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办法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办法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办法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我院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工学结合教学环节有效管理,推动我院工学结合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学结合是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特色、在开放办学和合作办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本办法所涉及到的工学结合的内容,是指在执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在非毕业学年,组织在校学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含在校内外实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实习、专业技能培训、校内教学实习、校外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以及“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不含在毕业学年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毕业实习。

第三条工学结合教学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

第四条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加

强学生职业素养及诚信教育,重视职业操守的培养。

第二章工学结合组织与实施

第五条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管理机构和机制.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由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院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工学结合的规划、协调、检查、评估及重大问题或紧急事件的处理;由各二级院部负责工学结合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学院教务处要设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对各二级院部的工学结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六条教务处负责全院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的统筹、审定、批准、实施、协调。

第七条各教学院(部)负责与行业企业联系工学结合,努力拓宽工学结合教学渠道。

第八条各教学院(部)依据工学结合总体要求,负责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资源组织、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管理。

第九条编制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时,应明确目标岗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施地点、实施时间。

第十条经批准的工学结合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更改。确有不可抗拒原因需变更计划,各教学院(部)应提出申请并陈述变更理由,获批准后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各教学院(部)应根据其专业特点,选择规模适合、信誉良好、在业界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实施工学结合。

第十二条各教学院(部)在与企业协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须明

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以书面合同形式予以约定。在双方确定的协议应包含:岗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人员、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技能测评指标、技能测评方式、意外事件处理办法、学生食宿、合作期限、指导教师费用等,如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或分享。合同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合作企业,一份留教学院(部)保存,一份交教务处保存。

第十三条在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实施中,校外教学指导教师应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各教学院(部)须填写校外教学指导教师登记表(附件一),并附身份证及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四条各教学院(部)专业教师原则上每三年有8周以上在一线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经历。

第三章职责、工作量和考核

第十五条工学结合教学过程应由校外教学指导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各院(部)实施工学结合计划时,应向教务处提供经院部领导签字的详细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目标岗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参加专业年级及学生人数、指导教师及指导方式、考核办法、教学工作量等。

第十六条由各院(部)联系的工学结合实习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较为集中,大于或等于20人时,院(部)应指派一名教师专门承担校外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与合作单位有约定且已经聘请了指导教师的除外),事前经教务处审核,确认该教师在时间安排上确能与学生一

起生活和学习,并事后经考核该教师确实履行了以下主要职责时,应计算教学工作量:

(1)全面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

(2)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并指导学生在校外的专业技能学习;

(3)落实院(部)与企业签订的合作教学协议的实施;

(4)批改学生阶段性实习报告,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

(5)组织学生答辩并负责给出学生成绩;

(6)填写好实习教学指导日志。

(7)负责教学资料归档。

承担该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量,每周按5天、每天按4学时计算。

教师在申报该项工作量时,需提供工学结合教学校内指导教师考核表(附件2)、完整的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计划、实习教学指导日志、往返车票复印件(需院部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签字)、3张在实习点指导学生的照片(含实习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学生实习成绩。

第十七条由各院(部)联系的工学结合实习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分散,少于20人时,院(部)应指派一名教师承担校外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多点巡查工作。事前经教务处审核,确认该教师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冲突,事后经考核该教师确实履行了以下职责时,应计算教学工作量:(1)每月对所管理的实习点巡查一次,并检查和审阅学生的实习日志;

(2)在巡查期间,批改学生阶段性实习报告。

(3)在非巡查期间,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通信工具与校

外学生进行联系,及时向院(部)领导通报学生实习情况;

(4)落实院(部)与企业签订的合作教学协议的实施;

(5)组织学生答辩并负责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

(6)填写好实习巡查指导日志。

(7)负责教学资料归档。

承担该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量,在巡查期间,工作量按每天4课时计算,旅途往返时间在内。

教师在申报该项工作量时,需提供工学结合教学校内指导教师考核表(附件2)、完整的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计划、巡查指导实习日志、巡查期间往返车票复印件(需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签字)、巡查期间在实习点与被指导学生的照片、学生实习成绩。

第十九条学生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结束时,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教学指导教师对其共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成绩计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二十条学生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结束时,应由校外教学指导教师、所在院(部)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共同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所在院(部)和教务处各一份,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职称晋升的评价依据。

第二十一条各教学院(部)负责工学结合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师生与合作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了解人才市场的变化;

第二十一条承担工学结合教学任务的教师的差旅费,按照学院相关财务制度予以报销。

第四章奖励措施

第二十三条学院每年对各教学院(部)的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比,对于工学结合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予以表彰。

工学结合教学的评比内容包括:工作岗位设置的针对性、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培养计划、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技术技能达标的比例等(另行制定)。

评比结果将作为对各教学院(部)年终考核的依据。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四条在每年的6月和12月教务处制订下一学期课表前,各教学院(部)应参照本管理办法,制定下一学年各专业的工学结合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各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其解释权属教务处。

附件1:工学结合教学校外指导教师登记表

附件2:工学结合教学校内指导教师登记表

二〇一二年一月八日附件1:

附件2: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是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涉及到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主要是指在非毕业学年,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专业技能实习、专业技能培训、校外教学实习、校内教学实习等。 第二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目的首先是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运行情况,获得本专业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第三条建立健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管理体系。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立由实习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组成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检查、评估及重大问题或紧急事件的处理;由实习处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考核。 第四条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项目在正式实施前,必须进行以下审批程序:

1、由实习处与相关企业进行初步商讨,并实地考察该企业的工作、生活等设施,在确认可行的情况下提出书面申请,报校领导批准生效。 2、由实习处负责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商讨并签署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应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由实习处负责与实习企业共同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教学文件,并提出教学进程调整方案,以及教师安排、实习成绩的认定等意见,经主管校长同意后,方可正式启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 第五条由实习处和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 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1、双方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和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并在进入正式企业前,由班主任组织实习学生签署实习协议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校领导必须定期到实习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加强指导和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正常有序开展。 第六条学生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实习结束时,应将学生实习报告、协议书、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实习大纲与进度计划及指导教师实习总结等教学资料及时汇总上交实习处存档备案。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派出的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可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二是由企业选派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第七条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与沟通,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指导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注意培养学生敬业守纪的劳动态度、不怕困难的心理素质、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020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020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程,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篇(一) 教师素质 1、熟悉教材,驾驭教材,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教学设计有新意。 2、教学基本技能全面,善于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应变能力强。 3、思维能力强,能抓住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 4、语言准确、规范、流畅,表达力强,普通话好。 5、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富有亲和力。10 教师教学行为 1、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活动安排适当、有效。 2、能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 3、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地提出富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探索价值的问题。 4、能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实践、交流和总结。 5、既能面向全体,又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重视

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 学生学习方式 1、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2、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3、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思路清楚,思维活跃。 4、同学间能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 5、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1、教材处理、开发或改编得当,有新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自然。 2、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能从生活中引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探究点、合作点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4、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日后就业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较为符合高职高专当前教学形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工学结合应用策略【abstract】university english 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students,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ar?鄄reaching impact to their career and long?鄄ter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ork?鄄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situation much more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work?鄄integrated learn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工学结合简介 工学结合最早始于英国桑德兰得技术学院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 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企业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企业参与是实行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培训,能使学生进入一个开放的社会大环境,接触到实际生产、技术、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等问题,并能收集掌握大量的信息,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专业按照学校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制定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现课程开发动态化。围绕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特点。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结构体系,把本专业中的十几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科学地综合为《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等核心课程,实现核心课程与项目训练式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 二、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以职业需求构建起“宽基础、活模块、知识与技能”复合型的智能结构,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这样既考虑职业目标的实际需要,又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

用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的机会,切实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用社会的能力。 三、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合格后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由劳动部门发给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以职业道德为抓手,以就业为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综合化。在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重视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侧重人格本位,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列入教学计划,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起职业学校质量结构的金三角: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让学生与企业、市场零距离对接。 五、为使工学结合更便利、更直接,采用产教结合形式。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训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能更好地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 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在搞好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变“工学分离”为“工学结合”。结合本专业与广告公司联合办学。这些企业性实体走出了一条融教学、实习、生产、经营、服务、就业为一体的产教结合、从而使培训过程实现了功效“五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3-5-7 12:33:34 被阅览数:1103 次 来源:实验实训管理中心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营销、管理、培训等,并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一)校企合作委员会 该机构是常设机构,由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各系主任(院长)、管理人员、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 该机构为常设机构,是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 (三)校企合作项目组 该机构为非常设机构,随项目立项而建,随项目结束而终止,项目组成员1~5人,其中1人为组长,由院、系、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 (一)校企合作的任务 1、合作培养师资: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锻炼教 师,项目实施过程经人事处认定,列入我校教师实施3+2双师建设计划。 2、合作建设专业:各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举办讲座,开展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实习、实训指导等。合作探索教学改革,积极开 展“订单式”等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人才。 3、合作进行校园环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建设,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用于学校环境改善、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 5、合作培训:合作开展各类技术、管理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分为一级、二级项目两类。 1、一级项目 (1)合作培养、培训人才。 (2)合作生产。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办公室联系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4)综合方式:集培训、生产、研发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项目。 2、二级项目 (1)企业赞助技能、体育、文化等比赛项目。 (2)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接收我校学生实习。 (4)企业捐赠:包括奖学金、图书、设备、软件以及其它总值一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捐赠。 (5)二级项目若合作金额超过30万元的,必要时可申请为一级合作项目。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认定。 四、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原则与程序 (一)、引进企业到校内原则

高职学院工学交替管理办法

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办法(试行)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规范我院工学交替教学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办法,主要是指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交替进行),每批次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锻炼的时间一般为1至6个月。 第二条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须本人提出申请,由家长签暑同意意见后并同实习单位的接受证明交所在系部审查,经过系部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审定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方可离校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活动,并在规定时间返回学校。 第三条接受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习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原则上不得安排学生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若岗位工作性质决定必须按企业生产进度加班的,必须按劳动法支付学生加班津贴。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工学交替学生的工作。 二、细则 第一条组织领导 1、学院成立由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并由教务处、各系部、实验实训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生工学交替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2、各系部要成立由系主任负总责的工学交替工作小组,人员由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工学交替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系部和企业共同承担。 第二条工学交替实习安排 1、工学交替实习根据教学计划进程,一般第二学期以后开始安排。

(完整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经费管理、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根据我校经费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现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经费(以下简称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章经费支出范围与比例 第一条本经费支出范围: (一)设备采购支出: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招标、实训设备或工具采购、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等。 (二)社会服务支出:因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产生的耗材费、差旅费、生活补贴、考证费等 (三)项目调研支出:含差旅费、会务费、市内交通费、专家论证费等。 (四)资料汇集支出:含信息查询费、图书购置费、资料打印费等。 (五)校企往来支出。含项目合作单位接待费、因工作需要馈赠礼品等。 第二条本经费各项支出均应按项目实施时间每半年进行预算。

第三条本经费支出比例。设备采购支出不得低于经费总额的50%,社会服务支出不得低于经费总额的30%,项目调研支出不得高于经费总额的10%,资料汇集支出不得高于经费总额的5%,校企往来支出不得高于经费总额的5%。 第三章经费支出审批流程 第四条本经费各项支出大于五万元(含五万元)的须经学校经审小组审批。 第五条本经费各项支出低于五万元的,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审批、指导、调度、监控。 第六条本经费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校企合作项目预算低于五万元的由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组长填写《XXX学校通用经费申请表》由专业组组长签字同意后,连同具体实施方案,报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审核,经招生就业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报主管副校长审批;高于五万的填写《XXX学校大额经费申请表》由专业组组长签字同意后,连同具体实施方案,报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审核,经招生就业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报主管副校长审核,审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更新与进步,并逐渐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前进。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对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探索路径,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大力度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一、“工学结合”简介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所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点在于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对职业人才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生产前线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 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如下:①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实践,取得双重收获。②学校与企业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③学校与企业之间属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④学校对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与成效密切关注。⑤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工作中,需要同时考核学习情况与实践表现,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考核。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问题 1.教学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工学结合”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统筹安排、共同组织。因企业的加入,使得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另外,为了提升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整,这导致工学顺序发生改变,管理起来存在较大难度。 2.双师队伍建设不足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通常需要专业教师进入车间进行实际指导,这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进入企业实际指导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3.教学评价欠全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高职学生被分散到不同的企业岗位,因此,无法运用统一的考核標准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就当前而言,许多高职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公文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计划的制定 学期初,教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求实效。 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④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实施,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 二、备课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教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任务重的老师可以备略案。 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 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三、上课 页脚内容1

1、教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 5、自习课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 6、教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抽烟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 (一)初中 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 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页脚内容2

一体化教学管理办法

一体化教学管理办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管理办法 (讨论稿)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为促进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管理办法。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角色转换。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企业员工的职业特征、职业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探索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着手,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探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依据、教学管理的策略、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标签: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依据策略 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依据 200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2006年職业教育工作要点》中的附件第13条也提到: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制定《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半年提出操作性指导意见。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可见国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 理论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包括三点:第一,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二,建立“五育”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第三,建成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教学管理体系。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势必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管理逐渐转变为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实践依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构成“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本质要素就是企业和学校。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的建设方面,德国政府和企业舍得投资,并进行统一规划,对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傅在规格要求、培训方式、进修措施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同时也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确保教师来源充足、教师素质良好与教学情绪稳定。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具有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即在工厂接受实践操作训练和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一般而言,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时间为每周一到两天,学徒在企业内的主要实习场所是工作岗位、实训工场和实验室以及企业内教学。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通常是实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通过示范、讲解的方式传授手工操作的技巧和知识。按照职业院校的课程计划,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二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能使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策略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就是教学规律得体现,就是对教学过程得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得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得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得艺术性与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得教育教学形势与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得要求与相应得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得管理目标与切实可行得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得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得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与改进得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

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与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就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前提与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与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与资料;根据学生得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得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得教学方法,选取适当得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校本教研得重要形式,其目得就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与骨干教师得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得重要问题,平衡教师得教学进度,研究与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与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与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得问题及解决问题得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得方法;交流演示实验得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得准备;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在规定得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政策依据及意义入手,针对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被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要持久健康地走下去,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中等职业教师作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中间联系者、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根据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修正结合的坐标,找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才能让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向前推进。[1]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是工学结合的发展助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二、与企业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适用性的捷径 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能够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2] 三、关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方面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并成为宏观政策的导向。目前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摸索,一些企业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国家政策和和相关制度的引导。 2.机制创新 “订单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的重要机制,但全面推进“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要有名师、名专业,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和良好的实训条件,要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企合作是我校的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专业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学校与国(境)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五)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六)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四条校企合作基本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 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四)相关部门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办理立项手续。 (五)由中心专业领导小组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六)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学校待领导审定通过后,由分管校领导代表学校签署后方有效。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营销、管理、培训等,并与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一)校企合作委员会 该机构是常设机构,由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各科室主任、管理人员、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 该机构为常设机构,是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 (三)校企合作项目组 该机构为非常设机构,随项目立项而建,随项目结束而终止,项目组成员1~5人,其中1人为组长,由学校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

(一)校企合作的任务 1、合作培养师资: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锻炼教师,项目实施过程经学校认定,列入我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 2、合作建设专业:各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举办讲座,开展实习、实训指导等。合作探索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式”等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人才。 3、合作进行校园环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建设,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用于学校环境改善、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 5、合作培训:合作开展各类技术、管理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分为一级、二级项目两类。 1、一级项目 (1)合作培养、培训人才。 (2)合作生产。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办公室联系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能够实现与教学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及时发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弥补其中的不足。工学结合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无论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是社会需求方面都能够实现全面兼顾,是职业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为切实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使人才培养适需对路,实现育人和用人的“零距离”,必须大力研究和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层面还存在明显缺位,表现在“工”与“学”的科学安排、有效衔接,“工学”中的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建构以及“工”、“学”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还没有深入研究和完善,制约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上来。 1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旨在培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工学结合概念的提出从教学与就业的双重角度明确了人才培养机制与高职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管理中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显得较为片面,这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内存在的诸多弊端,实践课程的缺乏、教材选择的落后、技能评价的缺陷等,都使得高职教学管理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显得极为薄弱。[3]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也很难从根本上寻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 第二,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没有得到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这也使得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中的工学结合理念没有从实践中得到落实。无论是实训场地的选择还是实训内容的设置都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队伍,难以体现实训教学的教育与管理职能。 第三,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在理念建设方面显得相对落后,并没有真正从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体现高职教学管理的多元化与开放性特征。无论是教学观的树立还是教学体系的构建都仅仅是从硬件设施方面得到体现,并没有真正凸显教学主体和管理机制的职业化本质。教学管理的主体在于人的主观意识,若是缺少了必要的市场机制作为指导,那么工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

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

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教学模式建设

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教学模式建设 ——卢满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由此看来,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步伐。下面谈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含义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就业、适应社会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学会做”为标准。要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只能是从加强实践教学中来,要强化实践环节,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目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职业学校要依靠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发展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参观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设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教学,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确保工学结合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工学结合实习,包括学生毕业前的综合性实习和阶段性实习,如见习实践、认知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跟班式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等。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应同时做毕业综合实践课题。 第三条工学结合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实习的延伸,应以独立实践环节列入必修课程,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削减或挤占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课时。工学结合实习属于教学项目,必须编写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第四条学生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阶段性实习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适当安排。如临时安排工学结合实习的,要按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程序办理,并提供完整的工学结合实习方案报教务处审批。原则上要保证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时间在半年或以上。 第五条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单位的选择,应该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与预期的就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第六条校外实习基地是组织学生工学结合实习的重要场所,基地建设的规范和完善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各系部、实验实训管理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应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校外实习基地满足

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第七条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实习、实训的意外伤害责任风险,加强我院风险管理,保障广大学生的权益,减少经济纠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行工作的通知》精神,学生处应为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统一购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联系落实 第八条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由院系两级管理,学院成立工学结合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实习领导小组), 各系分别成立相应的工学结合实习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实习工作小组),负责工学结合实习的管理和指导,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实习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实验实训中心、各系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院工学结合实习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处理等。 第十条教务处负责全院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总体安排与教学管理。主要职责是:审核各系的工学结合实习实施计划;下达工学结合实习任务;督促、检查各系工学结合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工学结合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全院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 第十一条各系实习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任组长,是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员由专业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具体负责本系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负责与相关行业、监狱劳教单位及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渠道;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工学结合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工学结合实习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制订和审定工学结合实习实施计划、实习大纲和指导书;组织联系落实每个学生的工学结合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并协调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职责;开展工学结合实习动员教育;对工学结合实习过程及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实习成绩评定和工作总结并向教务处上报相关工学结合实习备案材料;完成过程管理中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各系的阶段性实习和警察类专业的毕业实习必须由各系统一联系落实工学结合实习单位并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集中工学结合实习。其他专业的毕业实习,学生可结合毕业后工作意向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但必须报专业教研室、系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