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

四、植物检疫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①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防治措施,需要有国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关执行,是高水平,标准的技术行政。

②是特殊的预防手段。“御疫病于国门之外”,带有强制性。

③需多部门,地区以至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否则难以取的检疫效果。

2、特点

植物检疫的特点概括为:预防与铲除相结合,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统一。集法规、行政和技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管理的科学。

第二章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

一、植物检疫体系机构和职能

1.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和机构

(1)植物检疫主管部门:

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目前由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管理;国内的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和林业部总局分别负责,国内县级以上各级检疫机构受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技术依托单位:

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和学术团体、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所属的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国家林业局所属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以及农业院校的有关机构。

植物检疫人员培训基地有天津和浙江两处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下设有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2.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作为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口岸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制定与贸易伙伴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的有关检疫条款;处理贸易中出现的检疫问题;收集世界各国疫情,提出应对措施;办理检疫特许审批;负责制定与实施口岸检疫科研计划等。

(2)农业检疫(农业部)和林业检疫(林农业部):

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检疫机构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起草植物检疫法规;制定并发布植物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负责国外引种审批;扩展国内疫情普查,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推广检疫工作经验组织检疫科研,培训检疫技术人员。

(3)各省地县植检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省植保站和森防站)主要负责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发布的各项植物检疫法令、故障制度及制定本地区的实施计划和措施;起草本地区植物检疫地方性法规;确定本地区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单;签发检疫有关证书;承办国外引种和省际间种苗的检疫审批,监督检查种苗的隔离试种等。

二.植物检疫的法规(重点掌握全国性植物检疫法规)

1.国际性植物检疫机构和法规

国际性的植物检疫法大多包含在国际植物保护组织的有关规定中,有的包含在国际贸易

的有关条款中,要求各国都遵守。

①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1951年订立,1952年4月生效。主要任务是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合作,更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及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是目前有关植物保护领域参加国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公约。目前已由99个国家成员。

②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协议SPS(sanitary and phytosanitory measure )--是国际关贸总协定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国际协议,总的指导原则是:保护缔约成员国的人、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卫生状况。各国的动植物均应符合国际准则和标准,该协议对各国只有指导性的作用,不能干预各国政府在主权范围内所制定的

动植物检疫法规。是所有世贸组织都必须遵守的。

③区域性保护组织及其规定在国际性植保公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以下,有8个区域性植保组织,其中前三个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的直属机构:

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委员会APRPPC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 Plant Protection Commission-- 成立于1956年,总部设在泰国曼谷,中国是该组织成员(1990年加入)现有成员25个,负责处理亚太地区各国的植保问题。

2)加勒比海地区植物保护委员会CPPC(Caribbean Plant Protetion Commission)--1967年成立,总部设在巴巴多斯,现有12个成员国。

3)近东地区植物保护委员会NEPPC(Near-East Region P.P.C.)

--1963年成立,总部在埃及的开罗, 16个成员国。

2.全国性植物检疫法规

中国政府的动植物检疫工作起步较晚,最早是1928年公布的----农产品检查条例。1932年---商品检验法

1951年---输出输入植物病虫害检验暂行办法

1957年---植物检疫试行办法

1982年---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

1983年---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八章五十条)和“植物检疫条例”(24条规定,检疫对象32种)(全国人大)。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3.地方植物检疫法规

在国家统一颁布了植物检疫法规条例以后,各省(市,区)在考虑本地区农林业生产的特点以后,如有必要,可进一步制定地方性的法规,通常称“实施办法”,作为全国性法规的补充。

三.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掌握有几个国际标准?)

1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植物检疫原则(Principles of Plant Quarantine a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FAO。1995)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Guidelines for Pest Risk Analysis FAO.1996)

3、外来生物防治物的输入和释放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 for the Import and Release of Exotic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FAO.1996)

4、建立非疫区的要求(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est Free Areas.FAO.1996)

5、植物检疫术语(Glossary of Phytosanitary Terms.FAO.2001)

1999年发布,2001年重新审定后,统一了植物检疫术语和定义,2002年又作了少量增补。

6、监测准则(Guide lines for Surveillance.FAO.1998)

7、出境证书系统(Export Certification System.FAO.1997)

8、某一地区有害生物状况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Pest Status in an Area.FAO.1998)

9 有害生物铲除计划准则(Guidelines for Pest Eradication Programmes.FAO.1998)

10 建立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1999)

11、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FAO.2001)

12、植物检疫证书准则(Guidelines for Phytosanitary Certificates.FAO.2001)

13、违约通知和紧急处理准则(Guidelines for the Notification of non-Compliance and Emergency Action.FAO.2001)

14、有害生物管理体系中综合防治措施的利用(2002)

15、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检疫准则[Guidelines for Regulating Wood Pack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待定)]

16、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概念与应用(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s:Concept and Application.FAO.2002)

17、有害生物报告(Pest Reporting.FAO.2002)

第三章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分为几个阶段(大概掌握,不要具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RiskAnalysis,简称PRA)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二是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即决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是限定性的有害生物及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三是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即降低一种限定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4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是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第11个标准,亦是整个国际标准框架下进口法规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标准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成三个阶段,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开始阶段、风险评

估阶段和风险管理阶段。

4.1 PRA开始阶段(起点)

进行风险分析一般有三个起点:一是从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开始分析;二是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传播途径开始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商品;三是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当进口一种商品或引进新的植物种、修改植物检疫法规或发现新的有害生物的定殖暴发和经常截获某一有害生物等,均促使PRA过程的开始或启动。然后列出与传播途径有关的有害生物或确定需进行PRA的有害生物,作为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划定PRA地区,即在特定的地区内来进行特定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然后进入PRA的第二阶段。4.2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

对在第一阶段确定的需进行进一步评估的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清单逐个考虑并审核,看是否符合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PRA要考虑每个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有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资料。然后由专家评估其在PRA地区能否定殖以及扩散可能性和潜在的经济重要性,最后,确定其传入PRA地区的可能性。4.3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而且,逐步发展到应用系统方法,即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中综合防治措施概念和方法的应用等。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的结果是选择一种或多种措施来降低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第四章植物检疫程序

1、产地检疫和预检

产地检疫(Produced-area Quarantine)是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对于那些实验室检验较困难或检测灵敏度不高,尽量进行产地检验。

预检(Pre-clearance),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到加工地或到加工地包装场所进行检疫检测过程。

产地检疫和预检的意义:(1)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2)简化现场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3)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

第五章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处理

一、处理的原则

1.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规依据。

2.处理措施应当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造成的损失减低到最小。

3.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除虫灭菌。

4.处理方法安全可靠,无中毒和污染。

5.处理方法不降低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

检疫处理(依照法规,由植检机关强制执行,要求彻底铲除)与一般植保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有许多不同。

二、检疫处理的程序(植物检疫处理的方法,大概有什么方法?)

检疫处理方法大体上有四种:即除害处理、退回、销毁和禁止出口。除害处理或无害化处理是主体。常用的是物理除害和化学除害。

1.无害化处理

又称“避免措施”,是通过处理带有危险有害生物的检疫物,使有害生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寄主或适当地区相隔离,避害处理方法有:

①限制卸货地点和时间。如热带,亚热带植物产品在北方口岸卸货,加工;北方特有的农作物产品调往南方进口加工。

②改变用途。如植物种子该为加工或食用。

③限制使用范围和加工方式。如进口粮食集中在少数城市加工,并采取合理加工方法,不使任何有害废弃物进入田间。种苗可在调运在有害生物非适生区使用。

2.物理处理法

植物保护中物理处理有:速冻与冰冷、风选、过筛、水漂洗、人工切除病部、低温(植检中以速冻)、高温(加热)、电磁波、射线等。

3.化学处理法常用熏蒸剂熏蒸

第六章检疫性真菌病害

小麦矮腥黑穗病Wheat Dwarf Bunt(掌握检验方法):

1、检查菌瘿:可用放大镜检查,仔细观察有无虫瘿。小麦粒近球形,较硬,不易压破,病粒破碎后呈块状。

2、洗涤检验:将送检的样品充分混匀后,取50克样品进行洗涤,加数滴吐温20,充分震荡,倒入灭菌离心管,1500rpm 离心3分钟,弃上清液,重复离心,直到用完全部洗涤液。将席尔氏液加入离心沉淀物中,振荡,制片观察。

3、自发荧光试验:用灭菌水将截获的少量菌瘿制成孢子悬浮液,滴于干净载玻片上,干燥后,加一滴无荧光的矿物油作为浮载剂,封片后在置落射荧光显微镜下(激发波长485nm,滤片波长520nm)观察。随机选择5个以上视野,观察200个以上冬孢子。一般小麦矮腥黑穗病冬孢子受激发后立即发出荧光。其网嵴自发荧光,呈现橙黄色至黄绿色荧光;而近似种小麦网醒黑粉菌冬孢子的网嵴无荧光或荧光率降低。

4、冬孢子萌发试验将孢子悬浮液接种于3%的琼脂培养基上,将培养皿分别置于5℃光照和15℃无光培养箱内,定期检查孢子是否萌发。小麦矮腥黑粉菌仅在5℃光照条件下萌发,萌发所需的时间也较长;而小麦网腥黑粉菌在5℃及15℃度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其萌发一般在培养后5天就可观察到。

玉米霜霉病Downy mildew of maize(掌握检验方法):

1、检查来自疫区的高粱、玉米种子及包装材料,将其保湿一周,或埋在灭菌土壤中一周,使组织腐烂,然后制片镜检卵孢子。

2、用洗涤检验法,检验种子外部是否附着卵孢子。

3、用种子分布透明染色法检查种子的种皮和种胚等部位是否带有菌丝体和卵孢子。本法只能检查种子是否带有霜霉菌,不能确定哪个种。

4、种植检验:将种子播种于灭菌土壤中,观察幼苗的系统侵染。

香蕉枯萎病(掌握发病规律):

本病是维管束病害。远距离传播主要是种植有病的吸芽及土壤表面的水流。现知从病株根下根状茎长出的吸芽,30%—40%是有病的。土壤表面的水流主要是使病菌孢子由一地流到另一地,病田内的沟渠同样起着这种作用。组培苗消毒、繁殖不良而携带病菌,同样可以成为远距离传播的初侵染源。土壤传播的初侵染源是土壤中残留的病组织、病菌的厚垣孢子。在条件适宜时,病菌侵入无伤的侧根或受伤的根茎通常主根不被侵染。侵入后扩展蔓延至导管,主要使导管阻塞,使水分输送受阻,而叶片萎调。

病菌在寄主和腐生交替下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至少三年。厚垣孢子甚至在干燥和缺乏空气的土壤中也能存活。酸性的土壤(PH6或以下)比粘性土、碱性或中性的土壤中有利于此菌生长。此菌在松质土壤中蔓延快。

线虫是使根部出现伤口的重要生物,往往也使枯萎病菌更易侵入寄主。

通常病害发展最快时的温度也是对寄主和病菌生长最合适的温度;据研究,“大蜜哈”品种根内病菌生长扩展最快是在21—27℃,而非34℃。

大豆疫病(掌握检验方法):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sp.glycinea

1、种子检验:大豆种子表面带菌采用常规洗涤检验,检查种皮里的卵孢子。可将豆粒放在10%KOH水溶液中处理,取出后削下种皮,制片镜检。

判断大豆疫霉菌卵孢子死活,可用0.05%MTT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孢子颜色,被染上蓝色的为已打破休眠可萌发的卵孢子,玫瑰红色的表示处于休眠中的卵孢子,黑色的和未染上颜色的表示已死亡的卵孢子。

2、分离检验:分离疫霉菌时,易受细菌、镰刀菌、腐霉菌污染而使疫霉生长受抑,分离病组织内的疫霉菌多采用PARPH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是在PDA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和药剂,使其有效成分的最终浓度为:匹马霉素10μg/L、安比西林250μg/L、利福霉素10μg/L、五氯硝基苯100μg/L、恶霉灵50μg/L。

3、土壤诱集检验:土壤诱集检验该法将风干的土壤,加蒸馏水湿润,使土壤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予培养4~6天,加适量蒸馏水浸泡,使土表距水面不超过15mm,加感病大豆品种的5 mm叶碟诱集6~24h,取出叶碟用蒸馏水培养,1~3天后检查叶碟边缘有无孢子囊。取得单游动孢子菌株后,以形态特征和致病性作为最终鉴定结果。

4、田间检验:以重茬大豆地块和低洼内涝地块为重点,分苗期和成株期两期进行。苗期在子叶期进行第1次调查,重点检查有无烂籽、死苗。真叶期进行第2次调查,重点检查猝倒和茎部缢缩与水渍状病斑。成株期调查1次,重点检查有无枯黄的植株,茎部缢缩病斑和八字形下垂的叶子。

马铃薯癌肿病(掌握检验方法):

1、表观检查:观察薯块上有无癌瘤物。

2、切片镜检:切取芽眼及其周围组织作切片,观察休眠孢子囊。

3、染色检查:病组织--蒸馏水浸30分钟--吸一滴上层液--于载玻片上--升汞固定--干燥--酸性品红染1分钟--冲洗--镜检。如为癌肿病,则可找到游动孢子。

黄瓜黑星病(掌握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田间依据症状检查和病原菌镜检,确定发病。种子样品可用常规吸水纸培养法或琼脂培养基培养法检测

种子带菌。

第七章检疫性细菌病害

梨火疫病(掌握检验方法):

1、直接检验:根据症状进行产地检查。

2、选择性培养基检验(分离病菌)(1)Zeller改良高糖半选择性培养基菌落特征:橙红色,半球形,隆起很高,光滑,边缘整齐,中心色深,有鸡蛋黄似的中心环。(2)MS培养基:菌落中心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3、致病性测定:取感病未成熟的梨,洗净消毒,切片于保湿培育皿,针刺接种,培养3天后,梨片产生粘稠状细菌液。

4、血清学检测:制备病菌的专化性抗血清

5、PCR检测

柑桔黄龙病(掌握传播的途径):(Citrus Huanglongbing)

黄龙病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带病苗木和带菌木虱。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而果园近距离传病则是带菌的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木虱的成虫和高龄若虫(4~5龄)都会传病,病原体在木虱成虫体内的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为26~27天。高龄若虫或成虫一旦获得病原体后,能终生传病。根据传病木虱成虫的唾液腺及消化道等器官的电镜观察,除唾液腺及其外面的脂肪体有病原体外,消化道的滤室,中肠及后肠也有,而且在中肠内皮层细胞及唾液外皮层细胞内数量特多,似有增殖现象。此病除由木虱传播外,也可通过嫁接传病,在实验室内,可通过菟丝子传到草本寄主长春花上,但是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病。病原物侵染后潜育期一般3~12个月。

柑桔溃疡病(掌握由什么病原引起的)

病原: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根据国外报道,由于柑桔溃疡病菌对许多柑桔属的植物有不同的致病性,至少可分为3个菌系,或称为致病型。菌系A分布在亚洲,毒力最强,侵染葡萄柚、墨西哥莱檬和甜橙;菌系B分布南美,主要侵染柠檬、墨西哥莱檬;菌系C分布在巴西,仅侵染墨西哥莱檬,故后者亦称为墨西哥莱檬专化型。

第八章检疫性病毒病害

马铃薯帚顶病毒(掌握检验方法):Potato mop-top virus

1、隔离试种:系统观察症状发展

2、鉴别寄主(病叶汁液接种)

苋色藜--局部坏死环斑或细环纹

普通烟--局部坏死或褪绿环斑

3、电镜观察

4、血清学检测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掌握传播的途径):

病毒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通过病株残体、病株汁液摩擦、嫁接、灌溉水、菟丝子和甲虫等在田间进一步扩散传播。至今未见蚜虫传播的报道。第九章检疫性线虫病害

香蕉穿孔线虫(看) Banana root burrowing nematode

一、分布与为害

1890年首先在斐济发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大多数香蕉商业产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南美洲,部分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及加勒比海岛国。

该病具有很大的毁灭性,1969年苏里南的种植园普遍发生,曾造成减产50%以上。该线虫也是引起柑桔衰退病,胡椒黄化病,鳄梨衰退病,茶树衰退病的病原。

我国为A1类检疫病害

二、症状

为害根部,造成根腐,病根表面隆起,有明显皱裂,在皮层内形成红褐色病斑。本能感株生长不良,叶小而少,提早脱落,果穗减少。

寄主:危害多种植物,包括香蕉、粉蕉、大蕉、麻蕉等。还有甘蔗、甘薯、咖啡、玉米以及多种蔬菜、观赏植物、树木、牧草等200多种植物。

三、病原

学名:Radopholus similes 侧尾腺口纲--垫刃目--穿孔线虫属。属内寄生线虫,卵产在病组织内。已知有2个生理小种:一种能侵染芭蕉属植物、甘薯和葛属,不侵染柑桔;另一种侵染柑桔,又能危害香蕉等多种植物。该线虫发

现有3种致病型,两种分别只为害香蕉或柑桔,第三种对香蕉及柑桔均有致病力。

四、发病规律

随种苗远距离传播,田间传播靠流水、工具及农事操作(带泥土)。线虫和卵在休闲地土壤中游离存在时,存活不超过12周,在清除了香蕉根茎和根系的土壤中,存活时间不超过6个月。多从根尖附近侵入,蕉根中的线虫卵7-8天孵化为幼虫,进入皮层细胞间,导致细胞坏死、破裂。当组织坏死后,线虫也已经转移,或者离开根部进入土壤。然后从别的部位再侵入根部,虫卵往往见于坏死组织中。线虫的侵染可显著加重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五、检验方法

将香蕉根部和根茎粘附的土壤洗净,检查表面有无红褐色,黑褐色病痕和裂缝的地方。将其剪成小段,于培育皿中,加清水,用解剖镜观察病组织线虫,或直接用漏斗法分离线虫。

六、检疫防治

1、禁止从疫区进口香蕉、胡蕉、柑桔等繁殖材料

2、病田清除残根,休闲1年或改种非寄主植物。淹水5-6个月,都可使线虫死亡。

3、药剂防治如用二溴氯丙烷处理土壤

(范骁凌老师部分)占试卷40分

总的来说,要会列举几个检疫性害虫的中文名称,了解其生物学习性和检疫处理。

1)实蝇类:生物学习性,能根据某一种虫的特点,给检疫部门提出检疫处理措施。

实蝇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产卵:在适合的寄主上(如果皮下产卵);

2.幼虫在寄主组织内取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果肉);

3.出果入土化蛹(5厘米左右);

4.种间竟争强烈

地中海实蝇主要生活习性:成虫具一定飞行能力;成虫具补充营养习性;取食植物渗出液、密露、动物分泌物、果汁等。喜在半熟果实上产卵;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实内取食,发育最适气温为24-30℃。蛹期在24.4-26.1℃时为6-13天。

传播途径:此虫(卵、幼虫、蛹和成虫)主要随各类果品、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苗木、带根植物、土壤等而传播蔓延。成虫也可顺风作短距离(2-3km)的飞行扩散。

检疫处理:

1.严禁入境禁止从地中海实蝇发生国家和地区进口水果、蔬菜(仅限番茄、茄子、辣椒等);

禁止入境人员携带果蔬入境。

2.严加检疫批准入境的批量果蔬,观察表面有无产卵孔,剖开果实有无幼虫。

3.除害处理低温处理: 0℃10天或2 ℃处理16天;湿热处理:蒸汽(43 ℃),热水(49 ℃);熏蒸:溴甲烷;

综合杀虫处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桔小实蝇主要生活习性:成虫年生3-6代,无严格的越冬现象。在广东7-8月间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洋桃和柑桔等。幼虫在果内为害,脱皮2次,幼虫期一般夏季需7-9日;春秋季需10-12天;冬季需13-20天。老熟幼虫脱果入土化蛹,入土深度通常在3厘米左右。蛹期夏季历时8-9天;春秋季10-14天;冬季15-20天。

传播途径:主要以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果品而传播。

防治方法:

1 检疫措施:调运柑桔类水果时必须经植检机构严格检查,一旦发现虫果必须经有效处理后方可调运。

2.人工防治:受害果园在落果期及时消除落果,树上的虫青果也应摘除。处理有虫果用水浸、深埋、焚烧、水烫等简易方法杀死果内幼虫。套袋预防;土壤处理

3.利用甲基丁香酚或毒饵诱杀成虫

4. 药剂防治:树冠喷药

2)芒果象甲:主要习性,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

禁止从国外进口或携带芒果入境,或从国外引种和种苗。据此虫的为害特点,检验时,找孔、剖验或剖查种核。对国内已有分布的果肉象和果实象,应加强产地检疫。

美国用微波杀果核象。国内用热水处理法杀芒果果肉象(梁广勤等,1993年,采用热水处理法进行杀虫实验)。3)稻水象甲:主要生活习性(为害习性、生殖方式)

寄主:以禾本科为主(尤以水稻、稗为主)。包括13科104种植物,幼虫能在6科30余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

1.为害习性成虫、幼虫均可取食,成虫喜食稻叶,其次为稗草,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形成长短不等的长条白斑。幼虫群集稻根取食,幼虫密集水稻根部,低龄蛀食嫩根,高龄幼虫啃食稻根,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2.成虫主要产卵于植株基部水淹以下部位(93%)

3.成虫在稻草、稻茬、稻田周围杂草、田埂土中、落叶以及住宅附近草地越冬。

4.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以

5.成虫有趋光性,飞行力强。

检疫处理

严禁从疫区调运稻谷、稻秧、稻草及其制品。禁止用寄主植物做填充、包装材料,发现应立即彻底销毁。对离口岸30千米内的水稻种植区,应定期进行调查。对已划定疫区的地区,应严格封锁,进行TPM治理,彻底消灭虫源。农业防治:降低越冬成虫的成活率,消灭越冬成虫。化学防治:策略“根治迁入早稻田的越冬后成虫,兼治第一代幼虫,挑治第一代成虫”。10%甲基异硫磷乳剂拌细土撒施。

4)椰心叶甲:取食、为害

为害:成虫、幼虫于未展开的心叶间取食,严重为害时可造成植株褐色顶冠,甚至全株枯死。

主要生活习性:

1. 成、幼虫仅限于未展开的心叶内取食为害。

2.成虫产卵在紧包的心叶内或心叶间。幼虫孵化后在未展开的心叶间取食为害。

3.成虫有群聚性

4. 世代:3-6代/年,在广东3-4代/年,世代重叠

5. 越冬:主要以成虫越冬

6. 卵期4-5天,幼虫期约5周,蛹期4-7 天,成虫寿命可达3个多月,最长达235天

检疫方法:禁止从发生区引进椰子种苗及其它棕榈科种类观赏植株。

对进境的有关种苗,应仔细检查心叶有无被害状。若发现卵或幼虫,应饲养到成虫以备鉴定。

5)马铃薯甲虫:寄主,如何越冬,传播方式,习性,怎样为害

寄主:此虫最喜食马铃薯,其次为茄子和番茄,也可取食烟草及颠茄属、茄属、曼陀罗属和菲沃斯属的多种植物。

为害: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寄主的叶片和茎梢),是马铃薯上分布最广,最具毁灭性的害虫。常把叶子吃光,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30-50%,有时减产高达90%。此外还传播马铃薯褐斑病和环腐病。

主要习性: 1.产卵块产2.化蛹老熟幼虫入土化蛹3.越冬: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4. 抗寒力差,抗药性强

传播:随被害马铃薯植株、块茎及其包装物、运输工具而传播;成虫能随风迁移数百公里;虫体美丽,爱好者采集活标本,增加其传播。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的毁灭性害虫,是国际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属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处理:禁止从疫区各国进口马铃薯块茎及其它寄主;加强旅检(特别注意活标本);特许进口时严格检疫,发现疫情立即销毁或彻底消毒处理。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熏蒸处理。此虫一旦传入新区,必须封锁,并进行TPM治理。

6)仓虫类:港口截获最多的害虫;消毒处理方法。

仓虫的检疫处理:禁止进(出)境、封锁疫区、和彻底消毒等常规措施。彻底消毒处理方法很多。

方法有:1.熏蒸处理:常用而有效的方法。2.高温处理:可直接加热,也可高温蒸气消毒。3.低温处理:具体的办法有机械制冷(利用制冷设备);通风制冷法(利用鼓风机通冷空气);自然冷冻法(北方可利用自然低温)等。4.真空处理5.干燥处理6.辐射处理7.红外线处理8.高频电处理

7)谷斑皮蠹:生活习性(取食)

1.幼虫贪食,有粉碎食物的习性,3龄后具隐蔽性(4龄开始蛀食粮粒内部,且喜钻入缝隙群居)。

2.幼虫在仓库缝隙内越冬(1-3月)。

3.抗逆性强。①耐干、耐热、耐冷及抗药性强②耐饥力强

4.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5.成虫有翅,但不能飞。

加强检疫,特别注意缝隙、包角、褶缝、船舱,阴暗角落的检查。在港口、码头及仓库走道或货物装卸处进行诱捕监测。

8)入侵红火蚁:为什么蚁害会引起重视,其潜在危险性。

入侵红火蚁的潜在威胁

红火蚁繁殖力惊人,一只蚁后每天1500-5000粒,蚁后寿命6-7年;扩散速度快,可通过自身爬行、飞行、水流以及人为携带等途径传播;袭击人类、破坏农业生产、环境生态衡、公共设施。

为什么蚁害会引起重视:

1 对农业、畜牧业的危害

该蚁食性杂,主要以螫针刺入动物皮肤,注射毒液危害,以生态环境中小动物为食;可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给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2 对健康的危害

人体被火蚁叮咬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有时毒液中的毒蛋白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若脓包破掉,则常常易引起细菌二次性感染。目前,美国全年被该蚁叮咬的人数已近百万。

3 对公共安全的危害

火蚁常把蚁巢筑在户外与居家附近或室内电器相关的设备中,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机电设备箱等,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据统计美国因火蚁对相关电器设施的危害每年损失就达1千万美元。

4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入侵红火蚁进入地区,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大,其生态损失难以测算。由于其竞争力强,捕食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明显降低了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怎样鉴定

1 外来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火蚁的品级除雌、雄繁殖蚁外,工蚁分为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

体长2.5~4.0mm。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腹部第2、3 节腹背面中央常具近圆形的斑纹。触角共10节,锤节2节。

唇基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齿端常着生刚毛1根。上颚发达,内缘有数个小齿。

2蚁巢特征:入侵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但在火蚁种群发展成熟前蚁丘并不明显。当蚁巢受到干扰时,蚂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在野外,蚁丘的特点和蚂蚁的攻击特性可以作为迅速判断是否为入侵红火蚁方法之一。

检疫处理措施严格检疫:从疫区运出的物品,主要包括:土壤及介质土、草皮、带有土壤的其他植物,用过的运土器具或机械、废纸、纸箱、集装箱、木材、木包装、木材加工厂的木屑与废料,在存放时曾与土壤接触的草困和农作物秸秆、废品与垃圾等。对从疫区调运出的货物、包装物、运输工具等如感染蚁害,必须进行药剂处理。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可用药剂进行处理。使用药剂种类有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联苯菊酯、七氟菊酯、锐劲特、阿维菌素等,采用喷雾、浸液或浇灌等方法。对交通工具、货柜等可采取喷药或熏蒸的方法进行灭蚁消毒。药剂的使用浓度可参照使用说明。

植物检疫学教学大纲

《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等总学时2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检疫学是植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检疫事业对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到广泛的共识和重视,各港口、机场及各区县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国门蓝盾队伍,以严防生物入侵给农林业生产造成的极大危害。为此,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植检工作人员,以及普及植检知识。依据植物检疫学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的特点,运用授课、实习、实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并辅以电视片、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生动、系统地了解植物检疫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植检法规和检疫措施,检疫检验和处理方法,以及主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鉴别,分布情况和检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植检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检疫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和实际重要性。了解植物检疫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掌握植物检疫的基本原理。了解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和检疫性有害生物。了解相关检疫法规。掌握植物检疫的原则和方法。 3、理解植物内检工作的“把关”和“服务”的关系。掌握检疫对象、疫区保护区调查检疫,产地调查检疫以及国外引种检疫概念。了解疫区范围以及国内植物检疫基本措施。 4、了解进出境植物检疫的法律依据。了解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物检疫的基本程序。了解外检对象,建议范围以及检疫措施和制度。 5、掌握植物检疫检验的基本要求。掌握样品及取样方法。了解昆虫杂草种子的检验方法。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检验方法。了解植物寄生线虫的检验方法。 6、掌握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熏蒸处理的具体方法。了解药剂和物理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局限性的应用范围。 7、了解主要检疫性对象的分布、寄主、危害和防治措施、形态和特征、发生规律和习性,传播途径、检疫和防治措施。 三、理论教学内容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 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doc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2、植物检疫: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或使它们处于官方控制之下的一切活动。3、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4、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5、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 6、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7、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非疫区: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9、保护区: 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

保护的最小区域。 10、铲除: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从一个地区消除某种有害生物。 11、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于进口国而言,那些存在于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12、风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3、风险分析: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 14、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预与管制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15、定性 PRA: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风险高、中、低等级指标来描述风险大小。 16、定量 PRA: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定量描述风险,结果采用概率值衡量风险大小。 17、非疫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18、非疫生产点:指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19、有害生物风险评估: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后果(包括环境、经济影响)。

植物检疫学复习提纲

植物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运用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2、毒麦碱:来自于一种有毒杂草毒麦的种子,能麻痹中枢神经、致人昏迷的有毒物质,威胁人、畜安全。 3、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在长达8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多边协议。 4、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官方控制的、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5、疫区与非疫区: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按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非疫区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态的地区。 6、ISPM: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7、产地检疫:植物或植物产品处境或调运前,输出方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疫检测的过程。 8、外来有害生物:是指部分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它们对生态系统或物种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可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甚至是物种的灭绝。 9、植物检疫处理:应实施植物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经检疫发现有害生物等不符合检疫要求时,依法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的有害生物实施的处理措施。 10、随航熏蒸:出口货物随航熏蒸的,熏蒸队应向船方提供必要的防毒面具和航行期间安全监测的毒气检测设备(如检测管和采气手泵等),并向船方提供安全注意事项,要求船方在抵港前开舱散气。 11、比重检测:用于检查种子、谷物和豆类的钻蛀性害虫,也可检查菌瘿、菌核、病谷粒和菟丝子种子。 原理:被害种子等比重较轻,用食盐水(糖、泥土水等)浸泡后,比重小的会浮出液面。 12、检疫许可:也称检疫审批,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作出是否引进的法学定程序。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国家主权与检疫的关系是怎样的? 植物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作为口岸动植物检疫机构在保护我国农林牧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责任重大。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没有主权,虽然设有植物检疫机构,但由外国人控制着海关,因此检疫机构形同虚设,致许多危险性有害生物乘虚而入。植物检疫的特殊功绩在于它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 2、国内检疫性农林植物病原物与杂草有哪些?传播途径? 病原真菌——经种子传染 病原细菌——种苗传播 病原病毒——种苗、种薯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 病原线虫——种苗、种薯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也有部分通过种子传染 杂草——种子为主要传播途径 玉米霜霉病<带菌种子传播> 马铃薯癌肿病菌<带菌种薯远距离传播> 苜蓿黄萎病菌<病残体、农具传播>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 柑桔黄龙病菌<田间自然传播媒介为柑桔木虱、类细菌病原通过嫁接传播> 假高粱<种子传播>、薇甘菊<人畜携带种子传播>、毒麦、菟丝子、豚草、列当

《植物检疫学》试题

《植物检疫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33分) 1、植物害虫检疫学: 2、疫区: 3、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 4、植物害虫检疫: 5、非疫区: 6、子坑道: 7、检疫性害虫 8、 IPM 9、 TPM 10、检疫熏蒸 11、熏蒸剂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在答案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1、美国白蛾寄主植物。 A、达200多种,松柏科植物外, 几乎所有果树、林木 B、松柏科植物 C、主要是苹果,梨,沙果 D。主要是蔷薇科植物 2、马铃薯甲虫的越冬虫态是。 A、成虫 B、蛹 C、卵 D、幼虫 3、谷斑皮蠹分类上属于科。 A、象虫 B、皮蠹 C、小蠹 D、叶甲 4、菜豆象的寄主最主要是。 A、菜豆 B、大豆 C、绿豆 D、豇豆

5、红脂大小蠹分类上属于科。 A、长蠹 B、皮蠹 C、小蠹 D、叶甲 6、地中海实蝇寄主植物。 A、仅限于柑橘类 B、达250多种,几乎包括所有的水果、坚果和蔬菜 C、主要为害蔷薇科 D、坚果类 7、欧洲榆小蠹主要为害榆树主干和粗枝韧皮部, 还是的媒介昆虫。 A、榆枯萎病 B、榆黄萎病 C、榆病毒病 D、榆曲霉病 8、菜豆象是已在我国发现 A、湖北、吉林 B、上海、广西 C、山东、陕西 D、新疆、甘肃 9、苹果实蝇的寄主植物是。 A、蔷薇科 B、越桔科 C、杜娟花科 D、山茱萸科 10、小蠹虫类交配后蛀食形成的坑道称为 A、子坑道 B、母坑道 C、交配室 D、蛹室 11、松突园蚧主要为害。 A、阔叶树 B、禾本科植物 C、松属植物 D、草本植物 12、苹果绵蚜的英文名称是。 A、Citrus fruit-fly B、Woolly apple aphid C、apple maggot D、Grape Phylloxera 13、美国白蛾分类上属于科。 A、小卷蛾 B、灯蛾 C、螟蛾 D、麦蛾 14、入侵红火蚁已在我国发现 A、湖南、广东、广西 B、上海、安徽

植物检疫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植物害虫检疫学: 2、疫区: 3、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 4、植物害虫检疫: 5、非疫区: 6、子坑道: 7、检疫性害虫 8、IPM 9、TPM 10、检疫熏蒸 11、熏蒸剂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在答案纸相应 的位置上,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1、美国白蛾寄主植物。 A、达200多种,松柏科植物外, 几乎所有果树、林木 B、松柏科植物 C、主要是苹果,梨,沙果D。主要是蔷薇科植物 2、马铃薯甲虫的越冬虫态是。 A、成虫 B、蛹 C、卵 D、幼虫 3、谷斑皮蠹分类上属于科。 A、象虫 B、皮蠹 C、小蠹 D、叶甲 4、菜豆象的寄主最主要是。 A、菜豆 B、大豆 C、绿豆 D、豇豆 5、红脂大小蠹分类上属于科。 A、长蠹 B、皮蠹 C、小蠹 D、叶甲 6、地中海实蝇寄主植物。 A、仅限于柑橘类 B、达250多种,几乎包括所有的水果、坚果和蔬菜 C、主要为害蔷薇科 D、坚果类 7、欧洲榆小蠹主要为害榆树主干和粗枝韧皮部, 还是的媒介昆虫。 A、榆枯萎病 B、榆黄萎病 C、榆病毒病 D、榆曲霉病 8、菜豆象是已在我国发现 A、湖北、吉林 B、上海、广西 C、山东、陕西 D、新疆、甘肃 9、苹果实蝇的寄主植物是。

A、蔷薇科 B、越桔科 C、杜娟花科 D、山茱萸科 10、小蠹虫类交配后蛀食形成的坑道称为 A、子坑道 B、母坑道 C、交配室 D、蛹室 11、松突园蚧主要为害。 A、阔叶树 B、禾本科植物 C、松属植物 D、草本植物 12、苹果绵蚜的英文名称是。 A、Citrus fruit-fly B、Woolly apple aphid C、apple maggot D、Grape Phylloxera 13、美国白蛾分类上属于科。 A、小卷蛾 B、灯蛾 C、螟蛾 D、麦蛾 14、入侵红火蚁已在我国发现 A、湖南、广东、广西 B、上海、安徽 C、山东、北京、福建 D、新疆、陕西 15、苹果蠹蛾分类上属于科。 A、长蠹 B、灯蛾 C、小卷蛾 D、麦蛾 16、蜜柑大实蝇寄主植物。 A、仅限于柑橘类 B、达250多种 C、主要为害蔷薇科 D、几乎包括所有的水果、坚果和蔬菜 17、欧洲榆小蠹寄主主要为植物。 A、榆属 B、阔叶树 C、针叶树 D、松树 18、红火蚁原产于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9、马铃薯甲虫分类上属于科。 A、步甲 B、象甲 C、叶甲 D、虎甲 20、四纹豆象以在豆粒内越冬。 A、成虫 B、成虫或幼虫 C、幼虫 D、蛹 21、墨西哥棉铃象主要以在落叶下,树皮中篱笆内和仓库附近等隐蔽场所越冬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2、是稻水象甲防治的有利时期 A、卵期 B、初孵幼虫期 C、老熟幼虫期D蛹期 23、是榆树毁灭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虫 A、双钩异翅长蠹 B、欧洲榆小蠹 C、红脂大小蠹 D、山松大小蠹 24.下列关于地中海实蝇的形态特征的描述,不对的一项是 A.体长4.5-5.5mm B.翅及中胸背板上有特殊花纹 C.翅上分中部横带和外侧横带 D.雌雄成虫均有附额器 25.有关地中海实蝇生物学特性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年发生4-6代 B. 不喜强光,但有趋化性

植物检疫学的复习题和答案

植物检疫学的复习题和答案 动植物检疫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任选20空,1空1分,共20分)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例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wick 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17、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物。 二、名词解释(任选15题,1题1分,共15分)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5、外来物种入侵: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检疫申报:是有关检疫物数天、输出以及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3、检疫监管:是检疫机构按照检疫法规对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在检疫期间所实行的检疫监督与管理程序,以防止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的应检物扩散。 4、检疫许可: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某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向植物检疫机关事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输入或引进的法定程序。 5、饱和式释放(又称淹灭式释放):为了迅速产生效果而释放大量生物防治物或有益生物。 6、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必需确定的最小范围的限定区。 7、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 区。 8、非疫生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 况的地区。 9、非疫生产点:植物产地内划定的田块,有科学依据证明在那里没发生特定有害生物、生 产者能在一定时期能保持此状况,并且被作为以非疫生产地相同方式管理的单独的田块。 10、缓冲区:为植物检疫目的由官方界定并需采取植物检疫或其他控制措施的一个地区, 以尽可能减少目标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该界定区、或毗邻的地区。 11、监控:为核查植物检疫状况而持续进行一项官方程序。 12、检验: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进行官方的直观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 物和/或是否符合植物检疫法规。 13、检疫:对限定物采取的官方限制,以便观察和研究,或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或处 理。 14、检疫机关:对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的官方机关。 15、检疫区:已经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防治的地区。(原称“疫区”) 16、截获(有害生物的):在入境货物检查时对有害生物的查获。 17、扣留:对货物进行官方扣留或监管以作为一项植物检疫措施(见检疫)。 18、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 19、拦截(货物的):禁止或限制不符合植物检疫法规的进口货物进入。 20、临时措施:由于目前缺乏充分资料而尚未在技术上充分证明合理的情况下确定的一 项植物检疫措施或程序。临时措施需要定期审查和尽快在技术上证明合理。 21、灭活:使微生物不能生长。 22、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的地区。 23、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供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危及 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 24、限定的有害生物: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5、限定区: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限定物进入、在其中和/或从其输出须采用植物检 疫法规或程序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限制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的地区。 26、熏蒸:用一种以完全或主要呈气态的化学药剂对商品进行的处理。 27、有害生物(pest):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 系、或生物型。 2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商定的解释):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

植物检疫学

1、种子检疫的特点 (1)种子检疫以法规为依据,先进技术为后盾,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为手段,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措施。(2)、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铲除相结合。(3)、立足于国内,放眼于世界。 2、种子检疫的重要性 (1)种子可以传播病害,在农业生产中对种子进行检验和处理可以杜绝种传病毒的传播从而避免造成农业生产中的严重减产,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发生。(2)种子检疫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 在对外贸易和发展汇创农业方面,种子检疫作为植物检疫的一部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种子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3、种子检验的概念与内容 种子检验:利用感官和仪器测定等方法对花卉种子包括其他播种材料进行品质鉴定的过程。 其内容有:(1)重量测定(2)净度分析(3)生活力的生化测定(4)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5)水分测定(6)发芽试验(7)扦样(8)种子健康测定(9)包衣种子检验 4、种子检疫的概念与程序 (1 ) 检疫许可(2)检疫申报(3)现场检验(4)实验室检测(5)检疫监管与检疫监测(6)产地检疫、预检和隔离检疫(7)检疫处理 5、种子检验与种子检疫的关系

种子检疫确定种子是否可以被引种,在通过种子检疫后还要种子进行检验确定其品质是否合格,是否在特定的地区适用,种子检验是种子检疫的后续和补充,是对种子各方面性能的全面检查。种子经过检疫和检验之后才能被最终确定是否合格。 6、种传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检疫方法有哪些? 常用方法有:肉眼检验、过筛检验、洗涤检验、种子解剖检验、分离培养检验、发芽检验、试植检验、特殊检验。 7、种子害虫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1)种子整体透明染色法。系将供检种子在5%氢氧化钠溶液(加0.1%锥虫蓝)浸16 h,再在乳酸酚锥虫蓝溶液中煮沸12 min。取处理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加水作浮载液,压碎,镜检是否有病菌菌丝体,决定是否带有虫害。 (2)酶联法,在制得该菌抗血清后,用免疫酶联法检测。此法快速、准确。 (3)培养检验法.包括吸水纸检验法和琼胶基培养检验法. (4)直接检验法。利用肉眼和扩大镜直接检验,重点检查种子中混杂的麦角,统计单位重量的种子中的麦角和麦角碎片数量。直接检验能发现各种菌核、黑粉菌菌瘿及粒线虫虫瘿。 (5)洗涤检验法。电镜扫描观察和孢子萌发试验等。 8、常用的种子除害处理有哪些? (1)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2)禁止出口处理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是旨在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即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治危险性植物病虫、条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2、除害处理:植检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方法以阻止或避免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又保证贸易和引种的正常进行。 3、检疫申报:是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其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5、外检:对外控植物检疫性病、虫、杂草的传播的工作。 6、疫区:指局部发生有检疫对象的地区,以政府法令形式确定,并公开限定的区域 7、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地区。 8、非疫害生产点:科学证据表明没有发生特定有害生物,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9、非疫害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10、检疫区;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正

由官方防治的地区。 11、有害生物低度发生区;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12、缓冲区;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发生率低并加以官方防治的、包围或者毗邻疫情发生区、非疫区、非疫害产地、或非疫害生产点,已经为防止该有害生物扩散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地区。 1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一个生物体是否为有害生物、该生物体是否应限定以及为此采取何种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14、熏蒸剂:指在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能产生对有害生物致死效果的气体浓度的化学药剂。 15、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 16、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 17、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18、检疫监测:是官方通过调查、监测、监视或其他程序收集和记录限定的有害生物发生实况的过程。 19、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20、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 QP):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

动植物检验检疫 复习题

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起活动。 检疫申报指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快速的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B类疫病指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及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又称人兽共患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主体与客体主体指从事与动植物检疫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依据法规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者。客体是指动植物检疫法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行为、物和非物质财富。 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风险管理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评估风险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现场检疫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产地检疫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FA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建立时间1945 总部所在地意大利罗马 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是存放于FAO总干事之处的多边条约,同时也被认为是全球协调植物卫生措施的机构。IPPC是通过与区域植物保护组织和国家植物保护组织进行合作来实施的,由设在FAO植物保护局的IPPC秘书处负责管理。 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WTO的前身,是关于规范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最早签署于1947年WTO 世界贸易组织1995 瑞士日内瓦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植物有害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1.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风险分析步骤:危害确认、风险评估(1)释放评估2)接触评估3)后果评估4)风险计 算)、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2.动植物检疫步骤:1)检疫许可2)检疫申报3)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4)检疫处理5)出证放行 3.动植物检疫的现场检查包括: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 4.动植物检疫法规中行政执法的类型:1)行政检查2)行政奖励3)行政许可4)行政处罚5)行政强制执行 5.《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1月3日发布,1992年5月13日修订发布施行,包括:1)调运检疫2)产地检疫3) 国外引种检疫4)紧急防治 6.我国规定的禁止进境物有1)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有关动植物、 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4)土壤 7.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防止危害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2)保护农、林、 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8.植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比重检测、染色检测、洗涤检测、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检测、 鉴别寄主接种检测、噬菌体检测、血清学检测。

《植物检疫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植物检疫》作业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2应检病虫:是指对外签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检疫的和出口单位申请检疫的病虫。 3检疫范围: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植物产品,及来源于上述植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 4疫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局部地区。 5保护区:是在检疫对象已较普遍发生的地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未发生区。二.简答 1植物检疫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答:(1).产地检疫:根据检疫需要,检疫人员到输入、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地实施检疫。 (2).调运检疫:输入、输出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抵达口岸时,检疫人员登机、登轮、登车或到货物停放场地检疫,即在植物产品调运过程中的检疫。 (3).实验室检疫:根据双边协定、检疫条款、贸易合同、信用证、输入国检疫要求或我国的检疫要求,检疫人员对出入境应检物作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的实验室检测。 (4).隔离检疫:动植物在入境后或出境前,必须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隔离场作隔离检疫。 2植物检疫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2)繁殖能力旺盛;3) 3植物检疫检验技术需具备的基本要求? (1)准确可靠,灵敏度高,能检出低量有害生物;(2)快速,简单,方便易行; (3)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检验结果重复性好;(4)安全,不扩散有害生物。 4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检疫学的区别? 答: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phytopathology)是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植物病害为研究对象,探讨发病的原因,或在解剖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探讨感染和症状出现的过程。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研究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等,另外还研究防病的药剂对病原体或植物体的药理作用,以及包括所有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广阔领域。 植物检疫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是研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分布、危害、鉴定、诊断、发生发展规律、检验和处理方法及防止其传入新区的措施的科学。不同点:1)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根据国家制定的植物检疫条例、法令、实施细则等多方面制度,严格限制和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和蔓延,违

植物检疫学

1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症状有何特点?在检验检疫中如何与麦类的其他黑穗病进行区分? 症状:系统侵染性,表现为:病株特矮(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分蘖特多(大于1倍),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有鱼腥臭味。菌瘿暗褐色。 与其他黑穗病比较: 矮腥:系统侵染,分蘖增多,植物明显矮化,穗较长,肥大,颖壳外张,菌瘿暗褐,粗短近球形,较坚硬。 腥:分蘖增多,植株稍矮,穗短而直,肥大,颖壳向外张开,菌瘿外被一层薄膜,易破裂。 印度:局部侵染,植株外形正常,仅部分麦穗发病;穗较短,小穗减少,病籽粒沿腹沟形成胞斑状孢子堆。 2简述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与小麦印度腥黑穗有何区别?发生规律:小麦矮腥黑穗的冬孢子在适合的条件下会立即萌发,而印度腥黑穗的冬孢子一般要经过6-8个月的休眠期才会萌发;矮腥有幼苗侵入,而印度腥黑穗在抽穗时侵入;矮腥病菌的传播方式为种传和土传,而印度腥黑穗还有气传的特性。 流行条件:小麦矮腥:冬孢子萌发温度最低不过2摄氏度,最高不过15摄氏度,在5摄氏度光照条件下萌发至少需要21天,盛期出现在56-72天。冬孢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不高。 印度: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2-35摄氏度,最适温度15-22摄氏度,短期光照促进萌发,萌发适宜PH值6.0-9.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行与湿度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因此,扬花期遇多云,寡光照、细雨多雾的高温天气适宜发病。灌溉过渡,施肥过多利于发病 3检疫性病原真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哪些? 直接检测:直观检验和生长检验 间接检测:活菌检测,免疫吸附分离法,噬菌体检验,非活菌检测,血清学检测4.梨火疫病症状有何特点,如何进行检验和病害防治? 症状:侵害花、果实、枝条和叶片。a花:侵染后变深褐色,枯萎。 b叶片:从叶缘沿叶脉扩展,先呈水浸状,后黑褐色。 c嫩稍:先水浸状,后褐色至黑色,向下弯曲,呈鱼钩状。 d果实:病部褐色凹陷,扩展到全果,潮湿时病部生粘稠的细菌溢,初乳白色,后红褐色。 e病枝:叶片凋萎,幼果僵化,但病叶病果不脱落,远望似火烧状,故称火疫病。f伤口:初期水浸状,后下陷,呈溃疡斑,病健交界处产生龟裂纹,韧皮部红褐色,有黏液状菌脓。 严重时,病害从嫩稍很快扩展到枝条、主干,直至根部,全株死亡。 检疫和防治:a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入蔷薇科仁果类果树树苗;b剪除病梢病枝;c药剂防治:120mg/kg链霉素喷雾,或花期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很好;d种植抗病品种:e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定植。芽前刮除发病树皮,在生长季节每隔7天检查1次各种发病新梢和组织,发现后及时剪除。对因各种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都要进行涂药保护等2.什么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什么是限定的非 检疫性有害生物?试比较二者的区别。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 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 但其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 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 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 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 可以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与检疫性有害生物 的比较:a有害生物状况检疫性有害生 物:输入国不存在或分布有限。管制的非检 疫性有害生物:已存在并可能广泛分布。b 传播途径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法规 和程序可应用于任何寄主或传播途径。管制 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措施仅针对 某种预定用途的特定寄主的种植用植物。c 经济影响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是预计 (潜在)的。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影 响已知。d官方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如 在输入国存在则需采取根除或封锁的植物卫 生措施对其进行官方控制。管制的非 检疫性有害生物:也需官方控制,但采取的 是针对特定种植用植物,目的是对其进行一 直的植物卫生措施。 3.我国目前的植物检疫体系结构是什么? ⑴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口岸检疫、国内农 业检疫、林业检疫; ⑵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 责; ⑶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国内的植物检疫由农业 部和国家林业总局分别负责。 5.什么是PR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 标准有哪些? PRA: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 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 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 措施力度的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检疫 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 指南》《环境风险分析》 7.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植物检疫程序包括:检疫许可(审批)、检疫 申报、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与 出证、检疫监管。 8.什么是检疫许可?其意义何在? 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 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植物检 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批做 出是否批准引进的法定程序。 9.什么是检疫申报? 检疫申报: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 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 检疫的法律程序。 10.简要说明植物检疫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 测的主要方法。 现场检验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和现场抽样。 现场检查主要是针对运输及运输工具、货物 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应检物进行 查验,主要方法有:X光机检查、检疫犬检 查、肉眼检查、过筛检查;实验室检测的主 要方法包括:肉眼检测、过筛检测、比重检 测、染色检测、X光检测、洗涤检测、保湿 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噬菌体检 测、显微镜检测、血清学检测、指示植物接 种检测、分子鉴定和计算机辅助鉴定。 12.什么是检疫监管?检疫监管的有效方法 有哪些? 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 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 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方法:产地检疫、预检、隔离检疫、疫情检 测。 11.植物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 包括哪些基本类型? 基本原则:①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 规定,在保证危险性有害生物不传入传出国 境的前提下,尽量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低 到最小;②检疫处理要彻底,;③检疫方法 应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毒,不 污染环境,不降低植物存活能力和植物繁殖 材料的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 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貌;④对于不 能进行除害处理或除害无效的,坚决作停 运、退货或销毁处理;⑤凡涉及环境保护、 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 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 认可并符合相关规定。 基本类型:除害、停运、退货、销毁和预防 控制等处理。 13.什么是产地检疫?什么是预检?其意义 何在? 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 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 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 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 场所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产地检疫和预检的意义:①提高检疫结果的 准确性、可靠性;②简化现场检验的手续, 加快商品流通;③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 5细菌病害的传播特点是什么? 经种子或种苗传播的细菌病害的特点是种 子带菌率高,但传病率比较低;细菌在种子 上存活时间较短较短,一般超过半年;细菌繁 殖快易造成流行;检测精度低和防治的难度 大。 6简述细菌病害的检验与诊断要点。 ①症状识别: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有坏死、 腐烂、萎蔫、畸形和变色,其中以前四类症 状常见,变色的症状较少,同时在温湿度适 宜的情况下多数细菌病害在发病部位有菌 脓出现; ②显微镜检查:可在显微镜下看到从病健部 流出的大量细菌(喷菌现象); ③分离培养实验与侵染性实验:在人工培养 基上分离培养,然后用其纯培养物接种以证 明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并完成柯赫氏法则的 诊断程序。 此外,有些病害还可借助电子显微镜法、血 清学方法、四环素法等进行诊断。 7.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哪 些? 生物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电子显 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8.试述PMTV 、ToRSV的传播途径,以番 茄环斑病毒为例,说明危险性病原病毒的主 要传播途径及其与检疫的关系。 PMTV的传播途径:PMTV可通过汁液接 触传染。在田间pmtv主要通过经土壤中的 马铃薯粉痂菌进行传播。远距离通过带病毒 或带菌种薯调运进行传播. ToRSH的传播途径:番茄环斑病毒田间传 播介体是剑线虫属。成虫和三龄幼虫都能传 毒,在病根部饲毒1h可获得病毒,而后在 1h内又能将病毒传给接种植物。由繁缕、 千日红、悬钩子、大豆、弗吉尼亚草莓、烟 草、番茄和红三叶草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杂 草是重要的田间毒源。远距离传播依靠植物 的种子和苗木调运进行。 与检疫的关系:通过检疫可禁止从病区引进 大豆种子、烟草种子、唐菖蒲球茎及桃、杏、 樱桃、葡萄和草莓等植物的无性材料;病区 应采用无毒种子和苗木,施用药剂消灭介体 线虫,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9.PMTV在马铃薯上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哪 些? 田间病株症状: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 型纹 1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植 株矮化,束生; 2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色斑,环纹 和线状纹; 3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薯块症状:初生症状、次生症状 初生症状:薯表轻微隆起,产生坏死 或部分坏死以及同心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 限于某一部分,常互聚在一起或分开,薯块 内部表现为坏死弧纹或条纹,向薯块内部延 伸; 次生症状:薯块畸形、大的龟裂和薯 块表皮出现斑纹,内部呈坏死环纹或坏死 斑。 10.ToRSV引起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已经明 确的株系有哪些? 主要病害:番茄环斑病、葡萄黄脉病、桃树黄 芽花叶病、桃树茎痘病。 株系:烟草株系、桃黄芽花叶株系、葡萄黄脉 株系等。 11.简述马铃薯金线虫的分布,症状特点,病 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 施。 分布:美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 是我国外检对象。 症状: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生长不 良,矮小,茎细弱;叶上生斑点或黄化,后萎 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 囊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 发生发展规律: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 1~2代。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 冬。胞囊内卵的孵化,由马铃薯 根分泌物所促进,幼虫游出土壤中,为寄主根 的分泌物所引诱到达根部,以口器在细根表面 开孔,侵入根中。可寄生于块茎,发育至胞囊。 雌成虫将死去的卵藏于胞囊中,形成胞囊。孢 囊随粘附病土的种薯或其它植物带根繁殖材 料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孢囊随农具粘附的土 壤、风和灌溉水近距离传播。 检疫方法:①产地检疫(重筛过滤检验、漂浮 器法检验、挖根检验法);②口岸检验(隔离 种植检查、简易漂浮检验法、漂浮器法)。 检疫处理:根据检疫规定,有关货物进出口、 国内调运时都应检验,凡是从病区或进口来的 寄主植物的繁殖材料都要用水冲洗、刷净或用 水浸泡或用杀线虫剂处理后再进行隔离种植 2年。 12.试述松材萎蔫线虫病的症状特点,病害的 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施。 症状:任何树龄均可发病。外部症状是针叶陆 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 死。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 (l)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 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松褐天牛啃食树皮的 痕迹;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松褐 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松 褐天牛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 株干枯死亡。 外部症状:1针叶陆续变黄绿、黄褐、红褐色; 2整株迅速萎蔫、枯死; 3针叶常倒挂在枝条上长时间不脱落 4树干部有天牛产卵刻槽、侵入孔; 5材质干枯,树脂分泌减少。 内部症状:木质部常有变蓝现象 发生规律:线虫随天牛取食自伤口侵入,通过 皮层和松脂道进入木质部,6~9d后,木质部 细胞死亡,停止分泌松脂,出现外部症状,线 虫数量急剧增加,30d达到最高峰。后期,环 境条件不适应,线虫以3龄幼虫越冬。高温干 旱利于发病。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1由松褐天牛携带从病 树自然传播到健树,由于天牛飞翔能力有限, 所以自然传播不是病害扩散蔓延的主因 2通过人为活动远距离传播,外运感病原木、 木材及包装箱等制品,不受自然屏障限制,危 险性大,是病害扩散的主因。 检疫方法:①产地检疫:根据线虫为害后造成 的症状,看该地区有无线虫为害的病株;在未 发现有典型症状的地区,先查找有天牛为害的 虫孔、碎木屑等痕迹的植株,观察、分离线虫。 ②病原线虫的检验:镜检进行形态学检查。 检疫处理:①在木材调运中应严格检疫制度, 按森林病虫害检疫规程,在疫区边缘重要交通 要道建立哨卡,疫区内的松材及其制品一律严 禁外运,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要加强边界地段 的定期检测工作,防止病害传入。各口岸对调 进的木材和木制包装材料应加强检验,防止病 害从国外传入。 ②对疫区林间的病死木应及时砍伐清理。砍伐 的死树应及时用药剂熏蒸处理或用热力处理。 ③树干注射药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