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26339.html,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作者:关伟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2期

摘要:指出了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的同时,也引起矿区土地受损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也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分析了土地复垦内涵及其技术体系,介绍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历程,并从土地复垦方法和技术方面总结了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

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能源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和破坏土地,造成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的严重破坏,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带来了困境,形成了代际外部性,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发展。矿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合理,己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对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土地复垦的内涵

虽然国内外对土地复垦的内涵的界定有所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恢复土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工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地域性、多样性的特点。在实际中操作中通常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一是工程复垦,首先利用矸石和粉煤灰等物质充填或者通过挖深垫浅形式进行回填平整,并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防洪、排涝等配套工程,促进地表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二是生物复垦,对于废弃的土地使用微生物培肥、肥化土壤等生物方法,使其达到农作物正常生产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的标准,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

2.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应贯穿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在矿山开发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降低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成本与难度的关键。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1-8158(2000)01-0006-06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提出了我国今后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矿区域;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随全球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煤矿区域集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为一体,是资源、环境与人口矛盾相对集中显现的区域之一。近20年来,矿区土地复垦逐渐成为世界各采矿大国的热点研究课题。70年代后期,前苏联、美国相继颁布了有关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全国性法规,我国也于80年代末正式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有了专门的法规,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空前活跃起来,有关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文献成倍增长,甚至国际上著名的International Jo ur nal of Surface M ining and Env ir onment杂志也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 faceM ining,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虽起步晚,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缩小我国与国外土地复垦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扩大与国际土地复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本文对国内与国外土地复垦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景。 1 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 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所以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上述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将其延伸至煤矿区范围内,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复垦工程实践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即是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作者曾将矿区土地复垦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作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工艺应当考虑采矿工程特点,采前复垦应将土地复垦看成采矿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采后复垦也要考虑原有的采矿工艺及其对土地破坏的特点选取复垦工艺。而就复垦的目标来说,不仅是将复垦对象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而应包括: 恢复甚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恢复矿区生态平衡。作者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界定与一般的定义的本质区别在于:一般的定义所涉及的复垦对象仅限于土地物理形态方面,而按作者的定义复垦对象要扩大至除物理形态之外的其它土地属性的整治。 英国矿业与环境委员会将土地复垦定义为将废弃的场地改做某种用途,而美国Ohio州将土地复垦定义为恢复采煤影响的土地作林地、草地、农地、娱乐场所、野生动物栖息地或其它高于或相当于采前生产力水平的用途,而采取的回填、平整、土壤重构、植被及其它工作。俄罗斯则将土地复垦解释为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及以改善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 第14卷 第1期 2000年1月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CHIN A LA N D SCIEN CE V ol.14,N o.1 Jan.,2000  收稿日期:1999-12-08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土地复垦 与生态重建

第一章.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1,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了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2,公众有关心环境质量的意识。3,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土地复垦定义: 对各种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对人为和自然损坏的土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过程。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区域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二者的关系: 1,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本质和内涵来讲,二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目标,这种理解,可以看做土地复垦的广义内涵。2,土地复垦侧重于土地的保护利用,而生态重建侧重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这种理解为土地复垦的侠义内涵,由于土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土地复垦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

效措施。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4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特点: 1,有健全的法规。2,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有明确的资金渠道和建立了恢复基金。4将生态修复纳入开采许可制度之中。5.实行生态修复的保障金制度。6,建立严格的生态修复标准。7.重视科学研究和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合作。8.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且学术活动十分活跃。 第二章 矿产资源:有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者气体的自然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1.矿产种类齐全,总量大,但人均矿量严重不足。2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矿少,综合矿多,单一矿少。3,资源分布广泛,但储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特点:1,需求量不短增大,资源量日益短缺。2.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3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26339.html,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作者:黄孝慈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8期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导 致煤矿开采行业的经济效益空间巨大,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经济效益,目前的露天煤礦开采将煤矿开采量放在首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以及煤矿开采之后,缺乏对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由于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的落后,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关键词: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效果 1露天煤矿开采和加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破坏土地资源 对土地而言,煤矿露天开采当中的直接挖损,以及排土场的占压两个环节,是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开采1万吨的煤矿,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高达0.24公顷,遭受 破坏的土地资源,难以养育植被,荒芜一片,再无生机。 1.2引发地质灾害 煤矿的露天开采,一般是从地面和边坡开挖,对开采地区固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变形,进而诱发崩塌,发生山体、土坡的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和弃渣,以及大量的剥离物,这些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形成排土场,这些土壤的结构松散,易被大雨冲刷,进而诱发滑坡灾害,以及泥石流灾害。 治理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要以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在对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提高开采技术,使用先进的开采设备,进而实施有效开采,减少对山体和题面的破坏。对于剥离出的废弃物、土壤,可采取加压的方式,使土壤结构更为紧密,降低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1.3破坏水环境 煤矿中带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排土场以及采矿场在大雨的冲刷下,会将这些有害物质带入当地的水资源中,除此以外,煤矿开采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并带有大量酸性物质,直接影响开采地周围的水质,严重破坏开采地的水文环境。 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对水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治理水环境问题,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将酸性物质提炼出来,再通过化学方式将其化解。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 0引言 矿山废弃地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如高含量的重金属、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材料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污染矿山及周边地区,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未经处理的废石和尾矿堆,因其结构不稳定,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废弃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研究现状 欧美等国家对土地复垦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较早,促进了对土壤改造、政策法规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产业。国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归纳为直接恢复法和快速转换法,或是两者的结合。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模式则可以多种多样,通常是视采矿废弃地自身的特点、位置而定。可供选择的利用模式有林、农、牧、保护区、娱乐、工商业用地、房地产及垃圾填埋等多种形式。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1)开创了应用生态学的新领域——恢复生态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2)经复垦后的矿山废弃地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矿山废弃地面积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发展了一支由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在总体上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尤其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后,采矿塌陷地、矸石山、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砖瓦窑取土坑等各类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复垦方法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问题研究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日益紧迫。煤炭资 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矿产资源持 续开发,降低了矿区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矿区建设的同时,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意义重大。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比发达国家低50多个百分点,仅为10%,仍有近90%的矿区被破坏土地没有得到及时的复垦。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土地复垦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第 二部分指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建立健全土地复垦管理 机构;完善法律法规;扩大融资渠道,保证复垦资金充足方面提出了提高复垦效 率的建议。第四部分是结束语。 关键词: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存在问题建议 一、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 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 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所以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上述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将其延伸至煤矿区范围内,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复垦工 程实践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即是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 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有作者曾将 矿区土地复垦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笔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就复垦的目标来说,不仅是将复垦对象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而应包括:①恢复甚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②恢复矿区生态平衡。 二、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矿区的开采引发了严重的土地问题,并且这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 解决,土地复垦的效率很低。造成这种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土地复垦技术的落后,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土地复垦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没有复垦管理机构,复垦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匮乏等。 1、管理机构不健全 土地复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复垦工作既 涉及地方政府及农业、水利、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又涉及大量的矿山企业。 负责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政府部门职能划分不清,彼此各行其事,之间的利益矛 盾十分突出,导致对出现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土地复垦规定》指出:“各级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目前在我国土地复垦工作中组织机构不健全,无论是监管职责还是服务职能都缺少专门的 土地复垦管理机构,这就要求国土部门负责设立专门部门来管理协调,明确该机 构的职责范围,避免形成多个执法主体、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交叉,导致相互推 诿扯皮,法律责任不明确,对执法责任的问责制度和违法处罚监管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具体的复垦工作执行中还需要相应的众多机构进行全方位、有力度的监管 和服务。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1. 适用范围: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工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农田建设、水利疏泼和产业调整用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2. 复垦工程标准: 2.1 根据废弃场地类型、特点、数量和破坏状况,以及区域所处位置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复垦利用类型及复垦方法。必要时,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 2.2 编制复垦工程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书。 2.3 各类型土地复垦 2. 3. 1 非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2.3.1.1 城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工程施工前,应将所占耕地至少o. 2米的表土层取下收集和贮存,一般堆高不超地2米,并有防止贮存期间流失的措施。 工程中剩余的土方,应集中定点保存。 充分利用不含有害成分的废弃物作为充填物,以剩余土方覆盖后恢复为农田。 2.3.1.2 村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拆除旧宅基地上残余房屋设施,并挖除地基部分设施。覆盖土层0.5米以上。 平整土地,自然沉实后,复垦为农田。 废砖瓦场地(坯厂和窑基)宜采用高地取平后填补洼地,或利用边角废弃土坡回填。 取土过深的场地,在水源条件具备时,宜采取"挖深填浅"的措施,深部可用作养殖水面,浅部用作农田或水田。 2.3.1.3 工厂矿山建设废弃土地复垦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3.2 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标准: 2.3.2.1 农田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平整土地,尽量利用周围荒山荒坡作为土源,填平废弃沟垫,也可改造旱田为水田或良田。 平整土地时,保护表土,应将表土和生土分别堆放,并防止流失;恢复为耕地、林地、牧业地时,表土覆盖于地表。 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2.3.2.2 水利疏泼废弃土地复垦 充分利用挖出的大量土方,回填平整废弃低洼地、河渠、故道等。平整后,顶部覆以表土。 废弃水利设施也可根据当地条件,用于公共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建筑。其地基设计、施工、按照《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有关建筑部分执行。 2.3.2.3 产业调整废弃土地复垦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被占用农田的表土要妥善收集和保存,并用于整治后地表覆盖。 清除废弃设施,填平补齐地面,依据当地条件,用于农、林、牧业。 开挖、加深鱼塘(池)的取土,用来覆盖地表,具体标准见《采挖废弃土地的复垦技术标准》。 2.3.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26339.html,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一、总则 1. 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 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 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 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 止次生污染。 3. 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 名词、术语: 4. 1 土地破坏z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 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 3 土地复垦率:己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 即: L (%) =Y/PX100% 式中: 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 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z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z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浅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浅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由于矿产的开采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土地复a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并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土地复垦生态重建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 土地复垦,源自于英文“reclamation”,意为“恢复”,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或手段将受到破坏的土地近似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1],包括恢复土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地表的植被以及动物群落等[2]。从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土地复垦领域的知识储备有了很大的扩充,为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态重建是在土地复垦深入、全面研究基础a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后,由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和生物科学领域总结和归纳出的概念。生态重建源自于生态学中的“恢复生态学”分支,以生态恢复作为其原理,但与生态恢复又有着些许不同。对于生态重建,经过众多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可以认为是在以生态学为原理的基础上,对于土地存在的生产功能的缺失、结构损坏等诸多缺陷,借助一定的生态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规划、调控,结合自然环境的自然交替,达到土地的生态恢复的目标。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土地复垦”的科研工作最在开始于1983年原煤炭工业部的“塌陷区造地复田综合治理的研究”科技攻关项目。自该项目开始后,土地复垦逐步的逐步得到了国家各个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我国颁布和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的推动和影响下[3],不少地区的土地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开始在复垦技术和规划方面提供一定的科研支持和帮助。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开始重视土地资源的整合项目,首先加大了在科研上的经费投入。在进入国家“十一五”发展阶段,国家的诸多大型科研计划及基金项目(863科研计划、自然基金等)都开始加大对土地复垦科研项目的投入,相关项目的科研经费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到土地复垦的研究当中,使我国土地复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2000年,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复垦研究开始与世界接轨,开始走向世界。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相关技术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现代生态学 课程论文 题目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姓名胡节学号2016303110112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武汉 2016年12月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修复规划为例 胡节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景观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增加了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人类面临着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挑战,因此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本文从生态恢复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着手,探讨出了生态恢复性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从诊断分析生态破坏的原因,到制定方案、评估检测,再到实施实践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整个恢复过程。以此推广到更多的恢复性设计中。 关键词:破坏;恢复;生态;恢复性设计 The Study of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s --Taking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Houston Plantation & Na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Huji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ndscape destruc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are the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asonable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Houston's botanical garden and Nature Center. Detection, and the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entire recovery process. Key words:Destruc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restoration design 1.绪论 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得植被受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全球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到极大威胁。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增加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已变成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破坏了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以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1.1相关概念辨析 1.1.1恢复 恢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受损状态恢复到未被损害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广义则包含将一个目标或对象带回到相似于先前(并非原有)的状态;但目前所说的恢复是仅作为一个概括性词语存在,它包含改造(reclamation)、修复(rehabilitation)、挽救(redemption)、更新(renewal)以及再植(replantation)等术语[1]。 1.1.2景观生态学理论

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徐州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 361.3km2,徐州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徐州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 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黄山、潘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张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徐州矿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M,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 1. 选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挖砂、取土、水利、交通等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废弃土地。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砂矿等矿山的露天采矿场、最终采掘带沟道、截水沟、采矿沉陷区、废石场、尾矿库、储灰场、储泥场、渣场,以及其他工业废弃物堆场等各类矿山场地的复垦。 2. 复垦工艺构成: 复垦土地用于农、林、牧业时复垦工艺一般为二部分构成。即复垦工程和恢复生态两个阶段。由于复垦后用途不同,有的只有复垦工程一个阶段。 3. 复垦工程标准通则: 3. 1 待复垦场地背景资料具备,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区域自然环境和简要社会环境等;待复垦场地原用途的设计、运行及闭坑设计资料;复垦场利用方向设计论证资料等。 3.2 待复垦场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应与当地地形、地貌及环境相协调。 3.3 待复垦场地及边坡稳定性可靠,原有工程设施(坝、堤、堪等)稳定(含地震情况下)。 3.4 用作复垦场的覆盖材料,不应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如复垦场地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应先处置去除,视其废弃物性质、场地条件、必要时设置隔离层后再行覆盖。充分利用从废弃地收集的表土作为顶部覆盖层。 3.5 覆盖后的复垦场地规范、平整。覆盖层容重等满足复垦利用要求。 3.6 复垦场地有满足要求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 3.7 复垦场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3.8 复垦场地有控制污染措施,包括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 3.9 复垦场地道路、交通干线布置合理。 4. 废弃露天采矿场复垦工程标准: 4.1 部分浅采场用于农、林、牧业时复垦工程标准: 4.1.1 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5米以上。 4.1.2 覆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度。用作水田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3度,用作林业、牧业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5度。 4.1.3 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4.1.4 排水设施满足场地要求,防洪满足当地标准。 4.1.5 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边坡宜植被保护。 4.2 露采场用于渔业(含养殖业)时复垦工程标准: 4.2.1 有适宜的水源补给,水质符合标准。 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