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九年级)

一、教学目标:

2.学习数学中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如统计、概率、函数等。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法律与数学的关系,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1.1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统计犯罪率、预测犯罪趋势、计算证据的强度等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计算,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1.2法律对数学的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要求。例如,在证据分析中,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

2.法制教育:

2.1法律与社会: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

性和影响。

2.2学生的权益与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2.3道德与法律: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编排法律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体验法律问题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2.讨论法:

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法律问题,激

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游戏化教学法:

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法

律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展示法律案例:

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知法律的力量。

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根据提供的案例或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法律问题,并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4.游戏活动:

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法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5.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一些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对他们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

1.案例资料:收集一些法律与数学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讨论。

2.游戏材料: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准备游戏材料。

3.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或电脑播放器展示图片、案例等。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讨论交流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课后小结: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通过将法律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总之,通过渗透法制教育进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并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关于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内容: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教学步骤: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一、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

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 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 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 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 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 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教案

概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得出概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能力目标: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3、情感目标: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理解概率的概念和会简单的概率计算、渗透相应的法制知识。 教学难点:适时的渗透法制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利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 下列事件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1)抛出的铅球会下落 (2)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为2秒 (3)买到的电影票,座位号为单号 (4)投掷硬币时,国徽朝上 2、实验 在同样条件下,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请看下面两个试验。

试验1: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签上号码有5种可能,即1,2,3,4,5。由于纸签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所以每个号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全部可能结果总数的1/5。 试验2: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6种可能,即1,2,3,4,5,6。由于骰子形状规则、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所以出现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全部可能结果总数的1/6。 小结:上述数值1/5和1/6反映了试验中相应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讲授 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 归纳: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概率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4、范例分析 例1 :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消费100元以上,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黄或绿色区域,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转盘被等分成20个扇形)。 1、甲顾客消费80元,是否可获得转动转盘的机会? 2、乙顾客消费120元,他获得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他得到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九年级) 一、教学目标: 2.学习数学中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如统计、概率、函数等。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法律与数学的关系,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1.1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统计犯罪率、预测犯罪趋势、计算证据的强度等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计算,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1.2法律对数学的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要求。例如,在证据分析中,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

2.法制教育: 2.1法律与社会: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 性和影响。 2.2学生的权益与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2.3道德与法律: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编排法律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体验法律问题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2.讨论法: 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法律问题,激 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游戏化教学法: 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法 律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展示法律案例: 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知法律的力量。 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根据提供的案例或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法律问题,并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4.游戏活动: 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法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5.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一些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对他们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 1.案例资料:收集一些法律与数学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讨论。 2.游戏材料: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准备游戏材料。 3.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或电脑播放器展示图片、案例等。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讨论交流等。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计划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计划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计划1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我校把学科渗透德育作为了科研课题来研究。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既要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了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另外,我还借助报刊、杂志、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2.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还应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3.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大胆尝试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法制教育概述 2.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1.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违反法律的行为?你会如何应对? 二、讲解(20分钟) 1. 法制教育概述 - 解释什么是法制教育,包括普通义务教育和专门义务教育。 -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 解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概念,即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 引导学生思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意识等。 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 分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学科中进行法制教育,如语文课上讨论相关法律案例、数学课上分析数据背后的法律规定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这个案例中有哪些违反了法律的行为? 2. 你认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3. 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如何应对? 四、角色扮演(30分钟) 根据选取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相关人物,并展示他们在案例中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五、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与同学互动和讨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中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不等关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不等关系》的内容和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够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渗透法制教育: 根据练中的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浸透。 教学重点: 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并列出不等式。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老师:既然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接触过不少,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可以。比如我的身高比她的身高高5公分。用天平称重量时,两个托盘不平衡等。

老师:很好。那么,如何用式子表示不等关系呢?请看例题。 老师出示图1-1. 学生: 1) 因为绳长l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得 面积为,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就是,即。 2) 因为圆的周长为l,所以圆的半径为,要使圆的面积不 小于100 cm,就是,即。 老师: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 学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圆的面积是πR, 其中R是圆的半径。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第三步是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做或不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稍有难度的问题,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知识,为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1、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陈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 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2、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师: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 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3、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先判断是求物体的哪些面,然后再 列出算式计算。)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①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平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 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③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 学请列出算式。

(完整版)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

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现今,两会的召开是全民关注的焦点,据调查两会期间社会关注民生,在民生中法制成了与会代表民意的集中点。说到法制可不是几年几句话就可了事,它与民族共存,与经济同发展。代代的绵延所传承的文明沸腾在法制的和平、和谐中。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需要安定,团结的环境。少年儿童就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而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开发和挖掘数学学科中法制教育的素材,上好学科渗透课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 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授人

民币的认识时渗透廉洁清正的思想教育并配以图片形象的说明: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 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利用数学游戏,或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浸透法制教育教课教课设计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实质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辨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研究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商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点。 3、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质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浸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射下的天安门, 四周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记。全部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尊敬和爱惜国徽。 要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 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天性质。 要点: 从察看、操作下手,直观地领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课方法:

采纳“情形教课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情形中感觉轴对 称图形的内涵。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互动沟通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叙述:展播内容,指引学生察看、思虑、研究轴对称图形 的特点。课件定格,以下列图所示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构造,从建筑物 到艺术作品,甚至平时生活用品等,都能够找到对称的案例。 再比方下边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察看一下这个图案 的特点。学生察看,再由教师介绍,并浸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射下的天安门, 四周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记。全部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尊敬和爱惜国徽。 观点: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 互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对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习,稳固深入 1、课本 30 页,练习 2、学生着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可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教学重难点、关健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

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一二三四五 甲12元12.5元12.9元12.45元12.75元 乙13.5元13.3元13.9元13.4元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 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 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解。 解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则解得答略 【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教师板书,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3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3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渗透德育的数学教案

渗透德育的数学教案

渗透德育的数学教案 【篇一: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渗透德育 教育教案】 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也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也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到五年级时,他们还将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在这一活动中将让学生大胆利用学具,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并择出更科学准确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知道他们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学生学具等。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同学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外表”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外表”的研究。把比较陌生的知识和平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操作活动,既培养学生动脑又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1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