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最新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最新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时间:2010年11月20日下午

地点:xx中学

执教者:王xx

课题:春节习俗(拓展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春节的风俗及其演变。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查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对信息的整理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春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春节作为最典型的中国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了解春节习俗的变化和春节新习俗的出现,从中得出一些思考,初步感受经济的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三、重点:春节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春节的年节歌导入,渲染气氛。

师:刚才大家读的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生:春节。

师:春节是中国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是农历

一年的开端。昼夜更替,出现了日,月亮盈缺,出现了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说明春节是反映太阳月亮运动规律的自然节日。而西方最大的节日是圣诞节,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而中国对一个自然节日如此重视,说明我们民族对大自然的无比关注,反映了我们民族对于顺应天地自然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师:你们知道春节的起源吗?

生:(略)

师:春节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俗称“过年”。“年”是什么?“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年,谷熟也”。年的象形字就是一个成熟的麦穗。含有庆丰收的寓意。说明与农业生产有关。另一种说法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节习俗在汉代得到定型。

师:春节一般指的是哪一天?

生: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师:春节有哪些习俗?

生:(略)

师:老师把你们列举的春节风俗总结如下(显示)课后同学

们都去查了有关春节的习俗,你们想谈什么春节习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时间。

生:(1)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有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守岁的目的是什么?

生:驱走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贴门神

贴门神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当时的门神不是现在的印刷品,而是用桃木刻成的。没钱的人家就用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上,鬼就不敢来了。古人认为桃木是有神性的,能避邪。以前的门都是两扇,对开的,一面挂一块。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这些都是各地贴的门神。(学生边演示边讲)

(3)贴春联

( ) 1、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2、介绍《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3、学生演示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 )”和“郁垒( )”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师:说到对联,我来讲一个对联的故事。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王羲之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

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4)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师:家长给压岁钱的目的是什么?

生:(略)

(5)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

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6)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以迎接财神,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师:真能接到财神么?说明什么问题?

生:(略)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

师:古时人们为什么要放爆竹?

生:驱鬼。

师:现在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继续存在,但它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略)(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

利。)

(8)倒贴福字贴窗花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学生演示)(9)吃饺子吃年糕

生:过节时,北方吃水饺,南方吃年糕。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

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饺子还有什么寓意?(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10)吃年夜饭

年夜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11)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

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让他别说坏话。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

(12)扫尘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

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13)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师: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现在又增添了哪些新的习俗?

生:略

师:把所有的习俗归纳,同学们从字体的颜色上可以把春节分成哪三类?

讨论几个问题。1、哪些是古代有的现在已逐渐被淘汰的风俗?这些风俗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祭灶、扫尘淘汰的是迷信色彩较浓的习俗。说明当时对大自然认识不足,农业生产依赖土地,这就要祭天敬神,希望风调雨顺。

2、哪些是古代没有的现在新增的风俗?说明了什么?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观念的进步。要求在满足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精神的需求。

3、哪些是古代现在都有的但内涵发生了变化的习俗?说明了什么?

比如放爆竹,师:古时人们为什么要放爆竹?

生:驱鬼。

师:现在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继续存在,但它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略)(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生:(讨论得出)说明节日习俗作为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记录,它具有传承性。

节日习俗是一条流动的河,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师:春节民俗能传承千年而不衰,总感觉背后有什么东西在影响他,春节有什么功能?

生:(略)春节作为一种节日,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庆丰收,二是祭祖,三是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师:你们现在感觉过春节如何?

生:(略)

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生:略

师:1、生活节奏加快;2、社会进步,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条件优越,淡忘过节的年味,对团圆越来越不在乎; 3、科技的进步

师:春节习俗的各项活动从家庭内部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除夕守岁,初一为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给朋友拜年。最后人们开始逛各种社区性的庙会。这是一种多么祥和的气氛,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同时春节作为一个自然节日,是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我们顺应自然,但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各个层面得到全面展示的节日。包括饮食、服装、文学艺术、娱乐游戏,价值观念等,比如百善孝为先,春节甚至可以超越政治、阶级、国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灿烂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重拾春节的年味,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用一段话总结。“春节明亮而温暖。”

作业:(1)思考今年准备如何过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年?

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初中上学期历史教师听课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时间:xxxx年11月20日下午 地点:汾阳中学 执教者:王晓燕 课题:春节习俗(拓展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春节的风俗及其演变。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查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对信息的整理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春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春节作为最典型的中国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了解春节习俗的变化和春节新习俗的出现,从中得出一些思考,初步感受经济的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冲

击。 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三、重点:春节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春节的年节歌导入,渲染气氛。 师:刚才大家读的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生:春节。 师:春节是中国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是农历一年的开端。昼夜更替,出现了日,月亮盈缺,出现了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说明春节是反映太阳月亮运动规律的自然节日。而西方最大的节日是圣诞节,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而中国对一个自然节日如此重视,说明我们民族对大自然的无比关注,反映了我们民族对于顺应天地自然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师:你们知道春节的起源吗?

生:(略) 师:春节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俗称“过年”。“年”是什么?“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年,谷熟也”。年的象形字就是一个成熟的麦穗。含有庆丰收的寓意。说明与农业生产有关。另一种说法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节习俗在汉代得到定型。 师:春节一般指的是哪一天? 生: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师:春节有哪些习俗? 生:(略) 师:老师把你们列举的春节风俗总结如下(显示)课后同学们都去查了有关春节的习俗,你们想谈什么春节习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时间。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导语:“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钻石独播剧场收视纪录等纪录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

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篇一:七年级历史评课稿 《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1)班 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政教处 评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重点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导学案设计符合洋思教学模式,课堂上从大的方向上讲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下边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优点: 1、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 1 力水平 。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4、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 5、时间控制合理。 6、能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特别是最后对本节课的小结,既梳理了本课知识,又为前后知识的联系做了铺垫。 建议: 1、当堂训练的两个问答题题可改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有何意义,这样既照应了学习目标,突出了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2、文景之治不是课标要求,它只是为下了一节《汉朝的大一统》做铺垫,只需让学生了解一下,可不做要求。 3、适当引导学生看看文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这堂探究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 2 论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篇二:2011年秋季历史听课记录2 澄迈县白莲中学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 评课 1、本课通过情景导入,生动形象,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摘要 2、授课内容详实,语言丰富。 (优缺3、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氛围活跃。 点)

(完整版)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1、新闻两则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堵枪眼。 ☆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二、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 时间:XXXX年X月X日 地点:XXX 讲课人:XXX 班级:X年级(X)班 听课记录: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 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 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 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教学文稿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精品资料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 时间:XXXX年X月X日 地点:XXX 讲课人:XXX 班级:X年级(X)班 听课记录: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 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 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最新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语文能力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听课课题《吴汉何尝杀妻》一、听课过程 1、导语: 如今有不少关于皇帝的电视剧:(学生说)《汉武帝》、《朱元璋》、《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武则天》……请同学思考一下,这些电视剧能当历史来看吗?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多少区别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吴汉何尝杀妻》,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历史的真实,什么是艺术的真实。 2、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教师提问:福建的文人你知道哪些?引导学生明白:福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选入初中课本的文人有冰心、郑振铎、林嗣环、余光中、舒婷……… 3、解题 让学生明白用“何尝”加强反问语气,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和阅读欲望,突出中心内容。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听同学朗读,边听边思考: (1)作者要反驳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通过批驳错误的观点后阐明了什么观点? (3)通过批驳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2、整体把握课文 (1)字词落实: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注意结合注释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检查听读设计的三道思考题 三、进一步探究课文 1、作者提出了哪些论据来批驳对方错误的观点? 方法:学生再次阅读文本,然后学生相互讨论、探讨,交流讨论明确:(1)四则具体史料,分别从吴汉的生平、吴汉的家庭关系、吴汉夫妇关系、吴汉的为人来批驳“吴汉杀妻”的错误观点。(2)从对史料的整体把握: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吴汉杀妻”的说法。 3、在这些论据中,哪个论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方法:教师提示:就历史考证而言,“说有容易说无难”……. 4、,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四则史料呢? 方法:学生讨论,从反驳观点角度考虑。 5、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未尝杀妻的结论的? 方法:教师要学生用“如果……那么…….,既然……所以……”关联词语把推理过程写出来,然后教师讲述: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与“归纳推理”相对应。 四、总结全文:

历史评课记录

历史评课记录 地点:前楼小会议室时间:20xx-12-12下午 参加人员:王国文吕志军王顺保许明明高俊杰高秀华赵彦新霍维熙苏爱军 记录: 任课教师说课: 苏爱军:讲述了备课的构想、如何突破重难点;教学形式的创新“火眼金睛”; 对本课的反思:1、教材深入准确的把握,历史抓住事件的本质、要点把问题讲透。2、要充分相信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相信学生一定可以在合作中提高自己。3、利用好导学案,课前做好准备,为课上打好基础。 听课教师点评: 高军杰: 1、形式创新,对学生有吸引力 2、学生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独立表达观点的机会,对学生更有意义。王顺保: 1、某种课型的公式化。以教材为基础,设置题型,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专业性知识,符合高考要求。这正是学生欠缺的,学生欠缺的也是考试要求的。

2、引入高考题 锻炼学生的思维规律、语言概况、信息提取能力。 吕志军(教研员): 1、对本课的点评 导入简洁明快,学生合作学习,现场反馈学生信息,教学形式有创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材的结合、观点与问题、材料、答案的结合、多媒体与板书、导学案的结合。对教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有深度。教学方法有特点:知识点问题化;讲练结合,初步形成知识点-材料-问题-答案-讲评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存在一些问题 板书不完整,不规范 知识、能力、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有待提高 导学案的统领作用要明确 3、建议: (1)抓好历史基本事件、人物、性质、线索、概念、规律的学习 课堂教学目标三部分(知识、能力、运用)要落实。构建知识体系,在选择合适的点进行讲解。 规范完善学案 加强板书 (2)对文科老师的建议

历史课评课稿

历史课评课稿 这是一堂既遵循传统教学又符合课改要求(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有价值的公开课。 第一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苏老师这堂课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了解基本史实;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材资源、归纳表格、辨析史料达到论从史出、合作探究的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分析,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政策制度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教学落实较好。 第二.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9则历史材料,与学生深度解析材料,得出答案。而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学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研读史料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史料,贯穿课堂,是本课的重要亮点。这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本课很好的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精神,教师搜集可信的材料,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判断史料的价值;掌握研习史料的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在论述历史时能够将有价值的史料作为依据。这一做法改变了学生关注结论,忽视结论的获取过程的错误观念。是值得所有历史课堂借鉴的地方。本课除了凸显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也渗透着时空观念、历史理解等学科素养,相信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初一新生第一次接触历史科目,对于材料的甄选,应注意材料的难易度、材料适量原则,过多的材料,学生略显得吃力。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

重温历史风云,激发爱国热情 ——评历史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今天韩娜老师的一堂历史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我深受感染,受益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第一印象 一堂课听下来,被韩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所折服,且不说他流利的普通话,工整的板书,从容的教态,单就他极强的语言总结能力和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就已证明他是一位久经考验、业务水平很高的老师。例如:“这个流光溢彩、景色如画、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就是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可又有谁会想到1937年12月,日军曾经将这里变成一座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这些中国的脊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钢铁长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他们选择抗争到底??” 这些精炼准确、极具感染力的性语言无不唤醒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表达。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血染卢沟桥和南京大屠杀两个事件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利于学生把握。同时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使这堂历史课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利用大都市南京的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将眼前这个景色如画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曾经那个被日本人变成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南京相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样导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将学生牢牢的吸引在课堂之内。 2、注重探究,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 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回顾和对1936年日军《基本国策纲要》的了解,让学生明确日军的贼子野心;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思考日军攻打卢沟桥的真实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这样,不仅让学生识记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还让学生清楚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3、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退而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思考探索的开阔的地带。例如:在教学中,韩老师让学生自行介绍英雄人物佟麟阁、赵登禹,在其后只进行简单的补充。又如,韩老师让学生直接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课下

七年级历史评课稿

《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1)班 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政教处 评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重点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导学案设计符合洋思教学模式,课堂上从大的方向上讲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下边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优点: 1、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4、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 5、时间控制合理。 6、能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特别是最后对本节课的小结,既梳理了本课知识,又为前后知识的联系做了铺垫。 建议: 1、当堂训练的两个问答题题可改为:①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有何意义?这样既照应了学习目标,突出了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2、文景之治不是课标要求,它只是为下了一节《汉朝的大一统》做铺垫,只需让学生了解一下,可不做要求。 3、适当引导学生看看文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这堂探究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 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 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巴大量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 3变化的内容: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通过本节课时商鞭、变化的学习、在掌握和了解商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口分析商鞭变化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改革意义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高中政治听课记录范文

高中政治听课记录范文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听课班级:高一(10)班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特点: 作用: 关系: 三、有关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6页免费八年级数学实习听课... 听课记录文档 百度文库实用文档工作范文其它听课记录文档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听课记录文档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长春师范学院... 教师听课记录范文 下面我来讲讲如何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范文听课对象:三(1)班 张老师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 2 课时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 高中历史听课记录 高中历史听课记录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听课记录一授课内容:第 2 课 ...听课记录三授课内容: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必修一)(一)告知教学目标1、... 听课记录表格范文 听课记录表格范文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应用文书。初中、高中语文听课记录表听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评价课程名称授课时间内容课程性质授课地点优秀评...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记录范文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听课记录范文怎样写听课记录一、听课...清华附中文科学霸高中政治笔记东北师大附中理科学霸高中化学选修5笔记78... 个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个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讲课教师XXX 班级...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 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 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范文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见习报告、听课记录讲课...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听课...(三)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政治上: 经济上: 海南省部分...

初中历史公开课评课稿

初中历史公开课评课稿 上午,荥阳市初中历史“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高山中学召开。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分别由荥阳三中黑春艳老师和高山中学牛文菊老师作课,课题是九年级下册《美国经济的发展》。现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论。 一、优点: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高山牛文菊老师通过展示二战前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的比较,以提出问题“美国是如何创造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的”的方式,导入新课。三中黑春艳老师运用视频《变形金刚》和“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超人”“阿凡达”等一系列动画卡通形象,以“说说自己眼中的美国”的方式导入新课。方式不同,但同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学习新课内容。 2.符合基于标准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两节课学习目标的制定都依据课标,依据学情,叙写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强。目标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激励、控制、测评功能。教学设计和目标相匹配。 3.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实际,采用“课堂导入——学生自学——重难点讲解——课堂小结”的环节来构建课堂,注

重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资源使用,而不是简单地“用教材”。 4.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山牛文菊老师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重难点知识;三中黑春艳老师更关注同伴互助和教师提问,通过教师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上课时激情四射,跃跃欲试,似乎现在自己就是一个在美国或者在武汉学习的大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然特别高,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5.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越来越多地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多以文字或图表等材料形式呈现,考查学生从材料阅读中抓关键词的能力。同时,新课改要求以教材知识为依托,以课标为导向,引入有针对性的各种课程资源,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之一。两位授课教师都特别重视历史材料的选取和使用,在课堂上都补充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实现对知识“活学”“活用”,并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课程标准要求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起来,两位老师在授课时充分体现“史出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中招考试的要求“答案源自材料,材料佐

10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1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曲线运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寻找生活中的曲线运动,提出问题。 2.猜测物体在经过某一位置(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得出结论。3.推广应用,提出问题: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分析事例。 优点: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非常实用。 缺点:1、本节课老师一直没有板书课题。2、老师教具准备应加以改进。 建议:建议老师不会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用小黑板,以便节省不必要的抄题时间。老师上课是真正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少,实验班应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听课记录2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设计验证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 2、通过对平抛轨迹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 4、分组实验。 优点: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 2、通过训练入手,让学生总结规律,教师评析,符合教学规律; 3、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 4、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参与欲望强烈。 缺点:两个比较法的课件是搜集而来,有缺点,关于竖直方向的比较应该两次的高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平抛速度不同;关于水平方向的比较应该是两次平抛的速度不同而不是课件中的高度不同。 建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最后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未点明),使部分学生感觉本节课没有收获,认为只有具体知识才是收获。 听课记录3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展示一些物体的圆周运动情景。 2、通过生活实例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 3、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的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历史听评课

七年级历史示范课听评课活动记录 一、听评课时间:2018年10月20日下午6:00 二、听评课地点:史地政组办公室 三、听评课人员:王雄张涛陈淑娟李伟屈峥焦健民徐伟霞 吴俊峰周贵民白荣军沙海洋刘军华张军良洪素芬田明 四、主讲人王云杰 五、主要内容: 王云杰:东汉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的过渡阶段,尽管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很快就走向分裂。东汉中期以后,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壮大,中国历史逐渐走向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节课以此展开,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优点和缺点,以供以后学习。 陈淑娟自评: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由王莽篡汉的故事导出新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同学们来感受和学习东汉的盛衰。以练习题的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巩固。 沙海洋:教材分析不到位,学情分析不具体。东汉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的过渡阶段,尽管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很快就走向分裂。东汉中期以后,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壮大,中国历史逐渐走向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面对新学生,对学情不了解,所以依据学生课堂情况,随堂作适当调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张军良: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诸多环节,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表,让学生回答此表中存在什么问题?此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从而引出东汉的衰败。 徐伟霞:课堂以生为主体,通过交流讨论和自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问学生光武初年,社会状况怎样?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其措施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更正并归纳概括 刘军花:多媒体运用娴熟,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展示画像砖、弋射收获画像砖和东汉庭院画像砖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何作用?以此总结出“光武中兴”的作用。

听课记录10篇

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一):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佛山石湾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陈惠贞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麦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由整理]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 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 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

高中历史课评课稿(共5篇)

篇一: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夏商周政治制度》评课稿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 ----评孙丽雯老师全校公开课必修一《夏商周政治制度》 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 今天有幸听了孙老师执教《夏商周政治制度》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孙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我们借鉴。 二、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着。孙老师充分发挥了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式,打破了王朝体系,所以有必要对历史的大背景做一介绍,孙老师此点体现的很好。 此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 1.探究新方法,讲活历史课。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有些知识从时间和空间都会很陌生,因而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上要避免单一、重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凸现历史课的魅力。 2.零碎语言应妙用。 课堂主题是教学语言,所以应着力关注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如描述语言要生动,过渡语言要流畅,提示语言要自然,总结语言要精辟,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调控作用。如果孙老师在这一方面多一些设计,效果会更好。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篇二:历史三国鼎立评课稿 历史《三国鼎立》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三国鼎立》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 二、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 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式,打破了王朝体系,所以有必要对历史的大北京做一介绍,刘老师此点体现的很好。 此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

初中历史评课稿3

初中历史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一目标是不是在复习课中都不能设计和实现呢? 二、教学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复习课中联系了“日本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及启示”和“日俄改革的相同点”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学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所在。三、教学过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两位老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6、“你做史学家”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大革命?”、“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