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试行)

(适用于我校中职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按照部颁《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

对我校中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德育》是我校中职各专业的公共课。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

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

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

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

者。

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其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在运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学校时事政策教育、创新教育、创业

教育等其他各项教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素质教育任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对职业、道德、法律、心理品质、经济政治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

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发展的基本品质,具有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团结友善、认真负责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

为选择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

的关系,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的学习生活。

(2)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熟悉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增强依法

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常识,提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学会收集、整理、筛选、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具有阅读、理解和通

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6)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过程和方法

(1)注重探究式学习,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学

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所见所闻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内涵,逐步

理解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从关注社会到积累社会知识,从积累社会知识到理解社会的发展,不

断丰富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认识,增强对当前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4)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乐于与他人合作,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就业和创业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尊、自信、合作、诚信的心理品质。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国家、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标准。

(4)了解我国国情,热情关注和参与经济、政治生活。

(5)认同所学专业,认同即将从事职业的岗位价值,具备爱岗敬业的思想。

三、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

德育课程必修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经济政治常识”和“职业道德“三部分。每个部分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

一、思想品德

针对学生的发展目标,从理想教育入手,辅之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指导,着力帮助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适应转变;解决心理困惑,激发自我发展

的动力,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突出道德品质与法制教育,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学会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

学习领域 1 学习的适应

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激发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内容目标

1 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 列举实例说明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

3 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

4 懂得学习的意义

5 比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

6 了解职业素质的内容

7 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

学习领域 2 心理的适应

学习目标了解自我,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环境

内容目标

1 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

2 感受环境的变化,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3 了解青春期心理的特点,描述自我的心理状况

4 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处理和调适的方法

5 解释自尊自信的重要性,了解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6 了解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7 熟悉常见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学习领域 3 行为的适应

学习目标了解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提高约束行为的内控力

内容目标

1 懂得维持正常学习环境和学校秩序的必要性

2 正确辨析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3 熟悉争当文明学生的基本要求

4 解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了解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解释其内涵

6 熟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被处罚的方式

7 辨别犯罪的行为,说明刑罚的内容,分析犯罪的严重性

8 了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9 熟悉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特殊性

10 了解公民拥有的民事权利和相应的民事责任

11 解释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领域 4 观念的适应

学习目标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维权意识。探讨人生问题,感悟人生矛盾,理解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观念

内容目标

1 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初步的维权意识

2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3 总结对人生问题的各种看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理解人生价值的正确含义

5 归纳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

二、经济政治常识

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意识。切实感受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正确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学会在社会发展中寻找自我的定位,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习领域 5 身边的经济现象

学习目标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见的经济现象,了解个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理解身边经济现象的能力

内容目标

1 了解市场的交换行为

2 了解商品及其价格发生变化的市场因素

3 了解家庭常见的理财方式

4 了解科学的消费方式,懂得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5 分辨常见的企业形式,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

6 列举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

7 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8 实例说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9 了解我国当前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说出合法的个人收入的来源,树立

纳税意识

10 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11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及必要性

学习领域 6 身边的政治现象

学习目标了解当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现象,理解各项政治制度的基本内

容,提高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目标

1 了解我们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结构的形式

2 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3 熟悉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正确行使选举权的意义和途径

4 了解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5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6 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要点

7 树立全球观念和发展意识

8 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三、职业道德

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的养成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掌握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从适应岗位要求入手,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学习领域7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学习目标明确职业道德的意义,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内容目标

1 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2 了解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3 理解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掌握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4 理解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掌握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5 理解办事公道是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掌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6 理解服务群众是职业活动的本质,掌握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7 理解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懂得人生的幸福在于奉献

学习领域8 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习目标了解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明确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掌握

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内容目标

1 了解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

2 理解培养忠诚、主动、合作精神对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

3 熟悉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4 掌握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德育一课时分配表(34课时)

章序及名称课时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4

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练习1 2 1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7

第一节健康心理的表现第二节心理的自我调控第三节学会人际交往练习2 2 2 1

第三课养成良好品德 4

第一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

练习2 1 1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5

第一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二节知法守法预防犯罪练习2 2 1

第五课保护合法权益 5

第一节了解权利明确责任第二节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练习2 2 1

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 3

第一节正确地对待人生第二节科学地认识事物练习1 1 1

复习考试 4 机动 2 合计34

德育二课时分配表(36课时)

章序及名称课时第一课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 6

第一节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

第二节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第三节认识个人投资*

练习2 2 1 1

第二课走进经济圈10

第一节了解市场

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第三节产业与劳动者练习3 3 3 1

第三课开放的中国经济 5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二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第三节中国与世界经济* 2 1 1

练习 1 第四课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 5

第一节做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第二节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练习2 2 1

第五课关注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当代国际社会 4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二节当代国际社会*

练习2 1 1

复习考试 4 机动 2 合计36 注:*为选学课程,授课教师可根据学期授课实际周数灵活安排选修课程内容及课时数。

德育三课时分配表(36课时)

章序及名称课时第一课职业道德概述 5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道德

第二节时代呼唤职业道德建设练习2 2 1

第二课职业道德规范11

第一节爱岗敬业第二节诚实守信第三节办事公道第四节服务群众第五节奉献社会练习2 2 2 2 2 1

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7 第一节忠诚 2

第二节主动第三节合作练习2 2 1

第四课职业道德养成 5

第一节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第二节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练习2 2 1

复习考试 4

机动 4

合计36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多吸取前沿知识多举例,让学生对

职业道德课充满兴趣,并结合学生将来即将面临的工作和社会举出实例以引起学

生的重视。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因材施教进行强化,以有助于他们掌握更多德育方面的知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投入的功夫不多,懒于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针对相关知识点联系实际运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讨论辩论、

案例分析、参观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活动建议

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机动学时和其他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开展参考资料查询等形式。

(四)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

料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课件、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教学,大力提倡自制教具、多媒体教学。

五、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职业道德教材选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德育》(1、2、3),含教学参考书及光盘。

六、学习考核

1.考核目的

通过学习考核,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控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

2.考核原则

学习考核应遵循知识、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和理解程度,要从分析社会现象等方面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考核形式

主要通过教师考核、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考核进行,具体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和实践活动等,该课程为考试科目,并计入毕业成绩。

4.考核标准

学习考核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考核和能力考核。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识记”、“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经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等;“识记”指对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经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方面的有关知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经济政治常识、职

业道德方面的有关的知识能较全面地把握。

运用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能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体验、交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成都交通学校

二OO九年七月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地延续,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地基础课程.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客观规律,在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务实地改革,为造就时代所需地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发挥应有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课程地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地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地形成与发展.语文能力主要指运用语文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语文能力地形成与提升过程兼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地作用.一定地语文能力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地基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地基础.语文课程地这种奠基作用,决定其在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地重要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课程地基本理念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通用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探究意识;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教材文本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地熏陶、导向作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未来就业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所需地人文素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地课程,语文能力地形成必须依赖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地独特体验和经验积累.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地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各种语文材料,在大量地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规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地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社会,面向职业,面向未来,从劳动就业地实际需要出发,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及职业活动地联系,尽可能创设相关地应用情境,开发和利用多方面地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有活力地课程体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充分体现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地具体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地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而够用地语文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按照不同地生源和教学层次分别设置课程. 初中起点中级班语文课:由语文(中级通用知识)、应用文写作两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一学期用~课时完成,主要担任在与初中语文衔接地基础上促进语文课面向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地任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初中起点高级班语文课:分中级和高级两个阶段设置.中级阶段语文课设置与初中起点中级班相同;高级阶段语文课设置为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课时完成.高级阶段语文课是对中级阶段语文课地深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高中起点高级班语文课:可选择与初中起点高级班高级阶段一致地语文(高级通用知识)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课时完成;也可选择应用语文模块,用一个学年共计~课时完成.其中,应用语文模块是对已有语文能力地具体应用,强调语文作为工具对具体事务地解决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探索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探索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构建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主要是:在教学中强调互动交流;重视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特性;在德育教学中注重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标签: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会直接决定未来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效果就成为了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以往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课程中大部分都是非生态的,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是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高校德育课程教学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关系着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为社会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中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德育课程教学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以及发展,所以现如今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德育课程的教学,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德育教学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课程教学缺乏互动交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课堂、课后教学中都缺乏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在德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过于强烈,更多的是在灌输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教与学理论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种方法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主导模式的灌输式教育,虽然在教师看来完成了教学任务,遵循了教学大纲,但是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效果无法反馈。教师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的分歧,或者另外的质疑观点,这样就无法及时地的查漏补缺,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虽然德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等也不会自发形成,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定的灌输还是很有必要的。[1]但是在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中,过分注重灌输教育,其中主要是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理論的灌输,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案例_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_刘峥

关注“课桌文化”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刘峥 【案例简介】: 针对班级里出现有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工具进行破坏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弃绝传统的一教到底的教育模式,采用“交流-考察-分析-探寻-动手”这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教育,有效的解决了“课桌文化”这一扎根在班级里的顽疾。 【案例背景】: 我们教室去年换了新课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桌上出现了同学写画的痕迹,不少同学向我反映有的写得很不文明,据了解,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很是头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主要做法】 一、交流、引导,发现问题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上学期投资几万元装备了所有教室,新添了一些硬件设施,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眼睛总是看课桌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告诉我:我们的教室设施是很齐全,但是我们发现课桌上总有一些刻画的痕迹,我们上课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去看这些内容。结果导致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降低了上课45分钟效率,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二、实地考察“课桌文化” 这些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课桌文化”课桌文化这东西是早有渊源的。你们除了在我们的教室里看到过还在其他教室里看到过。 内容比较“丰富”,有简单的画儿,还有鸟兽鱼虫甚至奥特曼等动漫形象,还有看上去蛮通顺诗歌,有的绘画,颇有专业水平,当然也有的是乱涂乱画的一些很不文明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得出所谓的“课桌文化”的内容开始有文学,不成文词或是词组,再有些短句;甚至连诗、散文,连ABC也搬上了桌面。在众多的内容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堪入目的。至此时,课桌上的东西便俨然形成了一种文化——于是有大家美其名曰为“课桌文化”。

技工院校德育课教育教学初探

技工院校德育课教育教学初探 摘要:技工院校的德育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是一门帮助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课教育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许多大中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频频告急,在上海、深圳等地甚至出现了“硕士诚可贵,钳工价更高”的现象。可以说技工教育正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培养的技校生却有点差强人意,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还有距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技校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研讨相关对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与普通中学的德育教育相比较有较大的区别,技校德育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又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完成为专业技术教育服务的内在任务,触及政治、经济、心理健康、法律基础、哲学常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德育课是一门帮助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如何在技校中开好这门课,增强其吸引力、实效性,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就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德育课教学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可见,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现在技工院校初中起点进校的学生,一般有两种学制可以选择,即三年制中技班和五年制高技班。两种不同学制的学生,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自然也不同。下面重点对五年制高技班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他们大多16、17岁进校,是“90后”,处于青年初期,随着生理发育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他们的心理需要复杂多样,内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课程任务:德育主要涵盖了四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德育课程的任务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生涯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经济政治与社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本文阐述了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标签: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 一、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特点 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不能有效地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容易被人为打上“坏孩子”“差孩子”的标签,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弱势群体。 1.文化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意识不强 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知识起点低,日常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德育知识匮乏,导致他们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形中增加了“发现式”教学法在德育课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信心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2.逆反心理造成课堂干扰 技校学生年龄阶段正处青春期,逆反心理强,行为比较偏执,纪律意识薄弱,课堂违纪行为频繁发生。甚至个别学生以违反课堂纪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作为标榜自己“强大”和“成功”的标志。在德育课堂仍然不乏一些与教师出现言语冲突,甚至对峙,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 二、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这些自身特点,特提出以下方法。 1.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把德育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德育互融研究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德育互融研究 当下高职学生正在由“95 后”过渡到“00 后”的结构性的变化,普通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的降低也带来了进校学生素质的变化,这些 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思想品德,乃至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从专业课堂源头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及物质丰富,学生所接触的各类非正常化、另类的内容更加多且杂。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德育对自己人生发 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迷失在 其中,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错失发展机遇和人生目标。因此, 专业学习与品德教育就需要互融互通。根据中国期刊数据库对相关论 文搜索,国内对大学生德育互融研究呈现内容不多,“德育互融”为关键词截至到2018 年文章只有4 篇。而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德育互融研究呈现缺失状态。有学者提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大 学文化需要互融互动[1]。也有学者认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升德育教育网站的丰富性与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更具科学性和效能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还有学 者认为把生命关怀和高校德育互融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厌学、自卑等一些高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未来发展[3]。但笔 者作为多年的一线教师,认为这些都能提升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去建网站,做工作。德 育工作不是单独存在的工作内容,应该和专业课程融入在一起。在潜 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职业道德,从而到达事倍功半的效果。以下就从几个方面阐述德育工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课程德育互融研究提供参考实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本(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120-68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 本(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二次创业年”为引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各处室、部门的计划指引下,积极履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勇于探索、踏实工作,开创中职部新的篇章。针对学生目前现状,应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何塑造学校品牌”为基本点打造和提升新模式下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

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板报宣传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第月一次家长听课制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系部值日、教师值班和学生会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

2015年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编写模版)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延续,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客观规律,在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务实的改革,为造就时代所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能力主要指运用语文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兼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一定的语文能力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这种奠基作用,决定其在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大类专业基础课是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并根据大类专业教学特 点设计的,适合于某一大类专业下所有专业方向教学所需开设的共有专业基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通用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探究意识;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教材文本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导向作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未来就业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人文 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经验积累。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各种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社会,面向职业,面向未来,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及职业活动的联系,尽可能创设相关的应用情境,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充分体现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

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德育课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作用,文章对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试图建立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德育课是一门实效性强、热点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德育课教学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从学生这一角度看,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缺乏主动性,处于一种消极、被动、应付考试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这一角度看,虽然做到了充分备课、认真讲授,但教学效果却普遍不理想。我们认识到教学方法陈旧是影响德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讲,学生听课做笔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容易疲劳,教师没有成就感,使得德育课教学效果陷入越来越差的境地。这就促使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新模式,大胆革新教学方法,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影响高职院校德育课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学方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否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加强教学的艺术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隐性教学法。隐性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在德育课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教师根据高职生的思想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课程有关内容,确定选题,让学生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查阅资料、撰写提纲,从理论的层面上展开论述;另一方面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演讲,还可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编排与主题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小节目,教师可在点评时进行启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探讨【德育论文】

一、引言 技工院校教育主要包含了德、智、体、美、技能等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职责在于培养人和教育人,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特征,科学有效地开展好教育工作。而德育属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言行,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技工院校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前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国内大部分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实施状况而言,依旧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是技工院校的生源远远不足,因为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技工院校是平时不好好学习、落榜的学生才会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技工院校的招生带来了影响。同时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无法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思想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叛逆性,但很多技工院校没有真正重视这一问题,依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或者灌输性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工作,学生难以主动的接受,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因为技工院校更加偏向于对学生的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求,常常将德育当成是附属品,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导致德育工作的地位严重削弱,很多德育工作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其整体性无法得以体现,加之和德育工作相关的各种制度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缺少规范和保障。[1]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策 第一,转变传统德育教育理念。新时期的人才不单单应当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当拥有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技工院校所培育的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应当拥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基本道德素养,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人们应当进一步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促进德育系统化改革。技工院校在组织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设置职业道德常识课,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各专业的学习中来,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让现代意识和传统教育一体化,既树立远景目标,又制定层次要求,这才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积极的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将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各类活动中来,例如说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收集材料、自己主持,或者举办演讲比赛、故事大赛、辩论比赛等,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或者人们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劳动、清洁街道等,让学生直接参与,让他们亲自动手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唯有积极地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三,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因为技工院校的生源相对特殊,而近年来来自于离异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文化成绩普遍不高,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可以说很多学生都是学习的“困难户”。这些学生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试行) (适用于我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按照部颁《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对我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德育》是我校各专业的公共课。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其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在运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学校时事政策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其他各项教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素质教育任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发展的基本品质,具有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团结友善、认真负责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XX年技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XX年技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面,我们都应该要做出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关于XX年技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为全面推进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坚持综合治理,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制定20XX 年上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规范等的养成教育。打造***校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1、每位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2、各班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体系文件内容,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3、以稳定为主旋律,落实全方位、全员化育人工作,创设***的德育教育环境; 4、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重视树立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立志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6、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时时再育人; 8、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10、认真抓好各项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1、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做好扶贫助学金的评选以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拓宽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的空间,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教育综合体系;

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

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 1.初中起点中级班 课程学时教材选用 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40 教材 经济与政治常识20 教材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30 教材 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专题教育10 教材A+教材B 语文 语文(中级通用知识)60—100 教材 应用文写作40—60 教材 数学 数学(基础知识)76 教材 按专业 选开 数学(一般专业)60 教材数学(机械建筑类专业)60 教材 数学(电工电子类专业)70 教材 英语2选1 新模式英语68—136 教材A+教材B 英语(中级)96—140 教材A+教材B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80—100 教材 体育与健康80—100 教材

教学 阶段 课程学时教材选用 中级阶段德育 道德法律与人生40 教材 经济与政治常识20 教材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30 教材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专题教育10 教材A+教材B 语文 语文(中级通用知识)60—100 教材 应用文写作40—60 教材 数学 数学(基础知识)76 教材按专业 选开 数学(一般专业)60 教材 数学(机械建筑类专业)60 教材 数学(电工电子类专业)70 教材 英语2选1 新模式英语68—136 教材A+教材B 英语(中级)96—140 教材A+教材B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80—100 教材 体育与健康80—100 教材 高级阶段德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 教材 语文语文(高级通用知识)60 教材 数学 高等数学及应用108 教材按专业 选开 专业数学(机械建筑类专业)40 教材 专业数学(电工电子类专业)40 教材 英语(高级)68—136 教材A+教材B 体育与健康60 教材

最新《立体裁剪》课程标准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立体裁剪》课程标准课程代码:512079 总学时:90 学分:5 艺术设计系服装教研室制订 2011年1月20 日

《立体裁剪》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512079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模块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授课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学分:5 学时:9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范君 2011年1月20日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陈玉红 2011年2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立体裁剪》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专业群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也是服装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采用立体造型的手段,在人体或人体模型架上,直接进行服装三维立体设计,解决平面结构设计难以解决的不对称、多皱褶的复杂造型,从而把设计艺术转化为实用服装,是集服装设计、面料使用、裁剪制作和审美、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立体结构设计能力和样板获取能力。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制板人员应用立体裁剪技术制作服装样板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要求,教会学生熟练应用立体裁剪技术圆满完成制作样板的工作任务,具备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立体裁剪》是服装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制版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其功能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立体裁剪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服装制版人员相应的上岗标准。立体裁剪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裁剪,面对人体模型,直接感受面料的特征及可塑性,并可做出平面裁剪所无法做到的造型,不仅可独立操作,而且可以与平面裁剪相结合,达到完美的效果,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体形特征,加深学生对服装立体性的理解,明确人体对服装的基本要求,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与其他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课程的作用: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我们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分析,将服装典型种类的生产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序化为课程的学习内容,重构了基于岗位能力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立体裁剪》课程处在中间环节,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在企业生

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 的渗透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德育功能 [论文摘要]文章在结合高职学生的德育现状和文秘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功能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①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本文在结合高职学生的德育现状和文秘专业

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力图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思想,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能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也出现了道德迷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观人生观模糊错位。爱因斯坦说过:“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定,甚至我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的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和尊严。”我国提倡每一位公民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发扬奉献和牺牲精神。然而,部分高职生对人生价值目标缺乏科学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人生理想的追求变得越来越功利。比如,在入党动机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出于工作就业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在就业问题上,学生考虑最多的是经济收入、升迁的机会等实利因素,而在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方面往往十分淡漠。 2.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高职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社会道德失范行为的频发也对大学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国门,也对高职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个人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等。高职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要求,再加上人生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 式版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二次创业年”为引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各处室、部门的计划指引下,积极履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勇于探索、踏实工作,开创中职部新的篇章。针对学生目前现状,应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何塑造学校品牌”为基本点打造和提升新模式下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板报宣传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第月一次家长听课制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 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示范文本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示 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计划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坚持学校的办学特色, 落实“四加”“两增”“三个基本点”,以提高学生思想 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良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 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保证,以提高德育队伍管理能力为关 键,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意 识,通过扎实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三风”,引导学 生努力做好“八种人”,达到“三美”,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 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坚持正

面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德育。 2、加强阵地建设,营造育人环境。做到每天有教育(班训),每周有重点(国旗下讲话),每月有主题,每期有目标(计划),每年有变化。 3、继续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强调三狠抓: (1)抓活动、促养成,通过思品课明礼导行,学科教育抓美育熏陶,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榜样示范抓正面引导,校园文化抓环境陶冶,家庭教育抓辅导配合; (2)抓典型、树榜样,通过各类“十佳”的评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抓重点、求实效,下大力气抓路队和卫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⑷、抓检查、求深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争工作保质保量,出色圆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