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

诊制度

滕州市中医医院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

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心人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2016-5-17修订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并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 2枕心、毛毯、棉被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天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传染病专治医院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转相应的传染病医院救治。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区规定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三、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将患者转到定点传染病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在隔离室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 四、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五、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六、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医院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也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 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 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检验科、放射科发 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立即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 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同时报告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带者,应于24小时通过网络直报。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 填写报告卡(按要求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报告 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 四、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 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 工作,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后,做好登记,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保存3年。 五、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

(完整版)传染病隔离制度1

威海市立医院隔离制度 1隔离原则: 1.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1.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1.5 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1.6 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规定。 2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1患者的隔离 2.1.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1.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2医务人员的防护

2.2.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2.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1患者的隔离 3.1.1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3.1.2 如必须在我院诊治时,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3.3 应严格空气消毒。 3.2医务人员的防护 3.2.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2.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滕州市中医医院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

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心人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2016-5-17修订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 防范措施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病区环境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门诊部: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 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隔离设备 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隔离衣、衣架。 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 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

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 1、疑有传染性疾病须留观治疗的病人,自发现时起至转院前,须在留 观室留观,留观室病人需戴口罩。 2、留观病人必须服从医师的安排与治疗,有事外出,必须得到医师同意。 3、未经医师同意,不得任意在留观室内休息。 4、对留观室病人要给予关心,稳定其情绪。 5、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使用后的体温计按消- 洗-消秩序处理。

6、病人离开后,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对物品、地面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滕州市中医医院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

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心人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2016-5-17修订

传染病管理制度(八个制度一个职责)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54748

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等。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心、毛毯、棉被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

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琦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的预防制度 1、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预防工作把好三关: 1)晨、午检关。早发现、早报告,幼儿缺勤三天内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2)入园体检关。不合格者坚决不得入园。 3)消毒、隔离、检疫关。坚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常规,按传染病的规定执行隔离期,对密切者实行检疫期,检疫期内不得与其他班接触,并暂停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3、抓好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 a、检疫期内不混班,不串班,单独管理; b、针对传染病的接触者投放预防药,增强抵抗力; c、患者隔离期痊愈后持医院医生证明,经保健医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园。 2)切断传播途径: a、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 b、室内保持通风,使用排气扇,保证空气新鲜; c、采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对空气消毒; d、对特殊病症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法消毒到每一个角落。 3)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 a、坚持做到入园时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b、坚决不吃生冷、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食物。 c、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玩具、卫生间的彻底消毒,用“84”消毒液浸 泡三十分钟; d、对餐具消毒、消毒柜30分钟; e、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传染病的媒介。

4)保护易感人群: a、保健医应掌握园内易感儿的情况,并登记专项管理。易感儿:经常感冒发烧者; 得过肠道传染病者;有过其他病史者。 b、加强易感儿的体格锻炼,合理安排饮食,提高抗病能力。 c、根据不同流行病、不同季节及时投服预防药,降低发病率。 d、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e、家长不许进入幼儿活动室,防止疾病传染。 二、预防隔离制度 1、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地方,帮助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每个幼 儿的健康。 2、隔离室要远离幼儿活动区,便于保健医的护理与观察。 3、隔离室备有专门物品,各项设施齐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平时不能挪做他用,设 有资产管理档案。 4、发现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及时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保健科及防疫部门,并进行登 记管理。 5、对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通知家属。 依据病种安排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彻底做好消毒处理,保健医要直接指导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做到无爆发、无续发。 6、

(完整版)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传染病八项制度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 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 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 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 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 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 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 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 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 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 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传染病隔离措施

传染病隔离措施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

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传染病隔离制度

传染病隔离制度 篇一:传染病隔离制度 传染病隔离制度 1医疗保健机构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离流感,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定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1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性禽流感、麻疹、百日咳、白喉、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登革热、肺结核、淋病、梅毒; (三)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斑疹伤寒。 3、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和医学观察的场所,必须有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出。 . 篇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病区环境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门诊部: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 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 2 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隔离设备 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隔离衣、衣架。 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

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传染病收治、转院、出院管理制度及标准

一、传染病患者收治管理制度及标准 1、传染病患者收治标准 (1)符合传染病专业收治范围,处于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或慢性传染病反复发作。 (2)传染病疑似病例,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 (3)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 2、管理制度 (1)患者住院持传染科医生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及住院医疗费用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按病种分区收治,急、重、危患者优先收治。 (2)病区护士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诊治。 二、传染病患者转院管理制度及标准 1、传染病患者转院标准 (1)患者所患疾病属我院没有开展的亚专科,如开放性肺结核,可转至专科医 院诊疗。 (2)非开放性肺结核病情好转后可转至当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院继续治疗。 2、管理制度 (1)需转他院者,由经治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生同意,报医教部部办,由部办联系拟转入医院并征得同意后,办理转院手续。 (2)转院前,经治医生应完善所有病历记录,并将出院记录交上级医生审核签名后打印,一份交给病人,一份交给转入医院。 (3)病情允许病人可自行前往他院的,在办好转院手续后,即可离院;特殊情况下,病人不能自行前往的,可联系转入医院来我院接病人,做好交接手续;危重病人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原则上不能转院。 三、传染病患者出院管理制度及标准 1、传染病患者出院标准 (1)急性传染病传染期结束,临床痊愈。

(2)慢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 (3)疑似病例解除隔离后。 (4)发热待查患者诊断明确,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者。 2、管理制度 (1)执行预出院制度。经管医生于出院前一天下达预出院医嘱、开具诊断证明书及出院带药处方,交上级医生审核、签字。处方送药房划价后交于病人。 (2)出院当日办公护士开具出院证交病人或家属,病人或家属持住院证、出院带药处方和诊断证明书到出院会计室办理手续。 (3)特殊情况下,经管医生可下达当日出院医嘱。 (4)病人出院时,应清点衣物、交清公物,病房护士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病情尚不允许出院,但病人/家属要求出院,劝阻无效时,医生应详细交待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并与患方签署自动出院告知书。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 (一)我院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任务,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谁发现、谁报告,疫情管理实行责任追究。 (三)医院在门、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疱疹和腹泻病人进行预检、登记、分诊,及时监测、分诊传染病患者。 (四)传染病专职员随时通过院内信息化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另设专人对疫苗针对传染病进行主动和被动监测。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体性疾病、疑似或确诊的罕见传染病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地点和同一家庭发现三例以上的传染病例。 (二)报告时限 1.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检验科(或放射科)阳性结果确定时间或门诊日志、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截止时间。 2.甲类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性传染病患者应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立即向主管处室领导和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在各级会诊后属报告范围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于诊断当时通过医院内网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经核对无误后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三)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应分型报告。 (四)专病报告 1.肺结核病报告 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根据《传染病患者救治及转诊制度》进行上报和联系转院,转院前完善相关病历资料,填写《结核病患者转诊单》,一联交传染病患者,另两联随《传染病报告卡》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 2.艾滋病报告 HIV初筛试验阳性者报告为“疑似病例”,初筛后确认阳性者报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3.肝炎报告 乙肝、丙肝分急、慢性诊断,首次接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复诊患者不再进行报告。 4.性病报告 发现初次确诊的性病患者,首诊医生要按时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传。尖锐湿

传染病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门诊登记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传染病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确保传染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加强传染病的科学管理制定的专业性部门规章制度。 编辑本段具体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