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

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
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

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

调查小组全体成员:郑雅婷(0830*******)、贾颖

(0830*******)、周泠洁(0830*******)、宋李彬(0830*******)、徐立(0830*******)

组长:郑雅婷

资料搜集:贾颖、徐立

报告撰写:郑雅婷、宋李斌

PPT制作:周泠洁

调查起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然而,在我们充分享受着手机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其造成的严重的隐私危机,引发的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的调查研究,并运用应用伦理课上所学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流程:在初步拟定了这一调查主题后,我们指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流程表,以更好地实施我们的调查,具体如下:

小组讨论:在确定了“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这一调研主题后,小组成员迅速组织起来,于4月9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初步拟定了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手机隐私问题这两个调研方向。

资料搜集:在拟定了调查的主要方向后,全组成员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工作,在两周的时间里,充分采用网络搜索、报纸查询、实地调查与访谈等多种形式搜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已将搜集到的资料综合整理放到了“资料”文件夹中。

问卷制作:我们小组的问卷设计主体部分由贾颖完成,问卷所依据的资料的搜集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

一,设计问卷的目的:

1,较广泛的获得人们对这一调研问题的看法。

2,通过分析问卷发现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二,设计原则:

1,分模块进行,突出不同的部分,聚焦不同的问题。这样做一是便于被调查者更加清晰的回答问题,二是便于减少问卷统计的工作难度,利于总结分析。例如,此次这次涉及的问卷就主要分成了家庭、公共场所两块来设置问题。

2,简明扼要原则。问题的设置避免过于复杂,格式清晰简洁,体会被调查者的心理,减轻问卷统计的工作量。

3,针对性。问题的选项之间尽量具有互斥性,便于被调查者轻松的选出能代表其想法的选项,也便于我们得出鲜明的观点。

4,全面性。选项的设置尽量涵盖所有的可能性,保证被调查者能选出选项。

5,尊重原则。问题不涉及被调查者的特殊隐私,不伤害其民族、宗教感情,不伤害其自尊,使用尊称。

三,问卷资料来源:

1,网上搜集。借助互联网获得最直接、最广泛的资料。但是会注意网站的可靠性,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2,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翻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最权威的资料。

3,采访。采访身边的同学,询问他们最感兴趣的相关话题。获得较好的建议。

4,读报纸、看新闻获得最新资讯。

以下是我们精心制作的调查问卷:

关于手机与个人隐私问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在进行一项关于手机与隐私的社会调查活动。希望您

能抽出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完成答卷。谢谢!

1.您是否有过手机短信、话费清单被父母(或配偶)私自查询的经历?

A. 经常有

B. 曾经有 C 没有 D 不知道

2.您认为什么原因最根本的导致了夫妻间、父母子女间私自查询短信、话费清单等现象的产

生?

A 不信任感

B 缺乏尊重他人隐私意识

C 好奇心理

D 不清楚

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手机监听卡、手机定位卡等窃取手机隐私的工具,您对类似工具

是否有所了解?

A 第一次听说

B 知道,并且有认识的人使用(过)

C 仅仅听说过

D 从未听闻

4.您对手机的隐私安全问题怎样看待?

A 非常担忧

B 只要自己多加小心能很好的解决

C 没有太在意

D 担忧但无奈

5.您是否应用过手机保密软件,以确保您的手机隐私安全?

A 是的,有用过

B 知道,但觉得没有必要用

C 不知道有这种软件

D 手机性能不支持

6.从2007年开始,手机实行实名制(购买手机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对此您的看法是?

A 能有效遏制违法短信、诈骗短信等垃圾短信

B 规范经营

C 不利于用户身份资料的安全保证

D 没有太大的影响

7.您收到色情、诈骗等垃圾短信与电话的频率大概是多少?

A 几乎每天都有

B 每周都有

C 每个月有几次

D 每年有几次

8.您觉得对手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谁应承担主要责任呢?

A 运营商和代理商

B 特别执法机关

C 手机修理者

D 自己的责任

9.您觉得保护手机隐私最重要的措施是?

A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 加强对手机运营商与代理商的监督管理

C 规范特别执法机关(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执法行为

D 自己加强防范

10.对公共场所未经被拍人人允许的手机拍照现象您是怎么看待?

A 是一种隐私侵犯行为,需要在法律上限制

B 没有必要太在意

C 不构成隐私侵权但不道德

D 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11.公共交通上看到偷拍现象您会制止吗?

A 会当面制止,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必须进行指责

B 不会,这与自己不相干

C 不会,但感觉很气愤

D 会采取其他方式,如向工作人员举报

12.如果手机隐私被泄露,您觉得应怎样对待此类问题?

A 这是道德上的问题,应加以谴责

B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要诉诸于法律

C 抱怨一下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D 不关心,也不清楚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实地调研:009年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带着精心制作的调查问卷来到了预定的调查地人

流量较大的五角场万达广场开始了我们的调研。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样本控制的方法结合进行的。即90份问卷,在五角场万达

广场随机进行抽样调查,攘括了各年龄层、各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保持了调查的随机性意

图能最大程度的反应事实情况,保证实践结论得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问卷调查,有意的

加以区分男女同学,实施等分调查,以研究在性别方面的因素是否对研究的课题有影响,以

最大限度的概括出课题结论。考虑到在实施问卷调查的时侯,受调查对象的心情,态度等因

素的影响,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但我们已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将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控

制咋一定范围之内。

数据分析:问卷回收后,由徐立同学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在此过程中,我们遵循实

事求是的原则,完全按照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因为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可能会有随

意性的填写,或是没有准确的按照要求选择,出现了多选或漏选的情况,使得数据统计时,

遭遇不少麻烦。在统计数据时候,尽可能的做到根据问卷填写上的蛛丝马迹,最大限度的反

映调查者愿的真实、最优选择,排除多的选项。同时也注意到可能是问卷撰写选项的问题,

导致没有答案可选,或是近似选项太多,全选的情况。这种问题,在综合全部的问卷统计情

况做了相应的处理,以补漏查缺,最大程度反映受众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严谨性。

在数据统计完毕后,用辅助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如此次采用了OFFICE2003的EXCEL一、软件进行汇总,和平均分布,制作图表,是使得结果更加清晰

可视化。最后再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制作最终的数据结果,以备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撰写

之用。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终于得到了一组样本量为90,较真实可靠的数据,接下来

就进入到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撰写环节了。

报告撰写:在对数据进行仔细、详尽的分析后,由郑雅婷和宋李斌同学分工合作,具体进行报告的撰写工作。其中,宋李斌同学主要负责由手机引发的家庭隐私问题部分的撰写,其余部分则主要由郑雅婷同学来完成。报告完成后,及时发到了每一位组员手中,大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将报告进一步完善,以下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终结版。

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及对该问题的伦理思考调查时间:2009年5月9日

调查地点:五角场万达广场

调查对象:万达广场上的路人

调查起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然而,在我们充分享受着手机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其造成的严重的隐私危机。私人照片的外流、垃圾短信的侵扰、个人信息的外泄……给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了了解大众对这些手机造成的隐私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更加全面地了解手机造成的隐私问题的现状,并试图通过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分析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调查经过:2009年5月9日,我们全组同学于早上9点来到了五角场人流量较大的万达广场,随机向90名路人分发了调查问卷。每位同学负责分发15份问卷,我们一行6人在10点前成功地分发并回收了84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3.3%。调查对象涉及各年龄层,攘括了教师、学生、家庭主妇等多职业人群,所获得的信息较全面、客观。随后,我们又随机采访了10名路人,进行了较深入的访谈交流。回到学校全组成员共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统计和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按照手机引发的隐私危机发生的场合,我们将其分为家庭隐私危机和公众隐私危机,并分别进行分析。

一.由手机引发的家庭隐私危机

随着手机走入每个家庭,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潜在威胁。比如,父母出于“关心”子女而私自翻阅孩子的短信,甚至查看话费清单,夫妻之间不信任而互相偷看短信,更有手机定位卡等一系列高科技窃取手机隐私的工具面试。福兮?祸兮?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自己手机短信被爸妈偷看,夫妻之间互相(特别是妻子)查看对方短信的事例。而我们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发生过手机隐私被侵犯的人中,经常有的占到3.6%,曾经有的78.6%,而没有发生这种状况的只占约3.6%。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不和谐的现象产生呢?

调查中,42.9%的人认为是不信任感导致,35.7%的人将它归结为好奇心理,另有17.9%的人认为是由于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认识。父母查看子女短信也许并无恶意,只是想关心一下自己孩子的状况,也有的家长持有“孩子都是我的,他在我面前自然也就没有隐私”的看法。但是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观点和行为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先正处于叛逆期,这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了解孩子不

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好是能以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跟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

再者,对于后一种观点就更需改进。每个公民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自己的空间,不被他人——包括家长——侵犯。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应该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上的,应该维护孩子的隐私。

对于夫妻之间互看短信,被调查者们也多认为这是对于婚姻极大的伤害,是对对方合法权益的侵犯。夫妻之间应该给彼此留点空间,每个人都有隐私。信任是维持一段美好婚姻的基石。有的人认为手机导致婚外恋比例上升,但不能以“监督”对方短信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只会使矛盾激化。

在对于自己的手机隐私安全问题态度方面,问卷显示,39.3%的人并没有太在意,17.9%的人认为只要自己多加小心能很好的解决,只有21.4%的人非常担忧。对于手机保密软件,42.9% 的人表示知道,但觉得没有必要用。可见平时人们对于自己的手机隐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人把希望寄托于加强对手机运营商与代理商的监督管理(50%)。而事实上手机隐私的泄露与自己的不加注意是有一定关系的,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公共场合,都应该加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当然,在家庭中解决这样的隐私问题,手机保密软件这样的硬性措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会在家庭成员之间竖起一堵墙,加深彼此的隔膜。所以,对于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需要做的还是理解和尊重,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由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

(一)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的类型

按照其危害方式的不同,由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主要分为三类:

1.私人照片的外流。彩信业务的推出和与之相应的可拍照手机的走俏使利用手机偷拍

他人隐私照片并发送至其他手机或互联网上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情屡见不鲜。

2.垃圾短信的侵扰。“垃圾短信”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这些年,只要是手机用户,

就断然逃脱不了被其骚扰的命运。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欺诈性中奖短信、传销短信

等垃圾短信,更有甚者更是一天收到十几条甚至几十条这样的垃圾短信,不胜其烦。

垃圾短信严重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打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3.个人信息的外泄。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这与手机实名制的实行不无关系。

手机实名制即公民在购买手机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这就将手机号码与姓名、身份

证号码等信息组合在一起。而这样一来,手机的运营商和代理商、公共权力机关和

特别执法机关就很容易全面掌握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旦他们保密工作存在漏洞或是

为了利益出卖公众的个人信息,我们的隐私就会存在很大的危机。

(二)手机隐私的泄漏方式和途径

而我们的手机隐私是如何被侵入和泄漏的呢?

调查显示50%的人认为运营商和代理商应承担主要的责任。他们是第一手接触公民手机隐私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泄露手机隐私的人。手机隐私在他们手中可能被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随意泄露,更有甚者经将其卖给广告商以获取商业利益,这也就无怪乎我们常能“适时”地收到一些产品广告,当然如果这些广告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倒也无伤大雅,但关键是很多时候这些广告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虚假信息,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误的引导。

30%的人认为特别执法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对有关机关及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查询手机隐私缺乏监管,这就难保我们的隐私不受滥用的权力的侵犯。

另有10%的人认为手机修理人员不道德窃取顾客隐私也是造成手机隐私泄露的原因之一。自香港发生陈冠希等艺人“艳照门”事件后,不少想修电脑者成了惊弓之鸟。

其实,手机维修就像电脑维修一样,也会发生泄露隐私等情况,尤其是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及隐私照片。10%的人认为公民个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如果不加注意也是会造成手机隐私的泄漏的。

(三)手机引发的隐私危机的原因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驱使着这一系列的手机隐私泄露的呢?结合调查问卷,我们分析得出:

1.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正如施蒂格勒所言“当自利与伦理价值的口头忠诚发生冲突时,如果让我来预测关于行为的系统与广泛的试验结果,那么,在很多情况下,自利理论将会获胜。”道德和经济的紧密联系,使我们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定会产生道德伦理问题,正是因为在利益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伦理秩序,才导致上述众多问题的出现。

2.手机自身的特点导致伦理道德的失效。如果我们把网络虚拟的世界、手机和现实社会看成是一个平面上的三个相对独立的点,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手机是架在另外两者之间的桥,它介于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社会之间。网络的虚拟在于个人在网络中身份的不确定性,在于个体体验的可重复性,网络与现实社会存在着伦理标准的两重性,手机是一个从“虚”走向“实”的过程,它就既具有“虚”的特点,又具有“实”的特性。一方面,,每一位用户的手机号码作为其特定的身份在网络与现实社会中同时使用,使得手机用户在网络中不得不继续遵循现实社会中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手机号码在现实社会中的更换日趋简单以及手机号码与个人身份关系的日益松散,导致了人们在利用手机的交往中,对道德的冷漠,对信用的漠视以及个人实力主义价值取向的流行。

3.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伦理道德他律的失效。法律法规在于保证法律主体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落实,在于强化和规范人们的各种权益关系和价值行为,一旦这些关系和行为本身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既定的伦理规范就难以发挥其强化和规范的作用,甚至会最终失效。面对手机的使用中所产生隐私危机的伦理问题,现实社会中现存的各种法律法规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还不能适应,出现了不协调得现象,成为了法律法规的真空地带。

(四)关于解决手机隐私危机的几点建议

在具体地分析了这些造成手机隐私危机的方式、途径和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旨在解决手机隐私危机的建议了,具体如下:

1.使用者道德行为观的树立。使用者应该尊重自我与他人的平等价值与尊严,尊重自我与他人的自主权利。自尊、尊重他人以及被他人尊重要求涉及到别人的行为必须得到别人的知情同意,涉及到自身利益的行为,主体有自决权。在手机交往中,特别是在点对点短信交往中,应该对发出的每一条短信给他人造成的结果有一个主观估计。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应该不经他人同意就公布他人的表达、图像和隐私,不应该散布别人的谣言,不提供使接受者不愉快而没有足够的警告的信息。

2.企业商业道德价值观的强化。道德是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手机短信的盈利模式本应该是建立在“道德权利”上的,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即使用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仅要遵循无害的原则,还应该提倡有用的原则,即短信伦理主体的实践活动要利于整个短信伦理环境的发展,要关心他人的存在,关心他人的感受,以他人的有用为目的,尊重他人选择有用性的权利,不能给他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避免了垃圾短信的泛滥和无线传输资源的浪费。

3.管理者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的引导。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适用于解决短信带来的问题,但我们针对其制订出的法律法规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短信,既不应该以极端的控制去约束和束缚短信的自由生长,也不应该放任自流,忽视自律和他律。应该强调二者的统一。在构建短信伦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的法

律法规,来约束手机运营商和代理商、相关特别机关的行为,保护手机使用者的合法隐私。

4.客观技术的发展促进手机伦理的建设。从技术的角度看,手机上技术的改进能够有助于解决手机短信行为中的伦理问题。如,在手机中加人拒收短信功能,就如同电子邮件中有拒收垃圾电子邮件的功能另外,手机还可以提供对短信进行加密的功能,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和促进商业短信的发展,形成健康的道德观。

小结

手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科技的进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也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私问题。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隐私都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可是如果因此而因噎废食拒绝手机的使用来保证隐私的安全,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提高自生的防范意识,让手机在一个隐私安全能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为便利我们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问卷制作:贾颖

实地调查:全体组员

数据统计:徐立

报告撰写:郑雅婷、宋李彬PPT制作:在郑雅婷和宋李斌同学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周泠洁同学正在进行积极紧张的PPT的制作工作。在充分利用前期资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周泠洁同学精心制作了我们小组调研的PPT,不仅形象生动地呈现了我们的调研结果,还很好地展现了我们艰辛的调研过程。现我们也将该PPT收录到了这张光盘里,以真实地记录我们的调研过程,更好地反映我们的调研结果。

收获和感悟: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隐私问题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此问题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在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也为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然而,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地调研中,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深入的思考分析中,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在通力协作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此次调研引导着我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我想这才是这次实践活动真正的意义之所在吧。

附录:

1.问卷制作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理论

我们小组的问卷设计主体部分由贾颖完成,问卷所依据的资料的搜集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

四,设计问卷的目的:

3,较广泛的获得人们对这一调研问题的看法。

4,通过分析问卷发现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五,设计原则:

6,分模块进行,突出不同的部分,聚焦不同的问题。这样做一是便于被调查者更加清晰的回答问题,二是便于减少问卷统计的工作难度,利于总结分析。例如,此次这次涉及的问卷就主要分成了家庭、公共场所两块来设置问题。

7,简明扼要原则。问题的设置避免过于复杂,格式清晰简洁,体会被调查者的心理,减轻问卷统计的工作量。

8,针对性。问题的选项之间尽量具有互斥性,便于被调查者轻松的选出能代表其想法的选项,也便于我们得出鲜明的观点。

9,全面性。选项的设置尽量涵盖所有的可能性,保证被调查者能选出选项。

10,尊重原则。问题不涉及被调查者的特殊隐私,不伤害其民族、宗教感情,不伤害其自尊,使用尊称。

六,问卷资料来源:

5,网上搜集。借助互联网获得最直接、最广泛的资料。但是会注意网站的可靠性,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6,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翻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最权威的资料。

7,采访。采访身边的同学,询问他们最感兴趣的相关话题。获得较好的建议。

8,读报纸、看新闻获得最新资讯。

2.调查问卷

关于手机与个人隐私问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在进行一项关于手机与隐私的社会调查活动。希望您

能抽出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完成答卷。谢谢!

13.您是否有过手机短信、话费清单被父母(或配偶)私自查询的经历?

A. 经常有

B. 曾经有 C 没有 D 不知道

14.您认为什么原因最根本的导致了夫妻间、父母子女间私自查询短信、话费清单等现象的产

生?

A 不信任感

B 缺乏尊重他人隐私意识

C 好奇心理

D 不清楚

15.现在市面上出现了手机监听卡、手机定位卡等窃取手机隐私的工具,您对类似工具

是否有所了解?

A 第一次听说

B 知道,并且有认识的人使用(过)

C 仅仅听说过

D 从未听闻

16.您对手机的隐私安全问题怎样看待?

A 非常担忧

B 只要自己多加小心能很好的解决

C 没有太在意

D 担忧但无奈

17.您是否应用过手机保密软件,以确保您的手机隐私安全?

A 是的,有用过

B 知道,但觉得没有必要用

C 不知道有这种软件

D 手机性能不支持

18.从2007年开始,手机实行实名制(购买手机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对此您的看法是?

A 能有效遏制违法短信、诈骗短信等垃圾短信

B 规范经营

C 不利于用户身份资料的安全保证

D 没有太大的影响

19.您收到色情、诈骗等垃圾短信与电话的频率大概是多少?

A 几乎每天都有

B 每周都有

C 每个月有几次

D 每年有几次

20.您觉得对手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谁应承担主要责任呢?

A 运营商和代理商

B 特别执法机关

C 手机修理者

D 自己的责任

21.您觉得保护手机隐私最重要的措施是?

A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 加强对手机运营商与代理商的监督管理

C 规范特别执法机关(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执法行为

D 自己加强防范

22.对公共场所未经被拍人人允许的手机拍照现象您是怎么看待?

A 是一种隐私侵犯行为,需要在法律上限制

B 没有必要太在意

C 不构成隐私侵权但不道德

D 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23.公共交通上看到偷拍现象您会制止吗?

A 会当面制止,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必须进行指责

B 不会,这与自己不相干

C 不会,但感觉很气愤

D 会采取其他方式,如向工作人员举报

24.如果手机隐私被泄露,您觉得应怎样对待此类问题?

A 这是道德上的问题,应加以谴责

B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要诉诸于法律

C 抱怨一下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D 不关心,也不清楚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3.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

2009年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带着精心制作的调查问卷来到了预定的调查地人流量较大的五角场万达广场开始了我们的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全过程。

1.问卷发放:

问卷由贾颖同学撰写,并采纳了其他几位同学意见,修改后,由徐立同学打印,并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样本控制的方法结合进行的。即90份问卷,在五角场万达广场随机进行抽样调查,攘括了各年龄层、各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保持

了调查的随机性意图能最大程度的反应事实情况,保证实践结论得出的科学性。另

一方面,问卷调查,有意的加以区分男女同学,实施等分调查,以研究在性别方面

的因素是否对研究的课题有影响,以最大限度的概括出课题结论。考虑到在实施问

卷调查的时侯,受调查对象的心情,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但我们已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将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控制咋一定范围之内。

2.数据统计:

问卷回收后,由徐立同学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在此过程中,我们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全按照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因为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可能会有

随意性的填写,或是没有准确的按照要求选择,出现了多选或漏选的情况,使得数

据统计时,遭遇不少麻烦。在统计数据时候,尽可能的做到根据问卷填写上的蛛丝

马迹,最大限度的反映调查者愿的真实、最优选择,排除多的选项。同时也注意到

可能是问卷撰写选项的问题,导致没有答案可选,或是近似选项太多,全选的情况。

这种问题,在综合全部的问卷统计下情况做了相应的处理,以补漏查缺,最大程度

反映受众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保证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

在数据统计完毕后,用辅助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如此次采用了OFFICE2003的EXCEL一、软件进行汇总,和平均分布,制作图表,是使得结果

更加清晰可视化。最后再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制作最终的数据结果,以备调查报

告和实践总结撰写之用。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终于得到了一组样本量为90,较真实可靠的数据,接下来就进入到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撰写环节了。

4.调查结果

A B C D

1 3 66 3 12

2 36 15 30 3

3 21 6 51 6

4 18 1

5 33 18

5 15 3

6 30 3

6 30 24 12 18

7 6 6 27 45

8 45 27 9 9

9 21 42 9 12

10 33 15 30 3

11 12 21 36 12

12 36 36 9 3

备注: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到回复84份。

5.调查报告

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及对该问题的伦理思考调查时间:2009年5月9日

调查地点:五角场万达广场

调查对象:万达广场上的路人

调查起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然而,在我们充分享受着手机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其造成的严重的隐私危机。私人照片的外流、垃圾短信的侵扰、个人信息的外泄……给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了了解大众对这些手机造成的隐私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更加全面地了解手机造成的隐私问题的现状,并试图通过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分析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调查经过:2009年5月9日,我们全组同学于早上9点来到了五角场人流量较大的万达广场,随机向90名路人分发了调查问卷。每位同学负责分发15份问卷,我们一行6人在10点前成功地分发并回收了84份问卷,问卷回收率93.3%。调查对象涉及各年龄层,攘括了教师、学生、家庭主妇等多职业人群,所获得的信息较全面、客观。随后,我们又随机采访了10名路人,进行了较深入的访谈交流。回到学校全组成员共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统计和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按照手机引发的隐私危机发生的场合,我们将其分为家庭隐私危机和公众隐私危机,并分别进行分析。

三.由手机引发的家庭隐私危机

随着手机走入每个家庭,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潜在威胁。比如,父母出于“关心”子女而私自翻阅孩子的短信,甚至查看话费清单,夫妻之间不信任而互相偷看短信,更有手机定位卡等一系列高科技窃取手机隐私的工具面试。福兮?祸兮?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自己手机短信被爸妈偷看,夫妻之间互相(特别是妻子)查看对方短信的事例。而我们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发生过手机隐私被侵犯的人中,经常有的占到3.6%,曾经有的78.6%,而没有发生这种状况的只占约3.6%。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不和谐的现象产生呢?

调查中,42.9%的人认为是不信任感导致,35.7%的人将它归结为好奇心理,另有17.9%的人认为是由于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认识。父母查看子女短信也许并无恶意,只是想关心一下自己孩子的状况,也有的家长持有“孩子都是我的,他在我面前自然也就没有隐私”的看法。但是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观点和行为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先正处于叛逆期,这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了解孩子不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好是能以尊重,理解,包容的态度跟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

再者,对于后一种观点就更需改进。每个公民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自己的空间,不被他人——包括家长——侵犯。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应该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上的,应该维护孩子的隐私。

对于夫妻之间互看短信,被调查者们也多认为这是对于婚姻极大的伤害,是对对方合法权益的侵犯。夫妻之间应该给彼此留点空间,每个人都有隐私。信任是维持一段美好婚姻的基石。有的人认为手机导致婚外恋比例上升,但不能以“监督”对方短信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只会使矛盾激化。

在对于自己的手机隐私安全问题态度方面,问卷显示,39.3%的人并没有太在意,17.9%的人认为只要自己多加小心能很好的解决,只有21.4%的人非常担忧。对于手机保密软件,42.9% 的人表示知道,但觉得没有必要用。可见平时人们对于自己的手机隐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人把希望寄托于加强对手机运营商与代理商的监督管理(50%)。而事实上手机隐私的泄露与自己的不加注意是有一定关系的,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公共场合,都应该加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当然,在家庭中解决这样的隐私问题,手机保密软件这样的硬性措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会在家庭成员之间竖起一堵墙,加深彼此的隔膜。所以,对于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需要做的还是理解和尊重,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由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

(一)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的类型

按照其危害方式的不同,由手机引发的公众隐私危机主要分为三类:

6.私人照片的外流。彩信业务的推出和与之相应的可拍照手机的走俏使利用手机偷拍

他人隐私照片并发送至其他手机或互联网上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情屡见不鲜。

7.垃圾短信的侵扰。“垃圾短信”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这些年,只要是手机用户,

就断然逃脱不了被其骚扰的命运。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欺诈性中奖短信、传销短信

等垃圾短信,更有甚者更是一天收到十几条甚至几十条这样的垃圾短信,不胜其烦。

垃圾短信严重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打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8.个人信息的外泄。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这与手机实名制的实行不无关系。

手机实名制即公民在购买手机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这就将手机号码与姓名、身份

证号码等信息组合在一起。而这样一来,手机的运营商和代理商、公共权力机关和

特别执法机关就很容易全面掌握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旦他们保密工作存在漏洞或是

为了利益出卖公众的个人信息,我们的隐私就会存在很大的危机。

(二)手机隐私的泄漏方式和途径

而我们的手机隐私是如何被侵入和泄漏的呢?

调查显示50%的人认为运营商和代理商应承担主要的责任。他们是第一手接触公民手机隐私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泄露手机隐私的人。手机隐私在他们手中可能被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随意泄露,更有甚者经将其卖给广告商以获取商业利益,这也就无怪乎我们常能“适时”地收到一些产品广告,当然如果这些广告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倒也无伤大雅,但关键是很多时候这些广告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虚假信息,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误的引导。

30%的人认为特别执法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对有关机关及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查询手机隐私缺乏监管,这就难保我们的隐私不受滥用的权力的侵犯。

另有10%的人认为手机修理人员不道德窃取顾客隐私也是造成手机隐私泄露的原因之

一。自香港发生陈冠希等艺人“艳照门”事件后,不少想修电脑者成了惊弓之鸟。其实,手机维修就像电脑维修一样,也会发生泄露隐私等情况,尤其是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及隐私照片。10%的人认为公民个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如果不加注意也是会造成手机隐私的泄漏的。

(三)手机引发的隐私危机的原因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驱使着这一系列的手机隐私泄露的呢?结合调查问卷,我们分析得出:

1.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正如施蒂格勒所言“当自利与伦理价值的口头忠诚发生冲突时,如果让我来预测关于行为的系统与广泛的试验结果,那么,在很多情况下,自利理论将会获胜。”道德和经济的紧密联系,使我们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定会产生道德伦理问题,正是因为在利益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伦理秩序,才导致上述众多问题的出现。

2.手机自身的特点导致伦理道德的失效。如果我们把网络虚拟的世界、手机和现实社会看成是一个平面上的三个相对独立的点,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手机是架在另外两者之间的桥,它介于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社会之间。网络的虚拟在于个人在网络中身份的不确定性,在于个体体验的可重复性,网络与现实社会存在着伦理标准的两重性,手机是一个从“虚”走向“实”的过程,它就既具有“虚”的特点,又具有“实”的特性。一方面,,每一位用户的手机号码作为其特定的身份在网络与现实社会中同时使用,使得手机用户在网络中不得不继续遵循现实社会中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手机号码在现实社会中的更换日趋简单以及手机号码与个人身份关系的日益松散,导致了人们在利用手机的交往中,对道德的冷漠,对信用的漠视以及个人实力主义价值取向的流行。

3.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伦理道德他律的失效。法律法规在于保证法律主体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落实,在于强化和规范人们的各种权益关系和价值行为,一旦这些关系和行为本身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既定的伦理规范就难以发挥其强化和规范的作用,甚至会最终失效。面对手机的使用中所产生隐私危机的伦理问题,现实社会中现存的各种法律法规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还不能适应,出现了不协调得现象,成为了法律法规的真空地带。

(四)关于解决手机隐私危机的几点建议

在具体地分析了这些造成手机隐私危机的方式、途径和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旨在解决手机隐私危机的建议了,具体如下:

1.使用者道德行为观的树立。使用者应该尊重自我与他人的平等价值与尊严,尊重自我与他人的自主权利。自尊、尊重他人以及被他人尊重要求涉及到别人的行为必须得到别人的知情同意,涉及到自身利益的行为,主体有自决权。在手机交往中,特别是在点对点短信交往中,应该对发出的每一条短信给他人造成的结果有一个主观估计。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应该不经他人同意就公布他人的表达、图像和隐私,不应该散布别人的谣言,不提供使接受者不愉快而没有足够的警告的信息。

2.企业商业道德价值观的强化。道德是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手机短信的盈利模式本应该是建立在“道德权利”上的,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即使用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仅要遵循无害的原则,还应该提倡有用的原则,即短信伦理主体的实践活动要利于整个短信伦理环境的发展,要关心他人的存在,关心他人的感受,以他人的有用为目的,尊重他人选择有用性的权利,不能给他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避免了垃圾短信的泛滥和无线传输资源的浪费。

3.管理者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的引导。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适用于解决短信带来的问题,但我们针对其制订出的法律法规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短信,既不应该以极端的控制去约束和束缚短信的自由生长,也不应该放任自流,忽视自律

和他律。应该强调二者的统一。在构建短信伦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手机运营商和代理商、相关特别机关的行为,保护手机使用者的合法隐私。

4.客观技术的发展促进手机伦理的建设。从技术的角度看,手机上技术的改进能够有助于解决手机短信行为中的伦理问题。如,在手机中加人拒收短信功能,就如同电子邮件中有拒收垃圾电子邮件的功能另外,手机还可以提供对短信进行加密的功能,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和促进商业短信的发展,形成健康的道德观。

小结

手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科技的进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也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私问题。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隐私都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可是如果因此而因噎废食拒绝手机的使用来保证隐私的安全,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提高自生的防范意识,让手机在一个隐私安全能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为便利我们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问卷制作:贾颖

实地调查:全体组员

数据统计:徐立

报告撰写:郑雅婷、宋李彬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1、现象描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众的担忧。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孕妇也经常接到孕婴产品销售商的问候电话;买了新房钥匙还没到手,装修公司就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装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有一份调查显示,86.5%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尽管3年前,刑法修正案(七)就特别增加了打击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条款,为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周密细致的法律规定足以执法,盗用个人信息泛滥的现象就难以遏止。那些泄露个人信息严重的部门,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呢?看来中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 1.1行业监管不力,部分工作人员谋私利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人们频繁地与外界交往,造成某些个人信息时刻处于被泄露的状态。汽车销售商、房产中介、医院等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往往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这些行业虽均有系统内部出台的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见和规定,但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且内部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部分工作人员谋取私利,造成这些行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生活在分工细致、彼此关联性极强的现代社会,不知道要留多少次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设想如果当人们将信息留给商家或公共服务部门时,某些工作人员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了顾客的信息,带来的也许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么后果将是无法预计的。 1.2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只有非法泄露和贩卖信息的,才有判刑入罪之虞,最近几年已经有类似案例。但对于疏于管理而导致员工泄露信息的,还没有有效的法律制约。比如对责任人的处罚,以及对受害人的赔偿等等,这也成为这种信息泄露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

使用手机蓝牙有安全隐患—小心隐私泄露

使用手机蓝牙有安全隐患—小心隐私泄露 使用手机蓝牙有安全隐患—小心隐私泄露 本文涉及技术真实存在,但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机场中的无线连接 2011年11月。 又下大雪了。看着高大的落地窗外机场跑道上残留的积雪,迅暗自咒骂着,转过头,看着登机屏上闪过的一行行的“航班延误”提示,迢不由地叹了口气:本以为凌晨下的雪不会影响中午航班的,这下看来又要无聊一段时间了。 由于积雪导致航班延误,造成多个航班的旅客滞留机场,人也就显得多了起来。迅熟门熟路地走进候机大厅内的一个咖啡馆,要了杯摩卡坐了下来。总要找点事情做,不是吗 回想起前几年在某个黑客期刊上看到的一篇“蓝牙 攻防”文章,迅笑了笑,打开笔记本,看着深灰色的Ubuntu 9.10标识一闪而过,便笑了笑掏出一个带着Jabra标识的蓝牙适配器,插入USB接口(如图0-25所示)。还好升级了BlueZ,迅自语道,打开几个Shell,便开始搜索周围开启蓝

牙功能的移动设备。隔了数秒,结果便显示出来了(如图0-26所示)。三星、Nokia、索爱、山寨机,各种熟悉的品牌及设备型号一个个闪过。看来在机场的收获总是要多一点,虽然有很多人修改了手机的默认名称,但也不过如此,迅笑了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迅先修改了自己蓝牙适配器的MAC地址,又搜索了几遍蓝牙设备,然后从里面挑出几个固定的设备,便开始对其中一个移动设备进行蓝牙服务探查。sdptool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看到出现的Headset Audio、Handsfree Audio等典型的服务名称,迅再次明确了这台设备的身份是一台智能手机。从蓝牙设备MAC上看,根据经验,应该是款Nokia的产品,如图0-27所示。 2.手机中的隐私 既然是几年前的型号,就能找到解决方法,迅一边想着一边发起了攻击。经过几分钟的等待,终于截获了蓝牙PrN 码。于是在使用了几个小丧巧后,迅成功地劫持了合法的蓝牙验证,与对方建立了连接。趁着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迅飞快地开始了文件遍历。大概浏览了一下文件目录结构,迅选择了“存储卡”这一通常代表丰富信息的目录进行详细 列举(如图0-28所示)。 迅翻了翻存储卡中名为music的目录,看见很多MP3

注意!别让手机软件泄露了你的隐私!

注意!别让手机软件泄露了你的隐私! 发布日期:2016-01-19 17:32:37 作者: 一、手机权限被越界获取有三大危害: 危害1——经济损失 恶意软件获取相应权限后,可以随意访问联系人、短信、记事本等应用,可以查看到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从而对用户造成经济损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户手机话费被暗扣和银行账号支付账号被盗。 危害2——隐私被窃 一些重要资料、照片,用户往往会存在手机里,一旦恶意软件获取相应权限,这些隐私资料、照片就会被肆意查看、窃取,或会对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危害3——手机卡顿严重 恶意软件后台开启进程,侵犯用户财产、窃取用户隐私的同时,也会让手机运行缓慢,造成手机卡顿严重等现象。

二、据统计:软件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情况依然严重! 1、2015年,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Android手机软件(非游戏)比例为11.9%,2014年为27.5%。虽然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Android手机软件(非游戏)比例减少,但情况依然严重!

2、2015年,“读取位置信息” 和“访问联系人”成为被Android手机软件(非游戏)越界获取最多的两个隐私权限。虽然Android手机软件(非游戏)整体发展趋向成熟,越界比例显著减少,但越界获取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记录、位置等核心隐私权限情况仍较严重; 3、2015年,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Android手机游戏比例为13.6%,2014年为29.0%;

4、值得注意的是,Android手机游戏越界获取“发送短信”权限的比例最高。若手机游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短信,很容易造成用户的经济损失; 三、保护隐私“三要三不要”: 三要: 1. 要从大型、可信的渠道下载手机软件。 2. 要在安装、使用软件时,注意观察软件权限。 3. 要警惕隐私权限越界行为,善用手机安全软件。 三不要: 1. 不要接入安全性未知或陌生的wifi网络。 2. 不要轻易添加陌生微信或QQ好友。 3. 不要轻易打开网址链接和拍照二维码。

智能手机普及与隐私保护

智能手机普及与隐私保护 “绝大多数用户是技术‘小白’,并不清楚隐私政策中被要求交出的权利和信息,是否真是手机或APP运行不可少的,也不清楚交出后究竟会带来什么。用户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而已。更何况,大部分产品的隐私政策都大而化之,弹性十足,不说明获取信息的必要性,也不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为有意或无意的曲解或误解留下了空间。” 据报道,近期A公司对隐私政策进行了改动。更新的文本称,“为了识别和防止购物时的欺诈行为,我们将采用您在使用自己设备时的信息,包括接打电话和收发电邮的数量,以编制信用评级。”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警觉,以及对电子产品隐私政策的重视。 隐私政策,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关于处理和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基本权利义务的文件。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先进,存储着大量个人信息。而由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指纹功能、面容识别、虹膜识别以及运动健康数据的获取,使手机承载的个人信息更加丰富,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更加可怕。一旦想到每天使用的手机,有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定时炸弹”,怎不令人胆战心惊? 目前一些比较正规的应用商店,会要求APP提供清晰、完整的隐私政策,说明信息的收集方式、用途以及保护措施等。但很多应用商店并没有严格要求。许多APP的隐私政策不完备甚至没有。2017年,有关机构对1000家常用网站、APP 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透明度进行了调查和排名,竟没有一个达到隐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标准,透明度“较低”和“低”的平台则多达806个,超过总数的80%,透明度为“低”的也超过五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产品看似隐私政策清楚完备,实为“霸王条款”,你如不选“同意”,就无法使用该产品。比如,前段时间,“知乎”的新隐私政策不但要求收集用户许多信息,还要收集、使用、储存、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相关信息,激起网友不满,引发了广泛争议。 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认识到,问题根本上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社会智能化有关。这是前人从未经历的社会变迁,也意味着它带来的一切体验和问题都是新的。社会发展是不可逆的,技术进步也是不可逆的,人们对技术依赖程度的加深也是不可逆的。今天我们已无法想象回到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岁月。因此必须积极冷静地正视现实。隐私政策完善必须依赖信息安全技术进步以及时发现和填补“漏洞”。 同时,也要靠制度设计。隐私政策该如何制定,如何告知?其更改应遵循什么规则和程序?一旦泄露,如何追责?这些看似细碎,实则关系信息安全。需要指出的是,隐私政策完善看似用户和企业的博弈,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绝大多数用户是技术“小白”,并不清楚隐私政策中被要求交出的权利和信息,是否真是手机或APP运行不可少的,也不清楚交出后究竟会带来什么。用户只能

央视调查: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泄露你全部个人信息!

央视调查: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泄露你全部个人信息! 这是一个警察关注的公众号如果你也关注警察,或者你就是警察请关注这个公众号警眼看天下近期,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在网络上查到他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而且范围覆盖全国。果真如此吗?记者登录了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里面的群员多达1946名,非常活跃。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种类之多让人惊讶。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报上手机号获取大量个人信息?信息贩子声称,只要提供对方的手机号就能获取对方所有隐私信息,这到底是真是假呢?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经过同事小王 授权,2月4日中午,记者把小王的手机号提供给了一个卖家,要求查询小王身份信息,对方要价220元。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下午2点56分,对方发来了一张截图,上面有小王的照片、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住址、民族、所属派出所等,随后,记者又从对方手中买到了小王名下的车辆信息和“淘宝”送货地址,小王确认全部属实。报上手机号打车记录精确到秒?QQ群里出售的个人出行轨迹中,每一张滴滴打车记录要价是55元。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记者向一名信息贩子提供了小王的手机号码,两个小时后,对方发

来了一张滴滴打车清单,从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1月份,小王每次打车的详细记录,从哪里上车,哪里下车,上下车的时间精确到秒。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信息贩子发来的小王打车信息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记者小王:这个是去年圣诞节,12月24号晚上9点多,我从单位打车去朝阳区我朋友住的地方玩,时间地点完全一样,其他的也都对。”报上手机号通话记录高价叫卖?手机通话记录,是网上信息黑市里的热卖品,价格也是最高的,一般在 1500-2000元之间。记者向信息贩子支付了1500元,要求查询小王的手机通话记录。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信息贩子发来的小王通话记录第二天,对方发来了一张截图,上面是小王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份共6个月的通话记录,在总计一千多个通话记录中,详细记录着每次通话的来电与去电号码,通话时间、通话时长、以及每次通话的话费。报上手机号实时追踪详细位置?在QQ群的聊天记录里,很多信息贩子都表示可以对移动、联通和电信的手机用户进行定位,并且声称误差在50米以内,那么,这些信息贩子真的能定位实时位置吗?记者决定试一试真伪。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2月10日晚7点左右,记者和同事小王来到了北京西客站北广场,晚上7点24分,记者要求对方定位小王的实时位置,对方回复了一个字“好”。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大约9分钟后,对方发来了两个字“马上”。晚上7点41

360手机卫士隐私空间设置方法

360 手机卫士隐私空间设置方法 篇一:360 手机卫士之“主动防御”功能使用说明 什么是“主动防御”? 360 手机卫士“主动防御”深入手机操作系统, 全天候监测敏感权限被调用的情况, 及时提 示您做出处理,周全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免遭非法读取泄露。全球首家实现对通知栏广告的实时 拦截,杜绝强制性广告的侵扰。 如何使用“主动防御”? “主动防御”功能需要获得 root 权限,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将手机 root,因此“主动防 御”的程序包没有直接嵌套在手机卫士主程序包中,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是否下载安 装“主动防御”(前提是您的手机已经获得 root 权限)。 1. 下载安装“主动防御”(需在联网情况下进行)。 2. “主动防御”包括三个功能模块:(1)权限保护(2)软件权限(3)查看权限记录。 3. “权限保护”——“广告拦截”: 实时监控推送通知栏消息的软件,发现广告会立即提醒, “一键扫描”可以扫描出有通知 栏广告的软件。 4. “权限保护”——“短信记录”: 监控具有“读取短信记录”权限的软件,并可对每个软件进行控制。选择 “允许”时,则允 许该软件随时读取短信记录;选择“禁止”时,则该软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读取短信记录;选 择“提醒”,则该软件在读取短信记录时,会弹窗进行请示,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选择“允许” 或“禁止”。 5. 例如将“360 手机助手”设置为“提醒”,则“360 手机助手”在读取短信记录时,就会进行 请示,请示的时候,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允许”或“禁止”。 6. “权限保护”——“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GPS 位置信息”与“短信记录”的使用方法一 致,很方便, 大家可以自己挖掘一下。 7. “软件权限”虽然与“权限保护”一样,都是对敏感权限的监控,但是两者的角度不同,“权 限保护”是监控拥 有某个具体权限的软件有哪些,而“软件权限”是监控某个软件都有哪些敏感权限。 8. “软件权限”中的软件,有两种状态:已信任、未信任。如果选择“已信任”,那么该软件 拥有的敏感权限都是 默认被允许的,不能更改为“禁止”、“提示”(因此建议只把自己很放心的软件设置为“已 信任”)。 9. 如果选择“未信任”,那么该软件拥有的敏感权限都可以人为控制。 1 / 6

5款安卓手机隐私保护软件推荐

5款安卓手机隐私保护软件推荐 隐私安全很重要5款安卓手机隐私保护软件推荐 by Android智能手机under Android手机软件点击下载:QQ 手机管家安卓手机版 小企鹅的产品一向是功能覆盖面广,所以QQ手机管家支持“隐私保护”功能也就不想的稀奇了。QQ手机管家的饮食保护功能分为私密空间、隐私控制和防窃听三个部分。与添加到私密空间中的联系人发送的短信,必须在输入密码后才能看到,而且这些信息以及通话记录是不会显示在系统的通信记录中的。 QQ手机管家隐私保护 隐私设置 许多程序都会调用手机的以及敏感权限,比如位置、通话记录、联网等,而隐私监控的作用就是为了监测并控制每款软件的权限使用。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应该控制哪些软件的权限使用,不免会一头雾水。

私密设置以及隐私监控 - 程序锁 点击下载:程序锁(App Lock) v1.5 如果你不希望短信、照片被乱翻的话,可以为它上个锁。在输入密码进入程序锁之后,点击选择屏幕下方的软件图标,即可将它添加为加密的应用。在每次进入应用之前,都需要输入密码。程序锁的密码有两种类型,数字锁和图案锁,用户可以在设置中设定并修改。 程序锁 程序锁设置 - 金刚锁 点击下载:金刚锁King Kong Lock v2.8.0 金刚锁这款软件的交互操作很不错,界面显示目前软件已经安装的插件,用户可以自定义下载需要的功能插件。可添加的功能包括隐藏图片、程序管理、流量拦截等。软件的定制

性很高,需要使用什么功能,完全由用户做主。另外,软件可设置解锁时间,在初次解锁一个应用之后,在设定的时间内该应用可自由访问,无需再次输入解锁密码。 进入程序 添加程序保护 更多插件以及设置 - 智能锁 点击下载:智能锁(Smart Lock Lite)v2.3.5 汉化版 智能锁免费版支持设定密码、图案或PIN码为密码锁。该软件针对Android底层系统设计,可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进行保护。这款软件还可在转太烂显示提示,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一些人物管理软件在清理内存时将智能锁的进程关闭,使其上期有效。

(完整版)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若干问题的研究

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若干问题的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Android设备进行互联网活动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Android已经成为当今市场占有率最高、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用户可以方便地从Android应用市场中下载自己喜爱的App(Application,应用),以满足自己的工作、娱乐、学习等多方面的需求。然而,Android手机和应用在给用户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威胁着用户的个人信息 安全,其中隐私泄露便是当前Android手机用户面临的最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当前Android隐私泄露问题泛滥,不管是恶意应用还是非恶意应用,都存在隐私泄露问题,恶意应用常常以侵犯用户的隐私作为 目的,为恶意应用制造者或传播者提供非法利益。非恶意应用为了实现一些特定功能或服务,也存在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而广泛存在于Android系统和Android应用中的安全漏洞更是加深了隐私泄露问题给用户造成的安全威胁。对Android隐私泄露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移动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以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的基于静态污点分析的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解决了现有的静态污点分析方法在处理动态加载和反射机制问题上的难题。对Android源码进行了修改,使Android系统能够对Android应用实际运行中加载的dex文件和反射调用信息进行实时存储,并利用这些信息引导Android应用的静态污点分析过程。以当前领先的静态污点分析工具FlowDroid为基础,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 据统计,截至2015 年 4 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 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 1 亿部。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 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 程序本身不完善。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卓)系统。有关研究显示,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

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这些都是造成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目前,国内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比如一款游戏,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无论这些旧手机被转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转卖到二手市场,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目前,不法分子和敌对情报机构已经把触角伸向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利用数

如何保护手机号码泄露隐私

我们的手机号是如何泄露的? 最近经常接到一些固话,电话那头问我需不要需要装修、家具之类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纳闷他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后来慢慢就明白了:不久前买房子的时候我在文件上写的就是我的号码,这样一来,搞装修和卖家具的搞到我的号码也就不足为奇了。“你妹的售楼中心”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泄露手机号的方式,当然,远不止这一种。 办会员卡:不管是饭店还是超市,都有各种vip、svip,办会员卡的时候总得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吧。 网络:各种各样的验证码,想一想你用的手机号注册了多少个网站账号? 保险:这个,还需要小编做更多解释吗? 街头问卷:有时候走在街上就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拦着讲解他们的调查或产品,更无奈的是他们非要在那跟我们软磨硬泡要我们留下手机号,想要快点溜走,只能将自己的手机号给他们了。 论坛、贴吧:在论坛和贴吧逛的时候,小编建议大家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在论坛或者贴吧的某一楼,因为这些信息是完全公开的。 选号之家 手机号泄露的危害 前面提到手机号码的泄露可能会带来无休止的骚扰电话,但相比后边这个案例,骚扰电话简直不值一提。 2013年11月,王先生因为生意资金周转需求,想申请一张大额信用卡,恰好他收到一条推销短信,说可以帮忙办理大额信用卡。联系后,对方表示可以帮王先生办卡,但需要王先生先办张借记卡,而且为了方便联系,要求王先生的借记卡必须预留对方的手机号,王先生一一照办了。借记卡开通后,对方又以申办大额信用卡银行审核需要资信为由,让王先生往这张借记卡存进了4万元,并要走了借记卡卡号和王先生的身份证号。王先生觉得借记卡在自己手里,卡密码也没告诉别人,应该没问题,谁知过了两三天,卡里的钱突然都不见了,他连忙到银行查询。银行分析认为,骗子可能是开通了王先生借记卡的支付宝网上快捷支付,随后将钱转走。不过王先生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银行联系支付宝后确认这笔钱确实是被骗子盗走,最终还是按照规定全额赔付了王先生的损失。

如何清除iPhone手机上的隐私信息

如何清除iPhone手机上的隐私信息 现今苹果手机更新速度很快,有些朋友会在更换新手机后将旧手机卖给二手商人,但在卖出之前别忘了先把手机上的一些隐私信息清除掉,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一、登出你的Apple ID 在App Store里面,可能你的Apple ID还是自动登录的情况,为了隐私和安全起见,可以先把Apple ID登出。具体流程为:进入App Store,拉到最下面,点击一下你的Apple ID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注销即可。 二、微信聊天记录备份 微信里有很多想要保留的聊天记录,该怎么办呢?点击微信的设置——通用——聊天记录迁移,把现有的聊天记录上传到服务器中保存7天。当拿到新机后,就可以下载此前保存的聊天记录了。 三、iCloud资料备份 一般用户在iCloud 账号中设定备份项目,只有5GB 容量。如果将所有数据都放进iCloud 中,空间不一定足够。所以你必须选取哪一项软件需要备份。具体操作为:设置——iCloud——储存与备份——管理储存空间——此iPhone。 四、iTunes Wi-Fi备份 如果你担心iCloud备份的安全问题,你可以使用iTunes Wi-Fi备份,将一切数据都在充电时完成同步备份。具体操作为:设置——通用——iTunes Wi-Fi 同步。

五、注意查看Apple Care 如果准备转卖的时候,你的iPhone还在Apple Care的计划之内,或在保修期之内,售出的价格会更高。查询方法很简单,找出序列号,进入Apple官网即可查询手机的保修期限。序列号的查找路径:设置——通用——关于本机。 六、解除Activation Lock,防错误封锁 在售卖iPhone 时,需要解除Activation Lock(激活锁),苹果Find my iPhone设置。因为如果你在iPhone上并没有解除Activation Lock,在下一手用户手上使用时,就会无法还原手机了。路径如下:设置——iCloud——查找我的iPhone——关上查找我的iPhone 七、最后还原所有设置 为了防止手机的数据外泄,只要在iPhone的设置——通用——还原——还原所有设置,这样手机就会恢复出厂设定。

个人信息安全,由泄漏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个人信息安全,由泄漏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我们都有被广告电话骚扰的经历,有时对方不但知道我们的姓名,住址,职业,还知道我们最近的购买意向,手机中还会不断的接收一些广告短信,我们不胜其扰,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情况下不能不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常会被商家转手卖掉或者保存不当遭泄漏。有些个人信息泄漏会为生活增添麻烦,有的则是一颗定时炸弹,比如医疗档案,就业经历,财政状况,这些信息一旦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也许就是噩梦的开始。 个人信息泄漏导致的诈骗案件屡次发生,近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刑法新增条款:“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如果泄漏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将被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呈交至国务院。该草案规定了拥有个人信息的企业与团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除犯罪、税收记录及媒体调查外,禁止任何团体在未经个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个人信息泄漏给第三方。 国外对个人信息保护也均以立法形式来进行保护。1974年美国颁布《隐私权法》,德国1976年颁布《联邦资料保护法》,1984年英国制订《数据保护法》,1995年欧盟制订了《关于个人信息运行和自由流动的保护指令》,1998年美国与欧盟签订了“安全港”协定(safe harbor)。 山丽网安:随着信息行业的突飞猛进,信息安全成为保障整个信息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古语曰: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个人信息之所以受到国际国内如此高度的重视,因为它不但是对基本人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调整经济发展。保护个人信息对保障信息社会基本人权的实现、促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健康发展、促进国际交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构建个人、企业与政府三方良性互动关系等都具备深远的意义。 山丽网安从2003年公司创建开始,就立足于数据安全领域,专业从事数据防泄漏产品线的开发。山丽网安在国内首创全盘透明加密技术,对应国内用户的需求,以文档内核加密为中心,结合了文档权限管理、日志审计、身份认证、密文明送、外设管理、系统灾难恢复等模块,从文档的创建、修改、使用、存储全生命周期确保安全。 全盘透明加密技术 针对内部信息泄密,对数据进行强制加密,在不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计算机文件格式和应用程序的情况下,采取“全盘透明加密技术”,对不论存放在计算机任何地方的文件进行实时、强制、透明的加密,并且对原有的操作习惯不产生任何影响,使用者几乎感觉不到加密软件的存在,而如果没有合法的使用身份、访问权限、正确的安全通道,所有加密文件都是以密文状态保存。所有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数据,都以乱码文件形式表现。 一文一密钥 山丽网安的透明加密之所以能防破解,安全性能高,因为山丽网安是国内唯一把对称加密

手机定位与隐私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6649958.html, 手机定位与隐私权 作者:中原胜利 来源:《蓝盾》2008年第04期 手机定位,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通信基站数目越多。测量精度越高,通俗地讲就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手段查询某人的手机号以获取某人所在地的位置信息。 为了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员工。河南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特意给员工配备了GPS定位手机。只要在系统内输入员工手机号就可查到员工所在地及当前行踪。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此举不仅遭到了一名员工的强烈反对。而且引发了一场官司。2007年12月18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一 河南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山盟乳业)是光明乳业和郑州山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现代化乳品企业。同时生产和销售光明、山盟两个品牌的产品。为河南省知名乳制品生产销售商。 家住郑州市的李富世原任光明山盟乳业的销售经理。作为一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从小就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者形象最伟大的思想观念。所以。参加工作以后,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心安理得地享受劳动成果。知足而惬意地生活着。 2007年1月2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下午,当李富世带着6岁的孩子与朋友聚会时。手机里发出的老母鸡下蛋般的“咯咯”声。使他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情绪无比地愤怒。李富世知道。公司对他进行手机定位跟踪了。 原来。2006年10月。李富世所在的光明山盟乳业提出,要给销售人员配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以便管理。当年12月,公司将团购的GPS手机分发给24名员工。 该公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员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获得及时救助。并可以帮助公司掌握销售人员的工作位置。遏制部分销售人员逃岗、离岗、领取工资但不为公司工作的现象。为达到物尽其用。公司同时要求,定位员工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但公司同时口头承诺,不在非工作时间进行手机定位操作。

防止数据和隐私泄露的十个最佳做法

防止数据和隐私泄露的十个最佳做法 像“匿名”和lulzsec(六人组)这样卖弄的黑客团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进行数据的泄露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了。在现实中不存在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也不存在渗透不了的安全网络,但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能让IT管理员更好的防止网络漏洞和保护隐私数据。 专家帮助汇总了10个不同的数据和隐私的泄露行为,以及避免它们的建议和最佳做法。 1.数据泄露造成网络选择的减少。像思科和Sun基本成为世界各地的大型IT部门使用的企业级网络技术的代名词。但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预算去架设这样的设备。如果一个中小企业有一个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可能是围绕为消费者使用而设计的网络硬件。有些人可能放弃使用路由器时,直接接入互联网。企业主可以通过使用质量好的路由器提高网络的安全和阻止大多数威胁,像美国网件或水牛品牌路由器,一定要更改默认的路由器密码。 2.数据泄露也来自于不正确的文件粉碎操作。许多企业扔到垃圾箱的未粉碎文件,都会成为商业信息泄露的途径。大多数家用粉碎机将足以在紧要关头为小型企业使用,但如果每天都要打印和粉碎私人信息,商业粉碎机才是明智的选择。以确保敏感信息或个人身份数据文件能够在丢弃前进行彻底粉碎。 3.纳税时盗窃税务档案。在有类似的说明时,企业需要特别注意有关税收的传入和传出信息。企业必须确保纳税申报表被邮局丢弃之前,及时从邮箱中收回。另外身份信息偷盗者也经常从发件箱或收件箱中窃取纳税申报。

4.从公共数据库中进行身份信息盗窃。个人,特别是企业所有者,经常会发布大量有关他们自己的信息到公共数据库中。这是一种摆脱不了的事实,因为小企业主希望能最大限度的曝光自己,同时仍然需要保护个人隐私。企业通过地区内的办公人员进行注册登记,电话号码被印刷在电话薄中,通过Facebook的查看详细资料功能,许多人都能看到他们的地址和出生日期。许多身份信息盗窃者能够使用公开的信息检索获得一个人的完整身份信息。中小企业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以及在何处为业务获得曝光,并考虑公开共享敏感信息的后果。 5.使用个人的名义替代数据库管理员申请导致身份信息盗窃。在同一行,独资经营者不会另花时间去申请项目,作为已被公开发布的应用,用其个人的名义比企业名义更会增加身份信息窃取的风险。 6.基于防护或监控缺口的银行诈骗。企业主都知道,为确保在每月的检查中不被当成盗用公款的人,保持他们账户的账务持平很重要,但是很多企业很少,甚至根本不检查在企业名下都开设了何种信贷账户。像https://www.360docs.net/doc/c36649958.html,的监控服务可以提醒企业所有者何时有欺诈性的信贷帐户被开设了。 7.可怜的电子邮件传送标准。许多企业使用电子邮件沟通敏感或机密资料,好像它是一个安全的方式。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电子邮件在传输过程中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被收件人以外的人截获邮件信息。它更适合用来发送明信片,而不是机密信息。 8.未能设置一个安全的密码。请使用安全的密码。事实上,许多安全专家建议使用密码短语,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密码。密码短语是由几个长单词,至少有三个,它的安全性远超普

居民个人信息泄露对生活影响的调查

个人信息泄露对生活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参与本次调查问卷,本问卷旨在调查个人信息泄露对生活影响。个人信息,是指现实生活中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一切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体重、身高、档案、医疗记录、收入及消费和购物习惯、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等。填写该问卷大约会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在你认可项目前划√,或将您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我们承诺问卷中涉及您个人信息的部分不会对外公开,请您放心填写。 性别A男B女·专业__________ 1您认为哪些个人信息最为重要(可多选) A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等)B住址和联系方式C家庭状况D医疗信息E经济状况F数据资料G其他_______ 2您是否听说过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 A没有B好像听过,不清楚C听过,一般了解D听过,很注意个人信息安全3您是否知道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 A 知道B不知道 4您最有可能通过何种途径留下个人信息(可多选) A网络注册(购物、求职、论坛、社交网站等)B银行、手机等业务办理C证件丢失D 交友E其他_______ 5在网络上要填写个人信息时,你会 A全部真实填写B选择性填写C不填D填写虚假信息 6当接收到陌生的中奖或求助信息需要您留下个人信息时,您是否会同意 A会B不会 7您或您身边的人有没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遇到过麻烦(选B跳过第8题) A有B没有 8您或您身边的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遇到过哪些麻烦 A 接到广告或骚扰信息B收到诈骗信息C隐私泄露,名誉受损D遭受财产损失E 其他_________ 9您的电脑和计算机文件设有密码么 A有 B没有 10您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件是否装在一起 A一直都是 B从不放在一起 C偶尔,没有认真想过 11您是否使用过生日或者电话号码作为密码 A是,一直在用 B否,从没用过C用过,但现在不用了 12您会定期更改自己的密码(网络账户、银行账户、计算机密码等)吗? A会B不会 13你会将重要的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吗 A会 B不会 14您认为下列哪些存储设备上的信息删除后最不可能恢复(可多选) A电脑硬盘 B优盘 C手机 D存储卡 E其他_________ 15如果学校开设信息安全的课程或讲座时您是否会参加 A会 B不会 16您是否关注因个人信息泄露出现的社会焦点问题,如人肉搜索、艳照门等 A是B否

智能手机APP用户隐私的分析

Technology Analysis 技术分析 DCW 67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9 (接上页)参考文献 [1] 刘世栋,叶桦,程存学,等.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营区规划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7(01):120-123. [2] 汤勇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7). [3] 李海威.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网关的建设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8,28(01):188-190. 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加必然会催生更多的智能手机APP ,满足手机用户不同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手机APP 在使用前或者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获取卫星定位、访问通讯录等权限,甚至一些手机APP 未开启权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所以绝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授予APP 权限。受软件本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部分APP 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屡见不鲜,为网络诈骗、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如何加强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泄露的原因 第一,智能手机APP 功能不完善。在大数据时代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智能手机APP 的开发者与参与者。一些开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手机APP 类植入恶意代码或者病毒,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后台会恶意获取用户的位置、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在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中,有大量的手机APP 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地理位置、证件号码等,并通过销售这些隐私数据获得利润。一些智能手机用户隐私数据被泄露后,时常遭到陌生电话与短信的骚扰,甚至一些不法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对用户实施诈骗。 第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关于智能手机APP 隐私保护、信息管控方面的法律仍处于空白阶段,对于APP 开发、管控的法规过于空泛,难以执行[1];对于侵害用户个人隐私行为的认定不够清晰,惩处力度不大。 第三,智能手机APP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一些手机用户为了方便在使用APP 时一般不会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内容,直接授予软件权限,使一些APP 能够肆无忌惮地搜集用户信息。另有一些用户在外为了满足上网的需要,不加辨别接入公共Wi-Fi ,最终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2 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的保护对策 2.1 加强应用程序的审核,升级软件质量 当前,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下载APP 基本上是通过各大应用商城进行的,因此,应用商城运营方应该加强对手机应用的安全性审核,要适当提高应用程序的审核标准,优化审核流程。首先,要引入新技术、新工具对智能手机APP 进行更为全面、严格的审查,减少因传统人工审查带可能出现的遗漏问题。其次,建立健全应用商城的安全规范。应用商城在重视智能手机APP 功能、兼容性、病毒等方面检查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手机应用程序管理分类标准的管理,减少软件擅自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 在互联网时代,APP 开发者应该认识到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用户的口碑,而良好口碑则归于产品质量。当前,不少手机APP 已经朝着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开发者应该树立以质量、内容、服务取胜的理念,在开发与设计手机APP 时必须坚持用户利益为先,尊重软件用户的合法权利,重视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不断优化软件,提高软件质量。2.2 加强隐私法律建设 一方面,要完善我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立法体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让行业参与到立法工作中,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行业组织以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建立强制性的法规,并逐步将其上升至法律层面,进一步约束软件开发者以及软件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管与治理体系建设。政府、行业以及个人要加强法律制度约束、行业自律、个人自律,要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治理体系[2],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智能手机APP 进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3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一方面,工信部等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报道一些智能手机APP 窃取用户隐私、非法销售用户隐私数据的案例,定期、及时发布恶意智能手机APP 的抽查结果,让用户能够意识到使用程序过程中防范隐私的重要性,了解恶意手机程序,避免因下载该软件造成的隐私泄露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媒体与电视等传统媒体普及网络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知识,使用户善于利用正规手机安全软件检测程序病毒、权限信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可以让用户加强对公共无线网络的识别,减少随意连接公共无线网络的现象,不轻易向外发送个人信息。 3 结束语 随着移动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用户个人隐私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当前我们更应该重视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问题,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而不是将智能手机APP 变为不法分子牟利的的工具。参考文献 [1] 代冬凤,梁钰敏,宋立志.万能WiFi 类App 风险分析及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18,275(7):57-59. [2] 孟霞,岳鹏宇.移动终端APP 隐私政策内容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6):47-54. 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的分析 刘振华,窦紫阳,李 旺,冯 瀚,张智渊 (内蒙古工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80) 摘要:得益于移动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早已普及,我国智能手机APP 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问题也进入了国民的视野中。国民利用智能手机APP 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事,可以维护人际关系,可以享受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但同时,智能手机APP 内储存的大量用户信息等个人隐私数据也存在泄露的风险。本文对当前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泄露问题以及泄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智能手机APP 用户隐私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智能手机;个人隐私;泄露;保护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9.045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9-0067-01

手机反诈骗骚扰防隐私泄露全攻略

手机反诈骗骚扰防隐私泄露全攻略 2014-05-28 11:14:37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网 第115期 日前,王珞丹的姐姐王楚函通过微博晒姐妹儿时照片称:“我手机丢了!里面有和好朋友的合影,丢了好可惜阿、还有我妹的私房照,拿手机关机的朋友拜托别发我手机图,我感谢您。”360手机安全专家提示,手机隐私不仅对于明星来说关系重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手机号码等信息泄露会给诈骗骚扰留下巨大空间。 一旦个人隐私泄露,被诈骗电话骚扰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电话诈骗发案30万余起,总涉案金额高达百亿。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常见电信诈骗骗术,近日,360手机安全中心深度解析了2014年发生频率较高的十大电信骗术。让我们一起来拆穿骗局,看看骗子们都喜欢用哪些手段挖陷阱,实施诈骗。 骗术一:“我在东莞嫖娼被抓”出声就要钱 今年年初,央视曝光东莞色情产业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对东莞色情业泛滥的关注,也让电信诈骗看到了商机。一时间“我在东莞嫖娼被抓,马上把钱汇到××账号”的电话诈骗纷至沓来,虽然是广撒网式的诈骗手段,但受害者也不在少数。360手机安全专家表示,骗子经常利用引人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行骗,因此接到类似电话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骗术二:假警察:“你涉嫌洗钱案!” 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骗是诈骗者常用的技俩。利用人们怕惹麻烦的心理,骗子也通常假冒警察,称受害者牵涉洗衣钱案或毒品交易案,已经留有案底,要想消案必须汇钱至某个账号,否则将要被起诉。如此危言耸听的话语,总能让受害者手足无措,最终花钱消灾,掉入骗子陷阱。 骗术三:二胎放开新生儿补贴诈骗来袭 继浙江首个允许二胎生育后,包括北京等多个城市本相继放开二胎政策,一时间,各种新生儿补贴诈骗猖獗,骗子往往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生育信息后,拨打受害者电话,称其符合国家新生儿补贴标准,可以获得定额补贴,由于骗子能报出受害者身份证、育儿情况等信息,受害者极容易上当受骗。 骗术四:购车退税骗子假冒税务工作人员行骗 骗子冒充税务工作人员,称国家施了新的购车退税政策,要求受害人办理退税手续。在这类诈骗手段中,骗子均经过相关培训,对于政策的说法听起来也有板有眼,不明真相的受害者极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由于购车一族群体日渐庞大,此类诈骗手段命中机率也越来越高。今年1月,内蒙古一付姓村民就因此被骗了34000余元。 骗术五:用水招来骗子停水诈骗电话肆虐 在此类电话诈骗中,骗子借用自来水公司之名,利用停水赤裸裸威胁用户。用户接听此类电话后,骗子通常会告知用户,因欠水费、私动表位、水源污染等原因,将被强制停水;从而进一步引出用户已涉嫌非法卖水,要求事主将钱转入公安局进行安全审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