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ard-rock

gold exploration

2002-12-17

发布

200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DZ/T 0205-2002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目的任务

3.1

目的

3.2

任务

4

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

矿石质量研究

4.3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研究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5

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

5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5.1

测量

5.2

地质填图

5.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5.4

物探、化探工作

5.5

探矿工程

5.6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样、加工和测试

5.7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

5.8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要求5.9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5.10

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

控制程度

6.1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

6.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6.3

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7

可行性评价

7.1

概略研究

7.2

预可行性研究

7.3

可行性研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2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8.3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9.2

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4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5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9.6

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圈定

9.7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录C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有关参数

附录D

(资料性附录)勘查工程间距

附录E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及其伴生组分工业指标参考

附录F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矿物

附录G

(资料性附录)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附录H

(资料性附录)金矿物的粒度及形状分类

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DZ/T

0205-2002

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原全国储委1984年3月储发(1984)第14号文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 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为《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1984年《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 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警黄金指挥部、国土资源部储量司、长春黄金设计院。

本标准起草人:阎凤增、周圣华、苗建华、王信虎、鞠毓绂、张鸿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金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质量要求、控制程度、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岩金矿地质勘查,矿山开采中的基建生产探矿,岩金矿勘查(闭坑)地质报告的审批;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股票上市、筹资、融资等项活动中评价、估算岩金矿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

目的任务

3.1

目的

岩金矿地质勘查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金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岩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3.2

任务

3.2.1

预查阶段

依据区域地质和(或)遥感、物探、化探异常研究结果,进行初步野外观测和(或)物探、化探工作,以极少量工程揭露和验证,通过对比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提交预查地质报告。

3.2.2

普查阶段

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探或化探异常区,采用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金矿加工选(冶)性能类比研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阶段

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揭露和取样工作,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地质报告,圈出勘探区范围,作为勘探工作、矿山总体规划、矿山项目建议书和直接开采利用的中、小型矿山设计的依据。

3.2.4

勘探阶段

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交勘探地质报告,为矿山设计提供依据。

4

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

4.1.1

预查阶段

4.1.1.1收集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探矿工程等各种有关信息。

4.1.1.2 运用路线地质调查或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对有望地区或异常进行调查或查证,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4.1.1.3对发现的矿(化)点或经类比认定为矿化引起的异常及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研究,将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类比、预测,必要时可投入极少量工程进行追索、验证,采集测试样品。

4.1.1.4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资源量。

4.1.2

普查阶段

4.1.2.1通过(1∶50 000)~(1∶10 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区内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

4.1.2.2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或可选性试验研究。

4.1.2.3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1.2.4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为是否转入详查提供依据,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4.1.3

详查阶段

4.1.3.1通过(1∶10 000)~(1∶2 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1.3.2 通过系统的取样工程,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床)主要构造的类型、性质、数量、规模、产状、复杂程度以及对矿床(体)的控制和破坏作用。对破坏矿体较大的断层,要有一定数量的专门工程加以控制。

4.1.3.3基本查明矿区(床)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分布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侵入(喷出)时代以及和矿床形成的关系。

4.1.3.4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作用特点,变质岩的岩性、时代、相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5基本查明矿区(床)围岩蚀变的种类、强度、规模、共生组合及其与金矿化的富集关系。

4.1.3.6基本查明矿区(床)的氧化带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分带标志、氧化特点,研究其形成条件,对选(冶)有影响时应分别圈定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

4.1.3.7基本查明矿区(床)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连接对比条件和空间分布情况,掌握主要矿体的赋存特点和连续性。

4.1.3.8基本查明矿体(层)中夹石的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分布,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含矿性及其稳定性。

4.1.4

勘探阶段

4.1.4.1在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氧化特点等的基础上,加强地质研究工作,使其达到详细查明程度。

4.1.4.2详细查明主要矿体(层)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内部结构以及厚度、品位变化和控矿地质条件、矿化规律及对比标志。

4.1.4.3

详细查明矿体(层)中夹石的岩性、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分布情况,以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含矿性和稳固性。

4.1.4.4对适宜露天开采的矿体(层),要对其四周及底部边界进行详细控制;对地下开采的矿体(层)侧重控制两端边界和延深;对能与主矿体同时开采的小矿体,尤其是上盘小矿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其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

4.2

矿石质量研究

4.2.1

预查阶段

4.2.1.1初步了解矿石矿物成分。

4.2.1.2初步了解矿石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

4.2.2

普查阶段

4.2.2.1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化学成分和品位。

4.2.2.2大致查明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

4.2.2.3大致查明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含量。

详查阶段

4.2.3.1基本查明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矿石化学成分、品位及其变化特征。

4.2.3.2基本查明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石工业类型。

4.2.4

勘探阶段

4.2.4.1详细研究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少量矿物种类及其含量。

4.2.4.2详细查明矿床(体)中主要载金矿物,侧重查明含金矿物的种类、含量及比例。

4.2.4.3 详细查明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包括裂隙金、晶隙金、包裹体金各自的比例,粗粒、中粒、细粒金及其他形状金粒所占比例,同时应测定单矿物含金量以及金的成色,还应研究载金矿物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及其与金的生成联系。

4.2.4.4详细查明有用矿物种类、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并按载金矿物的氧化率和特征元素的迁移特点,结合选(冶)回收效果,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界线。

4.2.4.5详细查明脉石矿物在氧化带中的性状,热液和叠加构造蚀变产生的绿泥石和高岭土化、泥化,必要时可单独圈定矿石自然类型,估算储量。

4.3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研究

4.3.1

普查阶段

对工业利用十分成熟的易选矿石可以通过类比进行评价,不做选(冶)试验。对无可类比的和新类型的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4.3.2

详查阶段

在研究矿石工艺特征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其选(冶)性能。对易选的矿石要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对一般矿石要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对难选矿石或矿石性质复杂、伴生有用组分多、有害组分对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的应加深研究程度,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勘探阶段

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对可类比的易选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一般矿石在实验室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难选(冶)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进行半工业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

普查阶段

在进行地质调查或地质填图的同时,应收集区域和测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必要时编制相应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简测图,作为详查工作依据。

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与同类型矿山开采条件的对比,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及近矿围岩强度等。

4.4.2

详查阶段

4.4.2.1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和平、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矿区含(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情况。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及积水情况,计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

4.4.2.2基本查明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并评价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4.4.2.3根据矿体(层)围岩类型和矿石特征,划分矿区(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的力学参数。

4.4.2.4基本查明矿区内的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评价矿体(层)及顶、底板岩层的稳固性。

4.4.2.5 对露天开采的矿体应对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

4.4.2.6基本查明围岩风化、蚀变程度及软岩、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4.4.2.7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及其危害程度。调查并搜集矿区及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资料,分析评价开采矿石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4.4.3

勘探阶段

4.4.3.1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渗透系数,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4.4.3.2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节理、风化裂隙带、溶洞等的位置、规模、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富水性、导水性及其变化,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排水的建议。

4.4.3.3详细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并划分开采技术条件综合类型;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淹没范围,分析论证地表水对井巷充水方式及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对地表水防治的建议。

4.4.3.4 对地下开采的矿山,一般要求计算最低开采中段及其以上各中段的正常涌水量。需要疏干的矿山,还应计算疏干至各中段标高时,其相应的疏干降落漏斗范围内的地下水静水量。对露天开采的矿山,除计算露天采场封闭圈内的地下水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外,还应按规定的暴雨频率标准计算由露天采场四周汇入采场的正常降雨汇流量和最大暴雨汇流量。

4.4.3.5对矿坑排水利用和矿山供水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并提出供水量、水质等有关资料。

4.4.3.6 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安息角、节理裂隙密度等,分析矿体顶、底板岩层的稳定性。

4.4.3.7 详细查明构造风化带、软弱夹层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第四系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对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做出评价。调查老窿或溶洞的分布及塌陷情况。划分矿床工程地质类型,预测矿床开采时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4.4.3.8详细调查矿区内地震、岩崩、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对放射性元素进行详细查定,确认有无工业价值,同时应对其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的程度做出评价。

4.4.3.9 详细调查由于矿坑排水引起的区域水位下降,井、泉干枯对当地用水的影响,提出对策及建议。

4.4.3.10评价矿床开采中采选(冶)废水废气的排放,废石堆、尾矿的堆放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其他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勘查、调查、评价工作以及有关质量的要求,参照GB 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执行。

4.5

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

在金矿地质勘查各个阶段,根据岩金矿床地质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

预查、普查阶段

据现有的工作程度对共生矿产、伴生有益组分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做出初步评价。

4.5.2

详查、勘探阶段

全面查明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光谱分析、岩矿石化学全分析等手段,对含量达到单独开采的共生矿产,系统进行相关元素的基本分析。对综合回收的伴生组分系统地分矿体或矿石类型进行组合分析。对有害元素,尤其如砷、汞、碳等对选矿工艺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要详细查定。根据地质条件、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特征、价值大小、需求程度、开采利用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

5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5.1

测量

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对于边远地区小矿,因为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测图。但必须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位仪器的型号及定位的时间、程序、精度。不同比例尺的勘探线剖面应当是实测剖面。

测量精度与要求按DZ/T 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

地质填图

填图前应测制地质剖面图或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图,充分观察、研究与矿化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统一岩石命名,确定填图单位、内容、要求与方法。

对矿区进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时,覆盖区内矿体的地质界线必须采用槽、井探或浅钻工程进行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地质观察点均须采用全仪器法测定准确位置。见矿工程要测量坐标,勘探线剖面图必须实测,矿床或矿体地质底图必须是基岩地质图。应充分利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地质信息,提高成图质量。

地质填图的精度、质量要求,按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范执行。

5.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测试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

5.4

物探、化探工作

根据各阶段勘查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已有的资料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应选用有效的地面及井中物探、化探方法布置物探或化探工作,以期获得与矿体、各种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等有关的信息,指导进一步勘查工作。根据勘查工作需要,可在一定数量的剖面上进行金及其指示元素原生晕的分带研究,确定该地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盲矿体预测。此外对探矿工程应进行放射性顺便检查。

各种比例尺的地质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都应符合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各项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

5.5

探矿工程

5.5.1槽、井探及浅钻工程主要用于系统揭露地表矿体、构造、重要地质界线和物探、化探异常。对控制矿体的槽、井探工程,应尽量做到垂直其矿体的走向布置并揭穿至矿体顶、底板,工程间距视矿体规模与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5.5.2对老硐、旧矿坑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对其进行清理、编录、采样、空间位置的测定。

5.5.3坑探工程是岩金矿勘查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应布设在主矿体及首采区段,在地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代替部分钻孔进行深部探矿。沿脉坑道应尽量在脉

内掘进,当矿体厚度大于2 m以上时要用穿脉加以控制。其工程质量按《坑探工程规程》执行。

5.5.4钻探工程是用于圈定矿体,验证物探、化探异常,了解矿体延深、产状,控制矿床远景,探获矿产资源/储量的最主要手段。矿心及3 m~5 m内围岩的采取率应≥80%。进出矿体应测顶角、方位角和丈量孔深。其他工程质量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

5.6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样、加工和测试

5.6.1

样品采样

5.6.1.1

基本分析样品

在各项探矿工程中要分别按矿体(分矿石类型)、矿化带及夹石连续取样,样品要延入围岩,采样长度原则上不大于矿体的可采厚度。

槽、井、坑探工程中通常采用刻槽法取样。穿脉坑道一般在一壁腰线连续取样,矿化不均匀的可在两壁取样,合并计算平均厚度、品位。沿脉坑道中样品的走向间距,应视矿化变化的情况而定,一般为2 m~4 m,变化不大时可放稀至6 m~8 m。要严格保证采样质量,采样前要平整和冲洗采样点的岩矿石表面,挂好围布,选择光滑易清扫的垫布,避免样品溅飞或槽外物质混入,样品实际质量(重量)与理论质量相差不得超过l0%。

岩矿心取样应用金刚石刀具沿其岩矿心长轴方向切取一半作为基本分析样。对不同回次矿心、孔径发生变化,采取率相差太大的要分别采样。进行矿山坑内钻探时,若矿心直径小应全心采样。

5.6.1.2

光谱全分析

可采自同一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和不同矿石类型,也可利用有代表性地段的基本分析副样组合而成。

5.6.1.3

化学全分析

可利用组合分析的副样或单独采集。

5.6.1.4

组合分析

目的是用来确定矿床(体)有益或有害组分含量,分析结果可用于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估算。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确定。样品应来自基本分析副样,一般按矿体的探矿工程,由二至十件样品合并组成一个组合样,质量约500 g。

5.6.1.5

物相分析

为研究岩金矿床的自然分带及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从地表至原生矿的上部沿着各个勘探线,按一定的间距分别采样,或从相近位置上的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采样与分析必须迅速及时,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分析项目除各类矿床矿化主元素Au的含量之外,着重分析各类载金矿物如硫化物矿物和氧化物矿物的含量。

5.6.2

样品加工

样品破碎前必须扫净加工器械,处理筛上残留物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误差。样品加工损失率不大于5%,缩分误差不大于3%。金矿制样不能用逐级缩分法缩分,必须将金矿全样中碎至一定粒度方可缩分。中碎粒度应试验确定,尤其是对于含巨粒级和粗粒级金的矿区,此试验是必不可少的。棒磨粒只度一般应达到-200目。

机械联动线的加工方法是,经过一次破碎、缩分,直接达到要求的粒度和质量(重量)。此种加工必须严格按照确定的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对样品的缩分均匀性要进行试验。

5.6.3

样品分析测试

5.6.3.1样品分析测试应由获得国家或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的测试科研单位或生产单位承担。

5.6.3.2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分析,查其偶然误差。内检样由基本分析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7%~10%抽取,编出密码后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复测。

5.6.3.3外检样品由原实验室从基本分析正样中按分析样品总数的3%~5%抽取,最低不得少于30件,送获国家或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的测试单位测试。

5.6.3.4化学分析质量及误差处理办法按DZ/T 0130.3—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5.7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要考虑矿石类型、品级、结构构造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能分采分选的应分类型采集。实验室流程试验、扩大连续试验及半工业试验的样品采集应与试验单位共同编写采样设计,在采样时还要考虑开采时的矿石贫化,样品主要组分含量应低于所代表的矿石类型的平均品位。当矿石中有共生矿产和伴生组分时,应一并考虑采样的代表性,以便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工艺流程。加工选(冶)试验的各环节都必须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

5.8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要求

5.8.1为了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和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详查、勘探中必须测定矿石和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采样与测试项目一般包括:矿石的体积质量(体重)、湿度、块度、孔隙度、松散系数、硬度、安息角,以及抗压、抗剪、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内聚力、泊松比等。采样方法、数量、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5.8.2

体积质量(体重)样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在空间分布上应具有代表性。小体积质量(体重)样品应在野外蜡封。每种主要矿石类型或品级的样品分布及数量必须具有代表性,对疏松质或多孔洞、多裂隙的矿石(如氧化矿石)还应测定大体积质量(体重),用来校正小体积质量(体重)值或以此参与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测定矿石体积质量(体重)同时须测定湿度、孔隙度(氧化矿石)和主元素的品位。

5.9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5.9.1

原始编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完成,客观、准确、全面记录第一性地质资料。各项原始编录资料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和综合整理。各个工作项目结束后及时提交原始和综合资料,要做到图件清晰、文字简练、文图相符。工作质量按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和DZ/T 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执行。

5.9.2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应符合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5.10

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

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都应不同程度地尽量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勘查数据信息的录入、建库、统计、计算、制图等,必须保证采用的方法(算法)和处理结果符合相应的勘查规范或规定。如采用系统性专业勘查软件,应选用经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国家储委)认可的软件。

5.10.1录入的数据要保证精度、单位明确。录入的描述性文字内容中,涉及的符号、代码要符合“地质矿产名词、术语及代码”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

5.10.2建立的勘查数据库,应具有符合国家测绘标准的三维坐标属性和三维空间库结构,并采用开放性数据库接口(ODBC)。

5.10.3在勘查数据库支持下,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勘查图件;或者使用CAD或GIS软件交互制作的勘查图件,都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图式,并保证比例及坐标的投影变换精度。

5.10.4进入详查、勘探阶段,在常规储量计算的同时,中型矿床应尽可能做数理统计方法的储量计算;大型矿床必须做地质统计方法的计算,并制作矿床地质和探矿工程的计算机三维模型图。

6

控制程度

6.1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

6.1.1

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

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的规模、形态变化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和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因素来划分,实践中以不同矿段中主矿体为主确定勘查类型。矿床勘查类型应随勘查进程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适时调整。附录C给出了这些主要因素的参考数据或描述性特征。

6.1.2

依据上述五种因素和我国岩金矿地质勘查实践,将我国岩金矿床划分为三个勘查类型,作为参照标准,供类比时使用。

1)第Ⅰ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体、大透镜体、大矿柱。属于该类型的矿床有山东焦家金矿床1号矿体、山东新城金矿床。

2)第Ⅱ勘查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产状变化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中等,破坏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的脉体、透镜体、矿柱、矿囊。属于该类型的矿床有河北金厂峪金矿床Ⅱ—5号脉体群、河南文峪金矿床。

3)第Ⅲ勘查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属

勘查行业技术标准汇编

一、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49-2010)

【报告】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关键字】报告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2.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具体工程的应用? 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1.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2.钻探: 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3.地球物理勘探: 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

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测井则可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并提高其质量。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钻探坑探及槽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务是: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了解岩层的完整性或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寻良好的持力层(承受建筑物附加荷载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层)和查明对建筑物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岩体结构或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断层与裂隙);揭露地下水并观测其动态;采取试验用的岩土试样;为现场测试或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和静县地质矿产简要特征

和静县地质矿产简要特征 成矿单元特征 依连哈比尔尕金铜成矿亚带(Ⅳ1):位于依连哈比尔尕金铜铬成矿带(Ⅲ1)内,该带与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沟弧带范围吻合。区内主要出露上石炭统、中泥盆统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侵入岩不甚发育,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株。区域上矿化以金铜为主,铜矿化属产于火山碎屑岩、碎屑岩中的热液型,金矿化以砂金矿为主,在扫面区外产有后峡砂金矿床、天格尔砂金矿点等。扫面区内目前仅发现有2处磁铁矿化点( 32、34)和1处黄铁矿化点(31),矿体呈脉状沿岩石裂隙产出,规模小,属中-低温热液型。 天格尔金铜铁成矿亚带(Ⅳ2):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多金属成矿带(Ⅲ2)内,该带与巴轮台离散地块的北部范围吻合。区内主要分布前寒武变质岩系,岩浆活动以海西期中酸性侵入活动为主,断裂发育,分布于矿带北部的冰达坂大断裂是区内重要的韧性剪切大断裂,对金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金矿已发现有萨日达拉(29)、望峰中型金矿床(33)等,矿化产于前寒武纪变质碎屑岩系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此外,在扫面区内二叠纪花岗岩外接触带还产有5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化)点,在长城系星星峡群中产有8处沉积变质型铁矿(化)点。

巴伦台铁锰金铜铅锌成矿亚带(Ⅳ4):位于中天山金铜镍银多金属(铁锰钒钛)成矿带(Ⅲ4)内,该成矿亚带与巴伦台离散地块南部吻合。区内产有前寒武系及志留系变质岩、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发育,断裂以NWW向为主。分布矿点多,矿化以铁、锰、铜、铅锌、金为主,产有与石炭纪上叠火山盆地有关的火山沉积型莫托萨拉铁锰矿床(61)、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矿点和海西期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铁矿点,以及长城系星星峡群中的沉积变质型夏日查克铁矿床和众多铁矿(化)点。 萨阿尔明铜锌钴成矿亚带:位于艾尔宾-帕尔岗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带(Ⅲ14)内,该带与萨阿尔明晚古生代残余盆地范围吻合。主要分布泥盆系碎屑岩泥盆纪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碳酸岩、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该带发现白云岩矿床6处、菱镁矿矿床1处、金矿点、金异常多处(萨恨托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32—92

附录 A 岩心箱(盒)种类与规格 (补充件) 岩心箱,岩心盒均有木质和塑料的两种。木质岩心箱,常用的规格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用于装大孔径(>127 mm)的岩心,其规格为800×650×150mm,行格数根据岩心的直径而定; 第二种用于装中等孔径(75~110mm)的岩心,规格为900×650×100mm,行格数6~8格不等; 第三种用于装小孔径(<75 mm)的岩心,规格为1 000×650×60mm,行格数在10~15之间。 箱帮、底板厚10mm,隔板厚6 mm,箱底加带,底带高30mm.如图A1所示。 图A1 塑料岩心箱与木质岩心箱基本相同,惟其隔板是固定的,其规格尺寸如表A1。 表A1塑料岩心箱规格尺寸mm 规格存放岩心直径隔槽数,个外形规格(长×宽×高) 存放岩心总长度,m ф60 42 10 845×510×52 8.0 ф75 57 7 845×515×70 5.6 ф91 75 6 845×515×80 4.8 ф110 92 5 845×515×102 4.0 ф102 102 2 1 007×290×110 2.0 ф63.5 64 4 1 007×360×70 4.0 塑料岩心盒,如图A2所示,主要用于装油气地质钻井岩心。

图A2 图A3 图注:木质岩心盒主要用于盛放松散岩心的样品(标本)或砂样,规格有50格 (图A3)和100格两种,后者俗称砂样盘

岩矿心缩减登记表格式内容 (补充件) 岩矿心缩减登记表 (787×1 092 1/8) 矿区 孔号 共 页 第 页 审核: 制表: 制表日期: 岩矿石名称 缩减岩矿心孔段 保留岩矿心孔段 孔深,m 进尺 m 岩心长 m 岩心编号 孔深,m 进尺 m 岩心长 m 岩心编号 岩心 箱号 自 至 起 止 自 至 起 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孔缩减岩矿心长度 m 全孔保留岩矿心长度 m 共 箱 埋 心 地 点 岩心保管地点 号库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5T10:09:30.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康露 [导读]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下文主要针对铀矿地质基础进行了合理的研究,能够通过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勘察技术研发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铀矿地质基础勘察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可通过勘察技术的创新研究,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升铀矿地质勘察技术的研发质量与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铀矿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创新分析 (一)铀矿基础地质分析 在铀矿基础地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根据成矿类型与区域带的情况进行划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新铀矿基础地质的分析机制,提升整体勘察技术方式的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明确典型铀矿床成矿模式,创建合理的预测评价模型,在建立模型的情况下,增强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整体研究工作效果,充分发挥先进勘察技术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实际研究中需创建典型的铀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丰富的经验,创建思维空间的概括与总结分析体系,研究控矿与成矿地质因素,创建科学的分析机制。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需建立专业化的铀矿基础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合理使用先进的GIS技术方式创建数据平台,更好的针对成果数据库进行评价语研究,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勘察工作,需开展全国铀矿的潜力评价工作,明确各方面评价要求与特点,更好的进行潜力评价,提升整体铀矿资源的调查效果。另外,在研究工作中,需开展铀矿床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目的,总结丰富的工业类型铀矿成矿规律,建立专门的找矿与预测模型,更好的开展矿产资源的论证工作,提升指导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创建铀矿地质基础的分析与研究,开展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对于花岗岩类型与火山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应针对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研发与创新,加大铀矿地质基础的研究力度,提升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于砂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在实际建设与研究的过程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在铀矿成矿实验的过程中,需创建合成无机[U(CO3)3(H2O2)]进行合理的研究,在科学开发勘察技术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建有机化的管理体系。 (二)铀矿成矿理论的创新 在针对铀矿成矿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观念,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各方面铀矿成矿工作之间的关系,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热点铀矿与深源铀矿等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更好的针对铀矿核心因素进行合理的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 二、铀矿资源预测评价技术创新研究 在铀矿资源预测评价的过程中,需开展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工作,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提升评价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铀矿资源预测评价集成技术 在应用集成技术的过程中,需开展大型层间氧化带的砂岩类型铀矿预测评价工作,建立现代化的勘察技术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方式的应用效果。在此期间,可以应用分量化探技术开展工作,创新技术体系,合理配置多项技术,提升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且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创建先进的管控体系,明确各方面要求与目的,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优化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开展地质评价与预测工作 在地质评价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管理方式与技术方式创新管理内容,提升铀矿地质基础的勘察技术研究效果,创新技术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创新勘察技术形式。为了更好的对铀矿进行测定,在实际工作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增强勘察技术的创新效果,在合理开发勘察技术的情况下,更好的总结勘察技术资源[1]。 (三)建立全国铀矿资源的潜力测定技术系统 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建专业化的定量预测评价技术系统,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针对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与研发,提升技术的创新效果,增强整体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新技术内容,加强管理工作力度,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完成铀矿资源的测定与研发任务,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2]。 结语 在铀矿地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需合理开发与创新勘察技术,制定完善的勘察技术方案与模式,在研究技术方式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技术开发与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我国铀矿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J].铀矿地质,2015(z1):141-155. [2]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C].//《铀矿地质》2015增刊12015.

防腐规范

防腐规范 一、施工、存放注意事项 1、涂料的涂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重量比例配制、涂装施工及保养。 2、涂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 严禁雨淋暴晒、和接近火源 运输应遵守易燃运输的安全规定。 3、为确保涂层质量 施工时 如遇风沙、雨、雪、雾天气时应停止防腐层的露天施工。 4、当环境温度低于5℃高于38℃或相对湿度高于80 时 不宜施工。 5、涂装时下一道涂层应在上一道涂层实干后涂装 如果漆膜完全固化 应打毛后再涂装下一道。 6、涂装后的设备应在防腐层完全固化(一般夏季5-7天 冬季7-10天 无溶剂涂装体系时间为10-15天)后交付使用 未固化的涂层应防止雨水浸淋。 7、冬季施工每道涂层需彻底干燥 层间重涂时间比夏季施工要求长。 8、冬季施工应尽量避免傍晚或晚上进行 低温施工会引起粉化、开裂、起翘、剥落等弊病。 二、后期保养 1、涂装施工完成后 应将工地半封闭 通风、无人进入状态 以便涂装体系更好的完全固化。 2、在涂膜干燥期间 应尽量避免砂 灰尘、油水的接触及机械损伤 发生损伤的部位应急时修补 未失效的韧性涂装膜 若确认为环氧类、聚氨脂类涂料 经打毛并用溶剂除去油污后直接涂装。 3、冬季涂装施工及保养期间的环境温度应高于5℃。 4、产品施工完毕后应干燥两星期以上再投入使用 不要因急于使用而影响产品的涂装防护性能。 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作业场地严禁存放易燃品 油漆材料除外 现场严禁烟火 场地周围距离10m内不准进行焊接或明火作业。存放涂料及施工现场应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在施工中应采用防爆照明设备。 2、施工现场应设置通风设施 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3、施工操作人员应配带必要的防护用品 在容器内施工 应轮流作业 并采取良好的通风设施。 4、高空作业 要有防滑措施 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5、使用高压无空气喷枪时 应将喷枪接地 以避免静电火花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6、使用无空气喷涂设备在极高压力下作业 切勿将喷枪喷孔对着人体与手掌 以免酿成人身伤害。 7、清洗工具及容器内的废溶剂 不得随意倾倒 宜妥善处理 四重防腐涂料的正确使用 1.涂装前期工作 1 检查并确认涂装涂料的品种、牌号、颜色、出厂日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被涂基材表面应清洁 无油污、氧化皮、灰尘、无水份、无碱性。除锈质量要求达到GB/T 8923规定的标准 粗糙度要求达到GB T 13288规定的等级。经处理的基材表面应在24小时内涂装底漆。 2.开启、搅拌 1 涂料开启后 表面有结皮时 单组份 时间稍长 正常现象 应沿桶的边缘剔除结皮 不能将其捣碎混入涂料中使用。

煤矿生产中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探讨

煤矿生产中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7-11-13T10:42:16.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欧江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煤矿资源的需求,给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较大工作负担。为满足人们资源需求,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矿生产中的地质勘探方法研究,效果显著。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煤矿生产中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煤矿资源的需求,给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较大工作负担。为满足人们资源需求,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矿生产中的地质勘探方法研究,效果显著。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煤矿生产中综合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煤矿生产;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应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较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有关煤炭地质勘探的研究,不过由于内部、外部影响因素较多而导致地质勘探方法受到了限制,特别是旧的勘探方法的应用,地质数据信息不完善使得与实际煤矿生产存在差距。于是,我国开始将煤炭勘探方法研究列入重点工作内,力求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方法创新,进而满足实际煤炭生产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一、煤矿生产中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煤矿事故对煤矿生产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对企业经济进步造成影响;其次在社会上也会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对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造成威胁,如:瓦斯爆炸、采空区坍塌等;不管是企业或是社会都是一种致命打击。对此,为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怎样科学、合理、有效的搜集地质信息进而规避地质灾害出现,成为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当务之急。一般状况下,地质勘探常见的方法为地球物理法,具体可以划分为几种:地质雷达、直流电测、顺便电磁法、高密度电率法、大地磁电阻率法。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应用效果都并不是很理想,搜集的地质数据信息不完整。基于这一状态下,想要搜集完整地质状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综合煤矿地质勘探应用 综合地质勘探方法指的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利用不同勘探方法与途径,进而确保地质信息的完整性,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基于这一角度而言,综合地质勘探实质上就是将不同勘探方法的优点进行综合,进而弥补各勘探方法的不足,加强整体勘探效果,并且达到多层勘探效果。 根据现阶段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综合地质勘探技术逐渐趋于物理法、基础地质勘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阶段。在具体地质勘探阶段,第一,三维地震、矿井物探等数据的应用掌握煤层赋存区断层状态、煤层深度等各方面信息,同时建立预测与判断模型,为信息数字化研究、信息化等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利用地质信息状况能够对煤矿区地质状态与生产状态展开预测与评价,从而降低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率。 三、煤矿地质勘探方法 (一)地面地震方法应用 现阶段,60%的煤矿企业在地质勘探初始阶段常用地面地震方法,并且这一过程中的勘探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开采区域准备阶段提供地质信息,其中包含:地质结构、发育状态等,这为今后煤矿开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尽管属于采矿区域的小结构,但也是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地面地震勘探应用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地表环境状态下,地面地震勘探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条件限制,不过对煤矿地质勘探工作重要程度没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现阶段全面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下,进行科学、安全的煤炭工业化生产结构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并且能够推动工业生产走向更高领域。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煤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认识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致力于技术方法研究,确保地质勘探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确保安全性,也为低碳、环保、绿色理念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微动测勘探 该技术原理为:通过天然的微动信号搜集面波信号,随后利用反演得出地下S波的速度构成。根据目前我国科技水平看,微动测勘探技术分为三种模式,即:单点勘测、测线、平面勘查。其单点勘测主要作用是在观测台阵上的位置分布。通常状况下,台阵组成为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在台阵内有一个正三角形;微动测勘探技术则正是在这个三角形顶点位置。基于客观角度上分析,台阵的大小与勘测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勘测深度越大,技术人员就能够利用同心圆形式提高观测点而增加深度。勘测线在具体运用时关键在于S波速度铺面图。具体应用为:在一定距离条件下,把测线铺设在煤层采集区域内,以符合二维微动勘测需求,并利用这一条件通过反演搜集勘探范围的三维S 波速度构成图。 平面勘查则是一种较为精益化的任务形态,但是对于煤矿企业经济要求、设备技术要求较为严格。所以,针对一些小型煤矿企业,很少应用平面勘查技术。对此,综合分析得出:单点勘查、测线勘查、平面勘查在实际应用中各具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约束性。所以,这还需要煤矿企业在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实际、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勘查技术。 (三)综合物探与井下钻探 井下钻探技术不会受到地面影响,具有经济投入少、目标性强的特点。由此,多部分煤炭企业都会选择井下钻探技术展开矿井防水与瓦斯抽排。经过实践证明得出:利用该种钻探技术在水量较多的矿区效果显著。应用环节为:有关人员通过有效技术方法确定矿区的导水组成、水量区域等,随后利用钻探技术判断上述结论对与错。最后根据结构进行注浆改造等有关排水施工。 (四)做好人员培训 现阶段,我国人才资源匮乏。因此,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培养。企业可以邀请有关煤矿勘探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理论与实践融合。同时,设置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激发人员积极性,进人才培养,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存。也只有做好人才吸引,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合分析,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综合地质煤矿生产应用受到阻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还需要煤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加强技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1.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探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1978年和1987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钻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作为“标准”,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以煤炭部文件下发的,形式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在煤炭管理体制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技术。尽管如此,机械岩芯钻探仍然是煤炭资源勘查最重要、最有效、运用最广泛的勘查手段之一。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修改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对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中加强钻孔质量管理,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制定和颁布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煤炭工业部颁发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总体上仍然适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对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和颁布适应新的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在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对于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适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这些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与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只有钻探质量标准和测井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钻探质量和测井质量的基础上对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进行综合质量评级。为满足对钻孔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综合评级的需要,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章。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为突出煤层在《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中的地位,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探质量、测井质量和综合质量均按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表述。 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现行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探的钻孔级别定为特级、甲级、乙级和废孔四级,钻孔测井综合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品)四级,考虑到中文表达级别的习惯和级别的统一性,新的《煤炭地质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一、地质调查及研究采样 1岩石标本采样 1.1采样目的 1.1.1 观察研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 1.1.2 配合其他样品的采样及分析。 1.2 采样原则和要求 1.2.1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 1.2.2 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6×9cm。 1.2.3 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以下标本样品同) 2岩石薄片样 1.2主要用途 2.1.1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 2.1.2测定透明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并为岩石对比提供信息。 2.1.3鉴定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构造特点,研究岩石的成因及形成史。2.1.4定矿物包裹体,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 2.1.5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 2.1.6定化石的种属、特征,研究地层的时代及古生态环境。

2.1.7行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岩层的构造。 2.1.8鉴定岩石的微裂缝及孔隙度,为找油气提供资料。 2.2采样、制样要求 2.2.1样品大小一般5×5×5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样品要加大至 10×10×5cm。 2.2.2作岩组分析及区域构造研究的样品要定向,在样品的层理、片理、线理及节理面上标注产状。 2.2.3松散样品应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装保护,磨片前用稀释的环氧树脂浸泡固结。 2.2.4化石薄片样应在标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 2.2.5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薄片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与此同时要填写标签,然后用麻纸包好,并进行登记。(以下样品同)2.2.6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 2.2.7一般薄片大小为2.4×2.4 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要磨大薄片(5×5cm);岩组分析薄片要注明切面方向。 2.2.8一般薄片厚度0.03mm;化石鉴定薄片厚度0.04mm左右;包体测温薄片厚0.1- 0.7mm。 3大化石样 3.1主要用途 3.1.1研究古生物的分类、、进化及古生态环境。 3.1.2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1.3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古环境。 3.1.4用于陈列。 3.2采样要求 3.2.1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 3.2.2对疏松化石,应先作固结处理,然后再采集。 3.2.3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并对格子编号,作野外号素描图及照相,然后再按方格整块采集,分箱包装。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 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 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 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 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 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 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 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 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 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 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 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 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 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 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 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 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 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 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 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 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 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 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 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 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 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 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 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谈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矿产资源论文-工业论文

谈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矿产资源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当前的科技发展带动了机械设备的应用,机器的使用则依赖于资源的消耗。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传统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其中又以矿产资源为代表。众所周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基础支持,矿产资源是人类进步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矿产特征进行充分分析并研究找矿方向,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就多金属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其现状、类别以及特征进行简析,对找矿方向进行探索,最后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金属;特征;找矿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在现有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下,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际上针对矿产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各国都对矿产资源"虎视眈眈"的现状下,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势必要针对矿产资源进行精准分析,立足我国当前的矿产资源现状,提升找矿能力,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足稳定发展。 1多金属矿的重要性 从现阶段的发展局势来看,制造业、重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只有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现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分析多金属矿的重要性。 (1)社会进步的源泉。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只有矿产资源足够丰富多样,才能让以机械设备为

基础的科技进步有所依靠,才能进一步反哺我国机械制造业、化工产业的进步发展,最终形成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2)经济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已经是机械和技术的世界,相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机械、科技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为庞大,故而"性价比"较高。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要大力推进科技主导型产业的发展壮大,此时作为机械、科技产业基础的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3)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资源的地区分布较为不均衡,因此矿产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故而矿产资源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就较为普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已经迫在眉睫[1]。当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够足以匹配社会发展需求时,针对资源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那么社会也就日趋稳定,从而经济发展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2多金属矿的现状分析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2011(代替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mpilation and Study on Geological Data about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1-×-×发布201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

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各种防腐涂料的国家相关标准

各种防腐涂料的国家相关标准混凝土防腐涂料 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 范 JTJ275-2000 2.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 3.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内衬防腐材料DL/T901-2004 4.烟囱混凝土耐酸耐腐蚀涂料DL/T693-1999 5.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 范 DL/L5358-2006 钢结构防腐 1.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2007 2.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57-2006 3.钢结构桥梁漆HG/T3656-1999 4.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1527-2004 5.富锌底漆HG/T3668-2009 6.喷涂聚脲防护材料HG/T3831-2006 7.交通钢结构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95-2006 8.喷涂聚脲规范JGJ210—2010石油防腐 1.钢质石油储罐防腐工程技术规程GB50393-2008 2.钢制储罐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319-1998 3.钢制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57-2000 4.管道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内外防腐层技术规 范 SY/T4106-2005 船用漆 1.船底防锈通用技术条件GB13351-1992 2.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GB6748-1986 3.船壳漆GB/T6745-2008 4.船用油舱漆GB/T6746-2008 5.船用车间底漆GB/T6747-2008 6.船用防锈漆GB/T6748-2008 7.船舶压载舱漆GB/T6823-2008 8.货舱漆GB/T9262-2008 铁路客运 1.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