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和家长推荐阅读十本书目

推荐九年级学生和家长阅读的十本书目

一、推荐给学生的十本书

1.《毛泽东传》作者:迪克·威尔逊

《毛泽东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让下一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能深入了解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人物。这本书涵盖广,从民族问题,青少年问题,革命问题到社会主义建设,阐述许多真实经典,有着深远意义。读这本书也是对自己思想的洗礼。

2.《三体》作者:刘慈欣

《三体》作者具有惊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在这个小说系列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于多种科学知识的了解、利用与合乎科幻逻辑的外推幻想,具有深切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中国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

3.《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激发了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

4.《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作者:肖恩·柯维

谈到青少年的适应与成功,本书在美国是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书中充满聪明的点子、伟大的格言和令人惊异的人生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对于青少年的父母、老师以及足以影响青少年的任何一位成年人来说,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也是必备读物。

5.《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6.《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已翻译成54种语言出版,《苏菲的世界》可以让读者学会思想。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7.《围城》作者:钱钟书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作品通过书中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个层面则是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围城》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钱钟书的《围城》已经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

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8.《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

《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

9.《鲁滨孙漂流记》作者: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作者不仅对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与磨难作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更重要的,作者在作品中把人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才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他坚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10.《童年》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作者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二、推荐给家长的十本书

1.《目送》作者:龙应台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

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2.《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作者:张炳惠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被认为是韩国“家教第一书”,张炳惠博士是三个中国孩子的继母。由于三个小孩都拥有不错的成就。在这本书中,张炳惠博士并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论,只是描述出与三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清楚看出,一个母亲如何用心去观察孩子所需并从旁辅导孩子,以及在面对问题时的种种矛盾挣扎,最后如何去选择对孩子最有利的解决方法。这是一本与众不同、充满母性温暖的书,它深深地触动了所有父母的心灵。

3、《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

《朗读手册》是崔利斯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该书于1979年初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被引进到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仅在美国的销量就突破200万册。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爱书人。

4、《家长的革命》作家:崔宇

《家长的革命》精选了现代家庭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道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重困境,将家长的心理和教育方式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读来既真实又深刻,掩口苦笑,个中滋味只有家长明了。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家长就是孩子的生命之源、人生之端,想让孩子的人生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源头的“治理”不可忽视。

5、《夏山学校》作者:(英)尼尔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本书中夏山学校校长尼尔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个案,为家长和老师逐一解开种种教育难题。

本书于1960年出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已经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

6.《阅读的力量》作者:斯蒂芬·克拉生

《阅读的力量》提出的自由自主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论阅读的内容是通俗小说、青少年浪漫文学、报纸,还是经典文学著作,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都会在提高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作者还在书中对漫画书,青少年浪漫文学,电视等这些大家认为不利于阅读效果的事物提出了新的见解。这是一本由枯燥数据和生动结论相结合的书。它为对每一个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来说都有很大的启示,也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父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指明了方向。

7.《孩子,把你的手交给我》作者:吉诺特

《孩子,把你的手交给我》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8.《正面管教》作者:尼尔森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9、《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

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10、《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作者:孙云晓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从多元智能、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主张在习惯培养上第一原则是尊重孩子,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严厉说教。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爱学、会交往、懂规则,从而塑造健康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命运打好健康快乐的基石。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