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

《院感职业防护》培训

时间:****年**月**日

地点:******

参加人员:全院医护人员(除值班人员外)

主讲:*****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

2.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

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100张病床以下医院感染发病率<7% 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医院感染

漏报率<10%

100-500 <8% <0.5% <10%

500张以上<10% 同上同上4. 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

5. 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

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

6.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7.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小时

-部位:不同部位-病原体: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8. 医院感染的报告:临床医生必须及时传报医院感染病例信息

?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院感科。院感病人出院后,临床医生要在病历首页填写院感病人一栏,若不填写则属于漏报(卫生部要求漏报率小于10%)?暴发病例立即报告

9.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2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的同种同源病例的现象

第十条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第十三条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10. 科室内医院感染暴发的上报处置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多种症状相同的感染病例—上报科室内负责人-

/ \

科室内负责人证实后上报------ 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作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

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11.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a、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CCU、呼吸科、

心胸外科)每月对入住病人进行医院感染专项监测:三种导

管相关感染监测

留置深静脉导管, 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1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预防控制措施:a.插管前:选择适当的导管(抗菌定植导管),选择适当的插管位置(优选锁骨下深静脉)b.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c.插管后:注意插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及早

拔管

13. 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预防:a.必要时才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并尽早拔出;

b.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c.正确固定导尿管,避免滑脱

d.做好导尿管患者的护理

14. 气管插管相关性肺炎: 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和手卫生; 每天评估,尽早拔管;做好患者的护理;插管患者半卧位(30-45度);口腔卫生:0.2%洗必泰,每天至少4次漱口

15.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2.消毒灭菌与隔离 3.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4.医院废物管理

16. 手卫生: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7. 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a.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8. 洗手方法:6步洗手法:1、掌心对掌心2、手指交错掌心对掌背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6、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19. 手消毒剂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根据要求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监护病房每张病床旁、注射室、输液室、治疗车、病历车、口腔科、检验科采血室及无洗手设备的诊疗场所等均放置快速手消毒剂注意:当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洗手时,请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0. 消毒灭菌:消毒灭菌基本术语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一切生

物品的危险性分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灭菌

重度危险性物品:接触破损皮肤黏膜消毒

低度危险性物品:接触无破损皮肤黏膜消毒或清洁

?消毒灭菌方法:a. 压力蒸汽灭菌:耐热、耐湿物品b.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宜一般方法灭菌c. 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物体表面d. 臭氧消毒:物体表面、室内空气d. 煮沸消毒:耐热、耐湿物品e.化学消毒灭菌:浓度、时间、效能

21. 消毒液的浓度检测要求与方法: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检测一次。用专用测试纸,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中,1秒钟内取出,静置5~8分钟,颜色变黄为有效

?含氯消毒液,每天检测一次。用专用试纸,蘸取或放入消毒液,2000mg/L 的消毒液,试纸颜色为深褐色,1000mg/L的消毒液,试纸颜色为浅褐色,均表示有效

?消毒液浓度检测结果,须记录备查,执行护士应签名

22.消毒灭菌;消毒、灭菌物品的有效性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灭菌包的检查:a.有效期b.包装完整、无潮湿、破损、无霉点c.包内、包外化学监测

23.隔离预防: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飞沫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空气传播: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等

?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24.接触传播: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b.悬挂隔离标识

c.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

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d.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e.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f.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

25. 空气传播: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患者应隔离治疗b.负压病房c.悬挂隔离标识

d.严格空气消毒

e.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

f.医务人员进入患者病房时

戴帽子、N95口罩g.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

h.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6.飞沫传播:感染控制主要方法a.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b.悬挂隔离标识

c.加强通风,或空气消毒

d.病人条件允许时,佩戴外科口罩

e.与患者近距离

(1m内)接触,应戴帽子、N95口罩f.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g.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7.今年是抗菌药物管理年“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28.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术期给药方法:

①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

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 ml,术中给予第2剂

③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④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延长至48小时

⑤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⑥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小时

⑦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⑧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经上级医师同意并签名;

●特殊使用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佂和确凿依据,副高及以上医师同意

并签名。

30.多重耐药菌:指对3类及其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病原菌

31. 耐药菌管理:列入管理的主要耐药菌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ESBLs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等

32. 耐药菌管理控制措施: a.接触隔离:床旁隔离、物品专人专用b.手卫生c.消毒:单独消毒d.医疗废物处理:双层医疗废物 e.解除隔离:症状好转/治愈、连续2次标本隐性

(每次标本送检间隔时间为24小时)

33.接触隔离:a. 患者应隔离治疗,限制活动b.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c.摘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d.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e.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防护服

34. 医疗废物的概念和分类:医院废物: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35.医疗废弃物院内交接:每天专人称重收集,扎紧袋口,填表并注明医疗废物名称、产生科室、数(重)量,收集日期等,收集人员与科室部门,双方交接签名

36. 医疗废物:A.标识清楚,包装袋和包装容器符合要求,在装满3/4时有人负责封袋运送。B,分散的污物袋要定期收集集中。污物袋应每日运出病房或科室,或运往指定的收集地点。C.应防止污物袋(箱)的泄漏。D.交接清楚(双交接),

作好记录医疗废物交接三联单

37. 预防感染的原则1: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又称为双向预防,认定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8.普遍性预防原则的五项基本要求:A.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B.认真洗手C.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D.安全处置废弃物E.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39.职业暴露处置措施:用肥皂水、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D.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医务处,并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

40.医务人员在院感控制中的职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b.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c.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d.严格执行手卫生e.明确医疗废物的合理分类f.发现感染病例,及时网上传报,并采取措施,控制院感暴发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 (1)手卫生的标准原则。 手卫生对医院获得性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在与患者有关的活动中,清洁手的方法为: ①在每一次直接接触、护理病人之前,在任何可能造成手被污染的行为或接触之后,手必须立即去污。 ②手有可见污物或被脏物、有机物污染一定要用液体肥皂和水清洗。③在护理不同患者之间或为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使用含酒精擦手剂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 ④在手去污之前,在开展临床活动时去除所有手饰物,伤口和擦伤的地方一定要用防水胶布盖住。 ⑤有效洗手技术包括3 个阶段:准备、洗手与冲洗。准备是指应用液体肥皂或抗菌剂之间用流动水润湿双手。洗手液一定要接触整个手表面,双手至少揉搓 10~15秒,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在使用高质量干手纸巾前必须充分浸泡双手。 ⑥在使用醇基擦手剂洗手去污时,手上应无脏物与有机物,擦手剂一定要与整个手表面接触,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直至液体蒸发和手干。 ⑦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操作结束可进行流水洗手。

⑧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1000 毫克/升有效氯2分钟,再用肥皂水洗手法洗手二遍后擦干。 ⑨经常使用润手霜防止手去污过程造成的皮肤干燥。 (2)使用个人防护设施的标准原则。 ①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衣物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设施。 ②在下列情况下戴手套:侵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具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危险,处理锐器与污物品时。 ③手套应作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治疗之前,完成后脱手套,在护理不同患者之间或在同一患者不同护理活动之间更换手套。 ④手套一定作为临床废物处理,脱手套后要洗手去污。⑤在所有临床区域一定要使用符合标准和可接受质量的手套。 ⑥对生胶(natural rubber latex)过敏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一定要有非生胶手套替代。 ⑦医疗活动中不使用带粉的或聚乙烯手套。 ⑧在衣物或制服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的危险性的地方均应着一次性塑料围裙。 ⑨在易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溅到医务人员危险性的地方,均应着全身性防水长服。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应当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当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当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医用职业服装、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人员;传染病

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和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4.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48981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检查和预防治疗费用,以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二、院感办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 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佩戴手套。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四、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需带防护眼镜;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需穿上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服或围裙。 五、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并使用蝶形采血针。 六、严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 七、严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接触。 八、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个诊疗操作时,每次均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 九、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置。 十、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高危部门的医务人员及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免疫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并报告院感办。院感办针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查找原因,组织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并对暴露人员进行观察和相关治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措施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与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与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与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与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

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

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着装。 (1)病房:污染物品回收时应戴圆帽、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2)去污区:机械清洗装载时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换专用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还需加戴护目镜/面罩。 (3)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时戴圆帽、换专用鞋,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无菌物品卸载时可戴防烫手套。 (4)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物品时戴圆帽、换专用鞋。 2、工作人员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使用安全。设备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检修。 3、热力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着长袖工作服,防止皮肤的灼伤。 4、环氧乙烷灭菌应专人负责,灭菌前进行安全检查、关严柜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燃烧和爆炸。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或面罩及橡胶手套;满或空的环氧乙烷气瓶应专门放置。 5、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按规定要求上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发生消毒剂、污染水误入眼内时,用洗眼装置反复冲洗眼睛;环氧乙烷气体导致眼喉干涩、皮肤瘙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滴眼药水、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 7、消毒供应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安全出口通畅及各种消防设施的备用状态。 8、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工作结束关闭水、电、汽及设备开关,注意用电、用汽、用火安全。 9、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责 1.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共同负责青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管理工作。 2.医院应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 3.医院有关科室与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工作人员获取和使用。 4.医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5.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后勤保障部等负责相应人员与部门的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与督查工作。 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的概念及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置规定 1.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是指预防针刺伤、血液体液暴露等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防护措施。 2.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涵盖的人群包括:青医附院工作人员、在青医附院工作的实习学生、进修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3.上述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流程”立即采取适宜的处置措施,并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并到相应的业务科室或机构就诊、随访。感染管理科按要求将职业暴露的相关信息进行报告。 4.节假日及夜间发生职业暴露时报总值班室。 5.上述人员发生针刺伤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在初诊及随访期间产生的检查费、预防性治疗费由相关人员持有效证明材料,经预防保健科及分管院长签字后到规划财务部报销。 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⑴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⑶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6.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7.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8.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如下: 一、医院流程按照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改建扩建。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工作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严格执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范。 三、医务人员工作中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四、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按照医务人员锐器损伤处置流程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规范执行。从事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消毒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七、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进行诊疗、护理、污物处理等各项工作时应按照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操作规范,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 八、凡是新来卫生院的医、护、技、医疗废物回收人员,须健康查体,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3篇 在医院工作的职工,可能要接触各种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在医疗活动中有发生利器刺伤和血液污染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或乙肝、丙肝等病毒的危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员工预防职业伤害和职业暴露的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和手卫生学标准,遵守本岗位操作规范。下面是收集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欢迎阅读。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撒施: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监测制度-共3页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 为做好医院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用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康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康健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医院各临床医技部门。 2.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康健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大凡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康健构成危险的分外生理或病理状态。 无益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康健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 (1)院感科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2)人事科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3)各临床医技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

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大凡规定 (1)医务科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临床医技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无益作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康健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对合同制、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康健检查。 (3)各临床医技部门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无益作业。 (4)各临床医技部门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无益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无益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各级安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无益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各临床医技部门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优秀技术、优秀工艺、优秀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示范文本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 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 度。 一、做好高危岗位个人安全监测档案 放射科做好放射剂量监测,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 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若发 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务部。 二、职业暴露及时上报、处理 定期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检查,是否存在职业暴 露未及时上报及处理的情况。 三、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体检 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

本人。若发现作业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医院不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五、医务人员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1、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2、各临床医技部门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3、各临床医技部门应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4、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43202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院感部 2015年7月1日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43004

... ……时 & 诫吠 - ---- --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措施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 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和临床诊断SARS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

..... .... . .... . ……时 A Wnf------- --------------- ---- 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

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 2.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100张病床以下医院感染发病率< 7% 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1%医院感染漏报率<10% 100-500 < 8% < 0.5% < 10% 500张以上< 10% 同上同上 4. 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 5. 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 6.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7.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

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小时-部位:不同部位-病原体: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8. 医院感染的报告:临床医生必须及时传报医院感染病例信息 ?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院感科。院感病人出院后,临床医生要在病历首页填写院感 病人一栏,若不填写则属于漏报(卫生部要求漏报率小于10%)?暴发病例立即报告 9.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2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的同种同源病例的现象 第十条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第十三条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10. 科室内医院感染暴发的上报处置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多种症状相同的感染病例—上报科室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水衣或围裙,穿隔离衣、裤、隔离鞋等。 (二)工作人员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并洗手,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原则 (一)一般防护(标准预防)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圆帽、外科口單,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

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留观室、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四)质中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306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七、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1、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 2、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季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有登记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 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3、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进行毁形. 4、定期对换药室、注射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5、医用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分包装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 (1)手卫生的标准原则。 手卫生对医院获得性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在与患者有关的活动中,清洁手的方法为: ①在每一次直接接触、护理病人之前,在任何可能造成手被污染的行为或接触之后,手必须立即去污。 ②手有可见污物或被脏物、有机物污染一定要用液体肥皂和水清洗。 ③在护理不同患者之间或为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使用含酒精擦手剂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 ④在手去污之前,在开展临床活动时去除所有手饰物,伤口和擦伤的地方一定要用防水胶布盖住。 ⑤有效洗手技术包括3个阶段:准备、洗手与冲洗。准备是指应用液体肥皂或抗菌剂之间用流动水润湿双手。洗手液- -定要接触整个手表面,双手至少揉搓10~15秒,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在使用高质量干手纸巾前必须充分浸泡双手。 ⑥在使用醇基擦手剂洗手去污时,手上应无脏物与有机物,擦手剂一定要与整个手表面接触,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直至液体蒸发和手干。 ⑦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操作结

束可进行流水洗手。 ⑧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1 000毫克/升有效氯2分钟,再用肥皂水洗手法洗手:二遍后擦干。 ⑨经常使用润手霜防止手去污过程造成的皮肤干燥。 (2)使用个人防护设施的标准原则。 ①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衣物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设施。 ②在下列情况下戴手套:侵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具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危险,处理锐器与污物品时。 ③手套应作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治疗之前,完成后脱手套,在护理不同患者之间或在同一患者不同护理活动之间更换手套。 ④手套-定作为临床废物处理,脱手套后要洗手去污。 ⑤在所有临床区域一定要使用符合标准和可接受质量的手套。 ⑥对生胶(natural rubber latex)过敏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一定要有非生胶手套替代。 ⑦医疗活动中不使用带粉的或聚乙烯手套。 ⑧在衣物或制服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的危险性的地方均应着一次性塑料围裙。 ⑨在易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溅到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保德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 1、有:() A、、 B、、 C、、 D、、 2、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 B、批评教育 C、依照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4 D、5 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规定的、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 B、39 C、37 D、40 10、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 A、、 B、分诊、 C、预检、 D、消毒、隔离 11、对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A、 B、 C、中的 D、 12、《》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A、B、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1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应指定场所进行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