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腹泻病

保育猪腹泻病
保育猪腹泻病

保育猪腹泻病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充血就说明肠道感染了β溶血性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菌株表达K88菌毛抗原。用商品菌毛疫苗给母猪免疫接种对预防初生仔猪大肠杆菌并不是非常有效的。

传染性胃肠炎(TGE):如果养猪生产者的生产计划中每周或每月都持续有母猪产仔而中间没有间歇的话,地方流行性TGE常常就是初生仔猪腹泻的原因。当新生仔猪和3~4周龄的仔猪一起养在一个大的产仔房(50~100个产仔箱)内时,地方流行性TGE最为常见。年龄较大一点的感染猪会排出大量的有致病力的病毒,这些大量的有侵袭力的病毒可突破易感猪的母源抗体的保护力,大约在仔猪一周龄时初乳中IgG抗体水平已下降到一定程度,这时大量的病毒超过了母猪奶中IgG抗体的数量。母猪是部分免疫,因此很少出现临床症状。由于母猪免疫程度不同,在同一产仔房内,腹泻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一窝仔猪腹泻很明显,而产仔箱邻近的另一窝仔猪可能很健康。仔猪在哺乳期内由于从母猪奶中获得免疫力而得到保护,而断

奶后就发生腹泻。吃前面乳房奶的仔猪,由于奶汁较多可能不发生腹泻,吃后面乳房奶的仔猪由于奶汁较少获得的保护力较低,就可能腹泻。因此,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很大,这要取决于各个母猪从奶汁中提供的乳内免疫力的数量和仔猪感染的年龄。发病率可达50~100%,死亡率可在10~30%,这要取决于猪群免疫力水平和环境因素。

轮状病毒:在新生仔猪的最初几周内,几乎所有的仔猪都可被轮状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病例都呈亚临床症状。当持续不断的产仔房内的病毒超过了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力时,就会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Benfield报告,对轮状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母猪在产仔前3天和产仔后2周内可经粪便排出病毒。新生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会出现柠檬黄或奶酪样腹泻。年龄较大的仔猪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仔猪缺乏被动免疫力,病毒增殖足以使6~7日龄的仔猪感染,其临床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发病率通常为80~100%,死亡率为5~20%。如果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会大为增加。

球虫病:在6~10日龄的仔猪,被诊断为球菌病的日益增多。较大规模的集约化养猪生产可能增加了球虫病的流行。在7~8月份猪球虫病的发生年可能增加。

感染猪开始抽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一两天后继而变成水样腹泻。腹泻持续4~8天直到严重脱水。在混凝土地板或板条的产仔房内,球虫病发病率可以达100%。在木板地板的产仔房内,发病率也可以比较高。死亡率为0~20%,这要取决于是否同时有继发感染和环境应激因素。

虽然在猪已鉴定出几个球虫种类,但已经知道的对年轻仔猪有致病力的种仅有猪等孢球虫(Isosporn suis)。形成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孢子虫,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大约(在食入)5天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段,卵囊经粪便排出。Harleman和Meyer报道了猪等孢球虫肠道外生活史,卵囊食入后在排出的10~14天可引起第二次高峰。

在流行的猪场,可以预先知道哪一天仔猪要发生腹泻。猪只开始通常不活泼,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二天就可发生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虽然C型产气荚膜梭菌通常可使3~5日龄仔猪发生急性腹泻,但是在5~14日龄仔猪也可引起C型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这些仔猪出现临床疾病2~3天后出现腹泻和脱水。这种疾病常呈散发,同一窝仔猪仅3或4头感染,而其余的仔猪可能是健康的。

兰氏类园线虫(Strongyloidesransomi):虽然肠道线虫主要在美国东南部是一个问题,但是中西部州的兽医人员对这些寄生虫也是重视的。幼虫可经感染母猪的初乳传给哺乳的仔猪。食入的幼虫可引起空肠上皮细胞脱落使6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可看到仔猪厌食、腹泻、脱水和精神沉郁。

诊断

令为遗憾的是对腹泻仔猪进行尸体剖检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病毒性感染的病变可能是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管内有稀薄乳糜,粪便通常的pH<7.0。

然而,这些结果在仔猪不如新生仔猪明显。类似的结果在患球虫病的仔猪也可看到。常常也可看到坏死性肠炎,患球虫病或亚急性梭菌感染都可出现这种肠炎。粪便pH>7.0可能是大肠杆菌病,但也不是特定的。如果母猪无乳汁,仔猪由于没有奶消化,这些猪的粪便也不一定是碱性pH。

因为尸体剖检结果不能确诊,因此有必要采用实验室方法确定腹泻的病原。要想获得最好的诊断结果,应在腹泻发生的初期送几头未经治疗的活猪到实验室作诊断。如果不可能把猪送去,将病猪剖杀后采集一些组织样品送检。死猪或临死猪的样品不宜用作实验室诊断。可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螺旋结肠的部分片段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到实验室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鲜的、冷藏的空肠和回肠片段送检作病毒荧光抗体检查和细菌学培养(如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用回肠做5~6个压涂片送检作显微镜球虫鉴定和大肠杆菌病荧光抗体检查。收集几毫升腹泻的粪便材料送检作电子显微镜病毒粒子检查。

由于各个实验室条件不一样,因此在送检病料时应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及怎样的运送方式。只有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研制和采用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治疗与控制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或者是产仔之间至少间隔3个月,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泻。治疗地方流行性TGE或轮状病毒的关键是防止和控制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应当经低乳头饮水器或缓流水饮水槽供给仔猪新鲜的口服电解质溶液,并添加抗菌物药物〔如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Apramycin、呋喃西林(Nitrofurans)、Quinoloes和新霉素)可减少细菌继发感染。即使幼小的患腹泻的仔猪都会消耗相当数量的水,如果它们能接触到水源的话。在加入药物期间,对水的摄入量要进行监测,以评价药物的食口性。

如果认为大肠杆菌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应做一下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说明可能还有并发感染,那么诊断结果就要重新评价。

地方流行性TGE是非常难以控制和预防的。目前TGE商品苗在野外应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报告,有些兽医人员采用从早期感染猪得到的同源活病毒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这种病毒取自吃初乳前被感染的新生仔猪。将小肠经过离析结冻,在母猪产仔前3周给予接种。Halterman和Harris分别报道,给整个猪群口腔接种一次活的有致病力的病毒可在猪群内消除TGE的持续流行。南斯拉夫也报道获得同样的消除TGE的结果。有些兽医人员报告在母猪产仔后3~5天注射TGE商品苗仅获得有限的成功。

轮状病毒疫苗在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方面还不完全满意。Bohl和Saif已报道轮状病毒毒株之间抗原性不一样,异源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

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球虫病作治疗没有什么价值。在预计要发生腹泻前3~4天给仔猪服用球虫药物一般可产生效果。兽医人员也报道了使用球虫药混合剂〔包

括氨丙嘧吡啶(Amprolium)、癸氧喹酯(Decoquinate)和磺胺(Sulfas)〕取得各种各样的结果,这些药物目前在美国还没有被批准用于猪。

控制球虫病的中心应围绕着怀孕与产仔设施的卫生和产仔前对母猪的治疗。基本的前提是防止新生仔猪吃入虫卵。猪等孢球虫的接触来源还没有鉴定清楚。试图从产仔室地板削下来的碎屑中找到虫卵没有成功。研究人员发现母猪很少排出猪等孢球虫虫卵,若在猪粪中检出虫卵,一般都是艾美尔球虫的成员。

为了减少母猪产生虫卵,预防幼猪可能感染,在母猪产仔前2周和产仔后2周内,在饲料中添加球虫药物。给母猪服用球虫药物后,对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无法预测。氨丙嘧吡啶、癸氧喹酯或莫能菌素(Monensin)是一些最常使用的药物,但是还没有被批准。需要了解药物使用后兽医人员与病畜之间的适当关系。

在产仔前4~6周给母猪服用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青霉素结合剂对控制球虫病已证明是有帮助的。如果磺胺甲基嘧啶给母猪服用,育成猪的尿液应当作磺胺甲基嘧啶检查,以免饲料在生产和运输系统中发生交叉污染。

对于大多数猪场来说,控制球虫病的根本办法是实施严格的卫生措施并同时控制伴随的感染。对于某些猪场来说,采用金属网作为产仔房的地板可能是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唯一方法。但是如果养猪生产人员放入产仔箱内的母猪身体比较脏,或者生产人员在猪栏之间活动穿了污染的靴子,那么即使采用了金属网地板也不会有效。有些兽医人员有时因为违反了卫生措施而感到后悔。

对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的仔猪进行治疗是没有用的,但是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给母猪免疫可预防这种感染。在有些猪场,产仔前给母猪接种杆菌肽或弗吉尼亚霉素也可预防这种感染。治疗兰氏类园线虫感染可在5日龄和10日龄服用两次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产仔前所有的母猪用苯硫咪唑或依弗菌素治疗。将所有种猪群和仔猪饲养在排水良好、地面干燥的猪舍内可防止活的幼虫存在和散布。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摆在兽医工作者和养猪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非病原性腹泻主要是因为仔猪先天的生理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应激因素等引起的。 病原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 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d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 病毒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V):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病初常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

2021年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 防办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

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

猪腹泻的原因

腹泻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起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 腹泻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候群的症状之一。只有透过这个症状,进行仔细的推断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看到引起腹泻的种种因素。 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微生物性因素、中毒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内科疾病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多种。微生物性因素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中毒性因素包括兽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盐中毒、饲料中毒;寄生虫性因素多为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在体内寄生引起;内科疾病性因素有胃肠炎、肝炎等;其他因素有蛋白质过高、过度惊吓、胃酸分泌不足、气温过低、饮用冷水以及转群不当引起应激等。 1.1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都会引起比较轻微的腹泻,较轻微的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如果腹泻程度较重,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肝炎、过敏、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都应该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 1.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腹泻的性质 如果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食盐中毒、球虫病、仔猪魏氏梭菌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如果粪便变黑,很可能是胃和前段小肠的出血性炎症;如果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1.3 根据粪便混有物的性质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混有黏液,应怀疑是肠卡他;混有脓汁,应怀疑是化脓性肠炎;混有血液,是出血性肠炎;混有脱落的肠黏膜,是伪膜性肠炎;如果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应怀疑是功能障碍、普通炎症或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如仔猪采食初乳不足、饲料不易消化、发生传染性胃肠炎。 1.4 根据粪便的气味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粪便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或酸臭气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如果粪便气味恶臭,常提示某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猪瘟、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如果粪便有特殊的腥臭气味,也应该怀疑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如猪轮状病毒病。 1.5 根据腹泻的主要特征,通过调查畜禽饲喂情况和疾病的流行趋势,综合判断腹泻的原因 对腹泻进行定性分析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具有流行性。如果确定是散发而没有流行性,那就肯定是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这时要仔细检查饲料情况和饲养管理制度,如饲料是否发霉、变质,饲料配比是否合理,放牧的家畜是否有接触农药和有毒植物的机会,

猪常见腹泻病的诊断与治

猪常见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经管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经管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实验室检验:由小肠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更多,应进行临诊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2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实验室检验: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作肠毒素的测定。 防治:采用以改善饲养经管,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实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3仔猪红痢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 实验室检验: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外界环境普遍存在本菌,关键是作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棱菌的毒素。 防治:本病发生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4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治疗猪腹泻偏方,猪蓝耳病

治疗猪腹泻有偏方 一、生姜治疗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不仅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还是用来治疗多种猪病的良方。 方法一:取生姜75克、熟鸡蛋黄3个,捣碎后一次喂给。 方法二:取生姜4克、茶叶2.5克、红糖7.5克,混合后加水煎汁1000毫升,拌料喂猪,每天2次。 方法三:取干姜、党参、白术、山药各7克,加水煎汁,候温灌服。 方法四:取干姜100克、茶叶250克、红糖750克,煮沸煎汁,滤渣后取药液喂服,每次250毫 升,每天2次,可治仔猪腹泻。 二、鸡的新城疫I系(称一系)苗,对于猪拉稀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Ⅰ系相当于干扰素,能产生干扰素,一支可用于10头母猪,育肥猪20—30头,试试就知道妙处在哪。 第一个偏方是喂服生姜糖水。用生姜150克、红糖250克熬水,凉后拌料,一次性喂服。另外在喂饲料时,每头仔猪再加一片安乃近。一天两次连喂三天。 大蒜醋液的效果甚好。史远全进一步讲解说,将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150毫升、百草霜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每天两次,连用两天;或用陈醋200毫升,炒焦的高梁250克(研成粉状),混匀一次灌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也可用黄连10克,陈醋200毫升

煎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效果甚好。 麸皮:将麸皮用醋炒成焦黄拌在饲料中给猪吃。 稻草:将新鲜干净的稻草烧成灰拌在饲料中给猪吃。 石榴皮:将石榴皮切成不块喂给猪吃也能治拉肚子。 3、特殊治疗法。 (1):大蒜30克捣成蒜泥,加陈醋150 毫升、百草霜(即锅底灰)5克,充分搅拌混匀,一次喂服,2次/天,连用2天。 (2):黄荆籽20粒捣碎拌饲喂(10~20 公斤体重的仔猪1次用量),每天2次,1~2天即可痊愈。 (3):干牛粪烧成灰拌入饲料中饲喂哺乳母猪或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可治疗仔猪白痢引起的腹泻。 石榴皮15克,水煎后加红糖或白糖饮服,每日服2次,餐前服用。 ②石榴皮15克,肉豆蔻(去油)10克,水煎服。 ④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糯谷草三钱。煎服。久泻者加真淮药二钱。

猪的常见疾病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得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得猪都可发生腹泻,但就是发生腹泻得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与断奶后年龄得仔猪。新生仔猪腹泻得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就是集中产仔管理得猪场。菌毛抗原疫苗得出现与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得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得腹泻病常常就是比较困难得。 虽然仔猪腹泻得病原就是比较多得,而且就是比较复杂得,但就是最容易感染得病原就就是针对某种病原得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得这种病原。当有大量得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得温度、湿度、通风与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得严重程度与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得传染性病原就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得许多州也有增加得趋势。据设在Galeburg得伊利诺州诊断室得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得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得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得观察,发现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得流行有增加得趋势.?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得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得大肠杆菌,常常可能就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就是肠毒性得。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与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她认为瞧到小肠充血就说明肠道感染了β溶血性大

猪拉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最普遍的拉稀也是困扰广大养殖户一大烦恼!在分不清楚的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拉稀?什么病造成拉稀不止?会导致养殖户大家用药乱投医,来回换药。不仅耽误病程,也会使药在猪体内产生耐药性。而延长病程的发展,导致病情恶化,错过用药的最佳时机! 为了方便大家的对拉稀的初步认识,先分析猪拉稀的几种病因及情况?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肠病毒感染腹泻。 2、猪腺病毒感染腹泻、星状病毒腹泻杯状病毒腹泻、诺瓦克病毒腹泻、细小病毒腹泻、伪狂犬病毒腹泻、猪瘟病毒腹泻、仔猪黄白痢断奶期腹泻、红痢血痢。 3、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与病毒感染、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的牛羊腹泻可有效防治; 4、细菌性腹泻:如仔猪黄白痢、副伤寒、犊牛副伤寒、禽霍乱、雏鸡白痢等。 5、营养性腹泻:如营养过剩或不良性腹泻病毒性腹泻: 6、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激性型腹泻: 7、断奶、换料、转群、天气变化、环境不适外购猪等各种应激引起的腹泻。 总体几种原因引起的肠炎、腹泻,在不明的情况下,可以称不明原因引起腹泻拉稀。 万痢金方一针见效,解决以上所有的病情拉稀,有奇效。预防乱用药,降低用药成本,达到及时的用药治疗的时机。 万痢金方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止痢、清热、抗细菌病毒,止泻痢、最重要有解肠毒等功效,清除长期替换用药的,留下的药残!和缓解拉稀引起的酸中毒。已达到良好用药效果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马、牛0.05-0.1ml,猪、羊0.1ml-0.2ml,每天一次,连用2-3天。 母猪过奶止痢:母猪每公斤体重注射0.1ml,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注释:仔猪还口服:每1kg体重家畜、禽用0.5ml,每日一次,连用2-3天。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

猪腹泻性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仔猪红痢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1日龄—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排血痢或红褐色稀便,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 实验室检验:仅分离出病原意义不大,因外界环境普遍存在本菌,关键是作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棱菌的毒素。 防治:本病发生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的稀粪或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实验室检验: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作肠毒素的测定。 防治: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进行预防。 3、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特征症状及病变: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实验室检验:由小肠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防治: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更多,应进行临诊调查分析,找出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4、猪痢疾 流行特点:最常见于2月龄—3月龄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猪,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仔猪和成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猪顽固性拉稀怎么办 腹泻拉稀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引起猪拉稀的冠状病毒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前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以10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0%。后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 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他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便气味不同腹泻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大多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药物防治:对猪腹泻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诊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应辅以抗生素治疗。用药时应

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通过药敏试验或平时临床资料分析来确定)。笔者在对四川地区药敏调查时发现: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应注意选用 用“肠移健”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治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疗程三天。预防200Kg体重。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 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具必须消毒。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天津正大朱显金 很多养殖户反映,小猪断奶后,一般拉稀7-10天,不但不长,而且奶膘掉得厉害,让人头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拉稀原因分析,然后早提出防治方案。 一、断奶原因分析 1、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保护,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并且断奶后仔猪重新组群并窝,仔猪间相互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变化、环境的变化,引起仔猪的较强的应激而发生倡导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腹泻。 2、日粮的改变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

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导致腹泻 4、胃肠道酸性环境的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是吃母乳,母乳进入胃肠道后,会分解成乳酸,使胃肠道PH值较低,呈酸性环境。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5、缺铁性贫血性下痢 哺乳阶段,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一部分铁元素,断奶后,部分仔猪吃料少或干脆不吃料,引起铁元素缺乏,进而引起红细胞合成受阻,引起下痢。 6、疾病问题 可以起断奶下痢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 7、免疫功能低 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温度条

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1.1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B1缺乏时仔猪临床表 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 B2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 黏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烟酸缺乏 时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 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 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酸 则是仔猪体内辅酶A的组成成分, 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 病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时同 样表现腹泻。 1.2矿物元素缺乏 与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 物元素主要有铁、锌和硒。铁作为 仔猪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缺乏 可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导致仔猪 抗病力降低,易感染致病菌,发生 腹泻甚至死亡。缺锌可使胃肠黏膜 发炎,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失调,使 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引起仔猪腹 泻。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阻 止过氧化物的积累,保护细胞膜免 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缺硒时, GSH-PX活性下降,胃肠平滑肌 细胞脂质膜会因过氧化发生质病 变,从而引起仔猪消化紊乱,并伴 有顽固性腹泻。 1.3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尸胺、腐胺等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1.4电解质不平衡 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采食饲料中的矿物质离子是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来源,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1.5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积聚肠腔,从而引发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综合预防措施 2.1日粮配制 按照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选择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于消化吸收的饲粮,是防止营养性腹泻的关键。饲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可降低饲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使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平衡,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增加病原菌的排出,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2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为预防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仔猪腹泻,在日粮中合理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很有必要的。锌、铜、硒、维生素E和生物素等对断奶仔猪的抗腹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他们中有的是通过改善饲料的转化效率、增强猪体的体质和免疫力而发挥作用,有的则是直接有抗菌和抑菌作用。这些物质的适量补给,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效果。 2.3饲喂方式的改变 实行湿喂方式比干喂更有利于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另外,仔猪饲喂的次数越多,腹泻发生的机会越少。少量多次,增加饲喂次数,可使食物与胃酸充分接触,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2.4调整猪体的电解质平衡 如果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不平衡,给予调整,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有效辅助措施。生产中治疗仔猪腹泻中常采用补液和应用口服补液盐饮水。 2.5创建适宜的饲养环境 预防营养性腹泻,关键是创建适宜的环境,这是养好猪的要素,猪舍必须具有夏季阴凉,冬季保暖功能。虽然猪的腹泻病全年都会发生,但受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冬季保温不佳时,发病更为严重。此外应尽可能地避免应激的发生,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猪营 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左咏梅 李鹏 闵向松︵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150001 ︶ 誅畜禽饲养輥輶訝 养殖技术顾问2009.10

关于猪只腹泻原因浅析

猪只腹泻原因分析 (仅供参考) 一、养殖现状分析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导致现代的养猪业越来越复杂 品种复杂:外三元、内三元、二元杂、土杂 养殖方式复杂:全喂饲料(干喂、泡水)、饲料+农副产品或米饭 养殖环境恶劣:环境消毒不严或根本不消毒,猪时刻处于病原菌环境中。 免疫不合理或根本就不打疫苗,导致各种传染病滋生。 驱虫不合理或根本就不驱虫。 疾病压力大且病因复杂:传染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的交叉感染、混合感 染普遍发生,旧病未除,新病不断涌现,且病症 复杂难辩,非典型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疾病 也日趋增多。 二、饲料常见的问题分析 ①皮红毛亮(能量、氨基酸的平衡、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寄生虫)。 ②粪便黑(高铜125-200ppm)及粪便形状、硬度(内热,电解质平衡)。 ③腹泻(营养因素、疾病因素) ④生长速度(营养因素、动物健康水平) ⑤耗料肉比(营养水平、健康状况、寄生虫影响) ⑥采食量(饲料原料、诱食剂的使用) ⑦打架、咬尾、不安睡(养殖密度、寄生虫问题) 三、腹泻问题的原因分析 营养问题可挖掘的空间不大,同质化较高 原材料同质化:品种、价格、质量都差不多 营养水平:能量、蛋白、氨基酸、Ca、P 微生素、药物添加剂 保健的问题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猪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呼吸道的问题 寄生虫的问题 肠道病的问题 只有同时将三方面的问题都做好预防工作,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尤其是寄生虫跟呼吸道的问题均为群体感染,其亚临床症状无时无刻不在

影响动物的生长,而这种亚临床症状又是养殖户自身无法解决的。 四、导致以上问题的病因分析: (一)肠道疾病 所有日龄的猪易感染肠道疾病。腹泻是几乎所有肠道疾病的共症。 猪腹泻性疾病病源与易感猪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 乳猪断奶猪生长肥育猪 细菌性疾病 C型产生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肠炎 ++ —— 肠道大肠杆菌病 +++ +++ — 猪增生性肠炎—+ +++ 沙门氏杆菌肠炎 + + +++ 猪痢疾 + + +++ 寄生虫病 隐孢子虫 + ++ — 猪等孢球虫 +++ + — 兰氏类圆线虫 + + + 猪毛首线虫—— ++ 病毒性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 ++ +++ 轮状病毒肠炎 +++ +++ + 传染性胃肠炎 +++ +++ ++ 其它(腺病毒、肠病毒、副轮状病毒) + + — 注:“—”少见或未见发生,+不常见,++时常发生,+++经常发生。 (摘自:默克兽医手册第七版,p156) 可见,在乳猪阶段(教槽料阶段)经常发生肠道大肠杆菌病、猪等孢球虫(6-21日龄,死亡率高达20-25%)、轮状病毒肠炎、传染性胃肠炎(10日龄以内,死亡率100%)等腹泻病,也时常发生C型产生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肠炎(又叫C型魏 氏梭菌,引起仔猪(1-5日龄)红痢)。乳仔猪阶段经常发生肠道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黄痢1-3日龄内最多,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高)、轮状病毒肠炎、传染性胃肠炎(TGE);时常发生隐孢子虫、猪流行性腹泻。生长肥育猪(小猪及中大猪)经常发生猪增生性肠炎(细胞内劳森菌,发生6-20周龄猪,易转化为坏死性肠炎)、沙门氏杆菌肠炎(1-2月龄内的副伤寒)、猪痢疾(血痢,密螺旋体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ED);时常发生猪毛首线虫(鞭虫)、传染性胃肠炎(TGE)等病。 在实际生产上主要是乳仔猪腹泻现象普遍存在。每年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总死亡率的39.8%以上;30kg以下仔猪腹泻全年平均发病率达46.5%,死亡率10.3%。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

级高牧医042 学号200401015227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姓名盛吉吉 系部畜牧系 专业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王冬梅职称实验师 日期2009.5.20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 盛吉吉 【摘要】本病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性腹泻。季节性很强,以11月至第二年2月底发生较多,各类年龄都可感染。病猪及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几乎100%,断奶,育肥、种猪症状较轻微,病死率很低或无病死。此病传播迅速,仅数日危及全群。 【关键词】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猪;肠道性传染病 1.发生与分布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与传染性胃肠炎(TGE)相似的疾病,在我国长期被误认为是TGE,1976—1977年,在比利时一些主场发生各种年龄的猪急性腹泻。1977年,伍德氏在英国报道类似疾病,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潘萨尔特氏在比利时,查西氏在英国发现此病,其后,在欧洲的捷克,西德等许多国家发生流行。我国在1964年前后开始发生冬季拉稀病,每年冬季11月份起发生流行,春节前后达到高峰,流行面广,数省数县连续发生,不论猪大小,性别,品种,均可发生,但病因不明。国内从70年代起开始研究病原,分离出几株病毒,如上海的“华株”,辽宁省的“辽株”,吉林省的“吉株”,福建省的“龙株”等,均认为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但抗原似乎有差异。在80年代,长春是高德荣氏等通过TGE的Miller株与4个地方毒株的免疫荧光交叉反应,兽医大学朱维正氏等通过吉株,华株与通化株的免疫荧光实验,均证实与猪流行性胃肠炎不同,直到1983年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从比利时引进CVLA株免疫血清,证实华株为CVLA,才正式肯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2.病原

如何辨别猪腹泻的病位和原因

如何辨别猪腹泻的病位和原因 养猪腹泻是养猪劳动者最常见最普遍的疾病,采取各种办法治疗也是有时有效、有时无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治疗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下面根据我总结的经验和观察谈谈关于猪腹泻的原因和病根源的部位。 (一) 从刚出生的仔猪开始说;有的仔猪出生就拉杏黄色不太稀而且还很粘的稀粪,拉这种粪便的原因是仔猪在没有出生之前在母体内就受母体的影响所致的,所以出生就拉黄粘色的粪便,这是先天在母体内就受到了不适应的影响所导致,出生后不治也能自愈。也有个别仔猪出生才几天就开始拉白色稍有点发黄,而且还不稀这就是出生后受凉引起的了,过一两天就能拉浅白色的稀粪了,仔猪没有出生之前在母体内38-39的体温的呵护下,一下离开母体温度误差十几到二十度以上,有的仔猪体质稍虚弱点,不能一下接受这么大的温度变化,所以出生还没几天就拉浅黄色的粪便,慢慢转成拉稀,这种情况就得采取办法治疗了,(熬点温胃健脾的中药灌服);如果全群都拉而且用药也无效,像这种情况就得考虑不单纯的是仔猪受凉了,这是母猪受凉后通过喂奶传给了仔猪导致都拉,这种情况就得大小猪同时都用药了。 (二)吃的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刚断奶的仔猪,这些仔猪断奶换料后不知饥饱还像吃奶时那样吃的饱饱的,这时它的脾胃消化功能还没有那么强健所以腹泻。这时腹泻拉出的粪便有没有消化的生饲料还发黄。有的还带有黄色粘液,这是胃受伤了拉出的胃黏膜,这就是吃的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治疗办法:一;限食,定量少喂点,不能喂得太饱;二;喂容易消化的食物或熟食;添加健胃和帮助消化的中药。 (三)脾虚引起的腹泻;这发病原因是饲料粉碎的粗,颗粒大不容易消化,在吃的多慢慢导致脾虚腹泻,拉的发黄象稀水一样,而且还带有没消化的饲料,脾虚引起的腹泻治疗起来比较慢,要采取保养和药物相结合的办法,首先注意喂容易消化的饲料,把饲料粉碎的细点;可以添加食母生,或酵母粉;中药治疗可用;茯苓、山药、白术、甘草、神曲、莱菔子。 (四)肝受凉引起的腹泻;肝在五行当中属木,脾在五行当中属土,木克土是五行制化的规律,所以肝受凉也能引起腹泻,从粪便的颜色和酸度就不难看出是肝受凉引起的腹泻,肝受凉向外散发酸液,腹泻的粪便里含酸量就大了,肛门周围被酸烧的有红肿的现象,这就是肝受凉引起的腹泻。我们在治疗的同时把饲料里适量的添加一部分苏打粉就可以了。 (五)心火大引起的腹泻:心火大引起的腹泻是黑色的,脾胃消化食物是由心提供热能的,如果心火大提供的热量超出脾胃消化适应的温度就能引起腹泻,就好像做饭烧过火一样,过了火食物的营养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合污下行所以就拉黑色粪便,这种腹泻治疗一般用苦味的中药就有效。比如;黄连、苦参、穿心莲等;这就是俗话说的凉药苦口利于病。 (六) 肺受凉引起的腹泻:粪比较稀而且还含有没有消化完的饲料,肺受凉引起腹泻的原理是;土(脾)能生金(肺),这是五行相生的原理,肺受凉所致的拉稀是寒气逆行所致,所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 动物医学熊杰内容摘要: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经历了大量的应激,包括各种微生物、饲养环境、温度、断奶、日粮转变等。随着日粮等改变,其肠道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主要是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转变,肠道生理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改化。在上述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伴随着方方面面的刺激,都可能造成小猪在哺乳期间和断奶前后发生各种腹泻,本文从病原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并讨论了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方法。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病因预防治疗 目前,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一、发病原因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1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菌,早期寄生于仔猪的结肠内。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2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时,病毒侵袭细胞,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发生破损后,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性腹泻,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气温突降是诱因生理性因素 1 胃酸分泌不足 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