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1)夏春

(2)①《苏幕遮》:思乡。《系裙腰》:相思盼团圆。(2分)

②运用了双关手法。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中“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3分)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例三】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②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1)用典。(2分)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豪杰、窦宪等四个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5分)

(2)《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3分)《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意思对即可)(6分)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

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例四】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

飘然羁旅!

[注]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6分)

答:

【答案】3.(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3分)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2分)

(2)(示例一)喜欢辛词的写法。(3分)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3分)

(示例二)喜欢陆词的写法。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例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 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1)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1)来诗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2分)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3分) (2)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

快的心情。(2分)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 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分)这一意象的作用。(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分)”二字的妙处。(4“软”、“涌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8.诗人怎能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陶醉于自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修辞作用。解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9——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涌“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答案: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奇丽景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9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2分)“恨”是指什么?(的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解析:“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标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2:诗歌鉴赏(三)

专项训练二十二诗歌鉴赏(三)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 杜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2)从全诗看,诗人“多感伤”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93809

精品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题型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理解诗句含义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理解诗句含义专练 真题回顾【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评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对点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古星座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写与朋友相遇,“各如萍”的情感内涵与文天祥“身世浮沉雨打萍”略有不同。 B. 诗人综合运用了对比、比喻、借代等多种手法,使情感表达鲜明、生动。 C. 诗人人生起伏跌宕,但仍然寻“春”赏“月”,追求美好、诗意的生活。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 山水田园诗 对点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答案 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尾联还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没有点明主旨。D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颔联和颈联的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通过描写野鸭、莲叶、燕子、桐花、渔船、纬车、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诗人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 —4)题。(9分)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题文】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 杜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①中朝:朝廷。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④借与:即借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 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 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 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朱绂”是以系印章的丝带来代指官职,而“久”则说明身处该官职的时间之长,“借与”则暗示官职不高,为官时间之久与官位之低形成反差,这里要表达的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前,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方式,如本题问的是“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局部来考查情感,然后要理解这后两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以及注释来分析其中的情感。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意思是要知道仕途是难以轻易进入,(我仕途不顺)难道是朝廷的大门没有打开吗?表面看来诗人认为朝廷的大门大开,而自己却仕途难进,实际上却是借这样的反嘲来表达自己不得重用的抑郁和不满;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意思是朝廷上有很多官员都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们能够身在高位一定是身怀其材,表面看来是夸赞友人的才华,而实际上借写友人的得志来展示自己的不得志,借以表露自己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不满。 【答案】 1. C 2. 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 【题文】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政治讽喻(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政治讽喻 【主题解说】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调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边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示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题。 放言五首?其一 【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B.“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错,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

2、道理: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说:“倘不取大火和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 情感: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大火和明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赏析: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 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行·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中: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 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20届语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① 黄庭坚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②,槲叶风微鹿养茸③。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④。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与长兄分别已一年。②鱼分子:游鱼产卵,散布水中。③鹿养茸:雄鹿长出初生之角。④搘筇:拄着竹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如梦如幻,动情地回忆了往日里与长兄从容和睦、懒睡醒来红日照射南窗的温暖而短暂的时光。 B.第三句的“隔”字无论是本身含义,还是在诗句中的位置,均十分微妙,是时空之“隔”,也是虚实之“隔”。 C.颔联手法灵活、情感曲折,一“隔”一“通”的巧妙呼应,使情思在虚实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梭。 D.颈联与尾联巧妙衔接,自然无痕,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几度”“审听”的渲染,使尾联尤富情韵。 2.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题李愬①画像(节选) 惠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 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4.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6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 卜算子①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 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高三复习经验。今天我想略谈一下高三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的鉴赏评价提出了两点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形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方面进行复习的。 (一)20XX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总叙 1.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例如:刘禹锡《石头城》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例如:杜甫《蜀相》、柳永《雨霖铃》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例如:《从军行》、《出塞》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例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例如《蝉》、《石灰吟》 ⑥山水田园诗是通过对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例如《归园田居》、《山居秋暝》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朱熹《观书有感》 2、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3、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2016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2015 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

的作用?( 6 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 分) -M- 、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 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 之荷。 (2) 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案 1、B 解析“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4.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