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8558033.html,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孙钦玲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1期

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呼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着兴起,为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旋律。在这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违背生态旅游本质的问题,有碍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内涵,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态旅游是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旅游活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重任,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三方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其他环境保护有示范教育意义,既融入了人文、环境教育,又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有效发展第三产业,使当地居民在不以牺牲为代价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上获得利益。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众多、种类齐全,品质高,规模壮观。既有海洋、湖泊、高山、平地、森林、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悠久、古色生香的历史遗迹、革命旧址、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同时,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游玩性,增加了旅游的附加值,为我国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一)泛化概念,乱贴绿色标签

“生态旅游”不仅是学者大力提倡的全新旅游方式,还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因此市场前景广阔,蕴藏着很大的商机。全国各地的旅行社纷纷效仿,推出许多“生态旅游路线”,有的甚至只是打着“绿色标签”的幌子招揽游客,普遍缺乏对生态旅游深刻内涵的理解。在整个旅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与扶贫 当前,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中西部地区拥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已经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扶贫战略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中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旅游与很多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一样,随着规模化和规范化运作,穷人在参与程度和在“价值链”中的份额非常有限,旅游扶贫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 (2)生态旅游概念和认证 目前国际上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非常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会上有代表提出单纯依靠定义来发展生态旅游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企业或个人,大肆宣传开发生态旅游,其实并不关心旅游本身,真正关心的是资本运作,即以旅游开发为名取得低利息贷款,把贷款投入到利润率高的行业中去。 而一些真正想搞生态旅游的企业或组织,却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应付这些层出不穷的“李鬼”,以免被各种怀疑的眼光误认为自己的动机不纯。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投资者对于投资环境没有安全感,很多适合的项目地区随之失去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机遇。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究竟是强调“生态”还是强调“旅游”,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众说纷纭之中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导致各方面对于生态旅游的要求既复杂又略显苛刻,开发的过程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得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而由概念而引出的生态旅游认证,比如国际上知名的绿色环球21认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接受,在中国的推广也有待时日,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生态旅游真假难辨和市场混乱的局面。 (3)生态旅游产品 相对与大众旅游市场的无序开发和唯利是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家对于开发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精品的观点是比较肯定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较多,例如生态旅游市场信息由谁或应该由谁来收集,产品由谁来设计,如何开拓市场以及市场是否接受,做精品项目需要的先期投入资金从何而来,精品项目的卖点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生态旅游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功能和任务? (4)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 中国的生态旅游处于探索开发阶段,针对市场营销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考虑,一是市场定位问题,二是生态旅游采用什么的营销方式。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它是企业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来确定本企业的服务对象。 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应该怎么定位,目标群体是外国游客?还是中国的富有人群?需要进一步思考。 中国目前的旅游营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是,(1)市场动态掌握的少,宣传促销的针对性不强;(2)宣传促销的投入不足;(3)整体促销合力不强,宣传促销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生态旅游要避免以上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现在媒体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加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扩大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开生态旅游的旅游市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开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增加生态旅游的影响力。 (5)旅游与旅游开发区当地人的权利 旅游开发商、政府干部等应该把充分尊重当地社区群众意见,保证他们的权利加以慎重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作者:吴楚材, 吴章文, 郑群明, 胡卫华, WU Chu-cai, WU Zhang-wen, ZHENG Qun-ming , HU Wei-hua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长沙,410004 刊名: 旅游学刊 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 年,卷(期):2007,22(1) 被引用次数:71次 参考文献(11条) 1.Fennell D A Ecotorism:An Introduction 1999 2.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1987(02) 3.诸葛仁借鉴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中国生态旅游市场 2006(04) 4.Orams M B Types of Ecowurism 2001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 2001 6.The Ecotourism Society Newsletter cited in Catrina Brandon,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A Review of Key Issue,Envirnment Department Papers 1996 7.郭岱宜生态旅游--21世纪旅游新主张 1999 8.Kutay K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ravel 1989 9.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1993 10.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11.Elizabeth Boo Ecotourism:The Potentiais and PitfailsWWF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17(2) 2.张跃西.ZHANG Yue-xi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7(11) 3.刘青.王智.钱谊.秦卫华.蒋明康.LIU Qing.WANG Zhi.QIAN Yi.QIN Wei-hua.JIANG Ming-kang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 4.王潇.WANG Xiao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10) 5.关于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5(10) 6.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LIU Zhong-wei.WANG Yang-Lin.CHEN Zhong-xiao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01,20(2) 7.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3,18(2) 8.李文杰.乌铁红.张宏磊.LI Wen-jie.WU Tie-hong.ZHANG Hong-lei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9) 9.薛怡珍.Hsueh I-Chen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台南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 10.叶文.薛熙明.YE Wen.XUE Xi-ming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 引证文献(72条) 1.王燕.孙德亮.张军以.周秋文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3(6) 2.刘小莉.魏伟.李中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尤其是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认清各种旅游因素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手段,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活动 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

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乡村旅游的兴起,全国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开发为旅游乡村。在这个潮流的带动下,乡村 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也有弊,优点在被无限放大之时,弊端比没有被 掩盖掉。若是这些弊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弊大于利。因此,了解这些问题, 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将是乡村旅游业开展之初首要做好的。 1.乡村旅游的起源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路上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清澈小溪,更没有鸟语花香。大城市就像一个大大的牢笼,每天有着规划好的行程,有着道德规范好的行为准则......城市里的人有着太多的不得已,有许多的压抑,许多的不自由,不快乐。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积蓄的情绪需要释放。因此,就有了许多想到大自然走走,感受感受,释放自己的人。然而,一些名山大川为世人所敬仰,很多时候都会有如潮的人流,并不是放松自己的好去处。这时,乡村的炊烟袅袅之景,乡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随心安逸生活景象,还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都使大城市里来的人感触颇深。还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以前,现在的故事。在乡村,没有拘束,没有压力,也没有喧闹,只有自然的宁静。而当到乡村散心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发现有利可图的商人,开始出资开发乡村旅游,就这样,乡村旅游开始商业化出现了。 2.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乡村旅游其实有许多的优点,让人们了解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欣赏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但是,现在,许多跟随乡村旅游潮流的商人开发的乡村旅游,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只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忽视了乡民的利益与造成的问题后果。 3.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做得好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快乐,也能发张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许多的开发商并不懂得真正的乡村旅游的真正概念。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关于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生态旅游面临很大困境,究其原因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未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在实践中对旅游者、开发商经营者、行业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应当谨慎对待生态旅游盲目扩张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破坏制约因素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生态旅游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在实践中存在可操作性差、有较多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等问题,导致其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同时,生态环境也因生态旅游的开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企业”,然而无烟并不意味着无污染无破坏,生态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一、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 1、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概念体系 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统一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近千个定义;国内学者给其下的定义也有数十种之多,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的目的、途径、地点、主体及其造成后果等方面,在旅游业界还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误用滥用等现象,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到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惊醒的旅游活动

都是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界这种观点非常普遍。照此观点,除城市旅游之外的旅游形式都属于生态旅游,这显然是不规范不科学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两种概念理解不清的结果,它把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等同,而自然旅游属于普通旅游的一部分,这种认识没有触碰到生态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对旅游的主体、资源、发展途径和目标都有一定的限定,这宗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理解,实际上是对生态标签的滥用。 1.2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态旅游才特别强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进一步认为,生态旅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生态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与维护,而并非只有生态旅游才可独当此任,更不可认为可持续理念就是生态旅游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实践的具体途径应当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活动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只是一种特定的旅游活动形式,而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旅游地规划管理的一种模式。 1.3部分学者认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旅游者,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旅游并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的这种定义方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便利性,但体现不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的区别,因而有学者认为,正是概念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狭义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着有明显的限定,要求旅游者有较高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外文翻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节选) 原文来源: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tourism;Edited by Ralf Buckle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tourism Research,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CAIB Publishing;Oct,2008 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广泛吹捧。例如,在讨论进入保护区方面,旅游说客和生态旅游经营者宣称他们不仅将会采取措施师环境影响减到最小,而且生态旅游还会产生利益。然而,保护区也为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好处。 每年被人类消耗或污染的自然资源有很多。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和可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是每个这些领域的主要的蓄水池。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已被不同程度地广泛地修改了。近原始的荒野地区和其他小改造的地区的环境正在不断减少,像城市中心,垃圾堆放场,矿场和单一种植区几乎完全修改的环境在继续扩大。有很多没有完全修改而又很重要的地方,如农村住宅,布罗德埃克牧区和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在最少修改的地区也继续扩大。为制止和扭转这些趋势,只在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发生大规模和深远的变化时才能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这种变化,规模更大的混乱将逼近人类。 关于可持续能力和关乎人类生存的任何长期策略唯一最重要的组分,能够使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原封不动的和功能的状态。当然,这是保护区全局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世界遗产地区、生物圈储备、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然而,这些公园还不能独自地防止生物多样性持续损失:首先,因为他们是太小和不充分地代表性的;第二,因为他们不充分地被保护。目前,有公开和私有土地其他地区在被保护区系统之外的,它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空气和水的质量有很大贡献。它们包括:像极地,高山,沙漠和海洋生态系一样很少人的地方;那些为木材和家畜产品使用的但其中很少使用牧场保留其原有的性质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地和牧场;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介入对自然环境的密集的修改的部族和社区土地。然后,随着人口和资源消耗量的继续增长,所有这些未保护的区域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修改,例如采伐,农业清除和类似的冲击加速。特别是,其中一些区域涉及保护和储备,而且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正在导致土地清除和移民直到储备界限,有时会在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侵犯。在被保护区界限不是明确界定或没有发现的地区,这样侵犯也许一般包括偷猎,非法收获,小规模移民和时而的军事演习。然而,甚而在国家公园界限已建立和强制执行的区域,侵犯可能仍然发生。有时,相关的立法也许允许发展某些类在公园界限之外的可能在保护区的周长附近增加杂草、病原生物、野生动物、水污染和火来源的压力,并且这些能不再人类进一步的干涉下在保护区里得到传播。 因此,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能够通过增加保护区财产,改进现存储备的有效保护率,而且通过减少对储备区以外土地的修改得到改进,以便改进它的保护价值。 用纯粹财政术语来说,以现在的市场价购买高保护价值所有剩余的区域,在更加富有的政府和公司看来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并且宣称他们作为保护区。然而,由于许多政治原因,这是不太可能发生得。许多保护区管理代办处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管理他们现有的财产,更不用说发展它。全世界国家公园和相似的储备总面积继续慢慢地增长,并且在最近几年里给保护区的管理代办处的一些资助增加显著。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的保护区越来越资金短缺。同时,他们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时来自于从在它们的边界之外的压力和游客的人数和期望增长的压力。结果,只有最大和最远的保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看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摘要: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一般理论动身, 在阐述我国生态旅游进展现状基础上,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角度, 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进展中存在的忽视环境爱护、经济效益至上、环境教育功能缺失和生态旅游区与周边社区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将生态旅游规划制度化, 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破坏的监督防范机制, 强化环境教育功能和协调利益分配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 开发; 公益属性 作为一种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形式,生态旅游秉承如此的理念:确保旅游政策不再只注重于经济需求,而要更关注爱护原始环境,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生态旅游发起于西方并获得迅速进展,是与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物质富足分不开的。在某些发达国家看来,进展生态旅游并非是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是将之作为一种进行全民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具体措施上,许多由

政府经营的国家公园免收门票,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甚至还进行大量广告宣传鼓舞国民前来巡游。而关于那些兴建于土著保留地之上的自然爱护区,则考虑由当地社区直 接参与经营,在门票收入、就业等方面使当地居民受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生态旅游更像是社会福利而非消费性产品[1 ] ,具有专门强的公益性。关于我国而言,社会经济进展的多层次性和生态旅 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需求增长与生态爱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由于生态资源的公益性造成其具有专门强的外部经济性,单纯靠市场运作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生 1 生态旅游及其公益性 111 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类型 墨西哥环保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2Lascurin于1987 年在《生态旅游之以后》一文中首次使用了“ecotourism”一词,该词作为生态旅游的英文表述,2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2]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全球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上百个[2 ]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作者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