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会展业浅析

北京市会展业浅析
北京市会展业浅析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经典案例结课论文

题目: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特点、态势及其对策研究

系别:广告艺术学院

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

姓名:张铭豪、王培霖、胡佳一、朱萍、卢家桐

指导教师:吴红霞

2013年 12 月 01 日

题目: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特点、态势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北京作为首都,会展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其会展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重点从发展规模、品牌会展、重点区域和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牌会展流失、场馆规模小、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提出了今后加快北京会展业繁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会展业; 品牌会展; 会展服务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北京市会展行业状况············································3-8

1.举办展会日趋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3-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经济型展会渐成主流,定期展览初具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5

3.增长尽头强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作用凸显·······················5-6

4.“会展经济”初现端倪,显现出良好发展前景·······················7-8

三、北京市会展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8-9

1.机遇与优势 (8)

2.挑战与不足·····················································8-9

四、北京会展行业发展建议·········································9-11

1.展馆的建设方面················································9-10

2.展馆配套服务方面·············································10-11

五、附录 (11)

参考文献 (11)

一、概述

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展销,为会展的策划、运作、管理、服务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产业。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及国际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利用其产业连带效应带动相关一世,如运输业、广告业、餐饮业、电信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会展业被国际世贸组织界定为服务贸易类中的商业性服务,属第三产业范畴。而第三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服务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繁荣市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会展业与第三产业中的其它行业一起,构成城市完整的基础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可以预计,北京的国际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同时,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以及2012年园博会的举办成功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国际地位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北京市的发展将会显得更加重要,而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的重要媒介,无疑会对北京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

二、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状况

北京是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会展业在国内起步最早,并随着市场经济和首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相呼应.适应首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要求,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北京市的会展业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但在1959年以前,北京能够举办比较像样的展览的场馆只有北京展览馆一家,展览面积仅2万平方米,并且在1978年以前也未举办过一次国际贸易展会。但随着195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建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相继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展览场地窘困的状况。1978年10月.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地举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首开中国建国以来举办国际展览之先河。1984年建成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会议座位1000个。1985年就成功地举办了亚太博览会。据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深圳等地,1997年共举办展会450多个,北京占180个。而1985年至1996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出的展会达320个,其中65%的展会是国际性的。现在,北京每年举办的较具规模的国际展会有100多个,大多集中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展览馆和全国农业展览馆。这四个主要展馆可提供展览面积10.2万平方米。

北京市现有会议展览场馆12座,总面积17.6万平方米,场馆总数次于广州,总面积落后于上海,场馆数量、总面积分别排在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显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举办展会日趋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九五”期间,北京市共举办各类展览会1251个,占全国展览会总数的20%左右。其中,国际来华展览812个,占全部展览会总数的64.9%。其间,北京每年举办的国际来华展数量基本稳定,约占全国总数的25%左右。每年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国外公司赴京参展,其中以欧美发达国家客商为主。同期,举办各类国内外会议1746个。其中每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会议约60个,如表2-1所示。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会展场馆继续呈现紧张局面,展览会较为集中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继续成为举办展览会数量最多的会展场馆,2009年举办的展览会达到84个;全国农业展览馆紧随其后,2009年举办70个展览会;北京展览馆排名第三。三大展馆所举办的展览会数量占北京市全部展会的比重达77%。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所举办的展览会达70个,与2008年相比出现大幅提升。此外,2009年9月国家会议中心正式起用,其设施条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有于进一步缓解北京市高端展览场馆紧张的局面。如表2-2所示。

2.经济型展会渐成主流,定期展览初具规模

“九五”期间,经济技术类展览占总数的71.7%。其中,国外来华展览会的77%是经济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展览和卫生、教育等其他类型展览分别只占总数的12.2%和16.7%。中国海关展品进山口数据统计显示,来华经济技术类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已经成为北京的主流展会,其展会发展趋贽也已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直接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经济热点。

定期展览形成规模是会展业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北京四大场馆都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定期展览。仅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例。1998年全国共举办定期展览176个,其中,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57个。初步统计,每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定期展览占其办展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十一五”期间北京主要会展场馆共举办展览会253个,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9%,但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17%。总体来看,行业类型分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关于2009年北京展览会的行业类型,本研究参照中国会展网的展览会行业分类标准,从25个领域对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会进行了分类统计。据统计,北京的展览业仍然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在举办的所有类型展览会中,排名前10位的展览会总数量为177个,占全部展览会的比重为70.0%。根据对2005-2009年的连续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排名前10位的展览会类型有所变化,但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其中,2005年为68.3%,2006

年为72.4%,2007年为69.3%,2008年为70.0%。如图表2-3所示。

3.增长尽头强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作用凸显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4年中国首家专门承办国际会议的组织一一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在京成立到1999年,北京地区经外经贸部审定的具有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资格的单位达到110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截至2000年底,在北京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699家,注册资金在lOOO万元以上的公司有43家。其中,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在“九五”时期的五年间,展览总数由73个增长到107个,年均递增7.9%:观众人数由183.2万人次增长到339.7万人次,年均递增13.1%;场馆收入由1641.7万元增长到10950.2万元,年均递增46.2%,每年展会贸易成交约250亿元。另据北京海关统计,1998~2000年,在北京举办的来华展览会、技术交流会展品进口货值达到6.46亿美元。会展业在吸引外资、扩大贸易、促进合作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2009 年北京市会展业总收入达124.4 亿元,2006-2009 年期间年均增长19.47%,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其中,会议业收入72.5 亿元,展览业收入51.9 亿元。接待会议22.4 万个,接待会议人数1615.3 万人次;承接展览项目1216 个,展出面积共计(含室外展览面积)649.7万平方米。会展业从业人员达20.7 万人,如表2-4所示。2009 年北京市接待会议22.4 万个,比2005 年增加5.2 万个,年均增长6.6%;会议收入72.54亿元,比2005 年增加38.9 亿元,年均增长21.2%。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09 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数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举办96 个)位居第十名,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五,119 个)如表2-5所示。

图表2-4如下: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会展收入变化(单位:亿元)

图表2-5如下: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会议收入变化(单位:亿元)

4.“会展经济”初现端倪,显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同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带动效应。专家认为,北京会展业的产业带动作心为l:5,业内人士则认为是1:9。据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对第四届北京高新技术国际周进行的抽样调查测算。各种门票收入1199万元,参展商用于展台布置费用7890.9万元,场馆收入9089.9万元:接待普通观众约12万人次,人均消费314元,接待专业观众约8万人,人均消费3578元:参展商1738家,平均花费7.7万元;普通观众、专业观众和参展商在旅游、交通、通讯、餐饮、购物等方面的综合支出合计45774.6万元。会展经济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还给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金融等带来巨大商机,并牵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10)。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 9。虽然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国内这一比例目前也达到了1:6。此外,会展经济还是带动区域产业聚集的“动力引擎”,提升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如图2-6所示。

“十一五”期间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业务稳步拓展,接待会议数量逐年增加,会展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会展设施使用率提升,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大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奖励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会展业务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收入增长势头强劲,全市规模以上会展单位的收入达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创历史新高,其中会议收入、展览收入和奖励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4.1%、27.7%和46.3%。北京的直接会展收入由2005年的61.1亿元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17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2.会展设施使用率提升。2010年年末,北京市规模以上会展接待场所拥有会议室5679个,比2005年增加1989个,增长53.9%;会议接待能力大幅提高,至2010年年末,北京的全部会议室可同时接待47.8万人。展馆方面,至2010年年末,全市专业展览场馆的总展览面积达67.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40.9

万平方米,增长1.5倍;其中展厅使用面积40.7万平方米,增加了20.3万平方米,增长1倍,室外可使用面积达到26.9万平方米,增加了20.6万平方米,增长3.2倍。随着会展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会展业务的拓展,北京会展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2010年,北京会议室白天使用率为23.9%,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夜间使用率为2.6%,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专业展览场馆使用率为3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3.接待会议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各宾馆饭店和展览场馆共接待会议25.7万个,比上年增长16.2%,比2005年增长48%,保持了“十一五”以来逐年增长的势头。随着接待会议数量的增加,接待会议人数也大幅增加,2010年达1731.3万人次,全市平均每个会议室接待45个会议。

三、北京市会展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机遇与优势

(1)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亚洲会展之都”目标的助推

“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而会展业自身所具有的经济辐射功能、政治传播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宣传营销功能使其成为北京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一个重要推手;亚洲会展之都”建设目标的确立,为北京会展业的整体提升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会展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的快速增长期。

(2)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

大型会议、论坛、展览不仅是展示最新技术和发布行业最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新视角、

新导向的“风向标”。“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纯

电动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功能街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这些重大举措将为这些领域的专业品牌会展的培育和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

(3)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加强的机遇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和重化工业基地,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规模

化发展,成为北京会展经济发展重要的产业支撑。同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专线网的建设、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2

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国内三大会展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伴随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以及京津同城化效应的不断显现,区内各城市之

间的经济联系将日益密切。作为区域内会展业的龙头城市,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将更

多获益于整个区域以及国家经济和产业的平稳增长。

2、挑战与不足

(1)国内外严峻形势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人民币汇率升值、重大突发事件

常态化、北京城

市资源环境与人口交通的巨大压力,对北京会展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难以

预料的影响。同时,

国内不少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批新兴会展城市和会展项目不断涌现,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十一五”期间,有29 个省区市把会展业列入本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40 多个城市设立了会展办、会展协会组织;300

多个展览场馆中,绝大部分是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或通过土地置换投资。会展行业

自身项目并购步伐的加快、外资会展企业的不断加盟,也对北京会展业管理和服务

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2)制约因素明显

尽管北京会展业“十一五”时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城市

以及北京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在会展业的规范发展、国际竞争力以及

体制、管理、环境、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即:管理体制仍未理顺,会展行

业行政主管机构仍不明确,多头管理;现有展览场馆在规模和设施条件上难以满足

大型国际品牌展会的需求;会展产业集聚发展不足,综合配套与服务不够完善,业

态较单一;会展业促进体系有待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偏弱,会展人才缺乏,会

展信息咨询和发布系统有待完善。

四、北京会展行业发展方向建议

商务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会展业应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强调“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提高质量,调控总量”,来推动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会展业通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途径,为企业营销沟通和研发创新提供了生产性服务。

(一)展馆建设方面

作为会展业的基础设施,会展场馆对会展业的内容、特点、规模与效益形成了刚性制约,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室内展览面积和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大、功能强、服务多的高水平展馆是商业展会的发展趋势。

与部分地区展馆惨淡经营截然相反的是,在投入使用的诸多大体量的会展中心中,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深圳会展中心、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都等给人印象颇深,经营效果也超过了预期,不仅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较好的收益。总结起来应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优先选择地域优势和交通便利地区布设展馆

根据“马太效应”理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受到人们重视关注的程度越高,由于北京朝阳、昌平、海淀、西城地区经济优势突出,形成的“马太效应”越明显。由于经济发达,因此交通便捷已是此类地区早已达到的硬件条件,只是要重点考虑如何解决会展周边交通拥堵以及提供充足停车位的问题。

2、展馆设计实用

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形象工程,大多数会展中心过于突出外观的设计,建筑造型都非常抢眼,而作为以展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展馆,最关键的需要在展厅的内部设计上趋于实用和创新,充分为展览对象提供各种需要。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展厅采取无柱设计,较为便于布展和撤展。

3、配套设施更趋完善

根据调查显示,运营较为成功的会展中心项目都无一例外的越来越重视会议设施的设计,不仅扩大了会议室的面积,还配备了智能化的会议设施,让展览与会议齐头并进。另外,会展中心的周边还设有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大型商场等设施,个别会展中心还集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

(二)展馆配套服务方面

展览会作为一种促进商业贸易的平台,其服务的实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参展商通过展馆搭建的服务平台,向参观者发布企业产品的前端信息和未来趋势,另一方面,参观者在了解企业产品情况之后会形成反馈信息,而企业快速真实地掌握这一反馈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可以根据参观者的反馈意见,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分析产品是否适合市场需求,以便及时跟进或调整产品外观、修改补充功能用途和价格或是改革创新产品理念,做到“顺应潮流、适合需求”。因为只有参观者转变成企业的消费者,才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于是,收集潜在消费者所反馈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判断展会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进而决定了展会能否达到1:9的投入产出比的最终结果。因此,为了增加会展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展会的目的和需求出发,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思路,探索新的服务功能是增强展馆竞争力和体现会展活动含金量的必备功课。

1、发挥本土特色优势,开创地区联盟

展会内容要与当地的经济特色相结合,有的放矢地举办会议展览。根据各个地方的各自特点,围绕包括:地域、文化、宗教等诸多属性,在会展服务上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形成品牌效应。另外,要打破地缘限制,加强区域合作甚至是国际合作,进行区域性和行业性联盟,形成联合发展、纽带发展的新局面。

2、软件服务系统网络智能化

随着网络技术被广泛植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大大缩短了我们

的做工时间,做事效率成倍提高。近年来,不少会展中心加大了在展馆软件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高科技技术的投入,许多智能化的设备可以让参观者轻松逛展会。

3、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

作为展馆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提供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是保证各项展会活动成功举办的必备保障。这专业化的服务标准在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的同时,更要创新服务内容,更加人性化的为展会本身提供增值服务,体现展馆的优势和专业性,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展会。

五、附录

1.图标情况

本论文共计图标6张

参考文献:

【1】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9,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贸易研究院,2010

【2】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2009,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贸易研究院,2009 【3】2012-2016年北京会展业整体发展规划报告

【4】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 【5】中国展览业发展八大趋势.展览与专业市场信息,戴克祥,2002

【6】会展全程策划宝典,徐文峰,2008

【7】互联网中搜集到的有关会展行业相关信息及公开数据资料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精品】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摘要:会展业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绿色行业,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置《是试行业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水平最为发迭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圊斥畚展业发展现状、特点、经验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国内该行业的栾际情况,提出加快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 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般认为,会展对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世界经济经历的四次经济大危机中,会展经济也历经创伤,但同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它对经济波动的承受力更强。根据《美国贸易展览周刊》(Tradeshow week)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经挤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贸易展览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发展.其发展势头大大快于GDP的增长,这也是会展业成为举世瞩目的一大产业的原因之一。 从整体上看,国际会展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格局同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拥有开展会展活动的良好基础,办展经验丰富、品牌展会众多,会展业竞争力强;在发展中国家,会展业则在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作机制上都明显落后,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然而,随着世界新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各国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会展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展会内容专业化 由于专业展览会能够集中反映某个行业或其相关行业的整体状况,并具有更强的市场功能,因而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专业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展览会才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2.项目运作国际化 这里的项目是指具体的会议或展览活动,其运作的国际化主要表现

浅析天津市会展业现状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天津市会展业现状中的问题和对策 会展经济正逐渐成为时下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渤海明珠的天津市也将会展业纳入了重点发展的文化和服务产业内容中。“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会展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合作发展。会展业和旅游业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企业间的合作”①。由此可见,在推动会展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迎来了极佳的机遇。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众多的挑战,例如,天津市会展业起步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够大等等。因此,天津是的会展行业要发展,但是不能盲目发展,看清自身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计划,才能最终让天津市的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一、天津市会展业现状 天津市本身的地理环境位置比较特殊,北面紧贴首都北京,南面临海是天然的优良海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地带的核心位置,扼环渤海经济的咽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下,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始终与天津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一)天津市会展行业整体状况简介 “天津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在规模上和数量上与北京、上海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日渐显现。”②2010年,天津共举办展会158个,比2009年增加了20%,会展收入超过6.4亿元人民币,会展业对全市GDP拉动超过60亿元人民币。 天津要发展会展经济,一般来说,免不了受一般会展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会展基础、组织、效益、吸引力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图(1)影响会展业发展五大因素③ 天津市地处黄渤海核心地带,具有统筹发展环渤海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完 ①《天津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办法》,2011年12月1日; ②王晓东:《天津会展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载《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17页;

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

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 摘要:会展产业是一个提升地方经济指数的产业,影响或制约国民生活的其它产业。许多地方政府都重点关注或扶持该行业。认真分析和研究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用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前言 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增加的贡献是两面的,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通常来说,区域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会展产业都比较好;反之,区域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会展产业一般都比较落后。通常比较发现,会展产业受某区域或地区的科技服务水平,财政投入,职业教育水平等等影响;但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则可以通过会展产业拉动该国家或地区的高素质人才,物流水平和资金流向等等,所以现在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都愿意举办会展,提升该地区的知名度,拉动该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企业或政府或终端客户可以通过会展了解现代科技的

发展水平,可以亲身体验现代科技带来的服务。企业与企业可以通过会展达成有效的沟通,促进经济贸易的合作和融洽。政府可以通过会展展现该城市的活力,向全世界提供个窗口。 (一)会展业能直接拉动地区的经济效益 举办会展活动可以直接获得30%左右的利润。会展活动的赢利水平仍然是排在国民经济赢利水平的前列,是被认为高回报的产业。例如第十五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杭州市共投入了不到5000万元的实际资金我,但会展为杭州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却是500亿元,投入与产出比高达1:100。这种投入产出比是让大多数的城市愿意举办会展的主要原因。 (二)会展业能带动该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 会展活动的举办涉及部门非常多,要举办一场成功的会展,配套服务的交通,旅游,广告,餐馆,旅游和其它产业都要付出努力。同样也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如今国际上通用的会展产业带动系数一致认可为1:9,也就说,举办一个会展,会给相关的产业带动9倍的经济效益。这样高的回报率也是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会展的原因。我国的会展产业带动系数稍微低一些,也因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差别,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概为1:6左右,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概为1:4左右,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大概为1:2

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一:引言 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是2l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会展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公众展,是面对消费者的,比如图书展、食品展、婚宴及婚纱展,第二是针对本地市场的,如电脑展、机械展。第三是国际商展,主要是针对海外市场。会展经济是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的总称。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一条集商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购物、旅游、信息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它具有促进相关产业如房地产业、宾馆业、餐饮业、交通业、商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蓬勃发展,促进经济贸易合作,起到加速城市建设的作用。它能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国内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品牌,人们形容会展业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加强友好的纽带、促进交流的桥梁。从会展业的相关者来说,会展经济主要涉及政府、展馆经营者、展览经营者、参展商、观众五方。 二:概述 从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会展经济的最大作用是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一项市场交易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非生产性支出。具体来说交易成本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费用、谈判所花费的时间、信息成本、监督和管理成本等。在交易成本中,信息成本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有日渐扩大的趋势。会展是重要的市场交易平台,它是企业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载体。参展商之间、参展商与客户之间通过展览这个平台形成一种信息均衡关系。通过展览,参展商可以看到业内的新产品与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会展还是行业交流的重要场所。总的来看,会展对于信息沟通具有很大的作用,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手段相对落后的问题。

浅谈新型会展营销之会展网络营销

浅谈会展网络营销特点和操作方式 互联网在展会行业来说,早就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展会官方信息网站,在当前已然是会展营销的基本配置,也可谓是展会主办机构对互联网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这20余年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技术、AR/VR技术的日益完善,甚至AI技术的发展,对会展网络营销的价值也不断发起着挑战和冲击。 会展网络营销是会展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手段进而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会展网络营销就是建立在会展企业营销的整合营销组合上,然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去更快速的发布(如快速发布展会资讯,发布招商信息,观众报名通道等),或者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更灵活的营销活动(如积分兑换、推荐有奖、折扣抢占展位等)。 如果我们从网络营销(互联网)思维性上开始改变,大胆的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和特征,就能真正迅速地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会展服务和新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变革着传统会展业。 【会展网络营销具有哪些特点?】 会展网络营销具有传统会展营销根本不具备的许多独特的、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地域的全球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网络资源得以共享。它决定了会展网络营销信息的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全球化传播。同时也决定了,会展网络营销效果的全球性,这种市场格局的全球化特点带来的是更大的范围内的潜在客户群体和成交的可能性。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来临之前,是没有任何一种营销方式能够实现这种跨越时空限制营销的。 2.资源的整合性。在会展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可以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对多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法进行整合,更可以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交叉运作和交叉延伸进行整合。如:

广东省会展核心城市分析

一、广东省会展经济发展简述(南国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2012级李泽锋整理) 广东省会展业起步较早,近几年更加取得蓬勃发展,广东省在会展场馆与展览面积上均居全国第一,据2012《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度报告》,广州与深圳已经是国际二线会展城市,东莞的会展业也取得可喜成绩并跻身中国会展二线城市。广东会展经济的规模增速高达20%,目前形成以广深莞为核心,以佛山,珠海等城市为辅助的会展区域经济带,其整体特色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港澳辐射明显,但是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结构性发展失衡等问题 二、核心城市会展城市分析 经济贸易广州篇 1城市概述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副省级城市,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活跃的城市之一,是南中国最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 2会展场馆资源 现有会展场馆11个,其中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展馆。 广州的展馆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国内会展一线城市场馆面积对比) 单位:平方米,个 展览面积前100项目面积城市排名也直接显示了广州在场馆方面的优势,优质的场馆资源更好地举办大规模高水准的展会,也有利于保持和发挥广州在综合展的传统优势。 3品牌展览及依托产业。 会展产业的根本是要有产业的依托,往往品牌展会的背后就是依托于当地的特色产业经济,比如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创意类展会热火朝天,上海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其机械、化工等展览傲视全国。所以在此通过研究广州在全国排名第一的9个展览来发现会展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联系。详细举例情况请阅下表:(数据来源2012中国展览报告)

从中可以看出广州的产业优势集中于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明显看出会展经济与产业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产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会展经济,会展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发展了比较优势。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关于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 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 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经济的未来发展增添 潜力;会展可促进举办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环境 和产业结构;会展可以提升举办地知名度。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 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的历程。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 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便为9。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 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 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二、现状 2.1广州市会展业发展历程 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 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 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 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 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 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 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 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 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2.2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 ①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 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 ②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 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 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2.3广州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 ①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 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 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 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会展行业是中国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现在也面临这许多的问题,刚刚起步一定要看准他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观念,也逐步影响到各行各业,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对于一个刚在中国兴起的朝阳产业,我们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去认识会展行业的可持续的问题,以及采用如何的方式,使中国的会展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会展业环保品牌发展 一、会展的定义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二、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一)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会展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 (二)场馆:场馆数量增长较快,场馆面积也逐步增大,2008年度情况中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2000平米以上)的会展项目数为4300个,其中3 万(含3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以上展会256个(3-5万平米105个, 5-10万平米115个,10万平米及以上36个),以博览会为名称的展会 数量超过800个,出国会展项目申请数超过1800个(实际出展数约 1000个);全国展馆内面积突破440万平米;2008年度全国展览业直 接收入总额为145.03亿元,同比2007年的131.99亿元增长了9.88%。 会展企业数达到6500家,多个大型合资会展公司成立。 (三)全国的分布:从区域方面来看,北京、山东、辽宁、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会展业十分活跃,并依次行程了华南-珠 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中部、西部六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其中 会展经济优势较为突出的为三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珠三角会展经 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 会展经济产业带。 (四)存在的问题:“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 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 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 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北京为例 摘要:国际上对展览业有1:9的说法,即办展览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则是9。会展不但本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创造利润,同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辐射力。一方面,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而且在扩大经济规模、带动相关投资、平衡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会展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影响着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本文以北京为例,着重探讨会展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北京会展业区域经济相互关系 会展是第三产业,是为其他产业和社会各界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一国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会展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展览总量居全国前列。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首都会展业的总投入将大幅增加,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为了进一步了解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概况 (一)简要概况 自“九五”规划以来,首都会展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成长势头,成为了北京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举办会议方面,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拥有会议室5718个,会议室使用面积83. 09万平方米,可容纳500236人,全年共接待会议22. 4万个,累计接待人数1615. 3万人次,均在2008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增长;展览场馆方面,展厅使用面积35. 4万平方米,展览场馆室外可使用展览面积21. 5万平方米,共接待展览1216个,其中展览面积1万一5万平方米的有180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有13个,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接待观众583. 9万人次。会议和展览所带来的直接收入也分别达到了725430. 3万元和518982. 6万元。 (二)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知名度都比其他地区要高,对商家和客户的吸引力也较大,会展业市场巨大。另外,北京地区作为京津冀区域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龙头,其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是毋庸置疑。2009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452元/人,远高于天津市的62574元/人,以及河北省的24283元/人,在京津冀地区具有绝对区位优势。 2、交通通讯优势 北京地区是全国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航线的总枢纽,交通发达,与全国各地及国外大中城市联系密切,便于大量的商家及客户的集聚;同时相对发达的通讯网络也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2009年,北京市旅客周转量为1146. 48亿人公里,高于河北省1043. 3亿人公里,以及天津市297. 66亿人公里,在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3、基础设施优势 北京地区接待展览累计面积649. 7万平方米,排在全国第二位,同时还拥有全国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浅析会展企业部门设置及营销模式

浅析会展企业部门设置及营销模式 ——以成都德纳展览有限公司为例(论文题目) (以下是正文) 1 引言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会展企业如同雨后的春笋般的崛起。展览会:是指在特定地方和期限内,有组织地陈列展示工业制品,科学成果或艺术品,达到信息、商品、服务交流的社会活动。展览会可以说明一种或多种生产活动的进展和成就,具有增长知识、促进、发展贸易的作用。虽然我是会展专业的学生,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实践的机会,会展企业的工作是什么?展览公司怎么样?会展中心的运作时什么样的?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神秘。 2 成都德纳展览有限公司概况 会展产业是指有会展相关服务企业、机构、部门形成的产业体系。会展经济是指由会展及相关产业构成的经济范畴。会展产业是国内近几年来高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国内开始正式提出会展产业大约在1998年—1999年之间。由于国外专家认为会展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1:9的拉动作用,会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会展产业受到很多地区和城市的重视。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每年以20%~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 2.1公司简介 德纳展览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全国性的展览及会议组织机构,专业从事国内、国际展览会的策划、组织、承办及现场服务。业务经营范围涉及皮革、

广东省会展资源分布及应对策略规划

广东省会展资源分布及应对策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管理系·XXX(XXXXXX)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会展业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廉价的场所,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各种类型的展会逐年增加,多种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于一体,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展览、展销和经济博览等形式纷纷出现,城市之间争夺会展资源、市场和服务的竞争十分激烈。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广东会展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尤其是广州、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突飞猛进。广东形成了广州--深圳为中轴包括佛山、、汕头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两届广交会为切入点的两个展会高峰期,以民营展览企业为主力,包括设计搭建、展馆服务、展品运输、展会咨询,以及其他延伸服务,例如广告印刷、酒店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消费链”和相关产业簇群。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下,、、顺德等一些中等城市在会展经济的角逐中也崭露头角——东莞电博会、厚街名家具展、虎门服交会等相继成为名牌会展。广东会展的数量、规模均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省从事会展业的企业已达2000家,每年举办的会展则超过1000个,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基地。 广东目前的会展业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是大的国际知名品牌展虽然不多,但像广州的广交会、照明展、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电博会,以及一些家具博览会,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

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文献综述 姓名:孔美冬 班级:会展11-3 学号: 201105005928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会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化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组织与管理落后等,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促进会展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发展展望一、中国当前的会展业 会展业发展现状:1.中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2.中国展馆设施水平快步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

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出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这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广州会展业依托广交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为相关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面对全国各地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及愈演愈烈的竞争, 广州会展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考察广州会展业在国家全面建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机构和制度、服务水平滞后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广州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现状问题,本文利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通过对比国内外其他会展业,找出阻碍和影响其发展的成因。广州会展业只有加强主管机构宏观调控,加快行业立法,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进一步的飞跃。 关键词:广州;会展业;管理;服务;人才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Canton Fair,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made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it strongly drives the relevant industries to create tremendous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fa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s exposed to great challenges though it has achieved some superior performance. By examining its status and role i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the thesis summariz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lack of 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