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全集

第四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

和比值?

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

类呢?

2:3 4.5:2.7 10:6

1

80:4 4:6 10:

2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比较:

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三、课堂达标

1.

2.

3.判断:

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第四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 独立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综合: 2. 填空

(1)如果2:3=8:12,那么,()x ()=()x()。 (2)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3)如果5a=3b ,那么,a :b=():( );a b =)

()

(。 3.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比 例

第3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熟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比例。

2. 能灵活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能解决与解比例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解比例。

3. 练习八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10题。 2.练习八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 练习八第12题。

2. 练习八第14题。

3. 练习八第15题。

17

53)1(x =

8

.2:75.1:5.3)3(x =11:63

2

:

)4(=x 9

4

:2:21)2(=x

小提示:()×足球单价=()×篮球单价,所以:足球单价:篮球单价=():()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

第四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

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第四单元比例

第5课时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根据据下列中的两种量,怎样求第三种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2)已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3)已知总价和数量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第4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

3.填一填: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5.自学课本第46页正比例图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回答下列问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3. 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第四单元比例

第6课时反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体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掌握反比例关系式。

2.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2)总钱数一定,花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2:

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如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水的高度是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3)求出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想一想: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达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

4.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三、课堂达标

1.课本p51页第8题。

2.课本p51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2)修路的总米数一定,修好了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3)排印一本书,每页的字数和页数。()(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拓展提升:

4.根据关系式填空:

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

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第四单元比例

第7课时正比例、反比例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深刻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感受数量关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图像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关系的图像各是什么样子的?

二、分层练习

(一)基本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4、5、9题。

(二)综合练习

1.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判断的根据)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关系。()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关系。()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提高练习

1.课本练习九第12题。

思考并写出字母关系式:,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2.课本练习九第13题。

3.课本练习九第14题。

三、课堂达标

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每袋大米的重量一定,袋数与总重量。()

(2)用同一规格的地砖铺地,铺地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

(3)授课日期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4)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

(5)圆的周长一定,圆的半径与圆周率。()

2.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第四单元比例

第8课时比例尺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二、自主探究

1.举例。

见过地图吗?在绘制地图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到图纸上。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自学课本p53页,思考后与同学交流下列问题:

A.比例尺是指的什么?有几种形式?

B.比例尺的本质是什么?

C.当比例尺固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D.比例尺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E.怎样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达标

1.课本练习十第2题。

C

2.课本练习十第3题。

3.填空:

(1)比例尺分为()和()。

(2)比例尺1:2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

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第四单元比例

第9课时比例的应用(例2)

【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些形式?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学习例2:

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你有几种解法?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课堂达标

1.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和明华小学到商场的实际距离的各是多少米?

2.南京长江大桥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

在一幅南京地图上,量得该桥的公路桥长是9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图上,该桥的铁路桥应画多少厘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解答?)

第四单元比例

第10课时比例的应用(例3)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和地图等。

2. 锻炼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3)()。

2. 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二、自主探究

1.例3:

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中蕴含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先求什么?怎么求?

(3)绘制平面图要注意什么?

2.尝试解决例3。

三、课堂达标

1.课本p57页第8题。

2. 课本p58页第11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课程导学案

“2131”生态课堂导学案六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执教:张景涛 学习内 容 汽油耗油量问题 学习 目标 1、经历从汽车里程表、油表上获取信息,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和汽车耗油有关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 点 从汽车里程表、油表上获取信息,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难 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和汽车耗油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 备 调查汽油的价格、各种汽车油箱的容量。 教学突 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法指导 课前延伸同学们,课前大家分别调查了汽油的价格和小汽车油箱的容 量。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型号汽油的价格, 自主探究 认真思考 小组、合作互学 大家都知道,汽油是汽车的粮食。汽车没有了汽油,就不 能行驶了。当人们开车外出时,首先要把油箱加满。但是, 由于油箱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当路程较远时,中途还需要 加油。我们教材上就有一个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第20页,自己读一读书上的内容。(学生读书) 1、交流学生从书中了解到的信息,重点了解汽车出发时 和到加油站时,油表、里程表的指针各指在什么刻度上,各 表示什么。 师:从书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要分工合理 积极发言 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可能回答: ●我看到了王叔叔在加油,知道了王叔叔离目的地还有 150千米。 ●我看到了93号油的价钱是5.92元。 大胆发言 表达清晰 有条理

●我看到了汽车上的油表,知道出发时油表上指针指50,加油时指针指15。 ●我看到了汽车的里程表,知道了汽车出发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3224千米,加油时汽车里程表上的数字是3574千米。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对话。如:当学生说出“汽车出发时汽车油表上指针指50”后,可提问: 师:你知道油表上指针指着50表示什么吗?(表示油箱中还有50升汽油) 1、师:根据汽油表、里程表中的数据,算出王叔叔从出发到加油站行驶了多少千米,消耗了多少汽油?谁来说一说? 检测 我们课前调查了现在的油价,按现在93号汽油的价钱算一 算,要花多少钱? 认真审题 课外拓展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和汽车耗油有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还 有许多和汽车有关的实际问题。如:石家庄到北京大概有280 千米,开汽车去北京,不同的车需要多少小时,耗油多少升 等等。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作一下实际调查,记录并解决数 学问题。 打开思路 认真思考 作 业 让学生尝试完成第(3)、(4)题。 自我评价自己评价一下这节课的表现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 ) ,以后我会在( ) 方面更加努力。 学案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用比例解决问题(1)(导学案)

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5。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理解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 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 书相关的关系式。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 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 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 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学生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 量的例子。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 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8 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答案:解:设8小时可 以耕地x公顷。 1.2/2=x/8 x=4.8 答:8小时可以耕地4.8 公顷。 2.服装厂要加工2400 套校服,前5天加工了800 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剩下 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答案:解:设完成剩下 的任务还需要x天。 800/5=(2400-800)/x x=10 答:完成剩下的任务还 需要10天。 3.(2018·江宁波海曙 区)同学们参加“小厨艺” 拓展性课程学习,榨西瓜汁 720mL正好可以给6个人喝, 小红榨了1320mL西瓜汁,可 以给多少个人喝呢? 答案:解:设可以给x 个人喝。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 5。 2.分析解答。 (1)从图中你知道了 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后 再在小组中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解答 过程。 4.探究新知。 (1)目中有哪两种 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 系?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 答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 组内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说一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1)用列表法摘录题中的已 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例5。 3.学生可能会这样算: 方法一:28÷8×10 =35(元) 方法二:28×10÷8) =35(元) 4.(1)题目中有水费、用水量 这两种量。它们成正比例关系,能 用比例知识解答这道题。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思 路。 (3)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 7 5 4 -0.3 -230 2.长沙春节那天的温度是五摄氏度,写作()℃;同一时间,哈尔滨的 温度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写作()℃。 3. 0是正数还是负数? 质疑 探究 知识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读下面的数,并将它们归类。 +4 -3.7 500 +9.8 - 10 1 7 20 25.9 -301 0 正数: 负数: 2.说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意思。 (1)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5℃。 (2)海口某日的气温是13 ℃。 3.下面是小军家某日的生活开支情况,读一读下面各数,并将表格补充完 整。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1)1月北京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五摄氏度,记作()℃;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记作()℃。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2.读下面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20 -31 0 -92 2 1 - 13 1 101 3.选择。 (1)有6个数:-5,0,2.13,-0.3,31,4,其中正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自然数都是正数 D.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二、拓展练习 学校对五年级男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规定每分钟做到28个及以上为达标,超过28个的用正数表示,不足28个的用负数表示。 上面的同学中,做得最多的做了()个,做得最少的做了(),没有达标的同学有()人。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环节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 ()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25 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3、( )个0.1是1,( )个0.01是0.1。2.94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 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6、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 -5 1.5○ 0○-1.5 -3.5○3.5 52 ○ 4919 ○ ○ 987○897 3.025 ******** ○3.25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授课教师: 班级: 授课时间:__________ 课题:认识负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2、3页的内容,要认真填空哦。 【学习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识链接】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页内容,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负数。 【自主学习】 一、认真看课本例1情境图。 1、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表示什么?“16 ℃”和“-16 ℃”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号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二、认真看课本例2的图。 1、想一想: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20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_ “-132” 表示______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500”和“-500”一个表示存入,一个表示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这也是____________的量。 三、认识正、负数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号来表示。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 2、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2.5 +54 0 -5.2 -3 1 +41 3、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要认真合作交流,相信你们能 行! 【合作探究】 1、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2、小组中合作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 3、正数和负数可以是哪些数?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做题要认真,仔细哦! 这节课我学 【达标测评】 1、先读一读,再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2 14 +23 -3.4 9 4 0 +74.5 750 -4.8 -82 +50 -4 13 正数 负数 2.表示海拔高度。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 3.表示温度。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9年春季学期XX小学 导 学 案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XXX 日期:二0一九年三月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8) 第二单元:1、百分数(二)折扣与成数 (9) 2、百分数(二)税率与利率 (12) 第三单元:1、《圆柱的认识》 (15) 2、圆柱的表面积 (17) 3、圆柱的体积 (19) 4、圆锥的体积 (22) 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5) 2、解比例 (27) 3、正反比例的量 (29) 4、比例尺 (33) 5、用比例解决问题 (38)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42)

xx小学导学案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 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 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 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 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读法。 四、达标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 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 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

春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500.00 ”与“ -500.00 ”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2)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 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4 1 -7 2.5 y Q -5.2 r W J —J 正戴负数 二、自主探究 1. 感知负数。 (1)-3 C和3 C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 C表示______________ ,3 C表示________________ ;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C表示什么意思? 0C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 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 +”(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1.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C,记作_____________ C,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C,记 作__________ C。 2.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____________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 。 3. 0500 12:00 13^)0 14:00 伦戟已禁北京东京患堆 与」匕京时间帽比.东京时间早4小时,足为州时:巴蝦时间晚了卜小时*记为n 北京时同为标准*表示出算 他时区的对册 悉圮时闸: ________ 伦敦时冏h _______ 第一单元 2. 认识正负数 (1)2000.00 表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单元(负数)

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 在 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 今后要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表现(☆☆☆ ☆☆)。 签名: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科目数学课题圆柱的认识总课时数 3 课型新授课班级六一执教教师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自主探究 学案设计修改意见栏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 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 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位置(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自学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二、研学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 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三、导学 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四、活学 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 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 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4,3)的同学是();位置是(2,2)的同学是();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测学 1、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 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 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 小芳小燕小花小桃小慧 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 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小健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7.2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一) 科目:六年级数学备课人:王爱红审核人:邵艳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以及各种角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一、自主学习 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线和角。 二、合作探究 1.出示问题。 (1)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并要求画出图形说一说。 2.组织交流。 (1)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画的图形并说明特征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提问:你学过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 出示学生画的垂线和平行线,说明特征,教师板书画出垂线,并相应板书。 3.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提问: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几枚钉子?为什么?先和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追问: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 说明: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图形,提问: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理由。 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直接在图中画一画。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画图时的思考过程。 三、当堂检测 1.回顾内容。 引导:请大家先画一个角,相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并说说角的各部分名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备课日期: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 课题 5.1 成正比例的量 学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习 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目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标 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课前预习 预 习1、完成教科书第62~63 页的例 1 和“试一试” ,“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 题。指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导 1、填空: ⑴、已知路程的时间,怎样求速度? ⑵、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⑶、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预2、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习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自 路程(千米)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测 ⑴、表中()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⑵、这两个相关量是怎样变化的? ⑶、这两种相关量的量的比的比值都是(),也就是()一定,写出数 量关系式。

课堂活动设计 【探索研究】 1.观察自主学习中第 2 题,这两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有什么规律?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点拨释疑拓展延伸 总结归纳达标测评2.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正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叫做()。 如果用字母 x、y 表示两种相关系的量,用 k 表示比值,比值一定,则正比例关系式可以表示 成 3.请你再举个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拓展延伸】: 思考: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因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正比例。 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一、判断下面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原因。 1 .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汽车的速度一定,所以时间和所行路程。 3.小华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2020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推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备课日期:2020年2 月6 日教学日期:年月日姓名:课型:探究新知课设计: 课题 2.4、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1、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4、“试一试”、“练一练”。 2、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预习自测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判断: ①、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②、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③、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可以和高相等() 我 的 疑 问 课堂活动设计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索研究】 一、说说圆柱体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 2.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归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①、底面积是10,高是2,体积是( ) ②、底面积是3,高是4,体积是( ) 5、解答: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6、解答:一个圆柱体的零件,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厘米? 点拨 释疑 拓展 延伸 【拓展延伸】: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 归纳 达标 测评 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㈡、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2.8立方分米,高是5分米,底面积是多少? 教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主课人 小主人: 小组: 学校审核: 课题 一1分数乘整数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时间 目标我明确: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数学美。 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 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 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 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一.1、 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 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 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 ) 4、算一算:① 61+62+6 3= ②110 +110 +1 10 = 5、想一想: 第②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一)、利用第②题学习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_________ ;表示_____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______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 +110 +110 =10 3,那么110 +110 +110 =110 ×3,所以1 10 ×3=__________= 10 3 2、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 简便运算。

2021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怎样测量一个土豆、苹果的体积呢? 问: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我们利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是: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问题是:? 2.分析与解答。 (1)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能不能直接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容积?怎样求出它的容积?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2)思考:怎样转化呢?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物演示。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 (4)引导学生说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5)列式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

转化成图形再求容积。 练习: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达标 1.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 4.5 dm,体积为81 dm3。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 dm,体积是多少? 四、拓展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