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有答案)

9.桃花源记(导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熟读、顺译,深析进而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来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写人、叙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可以采用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3.作家作品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留下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传世美谈。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4.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甚至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课时一

1.补全空缺,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字,号,世称,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田园诗派第一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3. 掌握下列的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

开朗古义: 今义:

4.积累文中的多义词。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

其:复前行,欲穷其林()既出,得其船()

并:并怡然自乐()并驱如故()

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具言所闻()

之:忘路之远近()甚异之()闻之,欣然规往()

5.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通,解释: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通,解释:

6.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鲜美:(2)异:(3)豁然开朗:(4)并:

(5)平旷:(6)属:(7)悉:(8)怡然:(9)相闻

(10)阡陌(11)俨然(12)交通(13)仿佛

7.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8.把下列省略的词补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0.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以为线索,依次写了发现桃花源(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不复得路)。

合作探究

课时二

【精研细读】

问题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段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的情形。

问题二:细读课文,仔细思考。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2.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有什么作用?

3.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语句及关键词语,有什么作用?

4.入山洞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自然景象?自然景象的特点是什么?

5.出文中描写桃花源里生活景象的句子,并指出生活景象的特点是什么。

6.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7.花源的环境和其中的人有什么特点?

8.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10.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三:赏读课文,分析讨论。

1.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2.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3.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4.本文产生了哪几个成语?

5.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

9.桃花源记(导学)

答案:

自主学习

1. 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散文家《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huòyǎn yíqiān mòyìjiàn tiáo yùkuàng yuán yìqiǎn yāo jìbīn fēn jùn

3. 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性格乐观

4. 一词多义舍: 舍弃房子寻:寻找不久志: 做标记标记

乃:于是,就竟才遂:于是,就最终,终于

其:这、那他的,代渔人的并:全部一起,一同

为:作为对,向给之:助词的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代词,这件事

5.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要,通邀,邀请(2)具,通俱,全部,详尽。

6. (1)鲜艳美丽(2)对……感到惊异(3)开阔明亮(4)都(5)平坦宽阔(6)类(7)全部(8)愉快的样子(9)彼此都可以听见(10)田间小路

(11)整齐的样子(12)互相通达(13)好像

7.(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2)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8. 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

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

(2)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

(3)渔人详细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5)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6)这个人一一地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村里的人都感叹惋惜。

(7)这村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人说起。”

(8)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处处做标记。

10.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访问桃花源(心中向往)再寻桃花源

合作探究

问题一:发现桃花林做客及辞去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

问题二:1.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见过的。

2.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3. 缘溪行——逢桃林——穷其林——得一山——从口入

这表明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然景象:优美宁静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景象:安乐幸福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 环境自然:优美宁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与世隔绝

社会:安乐幸福

8. 因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太久了,渔人的出现让他们很吃惊。

目的是: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情节的需要,一方面也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9.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10.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来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11.不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是不存在的,找不到的。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问题三:

1.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2.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3.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

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与世隔绝。

5.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6单元导学案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下列单词和短语:cook, doctor, engineer, violinist, driver, pilot, pianist, scientist, grow up, be sure about, make sure 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训练及小组合作,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技能。 情感目标: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教学重点:单词、短语及be going to 结构。 教学难点:对未来计划和理想职业的准确表达。 二、预习展示 小提琴手____________ cook_________ engineer_________ driver____________ 钢琴家____________ 医生___________ 飞行员___________ scientist___________ 长大_____________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擅长______________ keep on___________ 对…有把握_____________ make sure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知识探究 1.keep on doing sth.继续/坚持做某事(表示动作反复,强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及某人做某事的决心。)keep doing sth.(表示连续不断的动作,或某一动词的持续状态。) 对点训练 (1)My father kept on ____________(smoke) though we wanted him to stop it. (2)Why does the dog keep_____? A. bark B. to bark C. barks D. barking 四、当堂反馈 单项选择。 1.---What’s your brother going to____when he_____up? ----A soldier. A. do; grow B. have ; grows C. be ; grows D. play ; grow 2. Her father is an ____________in a big factory. A. star B. engineer C. worker D. player 3.--- are you going to be a pianist in the future ? ----I’m going to practice playing the piano every day. A. What B .When C. How D. Why 4.There an art exhibition this Sunday. A. have B. is going to have C. is going to be D. is going to hold 5. He is going to to New York with his parents. A. take B. move C. bring D. stay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4)问津()(5)邑人()(6)诣太守()(7)垂髫()(8)发髻()(9)两鬓()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 B.便yāo()还家 C.yuán()溪行 D.xún()病终 E.欣然ɡuī()往 F.后suì()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 B.着:()() C.间:()() D.率:()() E.语:()()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 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 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A.语言 B.告诉 C.说 (4)处处志之 A.同“讠志”,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断绝 B.独一无二的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C.味道好 D.新鲜肥美 (7)屋舍俨 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 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绝境:遂:惋: 9.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0.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11.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2.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 答案 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NO.7 课题:桃花源记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注音。 1.垂髫( ) 2.豁然( )3.俨然( ) 4.诣( )5.骥(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便扶向路()2.悉如外人() 3.欣然规往()4.诣太守() 5.缘溪行( ) 6.无问津者( )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1.妻子古义:今义:2.无论古义:今义: 3.交通古义:今义:4.绝境古义:今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阅读语段,做文后的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写桃花源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这段文字写了桃花源中的景色,用“ ”一句总写渔人的感受。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图景与当时?形成鲜明的对照。 3.这段文字表现了人们对的厌恶和对社会的追求。 4、.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 5、第二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6、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和平共处的理想社会。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的书里也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 ”,意即。真是与陶渊明不谋而合。 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导学案教案

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 1 I am so happy. SectionA 一、目标导航【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1.掌握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并能正确表达个人情感; 2.掌握“系动词+形容词”的系表结构及用法。 二、自主预习【课前预习,探索新知】 Ⅰ.读译1a,回答问题 1.Why does Kangkang look exci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en are they going to see the mov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ere are Kangkang, Michael and Jane going to spend the eve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读译3a,回答问题 1.Did Mr. Lee get a ticket to the mov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ow did he fee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在文中找到,划出并背诵下面的短语 1.看上去很激动___________ 2.邀请…做… _____________ 3.去看电影__________________ 4.《音乐之声》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准备… _________________ 7.向…致谢________________ 8.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 9.去电影院看电影__________________ 10.感到失望_____________ 11.尝着很香___________ 12.听着很美_____________ 13.帮助别人____________ 14.受到穷人们的欢迎_______________ 15.对穷人们很残暴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受人们的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周六______________ 18.真遗憾!_______________ 19.感到开心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电视上播出______________ Ⅳ. 在文中划出下面的句子并翻译 1.How are you doing? Very well.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well可以换成good吗? 链接:我们学过的见面问候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次见面问候(正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答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见面问候(非正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答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悉的人见面问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答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悉的人见面问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答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y father and mother want to invite your parents to go to the movie. 1 2 3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to的用法有两种: 一、不定式符号to ; 二、介词to 分析:句子中的三个to: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练习: 妈妈让我早睡早起。Mum______me_____ _____ _____bed and_____ _____ early. 3.I went to buy a ticket, but there was none left.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I went to look for the children, but there was none left.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none = no one---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left是leave(留下)的过去分词形式,不是过去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仲淹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宋仁宗亲政后,担任右司谏一职。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早年生活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病逝,只靠母亲为人家缝补来勉强维持,常常一天只能吃两顿粥,但是他很有志气。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里烧香,他在神前祷告,问菩萨:“我将来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个好医生。”良相和良医都能造福于人类。 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乡的书籍读了个遍,此处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他发现自己原是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单元导学案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 【课题】 Unit1 section A 1a-2c ( 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用将来时态预言。 【重点、难点】 1.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 2.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导学指导】 温故知新小组讨论设想未来世界的变化。 运用be going to谈论将来的计划和打算。 自主互助学习 知识剖析: 一般将来时态 构成: will /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1.用be going to do表示将来:主要意义,一是表示“意图”,即打算在最近的将来或将来进行某事。 Are you going to post that letter? I am going to book a ticket. 另一意义是表示“预见”,即现在已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或即将发生某种情况。 It’s going to rain. 2.用will/ shall do表示将来: You will feel better after taking this medicine. 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 I will not lend the book to you. 变否定句直接在will后加not She will come to have class tomorrow. Will she come to have class tomorrow? 变一般疑问句,直接把will提到句首。 Yes,she will/ No.she won’t . 3. fewer 与less及more表数量的用法。 1)few(形容词)“几乎没有,很少的”,修饰可数名词。其比较级、最高级为规则变化:few-fewer-fewe st“a few”表示“一些”“few”带否定含义,“几乎没有”。 2)little(形容词)“很少的,几乎没有的”(“小的,幼小的”),修饰不可数名词。其比较级、最高级为不规则变化:little-less-least。例: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a little”表“一些”,“little”带否定含义,“几乎没有”。 3)many“许多”,修饰可数名词。much“许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比较级、最高级为不规则变化:many / much -more-most。 重点难点释义: 1. In ten years 十年后 In+一段时间:…..之后 in 5 months :5个月后 in 3 years: 3年后 in a week: 一周后 I′ll be a reporter in ten years.十年后我会是一个记者 学习过程: 1.小组看图1a,完成下列对话。 A: Will people have ________ in their homes? B: Yes, ________ ________. I think every home will have one. 2. 小组合作讨论预测未来世界的变化完成1a 。 3. 小组合作训练 1)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 2)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4. 听力技能提高。 1)听录音完成1b 。 2)听前预测2a/2b 。 3) 听录音完成2a/2b 。 5.综合运用能力提高。 小组合作运用将来时的句型对未来作出预测。完成1c/2c 。 【课堂练习】 一、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一空一词。 1. 书籍将会仅仅在电脑,而不在纸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口附近乃溪水源头,桃花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首先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甚奇,渔人因一片桃花林而“忘路之远近”;洞极狭且深不可测仍然只身进入。其次桃花源中人更奇,若为仙,却有寻常人饮食起居;若为隐,一洞隔离人世几百年。最后桃花源消失尤奇,渔人出洞后尽管“处处志之”,但是“寻向所志”时最终是迷了路。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倍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吗?那位诗人是谁?去过没有?请去过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1展示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英语 第一单元学案

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1. What’ s the matter? 怎么啦?出什么事情了? 【解析】 What’ s the matter with you?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 s wrong with you?你怎么了? = What’s up? = What happens to sb.? 【2013自贡3】18. —What’s the matter ______ Tom. He is wet through. —His car ran _______ the river. ; in ; into ; into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I have a bad cold. ( ) ①What’s ____ with you? A. trouble B. the matter C. the wrong D. matter ( )②—______? —Nothing serious , but a bit tired. —Better have a rest now, dear. A. Is that all B. Is there anything else C. What’s this D.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2011.云南昆明】27. —What’s the matter with Tina? —_______________. A. She is away. B. She is cool. C. She has a sore throat. D. S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拓展】matter的用法(1) It doesn’t matter没关系(用来回答别人道歉时的用语) ( ) —I’m sorr y to break your pen. —_______ A. That’s right B. It doesn’t matter C. Thank you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17.-I have a pain in my back. -_____ . You’d better see a doctor.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B. Nothing serious C. It doesn’t matter 【2013四川广安】26.—Sorry, I'm late again. —______. A.That’s OK B.It doesn't matter C.Good idea 2. I have a cold 我感冒了 I have a stomachache 我患胃痛 I have a sore back. 我背痛。 【解析1】have a/an + 疾病名词“患……病”(cold/fever/cough) have a sore throat 患喉咙痛have a sore back 患背痛 have a fever 发烧have a cold =catch a cold 患感冒 have a stomachache 患胃痛have a toothache患牙痛 have a headache 患头痛have a backache患背痛 ①Mike’s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not have) a stomachache. 【2012曲靖中考】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because I _____ a toothache . A. was B. went C. had D. took 【2013山东莱芜】—Tony, What’s ___ matter with you? —I have _____ toothache. A. a; the B. the; a C. /; the D. the; /

人教版初二英语下册导学案英语答案

Unit1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检测提升 Ⅰ单项选择 1 A 2 D 3 B 4 D 5 B Ⅱ适当词型填空 1 had 2 Does,have 3 lie,rest 4 anything 5 better Ⅲ翻译句子 1 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What’s the trouble? 2 Maybe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 3 What s hould I do? 4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yesterday 5 You’d better bake your temperature. 6 Nanc y has a stomachache today. Ⅳ补全对话 A D B C 第二课时 Ⅰ根据首字母填写单词 1 matter 2 ears,eyes 3 temperature 4 fever 5 passengers Ⅱ介词填空 1 At 2 along 3 on 4 of 5 to 6 for 7 without 8 off 9 for 10 to 11 with 12 onto 13 to 14 in Ⅲ翻译句子: 1 The driver of bus No.26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2 Thanks to Mr.Wang and the passengers, the doctors saved the man in time. 3 To his su rprise, they all agree to go with him. 4 They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5 He expe 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 Ⅳ选择最佳答案 1 What’s 2 feel 3 fever 4 bored V 1.B 2.B 3.B 4.C 第三课时 Ⅰ英汉互译 1.扎绷带 2.清洗脸部 3.告诉他去医院 4.put on a clean T-shirt 5.rest for a few days 6.have a nosebleed 7.get an x-rag 8.get hit on the head 9.碰破了膝盖 Ⅱ. 单项选择 1.A 2.C 3.B 4.D 5.A Ⅲ. 句型转换 1.What’s wrong ?/ Wh at’s the trouble? 2. I have a pain on my back. 3. The young bus driver is 24 year s old. Ⅳ补全对话 1.C 2.A 3.D 4.B 5.E Ⅴ翻译句子 1.The doctor told my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 2 Mrs green is a 36-year-old woman. 3What happened to him?/ What was the matter with him ?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教案

9桃花源记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4.欣赏文本写法特色,感受本文的简洁笔法和丰富内涵。 5.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打鱼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陶渊明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陶渊明35岁时,在江陵为桓玄僚佐。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义熙元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离任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时年57岁。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A部分导学案

导学案(教师)模板 年级八年级科目英语课题(章节) Unit 1

二、写出下列身体部位。 【课堂探究】 1.I have a stomachache.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stomachache是名词,意为:____________,是由名词_____________(胃;腹部)加后缀__________(疼痛)构成的复合名词。 提示:此类复合名词还有:背痛__________、牙痛__________、头痛__________等。 2.have a cold 意为:____________ , have 也可以换成catch,即______________。 提示:表示有某种“病症;症状”常用“have + a + 名词”结构,have在此类短语中意为:___________。例如: 发烧________________ 胃痛________________ 咳嗽________________ 3.What’s the matter?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于询问对方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可用于询问某物出了什么故障,后可接with sb./sth.,表示“某人/某物怎么了”。同义句型有: the trouble What’s the problem(with sb./sth.) wrong 4.I think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我认为你应该躺下休息。 ①.lie down意为“躺下”,其中lie是动词,意为:_______________。需要注意的是,lie的过去式是__________。注意区分下列词: 原形过去式现在分词 lie(动词)躺,位于lay lying lie(动词)说谎lied lying lay(动词)下蛋;放置laid laying

2018部编 八年级下语文 桃花源记 讲义及答案

桃花源记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疏通文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年-396年)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