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数学-八年级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2019年初中数学-八年级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2019年初中数学-八年级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这就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的外角定理,该定理中集中体现了外角和内角间的两种关系: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常应用于在已知两角度数时求第三角的度数或证明两个角之间的不等关系.下举几例说明外角定理在解题过程中的妙用.

一 利用外角定理求角的度数

例1如图,ABC ?中,,50,60?=∠?=∠B A 点D 在的延长线上,则ACD ∠=__________度.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CD ∠是ABC ?的外角,所以可以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的度数。 解:因为ACD ∠是ABC ?的外角,所以ACD ∠=A+∠B=50°+60°=110°.

例2如图所示,∠A=50°,∠B=40°,∠C=30°,则∠

BDC=________.

分析:右图是一个四边形,直接求∠BDC 的度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考虑通过添加辅助线变成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延长BD 与AC 交于点E ,利用外角定理来求解。

解:延长BD 交AC 交于点E ,因为∠BDC 是△DEC 的外角,所以∠BDC=∠C+∠DEC ,又因为∠DEC 是△ABE 的外角,所以∠DEC=∠A+∠B,所以∠BDC=∠C+∠DEC=∠C+∠A+∠B=50°+40°+30°=120°

.

点拔:求角的度数时,若不能直接求得时,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来把它变成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外角定理加以解决。

二 利用外角来求不规则图形的角度和

例3 如图,求出∠A+∠B+∠C+∠D+∠E+∠F 的度数

.

分析: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所以不能直接求出其度数和,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来解决。

解:由图知∠A+∠F=∠OQA ,∠B+∠C=∠QPC ,∠D+∠E=∠EOP .

而∠OQA 、?∠QPC 、∠EOP 是△OPQ 的三个外角.

所以∠OQA+∠QPC+∠EOP=360°.

所以∠A+∠B+∠C+∠D+∠E+∠F=∠OQA+∠QPC+∠EOP=360°.

点拔:在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度数和时,利用外角进行巧妙的转化成内角和或是已知度数是成功的关键。

三 利用外角来说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例4 .如图,在△ABC 中,E 是AC 延长线上的一点,D 是BC 上的一点, 试说明:∠BDE >∠A 。

A

B C D

分析:因为∠BDE和∠A并不在一个三角形上,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证明,因此需要一个中间量来过渡一下,从图中不难发现,∠DCE正好是桥梁。

解:因为∠BDE是△DCE的外角,所以∠BDE>∠DCE,又因为∠DCE是△ABC的外角,所以∠DCE>∠A,所以∠BDE>∠A。

例5已知E是△ABC中∠C的外角的平分线与BA的延长线的交点,

求证:∠BAC>∠B

分析:由于∠BAC、∠B均在⊿ABC的内部,所以直接证明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而三角形中外角大于两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所以可以通过转化成外角来处理。首先看大角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小角是哪个三角形的内角,有时,还需要中间量来过渡证明。本题中大角∠BAC是的外角,∠BAC>∠1,而∠1=∠2,所以只需要证明∠2>∠B。而∠2为⊿ABE的外角,所以∠2>∠B,故∠BAC>∠B。

证明:因为∠BAC是△ACE的外角,所以

∠BAC>∠1;因为CE是角平分线,所以∠1=∠2;又因为∠2是△BCE的外角,所以∠2>∠B,所以∠BAC >∠B。

点拔:证明角的不等关系,往往不能直接证明,所以借助外角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法宝.

四三角形外角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6如图,在绿茵场上,足球队员带球进攻,总是向球门AB冲近,说明这是为什么?

分析:这是一个体现数学价值的好题,球员在球门附近射门,不仅是力量大,更主要的是,射门的张角变大了,在数学上可以用外角知识来解决。

解:如图,设球员接球时位于点C,他尽力向球门冲近到D,

此时不仅距离球门近,射门更有力,而且对球门AB的张角也扩大,球就更容易射中.

理由说明如下:

延长CD到E,则∠ADE>∠ACE,∠BDE>∠BCE,

所以∠ADE+∠BDE>∠ACE+∠BCE,即∠ADB>∠ACB.

点拨:解此题关键是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精典练习:

1 如图1,∠1、∠2、∠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2 如图2,∠A+∠B+∠C+∠D+∠E+∠F=____________.

3如图3,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 ) A.63° B.83° C.73° D.53

附练习答案:

1 (∠1>∠2>∠3),

2 (360°)

3 (A)

三角形的外角(外角定义、定理)(人教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问题2: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外角(外角定义、定理)(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各项中,∠1是△ABC的外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2.如图,在△ABC中,点D,F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AC上,H是BC延长线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H于点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G是△ABC的外角 B.∠FGH是△ECG的外角 C.∠AFE是△BFG的外角 D.∠DEA是△ECG的外角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3.如图,D是AC上一点,F是CE上一点,DF的延长线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B,连接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FE是△CDF的外角 B.∠ADF是△CDF的外角 C.∠CFD是△BFE的外角 D.∠CFB是△DFE的外角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4.如图,∠B=30°,∠A=40°,则∠BCD的度数为( ) A.80° B.70° C.60° D.5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5.如图,直线m,n分别过点A,B,若∠1=100°,∠2=70°,则m,n相交所成的锐角为( )

A.20° B.30° C.70° D.8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6.如图是某零件的平面示意图,点E在BD的延长线上,其中∠A=40°,∠ABC=35°,∠C=30°,则∠ADC的度数为( ) A.75° B.95° C.105° D.140°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第六章证明(一)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优良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 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烂熟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310 C .326+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22(36)3310++= .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如图,已知OP 平分∠AOB ,∠AOB =60°,CP =2,CP ∥OA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如果点M 是OP 的中点,则DM 的长是( )

A.2 B2C3D.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DM的长. 【详解】 解:∵OP平分∠AOB,∠AOB=60°, ∴∠AOP=∠COP=30°, ∵CP∥OA, ∴∠AOP=∠CPO, ∴∠COP=∠CPO, ∴OC=CP=2, ∵∠PCE=∠AOB=60°,PE⊥OB, ∴∠CPE=30°, ∴CE=1 2 CP=1, ∴22 CP CE3 -=, ∴3 ∵PD⊥OA,点M是OP的中点, ∴DM=1 2 3. 故选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3.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三角形外角定理.doc

北师大版八上第七章第五节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郑红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郑红莉 一课标要求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五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 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因此本节课是对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延伸,主要涉及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两个外角定理及应用,同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技巧。 三基于对考试要求的分析 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进行角度计算和角度数量关系证明。 四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对于平行线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灵活运用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并且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和交流,具备有条理的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思维正逐步由具体走向抽象,当然依然倾向于通过形象

的材料来理解相关知识和概念。 3、学习本节可能出现的难点 学生仅具备初步的利用定理推理证明的能力,但如何证明几何中的不等关系可能存在困难,另外证明的方法、技巧有待提高。 4、学生座次表 A C A C A B B D B D B D A C A C A C B D B D B D A C A C A C 前后四人为一组,A 为组长,每一组课堂表现有积分累计 B D B D B D AB 层通过预习能描述判断三角形外角,并能推理证明三角形外角有关定理及进行有关应用, CD层通过自学及与同桌交流能说出三角形 外角定义,并能结合图形会描述三角形外角的两个定理及简单的应用。五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引入活动一,会判断和作出三角形的外角; 2.通过猜想、同桌交流,能描述有关三角形外角的两个定理及推理验证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三角形有关外角的两个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解决几何证明和几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公理和定义 一.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三.(1)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 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七.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八.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九.角的概念 初中角的概念是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360° 高中角的概念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一个位置后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完整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 △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答案与解析】 解: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

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按边分类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三角形按 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例。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③a+b>c,①a+c>b,②b+c>a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②、③得b―ab且a+b>c,再加上b+c>a,便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反过来,只要a、b、c三条线段满足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则一定有|b-c|<a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2.2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使之条理化,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真正理解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课型】新授课 【学习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入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1): 1.自学内容:教材第15页“思考”上.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三、交流展示(1): 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___________上.(2)一条边是______________.(3)另一条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所有外角。 4、下列图中,∠1、∠2、∠3哪些是△ABC的外角?

F 四、自主学习(2): 1.自学内容:课本15页思考到15页第3行;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 五、交流展示(2)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 与相邻的内角∠ACB 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 与∠A 、∠B 的关系吗? ∵CE ∥AB , ∴∠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即 A ACD ∠>∠,B ACD ∠>∠。 六、自主学习(3): 1.自学内容:课本15页例题; 2.自学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 例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 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1与∠BAC 、∠2与∠ABC 、∠3与∠ACB 有什么关系?∠BAC 、ABC 、∠ACB 有什么关系? 解:∵∠1+∠BAC=180°,∠2+∠ABC=180°,∠3+∠ACB=180°, ∴∠1+∠BAC+∠2+∠ABC+∠3+∠ACB=540° D A E

与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与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知识点大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上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 对于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哦。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以上对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妙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这就是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的外角定理,该定理中集中体现了外角和内角间的两种关系: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常应用于在已知两角度数时求第三角的度数或证明两个角之间的不等关系.下举几例说明外角定理在解题过程中的妙用. 一 利用外角定理求角的度数 例1如图,ABC ?中,,50,60?=∠?=∠B A 点D 在的延长线上,则ACD ∠=__________度.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CD ∠是ABC ?的外角,所以可以直接利用 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的度数。 解:因为ACD ∠是ABC ?的外角,所以ACD ∠=A+∠B=50°+60°=110°. 例2如图所示,∠A=50°,∠B=40°,∠C=30°,则∠BDC=________. 分析:右图是一个四边形,直接求∠BDC 的度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考 虑通过添加辅助线变成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延长BD 与AC 交于点E ,利用外角定理来求解。 解:延长BD 交AC 交于点E ,因为∠BDC 是△DEC 的外角,所以 ∠BDC=∠C+∠DEC ,又因为∠DEC 是△ABE 的外角,所以∠DEC=∠A+∠B,所以∠BDC=∠C+∠DEC=∠C+∠A+∠B=50°+40°+30°=120°. 点拔:求角的度数时,若不能直接求得时,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来把它变 成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外角定理加以解决。 二 利用外角来求不规则图形的角度和 例3 如图,求出∠A+∠B+∠C+∠D+∠E+∠F 的度数. 分析: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所以不能直接求出其度数和,三角形的外 角定理来解决。 解:由图知∠A+∠F=∠OQA ,∠B+∠C=∠QPC ,∠D+∠E=∠EOP . 而∠OQA 、?∠QPC 、∠EOP 是△OPQ 的三个外角. ∴∠OQA+∠QPC+∠EOP=360°. ∴∠A+∠B+∠C+∠D+∠E+∠F=∠OQA+∠QPC+∠EOP=360°. 点拔:在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度数和时,利用外角进行巧妙的转化成内角和或是已知度A B C 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A.75°B.105°C.110°D.120° 2.(5分)在△ABC中,∠A,∠C与∠B的外角度数如图所示,则x的值是() A.60B.65C.70D.80 3.(5分)如图,顺次连结同一平面内A,B,C,D四点,已知∠A=40°,∠C=20°,∠ADC=120°,若∠ABC的平分线BE经过点D,则∠ABE的度数() A.20°B.30°C.40°D.60° 4.(5分)如图,∠1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5.(5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是() A.60B.40C.70D.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在△ABC中,∠A=60°,∠B=45°,则∠C的外角等于. 7.(5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 8.(5分)如图,BD与CD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EBC、∠FCB,若∠A=80°,则∠BDC=. 9.(5分)如图,∠A=70°,∠B=26°,∠C=20°,则∠BDC=°. 10.(5分)如图,△ABC中,BD为△ABC内角平分线,CE为△ABC外角平分线,若∠BDC =130°,∠E=50°,则∠BAC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DF. (1)求∠CBE的度数; (2)若∠F=25°,求证:BE∥DF.

人教版初中数学定理、性质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性质大全(人教版)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

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汇总篇一: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下面是对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篇二: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下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上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

成绩。 篇三: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对于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以上对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三角形外角定理的证明.5三角形外角定理的证明

7.5 三角形外角定理的证明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辅助线的作用,体会转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什么是平角? 2、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1)____ __________(2)______ __________(3)_______ _________ 3、回顾课本p126—p127思考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以前你是怎样知道的? (2)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展示交流】(问题汇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方法的探索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是∠A ,∠,B, ∠C, 求证:∠A+∠B+∠C=180°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作∠1=∠A. ∵∠1=∠A() ∴CE∥AB( ) ∴∠B=∠ECD( ) ∵∠ACB+∠1+∠ECD=180°() ∴∠ACB+∠A+∠B=180°( ) 你还有其他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吗?并证明这一定理。 欣赏以下方法 1.如图1,延长BC至D, 2.如图2,过A作DE∥AB 3.如图3,在BC边上任取 一点P,作PR∥AB,PQ∥AC。过C作CE∥AB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填空:在△ABC中 (1)∠A=80°,∠B=60°,则∠C=_____°.(2)∠A=40°,∠B=∠C,则∠B=_____°. (3)∠A=∠B=∠C,则∠A =_______°.(4)∠A=90°,则∠B与∠C______ 四【拓展延伸】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证明的探索 由上图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你发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怎样的关系?由∠ACE=∠A, ∠ECD=∠B可知 等量关系:∠ACD=∠A+∠B 不等关系:∠ACD>∠A, ∠ACD>∠B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踪练习 1、△A B C中,∠B=45°∠C=72°, 那么与∠A相邻的一个外角 等于__。 2、如图:∠B=∠C,则∠ADC与∠AEB的关系是() A、∠ADC>∠AEB B、∠ADC=∠AEB C、∠ADC<∠AEB D、不能确定 五【达标检测】 1、如图,直线m∥n, ∠1=55 °, ∠2=45 °,则∠3的度数为()。 A、 80 ° B 、90 ° C、 100° D、 110° 2、△A B C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其三个外角的度数分别 为,,。 3、在△A B C中,∠B=40°∠C=60°,AD是∠A的平分线,则 ∠ADC=__。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任意四边形。 求证:∠A+∠B+∠C+∠D=360o 5、如图:已知点E在DC上,点B在AD的延长线上。 求证:∠1>∠A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表示、分类、内角等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主要内容是:外角的概念及求外角和。它是三角形知识的延伸部分,在以后学习与角有关的计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有关图形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2、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三角形的外角和,并能进行简单的几何推导。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习题间的联系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历探究、思索的过程,诱导他们正确解题、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际探究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探索三角形外角及求三角形的外角和的方法,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找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外角和的探究 难点:三角形外角和的探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知识准备)——合作探究(知识形成)——应用测评(知

识应用) 教师准备:三角形尺、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剪刀、直尺、量角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的内角,你知道哪些知识? 生:三角形有3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 生:量一量、剪拼、折一折。 3、既然三角形有内角,那么也可能有——外角。猜猜看,三角形的外角在哪儿?(生自由猜测。) 4、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延长,这条延长线与三角形的另一条边形成的角,叫作三 角形的外角。(板书本段文字,以及课题:三角形的外角) 5、谁能根据定义,到黑板上画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学生先画一个正确的,老师问学生有没有不同意见,在同一点上,产生两个外角, 6、辨析:由于在A点,可以画两条延长线,就产生了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大小相等,所以任取其中一个(师把另外一个擦掉),这样一个内角对应一个外角。 7、想一想,三角形有几个外角?生:3个 你能画出来吗?请同桌合作,画出第1个图形的3个外角。 (二)探究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教案 思林中学张太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数学思考:能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 3、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4、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学生:三角尺、铅画纸、小剪刀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2] 问题1:图中那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多媒体显示图形) 问题2: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谁能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学生观察图形找出三角形 的外角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仔细观察 图形和学生间交流,师生共 同得出: 1、三角形外角的特点: 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 点上。 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条 边。 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的某 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 1、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学生是否敢于发表个人 观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 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活动3]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 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 求出∠ACD吗?如果能,∠ACD 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 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及 时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引导学生 说出推理过程: 因为∠ACB+∠ACD=180° ∠ACB+∠A+∠B=180° 比较两个式子可得∠ACD=∠A+ ∠B 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外角的 性质。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 ①学生能否在小组活动中 与他人交流思考过程。 ②学生能否积极地参加小 组探究活动。 ③学生能否采用不同方法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仔细观 察的能力,并进行大胆 猜想,再操作确认,培 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 探究的良好习惯。 在交流与合作的 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 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说 出推理过程,让学生体 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 学会说理。 [活动4] 问题:你能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课后练习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 师总结结论。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 ①学生能否运用三角形外 角性质解决问题。 ②学生能否有条理地表达 自己的思考过程。 了解学习效果, 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 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 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 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 信心。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 ,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DEF 的是() A.BC = EF B.AC//DF C.∠C = ∠F D.∠BAC = ∠EDF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BE=CF, ∴BE+EC=EC+CF, 即BC=EF,且AC = DF, ∴当BC = EF时,满足SSS,可以判定△ABC≌△DEF; 当AC//DF时,∠A=∠EDF,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 当∠C = ∠F时,为SSA,不能判定△ABC≌△DEF; 当∠BAC = ∠EDF时,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 2.如图,在△ABC中,AC=BC,D、E分别是AB、AC上一点,且AD=AE,连接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DF=B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CA=CB,可以设∠A=∠B=x.想办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CA=CB, ∴∠A=∠B,设∠A=∠B=x. ∵DF=DB, ∴∠B=∠F=x, ∵AD=AE, ∴∠ADE=∠AED=∠B+∠F=2x, ∴x+2x+2x=180°, ∴x=36°,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如图,在?ABCD中,E为边AD上的一点,将△DEC沿CE折叠至△D′EC处,若∠B=48°,∠ECD=25°,则∠D′EA的度数为() A.33°B.34°C.35°D.3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DEC,即为∠D'EC,而∠AEC易求,进而可得∠D'EA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B=48°, 由折叠的性质得:∠D'=∠D=48°,∠D'EC=∠DEC=180°﹣∠D﹣∠ECD=107°, ∴∠AEC=180°﹣∠DEC=180°﹣107°=73°, ∴∠D'EA=∠D'EC﹣∠AEC=107°﹣73°=3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 4.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