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

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

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与使用。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通过装备保障资源与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无缝衔接”的装备保障系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松散性保障进行根本改革,使整个装备保障体系中条条和块块实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衔接,使得装备保障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在战略层,应对装备保障力量严格区分为统供和专供,并对统供部分着眼全局,整体谋划与运用。在战役战术层对通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控,充分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效能,最终对通用保障力量的运用形成“五个一体”的格局,即纵向自身军兵种内部的“上下一体”,横向各军兵种之间的“左右一体”,战役战斗各个阶段的“前后一体”,保障力量在地、空、海等空间布局上的“空地一体”,保障力量构成上的“军民一体”等。“主动配送”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保障力量的可视化,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方式,通过灵活调遣保障力量,以很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保障设施,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将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它是针对传统的“反应性”或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而言的。配送式保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进了现代企业的“价值链”观念,在观念上以用户即作战部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流的服务,获取最大价值的回报;另一个特点是以有效管理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的库存物资,以物资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或者说是以配送“管道”代替了仓库。

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包括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种装备保障活动的信息化和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

1、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主要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它是实施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依据与指南。例如全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及装备保障信息化安全防护策等。

2、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装备保障力量由装备保障人员、物资、保障装备及设备组成。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装备保障力量的可视化,保障装备的信息化和拥有大量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装备保障力量的可视化,主要是指实现及时、准确地向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保障部(分)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所在位置、状况、特性与物资器材的请领跟踪信息等信息。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保障设备可看作固定性或相对固定的保障装备,它与保障装备的区别在于是否便于移动。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指在提高现有保障装备机械化程度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加以横向一体化改造,使其具有横向协同性和联动性,就可大幅度提高整个装备系统的整体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修养和丰富的装备保障理论知识。

3、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指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与指挥通信网络,为装备保障信息快速、畅地流动提供平台。广义上,保障装备和设施的信息平台也属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

4、各种装备保障行动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在装备保障战备、组织指挥、防卫、维修保障、弹药和器材保障等行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保障活动效能的过程,还包括形成的各种相应的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5、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是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装备)要以统一的标准、接口和内容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与互通性,也包括以统一的标准对器材或保障装备及保障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等。

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军事革命,使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作战理念,同时也对装备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在保障空间上,必须实现由“偏后”到“前伸”的转变。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是在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战场上实施的,欲使装备保障与非线性战场作战相适应,必须改变“保障偏后”的传统模式,才能确保装备保障与作战同步。为此,应根据可能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优化装备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储供网络,打破传统的按照编制序列和隶属关系实施保障的模式,使装备保障物资和技术力量尽量前伸,做到仗打到哪里,装备保障就跟到哪里,形成超时空保障、超对象保障的灵活、高效新模式。

2、在保障时间上,必须实现由“慢”到“快”的转变。装备保障的本质体现为“信息流”控制下的“物资流”的实现过程。因此,快速的装备保障取决于流畅的“信息流”和流畅的“物资流”。“信息流”包括保障需求的获取、保障资源的把握、保障方案的生成和保障行动的指挥控制等,这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物资流”则代表了物资、装备和人员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传输过程,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机械化建设的进程。因此,要实现快速的装备保障必须从信息化和机械化2个方面着手,缺一不可。

3、在保障资源上,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合成、精干、灵活、高效是装备保障新模式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科学配置各种装备保障资源,集中使用各种保障力量,改变过去那种“小而全”、“条件分割”的“粗放型”装备保障模式。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由战区直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突出重点、集中优势,产生“拳头”效应。

4、在保障方式上,必须实现以“物资化为主”到以“信息化为主”的转变为了适应武器装备等于“火力+电子”、“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装备保障必须从以武器、

弹药、器材供应和机械修理为主,转向以供应信息化武器软硬件及配套器材、抢修信息化装备为主。战区应把信息作为重要的保障资源,建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和分系统,将装备物资储供、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信息融合为一体,为战场技术保障和供应保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此外,还应综合利用维修信息网络和远程支援信息系统,为战时装备抢救抢修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只有快捷、高效、精确、实时的装备保障,才能够有效地满足信息化作战的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将信息“物化”到装备保障工作的各个要素之中,发挥信息的“倍增器”效应,才能极大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指挥控制、战场感知、快速部署、实时保障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将从传统的“机械化保障”转变为“信息化保障”,这是信息化战争需求和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四、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深入分析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是搞好装备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所呈现的新特点,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以下6种能力。

1、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节奏和作战样式的转换速度是传统机械化战争无法比拟的。战场态势可谓瞬息万变,信息种类之繁多,信息数量之巨大,信息真伪之难辩,信息处理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知乃行之先导,一支机械化部队与一支信息化部队的战争,无异于盲人与武士的对决,这是信息单向透明的结果。作战部队是这样,我们所从事的装备保障也是如此,没有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必然会陷入盲目的行动之中。因此,利用信息化网络和各种信息化监视手段,实时获取敌我双方作战部队的完整的态势信息,是实施装备保障的先决条件。

2、可视的资源感知能力。装备保障的快速、准确、有力,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常言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显然,“知己”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知彼”后采取对策的基础;特别是在“彼”,如作战样式、强敌介入程度等因素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知己”则尤为重要,“知己”是在“知彼”后快速应变、采取对策的先决条件。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装备保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保障机构、保障人员、保障设备和供应物资等全部保障资源可视化的静态管理;在保障过程中,实现对各类保障资源的位置、运动和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控,实现对装备保障活动全时间和空间的可视可控,是装备保障部门运筹帷幄,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3、快速的方案制订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各项方案、计划的制订,需要大量、准确的供需信息的支持,需要周密的分析和计算,需要多方案的比较和评价,需要实施前的模拟和进一步优化。因此,传统的作业手段是难以完成这样庞大而又复杂的数据处理的,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才能快速准确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方案,这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中心环节和必备能力。

4、准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精确打击能力,需要精确化和聚焦式的装备保障,要求装备保障指挥员具有对各类保障要素实施准确的指挥控制的能力。因此,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指挥控制手段,精确、实时地筹划、组织、调控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活动,实现装备保障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上的精确化,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把最恰当的装备资源提供给恰当的保障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和效能。所以,准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是信息化装备保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5、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装备保障是信息主导下的物质和能量对作战系统的作用和影响过程,像人体一样,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指挥控制中枢,而且需要强有力的效能器官,以完成指挥控制中枢赋予的指令。“机动制胜”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理论的重要思想,以机动求生存、以机动实施造势、以机动实现快速的火力集中。因此,发展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是解决装备保障与快速、灵活的机动作战不同步问题的关键。

6、模块化的保障作业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保障对象,是通过快速机动来实现“动态联合”的,具有多样性和变换快的特征。因此,装备保障力量也必须能够通过“动态联合”,实施聚焦保障。为此,在平时的装备保障力量建设中,应以作战部队类型和大小为依据,在适当的“粒度”上,建立便于联合的模块化保障单元,以满足战时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保障需求,彻底解决装备保障与作战需求不适应、不匹配、不同步的问题。

由上所述,我认为构建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按照以全军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前提,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先导,以实用系统开发为重点的基本策略展开各项具体工作。

1、以全军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前提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作为一个伴随、从动、保障分系统,在体系结构上与军队信息化系统基本同构,物理上二者密不可分。所以,必须着眼体系,将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放在军队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统筹规划,同步展开,协调发展。因此,在系统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解决好组织机构间的协调,系统开发标准、规范和制度的协调;在技术实现上,应解决好系统接口、通信网络、硬件设备以及系统软件等协调问题,确保装备保障的信息化系统构建能有机地融入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之中。

2、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先导基础理论研究是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应主要围绕装备业务信息标准化和业务处理规范化、程序化展开,并最终形成一系列法规性的标准,例如:装备物资编码标准、装备业务信息统计报表、数据库标准、装备保障文书标准、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内外部接口标准等。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多功能一体化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和建设方案、装备保障建模与仿真技术、装备保障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的虚拟现实技术等。

3、以实用系统开发为重点按照“着眼体系、顶层设计、工程着手、综合集成”的开发策略,组织实施实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开发策略上,应按照模块化、标准化和组合化的原则,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分发,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之间、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与同级的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同时避免系统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

同时,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应当遵从以下原则

1、设立高层领导机构,统一负责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装备保障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的一部分,从军种结构区分,可分为空军、陆军和海军等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从层次结构区分,可分为总部、战区、军团、兵团、部队和分队等装备保障信息化;从职能结构区分,又可分为各保障专业的信息化等。由此可看出,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组织协调工作复杂,需要上下左右协调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渗透到部队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建设效益,必须实行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设立总部级高层领导机构和专家指导机构。

2、顶层设计,需求牵引20世纪70年代,美军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走的是各军兵种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路子,虽然建设速度较快,但因没有注重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后来此系统因互不兼容,不适应作战需要,不得不重新进行一体化改造。因此,我军装各保障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全军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从保障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对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避免或少走弯路。同时,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与军事斗争准备结合起来,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对装备指挥、战场建设、装备维修等的基本要求,从部队实际出发,以提高指控能力为核心,加强现有维修装备信息化改造,逐步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

3、划分阶段,突出重点,逐步展开,稳步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划分阶段,突出重点,即依据不同的需要,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系统,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依据外军经验,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可分为数字化、智能化和全面信息化3个阶段。数字化阶段以制定规划、标准和硬件建设为主,通过对装备保障指挥机构、保障力量的数字化改造,把

装备保障体系置于一个统一的网络之中,调整体制结构,提高装备保障体系的整体保障能力:智能化阶段重点是进行软件建设,赋予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智力”;全面信息化阶段,重点实现装备保障中的储、运、供、修的全面信息化。

4、平战结合,以战为主,保证安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同样,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保障打赢这样一场战争。如果平战保障要素脱节,平时的装备保障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就按国防部计划在各军种范围内统一建立和使用CI系统,注意解决软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问题,以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来规范和构建各类系统,使单个的自动化系统能相互链接起来,避免重复投资和劳动,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同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将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确保装备保障信息能够安全可靠的使用。

5、多法并举,建改结合,梯次更新装备保障信息化是在我军机械化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出现的新课题,建设任务异常艰巨与复杂,我们必须借鉴外军成熟经验,依据军情,长远兼顾,采用“信息主导”、“系统集成”和“以外促军”等多种方法,同时坚持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在应用中深化需求、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更新、促进发展,使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之路。

以上一些浅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企业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探讨 郭铁英

企业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探讨郭铁英 发表时间:2019-10-18T13:59:25.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郭铁英 [导读] 摘要:公文不论是对国家行政机关来说,还是对公司企业来说,都是其履行职能或进行公司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可以说其对于企事业单位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国家能源集团吉林龙华长春热电一厂吉林 130114 摘要:公文不论是对国家行政机关来说,还是对公司企业来说,都是其履行职能或进行公司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可以说其对于企事业单位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于我国目前的公文和公文处理方法来说,相较于传统的公文管理模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公文的管理在方式方法上仍然采取的是手工管理的方式,并且公文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殊性、重要性等方面的特征,导致在公文管理的工作中始终难以建立起一个规范化的体系。但是,在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应用,作为公文管理和公文处理的重要手段的“公文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开始得到普遍重视和推广,这使得我国的公文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但是仍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对企业公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予以强化,仍是我们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企业;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文章主要基于企业公文管理的重要作用方面,对其信息化建设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公文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分析 1.1功能实用性强 对公文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在对办公系统的经验和需求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的,并且主要是基于扩展办公功能、使办公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得以有效提升方面的考虑。对于建立成型的公文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其基本对所有的办公部门和办公环节都有所涉及,并且对于其中的各项功能,完美地实现了有机融合。 1.2操作较为方便 在公文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面,为了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其主要以语言开发系统为基础,以简单、实用为基本要求,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详细来说,就是运用信息化系统,完成了对单位内的各种文档资源的数据信息整合,同时还通过光纤专线接入的方式,方便了各部门查阅或调用信息。 1.3文档易进行统一管理,且在文档的扩展、维护方面较为便捷 实现对企业公文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内部的所有各类公文都能被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并且通过针对企业公文管理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专门的标准化的用户界面,使得企业公文管理方面以及其他与公文紧密相关的方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对于企业公文的信息化管理来说,其除了具有对企业的公文文档进行统一化管理的优势之外,还在公文文档的扩展、维护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作为企业各个业务的应用系统,集运营、监控、扩展、开发于一体,其对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发展来说都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 2.信息化建设对公文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分析 2.1增强公文的时效性 公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其得以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网络技术,这就将传统的纸质类型的公文,全都以字符的形式转换为电子公文,这种公文保存的方式有利于对企业的机要文件进行保密。同时,在公文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群、邮件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来对企业公文进行下发和通知,这样就能实现公文的即时传递。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而言,其所采用的多为非客户端系统,这样企业的办公人员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对自己在办公过程中有需要的公文进行获取,从而突破了公文传递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增强了其时效性。 2.2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企业的公文管理中来,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这种科学化和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业务系统、上下级机构之间,在公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起来之后,能够就某一事项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从而对涉及到相关事项的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使企业内部的业务协同性得以增强。此外,这种科学性、规范性还会表现在企业管理者对公文的处理以及企业事项的决策方面。上述已经说过,对公文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上下级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对于公文信息的上传下达能做到及时迅捷。 2.3实现公文管理的规范化 对于企业公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说,除了完成公文的存储和传达功能之外,还具有自动处理公文、格式化文件等方面的功能。例如,对于从公文的起草到完成到传达再到处理的这一整个流程来说,从起草开始,相关的办公人员就可以直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里完成这一工作,只需要在该系统上登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通过该系统还能用手机及时回复企业相关人员对某一公文的意见,并做出相应处理。总的来说,公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厘清企业各个部门在公文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从而实现公文管理的规范化[1]。 2.4保存档案的历史原始性 对于企业的公文管理工作来说,保证档案历史的原始性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而公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就使得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可以说由于公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公文从起草到修改到最后的储存都可以被完整地记录保留下来,因为其中无论是对该公文进行了修改或者复制或者删除等等都会在系统中留下痕迹,只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即可发现;此外,网络还具有强大的备份功能。这样,即使公文因意外情况丢失,想要恢复其历史版本,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3.强化企业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举措分析 3.1实现管理设备的现代化 要想强化企业公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使企业的管理设备实现现代化。对于企业公文管理的硬件设备来说,其应当满足的几个要点就是性能高、容量大、安全性好、计算能力强等。此外,对于安装了公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而言,还必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技能,充分发挥我校现有信息化教育设施和资源的效能,增强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学习、教育管理、教学应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能力,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十堰艺术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1.学校教育信息化中层管理人员。 2.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教师。 3.学校在职任课教师。 二、考核原则 1.考核以定量+定性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为准则,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2.根据管理岗位职责和任课教师任课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检查,平时考核与学期考核相合。

3.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逐年调整考核内容,考核要求逐步提高。 三、考核目标 1.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负责,业务熟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 2.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意识得到提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增强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考核办法 1.学校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2.按照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对管理干部、管理教师和任课教师量化考核,实行9分以上(A等)、8分以上(B等)、7分以上(C等)、7分以下(D等)等级考核。 3.管理干部、管理教师考核按等级A等6分、B等4分、C 等2分、D等0分加入个人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任课教师考核结果按学校现行教师绩效工资有关考核记分办法执行。 4.分类制定管理人员、管理教师、任课教师考核标准

装备保障信息化知识讲解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 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 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与使用。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通过装备保障资源与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无缝衔接”的装备保障系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松散性保障进行根本改革,使整个装备保障体系中条条和块块实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衔接,使得装备保障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在战略层,应对装备保障力量严格区分为统供和专供,并对统供部分着眼全局,整体谋划与运用。在战役战术层对通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控,充分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效能,最终对通用保障力量的运用形成“五个一体”的格局,即纵向自身军兵种内部的“上下一体”,横向各军兵种之间的“左右一体”,战役战斗各个阶段的“前后一体”,保障力量在地、空、海等空间布局上的“空地一体”,保障力量构成上的“军民一体”等。“主动配送”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保障力量的可视化,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方式,通过灵活调遣保障力量,以很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保障设施,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将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它是针对传统的“反应性”或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而言的。配送式保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进了现代企业的“价值链”观念,在观念上以用户即作战部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流的服务,获取最大价值的回报;另一个特点是以有效管理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的库存物资,以物资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或者说是以配送“管道”代替了仓库。 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包括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种装备保障活动的信息化和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行业设备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部门,从设备的采购入库,设备的使用变更,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报废处理,在使用环节上涉及到设备使用,管理,监察,决策等多个部门。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从从监察部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设备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监管,有利于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规范设备采购申报,报废申请,使用申请等多个业务工作规范流程,实现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痕迹化。实现对设备采购,设备处理等环节的流程痕迹全过程记录,为设备资产监管留下第一手资料。 其次,从设备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更实,实现财务与实物帐目同步,解决设备实物账目与财务账目不相符的问题,有效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长期的手工管理模式,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设备分散、管用分离、账物不符、账卡不符,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等问题,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全面准确、动态实时地反映设备使用、分布等的详细状况和信息。通过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强化对设备的实物与资产配套管理和监督,可以有效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管理更精,实现设备管理的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设备采购入库开始到设备报废处理,所有的环节过程中痕迹都能有体现,包括采购记录,维修刻录,使用人变更记录,报废申请刻录,处置记录,价格折旧记录都实现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生命周期式管理,方便的实现设备类型,使用部门,购买价格等的多维化和档案化。 管理更细,通过建立设备预警信息机制,及时、自动提供设备管理预警信息,对不符合使用标准,易产生故障或者引发生产事故的设备及时进行报警,提示更新,避免不必要伤亡事故发生。 再次是从设备使用部门的角度来看:方便使用人员设备管理,提升其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查看个人使用设备清单,利于使用人员对在用设备的管理.并通过对使用设备的采购记录,维修刻录,使用人变更记录,报废申请刻录,处置记录,价格折旧记录等的查询,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性能,优化使用。 最后从决策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优化调配,服务决策。通过设备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量化指标,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分析模型,以分析、统计等手段,时掌握企业设备存量、设备变量和设备闲置率等状况,实现设备合理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详实,

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岗位职责说明书

岗位名称副主管编制人数 1 所属部门信息部直接上级副总经理下属人数 2 直接下级信息专员 序号 职责范围负责程度 考核内容指标按重要顺序依次列出每项职责及其目标负责/部分/支持 1 对公司网络设计提出方案 负责与跟踪公司网络布线方案的实施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网络检查 2 每三个月对系统运行进行检查汇报 配合公司各部门数据协查、促销安排工作 3 服务器运行的状态检查 门店业务管理系统的稳定性的检查服务器磁盘阵列的安全性检查 4 定期对POS前后台进行数据跟踪处理与反馈 负责对POS异常数据进行分析与汇报给公司提供决策管理数据 5 对本部门工作的安排指导 合理安排部门事务与计划 指导维护员进行日常事务处理 6 网站开发和维护 协助其他部分做好网站管理应用工作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营 任职资格条件生理要求性别年龄 知识技能 水平 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 资格证书设备和工具 教育培训学历要求工作经验 能力素质 要求 能力项目能力标准能力项目能力标准 决策能力亲和力 领导能力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晋升方向

岗位名称信息专员编制人数 2 所属部门信息部直接上级信息主管下属人数0 直接下级0 序号 职责范围负责程度 考核内容指标按重要顺序依次列出每项职责及其目标负责/部分/支持 1 负责办公用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业务系统的维护,即时排除计算机故障、应用业务系统故障 2 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设备等运作情况、状态、性能分析等;检查服务器数据占用空间与日志空间大小。 每月配合公司做好促销相关工作的安排及数据查询、监控,促销操作流程的培训等事务。 3 保障收银系统正常运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在正常营业情况下收银系统出现的突发故障 保障收银机硬件的正常工作 协助收银员对帐、短款问题进行查询处理 4 系统维护、底层数据查询、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工作协助部门主管对公司数据进行定期维护 每日对结算、销售异常数据的跟踪查询及处理,同时检查前一天的销售汇总是否正常 配合公司进行促销前的网络扩展、数据协查准备工作 任职资格条件生理要求性别年龄 知识技能 水平 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 资格证书设备和工具 教育培训学历要求工作经验 能力素质 要求 能力项目能力标准能力项目能力标准 决策能力亲和力 领导能力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晋升方向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二0 一一年十月

前言 产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加快产业园发展,是我市实施“以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加快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2011 年开始协助新疆阜康产业园建 设信息化平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平台由市级平台、产业园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三级组成,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产业园信息、产业园企业信息,并且构建相互的信息交换和工作管理通道,从而形成整体的信息优势和有序工作管理机制。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网络、运行、管理、服务上的优势,本着服务企业的宗旨和“稳妥、规范、高效”的原则及双赢的合作模式,与新疆阜康产业园管委会强强联手、加深合作、携手加速推进阜康产业园整体信息化进程!

项目名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担单位: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内容:信息楼(500 平方米)、产业园门户网站、综合办公管理系统、通信管理调度系统、产业园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园治安巡逻对讲系统、产业园翼机通系统 建设起止年限:2011 年-2012 年 项目总投资:2100 万(其中信息楼建设300 万、设备1300 万、安装费用180 万、流动资金320 万) 申请国家引导资金:210 万 自有资金:1890 万

第一章产业园信息平台建设目的 1、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借鉴成熟的产业园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模式,构建高水平复合式产业园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和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效提高产业园及入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园的整体发展。 2、加强产业园安全管理,促进产业园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将产业园形象向全球宣传展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产业园及企业建设、重点项目进度等情况。 3、结合当地政府政策和阜康产业园成熟的网络和丰富的各种资源,同时聚积社会其他先进的软件系统,构建面向产业园和入住企业的信息化共用技术及通用基础管理平台。 4、本着政府指导、产业园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将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集中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特色功能的国内先进信息平台。 5、充分利用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源、技术、服务等优势,大幅度降低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和门槛。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信息化设备管理办法

xxxxxx信息化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xxxx(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化设备管理,确保信息设备正常、可靠、有效地运行,保证各单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xxxx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类设备(台式、便携式、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可移动存储设备等)、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电话、投影仪、防爆对讲设备、视频监控、无线巡检设备、一卡通等。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公司信息化设备管理原则是: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更新和维护公司信息化设备,实现信息化设备的动态化和常态化管理,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高效和稳定的信息化支持。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信息化设备的计划、购置、使用、维护、维修、费用及报废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六条科技信息部是公司信息化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信息化设备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及维护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公司信息化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公司信息化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三)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单位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工作; (四)负责对各单位信息化设备日常管理进行考核; (五)汇总、审核、编制公司信息化设备年度计划,并按要求上报。 第七条信息化设备属地单位是信息化设备日常管理及保养的责任单位,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在科技信息部的指导下建立《信息资产清单表》(内容包括:资产名称、资产类型、安全级别、所在位置、用途、责任人等); (二)负责本单位属地区域内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及日常保养,认真做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故障、防雷击”的“六防”工作。 第三章设备计划管理 第八条为体现厉行节约的原则,在满足正常办公、生产运行需求的条件下,公司在帐的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年限不低于4年。 第九条更新的信息化设备,要按照各单位上报给科技信息部的岗位需求,以及公司所批计划内容直接发给最终使用者,各单位不得进行二次分配,科技信息部将把计划实行准确率作为考核内容,纳入考核范围。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集团系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集团的发展,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按时完成,达到预定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 第二条集团信息化推进部(以下简称信息化推进部)负责集团系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组织 1、信息化管理组织人员构成 分管领导:控股公司财务总监 主管领导:信息化推进部总经理 成员构成:信息化推进部和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人员 2、信息化管理组织设技术支持小组 组长: 组员: 3、信息化管理组织临时组建效能评估小组。小组由软件主要使用人员、信息化管理组织指定的成员组成。 第四条工作职责 1、信息化推进部负责研究制定集团整体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各产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2、信息化推进部负责审批控股公司及各产业集团信息化项目的计划、方案及预算。 3、在信息化推进部的统一部署下,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信息化项目。 4、信息化推进部负责对集团系信息化项目的进展进行督导和监控。 5、信息化推进部委托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组织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6、信息化推进部负责新技术、新应用在集团系的推广。 第五条工作方式 1、信息化推进部会议由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组织召开,重大决策上报控股公司审批。 2、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上报各产业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方案,信息化推进部讨论研究确定。. 3、信息化推进部审批软件系统选型、实施方案的组织与流程后,产业集团方可组织实施项目。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推进部给予阶段性评估,对于未按计划实施的项目及时进行牵引和督导。 5、信息化推进部组织效能评估工作,在软件实施完毕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评估实施效果。 第六条审批流程 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将需要信息化推进部会议审议的事项提交给信息化推进部初审后,然后提请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审议,审议结果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反馈给各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三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1、根据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公司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公司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2)从战略层面统一组织、指导、决策,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 工作; (3)研究解决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4)审议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5)审议公司信息化工作制度及相关标准; (6)审查公司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 (7)在规划安排、资源集成、监督检查、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8)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 2、技术部是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管理; (2)负责信息化项目和费用管理; (3)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4)负责对外协单位的管理。 3、信息专业是公司实施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 (2)负责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3)负责信息系统运维的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相关设备资产管理; 4、信息运维隶属于信息专业下属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2)负责公司基础网络运维工作; (3)负责公司服务器系统运维工作; (4)负责公司所有办公计算机、打印机维护工作; (5)负责与集团公司会议联调工作; 5、公司各业务部门、办公室、车间,依据信息化规划和技术要求,配合信息专业做好业务应用的实施工作。业务部门与技术部信息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的信息化需求和建设目标; (2)负责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 (3)推进涉及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促进本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 6、业务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专员,负责本部门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协调联络。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1、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说明

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说明 公司于2009年正式引进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自己的网站、OA办公系统,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及人员 责任部门:办公室负责人: 信息化管理员: 二、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二)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三)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四)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五)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等现象。 (六)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 页脚内容1

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七)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八)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九)及时、有效地发布和传达公司高层的经营决策和管理理念。 (十)不断更新工程施工动态,向外界展示公司形象。 三、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一)按照业务工作岗位设置各部门、各分公司OA系统的微机操作员,由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设置帐号和操作权限。 (二)微机操作员应妥善保管帐号和口令,并经常更改以防止他人盗用进行违规操作,严禁使用他人的帐号处理自己职责之外的业务。当岗位和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办理帐号交接手续,交接后应立即更改密码。 (三)微机操作员要加强对业务软件的学习,积极参加信息化应用培训,熟练操作业务软件。 (四)微机操作员须使用指定的帐号,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业务,做到态度认真、操作规范、录入及时、数据准确。 (五)各单位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的,须填写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交由信息管理中心实施。 (六)定时登录内部网站,浏览通知公告、学习文件资料,收发公文、通知和邮件,确保公司常态运行。 页脚内容2

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XX局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随着大集中系统应用推广、随着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及计算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为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管理工作和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计算机应用,保障网络系统和业务数据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提高科技管税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原有《XX 市地方税务局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信息化建设管理需要。结合我局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根据《计算机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

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税务局总局税务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监察暂行办法》、《昆明市地方税务局计算机管理试行办法》、《XX地方税务局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现将原来《办法》修订为《XX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第二条 XX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省、市地税局的领导下进行。

第三条信息化系统管理含盖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业务电子数据管理、设备及耗材管理,等四个方面。 第四条各科室、分局、稽查局(以下统称各部门)。各部门的计算机运用工作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地方税务局有关规定,在局计算机管理部门授权范围内按照本办法规范运作。 第五条我局设立计算机管理部门负责全局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划、措施,监督、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传达、协调、制定有关技术和应用标准。使用计算机的各部门,负责相关业务

应用程序的操作、日常维护及安全保密工作。及时向计算机管理部门报告应用中发现的有关问题。 第六条 XX市地税局计算机管理部门内设专职系统维护员职位,负责软件、硬件、数据库和业务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操作员是指经局计算机管理部门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我局计算机系统相关功能的操作人员。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地税局使用计算机的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含协管员)。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

信息化项目管理技术咨询服务需求[001]

信息化项目管理技术咨询服务需求 一、申请单位资格要求 (一)为国内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或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的独立企业法人,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具有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相关监理、咨询或管理经验,提供合同复印件。(三)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申请。 二、项目工期要求 本项目技术咨询服务自双方合同签字之日起至完成6个信息化项目的验收备案工作为止。 三、服务要求 验收是关键节点,但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必须采用“线”及“面”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验收管理的目标,具体到项目中则要求采用“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及措施。 (一)梳理工作 在验收梳理阶段,应重点起到咨询评估的作用,协助业主方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验收条件,组织各方收集项目验收资料,如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建设内容的调整的,必须以书面形式描述出具差异情况说明。 (二)完善工作 对照《广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穗工信〔2017〕3号)、《广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验收实施细则》(穗工信函〔2017〕1482号)及验收资料模板,负责业主方项目验收资料的编辑工作;对应项目承建方资料,负责按规范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材料,需收集完成签字盖章的纸质版和扫描版。 (三)备案工作 按规范整理完成具体项目材料后,负责线上申请验收、填录相关资料及上传相关附件,并协助业主方编制验收申请函。 (四)后续服务 1、对于验收通过的项目或系统,应协助业主方进行信息化资产的梳理及补录工作。 2、对于未符合当前验收条件的项目或系统,应协助业主方制定解决工作办法。 四、版权要求 本次技术服务项目所产生所有的文档、数据、图表、视频等资料,版权归广州市农业信息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中标单位不可向第三方提供或用于其它项目。 五、评审方案 (一)本次技术咨询服务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承担单位。如只有1家企业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确定为承担服务主体。 (二)确定依据:在不高于最高限价的前提下,综合评估分最高的为中标候选人。 (三)技术部分响应性评定 1.由评审小组对所有申请文件的技术部分的响应进行审核和分析; 2.评审成员独立进行文字评价和评分,填写“技术部分响应评分表”。 3.将每一个评审成员的评分汇集,进行算术平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出该申请人的技术得分。 (四)商务部分响应性评估 1.由评审小组对所有申请文件的商务部分的响应进行审核和分析; 2.评审成员独立进行文字评价和评分,填写“商务部分响应评分表”; 3.将每一个评审成员的评分汇集,进行算术平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出该申请人的商务得分。

浅谈如何以信息化管理手段

浅谈如何以信息化管理手段 试析永兴县烟草分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思路---以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质量年活动”的深入开展郴州烟草自2009年开始,通过连续几年的“管理质量年活动”,全市烟草商业系统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信息化管理是烟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姜成康局长在对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化工作的批示中指出:面对未来,信息化工作还任重道远,要在提高规划水平上下工夫,在加大集成上下工夫,在突出应用上下工夫,加快推进烟草在突出产业与信息化相融合,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如何在应用上下工夫呢?下面笔者以永兴县局为例,就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谈谈个人的想法,不妥之

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教。一、永兴烟草信息化管理现状永兴烟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一是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具规模,已具有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匹配的硬件体系。永兴县局第一台电脑购买于1993年,首先应用于、也只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此后才逐步应用于其它部门。目前全局127位在职在岗员工,已经拥有114台电脑,其中手提电脑15台。电脑的运用已普及到了每个岗位、每 1 位员工、每项工作之中。二是软件系统在建设中逐步优化。信息化建设已从最初的单机使用、分散开发,发展到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全面建设,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到目前为止,我局已经应用的软件系统有:烟叶生产收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卷烟营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专卖内部监督管理系统、日常监管重大事项公

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包含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教育云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改变了教学管理方式。学校管理系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那么学校管理系统包含哪几方面的应用呢?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学校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就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方面,应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一是网络基础乎白;二是应用支撑平台;三是应用处理系统。基础平台包括校园网络、服务器等硬件环境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公共数据库、统一信息标准;应用处理系统包括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各种处理系统。具体的系统主要是下面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强化教务管理的职能,涵盖了教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课表系统、自动排课、成绩管理、教案管理、考试系统等。 2.教学与学习系统 教学与学习系统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信息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等等。 3.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能够全面提高办公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繁琐而枯燥的日常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快捷。主要包括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等。 4.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师生员工在校园中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桕关的活动。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牵头环节,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宿舍和办公室门禁系统、电子钱包和校园电话系统等。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焦天活陈吉武 副组长:李瑗平 组员:韩秀霞段永红杨茹军王立尧辛凯赵丽萍郭泽斌 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落实人员、建立组织、明确自责、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划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3、审议每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 4、评估每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失,采集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提出改进方案,规范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5、监督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我校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6、以身作则,加强教育科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课题的实验研究。

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1、严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上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工作期间禁止利用计算机玩游戏、听音乐、看影碟、播放观看影像、实时在线聊天等。 2、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人员,凡与本办公室无关人员,严禁上机操作。 3、注意计算机用电安全和防火、防潮,做好办公室卫生清洁工作,确保计算机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4、不准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计算机,严禁私自拆卸机箱,硬件或应用软件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5、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准擅自增删统一配置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增删、改动微机的I P地址等软硬件配置;未经学校同意,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不得外借。 6、严防计算机病毒入侵,其它单位或个人的外部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硬盘等)不得随意连入计算机,确有必要连入的必须事先进行病毒扫描。 7、严禁恶意删改网络系统中的共享资源。 8、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工作人员不得将密级文件资料上网共享。 9、因操作不当给工作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0、用后及时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下班前要关好门窗,以防被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