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跨省转移许可审批申请文件

江西版跨省转移许可审批申请文件
江西版跨省转移许可审批申请文件

附件1

文件

(文号)

关于江西有限公司

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许可的申请

江西省环保厅:

江西有限公司位于赣州市内,

主要经营:(参照营业执照经营业务来填写)

在公司的正常生产业务中,会产生大量(要转移的危险废

物名称,有几种填几种),这两类废物可做为其他产业原

料利用,现与(签订危废处理合约的几家公司)签订相

关废弃物回收协议,将相应废弃物售于对方,因对方属

省外企业,涉及废物的跨省转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3条、第59条的相关规定,现申请办理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许可,请予审查。

江西公司

年月日(章)

— 1 —

— 1 —

附件2

江西省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申请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 1 —

— 1 —

转移的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废物性状清单

1.废物产生工序

2.废物名称及废物类别、代码

3.物理/化学特性描述:

5.主要污染物及含量组分:

6.废物包装信息

包装类型:□罐装固体容量L(Kg)□箱装固体容量L(Kg)□桶装固体容量L(Kg)□罐装液体容量L(Kg)

□编织袋容量L(Kg)

□其他容量L(Kg)

7.运输频次□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其他

— 1 —

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运输方案(一般固体废物可简要填写)1.简述:

2.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运输参与者及其各自职责:

3.运输路线:

— 1 —

附件5

危险废物运输应急响应计划

(仅限于危险废物)

1.简述:

2.运输者必备应急响应设施(设备)

3.运输者在意外事件中职责:

4. 意外事件沟通、求救:

— 1 —

附件6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

审批流程图

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

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江西省版权局)2009-06-23 来源: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网站 【字体:大中小】 工业园区是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印刷业是一个加工 产业,它的兴衰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文化发展了,可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广大的市场和 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省印刷产业的发展,为投资我省印刷领域的投资者做好服务,我们依据《江 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赣发改工业字[2006]969号),编制了《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供投资者参考。 主要工业2010年预计地区产业结构情况 园区产值 南昌市(重点发展以实现年销售收 南昌咼新发展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生物 电子信息、汽车与零入超300亿 技术产业医药、资源深加工、机电一体化 部件、机械装备、轻丿元。 开发区等五大产业。 工造纸、化纤纺织、 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发展以奥克斯为龙头的现代家 南昌经济实现年销售收光机电一体化、食品电,以奔驰中客、江铃为龙头的 技术开发入超300亿 饮料等为主的特色产汽车产业,以中国普天、L-COS 区丿元。 业。着力建设好南昌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产

咼新技术产业开发业。 区、南昌经济技术开江西南昌发展医药医疗器械、汽车汽配、实现年销售收发区、江西南昌小蓝小蓝经济机电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入达200亿经济开发区、江西新开发区等五大支柱产业。丿元。 建长堎工业园区、南江西新建发展食品、建材、服装、包装、 实现年销售收昌英雄经济开发区、长堎工业鞋业、印刷、电器及关联产业为 入超100亿元南昌昌东工业园区、园区。特色的产业。 南昌昌南工业园区、发展针织服装、汽车摩托车及零 南昌昌东实现年销售收江西安义工业园区等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工建 工业园区入80亿元11个工业园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九江市(重点发展石江西九江 实现年销售收油化工、汽车制造、经济开发 入超300亿元有色冶金、新型建材、区 纺织服装、信息光电、九江出口实现年销售收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特加工区入超100亿元色产业。着力建设江江西共青 西九江经济开发区、城经济开 发展服装纺织、生态休闲、教育实现年销售收九江出口加工区、江发区江西 等三大产业。入100亿元西共青城经济开发共青城经 区、江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 济开发区、江西德安江西永修发展有机硅、生物制药、食品加实现年销售收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律系2011级经济学1班11040104 董雪丹 【摘要】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便捷途径,是实现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要强抓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强承接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水平,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可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地区 【正文】 一.产业转移的基本状况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义意,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在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产业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进行产业转移可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水平,产业转移可以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的剩余,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改变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可以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促进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可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二.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动做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影响承接产业的因素 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的政策、地价的昂贵、环境的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有: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四.承接产业转移与就业 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有利于承接地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更新承接地区观念,促进承接地经济的发展。

中西部产业转移能力的干扰体

中西部产业转移能力的干扰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从此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民工荒”、“电荒”等现象,以及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和交通拥挤等问题,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急需“腾笼换鸟”把部分产业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鼓励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各个省市区也无不希望承接产业转移,藉此快速大规模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有关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层面,其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是由赤松(Akamatsu,1962)提出,经大来(Okita,1985)、Vernon(1966)和小岛(Kojima,2000)等人不断完善的雁型模式理论,该模型指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特征(Vernon,1966)、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是雁阵式的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原因。[1]刘易斯借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同样把产业转移与比较优势的变化相

联系,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指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由于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2]在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上,邓宁(Dunning,1977)认为产业组织决定的所有权优势、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区域优势和交易成本决定的内部化优势是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上述理论分别从产业、产品、企业的角度考察了产业转移的原因,其实质是反映了新古典分析框架内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条件下比较优势的转移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Krugman(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NEG),更加关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并存的现实世界中的产业转移现象,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的相互作用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产业集聚和转移的微观机制,他们强调区域之间的运输成本是决定区域产业转移的关键变量,认为运输成本的下降也能促进产业的集聚、扩散和转移。[3]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同地区间经济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上述理论虽然多为国家层面的产业转移理论,却可以作为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借鉴,如蔡昉等(2009)提出大国雁阵模式并指出中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4],刘志彪等(2008)从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内迁入中西部地区。[5] 产业区际转移作为发达地区实现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4.1要素注入式:直接投资 (1) 直接投资是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 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形式是跨区域直接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 。跨区域直接投资是指企业跨越区域界限到其他区域去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和销售。在运行上表现为发达区域企业对发展中区域的投资行为。 (2) 江西省选择和推动直接投资模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法 第一,“以项目吸引投资”。政府规划项目,申请项目,吸引珠三角商人前来投资。由于项目己经规划,节省了企业主搜寻项目的相关成本;政府申请的项目一般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可行性比较强,降低了企业主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因此,这种引资的方式比较容易被对方采纳。 第二,政府认真组织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与珠三角的各种招商、展销活动,寻找合资伙伴。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意识到外资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意义,所以,江西省吸引珠三角直接投资会面临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必须主动去寻找资金,而珠三角的招商、展销活动可以作为江西省与珠三角资金拥有者正面接触的平台或者桥梁。由于江西省企业主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局限,政府有必要组织企业,组织各部门参与招商,架起两地资金流动的桥梁。 第三,设立招商点。在珠三角诸大城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办事处,强化宣传,积极引进。一个地区吸引外资除了依靠资本利润差额以外,靠的是地区的良好形象。一个地区良好形象的塑造除了脚踏实地的营造之外,与恰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珠三角设立办事处,强化宣传区域形象是必要的。

第四,通过中介代理。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聘请大中城市的中介机构或利用政府及本地大集团驻外机构牵线搭桥,拓宽引进产业转移的渠道。为了保证信誉,通过中介代理引进外资也是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途径。 第五,以商引商。通过率先投资至本地的客商,现身说法,引进更多的企业进入。外商的亲身体会是对于一个地区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可以直接打消外商的犹豫念头。 第六,实施优惠政策,净化投资环境。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理论,生产成本最低或者预期利润最高的国别或者地区易于成为跨国或者跨地区的投资地。政策优惠往往成为外商投资的原因之一。投资的软硬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优化投资环境,否则就会出现年年引资,年年来了又走的局面。 4.2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 (1) 企业内部一体化的模式目前仍然不失为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种好的范式。企业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要素资源,精确地管理着各国的协作企业,形成一体化的产销网络体系。内部化是企业一体化形式的一种,是将各个生产协作企业并入跨国公司之内,再加以整合,通过使各子公司形成更为专门的内部分工来提高整体效率的模式。 该模式有利于江西省企业克服技术、资金等要素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参与了珠三角的生产分工,发挥江西省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江西省许多设备落后的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参与改制、改造,输入先进技术,可以直接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江西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江西省与珠三角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的实现途径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doc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中小企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健康发展的标志。解决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问题,对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前景;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体系内产业的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等。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速度加快。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现状 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1)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农业己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和生活功能拓展,农业生产规模逐步缩小,农业科技含量增大,效益提高。(2)第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近年来,第二产业比例稍有提高,且制造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 十一五期间,围绕经济发展总目标,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发展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第三产业崛起,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跃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三次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口益显现。现代服务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高度化,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实施工作规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实施工作规划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实施工作规划 一、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受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出现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为实现我国经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年国务院共批复了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 (一)有利条件 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速陡然下滑。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举措,通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增长11.7%,粮食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8%和8.5%,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省委、省政府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积极跟踪政 第 2 页共 41 页

策走向,主动作为,果断决策,深入落实中央揽子计划,先后出台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收入增长17%,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4%、7.2%。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增速位于中部地区前列,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颁布实施。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挖掘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国务院批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函【】130号)。从“中部崛起战略”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支持政策更加具体。县地处城市带腹地,规划的出台,为县明确了产业、功能定位,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为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函【】5号),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就此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年2月1日,中共省委、省人 第 3 页共 41 页

产业转移格局中的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老稿)

产业转移格局中的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 区域经济学江朦朦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寻求最有力的生产经营地点,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内地区之间,都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产业承接方的承接能力,试图构建一组指标,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衡量。 关键字: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承接力主成分分析法 一、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寻求最有力的生产经营地点,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内地区之间,都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 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是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其前提是不同地区处于产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即处于不同的梯度,高梯度地区的产业因成本上升而往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梯度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地区的边际产业在内外部力量的驱动下,借助企业的跨区投资活动,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使产业在国内不同区域间发生空间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从微观看,产业转移无疑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从宏观上看,它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将产生不同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在现实经济中,为争夺各种有利资源,吸引企业迁入或防止企业迁出,各地区招商引资的竞争近年来也日趋激烈。 国内的学者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由先进技术地带东部逐渐到中间技术中西部地带。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通过梯度推移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缩小两地区差距。 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分析的

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防治的法律控制_康京涛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污染防治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污染防治,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外产业加快了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市、区)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江西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生态足迹转移到江西,使得江西承担着污染转移的代价。另外,江西一些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牺牲环境换取GDP发展,环保理念缺失,环境防范风险加剧。因此,运用法律的手段防治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污染、保障江西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一)产业投资总量逐年递增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 示: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0.24亿美元、51.01亿美元、60.59亿 美元、68.24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1.7%、26.8%、18.8%、12.6%。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分别是1367.1亿元、1927.4亿元、2579.2亿元、3189.4亿元,分别增长了24.2%、41.0%、33.8%、23.7%[1]。江西省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40.24亿美元,是2001年的10倍,年均增长37.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累计增速江西居中部六省第四位[2]。 (二)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江西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以制造业为主。根据2008至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显示:2007至2010年,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项目分别为606项、505项、569项、710项,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25.62亿美元、25.75亿美元、26.10亿美元、32.96亿美元[3]。2007年至2010年制造业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的60%以上,而2007年和2008年更是达到70%以上。其中纺织服装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份额一直较高,占到了60%以上。省外资金投资制造业的比重也相对较高,2009年省外工业项目资金占全部的85.3%,其中制造业占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5卷第2期 2014年4月 文章编号:2095-3046 (2014)02-0019-05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4.02.005 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防治的法律控制 康京涛a , 杨智昕b (江西理工大学, a.对外联系与合作处;b.团委,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江西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 点区域。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生态足迹转移到江西,使得江西承担着污染转移的代价,影响着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现有国家和江西环境相关立法的不足,环境标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江西环境准入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环境污染法律成因。要有效防止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污染,需要调整江西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江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增加防止污染转移的相应条款、明确“政策环评”、“按日计罚”等法律规定,不断完善江西区域环境准入制度和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关键词:产业转移;环境污染;污染转移;环境标准;环境准入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4-27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FX1310) 作者简介:康京涛(1980-),讲师,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方面的研究,E-mail:kangjingtao2011@126.com. Vol.35,No.2A pr. 2014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 题调研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要。XX年初xx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在此宏观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并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之一,现在正处在加速追赶、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市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迎来的空前、重大机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潜在的发展动能,认真剖析制约发展的现实因素,正确对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快示范区建设,使**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1、**在皖江城市带的地位 **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5%,占沿江城市带23.5%;人口610万,占全省9.1%,占沿江城市带25.7%;XX年国内生产总值704.72亿元,占全省7.9%,占沿江城市带21.5%。《安徽省沿江城市群“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轴双核三带”发展战略中,**又是安徽临江产业发展轴上的两大产业集聚核之一。**应该成为皖江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 (6)高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加工贸易。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发挥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出去” 和“引进来”中加快发展。 2、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

产业转移专题练习

5.2 产业转移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回答1~2 题。 表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地点 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 (元) 1990 年 1 5 8 4 28 甲 2009 年 1.2 6 18 6 32 1990 年 1 5 6 2 28 乙 2009 年 1.2 6 10 3 32 1. 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 2.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 C.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就业率下降D.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 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 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 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 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 至中西部地区 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5~6 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 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 D.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6.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7~8 题, 7.影响①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 8.由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Ⅱ、Ⅲ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③Ⅱ、Ⅲ类 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 题。 9.“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 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 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江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江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一个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卢福财李志波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构建VAR模型,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统计上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对实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而且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本文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江西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引言 产业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增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体现。1952年以来江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7.6%,改革开放以后更是达到了10.2%,到2008年江西人均GDP为14781元,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与此同时江西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由农业占绝对地位转变为“二、三、一”的产业格局,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10.0:51.2:38.8。目前江西正处于巩固和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有利于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实证依据,进而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其中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库兹涅茨(1985)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的过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总量与结构变动的关系中,首要的是总量增长,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钱纳里(H.Chenery)的多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非均衡的经济条件下,“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进程理解为经济结构全面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恰当不过。”郭克莎 (1999)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周英章,蒋振声(2002)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实际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协整检验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荣宏庆(2002)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纪玉山(2006),王兵、陈雪梅(2006),刘瀑(2010)都对该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而针对江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内在关系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康兰媛等(2006)通过建立三次产业的产值和GDP总量的线性模型,分析江西各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系数。戴启文(2007)对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水平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是江西经济增长的原因,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长期均衡关系。田善佳等(2010)用线性模型计量江西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做深入的实证研究。由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均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且均为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故本文的研究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促进就业与增长政策的效应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批准号09YJA790093) [作者简介]卢福财(1963—),男,江西资溪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李志波(1987—),男,山西晋城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硕士生。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为促进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共批准设立了 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河南3省)等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对各示范区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六大示范区基本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示范区属于中部地区,广西桂东和重庆沿江示范区属于西部地区,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横跨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3省。 ——广西桂东。2010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梧州、贵港、贺州、玉林4市;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2%;2010年末总人口17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4%。 ——皖江城市带。2009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舒城县、金安区;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010年末总人口3079万人,占全省45%。 ——重庆沿江。2011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区县;土地面积0.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010年末总人口550万人,占

全市16.6%。 ——湘南地区。2011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0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占全省25.3%。 ——荆州地区。2011年12月设立,范围包括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5市;土地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2010年末总人口1388万人,占全省22.5%。 ——黄河金三角。2012年5月设立,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人。 二、六大示范区发展现状 从各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一是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截至2010年,广西桂东、皖江经济带、重庆沿江、湘南地区等4个示范区工业化率分别为42%、47.3%、47.6%和41.4%,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市多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荆州示范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 二是都重点围绕对接区域主导产业进行承接。各示范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均十分注重发挥原有产业优势和承接区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