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

您好,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真心来收集您的心声,涉及到您的隐私您的隐私我们将完全、严格保密,希望您抽出宝贵的几分钟认真完成以下问卷的问题,衷心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1、您的年龄 □20以下□21-30 2、您的性别 □男□女 3、您的出生地 □生在城市□生在农村 4、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否 5、您父母的现状是 □父母都在城市打工□都在城市只有一方打工□在城市但都无工作 □父母有一方在城市□父母都在农村 6、您在农村老家是否有在您名下的承包责任田 □有□无 7、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以上

8、您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没有□初级□中级□高级 9、您是否 □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均不是 10、如果您以上两项都不是,您是否希望争取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 □希望入党□希望入团□没有想法 11、您目前的健康状况 □良好□一般□较差□不知道,从未体检 12、您是否从事过农业劳动□从事过□不会 13、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到城里工作的 □初中毕业后进城□高中毕业后进城□在家务农后进城 □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参加工作 14、您选择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喜欢、有前途□没别的技能,只能干这个□待遇还行□暂时过渡□有老乡或同伴□没想那么多 15、您计划连续从事该工作的年限 □一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

16、您累计从事该工作的年限 □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 17、您进城后变换工作单位的次数 □没换过□2次以下□5次以下□10次以下□10次以上18、您变换工作单位的原因是(若18题选择“没换过”,该题可不答)□收入太少□工作太累□工作危险□学不到技术□工作环境差□工作不稳定□受到不公正待遇□受不了企业各种限制 19、您目前工作单位的性质是 □国有□民营□股份合作□中外合作或合资□外商独资20、您是否与现在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已签订□没有签订 21、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 □企业未签□自己不愿签□没想过这个事 22、您所在单位是否为您办理了社会保险 □ 已办理□没办理□不清楚如何办理 23、目前所在单位为您办理的社会保险项目是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63名新生代农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2-02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 lu guang-li,zhou xin-ming 1.he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nan kaifeng 475004; 2.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methods 463 migrant-worke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scl-90.results the score of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摘要:知识经济下,企业核心员工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现阶段愈来愈多的企 业在管理核心员工方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核心员工是组织的特殊群体,对 其不仅要重视传统劳动契约的管理,更应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 关键词: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一、心理契约及其特点 心理契约管理就是引导组织和员工之间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达到一种 平衡和吻合或者比较平衡和吻合状态,从而形成合理心理契约的过程。心理契约 有如下特点: 1.主观性。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组织代理人和员工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或者说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相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心理契约可能与雇佣契 约的内容不一致,也可能组织代理人的期望与认知与员工的期望与认知不同。 2.动态性。正式的雇佣契约一般是稳定的,很少改变,心理契约却处于一种 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任何有关组织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心理契约产生影响。 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在员工与组 织之间的关系中,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内容也就越多。 当心理契约被违背时,员工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后续行为,其核心 是一种愤怒情绪,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员工抱着一定的期望加入组织,希望借助于组织来满 足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需要;同样,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也有特 定目的,力图最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心理契约中既包括 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也包括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只不过 它是以组织代理人的期望与认知来表现的。 二、核心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后果 结合核心员工的特点与心理契约的作用,不难看出核心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更 多地来自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将导致核心员工更加重视与组织的心理契约,而心 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也使得维护组织与核心员工的心理契约、防止心理契约破裂与 违背尤显迫切和重要。心理学认为员工感知到心理契约破裂到违背会经历复杂的 动态过程,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承诺未履行→契约破裂(breach)→契约违背(violation)。严重的契约违背会带来许多不良结果,具体表现如下: 1.忠诚度降低。信任是心理契约形成的基础,心理契约违背会导致信任的动 摇和忠诚度的降低,也会导致双方重新确定契约关系。契约双方信任感的建立需 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信任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从而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 2.交易性增强。心理契约受到严重破坏时,核心员工因掌握核心技术和管理 经验,他们与组织之间契约中的交易成分得到加强,而关系成分减弱,同时,核 心员工会对组织的情感投入减少,更多关注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3.核心员工的离职。核心员工一般都会有较高的职业忠诚度,相对来讲对企 业的忠诚度较小。组织无法满足员工的心理契约时,员工就很有可能产生离职倾向。这一点从上文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就能很明显地看出。 三、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 1.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在招聘环节,员工的心理契约就开始形成了。新 员工通常将在面试中讨论过的待遇、承诺和责任作为自己对组织期望的基础。所 以在对新员工招聘和面试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公开的职业信息,跟应聘者进行

工作场所代际差异视角剖析新生员工流动现象

工作场所代际差异视角剖析新生员工流动现象 新生代员工流动现象对企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已成为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工作价值观等方面理清了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代际差异,并基于工作场所代际差异视角深入剖析了新生代员工高流动率的成因,为企业管理新生代员工铺石引路。 标签:新生代员工;流动率;工作场所;代际差异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人群(年龄介于20-34岁)大部分已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职场的生力军,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新生代员工成长于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多元化环境,他们个性鲜明,不安现状,流动性强。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年的离职与调薪研究报告》,新生代员工离职率高达21.9%,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生代员工的高流动现象虽能给企业输入新的活力,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但更多的是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一方面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源引进与培训新员工,另一方面成熟型人才流失可能会致使企业技术以及客户资源的流失。因而,如何降低新生代员工流动率,使其忠诚于组织成为了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工作场所代际差异视角剖析新生代群体高流动现象,以期为现代企业管理新生代员工提供思路与借鉴。 1员工工作场所的代际差异分析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不同时态下的人们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聚焦于工作场所,企业员工间代际差异既是组织演变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导致组织内人际互动复杂化的根由。新生代员工与往代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代际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工作价值观代际差异 工作价值观体现为员工对工作场所中实现某一工作目标或结果的重要性的评价,成长于不同时代下的不同群体所形成的工作价值观存在显著的差异。往代员工目前多处于职业生涯的中后期,更注重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追求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并不单纯只为获得金钱收入,而新生代员工多数步入职场不久,面临着工作、生活等方面多重压力,更倾向关注工作带来的物质报酬以及在工作中职业发展的实现。此外,往代员工把工作视为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在工作中投入自己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新生代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不是生活乐趣与幸福的唯一源泉,他们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并在工作场所中倾向于有兴趣和挑战性工作。 1.2工作环境偏好差异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作场所的硬件设备,更多指的是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和

Dwlajea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2010年06月21日03:32工人日报 字号:T|T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学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可是,他们的流动性之大,引发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教育危机;解决措施; 作为城市劳动力主要来源之一的农民工,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社会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劳动力还在不断增加,就江苏省而言,至2008年底,江苏16岁以上的农民工,即户籍在乡村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进城务工就业劳动者(包括外省在江苏就业的农民工)为988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21.3%,其中,进城务工者556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的饿22.9%;在这期间,农民工群体已走向分化,并正在完成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主力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定居和融入城市有着更高的期望值,但受城市二元结构壁垒的限制,他们仍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益。如何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境遇、劳动保障、城市融入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身心发展、安全保障等诸方面的问题与需要,是进一步落实和保障他们权益的前提,也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的城乡生活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查于2010年8月在镇江进行,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1965年1月1日后、1980年1月1日前出生,有不满18周岁(出生日期在1992年6月30日/农历六月初一之后)的一代农民工以及1980年1月1日后出生的、有不满18周岁的子女新生代农民工。发放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达100%,有效卷率为100%。 据诸项调查结果显示而言,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调查问卷显示41.0%的农民工子女未随父母进城,而依然留在家乡学习。古训说:“父母在,不远行”。现在却有“儿女留守,父母远行”。这部分“留

新生代农民工之现状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感想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如果要问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劳动力,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频频出现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日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双重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农民工”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兄弟奔波于城市谋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农民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湖北日报/2010年/6月/1日/第011版 关注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陈会君杨麟 今年以来,富士康员工发生惊人的“十二连跳”,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高度关注。中华全国总工会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据统计,我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中,“新生代”占到60%,大约有1亿人。这些人和他们的父辈不一样,他们在追求更多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追求更多的交流和被认同。农民工与市民虽然共同生存在同一空间,但在社会心理上,农民工却存在着高度疏离感。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由于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等诸多实际困难,心理困扰也随之而来。不少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失落、压抑和缺乏归属感等负面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分析,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80后和90后,身心还不够成熟,面对问题有很多困惑,受挫后容易绝望。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持续的压力会引发自杀的想法。这一阶段,尤其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引导。 如何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心理围城”,专家认为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措施的同时,最根本的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为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这些农民工享受体面劳动,融入城市生活。 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 一直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邓大松谈到最近发生的“富士康员工12跳事件”时,扼腕叹息。“太可惜了,都是非常年轻的生命!”他告诉记者,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一些企业忽视了劳动者体面劳动的精神诉求。 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劳动”正是劳动者的最好“福利待遇”,也是对劳动者付出的最好回报。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来说,自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其父母辈那样想过再回家做农民。当看不到靠打工在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身陷这种处境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有生产没生活。生活就限于三餐和睡觉。工人彼此间没有交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邓大松认为,这种半封闭化的管理方式不符合中国国情。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繁重、节奏性较强、竞争性较大,同工不同酬,工作努力,对社会期望值较高,然而其回报并不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落差大,当这种不平衡的情绪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 邓大松认为,农民工实现体面与尊严之所以步履维艰,主要症结是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再加上相关的法规欠缺,因此难以有平等的对话机会;没有平等对话,就意味着一方的屈从与忍受。此外,企业里工会职能孱弱,政府部门职责缺位,使得这种平等对话的机会更为渺茫。 他建议,企业在管理方面,应该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主力军,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让员工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面劳动。企业的管理既要合法更要合理,合理加班,尊

企业如何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管理实务 P . 072 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目前企业大多重视通过与员工建立劳动契约关系来 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关系,而对于以心 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不能与员工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能与企业同心同德。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如何建立以心理契约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劳动契约心理契约劳动关系 一、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即是一种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也就是群体或他人认为,承担某种角色的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中应当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一般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伴随着正式契约或协议建立的同时,双方存在的一种不成文的心理约定,这种约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对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预料和期待双方将会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这种心理契约规定了劳资双方的期待。比如,企业期待员工认真工作,忠于企业,听从指挥等;员工期待能公平对待自己,合理分配任务,提供工作条件等。心理契约大多隐藏于人们的心里,有待双方细心体察、领悟和估测。当员工心理契约中所蕴含的角色期待不能满足时,就会使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受到消极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目标,提高工作绩效,必须满足员工对企业的角色期待,即要建立和实现彼此的心理契约。 二、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的意义

企业通过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吸引,员工愿意接受企业的目标并为企业贡献自我的能力。 1、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如果和员工建立了心 理契约,企业与员工之间了解彼此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员工一方面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明确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员工认识到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之间应建立共同的愿景,在此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和承诺关系,从而增加对企业的认可度和认同感,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2、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加。心理契约的存在,使员工 认识到企业的命运和员工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若员工自 我的表现符合企业的要求,那么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才能实 现。因此员工会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并根据企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保持和企业的良好关系,从而增加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3、使员工明确努力的方向。心理契约的建立使得员工明确 企业对其角色的期待,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并且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员工会和企业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与企业建立起信任和承诺关系,使员工实现自主管理。最终个人和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三、如何建立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1、通过招聘传递企业真实的信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 础。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 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学敏1,朱凤丽2 (1.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市就业竞争的弱势现实,彰显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然而,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缺乏职业规划、资金紧张以及供需脱节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应以农民工个人职业规划发展为导向,拓宽投入渠道,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尝试建立政府、用人机构、社会NGO组织以及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培训机构也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继续教育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57-03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日益突显。这一群体希望知识改变命运,渴望能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技能和素养。 本论文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镇里生活和工作的特定群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人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为1亿人。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这一代虽具有农民身份,由于其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与传统农民工不同,因此有着独特之处:大多数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他们走出校门即加入到打工行列,缺乏甚至没有务农经验,土地情节淡薄,渴望现代城市生活;外出打工不是只为赚钱,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期望值高;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与外界的接触广、沟通交流范围大、信息量大,个人适应性较强,地域流动性逐渐变弱,许多人开始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城市里,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1]。即专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归纳的“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2]。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就业现实的残酷迫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技能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不但没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反而沉淀于城乡两端的边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尴尬处境,无一不和教育的缺位紧密相连。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全日制教育的机会,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贫乏,激烈的竞争也使其意识到知识和科技的巨大力量。现实让他们意识到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催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低技术纯体力的行业岗位将越来越少,代替的是更多高级技能职业。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继续教育,才能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从而打破知识壁垒。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使他们需要继续教育 开始淡化自我农民身份的“8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以市民作为参照群体,憧憬市民生活,然而,现实却是他们成为城市边缘人、典型的“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对这个临界阶层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忽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 贾楠郭强 摘要:现代性是深刻冲击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变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现代性通过教育、传媒、城市生活的经历等途径渗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接近于市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现代性的实现,还存在结构性的缺失,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这将影响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渗入;缺失 引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写过现代性冲击下人类社会的状态:“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①通过马克思的描述可以看出,现代性是深刻冲击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人类在这几百年里发生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所有变化都不可比拟的全面彻底转变,而且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里面奔去,‘内置’国家还看不到走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②“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

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③ 现代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 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虽然现代性的概念提出是基于西方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现代性”概念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学术界对其界定、解释、探讨和论争也大多立足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作为方法论工具,“现代性”可以说明和解释其自身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①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多数学者认为外出流动和城市体验能够促进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郭正林、周大鸣通过对一个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认为对于不发达的村落社会,外出务工是农民体验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现代性程度的基本途径和动力。②周晓虹认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经历和城市体验,是一个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③蔡志海认为,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逐步地转变为现代型,农民工的现代性在流动中产生。④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水平、相关制度安排等对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影响,王正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但户口不能自由地迁入城市,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民的现代性发展。⑤江立华认为,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隔离,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社会角色转变、由依赖土地向不依赖土地的资源获取方式转变和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置的转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融入城市社会。⑥在这些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关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知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和心理认知层面等方面的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受自身条件的不足与城市农 村候鸟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在文化上、职业上的不满足,在群体比较中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特点。要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就必须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06-03 农民工是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内出现了分化趋势,呈现出交接更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从外出农民工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6%。①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超越了老一代农民工的数量,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分支,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早在2001年王春光就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 概念,他认为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是第一代, 而90年代初次外出的算作新生代。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提到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文件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③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r村劳动力”④。 综合学界的观点,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如下:“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年龄在16-36岁之间的外出农民工”。他们较上一代有更高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理解也和上一代大不相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也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差异性。群体心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心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环境有着反射作用。魏荣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弱势心态,他认为,弱势心态是主体在主观体验下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⑤具体地说,弱势心态是当人们依靠自身的条件或努力,在一定的社会生存标尺下难以抵抗风险、改善其境遇并达到其期望的社会生活方式时而形成的一种 对比下居于弱势的心理和行为意向。⑥弱势心态除了与自我

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

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 摘要:当今,心理契约已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的五个维度,包括忠诚归属、绩效提升、自主奉献、成长发展和人际互动均与工作投入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且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心理契约和工作投入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心理契约工作投入领导风格。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员工渐渐的进入了职场,他们成长在政治环境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技术发达的时代,注定有着与往代员工不一样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工作行为,他们思维敏捷,极具创造力,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新锐的价值观念,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新生代员工独有的特征既会给企业创造价值,但更多的是给企业领导者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企业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新生代员工这个群体,企业必须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他们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心甘情愿

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去解决的首要问题。 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与员工之间未成文规定的、内隐的相互期望。新生代员工由于出生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家庭,物质性的激励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尊重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本文在我国特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契约这一热点话题出发,探究如何加强双方的心理契约承诺,来提高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并且作为企业与员工的重要纽带的企业领导者也会在其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本文也探讨了在领导风格的调节效应下,心理契约对工作投入影响的变化,并为组织更好地管理新生代员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二、概念界定。 1960年,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中首次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他以“心理性的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 Work Contract)这个词语来描述员工与其工头的相互关系以及双方对这种相互关系心照不宣的理解。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定义心理契约的概念,并指出其研究范围,但他创造了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例。即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与员工之间,未成文规定的、内隐的相互期望。由于研究局限,本文仅从员工角度进行研究,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