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马铃薯

河南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元月一日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一、脱毒苗

利用生物技术措施,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中获得的无病毒苗木。

二、脱毒种薯

利用脱毒苗生产的繁殖用薯块。

三、杀秧

利用人工或机械压倒植株,使秧子倒下,增加了秧子死亡速度。

四、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规定。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3年以上未栽培茄科植物的地块。

五、品种与种署

5.1 品种

选用抗病、抗逆、优质、丰产的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和GB 4406的要求。

5.2 种薯催芽

播种前30d?50d,将种薯放在温度约20 °C条件下催芽。经15 d左右,顶芽有豆粒大时,温度降至12 °C?15 °C,并给予光照进行晒种。催芽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冷床、温床、日光温室内进行。

提倡小整薯播种。必要时,在播前4 d?7 d,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如播种季节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则不宜切块。切块大小以30 g?50 g 为宜,每个切块带1个? 2个芽眼。切刀每使用10 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 %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 %酒精浸泡1 min?2 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后适当摊瞭,勿堆积过厚。

六、整地施基肥

深耕土壤30cm,晒垡。按照NY/T 394要求,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1000kg。肥土混匀,耙碎整平。

七、播种

7.1 时间

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春播一般在2月上中旬,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10 d?15 d 播种,采用双膜覆盖(地膜+小拱棚)的可提早到12月中、下旬播种。

7.2 深度

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5 cm;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 cm。秋薯宜浅播,一般播种深度约5 cm。

播种密度应根据土壤条件、栽培季节、品种、种薯大小等因素而定。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一般早熟品种每667m2种植4500株?5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种植4000株?4500株。

7.4 方法

高畦栽培,在畦面开深约10 cm的沟,播种后覆土与畦面平齐。采用机械播种,种薯以小型整薯为宜。播种季节地温较低或气候干燥时,宜采用地膜覆盖。

八、田间管理

8.1 中耕除草

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中耕应浅,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8.2 追肥

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毋多。幼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667m2施蔬菜专用肥4 kg?5 kg。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8.3 培土

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 2次?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1次浅培土,发棵前期浅培土,现蕾时进行高培土,封垄前最后1次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

8.4 灌溉和排水

出苗前不宜灌溉;幼苗期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土壤饱和持水量的50 %?60 %,前期应适当干旱,继而保持湿润;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结薯盛期,土壤要保持湿润状态,以土壤饱和持水量的80 %? 85 %为宜,干时应浇水,下雨要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视天气情况,收获前7 d?10 d停止灌水。

九、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环腐病、早疫病、疮痂病等。

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粉虱、金针虫、块茎蛾、蝼蛄、蛴螬、二十八星瓢虫、潜叶蝇等。

9.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9.3 防治方法

9.3.1 农业防治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5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促进植株健康成长,提高抗性;应用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深沟高哇,严防积水;

加强田园管理,及时清园,清除病株,集中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9.3.2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应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应用杀虫灯诱杀害虫。

9.3.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

如利用350g/ hm2?750 g/ hm2的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鳞翅目幼虫; 利用0.3 %印楝乳油800倍液防治潜叶蝇、蓟马;利用0.38 %苦参碱乳油300倍?500倍液防治蚜虫以及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9.3.4化学防治

农药施用严格执行NY/T 393的规定。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十、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 d?10 d杀秧。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产品质量应符合NY /T1055的要求。

十一、分级

产品按照NY/T 1066的规定进行分级。

十二、包装、标识

12.1 包装

用于产品包装的容器如塑料箱、纸箱等,应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应大小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9.1.2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分别包装,同一件包装内的产品应摆放整齐紧密。每批产品所用的包装、单位质量应一致。

12.2 标识

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或企业)名称、详细地址、产地、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经绿色食品中心认证许可的,可以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识。

十三、贮藏、运输

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

贮藏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贮存;贮存的适宜温度为2 °C?4 °C,适宜湿度为85 %?90 %;库内堆码应保证气流均匀通畅,避免挤压。

运输前应进行预冷。运输过程中注意防冻、防雨淋、防晒、通风散热。

十四、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