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

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

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不足。第二题让学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

聚焦知识点三: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 求平均值;

(2)选用;

(3)改进。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

为 min s。

2、单位换算:25min= s

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cm,若在5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

该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专题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聚焦:

1.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

学以致用: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2.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

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有动”是选定了为

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

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设计意图:第一题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二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说明甲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聚焦:

1.与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km/h.

2.不变,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

1、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2、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是( )

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

均速度是____m/s 。

5、长20m 的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 。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引出速度的定义;第二题探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练习了秒表的使用;第三题是加深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第四题复习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为后边复习测平均速度做铺垫。第五题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训练,审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单位要统一。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车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

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

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B =_______cm? t BC =______s? v AC =______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填"大"或"小")

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

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 前进了100m ,然后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 ,以后又用4s

前进了50m ,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 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 时,通过的

路程是多少?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练习平均速度的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第二题体会用得出的规律可以解决问题。

三、练习反馈:

路程/m 20 30 50 70 90 110 130 时间/s 2 3 5 7 9 11 13

1.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cm。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3.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 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附答案:

1、5.25

2、80km/h 65 km/h

3、运动

4、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1,速度v1=90km/h,时间t1=0.5h

由公式:

s1=v1.t1=90km/h×0.5h

=45 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为s2,速度v2=80km/h,时间t2=1h

由公式:

s2= v2。t2=80km/h×1h

=80 km

汽车从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 s1+ s2=45 km+80 km=125 km

总时间t=0.5h+0.5+1h=2h

由公式:v=s/t=125 km/2h=62.5km/h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本章教材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相对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些,所以基础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

2、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对于一些易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尺读数时,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在测量上还有很多的特殊测量,比如一页纸的厚度测量可采用多页的测法;另外还有曲线的测量等,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一一的练习。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比如平均速度的计算上,我设计了图像教学。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板演出了问题,不要急于点拨矫正,可以让其他的学生继续分析(谁能给他帮帮忙,谁能看出他的过程又什么错误),既体现了学生为的主体、生生互

相合作的特点。

4、课前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便于提高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复习后面,有设置了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

5、让学生体会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合作学习的观念。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

初中音乐教案本 ()学年度第()学期 学校 科目 年级 教师 认识简谱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章第节(课)(本节共课时)总课时 两课时 一、识谱是音乐双基(基础音乐知识,基本音乐技能)里的一个范畴,它涉及很多音乐理论和技能,如:音名,记谱法,调式,音程,和弦、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视唱及歌唱技能等的同时,识谱也是音乐审美的一种手段、工具,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因而在普通中学开展识谱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必要的。 至于学习识谱的方法及如何学习识谱,是我下面要重点讲述的内容. 首先,在认识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识谱并不是神秘高深莫测的事情,一般五音正常的人都能学会;但也不是一学就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练习再练习。 其次,就是讲究一个方法的问题。以前的音乐课可能也有接触过识谱的知识,但内容零散不系统,学习时间分布不集中,很容易受遗忘曲线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可以说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 怎样教授这样一批纯属自然姿态的学生呢?方法我用八个字概括:科学系统,循序渐进。下面我将以一个课时为例,讲述我的教学设计过程。 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不明确性,我将通过对比的例子来说明识谱的重要性:文学有它的语

言那就是文字,同样,音乐也有它的文字,那就是乐谱,如果不识字,再好的文章也是废纸,如果不识谱,再美妙的音乐也没有旋律。 二、我不讲述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而是让学生通过实例,实践来感受学习,这也避免了单纯理论说教的枯燥,以下我把《识谱歌》作了些改变。 谱例1 《识谱歌》 1=C 1 2 3 4 ∣5 6 7∣ⅰ7 6 5 4∣3 2 1∣1 1 1 3∣5 5 5∣6 6 ⅰ6∣5 5 5∣ ∨∨∨∨∨∨∨∨∨∨∨∨∨∨∨∨ 4 4 4 5∣6 5 4 3 1∣2 4 3 2∣1 1 1‖ ∨∨∨∨∨∨∨∨ 从技术上讲,这段旋律不难。但在学生试唱的过程中,声音都此起彼伏,这反映了同学的实际水平,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自然状态,这一点学生自己也能感受到。接下来分析原因,为什么简单的《识谱歌》唱起来都如此复杂? 接下来分析下一整段旋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1)旋律包括了八个高低不同的音(1 2 3 4 5 6 7) (2)三种不同时值的音符(x x ) (3)三种不同的节奏(x xx x x x ) (4)调号、括号、小节和终止线。 以下将分别讲述: 1.调号 调号写在简谱的左上方,表示整首曲子音调的高低。而曲子音调的高低通常通过规定主音(1)来确定。举例:的不同音高而决定不同音调,并很快判断第二个音阶的调比第一个要高很多,这样,学生在感性上对调号有个初步的人认识。 2.拍号 拍号写在调号的后面,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以几分音符为一拍(单位拍),分子表示每小拍唱几拍(拍子)。我们通常说的几拍子就是看分子,它和拍号的分母无关,如都属二拍子。,唱几拍(拍子)。我们通常说的几拍子就是看分子,它和拍号的分母无关,如都属二拍子,都属三拍子。 (1)拍子: (2)拍子的概念:拍子就是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1个断,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从中得出:a拍子是有强弱的。 b单位拍的时值是一样的。 c拍子有循环性。 拍子的强弱性,通过介绍一些常用拍子来说明: 二拍子:每小节有二拍的拍子。强弱关系是:强弱▲△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欣赏《东方之珠》教案1人音版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材分析: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3、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4、欣赏录音《东方之珠》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5、随琴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二、教师小结: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课程

、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或假设】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1中。 表1 (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1、如图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2中。 表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舞青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2)通过欣赏《共青团员之歌》,体会音乐中苏联青年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对节奏的模仿与反复练习中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作用。 (2)找出歌曲旋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并进行歌曲的快速背唱。 (3)结合歌曲,分析歌词,启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2) 学习“鱼咬尾”以及重复的旋律创作手法并进行简 单的旋律创编。

(3) 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贡献。 (4) 准确地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唱歌《青春舞曲》 (1)请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小声地哼唱歌曲旋律。 (2)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型并随老师练习。附点节奏: 4/4 X.X X X| X.X X X| 切分节奏: 4/4 (3)学生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并找出歌曲的 旋律创作特点。 (4)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 ①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鱼咬尾”的部分,并请学 生按此手法进行四个小节的旋律创编。 1=C 2/4 5 3 2 ∣∣∣∣ ②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重复的部分,并对旋律进行逐步记忆。 (5)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反复演唱,并能背唱歌曲。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唱歌《拉起手》word教案2

《拉起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根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等特点,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从演唱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3、能力发展目标:能听辨二声部旋律,和谐的演唱二声部。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等特点,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和谐的演唱二声部。 教学准备: 课本、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合唱始终是小学生歌唱中的难点,要求有良好的乐感和听觉,所以平时的训练十分重要,仅仅凭一两节课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课上只能让学生大致熟悉歌曲,抓住重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拉起手》。 1、播放课件,学生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再听范唱,跟音乐打拍子,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第一声部: 1)跟范唱小声模唱,体会旋律的走向,同时注意哪些乐句的把握是难点。 2)说出难点乐句,跟范唱模唱。检查解决。 3)说说歌曲情绪。 4)跟视频完整唱,自我检查。 5)再次提出出现的错误,跟视频解决。 6)完整跟伴奏演唱。注意情绪。

4、学唱第二声部(方法同上)。 5、合唱: 1)听范唱,每个声部找出自己的声部旋律。 2)第一乐句视唱合唱。低声部注意不要跑。 3)再听第一乐句范唱,小声唱出自己的声部旋律。 4)分组练习第一乐句。 5)高、低声部单独完整练唱。 6)完整合唱,教师带低声部,注意听视频音乐的旋律。 三、认识A调(播放课件) 1、复习C调的含义。 2、说说A调的含义。 3、说出本课歌曲曲谱中在钢琴上的最高和最低音是什么。 四、伴奏练习(播放课件) 从教材提供的三条节奏中选一条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形式为歌曲伴奏。 五、表演 说说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以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演唱《拉起手》。 六、下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2013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制定计划 2 大海啊故乡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2 3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2 4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2 5 《雪绒花》欣赏《天路》 2 6 国庆放假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7 2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8 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2 9 期中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 2 12 欣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 2 13 《小放驴》《春江花月夜》 2 14 《欢乐颂》广东音乐 2 15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绛州鼓乐 2 16 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 2 七声调式图解 2 17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18 2 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19 期末考试复习 20 期末考试 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大海) 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 演示过程: 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 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同学们交换位置后,看到和原来不同的现象。这下学生更疑惑了。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 师:同学们这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在一些位置看着小平面镜更亮,在一些位置看着白纸更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师: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同学可以阅读课本41页的“漫反射”部分,就能明白原因了。(人教版教材)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哪个更亮的基本原理,既而把这个知识学习到位。 二、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主体,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同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实验步骤罗列给学生,或代替学生设计各种表格等。 【案例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的过程上,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版本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 2、欣赏《夜莺》 教学目标: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英文歌词。 3、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子乐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 教学难点: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