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

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的一个俗称。

概念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已正式引入地貌学献。

特征

黄土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左右,周围为沟谷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现代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分类

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分为:①古缓倾斜基岩平地上覆盖厚层黄土形成的塬,简称完整塬。如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陇中白草塬,面积都在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塬面完整,四周正受沟谷蚕蚀。

②山前倾斜平地上发育的塬,简称靠山塬。一面靠山,倾向河谷,被发源于山地的河流或沟谷割切,如秦岭山地中段北坡坡麓的塬。

③断陷盆地中发育的塬,又称台塬。如陕西关中平原北面的渭北高原上的塬。

④河流高阶地形成的塬,如黄河龙门河段两侧的塬,这类塬已被后期发育的沟谷分割,称为破碎塬。

⑤古平坦分水岭接受风积黄土形成的塬,如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的杨台塬,茹河上游的孟塬,其面积多在数平方公里以内,零散地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内部,称为零星塬。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境内以黄土高原、平原为主,亦有少量山地,地貌形态南北迥然不同,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部属黄土高原南缘的一部分,其中东北部为土石山地。北山以南为泾渭冲积平原,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依地貌和高度可分为黄土台原和河流阶地与河漫滩。 一、地貌类型 (一)平原 境内由渭、泾等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堆积平原(不包括黄土台原),按其成因、形成过程以及形态特征,分为泾渭河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洪积扇裙等类型。 1、泾渭河冲积平原 主要是渭河冲积物以及泾河、清峪河、冶峪河和漆水河等河流冲积物所组成的平原,大部分布在渭河北岸和泾河下游东部,基本连成一片,范围较大,但在渭河北岸呈带状分布,泾河以东呈片状。按其形态,又可分为河漫滩及各级阶地等。 2、河谷平原 属渭河、泾河的一些较大支流如沣河、马栏河、漆水河、冶峪河等,以及泾河上游切穿黄土高原、黄土台原或冲积平原而形成的具有平坦较宽广的河谷阶地、河漫滩的地貌形态。 3、洪积扇裙和洪积扇 在北山南麓一带,从三原嵯峨山一直延伸到乾县石牛山,分布着东西向的带状冲积扇,其宽度不一,西宽东窄。洪积扇分属4个不同的洪积时代,即晚中更新世早期、晚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这是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南缘在第四纪一直处在上升运动之中,故又使老洪积扇被切割,新洪积扇又在老洪积扇之下出现,但它们之间的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埋藏型洪积扇裙,也有迭置洪积扇裙。组成物质为含泥的砂砾卵石及含砂砾质粘土及次生黄土状土,全新世以前的洪积扇的上部,多为风成黄土或亚粘土、亚砂土层所覆盖。 一些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洪积平原的现代洪积扇、冲积堆等个体形态,在境内为数众多,常附加在平原、台原、阶地等地貌形态之上。 (二)黄土台原 1、黄土台原 黄土台原为关中渭河两侧或山前被黄土覆盖的呈阶梯状倾斜的台状地,具有明显的台坎和平缓的台面。本市的黄土台原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以北、北山以南的范围内,泾河以西面积最大,是黄土台原的主体。 黄土高原以南正处在渭河北岸的断阶部位,而断块式断凸自北而南陷落,断凸上覆厚层黄土后形成阶状台面,阶状台面南低北高。黄土台原地势较高,海拔高度450~800米,平均高出平原200~300米,台原与平原往往以陡坎相接,成为境内地形的第二阶梯。 黄土台原的组成物质,下部多为第三系或第四系早期的洪积、冲积、湖积物,上部为第四系风成黄土或冲积黄土。台原表面一般比较平坦、完整,坡度一般在5°以下,很少超过10°,台原边坡冲沟发育,滑坡、崩塌、泻溜等现象屡见不鲜。这里的台原间有河谷切割,其上有洼地、岗梁分布,各级台地以陡坎相接,相对高差50~150米。本市黄土台原依原面高程、倾斜程度、物质组成以及下伏地层,可分为两级。低者为一级台原,位置偏南;高者为二级台原,位处一级台原之北。

黄土高原

第三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 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 导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 (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2)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 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 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渗透乡土地理的知识,明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 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灞桥周围的窑洞景观,并分析居住窑洞的优点。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地形崎岖,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红壤广布,又称“红壤高原”。云南贵州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省的东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它是南北方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被乌蒙山划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西部的云南贵州高原海拔超过2000米,东部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地较多,高原表面较少。它被称为“山源”,海拔1000-1500米。云南高原与贵州高原相连,边界不明确,故统称“云南贵州高原”。云南高源位于云南省东部哀辽山以东,由于在云岭以南,云南有1200多座大坝,占全省耕地的三分之一。地势低洼的形成盆地,有些形成湖泊。例如,在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表面,有许多湖泊盆地和水坝,有许多湖泊,如滇池,被称为“滇池洼地”。由于湖泊水的渗漏和周围山区泥沙的沉积,大部分湖泊盆地发育成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贵州高原地处雨季,雨量充足,所以有“三天无晴天”的说法,高原上的河流有大量的水。许多河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冲刷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贵州高原的地形大致可分为山地、平原、盆地和峡谷三个层次。高原最高的地方是山原,在贵州西部最明显。由于长期的河流切割,高原形成了原始的山地形态。该高原下有一些盆地(坝),最大的是贵阳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农业区。这个峡谷是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而形成的。例如,吴江河谷有300-500米深,“走一天”。黄果树瀑布宽约20米,从50多米高的陡峭悬崖上沿犀牛潭而下,是

中国最大的瀑布。云南贵州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一个侵蚀高原,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云南贵州高原上的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泛。通过地表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天坑、漏斗、圆形洼地、伏伏流、洞穴、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最发育的岩溶地貌之一。云南贵州高原地表有一层红壤固结层(又称风化壳),说明该地面为风化地面。当它被剥蚀时,石灰岩就会暴露出来,形成大面积的石芽地。路南石林是我国开发最好的石芽地之一。在这里,奇峰像一座塔,像一根竹笋像一根菌苗,高10多米,高5-10米。在山顶亭或狮子亭,人们可以欣赏到40多万亩石林的奇景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地形特征 概观 云南贵州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到湖南和广西丘陵山区的过渡带,北部为四川盆地,南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为热带海洋。云南贵州高原的地形从西北到东南逐步减小。整个云南贵州高原可进一步分为西部的云南高原和东部的贵州高原。[11]云南高原 云南高原的总体地形趋势是北部高,南部低,西北最高,东南最低,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其西北是云南贵州高原的最高带,海拔3000-4000米。有多年积雪的高山,如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等。境内最高点是景德堡峰,是德钦县梅里雪山的主峰,云南和西藏自治区地区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与南溪交汇处,海拔仅76米。整个高原的地形可以从北到南大致分为三个阶地。第一层是西北的德钦和中甸。高度通常在3000米至4000米之间。许多山峰可以到达超过5000米的高度。第二层是中央高原的主体。海平面一般在2300-2600米之间。有3000-3500米的高海拔山

峰和1700-2000米的低海拔山峰。第三阶地位于盆地的西南,南部和东南部。有高山,丘陵,盆地和山谷,海拔1200-1400米。ling江流域和云岭山脉东部的宽谷盆地是边界。东部高原绵延,西部山脉和河流纵横交错。地貌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山河主要表现出南北趋势。从西向东,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山,五粮山,哀牢山等南北山脉与怒江,Yuan江等南北河流交替排列。从北向南,山脉的高度逐渐减小,山河间的距离在扩大,峡谷深度也在增加,形成了著名的纵向峰谷区。[11] 云南罗平 云南罗平 贵州高原 贵州高原,贵州高原的地势从西向东,从中部向南,北倾斜。境内有四座主要山脉。这些山脉一般呈东北西南趋势。西北的乌蒙山与云南相邻,呈南北走向。海拔通常在2000-2400米之间。贵州高原的最高点位于鹤屏县与水城县的交界处的飞彩坪,海拔2900米,北部的大楼山呈西北西南趋势,海拔1000-1500米。东北武陵山脉是吴江与and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 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2.地形:高原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2019年济宁学业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1选D,2选B。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田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并形成“地上河”;植被覆盖率减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第2题,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国家政策支持,重点扶持能源工业的发展;黄土高原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早,名胜古迹众多。 考点: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发展经济的优势。 (2019年苏州学业考)地坑院也称“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图5)。据此完成2、3题。 3.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雨,易于蓄水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图6中的省K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3选B,4选C。第3题,黄土高原的地坑院位于黄土塬,这里形成地下村庄的原因,一是地下冬暖夏凉,调节气温;二是造价低。窑洞顶部不是为了耕作。地坑院需要排水,目的不是夏季蓄水。第4题,地坑院分布在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即丙。甲是贵州省,乙是辽宁省,丁是青海省。考点:考查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及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 (2019年连云港学业考)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回答5、6题。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软件二班 欢欢

摘要: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 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

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岭以外的主要。第二级阶梯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图们江、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等河谷盆地,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讲授新课】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 (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 【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来自哪里? 学生可能给出风吹来的、流水冲来的等多种答案。 2、风成说 教师: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播放视频:风吹来的黄土 学生边观看动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黄土来自哪里? 2、距离沙漠的远近不同,沙子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视频中获取的信息,总结答案。 师生归纳: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西向东,沙子的颗粒逐渐变小。这些黄土的沉降过程,就像冬天下雪一样,而黄沙最后像雪花一样很均匀的飘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风成说,一是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是动画的方式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过渡】(出示图片)部分黄土地貌类型图。读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屏幕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片段。

云贵高原

中国区域复习——云贵高原及相关区域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位置:99°E―110°E, 23°N―28°N (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 2、范围:包括贵州省大部,云南省东部,广西西北部 3、地形、地势:海拔1000―2000米,西高东低;地形崎岖 不平,高原面不完整,山间有许多“坝子”;石灰岩广布,喀 斯特地貌发育。 4、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①可溶性岩层(石 灰岩)分布;②湿热的气候条件 5、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土壤: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6、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7、地表水缺乏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 8、昆明市为何称为“春城”?贵阳为何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冬季处在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温暖晴朗,夏季海拔高,气温低,天气凉爽。 而贵阳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和冷气团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阴雨天也多。 9、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0、石漠化(水蚀荒漠化) (1)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土层瘠薄。 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开矿等)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2)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退化,耕地撂荒或废弃;二是生态恶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三是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四是加剧贫困;五是大量泥沙淤积河床、库区,影响梯级电站、三峡库区及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3)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陡坡退耕还林;③缓坡修筑梯田;④解决当地的生活用能问题;⑤控制人口数量,缓解土地压力;⑥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植被等。 11、在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原因 石山上水蚀强烈,风化作用弱,土壤发育程度低、贫瘠,植物的生长速度慢,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12、云贵高原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②地下水较丰富。 不利条件:①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②地表崎岖不平;③耕地面积小;④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⑤水土流失严重;⑥水利工程量大 12、云贵高原矿产及特点: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区域知识:云贵高原

区域知识:云贵高原 1.位置:100°E―110°E, 23°N―28°N(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 2、范围: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3、地形:高原,海拔1000―2000米 4、地势:地势崎岖不平,西高东低,山间有许多“坝子”。 5、地貌:山地被河水切割成许多峡谷,高原面不完整;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坝子”),是主要的农耕区;石灰岩广布,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暗河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6河流及水文特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外流河,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无结冰期,汛期长,含沙量小 7.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集中在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积温4500℃~7500℃,属于湿润地区,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多雨。生长期218~365天,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东南多,西北少。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资源:矿产:贵州六盘水煤,云南个旧锡,磷。广西平果的铝土,贵州铜仁的汞。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云南动植物王国 水能:二滩 旅游: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石林、桂林山水、三江并流、滇池、洱海、黄果树瀑布,贵州茂兰 10. 农业生产:优势: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作物生长 制约因素:地处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土壤较贫瘠, 河水易向下滲漏 发展方向:①立体农业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云南发展彩色农业的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 11.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纺织业,煤炭工业 主要城市:昆明,贵阳

中国地理---云贵高原含答案

云贵高原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2.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读右图完成下列3---5题: 3.AB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高原 C.平原D.盆地 4.有关图中两条河流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处在热带地区 B.都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C.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D.夏季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5.若某一冷锋受地形阻挡,停滞在AB两地之间,则: A.A处阴雨绵绵B.B处多晴朗天气C.A处海拔高于B处D.B处处在丰水期6、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某地区域图和气温降水图

(1)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气温特点。(8分) 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多山间盆地。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 (3)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4分)高温多雨的气候;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 (3)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的重要输出地,该能源主要来自河流,试分析该河能源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及天气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该区域的主要地貌类型和地表起伏状况,并说明地貌成因。(6分)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该地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2)简述图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6分)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锋面;(2分)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2分)锋面在向西运动中受地形阻挡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2分) (3)据图中信息描述①、②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成因。(10分) 该时段①城气温总体较②城高,温差较②城小,(2分)降水较②城少。(2分)原因是①城位于该天气系统(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受锋面影响小,温暖如春;(2分)②城位于冷气团和锋面控制区域,受其影响大,阴雨冷湿;(2分)且①城纬度较②城低。(2分)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 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境内山峦起伏, 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热带 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 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 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右图是云南地形水系图。 (1)云南动植物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 是、等。(4分) (2)流经6个国家故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 江干流,目前已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国际通 道。P地上游河段主要开发的是资源,原因是等,开发同时易出现 等生态环境问题;P地下游河段开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10分)

简述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

简述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 共性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差异性 成因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且两板块相对运动,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喀斯特)分布区之一,许多石灰岩地形发育得非常典型。这里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从化学知识中我们知道,石灰岩很容易受流水的冲刷和侵蚀,经过多年不断的流水冲击,低的、有水流的地方就逐渐地被冲成峡谷。山高谷深,人们常说:“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由于多雨,因而也就出现了那么多的沟谷地带。 黄土高原多学者都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形成年代 青藏高原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云贵高原距今约2.08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晚期,印支运动爆发,云贵高原形成;距今约36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时期,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云贵高原被再度抬升。 黄土高原郭正堂等通过对董志塬的黄土和黄土下的上新世红粘土以及甘肃秦安的中新世晚期古黄土与古土壤序列(即以前称为甘肃系的地层)的研究,认为亚洲内陆荒漠化起源于2200万年以前,由此到620万年之间为较稳定的干旱化和气候波动时期,形成了秦安的黄土。自620万年到500万年是一个干旱时期,500万年到360万年这段时间则是一个相对温暖湿润时期。360万年以后黄土高原粉尘沉积的速率表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60万年这种再次增长加强,第四纪黄土大量沉积。 岩性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北部为湖区或谷地;南部通常为正常浅海相沉积,北部为大洋深海沉积;南部有一条花岗岩类岩浆杂岩带,以及与其共生的高温变质带,北部有一条断续的超基性岩带,以及与其伴生的低温浅变质的挤压揉褶带。 云贵高原多高山,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主要岩性为碳酸盐类、砂页岩;主要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棕壤等,土层薄,基岩裸露,坪坝地位石灰土,溶蚀为主;水土流

多彩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摘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土保持是该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建议。本文提倡采用节水型水土保持模式,加强淤地坝工程建设,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推进退耕还林、退人还植工程建设。只有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发展“混林农业”,加快山区的梯田建设步伐,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减轻或根除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梯田建设;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叠加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最为集中的地区,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一些地区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水土流失仍然是黄土高原上很严峻的一个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搞好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恢复生态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 1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地区,其范围东起太行山,西到日月山,北起长城沿线,南抵秦岭,总面积为 6.15×105km2,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4.54×105km2,平均海拔800—1800m,地貌类型为山地,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气候属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200—600mm,主要集中在6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辐射总量为4.60—6.30×109J/m2[1] 。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现状 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为0.5—2.6×104t/km2·a,地面分割强烈,形成塬、梁、峁独特的高原景观。2006年黄土高原五省区因水蚀、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高达1.2×105 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1.6×109t,相当于损失N、P、K养分8.0×106t,其中甘、陕两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占总量的80%左右[1]。据统计,黄河每年从中游带来的泥沙约有4×108t,淤积在下游河道里,河床每年抬高10cm,给下游防洪造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云贵高原处在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北面有四川盆地,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靠近热带海洋。高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式的下降,乌蒙山为界可将整个云贵高原进一步分为西部的云南高原和东部的贵州高原。 云南高原 云南高原总的地势趋势为北高、南低、西北最高、东南最低,由北向南呈阶梯式下降。其西北部为云贵高原地势最高带,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如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等,境内的最高点就位于云南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而最低点则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为76米,整个高原地势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3个梯层,第一级梯层为西北部德钦、中甸一带,海拔一般在3000米-4000米之间,许多山峰海拔还可达到5000米以上,第二梯层为中部高原主体,海拔一般在2300-2600米之间,有3000-3500米的高海拔山峰,也有1700米-2000米的低海拔盆地,第三梯层则为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区,分布着海拔1200-1400米的山地、丘陵和海拔小于1000米的盆地和河谷。元江河谷和云岭山脉东侧宽谷盆地一线为界,东部高原绵延、西部山川纵横,地貌形态善异很大。这里的山脉河流主要呈现出南北走向,自西向东由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无量山、哀牢山等南北走向的山脉和怒江、元江等南北走向的河流相间排列,自北向南,山脉的高度逐

渐降低,山脉及河流间的间距在拉大,峡谷深度也在加大,形成了著名的纵向峰谷区。 贵州高原 贵州高原,地势自西向东、自中部向南部和北部兰面倾斜,境内主要山脉有4条,山脉大体上呈现出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部的乌蒙山与云南相邻,呈现出南北走向,海拔一般在2000-2400米之间,贵州高原的最高点位于赫章和水城县交界处的非菜坪,海拔高度2900米,北部的大娄山呈现出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处于1000-1500米间,东北部的武陵山脉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呈现东北一西南走向,中部的苗岭山脉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跨,西部与乌蒙山脉相连,呈现东西走向,其西段、中段、东段海拔分别为1500米、1300米、1000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贵州高原的河流分别向东、向南、向北3个方向流去。苗岭为分水岭,往北流为长江水系,往南流为珠江水系。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被称为喀斯特地貌(KARST)。它是在可溶性的岩石基质上经流水的溶蚀作用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地貌形态。这样的地貌形态表现为地上石峰林立、峰丛矗拥、崎岖不平;地下则伏流、暗河和溶洞纵横交错,整个基岩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石灰岩基岩中还分布着极多的纵向裂纹,而且这些裂纹还与地漏斗相连,地漏斗一旦被打通,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基岩上的泥土就会顺着石缝,通过地漏斗泄入地下溶洞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酿成土地“石漠化灾

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_黄土高原_地理 课题: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省区。 2. 了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3 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知道其后果并找出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成因。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及治理。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学生答信天游,黄土高坡)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板书)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这张图用黄色突出了黄土高原,一方面让同学们认识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在脑子中建立印象;另一方面这张图突出了主题。 请同学们阅读P24 图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找出下列问题: 1、在图中描出黄土高原的边界。 2、从省区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 3、黄土地貌景观,通过黄土景观图展示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读图6.29,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确:2 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黄土川,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 高原的特点:黄土高原的地表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 设计意图:图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是本节的一张重点图,这是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 这张图综合了黄土高原的范围、主要的边界、主要的地形和河流,图上的信息量挺大的,所以拆解成了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引导过程中突出“描范围—提信息”这两个读图的环节。 (板书)2、地貌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 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由来:风吹来的黄土 风成说 请同学们阅读P26“阅读材料”黄土“风成说”,了解风成说,找出黄土的来源地。 完成P27 活动题,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风成说”。增加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认识世界的科学观。 (过渡)黄土高原被厚厚的黄土覆盖,而黄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模拟实验:(为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把模拟实验搬进了课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 ①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以及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活动设计:组长提问检查,同桌互相提问检查,意在增加学生的监督与团结意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

地形崎岖,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红壤广布,又有“红土高原”之称.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贵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峡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级是山原,以贵州西部最明显.高原面因长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态.在这个高原面下,分布着一些盆地(坝子),最大的是贵阳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农耕地带.峡谷是河流长期下切形成的,如乌江河谷深达300—500米,在这里“对山唤得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