不夸张。传说有两个同楼的新媳妇某日娘家相遇,为“自己住的楼是最大的土楼”这一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结果结伴回家才知道,她们住的是同一座土圆楼。有人统计,倘若你到土楼借宿做客,在每一家用膳一天,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每个房间住一个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时间;每天认识楼里的一个人,要用近两年的时间。其间新的媳妇女娶进来了,新的小生命又诞生了,因此你永远也无法认识全楼的人。 如果遇到外来势力的侵袭和攻击,只要关上大门,守住要口,全楼安然无恙。因为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着火的杂木制成的,有些门还钉了铁板,楼门上装了防火水槽。圆楼外圈的一、二层不开窗,所以敌人攻到楼下

浅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资源环境与保护与利用 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 保护与利用

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 摘要/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并对土楼建筑和土楼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景观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福建土楼多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南靖县现存土楼15000余座,永定县现存7000 余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主要集中在初溪、洪坑、高北3个片区,其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蕴含着丰富的汉民族福佬民系、客家民系的文化内涵,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11世纪以来福建西南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概况 1.1 历史沿革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历经沧桑,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永定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并受传统观念的支配等原因,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是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元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已相当普遍。明中叶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成熟期,高楼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造型千姿百态,功能日趋完善。清初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全盛时期。目前现存土楼20000多座,不但遍布永定全县每个乡村,而且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1.2 土楼的价值 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宝贵的生土民居建筑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 永定客家土楼历史悠久。进入封建社会后,在其他地区的生土建筑衰落、绝迹之时,客家民系因自然灾害和战乱南迁到此,为防御盗匪和自然灾害,他们沿袭中原祖先的建筑艺术,融合当地文化发明创造了生土夯筑的土楼,并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是民族交融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实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期末质量抽测 四年级数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下面表示500400的数是()。 A. B. C. D. 2.由4个“6”和2个“0”组成的数,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A.666600 B.660660 C.600666 D.666006 3.一块空地长5千米,宽4千米,这块空地的面积是()。 A.20公顷 B.200公顷 C.2000公顷 D.20000公顷 4.钟面上,分针转动了360o,相应地时针转动了()。 A.180o B.30o C.10o D.60o 5.如图,在135×15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6.下面说法正确 ..的是()。 ①一张门票28元,5张门票多少钱?这是一道求总价的数学问题。 ①货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在路上,小车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超过了

货车。 ①计算350×16时,只要在35×16的积后面添上1个0。 ①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垂直 A.①和① B.①和① C.①和① D.①和① 7.下列哪一句话是错误 ..的()。 A.平行线延长也可能相交 B.梯形有无数条高 C.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D.长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8.笔算960÷32时,所得商“3”应写在十位上,这是因为()。 A.96个十除以32等于3个十 B.96个一除以32等于3个一 C.96个十除以32个十等于3 D.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十位 9.下面算式中,有()道算式的商与420÷30的结果相同。 42÷3 4200÷300 140÷10 420÷3 42÷30 A. 2 B. 3 C. 4 D. 5 10.下面是个报刊亭一个月卖出杂志数量的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1格代表()本比较合适。 A.1 B.10 C.100 D.1000 二、认真思考,正确填空。(24分,14题4分,其余每题2分)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0年05月05日 2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

永定客家土楼概况

永定客家土楼概况 \永定土楼旅游现状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全境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全县辖10个镇,14个乡,共有人口46.6万人,全县通行客家话。永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具有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的自然条件。永定县物产、电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色独具。2000至2005年5年间,永定县旅游景点发展迅速,其中被列入国家“世遗”申报预备清单的“三群三楼”成为福建土楼申报“世遗”的重点。永定土楼是世界级品牌,被称为“人类奇观,中华一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它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之林。永定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自1980年以来,就陆续有许多中外学者,专家来土楼进行考察,研究。1988年,永定县率先进行了土楼旅游开发,多年的努力使永定土楼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现在永定土楼旅游已形成了“三群三楼”的格局,包含下洋初溪土楼群、湖坑洪坑土楼群、高头高北土楼群以及衍香楼、振福楼、永康楼。永定的旅游接待能力逐渐加强,具有高、中、低配套服务设施 中国客家文化最早是从闽西开始的,闽西是客家人产生的祖地,闽西之所以称为客家是因为它最早是从中原迁入的,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所以迁入的居民就被称为是“客籍”,又因客家先民遭受了战争的痛苦,他们想聚集集体的力量来抵御战争,因此有了聚族而居的土楼.永定县是一个纯客家县,是著名的“土楼之乡”,无论是土楼的数量,还是结构,或者是历史,都被称为是世界之最。据有关方面统计,永定县现有20000多座客家土楼,30多个种类,其中占地200m2以上,高3层以上的土楼超过80%[1],以方形、圆形、府第式土楼为主,被称为“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永定土楼在建筑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又揉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称为是“天、地、人”三方结合的有力代表。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景区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土楼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承启楼,府第式土楼——福裕楼,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天后宫、土楼博物馆等其他特征土楼四十多座[2]。承启楼、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承启楼”受到世界各国人们格外的关注,不仅在《中国名胜辞典》中有记载,而且还出现在中国民居系列邮票中,让世人通过它认识了“永定土楼”。湖坑镇也已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楼楼相连,各具特色,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 2 客家土楼旅游资源评价 2.1历史悠久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罕见的科幻式山区建筑,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观民居建筑。永定客家土楼可以用“久,独,大,巧,全”等词形容,既其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齐全的功能、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是一颗璀灿的明珠,闪耀在东方文明的客家祖地上,同时它也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的特色之一。 客家人最早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至南方的,土楼作为我国独特的乡村民居和建筑奇观,是客家人经过长久的智慧结晶共同保留下来的一种远古的建筑艺术,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当时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客家先民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拌和适量细沙、石灰、糯米、红塘、木条、竹片等,用力夯筑而成,这就是土楼[3]。这些土楼经历了300多年的风吹雨打,却仍保存完好。这主要取决于它独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客家人以群居的方式表现了他们淳朴与和睦的性情,他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造就了客家土楼抗震、防火及冬暖夏凉等独特的功能。土楼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2建筑结构富有特色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这两种材料的来源都不存在破坏耕地的问题,更不会产生大量的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前提摘要: 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 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从闽西永定各姓居民的族谱中可知,永定人绝大多数是南宋、元、明三朝,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最后到永定境定居的。早期到达闽西的客家先民,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这崇山峻岭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伐木为栅,披茅结庐,作为遮阳避雨的栖身之地;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以求生存。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开基创业,闽西客家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出了足以安身的家园,并且就地取材,开始建筑简陋而相对牢固的住房———堡或寨。“堡”大多选择在易守难攻、便于进退的地点建造,有的干脆占据一个山头,以加强防御能力。土堡的主要功能是武装抵御与保安,作为居处建筑,它只是一地一族或几个家族固定的躲避武力侵扰的临时居所,其格局为全封闭的军事城堡。古时,寨即砦,是军事防御建筑。有关寨的记录,《永定氏族谱》中“桂芳公自述”记载,“元世祖十年(1273)……本乡起义士兵约七百余人,在龙安寨交锋失利”。邳州阙氏族谱关于其五十八世祖应龙公(生于元至元十五年即1278年)的记载,应龙“善理财而巨富”,便在今永定坎市筑寨“以避草寇” ,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匪徒勾结元军劫掠应龙寨。另据永定奥杳黄氏族谱记载,奥杳黄氏始祖谭公约在元朝至大年间(1308年左右)迁居奥杳时,在浮山中村“筑寨而居”。 到了元朝后期,闽西客家人普遍居住的居宅,开始出现了一种习惯性的形态,即今仍能见到的一批建于元、明时期的土楼———它是土楼的初始形态,这些土楼大都有五六百年以

永定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呢

永定客家土楼有哪些特点呢?归纳起来主要有6个特点: 1、历史悠久。1000年前永定就产生了土楼,五六百年前已经相当普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连县委县府办公楼、招待所、学校、医院都是土楼。一直延续至今。(金山古圆寨、馥馨楼……) 2、种类繁多。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态,多达数十种,有正方形、长方形、府第式、五凤形、五角形、八角形、半月形、圆形等等,其中圆楼最引人注目,现存有360多座。 3、规模宏大。占地500平方米以上、高三层以上的土楼占80%多,最大的土楼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最高的达6层。(抚市镇的永隆昌、高陂镇的遗经楼,圆楼规模最大的是高北的承启楼) 4、结构奇巧。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十分讲究,它中轴线鲜明,古朴典雅等等,布局与结构与古代中原汉族建筑一脉相承。(土木结构,承重墙) 5、功能齐全。它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主要原因一是墙筋拉力,四个角加固,墙体下大上小,重心在下,向心力强[特别是圆楼]。二是木结构之间和与土墙连得很紧,形成一个整体)、冬暖夏凉、通风采光、教化育人等功能,而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大型的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 6、客家文化内涵丰富。从建筑工艺、民俗风情、重教兴学以及众多的楹联可以证明,它形象地、全面地、集中地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展示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它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三、土楼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1、土楼申遗成功,值得中华儿女骄傲,值得全世界1.2亿客家人自豪。 2、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一永定 客家土楼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3、土楼申遗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永定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提升了我县的软实力。

永定土楼

人文历史 概述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永定土楼,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其中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形成与发展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历史。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讲解词(振福楼)

振福楼景区讲解词 大家好!福建客家土楼旅游有限公司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振福楼参观,我是振福楼的讲解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很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能够玩得开心。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牌楼是迎客仿古牌楼,那请大家猜猜看,它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呢?这是篆体,写的是“山好水好嘉宾好,千福万福大家福”,横批是“人到福到”,意思是说:“振福楼外山青水秀,振福楼内灵气逼人,大家到振福楼内参观就能把它的福气带回家。” 我们参观的土楼被称为是永定客家土楼。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永定,永定建县于1478年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29年的历史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频繁,治安混乱,故取名为永定寓意为永远安定。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全县面积有2223平方公里,有48万常住人口,旅居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的侨胞有50多万人。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烟区、矿区和侨区,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建国初期授衔的开国将领有14人。这里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故乡,也是著名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的祖籍地。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和台湾政要李登辉、吕秀莲、吴伯雄等人的祖籍地都在永定。 永定是纯客家县,说到客家,有的人认为它是少数民族,其实不是。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黄河中下游流域),由于战乱和天灾,从公元三世纪西晋开始,经过五次大迁徙,历尽艰险,以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为大本营,不断拓展,在宋末元初,形成了客家民系。 客家人讲客家话,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生产习俗。如今,客家话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方言之一,这是因为:其一,客家人的分布范围很广。除福建、广东、江西外,还有四川、云南、广西、海南、港澳台等地区都有客家人,而且国外也有很多客家人。像永定,现在常住人口有48万,但在国外的就有50多万人了。其二是人数多。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客家人已达到8000多万,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80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客家人。 而土楼是客家独有的建筑,为什么说是“独有的”呢?前面提到客家是从中原一带迁过来的,而土楼则是中原的生土建筑艺术结合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夯筑而成的,所以说它是客家人独有的。 现在,我们永定县的土楼有23018多座,种类有30多种,其中圆土楼就有362座,被称作是“土楼之乡”。今天我们参观的振福楼是圆形土楼,除了圆形的以外,还有方形的和五凤楼,这是三种最常见的。然后,还有长方形楼、日字形楼、目字形楼、一字形楼、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回字形楼、曲尺形楼、三合院式楼、走马楼、五角形楼、六角形楼、八角形楼、纱帽形楼、吊脚楼、前圆后方形楼、前方后圆形楼、椭圆楼等30多种。 现在,永定客家土楼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今年8月份联合国专家已经考察过了,明年8月份就会公布结果。它是以“三群两楼”捆绑式来申报的,“三群”是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和初溪土楼群,“两楼”是指两座单体土楼,包括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振福楼和再往上四公里左右的衍香楼。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余昌盛 摘要: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他们根据所处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融入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并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弘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关键词: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价值意义 一、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今天它在历经千百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光芒。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地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居民的杰出典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土楼中大部分只是简陋实用的大型民居。而从历年来土楼普查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在建国之后几十年里整个土楼社区的巨大变化,建造土楼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数百年,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土楼的建造就迅速减少以致彻底消失。但是现如今,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伴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现在客家土楼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并且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前来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客家土楼之风采所折服,称赞其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发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土楼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但为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影响土楼保护及旅游秩序,当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特色发展,让客家土楼延年益寿,古韵犹存,永续利用。 二、客家人土楼文化形成的原因 2.1土楼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 在闽粤赣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出现的客家土楼,具备防御功能是第一位要求。在山区丛林地区,盗匪猖獗,野兽伤人,加上历史上频繁的战乱,都对居住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客家土楼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的产物,因此防卫功能成为了客家土楼最突出的特点。而土楼之所以有如此之强的防卫功能,主要得益于土楼的三道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土楼外墙,不仅高大而且厚实,因为外墙既是承重墙又是围护墙,所以其强度、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不言而喻。因而凭借土楼外围的土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封闭程度,在当时的条件下就足以抵御外来的猛烈攻击。第二道防线是土楼的平面布局,楼内平面功能布局又与防卫要求相适应。当地居民运用自身智慧,在土楼内建起走马廊,以联系环周的各个屋舍,使得土楼内部的交通顺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相互支援,这也是客家土楼中很有特色的布局形式。而第三道防线则是土楼的洞口防卫。客家土楼不仅用高墙、厚墙作为防御,还在墙的一定高度上开设洞口作为枪眼,而枪眼呈现外小内宽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对外观察并减小目标,降低伤害。外墙上众多的枪眼口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防御,组成火力网有效地阻止翻墙而入的敌人,加强了屋面的防卫。总之,客家土楼不仅具有消极的防卫功能,还具有积极抵御和主动抗击的特点,这也是客家民居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因应之道,也是其时代的表征。 2.2土楼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谈到土楼的经济性必然要追溯到土楼的建筑材料上来,客家土楼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料还有沙、石灰、竹片、瓦等辅助材料。客家人充分运用当地的生土和林木资源作为基本的材料,并在农闲时让大量族人参与工程,大大地节省了建筑费用。而土楼在至今的千百年中历经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依旧安然无恙,这些事实证明这些取材经济土楼建筑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并有极强实用性的建筑。但是土楼的实用性不仅仅只体现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土楼内部各个功能区为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福建土楼多是建筑规模较大且其实恢弘,土楼内部环环相套,层数多,功能分区明显。一二层不开窗,一层是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并且带有私塾供楼内子女读书用,整座楼内四通八达,各种功能齐全,满足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了这种居民建筑方式的实用性。 2.3土楼具有保护环境之效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木,而这些材料都是取自大自然。在福建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

福建永定土楼导游必备导游词

福建永定土楼导游必备导游词 常年有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下面是由整理的永定土楼导游必备导游词一篇,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词】尊敬的嘉宾: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SA级旅游景区一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 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小X,非常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接下来由我为各位嘉宾提供讲解服务;【停车场牌楼】现在我们将前往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六群四楼中最核心土楼群—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景区有富丽堂皇的振成楼、五凤楼精品福裕楼、宫殿式土楼奎聚楼等形态各异的土楼40多座。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23000多座永定客家土楼处处体现了客家人“和的精神。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价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化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 今年5月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著名摄影师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e)盛赞永定土楼是最壮观的世界遗产;国际旅游学会主席阿拉斯泰·莫里森教授考察后由衷地说:土楼将是继长城、兵马俑后第三个中国标志。 200年春节,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永定时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同时叮嘱我们:“一定要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客服中心】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按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标准进行装修建设,规模大、功能齐全。 特别是它的设计采用圆土楼和方土楼相结合的方式,包含游客休息大厅、旅游综合服务区、客家土楼民俗文化展览厅、多媒体中心、客家土楼旅游商品展示中心、贵宾接待室和景区办公区域等众多场所。 现在各位嘉宾看到的这个独特的展厅就是我们的客家民俗文化展览厅,前方这个高大的雕塑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符号,是客家人千百年来使用的生活用具―油灯,它象征着客家人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为各位嘉宾提供了专用点说笔,大家对哪个点有兴趣,直接可以将笔点在导览图上,就可以多次听点说笔解说了。 【星光大道—乐翻天剧场】现在大家所走的景区游步道全长6公里。 在我们的右手边大家看到了每颗星星上面展示了包括孙中山、朱德、胡文虎、吴伯雄等一大批客家名人。 客家作为汉民族一支独特而重要民系,在全世界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客家人有12亿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和海水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聚居哪里就有客家人。 2011年出任美国驻华公使的王晓岷先生就是福建永定人。 【乐翻天剧场-水尾桥-景阳楼】各位嘉宾左手边是景区日场演艺项目《土楼乐翻天》,表演的是《土楼神韵》精装版以及客家山歌、民间绝艺。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学生:许可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摘要 客家土楼,一般也叫福建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客家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而广东饶平县则拥有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作为中国民居中少有的单体建筑,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屹立于中国民居建筑之林。 关键词:客家围屋、围楼、土楼、福建土楼、饶平县道韵楼。

引言,,,,,,,,,,,,,,,, 3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4 1.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 4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 4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5 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5 2.2客家土楼介绍,,,,,,,,,, 7 2.2.1饶平县道韵楼,,,,,, 9 总结,,,,,,,,,,,,,,,,,,,,,,,,,,,,,,,,,, 13

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开展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性的分析。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