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论文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论文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论文

铁路线路养护

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

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

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

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

线路状态检查主要形式是:

①日常检查,是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

②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年度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

③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线路养护修理主要作业有:

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

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

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④保养并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设备;

⑤整修道口和线路标志;

⑥做好其他属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修理工作,如焊补钢轨、辙叉,整修联结零件,补修轨枕等。道岔和曲线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除进行上述有关作业外,还需根据特别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作业项目。

线路养护修理一般采取周期性修理为主的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以及经常性巡检和重点补修。中国铁路对线路养护修理作业划分为线路经常维修、线路中修和线路大修三个方面。

经常维修是预防线路发生一切不良现象,并及时消除已经发生的病害的作业。它包括:

①线路维修,主要是以整修轨道几何形状及个别更换和修理保养轨道构件为主。维修工作程序采取周期性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紧急补修相结合的方式。

②线路巡查,包括巡道、巡山和巡河工作,巡道由专职巡道工按照批准的巡回图,有计划地巡查线路,发现和排除故障,并做好力所能及的线路补修工作;在路基条件复杂的地段,设专职巡山巡河工,进行登山沿河检查,观测路基及其防护加固设备状况和病害发展情况。

③线路建筑物看守,即在有必要的道口设道口看守工,维护道口交通秩序,保证道口安全,并保证道口的经常完好和整洁;在有危及行车安全的路基病害处所,设固定的或临时的坍方落石看守工进行监视。

中修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同时又是经常维修所不能消灭的病害的作业。其主要内容是:清筛并补充道碴,恢复道床弹性和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更换失效轨枕和伤损钢轨及联结零件,整修线路,使线路质量基本恢复到或接近原来的标准。线路中修按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或编制工作量表,并按设计或工作量表进行施工。

大修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病害,使线路质量全面恢复到原有标准或达到更高标准的作业。线路大修有两种作法,一是全面更新,一是部分更新。中国线路大修的主要作业是:全面更换新钢轨及联结零件;更换失效轨枕,或全部更换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整修路基、排水和防护加固设备;更换道岔等。线路大修要经过勘测,编制设计,并按设计施工。

中国铁路线路维修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但在运输繁忙的线路上,由于间隔时间太短,这种方式已不适用。线路大、中修施工,一般是在列车运行图中预留施工封锁“天窗”。

线路养护组织中国铁路在工务段设置若干养路领工区,负责组织和监督管内的线路经常维修工作。此外,还设置专业的钢轨检查、钢轨焊补、线路中修及路基工队或工组,在全段范围内流动作业,完成各自的专业工作计划。在养路

领工区范围内划分为几个养路工区,具体执行线路维修、巡查和建筑物看守工作。

路基特别复杂的地区设路基工区。在实行养路机械化的地区,也有在领工区设机

械化维修工队的,专门负责全领工区范围内的轨道计划维修,工区只负责日常的

保养、紧急补修和巡守工作。线路大修和中修工作主要由铁路局直辖的专业大修

队承担,根据安排,在铁路局范围内流动施工。

目前,中国铁路在维修作业方面,主要是应用以捣固为主的小型养路机械;

在大修施工方面,如轨排组装和铺设、起拨道、捣固、道床清筛、装运道碴、长

轨运输等应用机械,但效率较低。在运输高度繁忙区段,有待采用快速高效的机

械。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

1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线路长度一般为1~2km,车辆加速及减速较快,列车在同一线路曲线(特别是较长的曲线)范围内运行时,最高速度与最高速度差异较大,新版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仅给出了轨道曲线超高的计算公式及允许的最大欠超高,一些相关的设计手册及资料也未有论述,难以应对在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本文详细论述了曲线轨道超高的设置方法及设置超高时需注意的问题。

2曲线超高计算公式

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产生离心力,为平衡离心力,在曲线轨道上设超高,借助车辆重力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相等,减小离心加速度,增加乘客旅行舒适感,以及提高线路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超高计算采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计算公式

3 欠超高与过超高的极限值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时,由于规范对最大超高值的规定及列车在曲线上

运行速度的变化,超高与行车速度不可能做到恰好匹配,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未被平衡的横向加速度,欠超高与过超高是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地铁设计规范》第6 2 8条规定:曲线的最大超高值为120mm,当设置的超高值不足时,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61mm的欠超高(h q)。对于过超高,则没有相关的规定。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3 7 1条规定,未被平衡的过超高不得大于50mm。

据国际铁路联盟(UIC)有关资料,在列车运行速度为80~120km/h的线路上,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50mm的过超高(h g),允许的最大值为70mm。

城市轨道交通车车辆轴重轻,运行速度低,道床型式主要为整体道床,线路为客运专用,不存在客货混跑的情况,列车运行的外部条件优于国铁及国际铁路联盟各国国家铁路,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可参考前述有关规定,即:在设置曲线轨道超高时,可允许有不大于

50mm的过超高。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表5 2 2中各曲线半径与对应的限制速度,计算不同曲线半径时最高限制速度的超高如表1。

遇哪些情况应调整轨缝?作业有何要求?

轨缝应经常保持均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调整:

1.原设置的轨缝不符合每千米轨缝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2.轨缝严重不均匀;

3.线路爬行量超过20mm;

4.轨温在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1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不受限制。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限制范围为(tz+30℃)~(tz-30℃)),出现连续3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调整轨缝作业要求:

1.不拆开接头调整轨缝,只松动接头螺栓,放行列车时,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个螺栓(每端2个);

2.拆开接头成段调整轨缝:

⑴拉开空隙不超过50mm,放行列车时,应把拉开的尺寸均匀到其他接头内,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个螺栓(每端2个)。

⑵拉开空隙超过50mm,放行列车时(限速),插入短轨头(带轨底),配合使用长

孔夹板,并垫短枕,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个螺栓(一端2个,另一端1个,短轨头上1个)。

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150mm。短轨头(带轨底)的长度分别为50、70、90、110、130mm五种。

无缝线路为什么要锁定钢轨?

无缝线路是由许多普通长度的钢轨焊接起来的长钢轨线路,一般是在工厂里焊成125m~250m长的钢轨,然后运到工地,再焊成设计长度1km或2km,甚至更长的钢轨。

根据钢轨的胀缩系数,每当温度升高1℃,1m长的钢轨,就会比原来长出0.0118mm。

为解决无缝线路上自由伸缩问题,应将钢轨的两端用扣件和防爬设备紧紧地锁住,其他部分也是采用强度大的中间连接零件和防爬设备使之紧扣在钢筋混凝土轨枕之上,这样钢轨就无法向两侧伸长了,只好把这种内力(温度力)均匀地作用在钢轨内部的全长上。在轨温升高时,轨内产生压应力;在轨温降低时,轨内产生拉应力。为减小钢轨的这种温度力,要在钢轨处于合适的温度时锁定线路。一般采用当地最高轨温与最低轨温平均稍高点时的轨温来锁定。

无缝线路遇哪些情况必须进行应力放散或调整?

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必须准确、均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做好放散或调整:1.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股长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

2.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

3.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的两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超过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相差超过10℃;

4.铺设或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使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伸缩;

5.固定区和无缝道岔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6.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

7.通过测试,发现温度力严重不匀;

8.因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

9.低温铺设长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

无缝线路长钢轨重伤时如何处理?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重伤的处理要求如下:

1.探伤检查发现钢轨或焊缝有重伤时,不待钢轨或焊缝断裂,即切除重伤部位,切除长度不超过60mm,用钢轨拉伸器张拉钢轨,用铝热焊法焊成与切除长度等长的焊缝,

实施原位焊复。原位焊复的无缝线路实际锁定轨温保持不变。

2.钢轨或焊缝处折断,切除断口折损部位的长度不超过60mm时,亦可进行原位焊复。

原位焊复切除断口(或重伤部位)后应立即装上钢轨拉伸器进行拉伸,松开两侧适当长度的扣件,拉伸到位后即行焊接。

3.在线路上焊接时的轨温不应低于0℃。放行列车时,焊缝处轨温应降至300℃以

下。

无缝线路长钢轨折断时怎样进行紧急处理?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折断时,应按规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断轨处理后的放行列车条件为:

1.紧急处理——当钢轨断缝小于50mm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断缝处上好夹板或臌包夹板,用急救器固定,在断缝前后各50m拧紧扣件,并派人看守,限速5km/h 放行列车。有条件时应在原位焊接修复,否则应在轨端钻孔,上好夹板或臌包夹板,拧紧接头螺栓,然后适当提高行车速度。

2.临时处理——钢轨折损严重或断缝大于50mm,以及紧急处理后,不能立即焊接修复的,应封锁线路进行临时处理,沿断缝两侧对称切除伤损部分,两锯口间插入6m的同型钢轨,轨端钻孔,上接头夹板,用10.9级螺栓拧紧。在短轨前后各50m范围内拧紧扣件后,按正常速度放行。

3.永久处理—钢轨断裂处紧急处理或临时处理后,在接近或低于实际锁定轨温时插入短轨重新焊接修复。

⑴采用小型气压焊时,插入短轨长度应等于切除钢轨长度加上2倍顶锻量。先焊好一端,焊接另一端时,先张拉钢轨,使断缝两侧标记的距离等于原丈量距离减去断缝值加顶锻量后再焊接。

⑵采用铝热焊时,插入短轨长度等于切除钢轨长度减去2倍顶留焊缝值。先焊好一端,焊接另一端时,先张拉钢轨,使断缝两侧标记的距离等于原丈量距离减去断缝值后再焊接。

焊后长轨条恢复原有状态,保持原锁定轨温不变。

4.在线路上焊接时的轨温不应低于0℃。放行列车时,焊缝处轨温应降至300℃以下。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 序号项 目 质量标准 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 2 水平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

5 三角坑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 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 7 路肩及 排水 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 2.符合设计要求 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 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 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 10 扣件 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

(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 (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 (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且无连续失效 (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2.木枕 (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铁路桥隧维修与养护

浅谈重载铁路桥隧维修与养护 1、概述 重载铁路有着非常高的效率和效益, 适用于大宗散装货物, 特别是铁矿石、煤等的大量运输。重载铁路是新时期铁路的发展必然趋势和主要内容之一。日前,中南通道重载铁路(郑局辖段)基本竣工,即将交付使用,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作将对我工务系统全体职工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了解重载铁路线路设备现状、重载铁路病害的产生,探索并掌握重载铁路病害整治的方法,完善日常维护管理措施尤为紧迫和重要。 在铁路线路设备的维护中,桥隧始终是重点。桥隧是铁路工务设备中永久性的大型结构物,也是铁路行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关键设备,具有结构复杂、技术性强、修建困难、造价较高的特点。一旦损坏,轻则限速减载,重则中断行车。重载铁路的荷载大,通过桥梁和隧道时,将引起更为突出的动荷载以及基础的扰动。于是在重载铁路线路的日常养护中,桥隧更是重中之重。 笔者系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桥隧高级技师,在桥隧养护方面有着近三十年的理论和经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重载铁路的特点和桥隧养护的经验,将具体谈谈重载铁路桥梁和隧道的维修与养护问题。 2、重载铁路病害及其养护 重载铁路是指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总重可达1 万t~2 万t,轴重可达

30 t,行车密度可达1 万t/km 。重载铁路最主要的特点是运量大和轴重大。这两大特点必然使桥隧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造成桥隧结构及其部件的破坏速度较普通线路快,线路变形也增加较大。从而使线路维修养护工作量和维修成本都较普通线路加大。 2.1桥上线路。 造成桥面线路病害的主要因素是荷载。运量大和轴重大是现今重载铁路的主要特点, 这两个特点导致桥面轨道结构的荷载承受加大。荷载的增加会导致轨道受力变形的增加,而线路变形后轨面不平顺又会使列车对线路的冲击破坏加剧。特别是重载铁路,轨道承受的荷载大, 在大密度运行列车的冲击作用下, 这种相互影响更大,这将对桥梁产生更大的动荷载作用,引起过大挠度,支座破坏、基础沉降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桥梁和桥梁两端线路的过渡部分,由于存在刚度差。具体地说,就是桥隧两端过渡线路基础柔度较桥段基础要大,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这样在桥两端的过渡部分的轨道变形以及磨损更为突出。因此养护中应注意: ( 1)及时进行桥面、隧道内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查和矫正。重载铁路线路轨道变形频率大,应加强检查矫正的力度。同时重视桥面钢轨的探伤工作。 ( 2)保持道床的弹性,桥涵两头和路基下沉地段, 极易出现石碴缺少病害, 这时就要补充石碴,只有石碴补足了再整轨道几何尺寸才能保持住。为了防止桥梁和路基刚度差异引起的桥头跳车, 与桥相连的、路基需进行特殊处理。日本铁路对桥头路基填土的特殊处理措施是,

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清筛换枕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62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清筛换枕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清筛换枕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根据段更换水泥枕计划安排,武北小机捣车间为 保值保量完成好武九线清筛、更换水泥枕施工任务, 在施工期间以一流的施工管理,创建一流的标准工 地。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施工 安全“八不准、四禁止、一卡死”制度,确保行车与 人身绝对安全。为保证此项工作安全高效进行,特制 定以下安全及技术措施。 一、加强现场施工组织: 1、施工负责人:车间主任、书记、副主任 2、工地负责人:工区工长

二、更换水泥枕地点与施工项目: 1、清筛、换枕地点: 2、施工项目:卸路料及线路清筛、更换水泥枕施,堆码失效枕、码道床坡角,路肩整理等。 三、各项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1、行车安全防护保障工作: (1)防护员由经培训合格的职工担任,施工中设驻站防护员一名,工地防护员3名。 (2)防护员之间保持通讯施备的完好性,做到通话清晰、明确,来车及通过工地有记录。 (3)在区间办理线路封锁施工时,严格按照《安规》第2.2.7条之规定,站内封锁施工,按照《安规》第2.2.8条之规定设好防护。 (4)在区间办理线路慢行施工时,严格按照《安规》第2.2.9条之规定,站内施工按照《安规》

铁路维修养护毕业论文

铁路维修养护毕业论文 1.铁路线路的养护 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身为铁路工务部门的一名职工,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我的职责,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这几年在朔黄铁路从事工务设备养护维修心得,谈一下对重载铁路养护维修的一些体会。 1.1、铁路线路、重载铁路的涵义及线路养护的作用和意义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轨道和桥隧建筑物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工程结构,共同发挥各自的功用,其任何组成部分的改变或损坏,都将影响整体功能。 重载铁路是指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总重大可达,,,万吨,轴重大可达,,吨,行车密度大可达,万吨千米,千米。根据重载铁路的定义标准,朔黄铁路已经达到了重载铁路的条件。 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维修养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是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 此,合理养护线路,确保线路质量是保证工务部门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2、重载铁路线路设备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

重载铁路最主要的特点是运量大和轴重大。这两大特点必然使轨道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造成轨道结构及其部件的破坏速度较普通线路加快,线路变形也增加较大。从而使线路维修养护工作量和维修成本都较普通线路加大。从过去几年的养护维修情况分析,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有轨道部件破损(尤其是夹板裂纹,接头螺栓折断,弹条折断),钢轨表面 的不平顺(波形磨耗等)及线路的严重下沉三种。轨道部件伤损和轨面不平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接头部位的强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使得这些部位的部件产生疲劳伤损所致。线路严重下沉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道床的沉陷变形;二是路基病害造成的基床坍塌;三是桥涵两头路基的不均匀下沉。根据铁科院的研究资料,道床的破坏与通过总重成线形关系,而路基破坏则与通过总重的,,成正比,所以这也同时说明重载列车对路基的破坏更加严重。由于路基 的变形最终反映在轨道的变形上,因而这些破坏最终都导致了线路维修工作量的增加。所以我就从轨道结构加强与养护和路基设施养护两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1.3、重载铁路线路的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方法分析 ,、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 (一)重载铁路轨道受力的影响因素 与任何其他工程结构一样,列车荷载与轨道抗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轨道的破损程度和使用寿命。按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连续弹性基础梁轨道强度理论,影响轨道结构受力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轨枕、道床和钢轨四个方面。 荷载是造成轨道受力的根本源泉,轨道受力主要是来自荷载。荷载与轨道的受力与变形成线形关系,荷载增加的百分数与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增加的百分数基本相同。 ,、轨枕的影响主要是轨枕间距(也即轨枕配置)的影响和轨枕支撑面积的影响。轨枕间距对轨枕上的饿压力和道床上的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轨道弹性下沉和钢

铁路线路大修施工方案样本

线路大修施工 ?作者: 发布时间: -4-13 14:16:35 ?线路大修施工( major repair construction of track) 在运营线上, 在不影响运输的前提下, 开天窗进行 的线路大修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 方针, 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领导, 落实施工负责人安全责任制, 完善岗位责任制, 严格遵守作业纪律、劳动纪律, 掌握事故 规律, 落实防范措施, 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 准, 按设计文件要求有关技术标准, 强化质量控制, 确保施 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并按所用施工机械采用不同的作业方 式。 施工特点在运营线上逐段开天窗施工, 施工时破坏了的线路轨道, 必须在天窗时间内完成各项作业, 准时开通 线路恢复行车; 日日封锁、慢行, 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 施 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涉及车、机、工、电、辆各方 面, 必须统筹安排, 协调配合; 露天作业, 受环境和气候影 响较大, 特别是铺设无缝线路; 点多线长, 人员、机具、材 料分布在较长的作业线上, 人员调遣和大量新旧材料运输均 较困难。施工负责人必须深入现场, 加强领导, 做好施工组 织管理工作, 使大修工程有序运作, 才能确保安全、质量和 工程进度。

基本条件铁路局应根据线路大修的近、远期规划, 统筹安排, 修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大修基地; 在运行图中安排与施工相应的”天窗”; 给施工单位配置施工所必须的施工机械、牵引动力、宿营车辆、交通运输工具、通讯设施等, 以及必要的检修设备; 组织固定的专业队伍承担大修施工, 以巩固生产秩序, 提高技术水平, 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施工测量, 按照工程件名和批准的施工计划, 研究制定的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设备现状; 施工技术和技术标准; 施工方法、施工配合、劳动组织和机具配备; 工程数量及所需材料供应; 按工序编制施工进度指标图表; 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措施; 施工临时设施; 职工生产保障安排等。 各项制度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施工技术责任制严格执行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地段长度,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加强与工务段驻队领工员的联系, 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质量。

分析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

分析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 摘要:铁路线路因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且在往返列车荷载作用下,出现损伤及变形在所难免,做好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工作,是保证线路运行安全性,延长其运行年限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主要探究铁路线路大修设计期间外业调查、内业设计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铁路线路;大修设计;问题分析;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换轨大修、轻筛、成段式调换轨枕以及拟编大修施工期间概预算等是铁路线路大修设计主要内容,为确保线路大修效果,应组织相关人员严格依照“轻重缓急”原则作出有效处置。既往有调研资料记载[1],国内铁路线路大修工程量持续增加,而大修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参考,发挥科学指导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线路大修设计整体质量欠佳,这是令人堪忧的。鉴于此,本文以线路大修设计为论点,阐述问题类型并分析成因,探究质量控制措施。 1、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外业调查准备工作不到位 外业调查活动有序、有效运行,是多个部门、人员协同配合的结果,准备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人员分工模糊化,对调查作业内容不能做到熟记于心,安全责任机制未能全面落实等。(2)设计人员未能予以台账资料分析及重要路线病害材料采集工作一定重视,这是导致外业调查整体性偏低的主要原因。(3)调查人员业务技术及素质培训工作未定期开展,影响工作效率。(4)测量器具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仪器存在误差,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1.2内业设计 整改线路纵断面过程中会使接触网高程出现不同程度改变,很可能导致调整工作量明显增加,若此时各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协调性偏低等,那么一旦滋生质量问题将会造成责任无法追究到位。内业设计期间还存在前瞻性不足的问题,部分设计单位过度重视经济性指标,依照最低标准作出设计,尽管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但无法充分挖掘既有线路储有的潜能。 1.3其他方面 在大修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暴露出“重预算,轻技术”的问题,部分工程参建方未能予以设计方案实施可靠性、技术与相关规范相符性及设计内容深度性等指标一定重视,交底工作不全面,很可能降低铁路线路上部分设备设施的改善效果。 2、质量控制内容与要点分析 2.1外业调查 2.2.1设备调查 在工程设计前期,应派遣专人前往现场整体、精确的调查既有线路上全部设备,明确路基病害所处位置、钢轨损伤数目、道床断面以及受污程度,各线路带有的标识及配套零部件的缺损情况,路基断面结构形态发生改变位置桥、隧道、涵洞及路基防护项目的具体方位,是否存有跨线设备设施等。以上外部调查中形成的结果均能为大修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相关人员能以此为据,针对伤损钢轨实施换新措施,补齐各种缺损零部件以及主要线路的标识等[3]。因为大

铁路线路大修施工方案

线路大修施工 ?作者:发布时间:2007-4-13 14:16:35 ?线路大修施工(major repair construction of track)在运营线上,在不影响运输的前提下,开天窗进行的线路大修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领导,落实施工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完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作业纪律、劳动纪律,掌握事故规律,落实防范措施,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按设计文件要求有关技术标准,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并按所用施工机械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 施工特点在运营线上逐段开天窗施工,施工时破坏了的线路轨道,必须在天窗时间内完成各项作业,准时开通线路恢复行车;日日封锁、慢行,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涉及车、机、工、电、辆各方面,必须统筹安排,协调配合;露天作业,受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尤其是铺设无缝线路;点多线长,人员、机具、材料分布在较长的作业线上,人员调遣和大量新旧材料运输均较困难。施工负责人必须深入现场,加强领导,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使大修工程有序运作,才能确保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 基本条件铁路局应根据线路大修的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修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大修基地;在运行图中安排与施工相应的“天 窗”;给施工单位配置施工所必需的施工机械、牵引动力、宿营车辆、交通运输工具、通讯设施等,以及必要的检修设备;组织固定的专业队伍承担大修施工,以巩固生产秩序,提高技术水平,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施工测量,按照工程件名和批准的施工计划,研究制定的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设备现状;施工技术和技术标准;施工方法、施工配合、劳动组织和机具配备;工程数量及所需材料供应;按工序编制施工进度指标图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措施;施工临时设施;职工生产保障安排等。 各项制度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施工技术责任制严格执行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地段长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与工务段驻队领工员的联系,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质量。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兰州交通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学号:200802064 姓名:丁曦彤 专业:土木工程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概述 引言:铁路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我国铁路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然而,就算是我国铁路如此迅猛的发展,也仍然不能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铁路以有限的资源承载着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运输量!超载运输,超员运输已经成为中国铁路正常健康运营的一大瓶颈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运输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运输或者说是安全生产!而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身为铁路工务部门的一名职工,如何搞好工务线路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这不仅仅是我的职责,同时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线路的维修养护 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 线路状态检查主要形式是:①日常检查,是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②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年度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③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线路养护修理主要作业有: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

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

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8-15T14:48:25.4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汪国同1 张洪庆2 谢继龙 3 [导读] 现结合各铁路局既有线大修设计的实践,分析制约设计成果质量的因素,并以此探讨线路大修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抓好现场调查和大修设计,确保勘测、设计的全面性、针对性,从源头提高设备质量、控制大修成本。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所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铁路线路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之下,线路设备不断地伤损和变形,技术状态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根据运输需要和线路设备损耗规律,需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大修,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以满足列车达速、平稳运行以及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要求。线路大修设计是指导线路大修施工,保障线路大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源头。设计全过程涉及环节多、执行标准严、基础数据量大,并涉及电务、供电等多专业接口问题。现结合各铁路局既有线大修设计的实践,分析制约设计成果质量的因素,并以此探讨线路大修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抓好现场调查和大修设计,确保勘测、设计的全面性、针对性,从源头提高设备质量、控制大修成本。 关键词:线路大修;设计;质量控制 引言 线路大修设计是系统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要强化过程控制,做到细致、全面,有针对性。大修设计方案应着重考察它的技术、经济与运营指标,即技术上的先进与否、经济上的合理与否与运营的可持续性。三者应通盘考虑,做到辩证统一。设计单位还应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设计工作流程及作业标准,努力提高每一个设计环节的质量。 1.铁路线路大修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1.1外业调查中的问题 首先,准备工作不充分。外业调查是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协同配合作业,准备工作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一是分工不明确、作业内容不够熟悉、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应急预案未形成便匆忙上道作业。二是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对台帐资料的分析和重点病害资料的收集工作,导致外业调查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三是配合调查的人员专业培训不到位,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对测量原理未熟练掌握,影响作业效率,甚至是造成安全隐患。四是对测量仪器、工具的维护不够。长途运输保管不当导致产生仪器偏差,上道作业前不校核导致测量数据失真等。另外,上道作业不达标。一是安全防护体系未按规定建立完整便匆忙上道,影响人员作业安全和行车安全。二是实际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拉链时不考虑曲线缩短量、皮尺不拉紧,道床调查密度不够、深度不足,抄平测量忽视邻线高程等方面。 1.2内业设计中的问题 首先,专业接口设计的协调问题。线路大修是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往往跟供电、电务等专业联系紧密。线路纵断面的调整必将引起接触网导高的变化,产生接触网导高调整的工作量。有时不同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另外,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大修设计根据线路允许时速的不同,执行的标准高低不同。设计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性,按照最低标准执行,虽能满足设计规范,但对线路条件的改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前瞻性不够。另外,大修设计受制于现有的施工作业工艺条件,设计思路和手段缺乏创新性。 2.铁路线路大修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2.1外业调查对策 ①准备工作:接到设计任务(一般为路局安排的大修计划)后,部门负责人分解任务进行工作分工。根据施工轮廓计划,明确设计工作各环节完成时间节点。组织收集件名相关技术台账资料,提前掌握主要病害大致情况,大修清筛项目应重点了解路基翻浆冒泥详细地点,以便进行重点调查确认。编制《设计调查通知单》,联系设备管理单位和配合单位,落实配合外业调查人数、调查工具材料、后勤保障等。编制《大修设计外业调查方案》,明确外业调查时间、调查区段、调查内容、人员配合安排、防护体系和安全注意事项等。《通知单》和《方案》签字盖章后,分发给外业配合单位,并要求配合单位据此细化上道作业要求,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安排相关作业人员培训。上道作业前检查测量工具,校准测量仪器。②上道作业:a现场“三位一体”防护体系的建立。大修设计外业调查很难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一般需申请点外进行作业。因此,必须按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卡控措施,经专业科室评估、调度审核,由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铁路运输行车密度大,利用列车运行间隔进行作业时,调查区间的两端车站须各设置1个驻站联络员,每个调查测量小组须设置1个专职现场防护员,并在作业区段的两端各设置1个远端防护。b拉链。丈量里程一般用绝缘纤维尺,逆列车行驶方向,沿靠近路肩一侧的钢轨进行拉链。要求以整公里牌为0点,每25m为“一链”,每50m设置整数点。曲线地段钢轨长度与中线长度不一致,需根据台帐资料提供的曲线要素,计算拉链所需的曲线放长(缩短)量,将其分摊至每“一链”的长度丈量中。丈量时要首尾呼应,即前方人员报当前位置的点号,后方人员复核确认并回应,防止丈量标号出错。c卡链。卡链的目的是为了把线路上的相关设备定格到设计图纸上,以便在纵断面图中综合考虑各相关设备处的坡度及线路起落道量,或在无缝线路设计中综合考虑钢轨的配轨及各种接头状况。线路大修需调查的主要设备有:道岔头尾、绝缘接头、信号机、冻结接头、桥梁(头、尾、墩台)及护轨、涵洞、上立交、道口及过道、曲线起讫点、站台等控制点的精确位置。d平纵断面测量。测量仪器应定期保养和校正,操作人员需提前熟悉仪器及塔尺,确保工具状态良好。测量操作应符合技术规范,同个转点区段争取在一个列车间隙时间内测完。 2.2内业设计对策 ①资料整理外业资料收集完整后,需进行资料整理、计算、分析。内业数据整理利用办公软件编制程序,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出错率。各铁路局大修设计单位都相应开发利用铁路工务大修外业勘查App软件,将外业调查数据直接录入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抄平结果进行平差计算,APP软件自动生成适用于设计软件的报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1]。②内业设计线路大修设计主要包含线路大修清筛设计和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利用线路大修辅助设计软件,导入整理出的资料。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提供多方案供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方案。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其他专业的接口设计问题。如纵断面设计时,轨道抬落道将引

铁路轨道线路维修毕业论文

前言 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 本规则编制单位: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有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状态完好,保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舒适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3条线路维修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原则,根据线路状态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养护与维修,做到精确检测、全面分析、精细修理,以有效预防和整治病害。 第1.0.4条线路维修应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和属地化管理。应本着“资源综合、专业强化、集中管理”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高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机构。 第1.0.5条应严格实行天窗修制度。天窗时间应固定,一般不得少于240min。 第1.0.6条应做好精密测量控制网(以下简称精测网)的管理,保证运营维护测量有稳定可靠的测量基准,并利用精测资料指导线路维修。 第1.0.7条应加强曲线(含竖曲线)、道岔(含调节器)、焊缝、过渡段的检查和养护维修,加强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检查和管理,保证线路质量均衡、稳定。 第1.0.8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作业组织,提高线路检修质量。 第1.0.9条线路上使用的工务产品应符合产品准入的相关规定。为解决线路维修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铁路局可组织科研攻关,对工务零配件进行改进,但应制定相应的产品技术条件,经铁路局组织专家审查后方可上道试用。 第1.0.10条积极推行信息化技术,建立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大中维修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大中维修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版

铁路工务大修队线路大中维修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按照段线路大中修计划安排,车间为 保质保量完成好本次线路大中修施工任 务,在施工期间以一流的施工管理,创建 一流的标准工地。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 第一”的思想,坚守施工安全“八不准、 四禁止、一卡死”制度,确保行车与人身 绝对安全。为保证此项工作安全高效进 行,特制定以下安全及技术措施。 一、加强现场施工组织: 1、施工负责人:主任、书记、副主 任。 2、工地负责人:工区工长。

二、施工项目:装卸与倒运路料,线路清筛、更换砼(本)枕,换轨,纵坡调整、线间距拨移、外观整治等。 三、施工地点:导航仪品牌排名幽默笑话脱毛膏排行榜前10强 四、各项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1、行车安全防护保障工作: (1)防护员由经培训合格的职工担任,施工中设驻站防护员一名,工地防护员3名。 (2)防护员之间保持通讯施备的完好性,做到通话清晰、明确,来车及通过工地有记录。 (3)在区间办理线路封锁施工时,严格按照《安规》第2.2.7条之规定,站内

铁路养护用捣固车

铁路养护用捣固车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主要介绍了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中的捣车,从捣车在线路养护中的作用和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当前捣鼓车的生产厂家及车型情况分别给予介绍,最后简单介绍了国外最新型捣车,并总结了捣固车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趋势 引言 在列车长时间运行和自然条件作用下,铁路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或损坏。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延长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线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使线路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其中线路石碴的捣固密实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现在主要靠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中的捣固车完成。捣固车主要用于铁路线路的新线施工、既有线路大中修清筛作业后和运营线路维修作业,对轨道进行自动起道抄平、拨道和对道碴进行捣固夯实作业,消除轨道的方向偏差,左、右水平偏差和前、后高低偏差,提高道床石碴的密实度,增加轨道的稳定性,使轨道线路达到线路设计标准和线路维修规则的要求,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发展历程 铁路轨道的传统结构是有碴轨道,有碴轨道的主要特点是轨下基础采用散粒体石碴道床。自有铁路以来,对有碴轨道的修理工作就集中在道床作业上。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铁路高速、重载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发展,各国铁路竞相采用大型养路机械。 所谓的大型养路机械主要是相对于以前使用的小型养路机械和中型养路机械而言,铁路线路的养护、维修、整修的大型机械设备。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按功能分有石碴清筛车、捣固车、震动稳定车、道床整形车和钢轨打磨车等。这些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具有独立的动力装置,可以自行也可以连挂运行,是一种高科技的复杂机械设备,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激光、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技术于一体,使用其维护线路后能够满足线路修理规范标准的要求,其系统复杂,集成性强,技术难度大,是铁路线路的重大技术装备。捣固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在我国的铁路养护中捣固作业在6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来完成,60年代后逐渐引进了小型养路机械。在铁路线路养护中捣固和清筛作业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所以线路捣固和清筛作业的小型养路机械是我国最早采用的小型养路机械种类。机械可架在轨道上推行,两台为一组,一次完成一根轨枕的捣固。但这种操作方式,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效率低,逐渐不能满足铁路运输的发展需求。 80年代之后,我国铁路运输任务逐渐繁重,铁路线路越来越繁忙,尤其是主干线路。传统的维修方式和手段已无法满足铁路运输的要求。并且,轨道

铁路线路大修施工方案

线路大修施工 作者:发布时间:2007-4-13 14:16:35 线路大修施工(major repair construction of track)在运营线上,在不影响运输的前提下,开天窗进行的线路大修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领导,落实施工负责人安 全责任制,完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作业纪律、劳动纪律,掌握事故规 律,落实防范措施,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按设计文件要求有关技术标准,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并按所 用施工机械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 施工特点在运营线上逐段开天窗施工,施工时破坏了的线路轨道,必须在天窗时间内完成各项作业,准时开通线路恢复行车;日日封锁、慢行,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涉及车、机、工、电、辆各方面,必须统筹安排,协调配合;露天作业,受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尤其是铺设无缝线路;点多线长,人员、机具、材料分布在较长的作业线 上,人员调遣和大量新旧材料运输均较困难。施工负责人必须深入现场,加强领导,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使大修工程有序运作,才能确保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 基本条件铁路局应根据线路大修的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修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大修基地;在运行图中安排与施工相应的“天窗”;给施工单位配置施工所必需的施工机械、牵引动力、宿营车辆、交通运输工 具、通讯设施等,以及必要的检修设备;组织固定的专业队伍承担大修施 工,以巩固生产秩序,提高技术水平,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施工测量,按照工程件名和批准的施工计划,研究制定的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设备现状;施工技术和技术标准;施工方法、施工配合、劳动组织和机具配备;工程数量及所需材料供应;按工序编制施工进度指标图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的措施;施工临时设施;职工生产保障安排等。 各项制度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施工技术责任制严格执行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地段长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与工务段驻队领工员的联系,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质量。 施工三检制每次开工前、施工中、线路开通及收工前,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各自对分管地段的施工准备、施工作业方法和线路设备状态进行检查。 巡查养护制施工现场设置巡查养护人员,对施工地段进行巡检,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要及时消除,无力消除的要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工序交接制前一道工序完成后,施工负责人组织相关工序负责人进行交接。 隐蔽工程检查制隐蔽工程每个阶段结束时,由施工单位会同接管单位共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写记录,才准继续施工。

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铁路专业主要包括高铁乘务、地铁运行、票务安检、铁路运输等方向,随着我国铁路产业的发展,铁路技术与服务不断提升,现已走出国门,在世界铁路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方便论文写作,本站整理了部分铁路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方法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配对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浅析

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浅析 摘要: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主要特点是按设备的状态进行必要的“状态修”,做到既不失修也不过剩修,避免了养护维修中的盲目性,使设备始终处于可靠受控状态。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轨检车和车载添乘仪自动生成的设备数据与线路平面图连接,做到实时监控线路状态,同时将生成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建立综合信息传输网,及时制定检修对策,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线路设备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养护维修的组织管理分为“修养分开”和“修养合一”形式。我国线路养护维修组织管理以“修养分开”为目标,鼓励专业维修公司的发展,注重线路维修质量以及维修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 关键词:高速铁路;养护;维修;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995年,是中国铁路实施提速战略的重要决策年。6月28日。这是中国铁路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铁道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确定了铁路提速的原则、目标与实施步骤。为加强领导,铁道部成立了提速领导小组,由部总工程师华茂昆任组长,会议确定,到2000年,铁路将在京沪、京广、京哈等繁忙干线实现旅客列车时速140公里至160公里。至此,中国铁路提速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与修建高速铁路相比,既有铁路提速改造投入少、产出大、见效快,而且便于实施。为此铁道部组织提速攻关,在主要千线紧锣密鼓地进行提速试验。1995年9月至10月,铁道部在沪宁线首次进行客货列车提速试验,采集了大量的数据;1995年11月2日至4日,铁道部在京秦线分别进行3次旅客列车提速试验;1996年6月至7月,铁道部在沈山线进行重载货物列车提速试验;1996年11月,铁道部进行了首次既有电气化铁路的提速试验。这些试验为确保我国铁路全面提速成功取得了可靠数据和科学结论。在提速试验的墓础上,1997年4月1日,沪宁线上首次开出了时速达140公里的上海至南京的快速客车“先行”号,全程运行2小时48分,比原运行时间缩短了1小时11分。3个月后,即7月1日,北京站开出的时速达140公里的“北戴河号”列车飞驰在京秦线上,从北京至秦皇岛全程只用2.5小时,比比原运行时间缩短了1小时8分。同年18月8日,北京至大连间开行了我国首列长距离快速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这一天,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达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以及一大批运行客运化的货运五定班列。1998年10月1日,距第一次提速一年半后,中国铁路实施第二次大范围提速: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至160公里。这次提速面向市场,扩大了快速旅客列车、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精品列车的开行质量.当时全路共开行快速列车80对,比1997年增加40对,开行夕发朝至列车116列,比1997年增加52列。2000年10月21日,中国铁路实施了第三次大面积提速,提速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构筑西部快捷运输大通道。2001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按新列车运行图运行。这次提速的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至成都(经汉丹、襄渝、达成线)、京广线武昌至广州段、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在提速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对全路运行图进行了调整。2004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提高了客货列

高铁桥梁的养护维修

高速铁路桥梁维修养护 引言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首先提出了高速列车的设想,并最早开始了试验工作,这预示着高速铁路的出现,直至1964年日本建成了连接东京和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运营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约达6300公里,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正在修建高速铁路的有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约为2660公里。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速了铁路现代化进程。1997年至2007年间,铁道部在京广、京沪等主要干线先后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快速和高速客运专线成为铁路发展的新目标,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而桥梁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铁路交通固定资产中占很大比重,是确保铁路畅通的咽喉,据截止2009年底统计,我国铁路运营的桥梁有47850余座,184060余孔,约3707000余总延米。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桥梁负担着沉重的交通荷载和客货运输量,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桥梁结构长期处在列车动荷载的作用下,加上材料老化、环境恶劣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使结构和内部和表面出现各种损伤,从而导致桥梁结构的抗力衰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给结构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如建桥时资金紧缺、技术力量的缺乏、施工管理不严谨以及材料的限制,所建造的桥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桥梁投入使用后,运营管理方面技术水平滞后,管养制度建设长期被忽视,桥梁的技术状态未得到及时、细致的观测掌握,已经潜藏着威胁过往行车的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