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串的模式匹配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串的模式匹配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串的模式匹配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和实现算法,介绍了常用的多种查找和排序技术,并做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内容丰富,学习量大,给学习带来困难; (2)贯穿全书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和递归技术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所用到的技术多,而在此之前的各门课程中所介绍的专业性知识又不多,因而加大了学习难度; (4)隐含在各部分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课程本身的技术特性,设置《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 目的是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实验学时为18。 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题时,觉得无从下手,做起来特别费劲。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用到的一些技术。数据结构中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法设计中可能同时要用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算法设计的构思方法,动态链表,算法的编码,递归技术,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技术等,要求重点掌握线性链表、二叉树和树、图结构、数组结构相关算法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18学时,要求完成以下六个题目: 实习一约瑟夫环问题(2学时)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图的结构和相关算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编写创建图的算法。 2、编写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及求两点的简单路径和最短路径的算法。 三、算法描述 1、图的邻接表存储表示: 对图的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表示所有依附于第i个点的边(对于有向图表示以该顶点为尾的弧);链表的每个节点存储两个信息,该弧指向的顶点在图中的位置(adjvex)和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nextarc)。每个连表的头结点存储顶点的数据:顶点信息(data)和指向依附于它的弧的链表域。 存储表示如下: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 该弧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struct ArcNode *nextarc; //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 InfoType *info; // 该弧相关信息的指针 }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char data; // 顶点信息 int data2; int sngle; ArcNode *firstarc; //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 } VNode, AdjList[MAX_NUM];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 arcnum; int kind; // 图的种类标志 } ALGraph; 2、深度优先搜索: 假设初始态是图中所有定点未被访问,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开始,访问此顶点,然后依次从v的未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先遍历,直至途中所有和v有相同路径的点都被访问到;若图中仍有点未被访问,则从图中另选一个未被访问的点作为起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图中所有点都被访问到。为了便于区分途中定点是否被访问过,需要附设一个访问标致数组visited [0..n-1],将其初值均设为false,一旦某个顶点被访问,将对应的访问标志赋值为true。 2、广度优先搜索: 假设初始态是图中所有顶点未被访问,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开始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然后分别从这些邻接点出发以此访问他们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邻接顶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邻接顶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过的顶点的邻接顶点都被访问。若图中仍有未被访问的顶点,选择另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开始,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为了使“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串

实验四串 【实验目的】 1、掌握串的存储表示及基本操作; 2、掌握串的两种模式匹配算法:BF和KMP。 3、了解串的应用。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预习】 回答以下问题: 1、串和子串的定义 串的定义:串是由零个或多个任意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子串的定义:串中任意连续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为该串的子串。 2、串的模式匹配 串的模式匹配即子串定位是一种重要的串运算。设s和t是给定的两个串,从主串s的第start个字符开始查找等于子串t的过程称为模式匹配,如果在S中找到等于t的子串,则称匹配成功,函数返回t在s中首次出现的存储位置(或序号);否则,匹配失败,返回0。 【实验内容和要求】 1、按照要求完成程序exp4_1.c,实现串的相关操作。调试并运行如下测试数据给出运行结果: ?求“This is a boy”的串长; ?比较”abc 3”和“abcde“; 表示空格 ?比较”english”和“student“; ?比较”abc”和“abc“; ?截取串”white”,起始2,长度2; ?截取串”white”,起始1,长度7; ?截取串”white”,起始6,长度2; ?连接串”asddffgh”和”12344”;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ERROR 0 #define OK 1 /*串的定长顺序存储表示*/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MAXSIZE]; int length; } SqString; int strInit(SqString *s); /*初始化串*/ int strCreate(SqString *s); /*生成一个串*/ int strLength(SqString *s); /*求串的长度*/ int strCompare(SqString *s1,SqString *s2); /*两个串的比较*/ int subString(SqString *sub,SqString *s,int pos,int len); /*求子串*/ int strConcat(SqString *t,SqString *s1,SqString *s2); /*两个串的连接*/ /*初始化串*/ int strInit(SqString *s) { s->length=0; s->data[0]='\0'; return OK; }/*strInit*/ /*生成一个串*/ int strCreate(SqString *s) { printf("input string :"); gets(s->data); s->length=strlen(s->data); return OK; }/*strCreate*/ /*(1)---求串的长度*/ int strLength(SqString *s) { return s->length; }/*strLength*/ /*(2)---两个串的比较,S1>S2返回>0,s1length&&ilength;i++) { if(s1->data[i]>s2->data[i])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

学号: 教师:饶鲜日期:

目录 实验一线性表................................................. - 4 - 一、实验目的................................................ - 4 - 二、实验代码................................................ - 4 - 三、实验结果............................................... - 14 - 四、个人思路............................................... - 15 -实验二栈和队列.............................................. - 15 - 一、实验目的............................................... - 15 - 二、实验代码............................................... - 16 - 三、实验结果............................................... - 24 - 四、个人思路............................................... - 25 -实验三数组.................................................. - 26 - 一、实验目的............................................... - 26 - 二、实验代码............................................... - 26 - 三、实验结果............................................... - 28 - 四、个人思路............................................... - 28 -实验四树.................................................... - 29 - 一、实验目的............................................... - 29 - 二、实验代码............................................... - 29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 试程序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 示意图:

head head head 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链表的实质了解更加明确了,对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也更加熟练了。另外实验指导书上给出的代码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直接编译执行,应当在阅读并完全理解代码的基础上再执行,这才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实验2 实验题目: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 实验目的: 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方式,各种遍历算法。 实验要求: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 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程序。 2、调试程序,设计一棵二叉树,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 如ABD###CE##F##,建立二叉树,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求 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ertex=a; irstedge=NULL; 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irstedge; R[i] 留在原位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实验报告 篇一: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串的匹配算法——bruteForce(bF)算法 匹配模式的定义 设有主串s和子串T,子串T的定位就是要在主串s中找到一个与子串T相等的子串。通常把主串s称为目标串,把子串T称为模式串,因此定位也称作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成功是指在目标串s中找到一个模式串T;不成功则指目标串s中不存在模式串T。bF算法 brute-Force算法简称为bF算法,其基本思路是:从目标串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和模式串T中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的字符;否则从目标串s的第二个字符开始重新与模式串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以此类推,若从模式串T的第i个字符开始,每个字符依次和目标串s中的对应字符相等,则匹配成功,该算法返回i;否则,匹配失败,算法返回0。 实现代码如下:

/*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pos个字符之后的位置。若不存在,则函数返回值为0./*T非空。 intindex(strings,stringT,intpos) { inti=pos;//用于主串s中当前位置下标,若pos不为1则从pos位置开始匹配intj=1;//j用于子串T中当前位置下标值while(i j=1; } if(j>T[0]) returni-T[0]; else return0; } } b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若n为主串长度,m为子串长度则 最好的情况是:一配就中,只比较了m次。 最坏的情况是:主串前面n-m个位置都部分匹配到子串的最后一位,即这n-m位比较了m次,最后m位也各比较了一次,还要加上m,所以总次数为:(n-m)*m+m=(n-m+1)*m从最好到最坏情况统计总的比较次数,然后取平均,得到一般情况是o(n+m).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3链串

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的定义和串的基本操作。 2 )掌握链串的基本运算。 3 )加深对串数据结构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 装有Visual C ++ 6.0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链串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具体如下: 编写栈的基本操作函数 链串类型定义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sno de{ char data; struct snode *n ext; }listri ng; (1)串赋值Assig n(s,t)

将一个字符串常量赋给串s, 即生成一个其值等于t 的串s ( 2 )串复制StrCopy(s,t) 将串t 赋给串s ( 3 )计算串长度StrLength(s) 返回串s 中字符个数 ( 4 )判断串相等StrEqual(s,t) 若两个串s 与t 相等则返回 1 ;否则返回0 。 ( 5 )串连接Concat(s,t) 返回由两个串s 和t 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新串。 ( 6 )求子串SubStr(s,i,j) 返回串s中从第i(1 w i w StrLength(s))个字符开始的、由连续j 个字 符组成的子串。 ( 7)插入InsStr (s,i,t) 将串t 插入到串s 的第i(1 w i w StrLength(s)+1) 个字符中,即将t 的第一个字符作为s 的第i 个字符,并返回产生的新串( 8)串删除DelStr (s,i,j) 从串s 中删去从第i(1 w i w StrLength(s)) 个字符开始的长度为j 的 子串,并返回产生的新串。 (9)串替换RepStr (s,s1,s2) 在串s 中,将所有出现的子串s1 均替换成s2 。 (10)输出串DispStr(s) 输出串s 的所有元素值 (11 )判断串是否为空IsEmpty(s) 编写主函数 调用上述函数实现下列操作: (1) 建立串s= “ abcdefghijklmn ”,串s1= “xyz ”,串t =" hijk ” ( 2 ) 复制串t 到t1 ,并输出t1 的长度 ( 3) 在串s 的第9 个字符位置插入串s1 而产生串s2 ,并输出s2 ( 4) 删除s 第 2 个字符开始的 5 个字符而产生串s3 ,并输出s3 ( 5) 将串s 第 2 个字符开始的 3 个字符替换成串s1 而产生串s4 ,并输出s4 (6) 提取串s的第8个字符开始的4个字符而产生串S5,并输出S5 ( 7) 将串s1 和串t 连接起来而产生串s6 ,并输出s6 ( 8) 比较串s1 和s5 是否相等,输出结果

数据结构串的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实验名称实验三串 学号姓名实验日期: 串的操作 实验目的: 1. 熟悉串类型的实现方法,了解简单文字处理的设计方法; 2. 熟悉C语言的字符和把字符串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并掌握模式匹配算法。 实验原理: 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关于字符串操作的基本算法。 模式匹配算法BF、KMP 实验内容: 4-19. 在4.4.3节例4-6的基础上,编写比较Brute-Force算法和KMP算法比较次数的程序。 4-20. 设串采用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编写函数实现串的替换Replace(S,start,T,V),即要求在主串S中,从位置start开始查找是否存在字串T。若主串S中存在子串T,则用子串V替换子串T,且函数返回1;若主串S中不存在子串T,则函数返回0;并要求设计主函数进行测试。一个测试例子为:S=“I am a student”,T=“student”,V=“teacher”。程序代码: 4-19的代码: /*静态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 char str[MaxSize]; int length; }String; /*初始化操作*/ void Initiate(String *S) { S->length=0; } /*插入子串操作*/ int Insert(String *S, int pos, String T) /*在串S的pos位置插入子串T*/ { int i; if(pos<0||pos>S->length) { printf("The parameter pos is error!\n"); return 0; } else if(S->length+T.length>MaxSiz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五简单哈夫曼编/译码的设计与实现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简单哈夫曼编/译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熟练掌握树型结 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实验可以作为综合实验,阶段性实验时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功能来设计和实现。 一、【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 译码,此实验即设计这样的一个简单编/码系统。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的几个功能: 1、接收原始数据。 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nodedata.dat 中。 2、编码。 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nodedata.dat中读入),对文件中的正 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dat中。 3、译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dat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dat 中。 4、打印编码规则。 即字符与编码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数据结构设计】 1、构造哈夫曼树时使用静态链表作为哈夫曼树的存储。 在构造哈夫曼树时,设计一个结构体数组HuffNode保存哈夫曼树中各结点的信息,根 据二叉树的性质可知,具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所以数组HuffNode 的大小设置为2n-1,描述结点的数据类型为: typedef struct { int weight;//结点权值 int pare 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char inf; }HNodeType; 2、求哈夫曼编码时使用一维结构数组HuffCode作为哈夫曼编码信息的存储。 求哈夫曼编码,实质上就是在已建立的哈夫曼树中,从叶子结点开始,沿结点的双亲链 域回退到根结点,没回退一步,就走过了哈夫曼树的一个分支,从而得到一位哈夫曼码值,由于一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是从根结点到相应叶子结点所经过的路径上各分支所组成的0、1序列,因此先得到的分支代码为所求编码的低位码,后得到的分支代码位所求编码的高位码,所以设计如下数据类型: #defi ne MAXBIT 10 typedef struc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大类强化 学号xxx 班级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ListNode * AddNode(); //修改程序:增加节点。用头插法,返回头指针 //==========主函数============== void main() {

安徽工业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教师:** 内容:线性表基本操作的实现 栈的基本操作 串的模式匹配 二叉树操作 图的创建与遍历

2012/5/25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的实 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Turbo C2.0上机调试线性表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运算。 二、实验要求 1、链表插入、删除和查找算法的代码; 2、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3、实验总结。 三、实验内容 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参考程序。 2、上机运行本程序,并完善删除、查找等运算。 3、保存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4、按照你对链表操作需要,重新改写算法并运行,实现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运算,并保存运行结果。 四、程序流程图、算法及运行结果 1-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100 struct SeqList { int data[MAXSIZE]; int length; }; typedef struct SeqList *PSeqList; PSeqList creaeNullList_seq() { PSeqList palist=(PSeqList)malloc(sizeof(struct SeqList)); if(palist!=NULL) { palist->length=0; return(palist); } printf("Out of space!!\n"); return NULL; }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4章 串

第四章串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串的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北方交通大学2001 一、5(2分)】 A.串是字符的有限序列B.空串是由空格构成的串 C.模式匹配是串的一种重要运算D.串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 2 若串S1=‘ABCDEFG’, S2=‘9898’,S3=‘###’,S4=‘012345’,执行 concat(replace(S1,substr(S1,length(S2),length(S3)),S3),substr(S4,index(S2,‘8’),length(S2))) 其结果为()【北方交通大学1999 一、5 (25/7分)】 A.ABC###G0123 B.ABCD###2345 C.ABC###G2345 D.ABC###2345 E.ABC###G1234 F.ABCD###1234 G.ABC###01234 3.设有两个串p和q,其中q是p的子串,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算法称为()A.求子串B.联接C.匹配D.求串长 【北京邮电大学2000 二、4(20/8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6 一、1 (2分)】 4.已知串S=‘aaab’,其Next数组值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6 一、7 (2分)】A.0123 B.1123 C.1231 D.1211 5.串‘ababaaababaa’的next数组为()。【中山大学1999 一、7】A.012345678999 B.012121111212 C.011234223456 D.0123012322345 6.字符串‘ababaabab’的nextval 为() A.(0,1,0,1,04,1,0,1) B.(0,1,0,1,0,2,1,0,1) C.(0,1,0,1,0,0,0,1,1) D.(0,1,0,1,0,1,0,1,1 ) 【北京邮电大学1999 一、1(2分)】 7.模式串t=‘abcaabbcabcaabdab’,该模式串的next数组的值为(),nextval数组的值为()。 A.0 1 1 1 2 2 1 1 1 2 3 4 5 6 7 1 2 B.0 1 1 1 2 1 2 1 1 2 3 4 5 6 1 1 2 C.0 1 1 1 0 0 1 3 1 0 1 1 0 0 7 0 1 D.0 1 1 1 2 2 3 1 1 2 3 4 5 6 7 1 2 E.0 1 1 0 0 1 1 1 0 1 1 0 0 1 7 0 1 F.0 1 1 0 2 1 3 1 0 1 1 0 2 1 7 0 1 【北京邮电大学1998 二、3 (2分)】 8.若串S=’software’,其子串的数目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应用一、2(2分)】 A.8 B.37 C.36 D.9 9.设S为一个长度为n的字符串,其中的字符各不相同,则S中的互异的非平凡子串(非空且不同于S本身)的个数为()。【中科院计算所1997 】 A.2n-1 B.n2 C.(n2/2)+(n/2) D.(n2/2)+(n/2)-1 E. (n2/2)-(n/2)-1 F.其他情况 10.串的长度是指()【北京工商大学2001 一、6 (3分)】 A.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B.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C.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D.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 二、判断题 1.KMP算法的特点是在模式匹配时指示主串的指针不会变小。()【北京邮电大学2002 一、4 (1分)】 2.设模式串的长度为m,目标串的长度为n,当n≈m且处理只匹配一次的模式时,朴素的匹配(即子串定位函数)算法所花的时间代价可能会更为节省。()【长沙铁道学院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