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的区别

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的区别

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的区别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关的反映,在欧洲和美国爆发了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两场运动都旨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其区别往往被考生所忽略,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分析梳理一下,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的区别,希望对大家顺利复习提供帮助。

1.两种教育运动的具体操作方式不同。新教育运动始于欧洲,主要是在原有的新学校中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和实验,且这些学校大多建立在乡村或者城市郊区。进步主义教育始于美国。其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新的学校来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的。

2.两种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不同。新教育运动主要以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以及凯兴斯泰纳的相关理论进行指导。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思想来源于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绿贝尔。理论基础不同也是两场运动非常重要的区别。

3.两种教育运动的侧重点不同。相比较新教育运动来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更强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4.两种教育运动的教育对象不同。新教育运动主要面向上层社会群体,这和欧洲传统的双轨制传统不无关系。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要面向普通民众。

5.两种教育运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发生在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要更深远一些。

相信通过上述的梳理,小伙伴们能够对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了。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 〔论文摘要〕本文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揭示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全面的、激进的教育变革,而欧洲新教育运动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皆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主张以科学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验及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等。两者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对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又使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对传统的批判是彻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激进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责,力图通过对西方教育传统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运动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反叛”远没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那么激烈,他们试图在总结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激进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新教育运动则是较为温和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良。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统一的理论基础.试图对教育进行全面变革;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教育著作以及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大量论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著作中,杜威对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论和课程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各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阐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 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 (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我们的目的是造就人类一切能力的圆满发展” 雷迪的新学校建设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学生就是学校的建设者。 (二)狄摩林的罗斯新学校 继雷迪以后,法国社会学家狄摩林也于1898年创办了一所罗斯新学校。 这所学校“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空气,工场的作业也不少”。狄摩林指出新学校必须重视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形式进行教育与教学。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3700字-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3700字:读新教育之梦 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在当今的时代,我想我们教师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教好书,更是要教好人。古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我们是否只应该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而不需要再作创新和探索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出版,就是朱永新先生给我们的答案,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有理想,有追求,才有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好终目标:培养人才、振兴中华!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纵览《新教育之梦》一书,作者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的阐述给我感触最深。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

外国教育史试题-考研真题及复习题

《外国教育史》历年考研真题 00年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骑士教育2.智慧馆3.城市学校4.新大学运动5.补偿教育6.实科学校7.进步教育8.国防教育法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述法国建立"统一学校"方案的意义. 2.评述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 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知识”?4.简述美国当代师范教育的特点。 5.试说明教育技术的产生对教育活动的实际影响。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2.试述“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原则及历史影响。3.试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制度的作用。 4.试举例说明西方教育史中类似素质教育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01年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世界图解> 城市学校智者实科中学活动课程星期日学校福斯特法案从做中学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请你谈谈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对工业社会的意义. "五月风暴"后出台的<富尔法案>中提出了哪些高教原则? 试述福禄贝尔的"恩物"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蒙台梭利"幼儿之家"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欧文"陶冶馆"的开设是处于怎样的意图,简述之.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联系今天的大学教育,评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这是《教育过程》中的话,试以这段话为例评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试论述信息技术发展对终身教育的意义。02年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修辞学校骑士教育《太阳城》<世界图解>耶稣会派导生制现代中学进步教育国防教育法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2,制度教育学首先是作为传统教育学的替代物而出现的,那么其特点和局限性又是什么呢?3,简述美国1823年以来发展师范教育的途径。4,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其“思维五步法”为基础的,简述两者是如何相互关联的?5,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他自己又是如何看待或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1,斐斯塔洛齐在〈天鹅之歌〉中写道:“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试结合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评述斐斯塔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观。2,试评述1900年左右出现的实验教育学思潮。3,试分析改造主义教育理论,并说明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可能性和局限性。4,从儿童发展角度,评述结构注意教育理论。03年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7分,共35分)文士学校进步教育智者派城市学校藩学公学〈世界图解〉主日学校补偿教育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2,教科书在当代教学中的作用如何?3,评述美国的测验运动对美国教育的影响。4,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他真的认为教育没有目的吗?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35分,共70分)1,试论马丁。路德等的新教改革对德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2,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学前教育的启迪。3,以〈教育过程〉为例,分析布鲁纳的结构注意教育理论。04年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7分,共35分)统一学校11+考试制开放大学幼儿之家最近发展区进步教育〈泛智学校〉新学校运动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19世纪初英国慈善教育的意义。2,简述法国师范教育的特色。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观。4,简述斐斯塔洛齐的“要素教育论”。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35分共70分)1,试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2,试论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3,述评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谈谈对进步主义运动的认识

谈谈对进步主义运动的认识 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时代”。这个时期,美国正在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社会兴起,大公司崛起,同时由于南部战争释放的努力以及大量移民投入工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美国社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垄断公司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贫富差距扩大,两级分化严重、农业社会解体,都市文化腐蚀乡村文化,经济秩序混乱、政治丑闻不断、道德水准下降、生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等。而这个时期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美国思想潮流,它也成为了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腐败的保护伞。 这些问题都对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社会改革潮流,其中包括:争取社会正义运动、市政改革运动、争取女权运动等,涉及美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的改革。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主要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因为当时所流行的社会信念是相信人类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美国人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在美国历史上,这场社会改革运动被称为“进步主义运动”。 进步主义运动的武器来自于“批判现实论”,或者说是“笔杆子”。一些报纸或杂志记者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面,把污秽的东西展现在世人大众面前。比如亨利·乔治在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是对工业主义的第一篇讨伐缴文。对垄断及其危害的直接抨击,始于1881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一个巨型垄断的故事》,作者叫亨利·D·劳诶德。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发表艾达·塔贝尔、林肯·斯蒂芬等人的三篇文章,由此发起一个所谓“黑幕揭发运动”。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就是在这场运动中被裁定垄断违法,而被拆分为几个相对较小的公司的。这些新闻记者也因此被西奥多·罗斯福成为“扒粪者”,这场运动也被成为“扒粪运动”。当时社会舆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社会正义”和“社会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期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书中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有理想,有追求,才有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好终目标: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在当今的时代,我想我们教师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教好书,更是要教好人。古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我们是否只应该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而不需要再作创新和探索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作者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的阐述给我感触最深。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下面OK的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01282外国教育史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东省统一命题考试 外国教育史 试卷 课程代码:0128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A .《神谱》 B.《工作与时日》 C.《酒神颂》 D.《胜利颂》 2.荷马史诗《伊利昂纪》突出描写的是 A .阿喀琉斯的愤怒 B.赫克托耳的勇敢 C.阿伽门农的专横 D.奥德修斯的智慧 3.《神曲》中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是 A .奥维德 B.贺拉斯 C.维吉尔 D.贝雅特丽齐 4.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 A .单线结构 B.框形结构 C.双线结构 D.环形结构 5.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 A .马洛 B.乔叟 C.拉伯雷 D.维加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代表作是 A .《安德洛玛克》 B.《熙德》 C.《伪君子》 D.《诗的艺术》 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 A .莫里哀 B.约翰·弥尔顿 C.高乃依 D.约翰·班扬 8.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 .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9.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 .夏多布里昂 B.斯达尔夫人 C.缪塞 D.大仲马 10.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座位:__________ 密封线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 [摘要]: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在它的发展历程之中,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思想,本文从进步主义教育的始末出发,梳理其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以期找出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借 鉴之处。 [关键词]:进步;进步主义教育;观点;借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物质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由此带来了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大批城市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发展起来的。 一、“进步”的界定以及进步主义教育的含义 在进步主义教育的研究中,有关概念的分析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与进步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首先是“进步”这个概念。在英语中,“进步”(progress)一词出现于15世纪,此后几百年间其词义不断丰富,但其内涵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表示向上、向前或向更高阶段和状态的行动、运动、活动1。这与现代汉语中“进步”的含义并无根本不同2。所不同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进步不只是一个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观。 1 J.A.辛普森等.牛津英语词典[M].伦敦.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89:593一5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82.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内容简介 《新教育之梦》是文集的第一卷。《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目录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为新世纪新教育而作(代自序)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第- 1 - 页共8 页,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堆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理想的智育 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大情怀,使学生成为人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新民营运动

新民营运动 -探索中国公益产业的成长路径 吕朝 摘要: 在中国迈向?和谐社会?的社会转型期,非营利机构(NPO/NGO)在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的非营利机构在目前数量少、能力弱的情况下应如何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部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手段尽快成长壮大起来;同时本文也将分析企业界参与公益慈善的策略和途径,以及政府、公众等在催生中国非营利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 一.?形势比人强? ?第三次分配 ??因使命而生?和?因需求而生? ?谁更需要公益 二.?新民营运动?的来临 ?增量为王 ?从三条腿到三个圆 ?穆罕默德〃尤纳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三.从边缘到主流 ?要挤掉?企业公民泡沫?吗 ?公益光谱论 ?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四.打造中国公益?产业链? ?供应链、市场细分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零成本?阻碍公益职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造钟人?和?报时人?

一.形势比人强 ?中国公益事业的春天来了?这句话在业内已讲了多年,但春雷涌动是一回事,甘霖普降又是另一回事。当你看到中国最早的?妇女热线?创始人王行娟76岁高龄还在为如何养活她的几个固定员工而四处奔走;名声在外十几年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星星雨?还只有非常简陋的活动场地,你就会感到?春天来了?与其说是对形势的客观判断还不如说是乐观派们的自我激励。对大量步履维艰的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来讲更实用的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那句明言?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 从去年开始,?公益慈善?几乎成为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公众,从强势集团到弱势群体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NPO、NGO究竟代表什么以及?公民社会?的确切含义的同时,对诸如?企业公民?、?社会企业?、?公益创投?等新概念的讨论已相当热烈了。发展社会组织、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这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议。主管公益慈善和民间组织的民政部一位高级官员说?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然而,作为公益业者,我们应该是冷静的,这个历史机遇的形成恐怕并非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有多么出色使社会各界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而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非营利组织(包括公益慈善组织,下文中可能混用)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来满足某些迫切的社会需求,正所谓?形势比人强?。 第三次分配 为区别现有的按劳取酬的?一次分配?和利用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所得的?二次分配?,学界普遍把富裕人群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来帮助穷人的?公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第三次分配?机制。 虽然周其仁等学者对过分迷信基尼系数来衡量贫富差距提出臵疑,但我国确实已到了由于贫富差距而导致社会不安定的警戒线。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33倍)。2006年5、6月间,政府最高层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在专家开出的所有?药方?之中,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运用?第三次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希望工程?为例,中国青基会的统计,希望工程捐款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有87.7元从发达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有88.2元从中高收入阶层转移到底收入阶层。 ?贫富差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导致数次以?均贫富?为口号的农民起义,同样也?造就?了西方的现代慈善制度。这种在洛克非勒口中的?伟大的制度创新?百多年来为维护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高丽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珲,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班会经常开成”批斗会”,批斗某一个同学的不良行为,批斗某一种倾向,把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身卜的闪光点,推动学生内心

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和处分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并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他们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这对那些只会充当警察角色的教师不是最好的忠告吗。 --- 节选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之《理想的德育》片段 朱永新老师的鼎鼎大名很早前就听说过,甚至也曾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过他的理论名言,但真正认识其人,是从读《新教育之梦》开始。目录中读他教育的理想,他理想的教育,只言片语却已直抵心底,让人不读不快。今天读到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一 当我终于手捧泛着墨香的《新教育之梦》时,我如饥似渴,沉醉其中…… 这本书同样秉承着朱永新一贯的文风:论述。抒情并举,理性。激情兼容。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回到久远的画面,孔子和弟子席地而坐,其乐融融;品着这样的语言,你似乎春心涌动,教育竟能演绎这般激情! 记得着名教师—李镇西(朱永新所带博士生)在他的博客文章《班主任X狐狸=爸爸》读后感所言:如果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话,那么教育则可能相反――教育的成功可能各具特色,而教育的弊端则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度都惊人的相似。我想,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共识,所以朱永新教授面对泱泱大国教育存在的弊端,一种责任,一种大爱,使他在问题之中发出了对教育理想的呼唤!试想,如果不是出自一种爱,他怎么会率先自费开通教育在线网站,成了四面八方奋斗在教育改革前沿的众多网民的朋友。 他在“理想的教师”章节中这样写到: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的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只有去撞击每个人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多么经典的语言——“撞击成功”!多么独到的观点——“撞击暗点”……确实,我们习惯发现。并自喜于“亮点”,当“亮点”一闪而过时,我们常躲在黑暗里独自舔窦伤口。可今天,朱教授告诉我们: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不断去撞击,最后将这些零散的碎片串成美丽的服装,终会光彩夺目。作为青年教师,我也有过自己的理想,可是我们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最后烟消云散…… 如果说读这些文字带给我的都是理性思考的话,那么当我翻到附录一: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时才真正把我带入了新教育理想实践的领地。因为在这里,我第一次走进了教育在线,也第一次鼓起勇气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每天挤出时间更新自己的博客,记录平日的教学行为,倾诉独我的心灵絮语,回复朋友的评论留言…… 轻轻把书合上,生怕惊扰了这位智者的新梦。悄悄把博客点开,灵动的语言仍然在指间流淌……我想,梦——就从这里开始吧!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二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 13560008 王梓杨 一、形成背景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当时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它引起了人们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持久的思考。他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一般来说,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目的是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以便使美国教育适应日益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 任何教育思潮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也不例外。因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的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变化的美国社会的不适应,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克受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影响,首先引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20世纪初杜威将其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领域,其实验和理论更壮大了进步主义的声势,甚至远播至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进步主义的教育并不能提高知识水平,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遂渐次衰退,但是进步主义的思想至今对美国教育仍有影响。应该说,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以来的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蓬勃发展,蔚成风气,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思想观念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发展进程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年)、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19世纪末,帕克(P.W.Parker,1837—1902)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的一位教师科布(S.Cobb)发起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该协会后来改称美国进步教育协会(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PEA)。1920年,协会提出了改进初等教育的七点目标,实为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即:1.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所有作业的动机;3.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4.科学研究儿童的发展;5.重视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一切因素;6.为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学校与家庭应进行合作;7。进步主义学校应当成为为教育运动的领导者。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在这个时期,进步教育运动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 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

进步主义与新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皆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主张以科学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验及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等。两者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对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又使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对传统的批判是彻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激进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责,力图通过对西方教育传统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运动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反叛”远没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那么激烈,他们试图在总结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激进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新教育运动则是较为温和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良。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统一的理论基础,试图对教育进行全面变革;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教育著作以及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大量论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著作中,杜威对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论和课程

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各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阐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这种论述以后被看作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传统教育”之间的对立。杜威也成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为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杜威也指出,工业革命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全面变革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仅仅对教育作“细节上的变更和学校内部机构的改良”是远远不够的。在深刻的变革形势下,教育所需要的是根本革新、改组、重建。杜威的这种总体教育改革观影响巨大,这可以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提出的七项原则,从克伯屈、拉格等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思想,从学校所开展的进步教育实验上得到充分的证实。他们试图对教育全面改革,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裂,把学校建成为一个小型社会,改革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建立起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用单元教学、小组教学来代替班级授课制,这种改革是彻底的、全面的,反映了他们雄心勃勃的教育理想。欧洲的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尽管爱伦·凯强调重视儿童,德可乐利注重以“兴趣中心”改革教学,罗素强调自由教育,怀特海认为智慧教育是重要的,凯兴斯坦纳提倡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等,从实验学校的实施来看,既有阿博茨霍姆为代表的新学校,也有凯兴斯坦纳倡导的旨在培养有熟练技能的公民的劳动学校,蒙台梭利所创办的儿童之家等等,新学校之间存在的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反映了新教育运动的思想家对教育认识的多样性,从而说明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所以说虽然新教育运动的思想家也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和反思仅仅是集中在儿童身上,他们认为传统教育压抑了儿童的本性、创造性,要求改革教育,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均衡的发展,但他们对教育与社会改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地认识,没有看到教育变革对社会变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