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3、知道有的材

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

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

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分分分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

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小学胡小玲 一、说教材 本课的原型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四单元第一课《电池》,本课让学生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尝试点亮小灯泡,知道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在体验点亮小灯泡的成功喜悦中,产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电是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并且一般的学生知道灯泡亮起来需要电池,但对电流需要通过灯丝不了解。对灯泡的研究兴趣会大于对电池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以认识灯泡的结构为起点,在尝试点亮灯泡的过程中探究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基于以上学情,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灯泡,了解灯泡结构。尝试用导线、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2、在点亮过程中如实记录点亮和没有点亮的各种连接方式,并且在这些连接中寻找规律体验到“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成功点亮小灯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电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4、在师生互动中认识“短路”“断路”,初步具备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动手和合作交流中知道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完整的电路,电需要流过灯丝才会发光。 教学难点 根据发光的电路推测电流的路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灯泡剖面图、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图例。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美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 提出问题,激发对灯泡亮起来的研究兴趣 2、认识灯泡的结构 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 PPT展示灯泡结构图,结合图片认识灯泡的各部分 3、观察电池与导线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电脑展示台,观察电池及导线的构造,猜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且利于实验材料的发放,避免了学生在没有观察前就盲目的连接电路。 3、尝试点亮小灯泡 (1)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完成的学生可尝试多种连接方法,利用记录表画没有点亮和点亮了的情况。 此环节利用信息手段呈现学生活动注意事项,讲解记录单的连画方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利用计时器倒计时,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体现其主体性。 (2)汇报交流不同的连接方式 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展台演示每一种连接方法,直观的显示灯泡是否被点亮,利用纸质的灯泡模型在黑板上贴出每一种连接方式。 (3)观察被点亮电路的特征,猜猜电流路径 利用对比理解的方法归纳点亮电路的特征 利用PPT动画演示电流在电路的中的流动路径,知道灯泡亮起来的原因是形成了回路,电流通过了灯丝这一概念。 结合动画区分回路、短路、断路电路 (4)辨一辨,谁能成功。 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安全用电知识讲解 这一课借助实物和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亲历多次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真正的明白小灯泡被点亮的原因,更是点亮孩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式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记录卡、小灯泡、导线、电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吗?喜欢吗?的确它们把夜晚的街道装扮的非常美丽;你们见过路口的红绿灯吗?(见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和车辆在它的指示下安全地通过,除了这些灯还有许多灯,如:过年时喜庆的红灯笼、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还有街道边为夜间提供照明的路灯等等。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生答,教师不做纠正,但学生一定会提到是因为电) 点评:教师从生活中五光十色霓虹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画灯泡 师:你们见过灯泡吗?记得灯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灯泡的样子吗?(生动手画记忆中的灯泡) 师:我把灯泡带来了,你们观察一下,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幻灯片展示灯泡)你能介绍一下小灯泡吗?(组内活动)谁能向大家介绍你都观察到什么了?(视情况1-2人 实物介绍,其他人补充,师图片或板书小灯泡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对灯泡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操作做好铺垫,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师:我们认识了小灯泡,你想不想把它点亮了 (每个组发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师:点亮小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把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每张纸下面都给大家出示了图例,在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起来,这样会损坏电池。(师做一下)(投影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动手尝试点亮灯泡,在不能点亮和能够点亮的反复尝试过程,是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点评:教师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活动,并画图)时间短一点,有点亮的即可!!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伏的干电池、1

《点亮小灯泡》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下册的电学单元的第2课,学生将通过使用一个小灯泡、一个电池、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使学生了解基本电路的正确连接,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以后学生继续学习更加复杂的连接奠定认识基础。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学习科学到现在,学生对于电的知识的学习还是为零的状态。虽然家长在家时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乱碰电器或插坐,但孩子真正对于为什么不能碰这一概念还是了解地比较少。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电珠和电池以及导线都不熟悉,对于小电珠的各部分的结构更是迷糊,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电珠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电珠亮,但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5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操作,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程度而言,它可分为“引导式操作”、“挑战性操作”、“自主性操作”这样三种状态。针对“点亮小灯泡”这个环节而言,由于内容本身能吸引儿童,而且从本活动的教育意义出发,我把操作定位在突出“自主性”的层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连接中的创造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课前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小灯泡点亮。问学生你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点亮台灯的电是220V的,对我们人是有危险的,我们不有随意去接触和操作它,如果家里的电出现了故障,要请电工也维修,不要自己动手去拆卸维修。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让同学们当一回小小电工,任务是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学习新课:观察研究小灯泡的构造。 1.要当好小小电工,点亮小灯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我们要了解哪些知识呢?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西礼小学孙汇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一、说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并能区分短路和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内部放大图、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中达成目标的要求,突破重难点,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有有意观察法、自主性操作法等。 三.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立足学生心理需求来解析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成为承载科学概念、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体。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说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 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 三、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准备 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 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海口市海瑞学校王洪坚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

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执教:赖芳芳指导:傅小欢林泉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并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浑然不知。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点亮小灯泡?那我们今天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教学意图:用视频创设情境,灯从不亮到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灯泡、电池、导线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 2.学生结合课本P5观察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两个连接点。) 5.想一想:小灯泡的哪个部分会发光?(灯丝)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猜一猜,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学科册次课题课型课时 重点难 点 学习水平 科学四年级 下册 点亮小灯泡新授课1课时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教学目标认知 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初步认识 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 电路。 √√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 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 技能 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 目标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 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 探究规程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实践运用 实验器材及 教学媒体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 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易门夜景),多么美丽易门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易门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2、发现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 (1)请先自己看课本,想想该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 (2)自己尝试着做一做。 2、实验探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六人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奖励“合格小电工”奖牌,表现好的组, 老师就奖励“优秀电工小组”奖牌。 (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3、汇报交流,发现结论(验证假设) (1)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的连接装置。 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实物投影(或实物演示)展示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并说说小组讨论后认为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2).明确: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3)强调: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三、实践运用 1、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2、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家庭用电调查表激情答问 齐读课题 尝试提问 相互补充 明确目标 自学课本 带问探究 尝试接电路 合作探究 指名交流 独立总结 个别汇报 各抒己见 师做补充 仔细听同学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点亮小灯泡》教案

第一单元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四年级下册科学(点亮小灯泡)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

最新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复习课程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 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 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 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 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 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 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 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 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

科教版科学学科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案

科教版科学学科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 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内容: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你们知道灯泡是谁发明的吗?(课件介绍爱迪生) 下面首先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小灯泡的结构。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 2、学生观察。(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 师问:小灯泡上发光的部位是哪里?(灯丝) 那么你能不能推测一下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本文预设: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的原因只要学生能说出要点亮灯丝必须有电流过或通过灯丝,灯才会亮,即从灯丝

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也就是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即可。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原因,教师可结合灯泡结构图带领学生来分析灯丝点亮的原因。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师:小灯泡要有什么才能点亮?(板书:电池)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电池,电池里的电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电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电池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预设:此问题学生在没有实际操作前仅能通过猜测来对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之间关系作出判断,只要学生能猜测出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电池的一极连接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上,另一极连接到另一个连接点上即可。如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可暗示电池有“两”极,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两两相连小灯泡就有可能点亮。 (三)引出导线 1、引导 师: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 师: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有可能说是电线,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点亮小灯泡所用的电线叫导线。) 2、出示导线。并对导线作简要介绍。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 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 三、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准备 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所以我立足学生认知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激情 1.出示台灯,创造场景。 2.我让它亮起来。(故意动作)啊呀,灯坏了?可能什么原因?让谁来修?你敢?就算你敢我也不敢让你来修理的,研究科学需要勇敢但不能莽撞。我们小学生是不能随便修理电器的,否则会发生触电的危险。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都有机会来当一回小小电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第一课《电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材背景和内容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让学生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这一课时的教学又是后面学习“怎样控制电路”、“设计电路”等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电池;第二部分:用电池点亮小灯泡,重点应该是第二部分,所以我确定的课题是: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 2、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理解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依据一定的事实。 2、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概念: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2、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二、说学生 从知识角度看:五年级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既熟悉而又陌生,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是单一的,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征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学生认识了电池以后,及时抛出问题:用导线怎样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出示记录单,小组合作完成猜想并设计出方案。再提供给学生以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验证各自的方案能不能点亮小灯泡。经历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干电池,认识构造 小组活动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并记录下来,再组织交流。借助

点亮小灯泡 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点亮小灯泡》,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点亮小灯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发亮,但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根据教材的活动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通过本课的教学研究活动,我的学生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难点是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我们都知道,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