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璐瑒

前言:中医临床应用鲜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就,但近几十年来,随着门诊量增大,药材保鲜技术落后,以致鲜药供应长期断档,绝大部分鲜药品种均以干品代之,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对鲜药应用经验不足,学生所学知识几乎不涉及,导致鲜药应用日渐衰落。

摘要:本文主要概括了鲜药应用的历史、特殊作用、适应证、以及应用方法和储藏保鲜方法,以唤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鲜药应用的重视。

关键词:鲜药、鲜药应用、鲜药保存

一.中医应用鲜药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代就有鲜药临床应用的历史,两千多年来历代名医应用鲜药组方治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治疗温病、科杂病及解毒、外治等方面疗效显著。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逐步发展,人们认识到各种药物在应用上干品与鲜品的性味及功效有的相同有的相近,而有的差异较大,不能混而论之。于是在中药炮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味药有生熟鲜等诸多品种,它们有着不同的临床作用。

历代临床应用的鲜药,根据用法大概可分为三类,其一为捣烂外用,其二为捣取或榨取自然汁服或外用,其三为水煎煮服。以下为一些古代医术中记载的鲜药应用实例:

早在古医籍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记载了取薯蓣的自然汁,浸渍干燥药材茎后制成药浆饮服,说明在秦汉时期已将鲜药应用于临床。

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鲜药应用已多见,如生姜泻心汤等。

《肘后备急方》中卷三治疟病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渍没取汁尽服之”,青蒿必须鲜品绞汁,干品煎汤则效果不佳。

《千金药方》备急篇曾记载真人用鲜蒲公英治恶刺的亲身体会,生动至极。

《太平圣惠方》广集民间效方,使用鲜药得方剂甚多,如“麦门东饮子”中麦门东汁、生地黄汁、生刺蓟汁调服伏龙肝来治胃热盛所致之吐衄;马齿苋汁治小便热淋等。

鲜药应用于临床的高峰可以说是起始于中医温病学说理论的形成,并随温病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所用药种类逐渐增多,明清以来至解放初期渐达鼎盛。温病学说认为:热邪专燥胃津,心耗肾液,预治温邪以存津为重。而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等鲜品药材所具之养阴生津功效确非干品所能及。如三黄汤(鲜生地、鲜沙参、鲜石斛),五汁饮(鲜麦东汁、鲜芦根汁、鲜藕汁、甘蔗汁、萝卜汁)。

历代临床常用的鲜品药材有:

地黄、生姜、石斛、荷叶、藕节、莲子、艾叶、侧柏叶、扁豆花、葛、大小蓟、百部、白薇、枇杷叶、沙参、二冬、藿香、薄荷、香薷、佩兰、茅根、山药、葱白、马齿苋、瓜篓、金银花、蒲公英、菖蒲、芦根、何首乌、竹叶、竹茹、地骨皮、西瓜脆衣、浮萍、佛手、莱菔、建兰叶等。

而到了近现代,即二十世纪20~50年代期间,鲜药应用又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鲜药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总之,运用鲜药治疗多种病症已成为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且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并为后代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

二.鲜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特殊作用

1.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

此类鲜药大多用于急症、表症及伏暑、伤暑、血热等症,因此用药多取其凉热之性,以达清热润燥之效。

如干姜辛热,生姜辛温,用于感冒风寒,劳嗽,胃气虚热等症较干姜有好效果。

地黄,干品甘重于苦,,用于滋阴养血,鲜品苦大于甘,气大寒,偏于凉血、生津,多用于温病伤阴,大热烦渴,神昏,吐衄。

石斛,干品味甘而凉,鲜品味甘淡而寒。

2.辛香气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

一般辛味药多具芳香之气,如桂枝、藿香、薄荷、青蒿。味辛性主升主散。现代中药化学研究表明,多数辛味药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其性质一般不稳定,易分解变质或挥发散失。故此类药物干品较鲜品药理作用差别较大。

如薄荷,鲜药具有清暑除烦的作用,干品则无此功效。故在解暑饮料中使用薄荷需用鲜品。

半夏味辛有毒,鲜品味厚力峻毒性强,可用于治疗瘿瘤肿痛获得好的疗效。

3.药汁制备简便收效快及其润燥性强:

鲜品榨汁较煎汤速度快疗效好,用于急症,易于迅速直达病所,对急症治疗十分重要。

另外,临床应用鲜药,取汁占多数。中药自然汁保持天然药物原有性味,质鲜纯,润燥之性远胜于干品。清代石寿棠曾指出:“病有燥湿,药有润燥,凡质柔软,有汁有油者皆润;体质干脆,无汁无油者皆燥。”他将润药分为辛润、温润、平润、凉润、寒润:

辛润:牛蒡、葛根、石菖蒲、莱菔、薤白、生姜、葱白、青蒿。

凉润:荷叶、芦根、白茅根、梨汁、蔗汁、芹菜汁。

寒润药如鲜生地等多油之品,取汁饮服充分发挥其润性,在滋阴方面有特殊疗效。

三.鲜药在临床的适应症

1.外感风寒、温病及暑伤

2.咳、吐、衄血等诸血症

3.急性菌痢腹泻

4.肺炎、肺痈、肺结核、百日咳、白喉、慢性支气管炎

5.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

6.伤外科病症

7.急危重症的急救与解毒

这里由于各病症不同及临床用药各异就不展开叙述了,特别要说的是后两点,伤外科如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在求助无望的情况下肯定是就近取材寻找解毒之草药,古人云毒蛇出没一定围定有解毒药,大自然造万物也总是如此巧妙,这种情况下所用之药定是鲜品。而在急症解毒方面,鲜品更是有其他药无法相比的出色疗效,如菖蒲汁解大戟毒,大蓝茎叶汁解雄黄毒,防风结芫花毒,葱汁解生银毒,浮萍解硇砂毒。而在此方面应用最广当属生姜,对于半夏、乌头、百部、术薯等药物中毒的解救均有良好效果。

另据报道,对鼻炎、中耳炎脓肿,各种风赤火眼(急慢性结膜炎)、阑尾严,各种淋症、阴道炎及外阴骚痒、寻常疣、扁平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鹅掌风、头癣、脚癣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鲜品药物亦均有好的疗效。

四.鲜药的传统临床用法

1.自然汁服:这是鲜药最常见的用法,特别适用于急危重症及中毒的解救。自然汁服分为两种。一是入汤,一是直接冲服。入汤法多用于复方制剂。

2.直接入汤剂:这种用法也很普遍,适用于外感风寒、温病及暑伤、咳、吐、衄等诸血症。此法煎药时对火候有一定要求,应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及用药部位等因素选择适当煎法。

3.蒸露法:露剂既可保持鲜品药物的性味功能之特性,又便于保存备用。但此法仅适于以挥发性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药,特别是一些芳香性花类及茎叶类药如金银花、玫瑰花、梅花、薄荷叶、荷叶、枇杷叶等。露剂一般味辛性凉,多用于伤暑头晕恶心,外感发热头痛,湿热、食滞、腹泻等病症。

4.煎膏法:此法系用水煎煮药材后去渣,蒸发浓缩至一定稠度加蜂蜜、冰糖等调制而成,效用以滋补为主,故又称膏滋,适用于一些慢性病。

5.捣烂外敷及自然汁外用;以鲜品药物捣烂外敷或取汁外用的方法,应用围广,尤其在外伤、皮肤等病症,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处,故效能比服更迅速。此法对在野外治疗蛇毒具有重要意义,所用药物以清热解毒、化淤消肿、凉血止血为主。

除以上五种较常用的方式外,民间还广泛采用浸酒、灌肠、药浴、雾熏等形式,亦有较好效果。

关于鲜药的服用剂量与服法,鲜药剂量应高于干药的1倍至2、3倍;多味鲜药之方每味用量应低于单味用量;复方中鲜药大多为主药,故剂量必须用足。用去寒之鲜药治疗热盛毒盛等症时宜凉服频服,热退症缓后改温服;寒症用热药宜热服;杂病夹虚宜温服,急性炎症宜凉服。

五.鲜药的保存

在临床上应用鲜药,一套行之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十分重要,而鲜药的贮藏保管完全不同于干燥药材,防止鲜药材的死亡,主要是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分干燥枯死或过分潮湿而腐烂,同时冬季可置于室温以免冻死,了防热或防冻,鲜类药亦可置于地窖存放。

传统的保鲜方法有:

1.自然储藏

2.砂藏

3.砂植

4.冰箱储藏

5.塑料薄膜保鲜

6.移栽

最后补充几点鲜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1.鲜药出处的考订,如“三鲜汤”中的鲜沙参应为南沙参,而非北沙参,此二者虽性味功用基本相同,但南沙参膏汁丰腴,特适于治疗温热病用来滋阴退热,而北沙参形瘦汁少则无退大热之功。其他鲜药如鲜墨旱莲与红墨旱莲,鲜芦根有活水芦根和芦竹根两种,不能混用。

2.鲜药应用往往没有加热的炮制过程,故对药材的洁净程度有一定要求,药农应在鲜草药上尽可能不使用农药,而不少生长于田埂、家室边的天然鲜草药也有可能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而被污染,使用时应注意。

总之,临床上应用鲜药防治疾病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特色之一,其治疗效果也往往是干品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十年由于鲜药在保鲜技术及流通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因素,与临床实际应用环节上的不相衔接,造成鲜品中药不能体

现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鲜药应用在临床上发展不多,甚至渐渐被广大医者舍弃。以下提几点鲜药应用前景展望:

(一)、提高鲜品中药配方疗疾的认识

(二)、扩大鲜品中药配方品种和围

(三)、加大鲜中药保健产品的综合开发

(四)、建设绿色鲜药贮藏基地,研究解决保鲜技术

(五)、加快绿色鲜活药材的市场流通

希望本文能使医药工作者提高对鲜药临床应用的重视和研究兴趣,大胆创新,在本领域有所突破。

璐瑒2002203013

鲜药

编辑

在分析中药鲜药应用现状、鲜药的传统和加工方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中药适宜的鲜药加工方法。结果传统鲜药加工方法应用普遍,但存在相应问题;现代鲜药加工技术具有优势,但需开展相应技术参数研究。结论现代鲜药加工技术更适宜于中药鲜药的加工。

【关键词】中药鲜药传统加工方法现代加工方法

中药鲜药是一类特殊的中药材。鲜品中药要想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必须实现鲜药产业化,实现生产加工的规化、现代化。现在很多鲜药的产地初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药材流通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基于此,本文对鲜药的现有加工处理方法综述如下,以期使鲜药的加工应用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1 中药鲜药的应用现状

中药鲜药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及特殊形式,其特点有: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辛香气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鲜药药汁润燥力强于干品、药汁起效快。鲜药主要用于外感风寒、瘟病及伤食、咳血、吐血诸血证、急性菌痢腹泻、肺炎、肺痈、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白喉、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伤科、外科病症的,还可用于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危重病的急救及解毒等[1]。

我国有着长期临床应用鲜品中药的经验和丰富的鲜药资源,在二千多种常用中草药中有486种(占22.7%)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它们分属118科,326属[2]。《神农本草经》有“地黄生者尤良,此生者实为鲜品”;《伤寒论》的生姜泻心汤用生姜;《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肘后方》用鲜青蒿治疗疟疾,生天冬治疗肺萎咳嗽,生葛根治疗心中苦烦,生小蓟治心烦吐血,生香薷治舌上生血;《本草逢原》用鲜蒲公英捣汁与酒兑服治疗乳痈,新加香薷饮用鲜扁豆花,五汁饮用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清络饮用鲜荷叶、鲜银花、西瓜翠衣、麦冬汁、丝瓜络、鲜竹叶心等。最常见的植物鲜药有仙人掌、鲜芦根、鲜荷叶、鲜车前草、鲜蒲公英、鲜菖蒲、鲜银花、鲜首乌、鲜茅根、鲜青蒿、鲜藿香、生姜、鲜佩兰、藕节等三十余种。2005版《药典》中有马齿苋、九里香、三白草、大蓟、小蓟、车前草、半枝莲、地黄、石斛、地锦草、芦根、连线草、萎陵菜、垂盆草、鱼腥草、闹羊花、骨碎补、络石藤、荷叶、鸭跖草、商陆、紫花地丁、积雪草、断血流、蒲公英、牡荆叶、墨旱莲、金佛草、金钱草、白茅根等中药材以鲜药入药、绞汁服或外用治疗疾病的记载。目前国外开展植物鲜药研究的很少,国开展的多为散在,很多鲜品中药的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药材流通过程中质量不稳定;有些加工使中药鲜药已失去原有的特点。目前,缺少能保存中药鲜药特点的中药加工技术及对鲜药产品的研究。

2 中药鲜药的传统加工方法

2.1 发汗法鲜药材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银皮、黄柏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3]。

2.2 低温阴干处理法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3]。

2.3 润、蒸、闷法取净黄精,加水拌匀使之湿润,旺火蒸2 h,淋水1次,使所有黄精都淋到水,再蒸24 h,熄火,焖一夜,取出切片,80℃干燥10 h即得样品;润、蒸、闷是常用的鲜中药加工方法[4]。

2.4 硫磺法加工处理近年来,产区有不少采用硫磺薰蒸鲜药的加工方法,并认为该加工方法具有方便、外观好看、生物碱含量高、防虫、杀菌效果好、耐贮藏等优点。有报道[5]取洗净晾干鲜浙贝装网袋,已装袋的鲜鳞茎一起码于距地50 cm的木架上,下放盛硫磺的铁桶,点燃,上盖2层塑料薄膜,不使漏气;过2~3 h检查,注意不使火熄灭,并及时添加硫磺,保持硫蒸气充满整个空间,24 h中上、下、、外翻1次,连续薰蒸72 h,取出用清水冲洗鳞茎表面残留的物质,放水泥场晒4 d,收至室回潮2 d,再晒3 d至干,重复3次,得干贝母。有人[6]曾取同一块试验田的新鲜百合鳞茎,分别剥取外片(上年种茎的鳞叶)、心片(鳞茎中央

抱合紧密的5~6枚鳞叶)、中片(去除外片,心片部分后的鳞叶)、混片(鳞茎上所有的鳞叶),洗净,沸水中烫煮11 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另取百合混片分别烫煮7,9,11,13,15 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

2.5 烘箱干燥有人[6]将鲜药材平贝母采挖后抖去泥土,用清水将鳞茎上的泥土及杂物冲洗干净,分别装盘置于室外晾至无浮水时称重,然后放进45,50,55℃3种温度的烘箱中干燥。每隔24 h称重1次,排潮时间为第1天每隔1 h排1次,第2天每隔2 h排1次,第3天每隔3 h排1次,3 d可全部烘干。

2.6 水飞处理有研究报道,夏、秋采收青黛茎叶,置缸,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枝脱时捞出枝条,每100 kg叶加入石灰10 kg充分搅拌,至浸液呈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得青黛粉[7]。

3 中药鲜药的现代加工方法

3.1 微波干燥微波具有穿透性,可以穿透材料的部,穿透深度随频率而变,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微波干燥时只对被加工的鲜药材进行加热,对炉体及周围环境不加热,也无热辐射,所以周围环境温度低,同时无燃料烟尘等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排出,有利于环保和产品的卫生等。微波干燥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短、产品质量高、反应灵敏、易控制、热能利用率高、节省能源、没有公害、设备占地小等优点。目前国使用微波干燥的鲜药材主要有百合、天麻、菊花[8]等。

3.2 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具有干燥速率快、热效率较高、成品质量好的特点,但电耗过大。适于热敏性物料干燥,也有用于鲜中药的干燥。有报道取新鲜鸡胆5粒,将胆汁置于100 ml蒸发皿中,置红外干燥箱中,控制温度为40℃或60℃,敞开式加热使胆汁中的水分蒸发至近干,而后取出晾干[9]。

3.3 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法红外辐射可把热量通过辐射直接传给物料,不需要中间介质、热损失小。红外辐射加热符合环保的要求,对被加热物没有污染。虽然远红外干燥具有干燥后使物料含水量外均匀一致、干燥快等优点,但由于其存在设备成本高、远红外线只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使得干燥能力介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之间,对于粗大物料,其干燥能力并不能表现出来等缺点,目前该法用于鲜药材干燥的报道尚少。

3.4 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指在-20℃,将冷冻的药材置于真空状态下,使之充分脱水,从而完成植物从冷冻状态到脱水防腐状态的转换,最能保留完整的有效成分及原味,并可在加水后还原。将鲜中药匀浆后可直接进行冷冻。说明直接冷冻干燥方法加工鲜药材是可取的,于直接冷冻干燥,不经水处理,减少了鲜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损失,对提高鲜药材的质量是有益的。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鲜人参(即用机械在低温下将鲜药材进行快速干燥)的方法,外表颜色鲜艳、美观,主根饱满、无皱似鲜参(排针)、香气浓郁,断面、粉末颜色均浅,易粉碎、易浸渍,有利于制备制剂,断面荧光亮蓝、明显而均匀;总皂苷含量比生晒参约高17.7%,收率约高10%~14%。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天麻,以化学成分和外观指标考核,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天麻的优越性高于传统的水煮烘干法[10]。

3.5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往往是制造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它就是经由不断的喷雾、混合和干燥来使药材从(提取)液体变为粉末。将鲜中药匀浆后可直接进行喷雾干燥。对于中药制药行业,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作用,简化并缩短了中药提取液到制剂

半成品的工艺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喷雾干燥技术的核心是流化技术,具有从流体到固体瞬时干燥的突出优势。有研究[11]表明,将鲜益母草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胶囊,剂量仅为原来的1/50,成本降低4/5。

3.6 高温湿热蒸气法有人取净黄精,加水拌匀后装入高压蒸气消毒柜,在120℃,0.2 Mpa条件下,分别蒸制2,4,6 h,取出切片,80℃干燥10 h即得样品[12]。

4 问题与展望

鲜药的围很广,除了传统的中药鲜药外,一些中药的非药用部位(如金银花的茎叶、丝瓜的皮和青衣)都可作为鲜药应用。虽然传统的鲜药加工方法仍在应用,但弊端较多,如天麻[13]传统的蒸熏烘烤加工中损耗了活性成分;晾晒和储存致使多种细菌藏隐于纵皱沟纹中。有些中药材经熏硫后由于硫磺本身有杀虫作用增强了防腐力,但使中药材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及砷、汞等重金属。现有的很多干燥方法虽可使鲜药得到干燥,但鲜药的药性却会丢失一部分,如果不干燥,鲜药又无法长期保存或灵活应用。怎样能使鲜药随意应用,既具有鲜药的基本特征,又能长期保存鲜中药的药性特点,这是中药鲜药研究的重点。加工技术,如喷雾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冷冻干燥等,为鲜中药的加工提供了新的、可量化的方法,可提高鲜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加鲜药的临床药用价值,并且已在食品行业中有了较多的应用,但现代加工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哪些鲜中药材适合何种干燥方法,采取何种鲜药的加工技术参数可得到理想的结果,均需开展相应的对比研究,才能使现代技术在鲜中药的加工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

[1] 朱嘉娴.鲜中药的特殊性与应用[J].中医中药,2001,8(12):50.

[2] 银珠,黄红亮.中药鲜药的应用与思考[J].医药指南,2007,5(10):0162.

[3] 宋淑华,淑艳.各类中药材加工方法[J].贮藏加工, 2003,9:35.

[4] 喻雄华,大舜.不同方法炮制的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6,26(10):1306.

[5] 林,陶正明,坚.浙贝母不同加工方法的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99.

[6] 曲伟红,周日宝,童巧珍,等.百合产地加工方法对百合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4,20(4)∶74.

[7] 广民,志国,欧阳荣.青黛水飞及产地加工对其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5,8(6)∶307.

[8] 薇,王泽槐,许静芬.淮山药微波干燥过程温度水分的特征变化研究[J].中药材, 2005, 28(9):760.

[9] 慧辉,养清.鸡胆汁微波干燥法与其他干燥方法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2):174.

[10] 雍武,寅生,顾月华.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5,27(6):673.

[11] 徐建中.喷雾干燥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3):55.

[12] 金世元,王琦.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4:616.

[13] 昭,萧培根.浅议鲜用植物药的研究现状及方向[J].中草药,1998,29(11):781.

一民教授应用鲜中药治疗白血病的探索过程

白血病又称为血癌,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人们至今都还没能找到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该病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骨髓移植手术和化疗方法来治疗白血病,但效果并不理想。

20世纪60年代初,一民教授在市人民医院工作。该院当时接治了几个白血病患者,出现连续高烧、出血等症状,西医部请教授为患者会诊,起初的目的仅限于减轻这些症状,使患者少遭受些痛苦。由此,教授开始从中医角度去探究白血病发病机制的规律和治疗特点。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教授不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白血病本身的一些表现,而且注意全面观察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白血病患者除表现出发热、出血、贫血、浸润等主要症状外,绝大部分患者还伴有五心烦热、自觉身热、不欲近衣被、口干喜冷饮、汗出、脉数或细数等虚热症状。这类可以追溯到发病前数月至数年的症状,看似与造血功能关系不大,教授却从中发现了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键——阴虚热。

教授认为:作为局部,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疾患;但从整体角度来看,却与人体阴阳失调有关,即与体环境平衡遭到破

坏密切相关。阴虚易造成阳气亢盛,从而产生热,热又会进一步损耗阴液。阴愈虚则火愈炽,火愈炽则阴更伤,如此反复,便形成了阴虚热的体质。在此基础上,若复感某些热邪毒素,毒热相加,愈燃愈烈,阴精亏虚,血无化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量变就会发展为质变,破坏人体正常造血所需要的微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系统,出现出血、贫血、白细胞变异、恶性增生等症状。以出血症状为例。在正常情况下,阴血的运行要靠阳气的推动。若阳热亢盛,鼓动有余,则血液沸腾,溢于脉外而造成出血,所以中医称为血热妄行。白血病的出血便多属于这种情况。

基于以上认识,教授便采用以养阴清热为主的办法来治疗白血病。一养一清,使人体阴阳失调状态得以纠正,改变了人体的环境,从而使恶性细胞失去增生的条件,达到不杀自灭的目的。

甘寒养阴是施今墨先生的学术特点之一。甘寒药用于热性病,不仅没有大苦大寒药的伤津之弊,且有清热生津的双重作用。但是,在对一些白血病人的治疗中,教授观察到,在药证相符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却时有反复。由此,教授认识到,白血病的虚不是一般的虚,热也非一般之热,其热毒伏较深,程度较重。如果按常规办事,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病邪。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教授发现,甘寒养阴清热的鲜药汁,保持了中药的天然性能,因为大量养阴清热、凉血解毒的有效成分未遭到破坏,其治疗效果大大优于干药。为此,教授在继

承业师施今墨先生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四鲜汤”,在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临床实践中,教授还发现,对付白血病这类厚积薄发的特殊疾病,常规用量无疑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在此情形下,必须加大用药量,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要超过常规用量的几倍。例如,针对白血病中常见的出血症状,西医基本上都是采取见血止血的办法,治标不治本,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教授经过长期的实践,采用超大剂量清热凉血之鲜药汁,不仅能治疗出血,还能预防出血,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法。

1988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于成立了全国首家鲜中药研究所,先后创立了10多个鲜中药医方,并开始将鲜中药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及各类肿瘤。从1985年至今,教授应用鲜中药治疗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已有6000多例,其中85%以上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另外,教授还成功地治愈了两名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创造了鲜中药治疗血液病的奇迹。

因为应用鲜中药治疗白血病取得显著效果,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国报刊,以及美国、日本等地的专业媒体,就对教授的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报导。1999年,教授主持的应用鲜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项目,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并于2004年申报了专利。

(小何撰文)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成

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在我国,中医治疗是很常见的,也是国之精华,因为中医治疗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利用这个中医来控制的,中医治疗疾病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早在几百年前,一些古人在看病的时候都是选择的这个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之后才能得到结果,然后进行论治,那么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意外情况的发生,这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

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则治疗方法有异,如水肿(肾炎)患者,初期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等为“风水证”,治宜宣肺发汗,利水退肿;后期见腰酸、肢冷、畏寒、面白、浮肿等为“肾阳虚衰证”,治当温肾扶阳。不同的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如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均属中气下陷所致,皆可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各种优势了吧,大家知道了之后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到心慌和害怕,中医治疗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想不到的效果,而选择中医辨证论治的时候也有很独特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了,不是什么疾病都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治疗疾病之前必须要先检查清楚。

中药各剂型优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着、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 编辑

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 编辑 一、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4529997.html,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 作者:郑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也代表着我国的传统医学,在临床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也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中医药治疗原理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在目前,很多人依然认为中医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可以为我们对抗疾病,但所有事物都是相对的,中医院治疗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而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并完善中医药治疗的不足,才能使中医药治疗在医学上取得进步。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的主要观念是保持人体各项机能维持平衡,中医在治疗时一般会把病人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人身体里所以的病变都是有联系的。因此,在进行中医药治疗时,中医一般会对人进行整体检查,不仅仅是检查病人有病痛的部位,还会检查病人其他部位也做一下详细检查,所以中医药治疗在治病时会具有整体的观念,有利于及时发现其他隐藏病症,这也是中医药治疗的第一个优势。所以中医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不仅重视对患者疾病的治理,还会注意对患者身体整体的调养。除此之外,中医药治疗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时候,会选择用一些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时刻考虑着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的第二个优势就是药物副作用比较小,中醫在选择药物时,会注意到药物的毒性和药性,所以中医在给病人配药时,会考虑到不同药物的配合,综合药物毒性和药性,保持药物平衡、有效的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所以中医药的有效和健康,也被很多人认可和信赖,中医药治疗覆盖人群广也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还包在于它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我们都知道,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而中医治疗结合人体的复杂性,在进行治疗时,一般会选择内部调养和外部治疗,这样才能对病人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治疗。在进行内部治疗时,中医治疗主要是选择用中药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调理,而外部治疗就是采用针灸、推拿的手段对病人进行治疗,内外兼顾也是其他医学没有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中的针灸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大进步,针灸是通过对病人身体的各个穴位进行刺激,然后对病人进行调节、治理,针灸治疗不仅应用范围大,并且见效快,在治疗时也具有灵活性,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一大优势,使中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医药在治疗时有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药在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都很受欢迎,在治疗效果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的不足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措施

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应用中医药为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是中医医院的基本办院方向。近年来,这一办院方向有逐渐偏离之势。一般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诊疗率达到50%~60%,住院中医药诊疗率达到40%~50%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据江西省2008年对95所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统计分析,业务收入18亿元,其中药品收入8.9亿元,占49.5%,药品收入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收入3.2亿元,占36%左右。 中医特色淡化优势弱化的原因 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药行业的看法。其产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术发展相对缓慢,临床阵地日渐缩小 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以经验为主的科学,但是随着现代西医技术迅速发展,中医药学术相形见绌。现代西医学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每一项高新技术问世,许多中医药学原有的治疗优势往往被取代,优势变成相对劣势。如清热利水通淋排石被碎石技术取代;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被介入和微创技术取代等等。 另外,中医治疗手段比较单一,而基层中医医院需要健全的综合功能。当前各县级中医医院的就诊病人80%以上是农民,农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多发病和常见病绝大多数都在乡村解决了。而到县级医院来就诊的大多数是较重的、需要抢救和手术的病,或者是拖延日久需要明确诊断的病。面对此种病人,单纯应用中医药技术就无法适应了。内服中药是中医最常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在给药途径和口感上都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应不了危急重症的临床需求。 2.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医医院也是如此。 中医医院员工工资奖金、房屋建设、设备添置、就医条件改善等都要靠业务收入来支撑。加之中医医院建院历史较短,投入不足,占地偏小,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的现状,要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压力更显沉重。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反成了中医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若单纯靠中医药创收,医院难以生存发展,当然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广泛使用。 3.中医队伍思维转向,临床选择重西轻中 若一概指责中医队伍后继乏人乏术,未免有失公允,但当今中医队伍缺乏高明的中医临床家,临床思维上西化却是事实。目前中医临床队伍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临床以中医药为主的,以老中医、师承出身的中医和少部分中医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他们临证时多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但他们只是坐门诊,不适合直接主管住院病床。另外一种是中医医院校毕业的中青年中医,他们因系统学习过中西医理论,在第一线主管病房,面对危急重症需要明确诊断,临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编者语:《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最为新颖、全面的药学专著。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报讯近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梅全喜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式在深圳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共250人出席。 该书编写历时多年,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编写队伍阵容强大,作者均为在广东省中医药学界有造诣的教授、主任药师等,而作为该书主编单位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近年来在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将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列为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2004年其SPF级动物实验室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目前该中药药理实验室已完成了多个课题的药理实验研究工作,如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含马兜铃酸类中药肝肾毒性研究”项目中,“关木通、广防己肝肾毒性实验研究”子项目的全部动物实验均在该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完成。在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方面,该中药药理实验已开展了三角草、广东土牛膝、三丫苦等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其中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土牛膝的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研究结果均已收录本书中。 该书210万字,收入药物523种,特别是对老百姓喜爱的名贵中草药如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灵芝、石斛、黄芪等均有详细介绍,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

中医药都具有哪些优势

中医药都具有哪些优势 分享复制地址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转播到微博..赞赞取消赞 §家乐♀ 2011年10月17日 15:19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中▼小中大更多▼设置置顶权限设置推荐日志转为私密日志删除编辑 [导语]中医药在理论上的优势:中医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它以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其特色。 在中医方面有脏腑经络等学说,重视舌苔、脉象的变化。在中药方面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中医中药共同构成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传统医药都不具备的。 中医药在治疗学上的优势:西医西药对不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化学药品毒副反应加大,药源性疾病增多,世人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的中草药、绿色植物来治疗保健。中医中药在此之际,正好发挥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疾病谱上的优势:中医重视辨证理论,现代中医更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有些疑难杂病,即使未明确诊断,也可先辨证论治,不失时机地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从中医院诊治的病种看,中医对下列疾病具有优势: ①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感冒、乙脑、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肝炎、肝硬变。 ②老年性疾病,如中风、脑梗塞、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冠心病、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 ③免疫性疾病,如顽固性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④肿瘤,特别是中晚期肿瘤,中医中药能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在改善症状保护免疫系统的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⑤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⑥皮肤病,如皮炎、湿疹、银屑病等。⑦外科疾病,如脉管炎、骨髓炎、肝胆结石、肾结石、颈椎症、椎间盘疾病,骨折、股骨头环死等。 中医药在新药开发上的优势:开发中药新药一般都有深厚的临床实践,有数以万计的病例作基础,而不是靠药物筛选的方法研究开发新药。因此,命中率高、风险小、资金投入少,开发周期也相对地短一些。我国首先研制上市的98个化学药(包括天然提取、人工合成)如青蒿素、杜鹃素、大蒜新素、鹤草酚、鱼腥草素钠等,其中就有59个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从1985年至今审批的近1000种中药新药,已广泛地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治疗多种疾病,缓解了对西医西药的需求与进口,为广大患者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医药在保健品开发上的优势:在我国中医中药的宝库里,有“药食同源”的理论作基础,“药借食味、食借药力”,丰富多彩的药源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珍品,我国各族人民都喜爱服食。现已审批上市的保健品上千种,从保健功能看,分布在调节免疫、延缓衰老、增强记忆、耐缺氧、抑制肿瘤、降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胃肠功能、清利咽喉、调节血压、改善骨质疏松等24种功能上,其中62%的品种集中在调节免疾功能、抗疲劳、降血脂上。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蒙医药的特色优势探讨

蒙医药的特色优势探讨 摘要: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传统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察和积极调整。同时注意天然药物的应用和心灵手巧的技艺,这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我们要在这基础上发扬广大。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特色蒙医蒙药优势 蒙医蒙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蒙古民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蒙医蒙药知识,并虚心地吸收了中医药学、臧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的经验和理论,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蒙医药学体系,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优缺点

活质量。由于慢性盆腔炎形成了盆腔组织的粘连、纤维化和局部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而无病原体的感染,故抗生素治疗敏感性较差,疗效欠佳,而且大量抗生素应用导致菌群失调,耐药,继发感染。现代医学于此病束手无策。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的腹痛、带下病、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胞室空虚,摄生不洁或宫腔术后防范不慎,外邪乘虚而入,日久邪气结聚胞宫,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湿热瘀留而不去,聚而不散,虚实夹杂而发本病。既往中药治疗往往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法,殊不知清热解毒中药的苦寒之性伤及脾胃,继而损伤正气继而导致中气不足,出现气虚病机,故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候,常表现脾气虚弱之象:带下频多、色白清晰、乏力、易于疲劳等症。气虚日久不可避免导致血瘀,表现为气虚血瘀之症候。如果妄投清热解毒之品,导致寒凝血瘀之病机转化,不仅不能改善症状,甚至加重症状。对此病的治疗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予健脾益气化瘀止痛之品,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扶中,当归、川芎,元胡、乳没活血行气止痛,加上利湿之品,此配伍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3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肿瘤,好发于40~50岁年龄段的女性,近年来发病年轻化,30岁以下的妇女亦时有发生,现代医学都采用手术或激素干扰等治疗,因其对女性的正常生理影响较大,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少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难以接受。子宫肌瘤属中医的“癥瘕”范畴,治疗多采用活血、逐瘀、消癥等方法,有一定的疗效,甚至可以使肌瘤明显缩小。但过用活血化瘀往往有伤正之虞,甚至导致子宫出血过多,加重贫血症状。根据古今文献论述,结合本病的临床特征,正气虚弱是该病病变基础,血瘀胞宫,胞脉是病变的实质,气虚血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病机。用黄芪、白术、山楂、鸡内金补气健脾,散瘀,莪术,茜草逐瘀消积、活血止血,诸药合用使气足血旺,气行积消的作用。临床和研究表明益气化瘀法在子宫肌瘤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证实了益气化瘀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进行性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为主症。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现代免疫学说角度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许多学说。其中有学者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是由于机体存在的免疫功能缺陷,难以抵制随经血逆流的内膜细胞种植所致。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该学说,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和理论支持。西医治疗激素抑制内膜和手术清除病灶,激素的副作用使很多患者都难以接受;手术的局限性让很多患者持怀疑态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瘕”范畴,其临床表现以血瘀为主,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对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对改善局部体征及远期疗效欠佳。根据中医气血关系的理论,本病患者病程较长,且病变过程中出血较多,迁延日久,气虚渐见;由于营气动力的减退,影响血液流通,血流不畅,因虚致滞,由滞成瘀,故气虚血瘀互为因果。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我们采用益气固本,活血化瘀,补破兼施为治疗原则,即补气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达到瘀去而气血不伤损的目的。方药组成:黄芪、党参、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桃仁为主方,临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根据久病多虚多瘀,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益气化瘀法可以运用在妇科的许多慢性疾病中,如子宫内膜炎、药流不全引起的阴道出血淋漓不尽、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慢性炎症引起的不孕等。 综上所述,妇女的体质特点决定了益气化瘀法在治疗妇科各种疾病中不可忽视,为妇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妇科慢性病存在的不足。如何灵活运用其治疗现代妇科各种难治症如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优缺点 胡 旭* 赵 军* 张长顺* 摘 要:目的: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特点,使其推广使用。方法:将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优缺点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剂量小,服用、携带、贮藏方便。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9-02 传统中药汤剂,能够随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疗效发挥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中药煎煮方法工序繁琐、时间长的弊端逐渐显现,于是免煎中药颗粒便应运而生。中药配方颗粒无需煎煮,即冲即服,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卫生的剂型,是中药汤剂现代化的一种尝试。笔者所在医院于1996年引进江阴天江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从不被患者接受到现在占全院中药销售的1/2以上。中药配方颗粒的方便、卫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现就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如下。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1.1 质量控制优势:传统中药饮片包装简单,防尘、防潮、防鼠难度大,容易发生保管不当而走油、吸潮、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中药配方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不宜吸潮,也就避免了中药饮片贮藏带来的种种问题。另外,配方颗粒有明确的有效期,有利于质量控制,而中药饮片无统一标准和有效期。1.2 实际应用优势:便于服用,携带方便,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简单,患者只需将中药配方颗粒用开水溶解即可服用,避免了由于中药煎煮知识不足而产生的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不符合要求,也无需做先煎、后下、单包等专业性工作,患者便于服用,特别是方便在校学生以及工作繁忙的人群服用。另外,中药配方颗粒包装整洁,携带方便,适于经常出差的患者使用。对于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225800) 2012年5月21日收稿药剂人员来说避免了传统中药手抓、称量不准确、混穿药斗等现象,调配时更加简便,调配过程更加清洁卫生,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变了传统中药房给人脏、乱、累的印象。1.3 针对不同个体表现出灵活的组方用药:对患者后期巩固治疗时,常配制成丸剂服用,因为使用中药饮片配制,服药量大,影响患者使用,通过使用部分配方颗粒配制后,服药量降低,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2 中药配方颗粒存在问题 2.1 在临床应用中有患者反映口感较淡、疗效不佳,见效慢,当对处方剂量做了适当调整后有所改善。可见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换算缺乏标准依据,至少部分药材不能简单的以提取物的质量与提取前生药的质量比较。 2.2 中药配方颗粒缺乏传统汤剂的复方共煎过程,与传统中药煎煮理论相违背。传统汤剂通过合理的合煎,能达到增效、减毒等单煎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配方颗粒简单混合后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 2.3 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单一。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中药饮片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炮制以达到不同的功效。例如常用中药当归,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当归须偏于活血通络;酒当归偏于行血活血;土炒当归可用於血虚而又兼大便溏软者;当归炭用於止血。而中药配方颗粒炮制规格单一,且固定了包装规格,也就失去了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因人施药这个传统中医药的最大特色。 2.4 中药配方颗粒普遍是中药饮片价格的2倍,个别品种高 9 7  2012年第15期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 具体措施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

成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中药药理与药理实验方法

中药实验遵循原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药新制剂功能与主治的现代医学概念,选择药理试验方法中药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 主要药效1观察指标(1)择特异性强、(2)敏感性高、(3)重现性好、(4)客观、(5)定量或半定量 2给药剂量及途径 1.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高,中,底>,2对照组;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一般药理研究(一)神经系统(二)心血管系统(三)呼吸系统 毒理研究一急性毒性试验1,最大给药量试验2,LD50测定:二长期毒性试验1动物;啮齿类(大鼠,每组20~40只,最长6个月),,非啮齿类(狗,猴..每组至少6只,,不超过9个月)2.剂量:一般应设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 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药理作用:(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抗心肌缺血性损伤。(2)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代谢。3)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担。 2.心肌缺血动物模型(1)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模型:(2)结扎(犬、猪)左冠状动脉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3,观测指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七个休克类型:失血性休克(狗、猫).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猫“脉微欲绝模型”。)、、过敏性休克(小鼠)、神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闭性休克 2 观察指标,,,血压高低,,动物死亡率 治疗高血压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DOCA(去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 治疗中风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I.治疗脑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降低颅内压试验,橄榄油导致的家兔脑水肿模型 2.治疗脑出血试验,(1)SHR/SP自发性大鼠脑出血模型:(2)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3)动物脑血肿模型 Ⅱ治疗脑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四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2)三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3)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放血致全脑缺血模型:(4)小鼠断头缺血法:(5)局灶性脑缺血(阻断大脑中动脉)模型: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理作用: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1.镇咳作用试验:(1)化学刺激致咳法:如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2)电刺激引咳法:猫狗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法 2.祛痰作用试验(1)气管内酚红排泌量法、(2)大鼠气管排痰量法(毛细玻管法)。 3.平喘作用试验(1)整体动物平喘试验:用豚鼠(2)离体气管试验:用豚鼠 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对痛经动物模型:(1)大鼠痛经模型:(2)小鼠痛经模型:雌性小鼠。催产素.观察扭体反应次数。(3)MPGF2α致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模型: 2.对子宫影响的试验:(1)离体子宫试验;(2)在体子宫试验。 3.镇痛试验; 4.抗炎试验; 5.大鼠子宫微循环试验。 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一.消化、吸收及运动机能试验: (1)胃液分泌试验:(2)肠道葡萄糖吸收试验(3)碳末胃肠推进运动试验: 观察指标;耐寒机能试验,抗寒冷实验;耐缺氧实验;抗疲劳试验 常用药物;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甘兰,猪油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3)利血平性胃溃疡模型:(4)消炎痛致溃疡模型:(5)盐酸性胃溃疡模型:(6)胃粘膜损伤模型:(7)阿司匹林致胃溃疡模型:2.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乙酸灼烧型胃溃疡模型:(2)乙酸注射法致胃溃疡模型:(3)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 观察指标;出血点,出血面积, 治疗水肿(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观察指标:(1)蛋白尿;(2)血尿素氮、肌酐;(3) 肾脏病理形态。 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甘油所致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2)庆大霉素所致ARF模型: 2.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肾脏大部分切除法致大鼠慢性肾衰模型(4)冷冻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5)电灼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 3观察指标:血尿素氮、肌酐; 治疗骨折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建立骨折动物模型,观察指标:(1)X-线检查,(2)抗折强度检查。(3)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4)3H-TdR放射自显影检查, 2.鸡胚股骨的培养试验:观察指标:(1)股骨的长度(mm),计算增长值及重量。 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大鼠佐剂性多发性关节炎模型:给药时间及观察指标: ①观察药物对原发病变的影响:②观察药物对继发性病变的预防作用:③观察药物对继发病变的治疗作用: 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2.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降血糖试验(1)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2)链脲霉素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3)链佐霉素诱发大鼠高血糖模型:(4)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动物模型:(5)氨基葡萄糖性高血糖动物模型:6)胰腺次全切除法致大鼠高血糖模型7遗传性自发性高血糖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其主要用途 小鼠:小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小鼠适合用于需要用大量动物的试验。 大鼠: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大鼠无胆囊,利胆作用;降压药及检测升压物质;发热病理模型;踝关节肿模型。 豚鼠:研究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抗过敏反应药物;地鼠:肿瘤学研究;中国地鼠的真性糖尿病。 家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角膜炎症模型及角膜瘢痕模型;解热药物和检查热原。 猫:血压稳定,研究降压药;研究镇咳物。 狗:高血压的实验治疗;药物长期毒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狗和猫都是研究降压药物较理想的动物。 青蛙和蟾蜍:研究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来观察药物作用。 猴:研究避孕药;镇痛药的依赖性及戒断症状。 树鼬:现已用于化学致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猪:烧伤和烫伤;研究降血糖药物。 鸡、鸽、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鸽和猫是检测强心甙作用强度;鹌鹑作高脂血症造型。

中药的特点及其药学服务

中药的特点及其药学服务 【摘要】随着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药学服务便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然而,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西药药学服务。为此,笔者就中药的特点及其临床药师服务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药;药学服务 随着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药学服务便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然而,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西药药学服务。为此,笔者就中药的特点及其临床药师服务作一探讨。 1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较多,决定了中药应用需要更广泛的药学服务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有诸多方面,除了生物和环境因素外,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储藏、炮制、配伍、剂型、剂量、煎服等本身因素则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方面。 1.1保证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1.1.1适时采收 因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期和成熟期,而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和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 药时间应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的含量,第4季度收获的丹参比其他季节收获者高2~3倍;薄荷在开花盛期采收者,挥发油含量最高;青蒿中所含抗癌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盛叶期含量高达0.6%,开花后含量逐渐下降[1]。作为中药师可指导药农适时采收,从源头上把握药材质量。 1.1.2合理贮藏 中药贮存、保管条件直接影响其质量。不同的贮藏时间、温度、湿度和方法对药物所含成分有明显影响。有人曾做过实验,三棵针中的小檗碱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

中药免煎颗粒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898 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第27卷第6期 中药免煎颗粒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李长缨 (重庆大学医院,重庆400045)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06-0898-02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中药免煎颗粒又称中药颗粒饮片,它是根据中药制剂理论,选用适当的溶媒,经工业化生产将有效成分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分装等工艺制成的,我院近几年新增了中药免煎颗粒,通过几年的应用与观察,发现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具有以下优势及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中药免煎颗粒应用的优势 1.1 质量控制优势:(1)中药免煎颗粒的生产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有可控的质量标准,严格的检验制度,可对原药材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毒性成分测定、杂质及灰分等方面加以控制。(2)由于原药材的用量大,势必形成大面积种植,有利于对种原、种植条件、种植技术进行规范,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保障原药材的质量。(3)易于保管,传统中药饮片包装简陋,防尘、防潮、防鼠难度大,容易发生保管不当而导致走油、吸潮、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1]。(4)中药免煎颗粒有明确的有效期,有利于质量控制,而中药饮片无统一的质量标准,无有效期。 1.2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便于服用,携带方便。中药免煎颗粒使用简单,患者只需将中药免煎颗粒用开水溶解即可服用,避免了由于中药煎煮知识不足而产生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不符合要求、头汁、二汁分开服用等错误的服用方法,也无需做先煎、后下、单包等专业性工作,患者便于服用,特别是方便在校学生以及工作繁忙的人群服用。另外,中药免煎颗粒包装整洁,携带方便,适于经常出差的患者使用。(2)对于药剂人员来说调配时更加简便,调配过程更加清洁卫生,更可避免由于手抓、秤称带来的调剂中的误差[2]。 1.3中药免煎颗粒协定处方的优势:中药免煎颗粒,在协定处方及其他剂型应用中也表现了较大的优势,中医治疗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有其优势,如在应对甲型流感时,按照有关方面提供的协定处方,为高危人群及时提供了有效预防甲型流感的中药免煎颗粒;另外中药免煎颗粒也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表现出灵活的组方用药,对患者后期巩固治疗时,常配制成丸剂服用,因为使用中药饮片配制,服药量大,影响患者使用,通过使用部分免煎颗粒配制后,服药量降低,很受欢迎[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