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

武当山古建筑中建筑细节分析

摘要

武当山为真武大帝道场,自汉代以后陆续有道士在山上修建宫观,明永乐大帝崇信真武,“北修故宫,南建武当”,武当山自此在明清两朝显赫一时,山上因此保存大量古建筑,包括:金顶建筑群、南岩宫建筑群、太子坡建筑群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当山现存各古建筑规模、修建年代、现状,然后从建筑学角度细分武当山古建筑,包括屋顶构造、木构件、梁架结构等,最后得出武当山是中国明代建筑及道教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清建筑学和道教建筑学重要史实,做好武当山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意义深远。

关键词:武当山;古建筑;道教建筑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

武当山地处鄂西北,为古郧阳郡及均州所在地,自古历史悠久,至今武当山地区还流传着真武显灵、真武修真、张三丰武当悟道等典故,武当山建筑以真武修仙为题材,从太子坡真武求学、南岩宫真武修道飞升,所有建筑皆是围绕真武建造。武当山之所以名声显赫,乃是以道教文化和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历史的沧桑,武当山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所存古建筑主要包括太子殿、南岩宫、朝天宫、遇真宫、紫霄宫、皇经堂、太乙真庆宫、榔梅真人祠、磨针井、玄岳门、玄帝殿、玉虚宫等,建筑手法高超,历史悠久,屹立近千年,扔保存完好,武当山古建筑更是道教建筑中的典范。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国务院分别将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玉虚宫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 武当山概况

武当山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真武大帝道场,太极拳发源地,张三丰隐仙地。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

绚丽多姿的山岳风光而闻名于世。以下主要从道教文化、真武大帝与武当山、武当山古建筑构成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武当山概况。

1.1.1 道教文化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之际,这里属于全真教龙门派,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其道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主要包括太子坡建筑群、金顶建筑群、南岩宫建筑群等。

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明代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张三丰当年因在武当山看到蛇鹊相斗,而悟出太极拳,至今武当山上还有三丰派,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富有仙乐神韵特色的道教音乐: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道教文物:武当山所存各种文物,现在已经注册者共计七千四百余件,从质地上看,武当山现存文物质地主要包括:金、银、铜、铁、木、石质、绢纸等等,其中以真武为题材相关文物,乃是我国最多,这些文物包括地面古建筑、神祗雕塑、道教法器、绘画、匾额、楹联等等,武当山特别是真武神塑像,涵盖真武从幼年到神化,材质也有石质、木质、金质等等,真武样式也是多变的,有站立,还有坐着的,还有手执神器的。另外还有其他道教神仙,如九天玄女、救苦天尊、三清像,财神像,青龙白虎像等等,还有许多关于真武大帝的绘画,道教法器有

莲花灯、海灯、天乙真庆宫钟、铁罄、香炉、铜花瓶等等,还有宫观悬挂的匾额,楹联都是研究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早就道教医学: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加上丰富的医药资源,武当山道教医学服务于当地山民和道士,是中国道教医学一部分。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真武信仰民俗、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1.1.2 真武大帝与武当山

武当山被道教尊奉为“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道教不仅仅认为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更是水神,水克火,故而在北方多火灾环境下,信奉真武大帝人也越来越多,明以后,真武大帝更被神化成战神、雷祖、司命之神,保一地平安,当地一直流传着真武大帝“无幽不察,无愿不成”说法。

在造神过程中,虚构了真武大帝为净乐王子,舍弃皇位,在紫府元君指点下,修道武当山,苦学于太子坡,磨针井受老妪点化刻苦求学,剑河斩断真武思母之情,随后降服黑虎,斩妖伏魔,于梳妆台梳妆,飞升崖五龙捧圣,得道成仙,后一步八百里向无量佛借得武当山作为自己道场,就像关公羽化成神有相应从神,真武大帝在神化过程中,也构成庞大真武神系。真武大帝的从神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真武大帝视察三界、斩妖除魔时候所帅天兵天将、雷神电母等,另一类是从祀真武大帝左右,为其服务,执掌仪仗礼仪。最后一类便是真武修道成仙时候收复山精妖怪,如黑虎、乌鸦等,武当山可以说的上是将真武神从幼年求学到修仙到位列仙班一个完整的过程演示。

1.1.3古建筑构成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唐姚简建“五龙祠”乃武当山建筑

之始,但后来焚毁,现存五龙祠乃是后代重建,随后五代和北宋时期,又陆续在山上兴建五龙观、紫虚宫、云霞观、延长宫、佑圣宫、冲虚庵、黑虎祠、紫极宫等。宋末元初,武当山古建筑颇具规模,依元《白浪双峪黑龙洞记碑》记载,当时武当山古建筑有“山列九宫八观,而五龙居先”,九宫为五龙宫、紫霄宫、太和宫、真庆宫、紫虚宫、延长宫、紫极宫、天宫;八观为:缘和观、回龙观、三清观、太玄观、佑圣观等,明代,永乐大帝崇信玄武,以玄武主水避北方之火,在武当山大修道观,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建筑规模大、档次高,主要建筑采取故宫修建手法,如庑殿顶、琉璃瓦等的使用,玉虚宫更是有南故宫之美誉,从永乐帝到嘉靖三十一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历经百余年建造,武当山建筑群方才形成今天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坊额正中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系明嘉靖帝亲书,笔势隽永刚健,意为“以武当玄岳之道来治理天下”。石坊刻有仙鹤游云、八仙迎宾等图案,雕工精细,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精品,玄岳门上刻有楹联“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维修。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朝拜殿、龙虎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间,后焚毁,现仅存遗址及四个龟驼碑雕塑,玉虚宫于2001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坡建筑群: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剑河旁武当山最大建筑群,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其中以磨针井规模最大,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建筑修建于咸丰二年,包括祖师殿、回心庵,祖师殿中所绘《真武修真图》,是武当山少有绘画精品。另外还有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等建筑奇观。

南岩宫建筑群: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包括天乙真庆宫、两仪殿、飞升崖、梳妆台、龙头香等21栋建筑,天乙真庆宫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其中包括大至屋顶、梁柱,小至斗拱,皆是石雕。其中供奉的“太子卧龙床”乃是雕刻中精品,龙头香更是千古奇谈,由一截悬于半空石柱雕刻而成,精美至极,是历代香客祈福公认最虔诚地方。1996年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 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部分宫观,琼台观分为上观、中观、下观三观。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

紫霄宫建筑群: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主要包括紫霄殿、父母殿、龙虎殿、十方堂、钟鼓楼等建筑物,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明嘉清三十一年扩建。紫霄殿是武当山紫霄宫的正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物,面宽进深均为五间,碧瓦丹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2】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四门悬挂有“始判六天”“云外清都”“协赞中天” “仁慈远被”“泽被群生”“万法归宗”多块匾额,另有楹联“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圣境,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玄都”“金殿重辉看鸟革翚飞势化山河维社稷,帝容复整仰龙章凤姿光同日月炳乾坤”等多幅。紫霄宫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顶建筑群: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重檐庑殿式建筑、汉白玉台基,是武当山建筑规格最高宫殿,进深为三间,长4.4米、宽3.15米、高5.54米,全为铜铸鎏金。其构件先在北京筑成,然后运上金顶组装。皇经堂始建年代不详,为清代改建,

主要供奉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神像,上悬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金色大字,为清代道光皇帝御赐,皇经堂正门悬挂有“白玉京中”匾。整个金顶建筑群是仿造道教仙境所建造,凡人登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入金顶,如入仙境。

龟驮碑:玉虚宫门前和净乐宫内。其中玉虚宫宫门内外各有碑亭一对,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背驮一碑,碑为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门内两碑,一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为保护武当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太和山道宫碑记。四个建筑物体积庞大,雕刻精细,各重约90余吨,形象生动,雄浑刚健,是武当山石雕艺术的珍品。

武当山古桥:元明清三代,武当山先后修建了四十多座石拱桥,其中以青羊桥和天津桥最为有名,青羊桥位于五龙宫前,青羊涧中,明代文学家谭元春《游玄岳记》,明代徐学谟《游太岳记》中都有对这座古桥记载,称其寂静立高林,幽然处深山,赋予其超越尘世意境美;天津桥又名剑河桥,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十八盘下2公里,横贯九渡涧,海拔355.8米。一端接上十八盘一端连下十八盘,是武当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这座三孔石桥,始建于元代,方石砌筑,饰望柱石栏。1984年维修,新装望柱石栏19套,增建石阶,补添桥墁石。桥长52.1米,宽9.42米,高8.85米,中孔跨度9.6米,边孔跨度6.7米。数百年来,历经无数次山洪冲击,仍安然无恙。剑河桥虽位于深山旷野,但这里古树参天,河水清幽,加上龙泉观和照壁两处建筑,让人有身在庭院的感觉。

图1.2 武当山建筑群构成示意图

1.2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塑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窟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等地带。[1]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因其古建筑群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天才创造力的规划与建筑杰作;类型多样,用材广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和技术成就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信仰等意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 [1]匡翼云.浅析世界遗产门票价格问题[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2]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5176108.html,/ziliao/2003-09/23/content_1095170.htm

第二章:武当山建筑细分

2.1屋脊及屋脊以上

屋脊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正脊两端分布有鸱吻,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分布有戗兽,角脊上分布有“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一般建筑做七个走兽,高等级一般十个走兽。

屋顶高等级建筑屋顶为琉璃瓦,一般建筑为灰瓦或者青瓦。屋檐下则是瓦当和滴水,瓦当自汉代以后便是房屋建构中不可或缺部分,在古遗址考古中经常会发掘出保存完好瓦当,如汉代的“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瓦当”“长毋相忘瓦当”“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等等,瓦当是研究当时历史和建筑史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所存建筑瓦当主要为明永乐年间瓦当,以及后来清朝、民国修葺时候替换清朝或者民国瓦当,无论紫霄宫还是南岩宫、金顶、太子坡。瓦、瓦当、走兽在经历六百多年风吹雨淋,多次修葺,仍有损伤,但保存完整。

2.2门窗、楹联、匾额、柱础、台基、墙面砖画

武当山古建筑多兴建于明代,门窗也为常见明代门窗格式,多用几何和图案,加上道教题材绘画,绘画题材又多为真武大帝显灵和真武大帝修道题材。窗子多为几何图形中加绘植物图案,如忍冬枝。另外还有道教代表图案,阴阳八卦,八仙传说等等。

楹联:多为明清撰写,如紫霄宫楹联“功成武当名扬梵地,积善南岩德比苍天”,“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灵境,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震玄都”,“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冒实境道称北极至尊”,另外还有许多名家手笔,如洪异圣题三天门“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王世贞题雷神洞“山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贾大亨题皇经堂“希夷丹气满,邋遢剑光妍”武当山上每逢宫观,不论大小皆有楹联,这些楹联是研究道教文化和真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在古建筑中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匾额如同楹联一样,是将古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画、印、雕的大成之作,往往三四字之间,意境深远,如皇经堂的“白玉中天”便是匾,而“皇

经堂”三字便是额,再如复真观匾额“复真观”三字为平极式木质横额,隶书,黑地金字。匾高一米,宽二米四,出自民间信士之手。清乾隆三十二年,由湖北均州城南浪河泰山庙各信士敬献。有的匾额上准确记录有时间和敬献匾额名字和缘由。另外武当山九宫八观等大宫观上还保存有匾额,如:“道济群生”、“孚佑下民”“法开元武”“慈航普渡”“生天立地”悬挂于皇经堂,“三教祖师”“黎庶沾恩”悬于金顶朝拜殿,“北极通枢”“圣恩普沛”悬于金顶灵官殿,“云外清都”“始判六天”“仁慈远被”“协赞中天”悬于紫霄大殿。等等

台基:一般台基按规格分为普通和高等级,普通台基由夯土筑城,然后在外表面包砌砖石,高等级则为俗称须弥座,即汉白玉栏杆。

武当山金顶为传统的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属于高等级台基,紫霄宫则为普通台基,为三层饰栏丹墀崇台,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只有正殿以及等级很高的殿才有台基,台基作用显得建筑更加宏伟高大。

柱础:随着佛教传入不论佛教还是道教建筑一般柱础多为莲花瓣样式,但除了莲花瓣式柱础样式繁多,在营造法式中,就记载有“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俯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明清时柱础形态和雕饰更加丰富,柱础在形制上出现了鼓形、瓶形、兽形、瓜形等多种新样式,图案也有常见的龙、凤、云、水、鹤、花卉,以及佛教八宝、民间八宝,道家八宝,武当山古建筑多用道教八宝,如渔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拍板、芭蕉扇、荷花。金顶柱础则做宝装莲花。

2.3斗拱、雀替、藻井、彩画

这些传统建筑中木构件也大量应用于武当山古建筑当中,只要是木构建筑就离不开斗拱,在木构架之衡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叠加,前后伸出作斗拱,斗拱因为处于不同位置称呼也不一样,有齐心斗、交互斗、慢拱、泥道拱、瓜子拱等,武当山古建筑以紫霄宫、玄帝殿和重修后的玉虚宫斗拱数量最大,样式最完备,重檐歇山式的屋顶依靠这些斗拱将屋顶原有重力被分解,屹立多年历经风吹雨淋依然安然无事,另外还有太乙真庆宫为石质仿木构建筑,其所用斗拱也是青石雕凿而成。

雀替,又称“撑拱”“角替”“替木”位于古建筑中梁或者阑额与柱交接处,将屋檐重力传到柱础,使建筑更加美观。复真观有撑拱。

彩画主要在紫霄宫、父母殿,南岩宫玄帝殿,多为绘制道教故事或者花卉,属于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第三章:总结

总之,武当山是中国明代建筑及道教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清建筑学和道教建筑学重要史实,是古代匠人艺术思维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物质文物,故而做好武当山古建筑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意义深远,让武当山古建筑留存下去。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武当山)

世界遗产与旅游 ——以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发展为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点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为例,分析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其作为优质旅游资源应如何将开发与保护结合,寻求有效的发展方案。 武当山的微观环境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如下: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 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 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导游词2000字(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武当山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车城--十堰!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历代以来,许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武当山修炼过。其中,张三丰把道家的太极阴阳与武功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创立武当拳派,一时名振天下。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号称"八百里武当"。整个武当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点,"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形成武当山独特的奇丽山色。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2年,派工部侍郎郭琎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14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 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 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 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参观!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和地域其建筑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以康百万庄园和郑州城隍庙、文庙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各方面的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郑州,建筑风格,康百万庄园,城隍庙,文庙 一、中原古建典范——康百万庄园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我参观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步入庄园,我仿佛走进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进入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之中。下面就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建筑,作一些分析。 康百万庄园是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建筑群,是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着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康百万家族以农、商、官结合的方式发家,辉煌时期曾经有“马跑千里

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之美誉。一直发展延续富裕了12代,400余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康百万家族在物质富裕之后,便大兴土木,充分利用自然地势,“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整个庄园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园林区、教育区和社会活动场所,形成了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风格各异的多个建筑群体。园区的介绍说:“据1965年统计,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到2005年,整个庄园建筑除了寨上主宅区完整外,其余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已不是1965年统计时的面貌。”尽管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数量减少,仅就现有建筑而论,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之高,也是其他绝大多数民居建筑不可比拟的,可谓明清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浓缩图。 在日常设计中,建筑方案的选定至关重要,建筑风格千变万化,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在设计中如何有地方特色,达到和谐的目的至关重要。康百万庄园处于嵩、邙、河、洛交汇处,依山傍水,有“金龟探水”之美称,鲜明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依次向南、东、北方向的寨下发展。首先,在选址方面它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貌,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其中尤以主宅区最为典型,主宅区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建于邙山半腰。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此处的地理地貌,用青砖砌筑寨墙,顶部有垛口,形成堡垒式大庭院,庭院经由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蔚壮观。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设,元代进一步扩大修建规模,在明朝达到修建的鼎盛时期。明朝永乐皇帝亲自主持修建,动用数

十万民工,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12年,建成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规模道教建筑群,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加强思想统治的史证。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亲自策划、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存的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宫、玉龙宫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宫高18米,宽30米,进深12米,面积为350多平方米。众多的建筑中,用才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正中,其余全部构件在北京用铜铸成后,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经运河转长

武当山导游词

武当山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地方是有着“亘古无双仙境,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的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充分的体现了自然美和人文美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得到成仙,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从此便成为了道家的场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从唐朝到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其中明代是鼎盛时期,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成祖朱棣更是曾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万人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史书上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除古建筑外,武当山还保存有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当山,真实的去感受武当山道教文化与自然美景吧。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所以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紫霄宫的正殿,耸立在三层崇台之上的紫霄大殿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大家看,整个大殿靠36根巨柱顶立,这些巨柱犹如定海神针般纹丝不动。在紫霄正殿前有一日池,这池里面有一种神奇的五彩鱼,这鱼从幼年到老年有黑、青、红、黄、白五色变化。奇怪的是这鱼变白之后就会入洞休息,从不外出,所以,能见到白鱼的游客算是相当幸运了!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南岩因其岩向南而得名。相传这里是真武大帝得道飞仙的“圣境”,它也是武当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的一处景点。大家看那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相传就是真武大帝得道成仙后居住的宫殿。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虔诚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导游我可不建议大家去冒这个险,所谓心诚则灵嘛,只要有心祈祷,哪里都是圣地。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武当山旅游资料(整理)

武当山旅游资料 一、景区简介: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二、游览路线(按照景区地图顺序): 1、金殿 (1)简介: 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高5、45米,殿顶 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金 殿整体为铜铸,外饰鎏金,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 窗棂、门槛等诸形毕备。各铸件之间严丝合缝,浑然天成。 金殿历经近600年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至今仍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 在金殿的前面还有金钟、玉磬两座保存完好的铜铸亭子,两侧有朝山进香的信士抽签、盖神印的签房和印房,后面是父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父母。

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4篇

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4篇Wudang Mountain tour guide composition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 2、篇章2: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 3、篇章3: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 4、篇章4: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 篇章1: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 大家好!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大家可以叫我x导游。 现在,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要开始了。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镇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境内,东依历史名称襄樊,南连苍茫千里的神农架,西接车城十堰,

北临丹江口水库,它是着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总是让人迷恋。主要胜境有: 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宫、九观等。 武当山的传说约有50多个。其中有《文母桥》、《第一山》、《试心石》、《关门山》、《龙头香》等。 前方就是绝壁悬宫——南岩宫,大家请勿上前。 现在我们知道“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文化, 华夏魂灵。”“武当武术,玄妙飘灵。” 我们的导游,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我们的武当山。 篇章2:武当山导游词作文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思元,大 家可以叫我王导。希望用我的热情服务,可以换来你们的开心、快乐!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领略武当山那秀丽的自然风光和 浓郁的道教文化。

湖北武当山导游词800字

湖北武当山导游词800字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下面请看带来的湖北武当山导游词800字! 湖北武当山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游览观光,我是大家武当之行的导游,我姓陆,大家叫我小陆就好了,在我旁边的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的车技相当娴熟,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非常高兴这几天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去游览武当山那独特神奇的自然风光,去欣赏那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去领略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在此,我祝愿大家能够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提到武当山,我想可能大家马上就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张三丰和武当派吧?那高深莫测的武当功夫,您一定最羡慕,l尤其是零一年影片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更使得它名声大噪。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古名太和山。。相传道教所尊奉的真武大帝曾在此得道飞升,所以改名武当山,意思是非真武不得当之。它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水南岸,西接秦岭,东迤大洪山,南连神农架,北临丹江口水库,

号称方圆八百里,正是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不凡的自然风光,七十二峰千姿百态各展奇幽,主峰天柱峰顶天立地,一柱擎天,周围各峰虽各雄姿秀色,却微微向主峰颌首,自然形成了万山来朝的奇观。 与它自然风光相媲美的便是武当山的古建筑了,整个建筑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设,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有的建于高山险峻之间,有的隐于悬崖绝壁之内,不仅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更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而说起武当山,就不得不提起它的道教与武当功夫,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真人高僧都来此修真悟道,自宋代起,几乎历代皇帝都推崇真武,到了明代,武当道教由兴隆走向鼎盛,武当山成了全国最大的道场。而武当拳的创建是道士张三丰夜里梦见雀蛇相斗,悟通太极妙理而来的,它体现了武当内家拳技行如蛇,动如羽的特点,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武当山峰奇谷险,洞幽泉清,景点遍布全山,大致分为玄岳门、太子坡、金顶、五龙、琼台六大景区,它们都以其各自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武当山的与众不同。之前我们游览了紫霄宫、南岩宫,现在我们到达的这里便是真武受封坐镇天下的金殿了,大家也许奇怪,紫霄、南岩已将道教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再修金殿呢?就让我们带着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 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 武当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 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西南部,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 出于五岳之上”。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 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 蔚壮观。 折叠规划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当论它的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据记载,当年朱棣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 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 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 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 “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盛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 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 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 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这也 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3篇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3篇 下面是带来的武当山南岩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武当山南岩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 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 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 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 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 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王光德主编《仙山武当》“紫霄岩)。 [编辑本段]景点集萃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 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 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 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 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 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 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 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 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 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 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前临万丈深渊。 南岩宫整体布局是人工与自然巧妙融合的杰作。 古代画家笔下的“仙山琼阁、“丹台晓晴等意境,在南岩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1996年,南岩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宫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 南岩之上林木森翠,山色秀美,其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 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 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doc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间布局研究

70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境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我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艺术成就。现存四座宫殿、两座宫殿遗址、200多处庵堂祠庙,占地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经过所在团队的长达数月的实地测量体验、绘图、电脑建模和资料汇编工作后,笔者认为武当山古建筑群虽规模不等,形式各异,但每组建筑群其空间布局存在一定规律,基本可以分为规整合院式布局、自由布局和规整自由相结合的布局3种类型。规整合院式布局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整体轴线分明,院落布置严谨。这类建筑群多建于平整开阔地上,如八仙观;或在高差较大地形选取较平缓的区域,如老君堂建于山顶的平地上。 这类宫观一般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组成,多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殿堂(大殿),以供奉神像为主要功能,同时作为斋醮的场所。斋醮是道教的一种仪式,“道士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大殿前主轴线两侧布置次要的殿堂,如配殿,纪念殿等。附属建筑如斋堂、客房等也布置在侧轴线,灵活自由。也有些道观还在主轴线后部或侧面构建小型园林。殿堂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由台基、屋身、屋面组成单体建筑、内部空间则因宗教需要作灵活处理。 从尺度上来说,规整合院式布局的建筑可以细分为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和多院宫殿式规整布局。前者常常只有一个院落,院落由东西南北四座建筑——大殿、两座配殿、龙虎 殿——所围合形成,典型例子是老君堂和八仙观。而后者常常通过多个大小不同的院落串联的方式形成明显的空间序列,类似于故宫这类的皇家宫殿的建筑组织方式,典型例子是紫霄宫。 1.1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以老君堂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测绘,现在老君堂除大殿保留以外,院落其他古建筑已经完全被毁坏拆除,几乎难以寻到明显痕迹。然而通过基座和其他线索,我们仍然推测老君堂院落部分是典型的“大殿+两座配殿+龙虎殿”空间构成模式,即小型单院式规整布局。 老君堂在磨针井上2.5公里处,海拔590米。建于岔路之间一座山凸之上,属太子坡景区,素有“云中仙观”之称。明代方豪诗云:“岩下长松高拂云,岩上天语可侃闻。群峰环抱黄金顶,此地真宜奉老君。”建设面积1153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历史上老君堂也称老君殿,以供奉太上老君为主要功能。永乐时期建有三合院,嘉靖年间扩至50余间,清乾隆元年重修,规模宏大。如今虽然大多数建筑被毁坏并非是当年风貌,但仍然保留和呈现出从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的过程性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 大殿位于较高的石台基上,为砖木结构。大殿内部仍可见明清时期的抬梁式木构架,但因经过多次改造加固处理,呈现不对称、不规则的特征。大殿建筑采用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已无法辨别。小青瓦屋面,瓦片为后来重新覆盖修缮。大殿外石墙曾被重新修缮,木窗残留窗框,窗内被石材填充,室内无采光。建筑物现无使用功能。 轴线两侧的建筑为民国或新中国时期新建,原有配殿已拆毁。两侧台基平面形状已被改造,现不再对称。现重建建筑为一层和两层的砖混平房,内部地面已重新粉刷,无法找 1.规整合院式布局 城乡规划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空间布局研究 侯晨陈文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