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S内存管理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MIPS内存管理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MIPS内存管理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270

MIPS 内存管理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卢仕听,尤凯迪,韩 军,曾晓洋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摘 要:设计MIPS32 4kc 处理器内存管理单元(MMU),该模块对处理器地址进行合法性检查,并按照不同的地址空间对虚拟地址进行静态或动态映射。在硬件上采用三级流水线方式实现JTLB ,并为处理器指令端口和数据端口设计相应的快表以提高TLB 的查询速度。MMU 与总线接口模块的时序采用简化的AMBA 协议,与处理器进行联合调试并运行Linux 操作系统,同时在功能上通过FPGA 验证。该模块经过DC 综合后,面积约为32K 等效逻辑门。

关键词:内存管理单元;地址转换后备表;MIPS 处理器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mory Management Unit on MIPS

LU Shi-ting, YOU Kai-di, HAN Jun, ZENG Xiao-yang

(ASIC & System State Key Lab,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 which is based on MIPS32 4kc processor is designed. The module checks the address from the processor core, and translates it to physical address statically or dynamically. TLB is the core of dynamical mapping and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three stage pipelines. Moreover, ITLB and DTLB which are shadows of JTLB are designed to accelerate address translation. The module and processor are verified on FPGA board running Linux and the hardware cost is about 32K logical gates. 【Key words 】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TLB); MIPS processor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6卷 第21期

Vol.36 No.21 2010年11月

November 2010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文章编号:1000—3428(2010)21—0270—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概述

内存管理单元(MMU)是处理器支持操作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与软件内存管理模块[1]相结合完成了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同时,MMU 能够对处理器发出的地址进行合法性检验,在硬件上提供了内存访问授权控制。由于MMU 与处理器体系结构高度相关,因此在不同的处理器下内存管理机制区别很大。

根据MIPS32 4kc [2]处理器对内存管理的规范,针对不同地址空间采取了静态和动态映射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动态映射以地址后备转换表(TLB)为基础,硬件设计上采用与处理器流水线平行对齐的流水线结构。为了加快地址转换,在处理器指令端口和数据端口分别设计了ITLB 和DTLB 。与总线访问接口的连接,采用简化的AMBA 协议。

2 MMU 总体结构

MMU 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MMU 总体结构

整个内存管理模块包含TLB 、主控制器和总线接口模块。其中,TLB 又分为JTLB 、ITLB 和DTLB 。MMU 接受处理器访存请求时,根据虚拟地址和处理器当前的工作模式进行地址转换。如果访问合法,它将把得到的物理地址送给cache 或者是总线接口进行数据读写;否则,它会触发处理器异常。MMU 在此处于核心地位,它把处理器、缓存、总线接口 3个模块粘合起来,使访存操作能安全高效地进行。

对于一次普通的访问内存操作,处理器发出的虚拟地址首先会经过主控制器判断,如果该地址属于静态地址映射范围,则根据固定的映射算法把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交由总线接口以处理具体的数据读写。如果该地址属于动态地址范围映射,则控制器会启动相应的TLB 工作来查找地址映射表。如果TLB 命中,则输出物理地址;否则,发出TLB 缺失异常,处理器进入异常状态并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重填TLB 。

3 TLB 流水线控制器

3.1 TLB

图2是MIPS 流水线结构示意图,阴影部分I-TLB 是取指令阶段,ITLB 翻译指令地址,该操作需要占用半个时钟周期,在后半个周期进行指令cache 的地址比较操作。类似的,D-TLB 是流水线M 级的前半个周期,DTLB 对处理器数据端口的地址进行实地址转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6028);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109055)

作者简介:卢仕听(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嵌入式微处理器及信息安全;尤凯迪,硕士研究生;韩 军,助理研究员;曾晓洋,教授

收稿日期:2010-03-10 E-mail :lushiting83@https://www.360docs.net/doc/c79337805.html,

—271—

图2 处理器及TLB 流水线示意图

受系统频率的限制,对JTLB 的访问采用三级流水线的

完成。另外,JTLB 表项的更新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即编程人员可见。相关的指令有4条:TLBR(读取TLB 表项),TLBP(查询TLB 表项),TLBWR(随机写入TLB 表项),

TLBWI(索引写入TLB 表项)。采用与处理器主流水线并行的

三级流水线,可以方便地处理指令的顺序递交,简化了处理

器设计。TLB 流水线第1级为表项查询,在这一级中根据处理器给出的虚拟地址和进程ID ,查询JTLB 内是否存在对应

的映射关系;第2级为地址输出级,如果第一级命中则把物

理地址送至cache 或者总线接口单元,否者该级空转;

第3级为TLB 更新级,完成TLB 状态的更新。 启动JTLB 工作有以下3种情况:处理器读取指令,处理器数据读写操作,TLB 指令操作。这三者的操作没有特别的限制,它们可在任意时钟周期发出。当冲突发生时,遵循数据口的优先级高于指令口的原则。这是因为数据端口的指令在时间上要先于指令端口的指令,按照顺序递交指令的原则要优先处理数据端口防止流水线的停顿和阻塞。 3.2 TLB 的实现

TLB 的表项内容如图3所示,由两部分组成:虚拟地址页面号和物理地址页面号[3]。其中虚拟地址页面号是虚拟地址的高20比特,另外还有进程标识号(ASID)和全局符号位(G),这样处理器便可以同时支持多进程运行。CPU 访问内存时将虚拟地址和进程标识号送出至MMU ,需要TLB 翻译的地址则与页表的虚拟地址页面号进行比较。如果表中有相同且有效的映射对存在,则TLB 命中,同时将该表项对应的物理页面号选通输出。

图3 TLB 表项格式

ITLB 是处于CPU 指令口的快表,ITLB 含有3个JTLB 表项,采用寄存器来实现表项的存储,并且由于只含有3项,

所以能用速度较快的组合逻辑电路比较来实现。

ITLB 对软件编程人员来说是透明的,即没有特殊的指令来维护ITLB 表项的内容。当ITLB 发生miss 时,硬件逻辑会从JTLB 查询对应的表项载入ITLB 表项(ITLB 表项的替换采用LRU 算法)。DTLB 的情况类似于ITLB ,只是它处于处理器的数据端口。由于JTLB 也只能含有有限的表项,因此不免会发生JTLB 的表项缺失。如果发生JTLB miss ,内存管理模块会触

发TLB 缺失异常,

当处理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会中断当前的程序运行,并将控制权交给TLB 异常处理程序。TLB 会根据缺

失地址,通过查找内存存放的有关虚拟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并通过TLB 写指令(TLBWI 或者TLBWR)将此对应关系

写入

JTLB 。

由于在JTLB 存在较多表项,如果像ITLB 和DTLB 那样用寄存器来实现数据存储会占用较大的硬件面积,因此在硬件实现时可采用SRAM 来实现。

3.3 指令和数据接口

通过MMU 模块发出的对内存的访问操作应该遵循特定的接口规范,在本文的系统中采用了AMBA 总线协议。MMU 的数据访问接口和指令访问接口通过总线接口模块访问系统总线。由于MMU 数据的访问相对简单,同时为了便于总线接口的设计,采用了简化的AMBA 协议,即采用先给出地址然后处理数据的总线流水线模式,图4是接口的状态变换图。

图4 MMU 数据访问状态转换图

当总线接口模块收到来自MMU

指令接口或者数据接口

的访问请求后,

根据实际情况返回grant 信号给请求接口。

此时访问进入地址阶段,此周期内把经过MMU 处理的地址送

给总线接口模块,并经过它送给系统总线。地址必须保持有效直至返回ready 信号。一旦MMU 采样到

ready 信号的高电平,

就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如果本次访问是一次数据写操作,

数据线上将所要写的数据置为有效;如果是一次读操作,那么

MMU 处于等待状态。当再次采样到ready 高电平时,本次数据访问结束,

可将写操作的数据撤销。此时读数据有效,MMU 可将此数据转发给处理器。MMU 数据访问简单,一般不支持突发

(burst)操作,且数据端口和指令端口的冲突由总线接口模块来解决,所以采用数据和指令独立的端口,上述访问过程同样适用于指令端口,且指令端口只有读操作。

4 测试验证

该模块用Verilog 实现,并在硬件仿真器

(Mentor Veloce emulator)

上与处理器联合调试,运行Linux 操作系统[4]

。图5给出了一次典型的JTLB 地址转换过程。图中指令请求(I)发生了ITLB miss(II)

,进入JTLB 查询

(III),并且JTLB 命中输

出物理地址(IV)

,最后进行状态更新(V)。

图5 一次典型的JTLB 地址映射操作

图6是一次典型的总线接口单元交互操作,MMU 发出

(下转第274页)

—274

— 系统代码之间的耦合度很低,可扩充性很强。

图6 使用本文思想设计的医疗影像系统客户端

一个界面的构成包括UIWorkItem 、LogicController 、 State 、UC 及其Part 。图6所示的Study 界面中包含了StudyController 、DicomWorkItem 、StudyDomain 、ImageUC/ GeneralUC/CustomFieldUC/ReportGeneratorUC 等,这些类中只有DicomWorkItem 是专门针对装配DICOM 界面而特别设计的,其他的类型都可以被重用,它们与具体的界面没有直接关系,每个界面中的数据都来自于一个共有的Study 状态

对象,它们共享信息。

本文的设计思想总结了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界面松耦合设计模式,在不同情况下,适当的封装、设计和改造可以达到复杂用户界面的重用和组合实现,形成良好的代码层次结构,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通用UI 设计原则,由此给出了统一、灵活的系统UI 设计步骤,能充分解耦界面、业务逻辑、状态、事件等元素,并能够通过依赖注入实现灵活的功能组合。同时,根据这些原则和设计步骤给出各层次的实现方法,并实现了一个复杂的基于DICOM 的医疗影像系统,证明该界面设计模式达到了松耦合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在系统结构上形成了统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因此对于所有的客户终端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Ferreira J, Noble J, Biddle R. Agile Development Iterations and UI

Design[C]//Proc. of 2007 Agile Conference. Washington D. C., USA: [s. n.], 2007.

[2] Feng Shihong, Liu Mingjun, Wan Jiancheng. An Agilely Adaptive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Design Pattern[C]//Proc. of ISDA’06. Jinan, China: [s. n.], 2006.

[3] Guetari R. XML as a Dynamic User Interface and Database Access

Customization Mean[C]//Proc. of 2003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S. l.]: IEEE Press, 2003.

[4] 宋 杰, 于 戈, 王大玲, 等. 一种用于模块间解耦的对象访问

模式[J]. 计算机工程, 2007, 33(20): 43-45.

[5] Martin R C. Al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M]. 邓 辉,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8-92, 286-309.

编辑 张 帆

~~~~~~~~~~~~~~~~~~~~~~~~~~~~~~~~~~~~~~~~~~~~~~~~~~~~~~~~~~~~~~~~~~~~~~~~~~~~~~~~~~~~~~~~~~~~~~~~~~~~~~~~~~~~~~~~

(上接第271页)

数据写操作(I),申请总线(II)成功后进入地址阶段(III),然后进入数据阶段(IV),最后接收到ready 信号高电平表示操作结束。本模块采用SMIC0.13工艺库,用DC 综合结果显示在200 MHz 时钟频率约束下占用芯片逻辑32 K 等效逻辑门。系统整体上同过了FPGA 验证。

图6 一次典型的数据写操作

5 结束语

本文实现了MIPS 处理器上内存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以TLB 为基础,实现处理器虚拟地址到总线物理地址的转换。并且对不同的TLB 采用了不同的物理实现方式,以满足系统的时序设定。MMU 通过了硬件仿真器和FPGA 验证,对Linux 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 顾胜元, 杨 丹, 黄海伦. 嵌入式实时动态内存管理机制[J]. 计

算机工程, 2009, 35(20): 264-266.

[2] MIPS Technologies Inc.. MIPS32 4K TM Processor Core Family

Software User’s Mannual[Z]. 2001.

[3] Sweetman D. See MIPS Run[M]. San Francisco, US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9.

[4] Daniel P. 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M]. 3rd ed. [S. l.]:

O’Reilly Media, Inc., 2006.

编辑 陈 文

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尹朋 班学号:111131 指导教师:袁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月4日

实习题目: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需求规格说明】 对内存的可变分区申请采用链表法管理进行模拟实现。要求: 1.对于给定的一个存储空间自己设计数据结构进行管理,可以使用单个链 表,也可以使用多个链表,自己负责存储空间的所有管理组织,要求采用分页方式(指定单元大小为页,如4K,2K,进程申请以页为单位)来组织基本内容; 2.当进程对内存进行空间申请操作时,模型采用一定的策略(如:首先利用 可用的内存进行分配,如果空间不够时,进行内存紧缩或其他方案进行处理)对进程给予指定的内存分配; 3.从系统开始启动到多个进程参与申请和运行时,进程最少要有3个以上, 每个执行申请的时候都要能够对系统当前的内存情况进行查看的接口; 4.对内存的申请进行内存分配,对使用过的空间进行回收,对给定的某种页 面调度进行合理的页面分配。 5.利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进程对内存的占用情况,动态更新这些信息。 【算法设计】 (1)设计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链表,来描述已分配和空闲的内存分区。对于每一个分区,它可能存放了某个进程,也可能是两个进程间的空闲区。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分别描述了一个内存分区,包括它的起始地址、长度、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以及分区的当前状态。 在基于链表的存储管理中,当一个新的进程到来时,需要为它分配内存空间,即为它寻找某个空闲分区,该分区的大小必须大于或等于进程的大小. 最先匹配法:假设新进程的大小为M,那么从链表的首节点开始,将每一个空闲节点的大小与M相比较,直到找到合适的节点.这种算法查找的节点很少,因而速度很快. 最佳匹配算法:搜索整个链表,将能够装得下该进程的最小空闲区分配出去. 最坏匹配法:在每次分配的时候,总是将最大的那个空闲区切去一部分,分配给请求者.它的依据是当一个很大的空闲区被切割成一部分后,可能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闲区,从而避免了空闲区越分越小的问题. (2)设计表示: 分区结点设计: template class ChainNode { friend Chain; public: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新课标提倡语 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 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使语文 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 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 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可以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形成相应的 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 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 1-6 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 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 (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 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 )和一个“语文园地”。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 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 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 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 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 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 而学习,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 管理模拟实现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引言 (3)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 需求分析 (3) 概要设计 (3) 开发环境 (4) 系统分析设计 (4) 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 内存管理概念 (4) 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 内存的物理组织 (4) 什么是虚拟内存 (5)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 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 问题描述和分析 (6) 程序流程图 (6) 数据结构体分析 (8) 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 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 最先适应算 (11) 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 最优适应算法 (16)

最坏适应算法......................................................... (18) 回收内存算法 (20) 调试与操作说明 (22) 初始界面 (22) 模拟内存分配 (23) 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 空闲区说明表界面 (24) 回收内存界面 (25) 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 总结与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组号成绩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3 日

一.设计目的 掌握内存的连续分配方式的各种分配算法 二.设计内容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模拟操作系统内存分配算法的实现,实现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采用PCB定义结构体来表示一个进程,定义了进程的名称和大小,进程内存起始地址和进程状态。内存分区表采用空闲分区表的形式来模拟实现。要求定义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如PCB、空闲分区;在使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时必须实现紧凑。 三.设计原理 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与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基本上相同,差别仅在于:在这种分配算法中,增加了紧凑功能。通常,该算法不能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以满足用户需求时,如果所有的小的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大于用户的要求,这是便须对内存进行“紧凑”,将经过“紧凑”后所得到的大空闲分区分配给用户。如果所有的小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仍小于用户的要求,则返回分配失败信息 四.详细设计及编码 1.模块分析 (1)分配模块 这里采用首次适应(FF)算法。设用户请求的分区大小为u.size,内存中空闲分区大小为m.size,规定的不再切割的剩余空间大小为size。空闲分区按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在分配内存时,从空闲分区表第一个表目开始顺序查找,如果m.size≥u.size且m.size-u.size≤size,说明多余部分太小,不再分割,将整个分区分配给请求者;如果m.size≥u.size且 m.size-u.size>size,就从该空闲分区中按请求的大小划分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用户,剩余的部分仍留在空闲分区表中;如果m.size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走进了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曾兴奋地说,主题学习真好。可喜的是,在县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已经理性地看待主题学习,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主题学习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主题学习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通过主题学习的授课,我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主题学习要“读”占鳌头。这里的读,首先是指老师的阅读。不管怎 样去利用主题学习丛书,教师对这些书本不能浮光掠影地“潇洒走一回”,老师的先期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老师对主题学习丛书的内容做到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连老师都不知道读本的内容,又怎么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和“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道理是一致的。其次是指学生的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的是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谈这一点,只从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角度说,读更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这一点我们什么都无从谈起。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认真揣摩,默读-----思考----想像---朗读。在教学法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从模仿表

达到自主表达,创造出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体验语言表达的效果,深化美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要搞好主题学习,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读”的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读的问题呢?一句话就是“软硬并重”。所谓的“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谓的“硬”,无非就是硬件建设,给予实验者充裕的时间、空间以及阅读文本,既要有的读,更要有时间去读,还要“能”读。由此可见,主题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是主题学习要百花齐放。任何东西都需要一种自由,如果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主题学习也要允许“百花齐放,千舟竞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就让主题学习丛书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许多古诗,使学生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有时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把主题学习丛书当做资料去查阅,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有时让学生把主题丛书的内容做成手抄报在专栏内展示;有时让学生把一些主题丛书内的文章变成话剧演一演。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主题学习丛书,把握好文本与主题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模拟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了解Windows 2000/XP 对用户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分配方法。同时需要了解跟踪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被跟踪程序保持同步,使用Windows提供的信号量)。对Windows分配虚拟内存、改变内存状态,以及对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和页面文件(pagefile)状态查询的API 函数的功能、参数限制、使用规则要进一步了解。 默认情况下,32 位Windows 2000/XP 上每个用户进程可以占有2GB 的私有地址空间,操作系统占有剩下的2GB。Windows 2000/XP 在X86 体系结构上利用二级页表结构来实现虚拟地址向物理地址的变换。一个32 位虚拟地址被解释为三个独立的分量——页目录索引、页表索引和字节索引——它们用于找出描述页面映射结构的索引。页面大小及页表项的宽度决定了页目录和页表索引的宽度。 实验要求: 使用Windows 2000/XP 的API 函数,编写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进程,一个线程用于模拟内存分配活动,一个线程用于跟踪第一个线程的内存行为,而且要求两个线程之间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模拟内存活动的线程可以从一个文件中读出要进行的内存操作,每个内存操作包括如下内容: 时间:操作等待时间。 块数:分配内存的粒度。 操作:包括保留(reserve)一个区域、提交(commit)一个区域、释放(release)一个区域、回收(decommit)一个区域和加锁(lock)与解锁(unlock)一个区域,可以将这些操作编号存放于文件。保留是指保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不分配物理 存储空间。提交在内存中分配物理存储空间。回收是指释放物理内存空间,但在虚拟地址空间仍然保留,它与提交相对应,即可以回收已经提交的内存块。释放是指将物理存储和虚拟地址空间全部释放,它与保留(reserve)相对应,即可以释放已经保留的内存块。 大小:块的大小。 访问权限:共五种,分别为PAGE_READONLY,PAGE_READWRITE ,PAGE_EXECUTE,PAGE_EXECUTE_READ 和PAGE EXETUTE_READWRITE。可以将这些权限编号存放于文件中跟踪线程将页面大小、已使用的地址范围、物理内存总量,以及虚拟内存总量等信息显示出来。

探究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14T10:15:10.7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作者:李亚利[导读]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学科开始研究创新的教学策略,并强调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学科开始研究创新的教学策略,并强调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能帮助教师系统的进行备课,让教师拥有更全面的眼光对知识框架进行整理,进而教给学生,学生能系统性的学到语文知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对学生而言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多研究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通过实施策略,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单元主题教学 一、引言 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让语文学科的教学当时发生巨大的转变。通常的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进行课文整理的,语文教师按照顺序对每篇课文进行剖析,却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教学进行设计,导致课文之间没有情感或内容上的关联,作为小学生,这样零散的对课文进行学习不能得到太大的进步。教师要探究单元课文之间的关联,并利用这种关联帮助学生整理框架,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小学阶段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很有帮助。 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对单元进行整体教学时,要先进行引入,通过运用结合生活实际、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随即对课文进行精讲,在教学中也教给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还要学生通过自学对这一单元其他的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用完整的学习体验。教师经过引入、引导、探讨等教学过程,能加深学生对单元传达的思想的印象,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语文单位主题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也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相当熟悉,这样才能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提高小学生对这单元知识的理解效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并改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跟随教师一起探讨单元传达的思想,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单独讲授每篇课文相比,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 三、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深远的历史,学生想要全面的体会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理解性教学,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体会文字传达的精神,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着迷。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在引入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候印象深刻的事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这一单元中的《月是故乡明》、《祖父的园子》都有作者对小时候的描写,带领学生们走进读者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构造画面,这样挖掘课文的内容能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学生一起对每一单元的中心思想进行探讨能让学生有个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设立一些合作探讨的环节,让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诗歌,本单元有很多首现代诗,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这些诗歌的创作技巧,让学生分别对诗歌进行赏析,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喜欢的诗歌,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体会诗歌这种文体的魅力。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搜集的诗歌进行交流,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文化,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利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对单元主题进行处理,使得主题更明确,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与单元中的课文进行对应,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框架,这样学生能清晰直观的看出课文中体现单元主体的地方,此时的框架可以用于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这种直观的框架更能让学生回想起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因此这种单元主题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对单元主题备课的策略进行探究,并研究课本中每个单元课文与单元主题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适当的教学情境,也有利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整理。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单元主题教学法都是一种很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清.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体设计备课指导[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56-257. [2]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08. [3]刘亚楠.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的研究[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0-362.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单元主题教学

思想政治单元主题教学实施思路 一、单元主题教学指导思想 就《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全国通用,课本主题明确,课程结构完善,有其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独特性。但就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趋势而言,尤其在以“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学科素养指导下,加上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地位及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的局限性下,实施主题单元教学也是现实需要。 总体而言,基本上形成了:以热点话题(问题)为切入,聚合问题为导向,基础知识为支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理念。 二、单元主题教学总体授课思路 三、单元主题教学课型分类操作 (一)主题单元导引课 总体按照由总出发,分层推进的思路。或总分分,或总分总。以主题解读为出发,以知识构建为基础,以宏观引领为落脚。操作思路为: (二)主题分层推进课 1、基础梳理课:教学主题(主题目标)→主题情境→基础问题→自主梳理→组内小展示。 通过材料、视频、音频等,向学生呈现主题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感受情境,产生思考,带着问题,查找课本,回归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形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2、主题延伸课:教学主题(主题目标)(主题再现)→主题情境→聚合问题→合作探究→班级大展示→质疑、点评→生成。 通过对话题的认识,通过对基本理论的初步了解,通过对聚合性问题或者产生的问题的讨论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知识,理解情境,生成新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再理解。 (三)主题回归巩固课: 1、能力巩固提升课:习题呈现→自我分析→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2、主题拓展课(课外)情境话题→小论文、调查→升华主题。 开辟政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一个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活动 基础理论知识 回归 教学主题 聚合问题一 聚合问题二 聚合问题三 讨论 主题话题材料话题回扣 教学主题 主题目标 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 展示、点评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掌握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掌握重定位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点,理解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掌握动态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地址变换和缺页中断、主存空间的分配及分配算法;掌握常用淘汰算法。 二、实验环境 VC++6.0集成开发环境或java程序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四、实验原理 1、地址转换 (1)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如图10所示: 图10 页表格式 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 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

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 (2)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了参加运算的操作存放的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 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 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有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 (3)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工作。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时,则输出“* 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该模拟程序的算法如图11。 图11 地址转换模拟算法 2、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小学英语论文: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部编版.pdf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英语论文 能言能语,又言又语 ——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新课程小学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作为编排教学内容的主线,但是话题被“沦陷” 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教师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布局分模块进行教学,各模块孤立缺乏联系。本文结合PEP教材具体实例,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发,整合教材,划分“话题”,使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或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话题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目前PEP小学英语教材一律按单元进行设计和编写,大多数教师都对着主要模块(Let's learn、Let's talk、Let's read…)一一地进行教学,各个模块彼此孤立而缺乏语境或话 题的衔接。教师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通常强调词→句→篇的教学顺序,这也是长期以来被认为的经典教学模式:单词、句式、语法、练习,每一个部分被清晰区分。教学模式单 一而固定,学生的学习是语言碎片的叠加,语言缺乏真实语境,可以说“一边学一边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要求编写的教科书基本都是按照话题编 写的。教师可以以话题和功能意念为纲,在教学中将不同单元、不同年级的同一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设计跨课时、跨单元、跨年级的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或交流,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能用英语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 活)交流信息。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达到的二级要求中的话题目标是:“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 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发,通过“话题”串联起各课时教学内容,关注“核心话题”,剖析围绕核心内容的“相关子话题”。在此,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案例,基于话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话题”串线——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师可以立足单元语境,依托语篇语义,划分几个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话题来服务 单元主题,促进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单元内容。 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依据课标二级话题,依托单元语境,整合各册的相关话题,六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编排顺序和各课时的话题如下:

实验四 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实验四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模拟实现一个简单的固定(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了如何进行内存的分区管理,强化了对首次适应分配算法和分区回收算法的理解。 2.实验内容 (1)建立相关的数据结构,作业控制块、已分配分区及未分配分区 (2)实现一个分区分配算法,如最先适应算法、最优或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3)实现一个分区回收算法 (4)给定一个作业/进程,选择一个分配或回收算法,实现分区存储的模拟管理 图1.流程图

3.实验步骤 首先,初始化函数initial()将分区表初始化并创建空闲分区列表,空闲区第一块的长度是30,以后的每个块长度比前一个的长度长20。 frees[0].length=30 第二块的长度比第一块长20,第三块比第二块长20,以此类推。 frees[i].length=frees[i-1].length+20; 下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是上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与上一块空闲区长度的和。frees[i].front=frees[i-1].front+frees[i-1].length; 分配区的首地址和长度都初始化为零occupys[i].front=0;occupys[i].length=0; 显示函数show()是显示当前的空闲分区表和当前的已分配表的具体类容,分区的有起始地址、长度以及状态,利用for语句循环输出。有一定的格式,使得输出比较美观好看。 assign()函数是运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进行分区,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这个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被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的大空闲区。着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它的缺点是低地址部分不断被划分,会留下很多难以利用的、很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查找又都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这样无疑会增加查找可用空闲分区的开销。 分配内存,从空闲的分区表中找到所需大小的分区。设请求的分区的大小为job_length,表中每个空闲分区的大小可表示为free[i].length。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即空闲空间I的长度大于等于作业的长度将空闲标志位设置为1,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输出:“对不起,当前没有满足你申请长度的空闲内存,请稍后再试!”。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空间I的长度不大于作业长度,I的值加1判断下一个空闲区空间是否大于作业的长度。把未用的空闲空间的首地址付给已用空间的首地址,已用空间的长度为作业的长度,已用空间数量加1。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间的长度大于作业的长度,frees[i].front+=job_length; 空闲空间的起始首地址=原空闲区间的起始长度加作业长度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间的长度=原空闲区间的长度-作业的长度。如果空间的长度与作业的长度相等,空闲区向前移一位,空闲区的数量也减一。这样判断所有情况并相应分配之后,内存空间分配成功。 第二个操作为:撤消相应作业。在这个操作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按照系统提示输入将要撤消的作业名; (2)判断该作业是否存在 若不存在:输出“没有这个作业名,请重新输入作业名”; 若存在:则先分别用flag,start,len保存该作业在分配区表的位置i,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及长度。接着根据回收区的首地址,即该作业的首地址,从空闲区表中找到相应的插入点,将其加入空闲表,此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回收区只与插入点前一个空闲分区F1相邻接即(frees[i].front+frees[i].length)==start),此时判断其是否与后一个空闲分区F2相邻接,又分两种情况: 若相邻接,则将三个分区合并,修改新的空闲分区的首地址和长度。新的首地址为F1的首地址,长度为三个分区长度之和,相应的代码为: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存储管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邵国金 班级:0814121 学号:081412112 姓名: 同组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 年1 月9日

前言 本课程设计是编制页面置换算法FIFO、LRU、LFU、NUR和OPT的模拟程序,并模拟其在内存的分配过程。同时根据页面走向,分别采用FIFO、LRU、LFU、NUR和OPT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统计命中率;同时系统可以随意设置当前分配给作业的物理块数。 系统运行时,任意输入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设定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输出其页面淘汰的情况,计算其缺页次数和缺页率。系统结束后,比较同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得出在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使用FIFO算法,由于测试数据相同的页面比较少,所以采用FIFO算法时,需要置换的页面多,比较繁琐,没有优化效果,所以FIFO算法性能不好。使用LRU的算法,此组数据显示LRU的算法使用比较繁琐,总的来说,NUR、LFU、LRU 算法介于FIFO和OPT之间。通过系统模拟得出,OPT算法的性能高,LRU、NUR、LRU算法的性能次之,FIFO的算法性能最差,较少应用;由于OPT算法在实际上难于实现,所以实际应用一般用LRU算法。 本程序实现了操作系统中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缺页中断理想型淘汰算法,该算法在访问串中将来再也不出现的或是在离当前最远的位置上出现的页淘汰掉。这样,淘汰掉该页将不会造成因需要访问该页又立即把它调入的现象。该程序能按要求随机确定内存大小,随机产生页面数,进程数,每个进程的页数,给进程分配的页数等,然后运用理想型淘汰算法对每个进程进行计算缺页数,缺页率,被淘汰的序列等功能。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实验名称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实验目的: 1.熟悉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2.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 实验内容: 假设主存当前状态如右表所示: 系统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为作业分配主存空间, 而且具有紧凑技术。请编程完成以下操作: (1). 输出此时的已分配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2). 装入 Job3(15K),输出主存分配后的已分配 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3). 回收 Job2所占用的主存空间,输出主存回收 后的已分配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4).装入 Job4(130K),输出主存分配后的已分配 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实验要求 1.数据结构参考定义如下,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1)已分配区表: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n值为10*/ struct {int number; /*序号*/ int address; /*已分配分区起始地址,单位为KB */ int length; /*已分配分区长度,单位KB*/ float flag; /*已分配区表登记栏标志,0:空表项,否则为作业名;*/

}used_table[n]; /*已分配区表*/ (2)未分配区表: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表最大为m,m值为10*/ struct {int number; /*序号*/ int address; /*空闲区起始地址,单位为KB */ int length; /*空闲区长度,单位为KB*/ int flag; /*空闲区表登记栏标志,0:空表项;1:空闲区*/ }free_table[m]; /*空闲区表*/ 2.以allocate命名主存分配所用的过程或函数(算法参考课件),要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 3.以reclaim命名主存回收所用的过程或函数(算法参考课件),要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 4.画出算法实现的N-S流程图。 5.程序调试、运行成功后,请老师检查。 实验步骤: 1.分配内存,结果如下图: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彰显整合的智慧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已经以不可抵挡之势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来到了我们面前。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而是在新课程改革热潮冲击之下的,为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而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华师大附小研究并建构了“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浙江富阳永兴实验小学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细致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操作策略;山东李怀源老师带领的团队提出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七个模块”教学模式;山东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研究,为低年级展开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团队,两年多来倾力于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及其实施略有些思考,与单篇教学相比,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围绕主题高度整合,教学设计模块化,综合化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文本、课外拓展资源,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各模块,每个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人间有爱”整体教学模块设计。分为“课内课外自主预习”“检测预习整体感知”“主题探究品文悟情”“主题拓展实践运用”“主题表达习作迁移”几个模块。整个单元设置教学总目标,每个模块的教学又设置模块目标。从模块的名称也可以揣测每个模块相对集中的教学目标。 具体操作流程见下表: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2014年03月18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与内容 二、各个功能模块 三、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图 四、系统测试 五、结论 六、源程序及系统文件使用说明 一、设计目的与内容 设计的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 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1. 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能力。 3.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的技巧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利用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实现对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模拟 设计要求:

1. 2. 进程名, 进程所需页数, 也 可从文件读出。 3. 况。 所采用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f; //进程号 char name[8]; //进程名 int size; //进程大小 int n; //进程页数 int ye[100]; //页表,下标表示页号, 内容表示进程各页所在物理块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二、各个功能模块 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图

四、系统测试 主界面: (显示程序的各个功能块)1、选择1, 运行界面如下:

(选择1, 输入进程名, 显示内存物理块分配情况) 2、选择2, 运行界面如下: (显示2回收进程, 若进程名输入错误, 则显示进程不存在, )3、选择3, 运行界面如下:

板块式主题单元教学课题研究文档

板块式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课题的提出基于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现在教材的编排是一个单元的文章就是一个大的主题,用不着每篇文章 都去归纳主题思想,只是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学习每篇文章时 只要找出这些不同就可以了。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 教师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思路,每篇文章都去总结主题思想、开发课 程资源,要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 2.课题的提出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学生主动探索学 习而得以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换言之,在新的课 程标准上,“学”比“教”更受重视,由于知识建构的主体在学生个人,如何 学习就成为教学思考的重要课题。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主题式单 元整体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 让生活走进课堂,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 3.课题的提出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板块式主题单元教学研究”是依据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 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内外的 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主题式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提供一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同时此一形式兼顾知识的广 度和深度,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通常采取 小组教学,十分重视合作学习,而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异质性的团体成员,也就是学习者本质上各有不同能力水平、学科成就及学趣,成员的互动、对话,不仅有利于思考的激荡也有助于团体凝聚的形成,团队合作是未 来社会工作生涯的主流形态,在学校的学习情境中就应该有这样的学习

存储管理模拟实现

一、实验目的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请求页式管理是一种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二、实验容 编程实现页面置换算法,要求输出页面的置换过程,具体可以编程实现OPT、FIFO和LRU算法。 1.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其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 ①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 ②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 ③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 A.在[0,319]的指令地址之间随机选区一起点M; B.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1的指令; C.在前地址[0,M+1]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M’; D.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M’+1; E.在后地址[M’+2,319]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 F.重复A—E,直到执行320次指令。 2.指令序列变换成页地址流 设:(1)页面大小为1K; (2)用户存容量为4页到32页;

(3)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中,按每K存放10条指令排列虚存地址,即320条指令在虚存中的存放方式为:第0条—第9条指令为第0页(对应虚存地址为[0,9]); 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10,19]); 。。。。。。。。。。。。。。。。。。。。。 第310条—第319条指令为第3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310,319]);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32页。 3. 计算并输出下述各种算法在不同存容量下的命中率。 A.FIFO先进先出的算法 B.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 C.LFU最少访问页面算法 三、实验要求 1、需写出设计说明; 2、设计实现代码及说明 3、运行结果; 四、主要实验步骤 1、分析算法结构; 画出算法的流程图,即设计说明; 根据画出的流程图使用C语言编写相应的代码(代码过长,放到最后); 程序主要由main函数和以下几个函数组成: void initialization();初始化存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