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完整版)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完整版)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一、前言

1、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注意

按教材体系(目录、单元)、

按主体、按某些核心词语、时

政等不同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并注意各单元、各主体、各种

制度、时政与教材等知识间的

联系,做题中多思考、多总结,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3、[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

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关注时政并注意与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而政府职能中要特别注意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

4、政治生活主观题方法指导:

1、解答政治生活的题,一定要注意:(1)先看主体是谁或有哪些?看材料中主体的行为是什么?

根据问题,结合材料,对应

相关知识,联系时政,全面

组织答案。

(2)注意看是否涉及各种制度(联系各种制度的内容、作用)。

(3)注意把材料或已经想到的答案整合起来能否推出具有综

合性的答案,如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

(4)注意“同生共死”,即只要有一个知识内容被体现,则还有其他知识内容同时被体现。(把握知识的关联性)

例如: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同时出现。

2、解答政治生活的题,答到最后还

要“翘尾”,即上升到一定高度。

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

动现代化建设等等。

(政治生活的很多试题都是以小见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上升到

一定高度,这样才会扣题。)

二、按教材体系构建:

三、主体构建:

大主体:

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关、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优势)、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小主体:

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政协委员、信教群众、其他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一)公民

1.公民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允许公民做某事,如:“为什么要允许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金版教材第二课考点二)(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民主的特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和义务。

(2)重要性(对公民、社会、国家、国家机关、民主政治、时代任务等多角度分析)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③结合材料考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对公民、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意义。

(请大家注意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并结合1、2、3、4课全面把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义;民主决策一般指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但是也可以延伸到人大科学民主立法;党民主执政,发扬协商民主。)

2.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政治?

(1)内容: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各项政治义务。

(2)途径: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3)要求:

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

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途径(渠道)

和要求。

其他: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参与感、责任感,不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二)政府

1、政府为什么做某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或某些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④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角度

⑤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角度,具体要结合依法行政的意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意义、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等。

⑥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来看

⑦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⑧从切实履行职能,发挥好管理与服务的作用,增强政府权威(威信)的角度。

(9)从公民角度看:有利于保证公民自觉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公民的;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10)从其他意义上讲,上升高度、联系时政,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有机统一”、现代化等等。

2.政府怎样做好某事/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①履行职能:履行好各项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切实履行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发挥好管理与服务、便民利民的作用。

④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注意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⑤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⑥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⑦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

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水平。

⑨其他: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人大等监督下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坚持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政府要讲信誉,要做到清正廉洁、高效便民,增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出政府该如何做某事。

(三)人大、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如何把握?

①从制度的地位、组织和活动原则、优越性展开

②从人大的性质、职权

③从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义务、能力、意识角度展开

2、人民代表大会应该如何做某事?——职

权、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等。

3、人大代表为什么做某事?

①由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行使权利的表现、

③履行义务的要求、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接受监督)

4、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做某事——职权、义务、

履职意识、能力。

系。

⑧坚持党的领导的作用(三个只有才):

⑨党的领导方式看: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⑩时代意义:

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11 发挥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12 坚持和完善执政方式(特别注意依法执政的具有要求)

13 贯彻党的宗旨、贯彻执政理念(+具体要求——出发点、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

14 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5 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

1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7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8 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9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0 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2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尊重各民族党派的参政权,发挥政协民主协商

22 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的建设/发展。

(五)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的外交活动1.为什么?

(1)必要性:

①主权的重要性;

②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③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⑤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

⑥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意义(重要性)

对我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我国的现代

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

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展现我国

负任的大国形象;

对世界: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更

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进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怎么做?

①国际社会成员角度: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国际义务;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国家利益角度: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角度: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④时代主题角度: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⑤国际形势角度:顺应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和科技,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⑥外交政策角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⑦发展道路、负责任大国角度: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四、综合探究:

1.关于国际社会的知识总结。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③国际组织的作用

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⑤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

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

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

正当、正义的。

d.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的

正当利益,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⑧促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⑩我国的外交政策。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

外交政策的宗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

本准则。

11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全面梳理民主决策的知识

①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泛征求民意;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②公民:积极参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等政治权利,履行好遵守宪法和法律等义务,坚持三个原则。

③人大:行使决定权、监督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和执政党,提出决策的建议;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依法执政,通过人大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广泛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和建议,加强多党合作,推进民主协商。

⑤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的参政作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⑥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协商民主;政协的性质。

⑦整个决策过程,体现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全面梳理依法治国的知识

①国体: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依法维护人民合法利益;依法行使专政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公民:依法行使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依法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等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原则;依法有序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③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履行好社会建设等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和敢于担当;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决策。

④人大及人大代表: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等;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⑤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依法治国;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⑥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依法行政自治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思考:1、政府如何依法行政?2、党如何做到依法执政?3、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对推进依法治国的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单元综合探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金版、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保障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借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结合起来,通过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

(4)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合金版教材的习题)

5、如何处理民族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策保证)。

⑤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⑥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提高为各族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6、从国内来看,我国为什么做某事,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从国家性质、人民地位、人民权益的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做某事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公民的…权益。

②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看:对……实行民主,对……实行专政,实行专政是为了保证民主的实现。

③从人民民主的特点看: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看: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⑤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看:国家做某事有利于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⑥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国家做某事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把……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⑦的轨道。

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国家做某事有利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⑨从各主体(公民、政府、人大、党……)、各种制度(国体、政体……)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⑩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的角度看:国家做某事有利于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切实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的权利。五、其他补充: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必然

性与重要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

基础。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着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扬民主,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2.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措施?(打开思路,将知识学活)

(1)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2)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措施: 就国家而言,要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坚持依法治国,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②就公民而言,①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一切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②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自由政策;③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我国宗教政策实行的原因?

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较多;

② 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制定宗教政策的依据,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

③ 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基础;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④ 我国宗教政策实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5.如何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知识整合,系统把握)

①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几点可以分开答)

② 实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 弘扬科学精神。 引导人们…… ④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 (2)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表现: ①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②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③ 从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a 、党内民主,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做决定。

b 、在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集中) 另

一方面,党支持机关依法履行职权,从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民主)

c 、在中国共产的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集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尊重各民族党派的参政权,调动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民主)

d 、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上: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集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政协参与政治协商、进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

e 、在党和人民的关系上:一方面,人民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集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

(3)我国的各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表现在:

在国家机关与党的关系上;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中央与地方国家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上——如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上:决策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公民,体现集中;但是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则体现了民主。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总论  知 识 点 补 充 政治与经济关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 的。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知 识 点 补 充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 国 家 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 会主义 国家 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 的广泛)和真实性(表现:有制度、有法律、物 质保 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 (为什 么?如 何?) 必要 性、 重要 性 立国之本;国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存 在;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调动积极 性, 保障民主维持治安) 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 服务职能,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构建

的 国 家和谐社会民主与 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统一:民主 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内涵的理解——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 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 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 体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 (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 能。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公民的 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资格条件 18周岁;未剥夺政治权利 选(被)举对象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 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 权方式及对象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意义端正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 作效率,清正廉洁自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 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 的,有权必有义,不能只有其一) ③坚持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与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的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关于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的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关于政府: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是….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是…..原则是……. 4)政府要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树立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 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4)坚持这样做的意义,结合材料。(p63-64,三个只有才…) 2、怎么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性质,坚持宗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6)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F 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我国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权利的广泛性 广泛性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国家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特点:对多数人的民主,对人民权益已经得以实现 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专政 的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民主 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立国之本,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坚持 (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新要求实行依法治国 (怎么做)强化政府职能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权力与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重要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内容(有机构成)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 (不可或缺)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政治生活(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了解)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公民中学生参与(学习)学习政治知识

(实践)贵在实践 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依据: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民主选举(重要因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选举权利(重要尺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重要标志)怎样行使选举权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方式专家分析论证 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 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决策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意义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社会责任感 村民自治: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村民会 议发表意见;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约束自己和村干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 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内容形式:居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自治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民主管理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 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权利行使:批评和建议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 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民主监督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又有利于激 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 人翁精神 怎么做: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含义: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 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社会生活要受到政府的管理 作用——便民利民

政治生活的知识框架2018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一、前言 1、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注意按教材体系(目录、单元)、按主体、按某些核心词语、时政等不同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并注意各单元、各主体、各种制度、时政与教材等知识间的联系,做题中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3、[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 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关注时政并注意与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而政府职能中要特别注意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 4、政治生活主观题方法指导: 1、解答政治生活的题,一定要注意: (1)先看主体是谁或有哪些?看材料中主体的行为是什么?根据问题,结合材料,对应相关知识,联系时政,全面组织答案。 (2)注意看是否涉及各种制度(联系各种制度的内容、作用)。 (3)注意把材料或已经想到的答案整合起来能否推出具有综合性的答案,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注意“同生共死”,即只要有一个知识内容被体现,则还有其他知识内容同时被体现。(把握知识的关联性)例如: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同时出现。 2、解答政治生活的题,答到最后还要“翘尾”,即上升到一定高度。 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等等。 (政治生活的很多试题都是以小见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样才会扣题。) 二、按教材体系构建:

高考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2019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的参与。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各级人大代

《政治生活》总复习框架图

《政治生活》总复习框架图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 (1)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 (3)性质: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我国国体的内容、地位和本质 (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的根本不同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最广泛的民主: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最管用的民主: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5.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 (1)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内容: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地位:包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2)作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发扬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8.公民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1)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要求:明确政治生活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民主决策 采取何种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①决策者的角度: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②公民的角度: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4.民主监督 (1)渠道和方式: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意义:既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如何行使: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政治生活框架图

高考政治框架复习网络图 注:政治生活复习:抓住主体,就能提纲挈领的复习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民主决策[方式与途径、意义] 民主选举[类型、珍惜的意义与措施]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民主管理[方式、意义] 民主监督[渠道、意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利意识、义务意识] 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反映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了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反映了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工作方法 政府反映了政府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反映了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反映了: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权力受监督,实行阳光工程 人大 中国共产党 反映了政府的权威; 反映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人大的地位、性质、职权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活动原则、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其决定因素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执政方式 党的政策与制度政党制度 民族原则及民族制度 地位、构成要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权国家中国----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社会基本权利与义务 分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组织联合国(宗旨、作用) 作用 含义、内容、形式 国际关系因素: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代国际竞争及其实质表现: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分歧与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学习知识框架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形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易错点: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易错点: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④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

高中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高中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商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3、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 水平 4、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 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7、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 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 的预期目的。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重要保证。 2、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论证会、康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市民与参加民主决策前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队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版高中政治生活学习的知识结构图.doc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含义 国家 属性 人民民我国国体 主专政 主要内容 公 民 参 与 政 治 生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性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是什么(多数)人民民主:特点 特点 保基真实性 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权 障础人民利益日益得到充分实(少数)敌人专政 为什么:地位、作用 怎么样:新时代的内容 选举权的被选举权 政治权利政治自由 监督权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基本内容) 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方式:优缺点、适用范围 民主选举采用选举方式的依据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民主决策 方式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意义 (重要内容)村、居委会的性质及自治内容 民主管理 意义 内容 民主监督渠道 意义 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要求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怎样参与 (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提高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注:一条主线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等,都体现着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本质。 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方式 等,都由国家性质决定。公民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监督和民主管理,都是行使公民权利的体现;但在 行使权利的同事,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有序政治参与。否则,脱离人民性列成为国家专政对象。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 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宗旨:为人民服务 作用 管理是什么原则:对人民负责 服务 宗旨和工作原则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怎么样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是什么④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依法行政为什么:必要性意义 ①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怎么样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为什么①由国体和政府性质决定②必要性③意义 权力行使 需要监督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怎么样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外部) 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权威:①含义②决定因素③体现④标志⑤来源⑥如何树立 1.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这就决定了政府决策要发扬民主,执 行决策(即履行职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是对 政府履行职能的监督。 3.政府有无威信,根本就在于政府工作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总结 一: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 1.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2.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内在要求。 4.是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6.是政府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 7.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 8.是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二:政府怎样做好某事? 1.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已发决策。

政治生活知识框架-2018

二、按教材体系构建: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一、前言 1、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注意按教材体系(目录、单元)、按主体、按某些核心词语、时政等不同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并注意各单元、各主体、各种制度、时政与教材等知识间的联系,做题中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 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3、[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 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 面的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 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 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 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的内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 等。 关注时政并注意与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 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而政府职能中要特别注意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 能的具体表现。 4、政治生活主观题方法指导: 1、解答政治生活的题,一定要注意: (1)先看主体是谁或有哪些?看材料中主体的行为是什么?根据问题,结合材料,对应相关知识,联系时政,全面组织 答案。 (2)注意看是否涉及各种制度(联系各种制度的内容、作用)。 (3)注意把材料或已经想到的答案整合起来能否推出具有综合性的答案,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有机统一; (4)注意“同生共死”,即只要有一个知识内容被体现,则还有其他知识内容同时被体现。(把握知识的关联性) 例如: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同时出现。 2、解答政治生活的题,答到最后还要“翘尾”,即上升到一定高度。 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等等。 (政治生活的很多试题都是以小见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样才会扣题。)

政治生活第一课知识框架图

济南三中高三一轮复习政治学科《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全图》A—理解、略记;B—理解、强记;C—理解、强记、运用。为所有同学必须强制识记的重中之重。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广泛真实的民主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行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B 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 (1)主体的广泛性 (2)权利的广泛性 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 地位: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特点: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可推卸的。 政治权利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 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怎样做: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 C B 真实性: 政治义务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识。公民有依法选举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政治自由是相对的) (3)监督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参与政治生活 的基本原则 B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