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护理工作。方法总结我院患儿的护理资料。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我院收治169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护理

一、概念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其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本病由多种因素引起。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有相当大的作用。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此外还与妊娠及分娩期脑轻微损伤、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神经递质及有关酶改变、不良社会和家庭环境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关。

2.发病机制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胺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前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其他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儿童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多动儿童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三、临床特点

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两者多同时存在。

1.注意力缺陷本症必备表现之一,患儿注意力短暂、易随环境转移,在游戏和学习时往往心不在焉。做事有始无终,对各方面的刺激都起反应。听课不专心,常把作业记错或漏掉。

2.活动过度患儿从小表现兴奋多动,好跑动,爬高爬低,不得安宁。听课时小动作不停,摇椅转身,离位走动,叫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翻箱倒柜。干扰别人的活动,引人厌烦。

3.其他表现患儿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缺乏克制力;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症状(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语言发育延迟、智力偏低)等。

对于7岁以前起病,根据父母、老师对小儿行为的评估,病程持续超过半年者可考虑本病,但应与某些器质性(如脑炎、风湿性脑病)或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状态)等鉴别。

四、护理问题

1.思维过程改变与神经发育延迟或损伤、遗传等因素有关。

2.焦虑(家长)与患儿常有攻击破坏行为及学习成绩落后有关。

五、护理目标

做好患儿的心理辅导,寻找病因,帮助患儿养成良好习惯。使家长正常认识该疾病,努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儿进行治疗。

六、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需家长、教师、医务人员密切地配合进行。针对患儿临床特点,尽可能寻觅、除去致病诱因、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打骂、歧视),发现优点予以表扬,以提高自尊心。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不但对过多的精力给予了出路,对培养小儿注意力也有帮助。为患儿制订简单可行的规矩,培养一心不二用,如吃饭时不看书,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对于一些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不可袒护,严加制止。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教育,持之以恒。

2.药物治疗的护理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儿,指导用药的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精神兴奋剂仅能改善患儿注意力,而对多动、冲动等无多大影响。该类药物有引起淡漠、刻板动作、食欲减退、影响发育等不良反应,用药应予注意。抗精神病药、安眠药对本症无效,有时还会使症状恶化,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使用ADHD软件开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普查-现代医院1/1/,7(1).

[2]期刊论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南方护理学报2/1/,10(2).

[3]期刊论文.综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58例-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3/1/,22(3).

多动症指导方案

多动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孩子调皮好动,不守纪律,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动症。实际上,真正的多动症/注意缺陷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显着相关。无论是欧洲通用的精神病诊断标准ICD-10,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还是我国的诊断标准,对多动症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有很多是一致的。网上有非常多的诊断标准,基本都过于简化,容易让人把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下面是最新修订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必须A—E 都满足,才是多动症: A.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以下(1)和/或(2)特征: 必需≥下列症状中的6条,持续时间>6个月,?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17岁)至少应有5条症状。 1、注意缺陷症状 a.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 b.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f.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 g.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教学提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 活动与注意失调 多动性品行障碍 其它多动性障碍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 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这些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的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的发现,此阶段的学者们大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的脑损伤上。 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的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 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DA的浓度。)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测评方法

MO/TS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评方法 很多家长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孩子明明看着聪明,但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来,学习成绩差,当您在责怪孩子调皮、不爱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可能得了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多见病,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约60%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诊断,及早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了解病情是轻微还是严重,以便找到最佳时机给孩子进行治疗对家长们来说至关重要。那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呢?仅靠家长的经验和感觉很难得到客观科学的判断,必须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标准进行量化评测。MO/TS 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就是专门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全自动测评系统。 一、主要功能 ●对儿童孤独症/多动症进行测试评定。 ●儿童孤独症测试分析 ●儿童孤独感测试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分析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分析 二、主要测评范围 ●孤独症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孤独感测试:适用于小学3-6年级。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适用于0-18岁的儿童。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三、主要性能特点 ●在CABS、CLS、ADHD、Weiss中,测试时每个题目必须有独立的测试界面;测试能在电脑上独立完成;测试结果分析由电脑独立完成(不用手工作业)。 ●CAB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14种行为表现的得分 及反应强度;2、14种行为表现的反应强度;3、参考结论。 ●CL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项目的得分;2、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3、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所属范围;4、参考结论; 5、备注栏。 ●ADHD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每个项目的测试结 果;2、参考结论;3、备注栏。 ●Weis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因子分;各因子平均分;2、总分;平均分;3、参考结论;4、医生建议。 四、专业性及成熟性 ●具备专业技术支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教授等为美欧医疗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的技术顾问。 ●产品性能成熟稳定:上市时间在10年以上。 ●使用客户众多:全国已有上千家机构客户。 五、系统主要特点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

(内容设置和项目说明可以参考--)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4187644.html,/ 一,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界定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五方面: 1.注意力缺损 ADHD儿童的注意障碍一方面表现为主动注意功能极差,难以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被动注意功能相对亢进,非常易于被外界任何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事物. 2.多动注意缺损多动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 3.冲动此障碍儿童往往行动之前缺乏思考,难以在做出某一行动前思考其行为的后果. 4.唤醒不足 ADHD儿童对那些要求长时间坚持注意的活动表现出倦怠,懒散,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常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思想开小差,易分心,不能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 5.角色管理失控行为注意缺损多动儿童,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 二,感觉统合的意义,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j.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最初提出了感觉统合这一理论和方法.她认为,作为人类行为,动作发育的基本感觉系统,如触觉系,前庭感觉系,本体感觉系,这些系统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资料报道: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各种运动协调失衡的约占28%,学习困难的约占3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约占41%,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与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能力一般指获得知识与保持知识的能力,与听,说,读,写等一般学校技能关系密切,如感觉统合失调,前庭系统不健全,肌张力不足,平衡觉差,大小肌群协调能力不足,以致于视觉,听觉,手眼口协调配合运动差;患儿坐在椅子上,很难维持举头姿势,常下巴垫在手背趴在桌子上,或动来动去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体位.由于知觉发育不足,听的识别力和专

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生的训练研究(张俊贤)

“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成果”交 流会案例 题目: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生的 训练研究 姓名:张俊贤 学校: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6号 邮编:100086 邮箱:hdpz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c514187644.html,

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生的训练研究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又称儿童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儿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有的还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平衡运动、共济运动障碍等。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国内调查在10%以上,高峰年龄为8~10岁,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具有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专心)、多动及冲动。有的儿童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以多动、冲动为主,更多的则是三者并存。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Ⅳ)把ADHD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注意力缺失”、“过动”、“注意力缺陷合并过动”。 以下是我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江某的训练研究: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江某,男,10岁,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母亲在怀孕前,父母均有吸烟史,孩子出生时父亲年龄为27岁,母亲25岁,生产为剖腹产,体重3.55千克。 2.学生家庭情况 江某父母文化程度均为中专,因父亲赌博成性母亲与其离婚,父亲较少来看望孩子。母亲离婚后也较少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每天沉迷于棋牌室。江某一直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姥姥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姥姥管理很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或作业写得慢时,姥姥经常会体罚孩子。姥爷的教育观念是顺其自然,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3.学生现状描述 (1)课堂上经常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难以坚持完成某一项事物,学习成绩差(语文和英语勉强及格,数学不及格); (2)做事拖拉、贪玩,作业粗心大意,书写潦草,每天作业写得很晚,目前已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 (3)冲动、任性、不合群; (4)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做事有始无终,行为幼稚;

中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类似多动症幼儿的个案分析 章贡区第二保育院廖必峰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接手本班有将近一个月了,发现一名5岁幼儿张景皓行为与其他幼儿有很大的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五六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通过了解发现他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在菜场卖菜,天天都早出晚归,对儿子的教育很少。一不顺心就打骂孩子。 二、行为情况分析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语言活动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歪着脖子站着,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做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教学提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 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 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 活动与注意失调 多动性品行障碍 其它多动性障碍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 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这些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的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的发现,此阶段的学者们大都 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的脑损伤上。 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的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 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 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 DA的浓度。) 1942年,Lindsley发现服用苯巴比妥类安眠镇静剂治疗可以使多动儿童症状加重。但这些在当时都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苯比巴妥又称苯巴比妥:为治疗睡眠紊乱的药,可减轻突触后神经递质反

(完整版)多动症案例分析(谢妙影)

多动症学生个人案例分析 在今年接手教一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学生×××,性别男,今年6岁。该学生的现象属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是学生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我认为该生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学生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 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 如早操时,该学生都认真的做着操,他却装成“打醉拳”的样子,东倒西歪, 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是学生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该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学生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学生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学生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日常活动中,该学生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他,告诉他一些规则,但过一会儿,他还是我行我

素。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学生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针对“×××”的这种行为,我认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1. 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冯梓浚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能够马上不乱动了。 2. 用细心发现亮点 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帮助后,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 3. 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⑴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和学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一)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一) 学龄儿童中有该障碍的比例达到3%—7%,男童高于女童,比例约为3:1。 一、发展特点 (一)细分为三种类型 1、以涣散为主的 2、以多动——冲动为主的 3、混合型 (二)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能力有限 2、注意维持时间短暂、注意稳定性有限 3、注意细节、注意分配能力的有限 (三)行为的发展 1、多动行为 “忙不停”,多动水平与正常年龄不吻合,行为无明显地目的性; 2、冲动行为 行动前不预先思考,常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急躁的性格或认知不灵活; 3、自主行为缺失 儿童的自主行为需要大脑执行功能的控制,该类儿童的执行功能异常状态; 4、问题行为 打人、骂人、吐口水、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捣乱。 5、社交行为 共情能力、同伴关系及自我概念等较正常儿童差,即使知道哪些行为是得体的,也无法表现出适当行为。 6、动作不协调行为 有轻微共济运动障碍,走路呈S形前进,易摔跤,操练缺乏节奏感。 扣纽、系鞋带等精细动作缓慢而不灵巧、画圈、用剪刀等动作显得笨拙,有的尚会出现镜样动作。 二、伴随着学习困难 NIH认为,学习困难归因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特征是辨认字的正确性及流畅

度有困难,以及无法拼写,语言的拼音组成有困难。 1、学习成绩的波动性(低段波动) 学业完不成,即使家长、老师给予帮助也很难完成。自信心承受随之下降。 2、学习随升入高年级而逐渐下降 三、影响因素 1、遗传(重要作用) 基因研究表明,超过80%的该类儿童到成年后仍然无法康复,29%的ADHD 家长还会继续影响下一代。 父母有ADHD,大约57%的儿童也会被诊断为ADHD,这些孩子中30%—35%的兄弟姐妹也会遗传到ADHD。单卵双胎同时患ADHD几乎为100%,而双卵双胎儿同时患病只有10%—20%。 2、轻度脑损伤因素(还有外伤或机能失调) 母孕期的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疾病、接受X线照射、分娩期早产、难产、缺氧窒息。 3、儿童自身的动机水平 动机水平影响完成某些作业任务工日常表现,任务情境越来越有趣,儿童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4、社会环境因素 父母受教育程度、环境污染、文化偏见。

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病因

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的病因 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多动症,是孩子容易得的一种疾病,引起这种病因是比较多的,比如说遗传的原因,环境,外界的因素,解剖学的原因等等,都可能会造成孩子出现多动症,一旦出现多动症,孩子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在学校里不遵守纪律,有时候学习也比较差。 ★1. 神经及化学性因素 人的脑中有主管学习、自我抑制、产生动机等的网状活化系统RAS(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而在网状活化系统RAS 内,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Dopamine)、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的物质。专家认为,当缺乏这些物质或这些物质有异常时,即会诱发ADHD。在ADHD发病的相关研究中,目前亦持续提出除了多巴胺与正肾上腺素外的神经传导物质,如色胺酸(serotonine)等亦与ADHD发病有关。所以要有前述的神经及化学性因素才会引起ADHD,更重要的是,由于ADHD是一种疾病,需要接受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要单纯地认为ADHD是因为孩子天生的个性或周遭环境所引起的。 ★2. 遗传性因素

在许多ADHD基因研究中发现,ADHD儿童的父母或其兄弟姊妹中,有30%的比例也有注意力缺失的问题。但是目前并没有很具体的下结论表示,ADHD会单纯地因某种遗传性而引起,只是认为其因素会与家人有关。 ★3. 环境因素 亦有报告指出,怀孕时胎儿的状态亦与注意力缺失有关。换句话说,ADHD的罹患率会受到怀孕时期孕妇的营养不良、吸烟、过多的压力、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早产儿或难产时头部受损等因素,也可能成为引起ADHD的因素。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环境因素就一定能引起ADHD。专家认为,过去所认为的“过度看电视”、“铅中毒”、“高压电流地区的辐射暴露”、“日光灯暴露”、“电动玩具”、“过敏”等也会引起ADHD的说法,是毫无医学根据的。另外,其它说法像是缺乏维他命,摄取过多的食物添加物、盐腌制的食物、精致砂糖等,会造成过动的说法,在科学方面并没有确实的证据。 ★4. 解剖学原因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 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 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 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 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三、多动症导致的问题行为 1、伤人 由于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的东西,学生都不愿意给他拿,要跟他

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行为矫正案例

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行 为矫正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儿童注意力缺陷行为矫正应用案例目前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和功课很不满意,操心之余,甚至予以打骂。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处于儿童注意力缺陷发作期,随意打骂不但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加重了孩子的症状。儿童注意力缺陷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行为矫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改变上,作用更为显着。一、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该研究对象为小宝(化名),独子,男,小学三年级,10岁。出生于中等生活水平的城市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均为大学本科。小宝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和管理他的日常生活,母亲在下班的时候照顾小宝生活和功课。其他时间主要为保姆照顾其生活与饮食。小宝比较听话,有一定的自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但注意力缺陷行为主要体现为在生活上丢三落四,如,经常衣服穿不整齐或穿反,每次都要纠正;东西乱丢,经常忘了放在哪里;早起后和睡觉前刷牙没有养成习惯;要求在家中要穿拖鞋,但是都是要提醒完才穿,一会儿又会打起赤脚,屡犯屡教,屡教屡犯,屡教不改。在做功课时经常出现漏题现象,写的字也常缺笔少划,所认的字有相当部分在过一段时间后会忘记掉,考试成绩因

此而大受影响。其母亲对此非常担忧,希望能想办法帮助他消除注意缺陷行为,养成严谨、细致、专心、注意细节的良好习惯。 二、矫正过程 (一)寻找原因及确定矫正方法 形成注意力缺陷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神经生理问题、金属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其中,父母们注意夫妻间的关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减少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尽量给孩子吃自然、绿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处。 一般而言,儿童在注意力的保持与集中方面总比大人差些。由于脑神经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幼稚,儿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课业时,其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专注;同时,他们没有对学习的收益与后果产生预期,自我克制能力差。因而,如果儿童不专心听讲的时间只有课上的一小部分时间,这属于成长中的正常情况,不必大惊小怪。 (二)持续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小宝注意力缺陷行为的原因可能是: 1、孩子认为从头到尾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是件麻烦的事,很烦。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 活动与注意失调 多动性品行障碍 其它多动性障碍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 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这些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的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的发现,此阶段的学者们大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的脑损伤上。 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的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 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DA的浓度。)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研究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研究张邵堃(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苏州)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17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方法以实验为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适应以及治疗的发展等。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结构存在客观缺失,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社会适应性普遍较低,关于ADHD的治疗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如何根据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自我意识更有效的治疗ADHD仍将是国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治疗,文献综述 1 概念 多动症(Hyperactivity Disorder),又称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即ADHD,描述的是那些表现出持续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一冲动的儿童(Mash & Wolfe,2004)。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名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SM-IV),过度运动障碍(ICD一10),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CCMD一3)’。这三个分类系统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它们之间相同的部分,构成了它们对该综合征描述中的典型特征。 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症状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而DSM-IV 据这些主要的症状将多动症分为三个亚型,即注意分散型,主要症状为注意分散;多动一冲动型,主要症状为多动和冲动;综合型,既有注意分散,又有多动一冲动症状。 1.1 智力结构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诸种能力的构成及排列组合。它可分为单个人的智力结构和人才群体的智力结构。构成智力的主要要素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它们构成了个人智力的主干结构。在智力结构中,这五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人的智力的提高,往往有赖于五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造成智力上畸形状态。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0%之间。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1]。近年来,关于ADHD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为增加人们对此行为障碍本质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ADHD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一般在5岁前起病,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易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但哪一项也完不成,同时伴有混 故,违反纪律,但不是故意蔑视纪律,而是因缺乏考虑所致。患儿与成人在相互交往时常有脱抑制表现,缺乏正常的慎重与节制。认知、运动和言语发育的特异性延迟很常见。可继发社交紊乱行为及自卑。 国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10%,国内报告为1.5%-12%。现患病率调查结果悬殊除了有国家和地区间实际存在的患病差异外,与所用调查诊断方法和量表不一致有关。按DSM-IV-R诊断标准,在学龄儿童中较公认的患病率为3%-5%。男女发病之比为9:1-4:1。这与男孩多动症状突出,伴冲动、攻击行为和品行问题较多有关。本病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于有较高

的患病率和患儿常伴有学习困难。而心理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在部分儿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利他林(Ritalin,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物)可以使ADHD小脑活跃度低的地方增进活跃度。我们也知道ADHD不是单独出现,往往合并像是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甚至自闭症。这暗示了脑部多区域或是单区域功能不良会影响多区域整合联结。有一些独立研究,支持这些诊断,其实都是由于小脑机能所造成的。我们知道,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巴西5.8%。近年来,我国各地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约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哈尔滨6.9%、吉林10.8%、合肥10.6%、湖南7.3%、广州1.3%。综合国内7项大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31%-5.83%。目前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3%-6%。粗略估计,我国约有1461-1979万的多动症患儿! 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首次在20世纪初被讨论。1902年,由一位对孩童疾病有兴趣的乔治史提尔(George Still)医生在伦敦发表了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表

编号: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表—父母问卷(共2页)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年级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 提示:在填写此表格时,请根据你的孩子过去6个月的行为举止来认真填写此表格。 此评估建立于当你的孩子――用药期间――非用药期间――不肯定 症状从不偶尔经常频繁1.不能仔细注意细节或常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0 1 2 3 2在学习工作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0 1 2 3 3.与之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0 1 2 3 4.不听从指令而难以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并非因为不理解教导所致)0 1 2 3 5.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0 1 2 3 6.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工作或活动0 1 2 3 7.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如玩具,作业本,铅笔或课本0 1 2 3 8.易因声音或其它外界刺激而分心0 1 2 3 9.遗忘日常活动0 1 2 3 10.手或足有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扭动0 1 2 3 11在要求安坐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0 1 2 3 12.在要求坐好的场合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0 1 2 3 13.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活动0 1 2 3 14.似被发动机驱动地一刻不停地活动0 1 2 3 15.讲话过多0 1 2 3 16.在他人问题还没问完时就急于回答0 1 2 3 17.难以静侯轮换0 1 2 3 18.在他人交谈时插嘴或打断他人的活动0 1 2 3 19.与成人争论0 1 2 3 20.发脾气0 1 2 3 21.经常拒绝大人的要求或不听规劝0 1 2 3 22故意激怒他人0 1 2 3 23.把自己的过错或无礼归咎于他人0 1 2 3 24.易被他人激怒或烦扰0 1 2 3 25.生气或愤恨0 1 2 3 26.不屑一顾或冷漠0 1 2 3 27.恃强凌辱弱,威胁或恐吓他人(如:坑别人)0 1 2 3 28.攻击行为0 1 2 3 29.为脱离烦恼或逃避责任而说谎0 1 2 3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协作组行为量表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协作组行为量表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 (一)主要症状 1、注意力涣散 (1)注意力涣散,上课东张西望,教师讲课听不进去。() (2)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做作业不专心,轻微环境干扰即分神。() (3)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 2、活动过多 (4)活动过多,在家翻箱倒柜,拆卸玩具物品等。() (5)上课小动作多,下课先往外跑,放学不按时回家。() (6)走路常以跑代走。() (7)说话多,好插嘴干扰别人说话。() (8)上课、做作业保持静坐时难以保持安静。() 3、学习因难 (9)学习成绩不稳固,时好时坏,或逐年下降、学习困难。() (10)书写()、理解()、计算()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或缺陷。() 学习成绩 语文分数平时考分____()期末考分____() 数学分数平时考分____()期末考分____() (二)常伴临床症状 4、冲动任性 (11)冲动任性,性情急躁,易激惹,爱发脾气。() (12)常不顾危险和后果,爬墙登高,追攀车辆。() (13)做事莽撞,常铤而走险,惹事生非。() 5、行为问题 (14)不守纪律和不受制度的约束,严责、打骂也不易慑服。() (15)说谎话蒙骗家长、教师,粗暴少礼。() (16)严重者打架斗殴、偷窃、不正当性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以上根据程度分为4级:无(0 分),只一点(1分),多(2分),很多(3分)。选择其一填在()内 (三)诊断标准

1、行为量表总分>20 分,即为阳性; 2、主要临床症状中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女孩多表现为发呆型)。学习困难,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3、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4、能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疾患。

幼儿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幼儿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

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