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手法技巧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手法技巧题

一.知识点积累

1.修辞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双关互文夸张反复通感比兴...

2.抒情写景写人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写景手法写人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运用典故虚写实写借古抒情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以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声色结合视角变换感觉描写侧面烘托

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对比衬托侧面描写

3.情节人称叙述手法----人称角度叙述方式情节技巧

人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方式:倒叙追叙插叙时间顺序

情节技巧:悬念抑扬照应突转对比留白场景集中或变换.....

二. 专项训练

(1).《小哥儿俩》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赏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画线文字运用了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后院早晨美丽的景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画线文字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麻雀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麻雀的欢快。

③动静结合。画线文字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欢快的麻雀,开满花的丁香,温暖的阳光,渲染了生机勃勃的氛围。

(2).2019全国1卷《理水》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参考答案

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语言动作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衬托。禹及其随员与同众大员的对比中,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3).2019全国2卷《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环境侧面烘托人物。被人遗忘的苗圃以及苗圃最后被铲除,都反映老舞蹈师状况,衬托出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4)2020浙江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雪》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参考答案]

①情节前后照应。例如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与结尾情节相互呼应,结构巧妙严谨。

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文中通过通过书信交代相关情节,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③场景相对集中。全文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和小屋,使全文情节集中紧凑

(5)(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摘自《七岔犄角的公鹿》)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动作、神态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公鹿胜利后“骄傲地扬起头”等细节,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6)阅读下列古典诗歌,回答问题

敬酬李判官使院①即事见呈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②。

饮砚③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注] ①使院:北庭节度使的官署。②门关:门闩。③饮砚: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远近结合,近处见鸟影掠过,远处是一带远山,画面富有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诗中既写了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又有静穆的远山作背景,动静相生。

③借景抒情,诗人借眼前闲适的生活图景抒发了闲适的心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壮士行

施肩吾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螺①之筋碍臂骨。

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当今四海无烟尘,胸襟被压不得伸。

冻枭残虿②我不取,污我匣里青蛇鳞③。

[注] ①螺:石砌的块垒。②残虿:残留的蟊虿,残废的毒虫。③青蛇鳞:比喻宝剑。

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刻画壮士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夸张:为突出壮士勇力非凡,描写其胆大如斗几乎撑破脏腑,筋脉如砌以至妨碍臂骨。

②对比衬托:壮士误入千人丛中,以千人的平凡衬托壮士的纵横豪气,如山气势。

③比喻:胆如斗,筋如螺,剑如青蛇,突出壮士的勇气、力气、豪气。

高考语文手法技巧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手法技巧题 一.知识点积累 1.修辞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双关互文夸张反复通感比兴... 2.抒情写景写人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写景手法写人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运用典故虚写实写借古抒情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以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声色结合视角变换感觉描写侧面烘托 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对比衬托侧面描写 3.情节人称叙述手法----人称角度叙述方式情节技巧 人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方式:倒叙追叙插叙时间顺序 情节技巧:悬念抑扬照应突转对比留白场景集中或变换..... 二. 专项训练 (1).《小哥儿俩》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赏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画线文字运用了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后院早晨美丽的景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画线文字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麻雀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麻雀的欢快。 ③动静结合。画线文字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欢快的麻雀,开满花的丁香,温暖的阳光,渲染了生机勃勃的氛围。 (2).2019全国1卷《理水》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参考答案 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语言动作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衬托。禹及其随员与同众大员的对比中,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3).2019全国2卷《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环境侧面烘托人物。被人遗忘的苗圃以及苗圃最后被铲除,都反映老舞蹈师状况,衬托出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4)2020浙江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雪》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参考答案] ①情节前后照应。例如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与结尾情节相互呼应,结构巧妙严谨。 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文中通过通过书信交代相关情节,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③场景相对集中。全文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和小屋,使全文情节集中紧凑 (5)(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高考修辞方法专项加强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修辞方法专项加强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中,修辞方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考生必须掌握各种 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方能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本文将介绍 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并提供相应的专项加强训练题目及答案。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修辞方法中重要的一种,它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 物进行比较,得出并突出共同点,以激发想象力,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比如:冰雪奇缘中,艾莎被称为「冰雪女王」,将她描述成 了冰雪的化身,这种比喻使得她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练:下面列举一些事物,请进行适当的比喻。 1. 勤劳的老师 2. 善良的母亲 3. 坚强的大街小巷志愿者 答案:

1. 勤劳的老师——辛勤耕耘的园丁,播撒着知识的种子。 2. 善良的母亲——像春天的暖阳,伴随我们成长。 3. 坚强的大街小巷志愿者——江河汇入大海,他们的爱心荡漾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二、夸张的效果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放大、缩小或扭曲来表现事物,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狂人形容自己的疯狂状态为「万物皆可笑」,强调了他的疯狂和孤独。 练:请进行适当夸张,表达下面的意思。 1. 寒风刺骨 2. 天长地久 3. 人山人海 答案:

1. 寒风刺骨——寒风如利刃,犹如数十万只冰凌一齐落下,直 刺人心。 2. 天长地久——千秋万代都不能将我俩分开。 3. 人山人海——人群密集,连蚂蚁都挤不进去。 三、排比的艺术 排比是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同一句型重复使用来起到增 强修辞效果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将不同的成分以相同的句式排 列成一个句子,在阐述同一主题的情况下,通过前后作者的罗列、 递进,使意境更丰富,语言更富有节奏感。比如:在的《南方谈话》中,有这样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练:请用排比的方法,表述出下面的话题。 你心目中的理想国 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 [宋]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此时词人61岁,被罢官后隐居铅山。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李白 太华①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②折? 桃李卖阳艳③,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①太华:即西岳华山。②微飙(biāo):微风。③阳艳:亮丽美艳。2.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衬托的手法多角度描绘桃李和青松,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次安陆寄友人[注]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口”“穆陵”都在安陆。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3.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请简要分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使用哪些艺术手法写景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精彩绝伦的宋画之美、独一无二的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娓娓道来。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国风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疫情之后,大学的日常管理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游客蜂拥而至可能

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新闻报道,这两天有“黄牛”带人违规进校,武汉大学直接提请警方处理。这种如临大敌的态度,显示学校在应对类似问题上的紧张。 但大学的管理能力,不恰是应该在这种时候体现?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每年的学术成果车载斗量,是否也可以研究一番校园如何管理?大学开放是底层逻辑,如何管理则是技术问题,不能因为管理遇到困难,就连“开放”这一大学的灵魂都一并丢掉。另一个颇受游客欢迎的高校——厦门大学,这两日有自媒体传出将永久性对外关闭,学校很快就出来辟谣。这种态度是必要的,确实,一所大学永久对外封闭,成了一块禁区,这简直不可想象。 大学如何又离得开社会呢?相信每一所大学的校训,都包含了对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期待。但如果学生都不食人间烟火,不和外卖小哥打交道,没和校外大爷打过球,连做个社会调查的条件都没有,又如何指望他们能够关怀社会?世界上没有关起门来的学问,读圣贤书的学生,他们的落脚点终究还是窗外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红楼梦》以其包罗万象的社会内容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直到今天,它仍像新发现的宝藏那样,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伟大价值。 就以曹雪芹艺术语言的功力来说,也很难用某一种风格一言蔽之。我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B。比拟、比喻、引用 2.原文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将农村冬日的景象形 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悠闲和惬意。 3.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 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就足以让人感到悠闲了。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个瘦弱的男孩在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漫步。他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水中捕鱼。他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XXX远去,夕阳如血,映照 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因此,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

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 答案:A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 __________”。这个句子使用了转折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贫 瘠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强调了孩子在自然中领略世界的美好和充实。 补全语句: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 1、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比喻是将“诗豪”和“雪片”、“风”进行了类比,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拟人 则是将“雪片”和“风”拟人化,使得它们具有了主动性和战斗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寞相交织的复杂心境或心绪中。作者巧妙采用儿童的限制视角来勾勒三江的微妙心情:“大人总是把一些事情,尤其是过去的旧事,像用过的一个旧竹帘子,卷起来,藏起来,不愿意对小孩子说。”正是在孩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故事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而三江爸爸的人物形象也由此逐渐丰满、立体起来。 2.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比喻修辞有怎样的区别?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和妹妹少女时期的所有衣服,都是父亲裁剪缝纫的。他在裁缝上的兴趣和灵性异于常人——父亲只要去商场摸一摸成衣,翻过衣摆看一下锁边方式,就能在头脑中模拟出那些袖子的裁剪方式,丈量出那些裙子的尺寸。 他先在旧报纸上练习,再将纸样摆放在衣料上,打量哪种摆放方法废料最少。这种创作的快感与作为工程师的他在图纸上的拘谨写绘迥然不同。 在那个岁月,整块的布料价格不菲,但在正规的衣料店中,偶尔会有便宜的零头布料。父亲带我去挑选,他反复将零头布料举起来,迎着阳光看面料的光泽、印花的凹凸,父亲在柜台前面流连忘返,整个上午或下午脸上都露出孩童般的微笑。 可是,在妹妹的婚礼上,他竟然没穿定制的西服,这是他对这桩在他看来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的赌气。三个月后,妹妹收到一件丝质上衣,那是父亲强硬态度的柔和转折。妹妹穿上这件衣裳,那细致的锁边,那细密的针脚,那淡雅的色彩,那丝绸扇扑在皮肤上秋水般的感觉,都令她心底涌出一股股细密的暖流。她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老父亲忸怩的歉意。这种中国人才有的致歉方式,显得意味深长,回味隽永。 3.比喻修辞在于相似性,请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和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成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比如,对于官服的颜色,不同朝代是有不同制度的。中国画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描绘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 获奖者中,有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也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有成名已久的大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名家新锐济济一堂,用优秀作品呈现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展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劲动能。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高原”“高峰”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掌勺人”王德反穿着老羊皮袄,戴上用冰水浸湿的帽子、手套。先用柳木勺子迅速舀起一勺沸腾滚烫的铁水,然后用力打向城墙。瞬间,成百上千的铁水珠在冰冷的城墙上炸裂开来,绽放出朵朵金花,在城墙上、夜空中绽放,此起彼伏,接天连地,形成一条金花流动的瀑布,好一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景象!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建筑的美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共审美。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亮丽风景线,装点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承着城市甚至国家的文脉。我们看到斗兽场,就会想到古罗马;看到巴洛克建筑,就会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之相反,“丑陋建筑”会对公共审美造成伤害。

3.在括号中补写两句,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国风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态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今年秋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到来。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迎来“十八连丰”,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夏,中国夏粮产量达2948亿斤,勾勒全年“丰收答卷”。曾经,“馑”“旱”“凶”“歉”充斥我们的历史;现在,“饥荒”只留下一个遥远的背影。曾经,“如何养活中国人”让我们难以释怀;现在,中国人的饭碗被牢牢端在自己手中。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国风音乐除了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还颇有画面感。借助汉语表意的特性,国风音乐的歌词中往往包含大量意象,如小桥、流水、冷月、红烛、青山、鹧鸪,当音乐响起时,美妙的乐声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欣赏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身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对比手法的运用(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 卢肇②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 末秋到家 潘图 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 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①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①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齐二首(其二) 李商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北齐:550年—577年,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导致亡国。 2.两首诗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①

欧阳修 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②,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随金辘③。马蹄踏遍春郊 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任滁州知州期间,回忆十年前在洛阳时快乐无忧的日子。①流莺:翻飞的黄莺。①紫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金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3.这首词上、下阕在对比中透露出深沉的人生感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人捧露盘 曾觌①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 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曾觌,北宋词人,经历过宋室南迁。 4.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主要通过对比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诘燕 戴复古 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 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 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 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①,雀献金环②来报德。 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 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 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 【注】①灵蛇衔宝珠:春秋时,隋侯见一大蛇身断为二,恻隐之心顿生,便以药敷之,后蛇于大江中衔大珠遗施隋侯,以报救命之恩。①雀献金环:相传汉代杨宝九岁时将一只受伤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新题型难点突破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新题型难点突破专练 (附答案解析) 【题1】 ……在建构秩序的过程中,国家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国家的运行以暴力为基础,而暴力对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国家成为人类建构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成了人们常说的“利维坦”。倘若没有国家这只“利维坦”,人类社会将如同霍布斯所预测的那样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注】利维坦是一条鱼,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2】 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自身发光的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弱的灯光洒在院子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充满神秘的色彩。 19.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题3】 刚刚,见老先生的几幅石榴画,瞬间将人点燃。()他笔下的石榴外皮一律焦墨,稍微开了口,露出籽实,色艳红,仿佛焰火跳动着,我的味蕾似感受到汁液淋漓的甜度。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专题训练(含答案)

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士”在中国古代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扛枪的战士,还可以是提笔的读书人。“士”位居高官之下,平民之上,属于夹层中的一个群体。“士”读过书,有人功成名就,身着绫罗,头戴顶珠,但更多的“士”,却生不逢时,沦落于草莽,孤守于茅屋。 “士”在寻常百姓看来,有点儿古怪,有点儿可笑,但他们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稳固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德。中国文化的因子能在民间扎根并蔓延,“士”扮演了承上启下的桥梁角色。是“士”点亮了中国乡土社会那一盏盏文明的灯火,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一束束火苗,守护其永不熄灭。我们所熟悉的“乡绅”阶层就是由身居底层的“士”演化而成的。该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的中小官吏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而又在民之上。作为乡村里的贵族,不食俸禄,却有地位。这地位不是来自官府的委任,而是来源于民众的拥戴。乡绅以其开明与公正,以其道德与卓识,调解民间纷争,处理村庄难事,逐步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使自己的威望与日俱增,犹似丘陵中山巅之隆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暮气沉沉”一语,准是为外祖母家这样的庭院创造的。青砖

灰瓦盖成的高屋高楼四面围住灰色方砖铺好的天井,整天难得晒到阳光,白昼也给人黄昏的感觉。房屋的设计毫未考虑到采光,偶然得到一些明亮又被紫檀木做的家具吮吸了。建造这样的家宅好像只是为了制造一片阴影,让自己在阴影中苍白地枯萎下去。 而这时,来了云雀般的二姐。 从窗外看,只要二姐站在窗里,那窗口就不再是一个黑洞,而是满窗亮着柔和的光。 有二姐在,每一间屋子都苏醒了,都恢复了对人世的感应,都有一组复杂的神经。随着这神经一同悸动的,首先是风,后来是鸽子,满院鸽子从伤古悼今的凄怆中解脱出来,化为蓝天下的片片白云。 回想起来,年轻的生命对一个家庭是何等重要。 推而广之,对一个社团,对一座军营,对整个世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末,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千篇一律写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的鸟儿太朴素无华,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爱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

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 A.需要个朋友,好有个地方去播放他的陈谷子烂芝麻。 B.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C.亲朋好友话桑梓,浓情蜜意在元宵。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的,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了发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我真想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修辞手法专项突破练习

高考冲刺:修辞手法专项突破 高考的修辞手法,主要考查九种,分别是: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和借代。 一、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构成分析。一般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句子相同或相拟的结构;二是用来排比的句子,在内容上的相关性(即多哪些角度来说描述或抒情的对象);三是语气一致。 排比的表达效果(1)内容或感情集中,富有层次(或并列或递进);(2)增强气势,便于抒发感情;(3)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音韵美。 对点练习 1.文段加线的“没有”有什么表达效果?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初入职场,不少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象牙塔里,个个都意气风发,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却往往不得不接受现实。激烈的竞争挫了锐气,庸常的生活耗了朝气,角色转换的不适应磨平了心气。每一颗种子被播撒进土壤时,都带着开花的梦想,但在破土而出之前,它们要随时准备着承受烈日炙烤、寒潮侵袭,要面对无数的风而。经不住考验者,永远埋在了土里,而那些奋力向下扎根、时刻汲取养分的种子,则终有一天会绚丽绽放。

二、比喻:比喻的概念: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比喻的表达效果:(1)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2)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这里其实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对点练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颜真卿书法特点很形象,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祭侄文稿》线条浑厚圆勃,力透纸背,部分字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正如宋代书法家米带在《海岳名言》中评价颜真卿字,“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一个刚正不阿的颜真卿。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上大二时,李得天得知有一位学长考取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的研究生,感到非常振奋。有这样一条路可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航天事业,这让他怦然心动。此刻,立志进入航天领域的种子在李得天心中深深扎根。李得天大学毕业后顺利被510所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之后的几年,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5.结合文段,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素养必备注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涉及。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描摹刻画。 2、比拟:使表现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3、排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突出强调。 4、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人注意、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6、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7、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凝练概括,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 8、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 9、反复: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10、引用:或简洁凝练,或文采优美,或引出下文,或有力论证。 11、对比:对比突出,使特征更鲜明显著 修辞答题能力点 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 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 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些可以称之为智力因素,老师不一定能教会,重要考生的“读”与“悟”。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 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 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 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专题对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列数字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面对险情时冲锋在前,改进装备时研精覃思,鲁文贵用汗水与智慧为消防事业添砖加瓦,以火热青春谱写消防卫士的奉献之歌。20多年来,他累计营救疏散遇险群众1300多人,抢救疏散的各类物资价值上千万元。他曾深入火光冲天的仓库,凭借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成功救出10余人;他曾只身进入山体滑坡后的废墟深处,用手刨、指挖救出被困群众;他曾连续战斗24小时,为68名处理爆炸事故的指战员提供强有力的装备物资保障……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增强自然资本意识,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桃花源”。另一方面,切实在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上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不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奋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发展新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可是,春天毕竟来了。我发现了一棵从路边伸向微山湖的歪脖子老柳树,柳树上,有隐约的生机萌发,如一团幻觉的轻烟。近前抚弄,手里竟是转青的枝条,枝条上钻出绿豆大小的嫩芽,这春的苏醒,逗引出我少年时的痴想……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 杜甫《天育骠骑歌》中有一句诗令人困惑,这句诗是“眼有紫焰双瞳方”。马的瞳孔怎么会是“方”的呢?虽然严羽论诗有“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说法,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下面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毕淑敏说:“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B.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C.平凡如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去耕耘。 D.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二、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 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 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夸张)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比喻) 六、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 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 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轻轻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八、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B.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C.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九、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023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真题专练(含答案)

专题17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真题专练 一、(2022·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 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 ..(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B.埋骨何须桑梓 ..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 ..马前死。 D.心非木石 ..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1.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药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是说儿时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表转折,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来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所以此处填写“并非都能食用”这样的内容。第二处,此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所以此处填写“但不可食用”。第三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也不能入药”。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故选D。 二、(2021·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的构成、作用 一、比喻 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二、比拟(拟人和拟物) 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 拟物,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三、借代 构成:借用某物代指某物。 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四、夸张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五、对偶 结构:名词对名词,对词对动词,短语对短语等 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六、排比 构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 作用: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七、通感 构成: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 作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注:所有主观题的回答,除了专有名词的使用外,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切不可泛泛而答。 专项习题 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长征,连

绵不断的“民族脊梁”万里长城,还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它们都展现着中华山河壮美,凝聚着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也串联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发展历史来看,大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如长江流域拥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形态兼收并蓄,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在湖南,“半条被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广西,湘江战役悲壮辉煌;在贵州,遵义会议改变了历史……跨越大半个中国,超过2000处长征文物散布在沿线15个省区市的广袤的国土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建设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 1.请赏析两处画波浪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好书如同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如同和高尚的人谈话——或如春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或循循善诱,令人茅塞顿开;或荡气回肠,让人拍案叫绝。如果仅为黄金屋、颜如玉而读,那是对读书这一高尚行为习惯的亵渎。所以,读书一定要分良莠,选书而购,择书而读,否则就开卷无益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清晨,微风细雨中乘着一条小船游漓江,细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雾,空气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山水青翠,令人神清气爽。想起诗人韩愈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喻体:比喻词: 表达效果: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冰心《荷叶?母亲》) 本体:喻体:比喻词: 表达效果: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体:喻体: 表达效果: 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喻体: 表达效果: 二、比拟 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表达效果: 2.拟物。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并序》) 表达效果: 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表达效果: 三、借代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可以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通名、以官职代人四种。 借代的作用:可以引人联想,达到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的效果。 1.以部分代整体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本体:借体: 表达效果: 2.以具体代抽象 例: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本体:借体: 表达效果: 3.以专名代通名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本体:借体: 表达效果: 4.以官职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